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司他丁和全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陶莹[1](2021)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给予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干预方式,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探讨适合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合理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从而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缓解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提供免疫功能。方法:选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含铂双药姑息化疗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营养评估,进行营养支持调整,按目标营养量为25~30kcal/(kg/d)的原则,使摄入量达到目标营养量60%以上。对每位受试者从化疗开始前一天至两个周期结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联合给予麦滋林4.02g/d,营养干预连续使用两个化疗周期。在试验过程中,分别于化疗前、两个周期化疗末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禁食12h),检测并记录相关观察指标,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①营养指标:体重、皮褶厚度、血红蛋白(HGB)、血清(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②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③胃肠道不良反应:根据NCI.CTCAE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版,记录不良事件(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结果:1.营养指标:试验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化疗两个周期末,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体重、皮褶厚度、HGB、PA、ALB及TRF较试验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体重、皮褶厚度、HGB、PA、ALB及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指标:试验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化疗两个周期末,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较试验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总淋巴细胞(TL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道不良反应:在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干预试验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可减轻化疗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王涌钢[2](2018)在《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观察》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作回顾性分析,探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 50万单位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共454例,根据是否应用乌司他丁将研究对象分为乌司他丁组(259例)和对照组(195例)。对术前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术中管理等基准水平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两组各155例完成匹配。经匹配后两组间术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指标观察:收集两组患者于手术前以及术后三天内的以下临床指标,整理统计分析:(1)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2)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谷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红素;(3)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4)术后住院天数。3.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22.0(Chicago,IL,US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因研究数据属于双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资料,存在较多的缺失值且各时间点前后测量值存在显着相关性,故对各临床检验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采用混合线性固定效应模型比较效应大小,分析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使用乌司他丁50万单位对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检验指标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未匹配前共454例患者,其中男性278例,女性176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57.08±11.941岁,ASA分级Ⅰ-ⅣV级,心功能分级1-3级。两组间各项基本信息、麻醉方式、手术管理及术前临床指标经检验后发现年龄、麻醉方式、术中补液量存在显着差异。选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按1:1进行两组间的匹配。匹配后两组各155例完成配对,经检验一般资料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基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炎症指标:对术后各项指标应用两因素的混合线性模型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组间比较发现乌司他丁组的WBC和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值分别为0.036和0.025),PCT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WBC和CRP的固定效应系数发现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应用乌司他丁可平均降低术后WBC 1.04×109/L,CRP水平23.93mg/L,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 11.1%和29.9%。乌司他丁因素与时间因素之间均无交互作用(P>0.05)。3.肝、肾功能指标: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三天的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4.术后住院天数:乌司他丁组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55±2.98天,对照组为7.33±2.8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着性(P>0.05)。结论:通过倾向评分匹配作回顾性分析发现,乌司他丁能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对肝肾功能和术后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 乌司他丁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疗效的临床观察目的:通过前瞻性观察,进一步验证回顾性研究的结论。观察术后炎症指标的同时,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探讨乌司他丁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1.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0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共80例,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分级1-2级。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麻醉管理:患者术前常规准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平稳后手术开始前乌司他丁组将1万单位/kg体重乌司他丁溶于生理盐水100ml予以静脉输注,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必要时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和舒芬太尼以满足手术需要。术中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所有病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压均维持在90/60mmHg以上并保持在基础血压的20%以内。术中使用液体加温仪或动力充气型升温仪进行术中保温,保持鼻咽温不低于36℃。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氟比洛芬酯2mg/kg+甲磺酸托烷司琼8.96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背景剂量3ml/h,追加剂量3ml,锁定时间15分钟,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3.指标观察:于术前(TO)、术后第一日(T1)、术后第二日(T2)和术后第三日(T3)观察:(1)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2)有无乌司他丁相关副作用发生;(3)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院期间的治疗措施和最终转归;(4)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状况,记录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4.统计分析:采用IBM SPSS 22.0统计软件(Chicago,IL,USA)作统计分析。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类变量以计数或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共80例,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41±12.28岁,平均体重61.77±10.36kg。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SA分级和心功能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长以及术中补液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炎症指标:两组间T0时WBC和CRP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WBC和CRP显着高于T0,并于T2达到高峰,T3开始逐渐下降。乌司他丁组T1和T2的WBC与CRP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T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天数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35±1.981天和6.33±2.379天,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59)。乌司他丁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81±0.79天,较对照组提前0.51天(P=0.017);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2.39±1.08天,较对照组提前约0.55天(P=0.044)。乌司他丁组术后胃肠道功能较对照组更早恢复。4.围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波动于基础血压的20%以内,无术中持续低血压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手术过程平稳,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肿瘤破裂、损伤血管大出血以及副损伤等)。住院期间未观察到乌司他丁相关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静脉炎等。两组术后并发症共23例,对照组17例,乌司他丁组6例。其中对照组切口感染7例,术后出血4例,吻合口瘘2例,尿潴留2例,肺部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乌司他丁组切口感染5例,术后出血1例,无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按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标准进行分类,Ⅱ级及以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所有患者最终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炎症水平,加快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吴银山,陈韵如[3](2015)在《乌司他丁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及对血糖和凝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考察乌司他丁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及对血糖和凝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确诊SAP患者109例,以数字随机法分为2个组别,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6例。结果:两个组别治疗前,血糖和凝血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个组别血糖和凝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显着降低(P<0.05),两个组别均无死亡案例。对照组治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例分别为18、21、14和39例,观察组治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例分别为29、21、6和50例,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总有效较多(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总例数较少(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SAP症状,降低并发症,可能机理在于降低血糖和改善凝血系统。
廖传文,刘伟中,万宇飞,张伟[4](2004)在《乌司他丁和全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 (UTI)和全肠外营养 (TP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方法 :6 0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行TPN和乌司他丁治疗 ,连用 7天 ;对照组只行TPN治疗 ,连用 7天。术前l天 ,术后第 1、3、7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 /CD8) ,血清TNF -α、IL 6浓度 ;并计算术后第l~ 7天的氮平衡。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D3值均有所下降 ,与术前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 ;(2 )对照组CD4和CD4 /CD8于术后第 1、3天下降明显 ,至第 7天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治疗组CD4和CD4 /CD8术后第 1天下降明显 ,术后第 3天时高于对照组并恢复至术前水平 ,术后第 7天时高于对照组和术前水平 ;(3)术后第 1、3天两组TNF -α和IL - 6均明显升高 ,治疗组于术后一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4)术后第 4天 ,治疗组已接近正氮平衡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UTI和TPN可改善病人术后免疫功能低下 ,缓解急性炎性反应和促进正氮平衡及急性相蛋白的合成。
程璐[5](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程悠悠[6](2020)在《不同镇痛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及感染发生率。方法:收集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且每组采用不同的镇痛治疗方案。分别为:A组40例,采用舒芬太尼0.3 μg/kg/h静脉维持联合地佐辛5mg im q8h;B组40例,采用舒芬太尼0.1 μg/kg/h静脉维持联合地佐辛5mgimq8h;C组40例,地佐辛5mgimq8h。此外,招募健康人40名作为空白对照组(D组)。在病例组入科后1天、3天、7天及15天,采用免疫芯片法,分别测定A、B、C、D组患者的外周血CD4、CD8、CD3计数,计算CD4/CD8比值,并比较上述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病例组患者15日内机体感染的例数,统计分析各组间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患者的CD4计数与CD4/CD8比值均较D组健康人显着降低(P<0.05)。A组患者的CD4计数与CD4/CD8比值均显着高于B组与C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CD4计数与CD4/CD8比值均显着高于C组患者(P<0.05)。此外,A组、B组、C组患者和D组健康人四组组间的CD8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的CD3计数均显着低于D组(P<0.05),但A组、B组和C组三组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发现,A组与B组患者的伤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镇痛治疗可升高颅脑外伤患者的CD4计数与CD4/CD8比值,且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时上述指标升高更显着。此外,地佐辛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可减少患者伤后感染发生率。
迟永良[7](2020)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术后肠粘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方法以60只老年龄家兔为研究对象,建立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麦组低剂量组和参麦组高剂量组,每组15只。药物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参麦低剂量组:参麦注射液术前1天、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1ml/kg);参麦高剂量组:参麦注射液术前1 d、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2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前1天、术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7天,检测血清D-乳酸、丙二醛(MDA)、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第7天,检测细菌移位率,回肠、结肠粘膜厚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膜表面积;Western-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含量。2.临床研究方法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注射参麦注射液50ml,从术前1d、术前30分钟、术后三天输注;对照组各时点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D-乳酸、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两组腹胀腹痛、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排气时间。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1)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显着高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2)术前各组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血清血清D-乳酸、DAO、TNF-α、MDA水平显着低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3)术后7d,模型组细菌移位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细菌移位阳性率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参麦高剂量组细菌移位阳性率与参麦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4)术后7d,模型组、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含量均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低剂量组和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且参麦高剂量组回肠Claudin-1和ZO-1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参麦低剂量组(P<0.05)。2.临床研究结果(1)术前两组血清DAO、LPS、D-乳酸、MDA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和5d,观察组血清DAO、LPS、D-乳酸、MDA和TNF-α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术后排气时间和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1.参麦注射液对兔肠I/R后肠粘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粘膜通透性,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增强肠粘膜细胞的紧密连接相关,从而显着减轻肠道组织损伤程度,最终实现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2.临床研究证实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手术患者具有明显的肠粘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减少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降低了肠粘膜的通透性有关。
聂乾坤[8](2018)在《术后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病人IL-4、IL-6、IL-10、TNF-a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胃癌病人手术前后IL-4、IL-6、IL-10及TNF-a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其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住院的8 4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使用PG-SGA评分评估入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4天完全肠外营养治疗,3天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100ml/d(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抽血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IL-4、IL-6、IL-10、TNF-a的浓度。结果:1.术前两组患者组间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IL-4水平,对照组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组间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L-10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两组患者TN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TNF-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TN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TNF-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胃癌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IL-4、IL-6、IL-10及TNF-a水平均升高;(2)术后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胃癌患者血清中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降低促炎因子IL-6、TNF-a水平,减轻了胃癌病人术后的炎症反应,对病人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赵开亮,庞晓军,李媛,邓忠南[9](2011)在《乌司他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其余治疗方法如禁食、肠外营养支持、抑酸、抗感染等皆相同。结果:治疗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P=0.000 0),临床有效率(P=0.021 6)、并发症发生率(P=0.043 2)及1年胰腺炎复发率(P=0.000 7)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00 0)。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与1年胰腺炎复发率较低,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治疗费用成本。
二、乌司他丁和全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司他丁和全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评分表 |
3. 营养支持用药 |
(二) 治疗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干预措施 |
(三)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 营养相关指标 |
2. 免疫指标 |
3. 胃肠道不良反应 |
(四) 质量控制 |
(五)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一)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
(二) 化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
1. 化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 化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三) 化疗两个周期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1. 两个周期化疗后,对照组及研究组营养指标的比较 |
2. 对照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
3. 观察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营养指标的比较 |
(四) 化疗两个周期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1. 化疗两个周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2. 对照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
3. 观察组化疗两个周期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
(五) 化疗两个周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比较 |
三、讨论 |
(一) 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
(二) 肠内营养支持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
(三) 谷氨酰胺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
(四)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
(五)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六)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
四、结论 |
五、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综述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外营养在肿瘤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第一部分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麻醉管理 |
1.3. 手术方式 |
1.4. 乌司他丁应用 |
1.5. 观察指标 |
1.6. 倾向评分匹配 |
1.7.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信息 |
2.2. 临床指标比较 |
3. 讨论 |
3.1. 腹腔镜手术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 |
3.2. 乌司他丁对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
3.3. 乌司他丁对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乌司他丁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疗效的临床观察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麻醉药物及麻醉管理 |
1.3. 疗效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炎症指标 |
2.3. 住院天数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
2.4. 围术期并发症发生 |
3. 讨论 |
3.1. 术后炎症反应与早期康复 |
3.2. 乌司他丁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
4.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4)乌司他丁和全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实验室指标 |
5 临床疗效指标 |
6 治疗进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
2 SAGI的中医认识 |
3 SAGI的治疗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
1 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疗效评价 |
2.5 不良反应 |
2.6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
3.2 结果讨论 |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
3.4 证据质量 |
4 结论 |
4.1 对实践的意义 |
4.2 对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临床资料 |
2.3 治疗方案 |
2.4 疗效指标 |
2.5 安全性指标 |
2.6 质量控制 |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
3.4 临床疗效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选题依据 |
4.2 研究方案分析 |
4.3 疗效指标选择 |
4.4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不同镇痛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创伤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语 |
致谢 |
(7)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参麦注射液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动物模型建立 |
2.5 实验分组与给药 |
2.6 标本采集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兔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 |
3.2 各组兔细菌移位阳性率的变化 |
3.3 各组兔血清D-乳酸水平的变化 |
3.4 各组兔血清DAO水平的变化 |
3.5 各组兔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 |
3.6 各组兔血清MDA水平的变化 |
3.7 各组兔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 ZO-1 的含量 |
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附图 |
第二部分 参麦注射液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其他指标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肠粘膜通透性指标 |
3.3 血清MDA和 TNF-α水平 |
3.4 其他指标 |
4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附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围术期气血平衡 |
2 正邪之争与肠粘膜屏障 |
3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中医认知 |
4 参麦注射液的作用功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检索证明 |
(8)术后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病人IL-4、IL-6、IL-10、TNF-a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围手术期机体应激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乌司他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2]: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
2.1 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胰腺炎复发率比较: |
2.4 两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
3 讨 论 |
四、乌司他丁和全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姑息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陶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乌司他丁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结果影响的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观察[D]. 王涌钢.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7)
- [3]乌司他丁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及对血糖和凝血的影响[A]. 吴银山,陈韵如. 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 2015
- [4]乌司他丁和全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急性炎性反应的调理作用[J]. 廖传文,刘伟中,万宇飞,张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06)
- [5]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不同镇痛方案对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 程悠悠. 苏州大学, 2020(02)
- [7]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术后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D]. 迟永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术后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病人IL-4、IL-6、IL-10、TNF-a水平的影响[D]. 聂乾坤.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9]乌司他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 赵开亮,庞晓军,李媛,邓忠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