一、停电损失调查及估算(论文文献综述)
方正[1](2020)在《考虑用户停电损失的SOP优化配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和配电网改造计划的推行,分布式能源波动性与配电网脆弱性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使得传统配电网的调节设备和手段凸显出局限性,催生了以安装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SOP)为主要特征的柔性配电网的研究,能有效解决传统配电网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然而SOP的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仅用来提高配电网的负载均衡度、优化潮流,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太低,因此,利用SOP的不间断转供能力来降低用户停电损失,提高SOP接入对配电网的综合效能,研究一种考虑用户停电损失的SOP优化配置方法,对配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研究SOP的物理结构,其组成包含多个换流端口及其辅助控制保护系统,考虑了 SOP的保护模块和运行模式,建立多端口 SOP可靠性模型,通过算例仿真计算出SOP可靠性指标。其次,本文以失负荷风险表征了配电网中的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造成相关负荷停电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基于DEA和IDEA法建立了重要用户停电损失模型,再求出SOP端口的最大转供能力,给出SOP处于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故障恢复策略,考虑了重要用户转供优先级,提出了快速失负荷风险计算方法。最后,本文建立了计及重要用户失负荷风险的SOP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以投资维护运行总成本和失负荷风险最小为目标,下层将鲁棒优化和场景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概率多场景的鲁棒运行优化模型,同时,提出了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概率多场景生成方法,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和锥规划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是经济且可行的。
占海东[2](2019)在《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评价体系及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作为配电网中重要的环节,其效益和性能一直是投资决策者的重要评估指标。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的继保装置设备质量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全寿命周期理论是考察设备寿命周期或者有效寿命周期内,从购置到投入使用,后续的日常维护以及发生故障产生的一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损失费用的总和,本文将其应用于评价设备经济性和可靠性,研究工作具体如下:继电保护装置成本仅反映其经济性,无法评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本文引入故障惩罚费用表征经济损失,以此代替真实停电损失费用,增加保护装置可靠性在全寿命费用计算中的权重;通过改进电力用户分类计算停电损失费用,建立典型行业费用模型,引入停电损失修正因子推算所属产业停电损失评估模型,最终构建一个基于LCC的评价保护装置经济性和可靠性的综合指标模型。针对现有继电保护设备台账中大量参数指标缺失,能提供的指标大多又存在维度、量级不同的问题,本文结合现有的底层指标实际数据,分析和对比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层次分析法以及改进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等指标赋权方法,选择最合适的赋权方法,将各指标的数值转化为每个供应商的评分值,从数据层面直观地展示不同供应商继保装置之间的优劣。针对专家在采购继电保护设备时主要凭借以往经验,缺少数据支撑的问题,本文以省调OMS系统二次设备台账为基础,研发继电保护装置评价系统。在记录和保存设备详细信息的同时,系统还将依据制定的指标模型和专家权重进行计算,提供不同维度的费用分析结果,并将其转换为不同供应商评分,最终分析结果使用Echarts插件形成柱状图、饼状图,为保护装置招标采购人员提供综合评价依据。
刘自发,张在宝,杨滨,王智冬,齐芳[3](2017)在《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文中指出现代社会对电力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电网大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从事故经济损失基础理论出发,提出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的分类方法和损失评估指标构建原则,从伤亡人员、供电部门及电力用户经济损失和大停电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构建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分析电力用户生产工艺流程、停电损失等特性,分别建立第一、二、三产业典型用户及城乡居民单位停电损失模型以及高危行业人员伤亡期望模型和伤亡人员经济损失量化模型。根据某城市停电统计数据,计算出停电后社会综合损失,并与国际典型大停电事故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
张在宝[4](2017)在《电网规划方案的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各行业用电需求量的持续增长,给电网规划、系统安全运行等带来很大压力。为满足负荷日益增长需求,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国家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施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程度日益复杂,电网局部甚至某一部件发生破坏,都有可能引发连锁故障反应,并扩大至更大范围。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企业面临大量减产,精密仪器设备毁坏,甚至出现重大人身伤亡,而且引起市政交通混乱、通讯信息中断及各类服务部门不能正常营业等严重的社会影响。鉴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统一标准,本文从事故经济损失的基础理论出发,找出适用于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的分类方法,然后结合大停电后实际情况,阐述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指标构建原则,选取大停电对社会生产生活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层面,从伤亡人员、电力部门及电力用户经济损失和大停电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构建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与对应量化模型。其中,通过建立高危行业人员伤亡期望模型、伤亡人员经济损失量化模型计算伤亡人员经济损失;电力企业大停电后经济损失主要计及电费损失;综合分析电力用户生产工艺流程、停电损失等特性,分别建立第一、二、三产业典型用户及城乡居民单位停电损失随时间变化的具体函数表达式;将大停电事故对生产资料和生产人员的延迟性损失作为间接经济损失主体。最后选取某典型地区,通过实地调研上述模型需要的相关数据,计算出该地区大停电后不同时刻下综合经济损失值,并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实现了大停电后社会综合损失的评估,然后与国际典型大停电事故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为电网规划和运行决策提供良好技术支撑。
郑旭,丁坚勇,尚超,雷庆生,王小鑫[5](2016)在《计及多影响因素的电网停电损失估算方法》文中认为合理地估算停电损失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停电持续时间与单位电量停电成本的数学模型,并综合考虑停电频率、停电量以及用户类型的影响,利用电力系统可靠性充裕度评估的相关指标,通过构造全社会总停电损失函数,提出了一种停电损失估算方法,融入了多种因素对停电损失的影响,并同时计入电网公司和电力用户的停电损失,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电力中断对全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以IEEE-RTS96为例进行了测算,表明所提方法切实可行.
曹先平,李伟林,王爽,李锐,汪浩,罗传仙[6](2015)在《基于ELM算法的配电故障应急处置策略分析》文中提出ELM算法是一种单隐藏层的前馈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具有训练误差小、训练速度快、权重范围小、泛化性能强等特点,应用该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负荷预测,评估故障损失效果明显,通过对配电电缆故障的归类分析,利用ELM算法对故障修复效率、停电损失进行系统性分析,得出最优应急处置方案。
陈清淼[7](2015)在《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及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跃升而迅速扩张,其系统复杂性和网间关联性都不断增强。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系统连接用户的最后一环,其运行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用户用电情况,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是国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关键保障,是建设智能型电力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关键硬件支撑。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增加,配电网的可靠性运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以及越来越高的缺电成本。同时,由于认识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巨大价值,我国近年来对配电网的建设改造的投入巨大且在不断加强,针对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做出的各类投入,如何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亟待探究的重大课题,对整个系统特别是配电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以辽宁配电系统为应用背景,以其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为研究核心,并以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和可靠性指标评价等的研究作为应用基础。本文经过对辽宁地区大量用户的负荷曲线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用改进的模糊C-聚类算法对电力用户进行分类的新途径,弥补了传统用户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同时还深入分析了各类电力用户的用电特性和停电特性,为电力用户损失的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撑。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停电损失的因素,从配电网的角度和电力用户角度两个方面建立了影响因素体系,对构成成分进行细化和定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改进的IDS-ELM算法的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模式。建立了静态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配电系统可靠性提升措施及其成本计算进行了研究。将灰关联分析法结合D-S证据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方法。本文还结合国网项目“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与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发出基于辽宁配网的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可视化应用系统,极大提高了本文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李天友,赵会茹,欧大昌,乞建勋[8](2012)在《短时停电及其经济损失的估算》文中提出分析了短时停电发生的原因、特性及其对用户造成的影响,阐述了短时停电的含义并对国内短时停电的定义提出了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和用户走访,对某沿海城市配电网短时停电情况及其对用户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短时停电损失的估算方法,同时得出了该市短时停电时间与经济损失的关系,揭示了短时停电损失的特点。
李天友[9](2012)在《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人们并不太关注的短时停电和电压骤降等供电质量扰动,因其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成为突出的供电质量问题。智能配电网及其自愈功能的实施,能够显着地提高供电质量,减少因供电质量扰动造成的经济损失。然而,在其实施建设过程中,电力公司需要大量的建设投资。对其投资效益评价不仅要考虑电力公司本省的经济效益,而且必须要考虑用户减少的经济损失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环保等效益,对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进行全面的效益分析。目前,国内外对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对短时停电、电压骤降经济损失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没有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综合经济效益研究方面的公开报道。本文对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及其经济效益评价模型与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内容:(1)智能配电网及其自愈功能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智能电网及自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智能配电网及其自愈的定义及功能特征:并针对配电网故障特点及对供电质量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故障自愈功能的关键技术及其性能指标,提出了基于对等通信的分布式智能短路故障自愈控制技术和接地故障自愈的技术框架及全电气量补偿的接地故障自愈控制技术;从技术性能的角度构建故障自愈的评价指标。(2)建立了短时停电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分析了短时停电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用电设备正常工作的机理,总结分析短时停电的特性及对用户造成的危害,研究短时停电的经济损失,使用综合权重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对用户敏感度进行评估,提出了基于问卷调查的短时停电经济损失的估算模型。(3)建立了电压骤降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对电压骤降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应用模糊推理理论来推理电压骤降的中断概率,利用转换因子将电压骤降次数换算为等值的用户中断次数,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确定电压骤降中断概率的电压骤降损失估算模型。(4)对供电质量扰动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风险评价。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供电质量扰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引入了风险评价的概念对供电质量扰动经济损失进行评价研究,提出了基于柯尔莫哥洛夫检验法的供电质量扰动损失风险VaR指标的构建方法,从风险的角度评价城市电网供电质量扰动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5)构建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在对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部性效益和综合评价理论,构建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基于对其外部性效益的总结,将其综合效益归结为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实用性效益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两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赋权的综合效益全寿命周期评价模型并阐述综合评价的过程。(6)根据短时停电损失估算模型、电压骤降损失估算模型、供电质量扰动经济损失风险评价方法和综合效益的全寿命周期评价模型对X城市智能配电网示范建设项目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估算模型可行而且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短时停电和电压骤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供电质量扰动风险VaR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城市供电质量扰动损失的严重程度,综合评价方法考虑了自愈功能的综合效益在寿命周期内的变动,做到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各估算模型和指标可作为智能配电网及其自愈功能的建设和优化的评价与决策参考。良好的自愈能力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特征。本文明确了智能配电网的自愈功能,提出了短路故障自愈与接地故障自愈控制的新方法,给出了短时停电、电压骤降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和供电质量扰动经济损失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小亮[10](2012)在《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经济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架空线路的防雷一直是影响安全可靠供电的普遍难题,每年因雷击故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沿海多雷暴日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损失更加巨大。为有效遏制雷击事故的发生,减少雷击经济损失,本文基于“疏导型”防雷思想研制出具有超强灭弧功能的新型防雷间隙,该防雷间隙可以有效疏导雷电流,并快速启动灭弧装置,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基于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灭弧机理,获取了间隙的特性参数,尤其是抑制电弧的时间特性,研究了气丸参数配置对灭弧时间和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停电损失的估算方法,提出了基于用户分类调查的停电损失估算方法,并求解了各类用户的停电损失函数。根据雷击停电的特点,提出了雷击停电损失的估算方法。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法,建立了安装灭弧防雷间隙经济可行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其经济效益的各个因素,掌握了不同条件下,灭弧防雷间隙经济可行的边界要求,得出了一些具有通用意义的重要结论,为灭弧防雷间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经济评价参考。气吹灭弧防雷间隙在广西区内多条线路可靠运行多年,极大的降低了雷击跳闸率,减少了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经过净现值NPV分析,灭弧防雷间隙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可以推广应用。
二、停电损失调查及估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停电损失调查及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用户停电损失的SOP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元件可靠性建模研究进展 |
1.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进展 |
1.2.3 用户停电损失研究进展 |
1.2.4 SOP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SOP物理结构与可靠性建模 |
2.1 SOP物理结构分析 |
2.1.1 SOP物理结构 |
2.1.2 SOP运行控制策略 |
2.1.3 SOP接入模式 |
2.2 SOP可靠性建模 |
2.2.1 MMC工作原理 |
2.2.2 MMC可靠性模型 |
2.2.3 考虑电流载荷与电压载荷影响的桥臂可靠性模型 |
2.2.4 基于马尔可夫方法的SOP可靠性模型 |
2.3 算例分析 |
2.3.1 考虑电流载荷与电压载荷影响的桥臂可靠性计算结果 |
2.3.2 SOP八状态可靠性计算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考虑重要用户优先级的快速失负荷风险计算 |
3.1 重要用户停电损失模型 |
3.1.1 DEA理论 |
3.1.2 基于DEA法的产出效率评估 |
3.1.3 基于IDEA法的重要用户停电损失模型 |
3.2 考虑重要用户优先级的快速失负荷风险计算 |
3.2.1 MMC端口最大转供能力 |
3.2.2 故障恢复策略 |
3.2.3 基于最小路法的快速可靠性计算 |
3.3 算例分析 |
3.3.1 算例系统 |
3.3.2 重要用户停电损失计算结果 |
3.3.3 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效率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计及重要用户失负荷风险的SOP双层规划 |
4.1 上层风险规划模型 |
4.2 下层鲁棒运行优化模型 |
4.2.1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概率多场景生成方法 |
4.2.2 基于概率多场景的鲁棒运行优化模型 |
4.3 求解方法 |
4.4 算例分析 |
4.4.1 算例系统 |
4.4.2 SOP双层规划计算结果 |
4.4.3 SOP配置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
4.4.4 计及重要用户失负荷风险对规划方案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2)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评价体系及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1.2.2 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在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应用现状 |
1.2.3 电网停电损失评估研究现状 |
1.2.4 继电保护装置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考虑用户分类停电损失函数的LCC模型 |
2.1 全寿命周期费用定义 |
2.2 停电损失函数修正因子 |
2.3 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 |
2.3.1 求取初始投资费用 |
2.3.2 求取运行检修费用 |
2.3.3 求取故障维护费用 |
2.3.4 建立故障惩罚费用估算模型 |
2.3.5 求取退役处置费用 |
2.3.6 单一厂家故障率计算 |
2.4 改进用户分类停电损失函数的LCC模型 |
2.5 算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模糊信息的继电保护装置评价体系 |
3.1 继保装置评价指标特点 |
3.2 Delphi法 |
3.3 AHP权重确定 |
3.3.1 构造判断矩阵 |
3.3.2 计算单权重 |
3.3.3 检验一致性 |
3.3.4 算例分析 |
3.4 基于AHP约束锥的DEA模型 |
3.4.1 基本原理 |
3.4.2 算例分析 |
3.5 改进TFN-AHP的权重确定 |
3.5.1 FAHP简介 |
3.5.2 三角模糊数应用原理 |
3.5.3 TFN-AHP的步骤 |
3.5.4 改进的TFN-AHP步骤 |
3.5.5 算例分析 |
3.6 方法对比分析 |
3.7 算例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继电保护装置管理评价系统研发 |
4.1 建设目标 |
4.2 用户特点 |
4.3 架构设计 |
4.4 数据建模 |
4.5 系统设计 |
4.5.1 用户权限模块 |
4.5.2 数据录入模块 |
4.5.3 数据分析模块 |
4.5.4 数据存取 |
4.6 系统实现 |
4.6.1 运行环境 |
4.6.2 登录界面 |
4.6.3 数据录入界面 |
4.6.4 综合分析界面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问卷内容·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指标体系 |
2 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模型 |
2.3 柴油罐区 (8座) 内浮顶柴油6400 |
2.4 丙烯罐区 (2座) 球罐丙烯3200 |
2.5 液化气罐区球罐液化石油气1950 |
2.6 燃料泊罐区低压罐石脑油、柴油1350 |
2.7 重整加氢罐区内浮顶氢气50 |
2.8 石脑油罐低压罐石脑油1200 |
2.9 苯罐区内浮顶苯500 |
2.1 0 甲醇罐区球罐甲醇3000 |
2.1 1 液氯罐区球罐氯气500 |
(4)电网规划方案的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大停电标准及影响因素 |
1.2.1 大停电相关标准 |
1.2.2 大停电影响因素 |
1.3 国内外停电损失评估研究动态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
2.1 事故经济损失评估理论 |
2.1.1 事故经济损失概念 |
2.1.2 事故经济损失分类方法 |
2.2 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指标构建原则 |
2.3 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模型 |
3.1 大停电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
3.1.1 大停电人员伤亡期望模型 |
3.1.2 大停电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模型 |
3.2 大停电影响地区经济损失 |
3.2.1 大停电下电力企业经济损失 |
3.2.2 大停电下电力用户经济损失 |
3.3 大停电间接经济损失 |
3.3.1 大停电生产资料延误损失 |
3.3.2 大停电生产人员滞留损失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算例分析 |
4.1 该市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指标计算 |
4.1.1 大停电伤亡人员经济损失 |
4.1.2 大停电电力企业经济损失 |
4.1.3 大停电电力用户经济损失 |
4.1.4 大停电间接经济损失 |
4.2 该市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5)计及多影响因素的电网停电损失估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计及多影响因素的停电损失估算新方法 |
1.1 电力用户停电损失估算 |
1.2 电网公司停电损失估算 |
1.3 总停电损失估算 |
2 算例 |
3 结语 |
(6)基于ELM算法的配电故障应急处置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配网故障分析 |
1.1配电网故障原因分析 |
1.2配电网故障处置措施 |
2极端学习机(ELM)理论 |
2.1ELM原理 |
2.2基于影响度剪枝的极端学习机算法 |
3基于ELM的配电故障应急策略评估 |
3.1建立配电故障停电损失综合估算ELM模型 |
3.2停电损失综合估算步骤及实现 |
4实例分析 |
5结论 |
(7)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及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3 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研究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 |
第2章 辽宁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可视化系统建设 |
2.1 系统框架及功能总述 |
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系统建设 |
2.2.1 系统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开发环境 |
2.2.2 评估系统数据源及信息整合 |
2.3 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力用户分类及特性分析 |
3.1 一种改进的模糊C-聚类算法 |
3.1.1 模糊C-聚类算法基本理论 |
3.1.2 FCM算法的改进 |
3.2 基于辽宁电网负荷曲线的电力用户模糊聚类分类方法 |
3.3 电力用户用电特性及停电特性分析 |
3.3.1 各类电力用户用电特性分析 |
3.3.2 各类用户停电特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进的ELM的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研究 |
4.1 用户停电损失影响因素及数据处理 |
4.1.1 停电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
4.1.2 评估数据源及数据分析处理 |
4.2 基于改进的ELM的用户停电损失评估 |
4.2.1 极端学习机(ELM)理论 |
4.2.2 基于影响度剪枝的极端学习机算法 |
4.2.3 基于IDS-ELM的用户停电损失评估 |
4.4 基于评估系统的实例分析 |
4.4.1 改进算法仿真实验 |
4.4.2 基于可视化系统的用户停电损失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 |
5.1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
5.1.1 基于静态和动态指标的可靠性评价体系 |
5.1.2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
5.2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措施及其成本研究 |
5.2.1 配电网可靠性提高的具体措施 |
5.2.2 配电网可靠性成本分析 |
5.3 基于信息融合的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 |
5.3.1 D-S证据理论和基于灰关联分析融合 |
5.3.2 基于D-S理论的灰关联分析融合算法 |
5.3.3 基于信息融合方法的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方法 |
5.4 基于可视化系统的可靠性效益评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工作 |
附录 |
(8)短时停电及其经济损失的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短时停电现象与定义 |
2 短时停电对用户的影响 |
2.1 影响负荷的分类 |
2.2 短时停电的用户损失特性 |
3 短时停电损失的估算及分析 |
3.1 短时停电损失的估算 |
3.2 短时停电损失分析 |
4 结语 |
(9)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网自愈功能的研究现状 |
1.2.2 电压骤降经济损失估算的研究现状 |
1.2.3 用户停电损失分析研究现状 |
1.2.4 供电质量扰动的经济损失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5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智能配电网及其自愈功能研究 |
2.1 供电质量问题 |
2.1.1 供电质量与供电质量扰动 |
2.1.2 短时停电 |
2.1.3 电压骤降 |
2.2 智能配电网及其自愈功能 |
2.2.1 配电网特点分析 |
2.2.2 智能配电网及其功能特征 |
2.2.3 智能配电网的自愈功能 |
2.3 配电网的故障自愈功能 |
2.3.1 配电网的故障分析 |
2.3.2 短路故障自愈系统 |
2.3.3 接地故障自愈系统 |
2.4 故障自愈功能的性能指标 |
2.4.1 性能指标的构建原则 |
2.4.2 自愈速度指标 |
2.4.3 故障自愈率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短时停电及其经济损失的估算模型 |
3.1 短时停电事件与定义 |
3.1.1 配电网的短时停电事件统计 |
3.1.2 短时停电的定义 |
3.2 短时停电对用户的影响分析 |
3.2.1 短时停电影响机理分析 |
3.2.2 短时停电的经济影响分析 |
3.2.3 短时停电影响负荷的分类 |
3.3 短时停电的用户敏感度评估 |
3.3.1 短时停电的用户敏感度评价指标 |
3.3.2 基于综合权重灰色关联的用户敏感度评估 |
3.4 短时停电经济损失的估算 |
3.4.1 短时停电损失的构成 |
3.4.2 短时停电损失影响因素分解 |
3.4.3 基于问卷调查的短时停电损失估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压骤降及其经济损失的估算模型 |
4.1 电压骤降定义及产生原因 |
4.1.1 电压骤降的定义 |
4.1.2 产生电压骤降的原因分析 |
4.2 电压骤降的危害分析与防范 |
4.2.1 用户设备的电压骤降耐受能力 |
4.2.2 电压骤降对用户的影响分析 |
4.2.3 减缓电压骤降的措施 |
4.3 电压骤降的中断概率分析 |
4.3.1 电压骤降影响的不确定性 |
4.3.2 电压骤降中断概率的推理 |
4.4 电压骤降经济损失的估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供电质量扰动经济损失的风险评价 |
5.1 供电质量扰动损失风险评价的意义 |
5.2 供电质量扰动损失风险分析 |
5.2.1 供电质量扰动损失风险类型确定 |
5.2.2 供电质量扰动损失风险成因归纳 |
5.2.3 供电质量扰动损失风险特点分析 |
5.3 供电质量扰动的损失风险分析 |
5.3.1 VaR风险量化及应用 |
5.3.2 损失风险分布确定 |
5.3.3 基于VaR的供电质量扰动损失的风险计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
6.1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外部效益分析 |
6.1.1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属性确定 |
6.1.2 自愈功能综合效益评价经济学分析 |
6.2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6.2.1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6.2.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2.3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选择 |
6.3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
6.3.1 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 |
6.3.2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综合效益的全寿命周期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X城市智能配电网自愈项目的效益分析 |
7.1 X城市短时停电损失估算及分析 |
7.1.1 短时停电损失估算 |
7.1.2 短时停电损失分析 |
7.2 X城市电压骤降损失估算及分析 |
7.2.1 电压骤降损失估算 |
7.2.2 电压骤降损失分析 |
7.3 X城市供电质量扰动经济损失风险评价 |
7.4 智能配电网自愈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10)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手段及优缺点 |
1.2.1 架设避雷线 |
1.2.2 加强绝缘 |
1.2.3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
1.2.4 安装避雷器 |
1.2.5 采用不平衡绝缘 |
1.2.6 消弧线圈 |
1.3 灭弧防雷间隙与常规间隙的比较 |
1.4 停电损失估算方法综述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装置的原理及特性分析 |
2.1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装置的主体结构图及工作原理 |
2.1.1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装置的主体结构图 |
2.1.2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装置的工作机理 |
2.2 气丸参数配置 |
2.3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试验 |
2.3.1 雷电冲击试验 |
2.3.2 高速气流熄弧试验 |
2.4 灭弧防雷间隙装置的特性 |
2.5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效果的比较 |
第3章 停电损失的估算方法 |
3.1 停电损失的估算方法 |
3.1.1 停电损失的影响因素 |
3.1.2 停电损失的常用估算方法 |
3.2 基于用户分类调查的停电损失估算 |
3.2.1 电力用户的分类及其用电特点 |
3.2.2 停电损失的估算过程 |
3.3 算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经济性分析 |
4.1 经济评价基础 |
4.1.1 资金的时间价值 |
4.1.2 经济评价指标 |
4.2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数学模型 |
4.2.1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4.2.2 基于净现值NPV的数学模型建立 |
4.3 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灭弧防雷间隙的性能对净现值NPV的影响 |
4.3.2 综合停电损失函数对净现值NPV的影响 |
4.3.3 雷击跳闸率的影响 |
4.3.4 线路平均负荷的影响 |
4.3.5 雷击故障维修费用的影响 |
4.3.6 灭弧防雷间隙价格的影响 |
4.3.7 线路长度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气吹灭弧防雷间隙运行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1.1 合浦县经济概况 |
5.1.2 改造线路概况 |
5.1.3 改造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规程计算 |
5.2 采用灭弧防雷间隙的防雷改造 |
5.3 实际运行效果 |
5.4 运行的经济性分析 |
5.4.1 停电损失的估算 |
5.4.2 雷击设备维修费用 |
5.4.3 雷击故障停电减少的售电收入 |
5.5 基于净现值NPV的经济评价 |
5.6 运行经验总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停电损失调查及估算(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用户停电损失的SOP优化配置研究[D]. 方正.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评价体系及其系统研究[D]. 占海东. 南昌大学, 2019(02)
- [3]电网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J]. 刘自发,张在宝,杨滨,王智冬,齐芳. 电网技术, 2017(09)
- [4]电网规划方案的大停电社会综合损失评估[D]. 张在宝.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5]计及多影响因素的电网停电损失估算方法[J]. 郑旭,丁坚勇,尚超,雷庆生,王小鑫.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1)
- [6]基于ELM算法的配电故障应急处置策略分析[J]. 曹先平,李伟林,王爽,李锐,汪浩,罗传仙. 中国电业(技术版), 2015(09)
- [7]电力用户停电损失评估及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评估[D]. 陈清淼. 东北大学, 2015(07)
- [8]短时停电及其经济损失的估算[J]. 李天友,赵会茹,欧大昌,乞建勋.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20)
- [9]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评价模型研究[D]. 李天友. 华北电力大学, 2012(11)
- [10]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经济性研究[D]. 李小亮. 广西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