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与对策——论宁夏草产业的发展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石瑞[1](2019)在《宁夏银川市生态移民适应性问题研究 ——以西夏区同阳社区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宁夏银川市生态移民适应性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由表及里重点梳理和分析了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和文化适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期望目标下的社区居民生活改善与实现倍增的难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调查了生态移民在生产方式、经济生活、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心理适应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和改进措施。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的来源、研究综述、方法与思路等方面阐述本选题的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描述同阳社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具体情况,分析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和文化适应的现实状况。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通过对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生态移民在其社会适应过程中面临就业、后续产业跟进、环境适应与心理适应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和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雷宇[2](2019)在《新机遇下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外向型经济新体制,“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扩大内陆开放进行全面部署,吹响了内陆开放的集结号。如何有效的开放外向型经济一直是国家的关注重点,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是新时期中央为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实施对外放开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合作中来。河南省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开放载体平台,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构建外向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是全国重要的交通中心和物流枢纽,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抓住新时期我国扩大开放的战略契机,充分发挥河南省区域优势,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之后从对外经济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国际旅游和对外经济合作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使用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和旅游开放度对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了,并和中部其他五个省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河南省在中部六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及湖北省和安徽省,处于中间位置,发展相对滞后,且省内各地级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通过对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因分析,识别河南省参与国际分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通过对新形势下河南省资源要素的分析弄清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的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其他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最后提出了新机遇下河南省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张帅[3](2018)在《宁夏物流产业的区位商分析及其物流园区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在我国的中部与西部的结合地,是我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节点,是连接我国东南、华南、东北、西北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建设西部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发展同西亚、东南亚各伊斯兰国家的重要前线阵地,发展物流有一定的地位优势。物流产业的发展是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特色农副产品和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基础,这些产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本文首先概述了宁夏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宁夏现代物流业在当前形势下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及环境因素分析,提出宁夏应优先发展形成三大物流体系;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宁夏物流产业与其他工业产业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发掘宁夏具有本地特色的物流产业定位,同时制定各市产业发展对策;进一步,基于对宁夏本地产业和运输结构的分析,综合考虑交通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以及与周边省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构建以省会银川市为中心的高效便捷、功能完备、货畅其流、集散有序、布局合理的国内区域性物流中心、跨区域物流大通道、区内物流圈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网络;提出宁夏物流园区的总体布局、保障措施与建议。
李常丽[4](2017)在《旱垣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模式浅析 ——以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为例》文中认为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为典型的旱垣乡镇,常年干旱少雨,为打破农业生产低效的局面,设施农业近年来已成为什贴镇抗灾避灾和农业增产增效的主导产业。然而,什贴镇在推进设施农业实际进程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如盲目扩建温室大棚、农民素质偏低、销售服务落后、设施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等,极大地阻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推进。为促进榆次区什贴镇设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到田间大棚调研的方式,结合什贴镇统计站、农业办等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并参阅什贴镇政府工作报告、简志等资料,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什贴镇设施农业顺利推进、稳步发展。近年来,设施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专业合作社功能逐步凸显、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第二,什贴镇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关政策不配套,温室大棚建设存在盲目性;设备装备机械化程度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施产品品牌意识薄弱,销售服务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第三,加快什贴镇设施农业发展步伐的措施包括: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因地制宜稳步推广设施农业,并逐步提高农民素质及设施机械化水平;注重品牌与特色、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法,建立健全市场体系;采用多方投资、协调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并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设施农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水平,健全服务体系。
戈祥[5](2017)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研究 ——以墩龙瑶寨为例》文中指出生态移民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长远性、系统性工程,并逐渐融入到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之中。当前,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都在着手实施规模不一的生态移民工程,旨在减少贫困、恢复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移得出”问题初步解决时,“稳得住”、“能致富”问题却还困扰着多数生态移民工程的后续发展,成为影响生态移民成功与否的关键。生态移民工程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移民社区的增加。本文围绕“生态移民社区建设”这条主线,从抽象到具体,以墩龙瑶寨移民社区为例,采取田野调查、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逐步开展对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在新型城镇化大环境下微观生态移民社区后续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本文分为六章,本论文第一章主要讨论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及研究综述和相关概念界定,以此说明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意义。通过梳理文献,掌握笔者研究方向的科研动态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主要是介绍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背景、现状、特点与取得的成绩,以更好的把握连南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全貌,为细微具体的社区研究打好基础。第三章则是对国内外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进行了梳理,提炼出可供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借鉴的经验教训和启示。第四章研究了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墩龙瑶寨移民社区建设的图景,展现出移民群体在移民前后的生产、生活、社区意识、人际交往、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等方面不同的变化。第五章对当前墩龙瑶寨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六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墩龙瑶寨移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此外,文末的余论对全文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马晓英[6](2017)在《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 ——以宁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确保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实现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最艰巨的,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更是扶贫攻坚重点。解决贫困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组织动员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齐心协力脱贫攻坚。非公有制经济是扶贫开发中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近年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宁夏的非公有制经济也取得了较快发展,2015年宁夏共有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104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24.9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7%,较上年提高1.7%。随着宁夏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做大做强,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突出和显现。扶贫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农村扶贫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选择之一,也是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回馈社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要手段。非公有制企业承担扶贫的社会责任对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拟通过对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总体情况及个案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其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以此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参与精准扶贫。全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介绍了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的现状,主要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包括贫困、贫困类型、减缓贫困、减缓贫困理论和非公有制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精准扶贫理论。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通过对西吉县红耀乡小岔沟村、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生态移民村、海原县高崖乡新民生态移民村等进行调研,分析贫困户主要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以及帮扶企业采取的具体扶贫措施和扶贫路径精准度,差异与主要原因所在,揭示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是国内先行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经验借鉴。主要介绍并总结了甘肃、内蒙、贵州、陕西、广西等五省(区)非公有制企业扶贫的做法和亮点,以及对宁夏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启示。第五部分是对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参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发挥扶贫脱贫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回族地区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对脱贫致富的推动作用。第六部分是在前五个部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加快和促进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及路径选择。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语、参考文献和致谢词。
卜蝴蝶[7](2017)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宁夏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宁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生态恢复及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实践证明,这一工程不仅是扶贫工程,更是生态工程、利民工程,是可以有效解决地区贫困问题的民生举措。“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中灵武市与固原市实施对接,灵武市狼皮子梁乡作为迁入地接收来自泾源县各个乡镇的生态移民1686户7303人,并建设移民社区取名为“泾灵新村”。本文基于精准扶贫的思想,通过灵武市泾灵新村的实地调研,对泾灵新村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宁夏及其他地区的移民安置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生态移民理论,对移民、生态移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等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社会网络关系等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采用了文献考察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搜集整理、田野调查及入户访谈,发现泾灵新村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中正面临着:扶贫项目不精准、教师队伍不稳定、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薄弱、自筹资金困难等问题。基于灵武市生态移民的绩效分析,针对泾灵新村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后续产业的精准化发展,加强移民村教师队伍建设,转变社区管理理念,健全金融服务、强化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等对策。在精准扶贫视域下,通过对灵武市泾灵新村生态移民工程的考察研究,认识到该地区贫困面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贫困点上的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中扶贫项目的脱贫成效及后续产业发展仍是生态移民工程要解决的重点及难点。因而要灵活运用精准扶贫思想,精心策划、因症施策合理组织,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史媛[8](2016)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宁夏生态移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依托宁夏生态移民统计监测,通过调查,全面系统地收集我区“十二五”期间生态移民家庭的收入、消费等基本情况,及时了解生态移民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在宁夏生态移民背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宁夏生态移民统计监测方案、监测意义、可支配收入情况及生活消费情况等方面对生态移民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选取宁夏生态移民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宁夏生态移民取得的成效包括:生活设施比较齐全,产业发展各具特色,惠民政策全部覆盖,技能培训形式多样和生态移民政策得到拥护;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包括:部分移民居住、生活困难,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剩余问题较突出,大多数移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移民贷款难,担保机制不够健全和县内移民效果还需认真思考等问题。究其原因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是:移民文化水平低,产业发展受限、移民收入渠道相对单一、资金问题困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经济发展。最后,提出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包括:积极推动移民外出务工,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支撑性、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解决移民地区的产业发展问题、加强劳动力培训,拓宽移民就业务工增收渠道、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简化融资贷款手续和程序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移民参与农业现代化生产。
高杨[9](2014)在《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农业领域中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应用,盘锦市设施农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发展类型,目前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作为未来农业的主体,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潜力。就目前而言,盘锦设施农业在新的农业政策鼓舞下取得了长足进步,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设施规格也在相应提高。通过农业产业化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展设施农业的实现形式和强化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盘锦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家对健康意识和营养意识日益增强化。但是盘锦市设施农业存在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市场联系不紧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盘锦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本文结合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条件、现状,结合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对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对策建议。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一是论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和框架,分析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二是详细研究了设施农业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三是分析了盘锦市设施农业现状,研究探索盘锦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盘锦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解决盘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本投入的约束等问题;四是结合盘锦市设施农业的实际进行SWOT分析,分析盘锦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及机会,分析劣势及威胁;五是围绕全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结合盘锦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从中得到启示;六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策略,最终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变,推动农村建设,让农民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来实现增收;最后是结论及展望。全文共分7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设施农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技术路线等。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设施农业的概念、特征、原则以及改造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系统理论等,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启示,主要介绍了美国、荷兰、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江苏、河南等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并提出其发展对盘锦市设施农业的经验借鉴。第四章: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盘锦市设施农业布局,并从设施农业内在结构、市场能力等方面介绍了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第五章: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主要介绍了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为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分析基础。第六章: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从设施农业规划、设施农业人才培养、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对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进行对策建议。第七章:结论。
陈菁华[10](2014)在《宁夏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不但是实现宁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还是宁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客观要求。选择沿黄经济区作为带动宁夏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依靠现有的区位及资源的优势条件,走新型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运用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两种方法探究了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将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反之,城市化的发展又会对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运用产业集群化理论进行指导,通过规划开发工业园区,吸纳外来资金,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合理布局,共同开发,从而拉动整个沿黄经济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二、宁夏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与对策——论宁夏草产业的发展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与对策——论宁夏草产业的发展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宁夏银川市生态移民适应性问题研究 ——以西夏区同阳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一章 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的背景和实践 |
第一节 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的背景 |
第二节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状况 |
第三节 生态移民工程政策 |
第二章 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 |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适应 |
第二节 经济生活的适应 |
第三节 生活环境的适应 |
第三章 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 |
第一节 风俗习惯的适应 |
第二节 心理适应 |
第三节 教育培训的适应 |
第四章 问题及启示 |
第一节 同阳社区生态移民在适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银川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银川同阳社区生态移民社会适应调查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新机遇下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 |
一、研究的重难点 |
二、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
第一节 加工贸易的转移 |
一、加工贸易的发展 |
二、加工贸易的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二节 河南自由贸易区 |
一、河南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
二、河南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三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 |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四节 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
一、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 |
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五节 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
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
第三章 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河南省2017 年经济发展概况 |
一、河南省经济总体发展趋势 |
二、河南省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
第二节 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
一、总体趋势分析 |
二、贸易对象分析 |
三、贸易方式分析 |
第三节 河南省利用外资现状 |
一、总体趋势分析 |
二、外资来源分析 |
三、外商投资方式分析 |
四、外商投资行业分析 |
五、各地级市实际利用外资分析 |
第四节 河南省对外经济合作现状 |
第五节 河南省国际旅游现状 |
一、总体趋势分析 |
二、各地级市国际旅游发展分析 |
第四章 河南省与其他中部省份外向型经济的比较 |
第一节 河南省与中部五省对外贸易的比较 |
一、对外贸易的比较 |
二、外贸依存度的比较 |
第二节 河南省与中部五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 |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 |
二、外资依存度的比较 |
第三节 河南省与中部五省国际旅游的比较 |
一、国际旅游创汇收入的比较 |
二、旅游开放度的比较 |
第五章 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动因 |
第一节 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 |
一、国际经济环境 |
二、政府政策支持 |
三、企业经营战略 |
第二节 新机遇下河南省资源要素分析 |
一、河南省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要素分析 |
二、河南省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的限制要素分析 |
第三节 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的政策环境因素 |
一、国际环境因素 |
二、国内环境因素 |
第四节 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的平台资源因素 |
第六章 典型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
第一节 国外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
一、德国-鲁尔区 |
二、美国-芝加哥 |
三、印度-班加罗尔 |
第二节 国内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
一、重庆模式 |
二、西安模式 |
三、宁夏模式 |
第三节 经验借鉴 |
第七章 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
第二节 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建设 |
第三节 创新高地与人才高地建设 |
第四节 物流枢纽与内陆港建设 |
第五节 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宁夏物流产业的区位商分析及其物流园区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区位商法在产业研究中的应用 |
1.2.2 物流园区布局的研究 |
1.2.3 宁夏物流产业的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物流产业的内涵 |
2.2 物流园区的相关理论 |
2.2.1 物流园区概念界定 |
2.2.2 物流园区布局理论 |
2.2.3 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
2.2.4 物流园区建设组织生态理论 |
2.3 区位商分析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及定位 |
3.1 宁夏物流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
3.2 宁夏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思路 |
3.2.1 打造穆斯林特色产业服务基地 |
3.2.2 依托河套平原能源铁三角快速发展工业物流产业 |
3.2.3 在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环保物流业 |
3.2.4 形成“三体系”物流 |
3.3 宁夏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及目标 |
3.3.1 战略定位 |
3.3.2 发展目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宁夏物流产业发展的区位商分析 |
4.1 物流业发展的产业基础 |
4.1.1 宁夏主要产业发展水平 |
4.1.2 各地市主要产业发展水平 |
4.2 物流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 |
4.2.1 宁夏综合交通运输条件 |
4.2.2 各地市交通运输条件 |
4.3 未来发展趋势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宁夏物流园区布局与优化 |
5.1 宁夏物流区域布局 |
5.2 宁夏重要物流枢纽分析 |
5.2.1 国家级物流枢纽 |
5.2.2 国内地区性物流枢纽 |
5.2.3 地区级物流枢纽 |
5.3 宁夏物流园区布局 |
5.3.1 物流园区布局现状与存在问题 |
5.3.2 物流园区优化布局分析 |
5.3.3 物流园区建设及发展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建议 |
6.1 建立科学高效的物流管理机制 |
6.2 拓展投融资渠道 |
6.3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
6.4 扩大对外开放与加强协作并举 |
6.5 培养培育复合型物流科技人才 |
6.6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旱垣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模式浅析 ——以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 |
1.2.1 国外设施农业发展典型模式 |
1.2.2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
1.2.3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借鉴 |
1.3 我国旱垣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
1.3.1 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旱垣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3.2 设施农业促进旱垣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的意义 |
1.4.2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2.1 榆次区什贴镇概况 |
2.1.1 自然资源状况 |
2.1.2 社会资源状况 |
2.2 榆次区什贴镇农业发展现状 |
2.2.1 粮食产业生产情况 |
2.2.2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
2.3 榆次区什贴镇设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2.3.1 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
2.3.2 丰富的劳动力 |
2.3.3 优越的政策条件 |
2.3.4 旺盛的市场需求 |
2.4 榆次区什贴镇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
2.4.1 设施农业生产体系初具规模 |
2.4.2 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
2.4.3 专业合作社功能逐步凸显 |
3 榆次区什贴镇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 相关政策不配套,温室大棚建设具有盲目性 |
3.2 设备装备机械化程度低,作业能力不强 |
3.3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缺乏,运行管理水平低 |
3.3.1 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
3.3.2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知识陈旧、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十分突出 |
3.4 品牌意识差,销售模式落后 |
3.4.1 设施农业规模不大,产品无特色,品牌效应差 |
3.4.2 产品销售服务薄弱 |
3.5 资金投入不足,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 |
3.5.1 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3.5.2 缺乏风险预防体系,农户利益难以保障 |
3.6 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
4 优化榆次区什贴镇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
4.1 科学规划,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
4.1.1 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推动 |
4.1.2 突出样板示范作用,切实做好设施农业推广工作 |
4.2 鼓励研发自主创新技术,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
4.3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4.3.1 为农民提供培训、学习交流平台 |
4.3.2 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水平,加大人才储备力度 |
4.4 注重品牌培育,完善产销体系 |
4.4.1 结合地域优势,注重品牌培育 |
4.4.2 完善产销体系建设 |
4.5 加大力度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
4.6 严格质量监管,抓好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研究 ——以墩龙瑶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生态移民研究综述 |
一、国内生态移民研究综述 |
二、国外关于中国生态移民问题研究的关注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理论依据 |
第二章 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背景 |
一、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概况 |
二、连南瑶族自治县社会经济状况 |
三、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决策背景 |
第二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特点 |
一、社区建设规模较大 |
二、社区建设要求较高 |
三、社区建设周期较长 |
四、政府主导社区建设 |
第三节 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意义 |
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突出体现 |
二、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
四、是加强民族平等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载体 |
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 |
第三章 国内外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
第一节 国外的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 |
一、格鲁吉亚的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 |
二、印度尼西亚的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 |
三、墨西哥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 |
第二节 国内的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 |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 |
二、鄂尔多斯市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 |
第三节 国内外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对连南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的启示 |
一、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新移民与原住居民的关系 |
二、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中强化政府主导 |
三、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社会大众和移民的力量 |
四、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
五、生态移民安置与社区建设中应树立“生态环保”的意识 |
第四章 连水村墩龙瑶寨社区建设现状 |
第一节 连水村墩龙瑶寨建设的概况 |
第二节 连水村墩龙瑶寨生活图景 |
一、村寨结构 |
二、房屋户型 |
三、日常饮食 |
四、交通出行 |
五、服饰穿着 |
第三节 连水村墩龙瑶寨生产图景 |
一、一村四品建设 |
二、外出务工 |
第四节 居民社区意识的形成 |
一、群体意识较强 |
二、社区自豪感提高 |
第五节 社区居民日常交往 |
一、移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
二、居民与游客 |
第六节 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习俗:以对先生公的信仰为例 |
第五章 墩龙瑶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未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
一、视野闭塞制约着基层工作与快速发展形势相适应 |
二、多元文化冲击着党员干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
第二节 社区基础实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 |
一、社区前期规划不够科学 |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
第三节 移民参与社区建设发展程度不高 |
一、移民的主体意识不强 |
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四节 公共服务水平较难满足移民需要 |
一、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
二、民族文化保护效果不佳 |
第五节 移民社区农业产业转型面临困难 |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 |
二、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经营资本 |
三、移民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发展意识 |
第六章 促进墩龙瑶寨移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
一、努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
二、合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创新工作方式 |
第二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美丽和谐家园 |
一、修订社区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
二、多方统筹资金,保障建设需要 |
第三节 发挥移民主体作用,增强社区建设力量 |
一、切实尊重移民的主体地位 |
二、大力提高移民的社区参与 |
三、加快促进移民组织化进程 |
第四节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移民生活质量 |
一、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延续民族文脉 |
二、转变干部考核方式,突出公共服务 |
三、建立多元供给机制,创新供给主体 |
第五节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增强社区发展动力 |
一、拓宽融资渠道,打破农业发展资金瓶颈 |
二、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综合素质 |
三、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实力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6)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 ——以宁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概述 |
第三节 贫困及精准扶贫相关理论综述 |
第三章 宁夏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总体情况 |
第二节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个案研究 |
第三节 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成效与满意度评价 |
第四节 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国内先行省区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现有国内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模式概况 |
第二节 国内先行省区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 |
第三节 国内先行省区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经验启示 |
第五章 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一节 精准扶贫主体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
第二节 宁夏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六章 宁夏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发挥非公企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拉动作用 |
第二节 增强政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主导作用 |
第三节 强化贫困农户主体地位和脱贫致富的自我意识 |
第四节 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大格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精准扶贫视域下宁夏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三节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生态移民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生态移民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灵武市生态移民的基本情况概述 |
第二节 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实现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究 |
第一节 灵武市生态移民的绩效分析 |
第二节 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谢辞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宁夏生态移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 |
二、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宁夏生态移民背景及可持续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宁夏生态移民发展回顾 |
一、开发式扶贫与生态建设共同推进阶段(2001-2008年) |
二、大力推进生态移民阶段(2008年至今) |
第二节 宁夏生态移民产业发展现状 |
一、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具备 |
二、产业发展领域拓宽 |
三、劳务产业支撑移民收入 |
第三节 宁夏生态移民生活现状 |
一、宁夏生态移民统计监测方案 |
二、宁夏生态移民统计监测意义 |
三、宁夏生态移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分析 |
四、宁夏生态移民生活消费情况分析 |
第二章 宁夏生态移民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 |
第一节宁夏生态移民取得成效 |
一、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
二、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
三、惠民政策全部覆盖 |
四、技能培训形式多样 |
五、生态移民政策得到拥护 |
第二节 宁夏生态移民典型案例分析 |
一、50岁以上移民生产生活特点 |
二、改善50岁以上移民生产生活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宁夏生态移民存在问题 |
一、部分移民居住、生活困难 |
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
三、劳动力剩余问题较突出 |
四、大多数移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
五、移民贷款难,担保机制不够健全 |
六、县内移民效果还需认真思考 |
第三章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 |
第一节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
一、移民文化水平低,产业发展受限 |
二、移民收入渠道相对单一 |
三、资金问题困扰经济发展 |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经济发展 |
第二节 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完善对策 |
一、积极推动移民外出务工,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支撑性 |
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解决移民地区的产业发展问题 |
三、加强劳动力培训,拓宽移民就业务工增收渠道 |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简化融资贷款手续和程序 |
五、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移民参与农业现代化生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设施农业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设施农业的概念 |
2.1.2 设施农业的特征 |
2.1.3 设施农业的原则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2.2.2 赫尔曼·E·戴利的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3 农业系统理论 |
第3章 国内外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借鉴及对盘锦的启示 |
3.1 国外设施农业的经验借鉴 |
3.1.1 美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3.1.2 荷兰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3.1.3 韩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3.2 国内经验借鉴 |
3.2.1 江苏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3.2.2 河南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3.3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经验对盘锦的启示 |
3.3.1 将特色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 |
3.3.2 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
3.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4章 盘锦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
4.1 盘锦市设施农业的分布格局现状 |
4.1.1 农业园区设施建设较为完善 |
4.1.2 设施类型产品组合优化和产量较大 |
4.1.3 设施结构规模化发展较为明显 |
4.2 盘锦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
4.2.1 政策支持不断加深 |
4.2.2 对农业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
4.2.3 设施农业结构趋于合理 |
第5章 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5.1 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优势(Strength) |
5.1.1 农业资源丰富 |
5.1.2 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较高 |
5.1.3 良好的设施农业发展基础 |
5.1.4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 |
5.2 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劣势(Weakness) |
5.2.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5.2.2 缺乏合理的机制体制 |
5.2.3 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 |
5.2.4 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
5.3 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机遇(Opportunity) |
5.3.1 市场需求不断提高 |
5.3.2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5.4 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威胁(Treats) |
5.4.1 发展深度不足 |
5.4.2 资金技术不配套,推广力度有限 |
第6章 推动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以农业产业化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
6.1.1 优化设施农业的整体规划布局 |
6.1.2 基于高产农作物的的农业园区的配套建设 |
6.1.3 拓展设施农业载体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
6.2 拓展设施农业的实现形式 |
6.2.1 拓展设施种植业的类型 |
6.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
6.3 强化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
6.3.1 改革科研体系,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
6.3.2 探索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成果 |
致谢 |
(10)宁夏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与创新点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第三节 相关基本概念介绍与界定 |
第四节 理论综述 |
第二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宁夏沿黄经济区基本概况及发展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宁夏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宁夏沿黄经济区城市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
第一节 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 |
第二节 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模式分析 |
第四章 促进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城市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促进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
第二节 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
第三节 促进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论文发表情况 |
四、宁夏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与对策——论宁夏草产业的发展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银川市生态移民适应性问题研究 ——以西夏区同阳社区为例[D]. 石瑞. 宁夏大学, 2019(02)
- [2]新机遇下河南省内陆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D]. 雷宇. 河南科技大学, 2019(12)
- [3]宁夏物流产业的区位商分析及其物流园区布局研究[D]. 张帅.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4]旱垣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模式浅析 ——以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为例[D]. 李常丽.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连南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社区建设研究 ——以墩龙瑶寨为例[D]. 戈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7(10)
- [6]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研究 ——以宁夏为例[D]. 马晓英. 北方民族大学, 2017(02)
- [7]精准扶贫视域下宁夏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D]. 卜蝴蝶. 宁夏大学, 2017(02)
- [8]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宁夏生态移民研究[D]. 史媛. 中央民族大学, 2016(12)
- [9]盘锦市设施农业发展研究[D]. 高杨. 吉林大学, 2014(03)
- [10]宁夏沿黄经济区产业集群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D]. 陈菁华. 宁夏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