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及在航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超,计恩荣,汪张超[1](2019)在《一种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介绍了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以一种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品质量影响因素,通过实际的可靠性强化试验阐述了产品工作极限的确定方法,得到了试验结论,并为同类产品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刘祁,李骞,朱嘉伟[2](2018)在《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科学仪器中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科学仪器可靠性快速提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科学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给出了科学仪器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基本流程,明确了试验条件和注意事项。选取光谱仪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有效地激发试验样机的故障,通过故障分析、设计改进,有效地提升了样机的可靠性水平,可为科学仪器设备开展可靠性强化试验提供一定的指导。
刘良芳,张俊,吴畏,蓝骏峰,张灵舒[3](2018)在《光纤声光调制器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XX29光纤声光调制器故障树分析确定的薄弱环节,结合典型应用环境条件下各薄弱环节环境影响效应分析确定的敏感应力,综合光纤声光调制器技术规格研究确定器件可靠性强化试验项目与试验条件,制定相应可靠性试验方案与剖面,为类似器件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验证与可靠性增长提供了工程化基础。
邓敏[4](2017)在《L型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主机单元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系统、电子设备本身的功能越来越强,其组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设备产品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铁路设备的可靠性贯穿于设备研制、生产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它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寿命周期、后期维修费用等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传统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对于产品的故障激发效率低,时间周期长,资源消耗大,且不一定能够得到足够的失效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因此,为保证设备产品可靠性的高效增长,可靠性强化试验势在必行。可靠性强化试验一般采用施加强化应力的措施进行测试,快速激发产品的潜在缺陷,并通过故障形式表现出来。该试验不强调实际的环境应力,而是在同一个失效模式下,强调激发效率,缩短试验时间,实现产品可靠性水平的提升。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主机单元通过采集列车运行中的线路信号、行驶速度以及制动系统压力信号等各种状态信息,促进列车运行管理的自动化,在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是系统控制核心,其可靠性水平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能否安全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了可靠性强化试验原理后,以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加各类环境强化应力,旨在其设计研制阶段,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及适当的试验资源激发其潜在的故障缺陷,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试验-整改-试验模式反复验证,以提高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的可靠性水平,尽量避免在投入使用后因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影响到列车的行车安全。
郭振华[5](2018)在《电子门锁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门锁可靠性快速增长是保障其可靠性水平的重要环节,可靠性强化试验是暴露缺陷和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可靠性高效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没有形成电子门锁可靠性强化试验的方法,需加强研究并实现工程应用。本论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电子门锁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主要工作与结论有:(1)分析研究并提出机电产品故障模式、故障机理及影响分析(FMMEA)方法,FMMEA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电子门锁可能故障模式、故障机理的分析方法,也是开展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基础。(2)研究总结了电子门锁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以及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对电子门锁作用效应。电子门锁主要的失效机理是磨损、疲劳、老化等,敏感的环境应力类型有温度、冲击、振动、湿度、盐雾等,电压、位移、频次、负载力等是其敏感工作载荷应力类型。(3)结合结构特点、使用环境特点、工作工况特点确定电子门锁可靠性试验方案,分别对电子部分和机械部分设计强化试验方案。电子部分通过施加低温步进应力、高温步进应力、温度循环应力、振动步进应力和综合环境应力,机械部分则通过加快频次,以达到强化效果。对环境应力选取原则、截止终止条件、试验流程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4)通过开展电子门锁可靠性强化试验,确定了电子门锁的温度、振动的工作极限和开关次数寿命,发现了感应线圈引线结构设计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采取704硅橡胶涂覆填充线圈与电路板之间空隙的工艺改进措施,提高电子门锁可靠性。
孙海峰,胡海峰,翟邵蕾,宋征宇[6](2017)在《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装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航天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多为传统方法,对于高可靠长寿命的航天产品,用传统方法来发现潜在缺陷是极其困难的。可靠性强化试验作为一种新型的试验技术,效率高、成本低,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航天产品固有可靠性,目前已在航天运载火箭领域得到应用。
周密[7](2016)在《加工中心可靠性分析与试验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工中心是一种能够在工件一次装夹的情况下实现多种表面加工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制造装备。目前我国的加工中心在出厂精度方面基本上能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但是在可靠性上却与国外相差甚远,因此对加工中心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加工中心结构复杂,实际工况多变,故障模式及影响原因较复杂,相关的可靠性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加工中心可靠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本文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子课题中的“800mm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研发与国产功能部件配套应用”为依托,以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了其可靠性分析及试验相关技术,并将其运用于THM6380加工中心的可靠性改进工作之中。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加工中心的结构组成,利用可靠性框图建立了加工中心的可靠性模型,通过收集的可靠性现场数据对加工中心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并利用三重分段威布尔分布模型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到了早期故障期持续时间以及可靠度、失效率的函数模型。(2)通过实地调研对加工中心的故障部位、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故障高发部位刀库系统进行了故障树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靠性改进措施。针对传统故障危害度分析方法的不足,建立了一种基于群体决策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改进故障危害度计算模型,并以加工中心的数控转台为例进行了改进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得到了改进的FMECA表,为数控转台可靠性改进提供指导。(3)结合加工中心的生产流程,建立了加工中心可靠性试验体系,并以托盘交换系统为例介绍了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实施。针对加工中心早期故障频繁的现状,通过建立基于成本最低的早期故障排除试验时间优化模型,得到最优早期故障排除试验时间,并设计了相应的早期故障排除试验方案,分析了试验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可靠性改进措施。
陈镇[8](2016)在《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可靠性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凝土结构内钢筋腐蚀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世界难题。钢筋腐蚀不仅缩短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更需花费巨额的维修费用。因此,从结构和经济来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腐蚀的早期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钢筋腐蚀的发生过程非常缓慢,只有当结构内钢筋腐蚀非常严重后,工程师才能发现腐蚀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低成本、无源、无线传输的传感器,用于监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腐蚀。目前,传感器的基本电路设计及制造已完成,但对其耐久性、可靠性及工程应用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可靠性,并进行无线传感器工程应用研究,编制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应用技术指南。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进行可靠性理论分析,结合可靠性强化试验准则设计并进行了传感器可靠性强化试验,包括抗盐溶液侵蚀、耐高温湿热、耐低温和抗冲击试验。通过可靠性强化试验验证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各应力下传感器可靠度皆达到95%。2.设计了两组预埋无线传感器钢筋混凝土梁试验。一组为钢筋混凝土梁静载预裂试验,荷载加至混凝土梁极受弯限承载力的40%。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持续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另一组是针对预裂后的3根混凝土梁进行干湿循环加速腐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工作正常,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3.制作28只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进行工程应用研究,提出了提高传感器工程应用存活率的安装和保护措施。在历时1年多的监测中,无线传感器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性能,进一步验证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根据本文及前期研究成果,编制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应用技术指南。
邓波,刘素捧[9](2015)在《可靠性强化试验在民用飞机产品研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基本概念、研究状况,阐述了其试验特点及实施方案,并重点结合某型民用飞机温度传感器产品,在理论试验基础上,对振动步进应力试验、快速温变循环试验进行了创新应用,利用更加严苛的试验条件,暴露了产品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缩短了民用飞机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了民用飞机产品的可靠性。
陈铁牛,吴昌,王海波[10](2015)在《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空空导弹研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可靠性强化试验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研究了可靠性强化试验的试验机理。结合空空导弹试验费用高、样本量小等特点,设计了更加适用于空空导弹研制过程的新型试验剖面。改进剖面通过控制产品破坏极限发生的时机,实现了尽早暴露产品的薄弱环节、缩短研制周期,达到了在暴露产品设计缺陷的同时,尽量多的获取产品试验信息。改进剖面在空空导弹各组件的可靠性强化试验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
二、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及在航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及在航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可靠性强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 |
2 模块质量影响因素与敏感应力类型分析 |
2.1 过渡件焊接结构 |
2.2 金属端子结构电容组装工艺 |
3 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及分析 |
3.1 温度循环步进应力试验 |
3.2 机械冲击步进应力试验 |
3.3 恒定加速度步进应力试验 |
3.4 温循/机冲/恒加组合应力试验 |
3.5 试验结果及小结 |
4 结论 |
(2)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科学仪器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科学仪器的定义和特点 |
2 科学仪器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 |
2.1 总体思路 |
2.2 可靠性强化试验的流程 |
2.2.1 低温步进试验 |
2.2.3 快速温度循环试验 |
2.2.4 振动步进应力试验 |
2.2.5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 |
2.2.6 试验剖面注意事项 |
3 案例应用 |
3.1 受试产品说明 |
3.2 试验实施方案 |
3.3 试验结果 |
4 结束语 |
(3)光纤声光调制器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典型应用下XX29光纤声光调制器的薄弱环节 |
2 确定XX29光纤声光调制器薄弱环节对应敏感应力 |
3 确定XX29光纤声光调制器可靠性强化试验项目与条件 |
3.1 研究确定光纤声光调制器强化试验项目 |
3.2 研究确定光纤声光调制器强化试验条件 |
4 制定XX29光纤声光调制器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 |
5 结论 |
(4)L型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主机单元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可靠性强化试验原理 |
2.1 可靠性强化试验应用流程 |
2.2 温度步进试验原理及故障机理 |
2.2.1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 |
2.2.2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 |
2.3 快速温变循环试验原理及故障机理 |
2.4 振动步进应力试验原理及故障机理 |
2.5 电应力试验原理及故障机理 |
2.6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原理及故障机理 |
3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概况 |
3.1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构成 |
3.1.1 主机单元 |
3.1.2 扩展单元 |
3.1.3 人机界面单元 |
3.1.4 应答器信息接口单元 |
3.1.5 传感器 |
3.2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功能 |
3.3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工作条件 |
3.4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安装方式 |
3.5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应用环境 |
3.6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分层结构 |
3.7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现场故障收集 |
4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设计 |
4.1 试验流程介绍 |
4.2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 |
4.2.1 设计要求 |
4.2.2 实施方案 |
4.3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 |
4.3.1 设计要求 |
4.3.2 实施方案 |
4.4 快速温变循环试验 |
4.4.1 设计要求 |
4.4.2 实施方案 |
4.5 振动步进试验 |
4.5.1 设计要求 |
4.5.2 实施方案 |
4.6 电应力试验 |
4.6.1 设计要求 |
4.6.2 实施方案 |
4.7 综合环境试验 |
4.7.1 设计要求 |
4.7.2 实施方案 |
4.8 功能试验 |
4.8.1 测试项目及要求 |
4.8.2 常温、中间和最后检测 |
5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可靠性试验结果分析与应用 |
5.1 强化试验中发现的故障 |
5.1.1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故障 |
5.1.2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故障 |
5.1.3 快速温度循环应力试验故障 |
5.1.4 振动步进应力试验故障 |
5.1.5 电应力试验故障 |
5.1.6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故障 |
5.2 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
5.2.1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故障分析 |
5.2.2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故障分析 |
5.2.3 快速温度循环试验故障分析 |
5.2.4 电应力试验故障分析 |
5.2.5 复测试及测试结果 |
5.3 L型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主机单元设计失效分析 |
5.4 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应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电子门锁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子门锁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分析 |
2.1 电子门锁组成及功能 |
2.2 故障机理分析在可靠性强化试验实施中的重要性 |
2.3 常见故障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 |
2.4 FMMEA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
2.5 故障模式、故障机理及影响分析(FMMEA)程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境应力及工作应力对电子门锁作用效应研究 |
3.1 典型寿命模型 |
3.2 环境应力对电子门锁的作用效应 |
3.3 工作应力对电子门锁的作用效应 |
3.4 环境应力与工作应力对电子门锁的耦合效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门锁可靠性强化试验 |
4.1 可靠性强化试验基本原理和总体思路 |
4.2 电子部分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 |
4.3 机械部分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 |
4.4 可靠性强化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概述 |
2 强化试验在航天领域应用必要性分析 |
3 强化试验在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应用 |
3.1 试验时机 |
3.2 试验剖面 |
3.2.1 试验项目和试验顺序 |
3.2.2 试验应力条件设计 |
3.2.3 试验剖面设计 |
4 应用效果分析与讨论 |
4.1 应用效果 |
4.2 分析与讨论 |
5 结论 |
(7)加工中心可靠性分析与试验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加工中心可靠性相关概念 |
1.2.1 加工中心可靠性定义 |
1.2.2 加工中心可靠性分析技术 |
1.2.3 加工中心可靠性试验技术 |
1.3 加工中心可靠性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论文整体框架 |
2 加工中心可靠性模型及可靠性数据收集分析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THM6380卧式加工中心及其可靠性模型 |
2.2.1 可靠性模型简介 |
2.2.2 THM6380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原理及结构划分 |
2.2.3 加工中心可靠性模型建立 |
2.3 THM6380加工中心可靠性数据收集分析技术 |
2.3.1 加工中心可靠性数据收集分析的技术路线 |
2.3.2 加工中心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
2.3.3 加工中心可靠性常用指标及计算 |
2.3.4 加工中心可靠性数据两参数分段威布尔分布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3 加工中心故障分析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加工中心故障分析技术路线 |
3.2.1 故障分析技术介绍 |
3.2.2 加工中心故障分析技术路线建立 |
3.3 加工中心故障数据统计分析 |
3.3.1 THM6380加工中心故障部位分析 |
3.3.2 THM6380加工中心故障模式分析 |
3.3.3 THM6380加工中心故障原因分析 |
3.3.4 故障统计分析总结 |
3.4 刀库系统FTA分析 |
3.4.1 故障树构建规则及步骤 |
3.4.2 刀库系统故障树建立 |
3.4.3 刀库系统可靠性改进措施 |
3.5 加工中心分系统FMECA分析 |
3.5.1 FMECA分析技术路线 |
3.5.2 加工中心故障危害性分析 |
3.5.3 加工中心改进FMECA分析实例 |
3.6 本章小结 |
4 加工中心可靠性试验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可靠性试验简介 |
4.2.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
4.2.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标准 |
4.3 加工中心可靠性试验技术路线 |
4.4 加工中心托盘交换系统可靠性强化试验 |
4.4.1 可靠性强化试验简介 |
4.4.2 托盘交换系统可靠性试验台架 |
4.4.3 综合试验应力的选择 |
4.4.4 托盘交换装置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 |
4.4.5 参数实时监控以及失效判定 |
4.4.6 试验结果分析 |
4.5 加工中心整机早期故障排除试验 |
4.5.1 早期故障及早期故障排除试验 |
4.5.2 早期故障排除试验时间模型 |
4.5.3 早期故障排除试验方案 |
4.5.4 试验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C.附表 |
(8)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可靠性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钢筋腐蚀监测技术 |
1.2.2 可靠性理论的发展 |
1.2.3 相关传感器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工作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理论分析 |
2.1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工作机理 |
2.2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的制作 |
2.2.1 传感器元器件 |
2.2.2 传感器封装 |
2.3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的失效机理探讨 |
2.3.1 焊接接头失效机理 |
2.3.2 电感、电容失效机理 |
2.3.3 传感器封装失效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可靠性试验 |
3.1 可靠性强化试验理论 |
3.1.1 试验原理 |
3.1.2 试验应力选择 |
3.1.3 试验终止原则和传感器失效判据 |
3.1.4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
3.2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抗盐溶液侵蚀试验 |
3.2.1 试验方案设计 |
3.2.2 试验结果分析 |
3.3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抗冲击试验 |
3.3.1 试验方案设计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3.4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耐高温湿热试验 |
3.4.1 试验方案设计 |
3.4.2 试验结果分析 |
3.5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耐低温试验 |
3.5.1 试验方案设计 |
3.5.2 试验结果分析 |
3.6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原因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埋无线传感器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
4.1 试验准备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件设计 |
4.1.3 试件制作 |
4.2 预埋无线传感器钢筋混凝土梁静载试验 |
4.2.1 加载试验概况 |
4.2.2 荷载-挠度曲线 |
4.2.3 平截面假定验证 |
4.2.4 荷载-纵筋应变曲线 |
4.2.5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可靠性分析 |
4.3 预埋无线传感器钢筋混凝土梁加速腐蚀试验 |
4.3.1 试验概况 |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工程应用研究 |
5.1 连云港海滨大道赣榆段木套河特大桥工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无线传感器应用方案 |
5.2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二港池多用途泊位一期工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无线传感器应用方案 |
5.3 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
5.3.1 传感器技术可行性分析 |
5.3.2 经济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应用技术指南 |
6.1 传感器的生产工艺流程 |
6.2 传感器的生产工艺标准 |
6.2.1 元器件选取与制作标准 |
6.2.2 传感器制作工艺要求 |
6.2.3 传感器封装工艺要求 |
6.3 传感器的质量检查与控制 |
6.3.1 初步质量检查 |
6.3.2 传感器合格抽样检验 |
6.4 传感器现场安装技术要求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空空导弹研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试验机理探析 |
2试验剖面设计 |
2.1试验对象 |
2.2试验件数量 |
2.3试验剖面设计 |
2.3.1传统试验方案 |
2.3.2改进试验方案 |
3应用案例 |
4结论 |
四、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及在航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混合集成DC/DC变换器的可靠性强化试验[J]. 何超,计恩荣,汪张超. 电子质量, 2019(09)
- [2]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科学仪器中的应用探讨[J]. 刘祁,李骞,朱嘉伟.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8(06)
- [3]光纤声光调制器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法研究[J]. 刘良芳,张俊,吴畏,蓝骏峰,张灵舒.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8(10)
- [4]L型列车运行监控系统主机单元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研究[D]. 邓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5]电子门锁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研究[D]. 郭振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6]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应用[J]. 孙海峰,胡海峰,翟邵蕾,宋征宇. 航天控制, 2017(05)
- [7]加工中心可靠性分析与试验相关技术研究[D]. 周密. 重庆大学, 2016(03)
- [8]钢筋腐蚀无线传感器可靠性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 陈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9]可靠性强化试验在民用飞机产品研制中的应用[A]. 邓波,刘素捧. 飞机机电系统理论与实践——第二届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5
- [10]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空空导弹研制中的应用[J]. 陈铁牛,吴昌,王海波. 航空兵器,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