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战国时代:“币缘”圈之盟(论文文献综述)
黄毓森[1](2019)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一种复杂且特殊的交往形式,其发展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战争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战争造成不同的影响。经济,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则在战争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更为根本性、基础性的作用——无论是整体战略的确定、作战对象的认定,抑或是作战手段、作战模式的选择,无一不受到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本论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对现代战争的经济动因、经济基础、经济成本以及经济收益等方面展开论述。论文从自然空间利益、社会空间利益、认知空间利益三个层面出发,对战争的动因展开探讨。通过分析,论文认为现代战争的动因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网络的交融而显得愈发多元,但归根结底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随着现代战争技术含量的持续提升,战争对社会经济支撑的要求也正日益提高。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经济发展模式,而非过去那种基于原料与劳动力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这一深刻转变,也会对建立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战争产生诸多影响。论文从战争物质生产、军事人力资源、战略战术制定三个方面出发,对现代战争的经济基础进行探讨。在人类的军事实践活动中,战争并非完全被动地决定于社会经济状况,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战争的社会经济功能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战争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阻滞的影响;另一方面,战争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这是战争与经济辩证关系研究最为基本的思考起点,也是战争与经济辩证关系研究的逻辑基础。按照时间维度展开,论文对现代战争准备期间——进行期间——结束之后的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现代战争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多维度透析,以更为全面深刻地认识战争的经济成本。与此同时,论文还从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经济发展动力的增强以及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与社会转移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战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总结分析现代战争的动因、经济基础以及战争的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未来应该以怎样的思维、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宗伟[2](2011)在《地缘区位、战略选择与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朝鲜、利比亚和伊朗核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国家为何寻求发展核武?为何保持核自制?又为何选择弃核?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在全面考察了既有四种解释模式(安全解释、国内政治解释、社会学解释以及心理学解释)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料的基础上,试图回答朝鲜、利比亚以及伊朗三个国家核行为的差异,包括原因与结果。论文借鉴吸收了既有研究的一些观点和概念,同时也综合评估了既有理论的不足,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一个以国家地缘区位为独立变量、国家战略选择的偏重以及国家“自我-关键他者”的国际互动为干扰变量的整体解释框架。本文认为,由地缘政治界定的国家地缘区位乃是国家核行为的基本条件,它是界定国家追求安全目标的意志力的基本依据;而由“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所体现的国际安全信息的对称与否则是国家在现实中可能从拥核转向弃核或从弃核转向拥核的干扰变量;同时,国家战略类型的选择也是决定国家核武结果的重要干扰变量。本文的基本假设是:国家地缘区位是决定一国是否发展核武的潜在性依据,处于大国地缘博弈核心区域的国家较博弈边缘地带国家具有更强的发展核武的动机与意志。由于处于大国政治的漩涡之中,此类国家试图将发展核武作为宣示政治独立的工具;国家地缘区位仅仅是决定国家核行为的基本变量,国家“自我-关键他者”的国际互动是国家阶段性核行为现象的干扰变量,在“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所反映的信息对称情形下,国家倾向于核自制,即使是处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心地带的国家,反之,国家则倾向于从核自制转向极力发展核武;此外,同样处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中心的国家,当国家选择国家独立优先战略时,这类国家最终能够突破核武框架的制约而成功拥核,而当国家选择地缘情感优先战略时,国家最终将被迫放弃核武选择,其核武轨迹将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抛物线状。在提出假设之后,论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案例的追溯对这三个假设进行检验。在整体结构的安排上,本文分导论、理论、案例以及结论四个部分。具体而言,在导论部分,文章对既有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与解析,指出既有研究在解答“国家核行为”这一谜题上提供真知灼见的同时,仍存在着动因与结果的解释不能兼顾的不足,而这些不足正是本文提出尝试性假说的突破口。在第二章即理论框架部分,文章承接前章的理论思路进行演绎,提出了上述基本假设。在案例部分,文章遵循比较案例研究的基本原则,选取朝鲜、利比亚以及伊朗三个国家作为进行历史考察,从国家地缘区位、国家战略选择以及国家“自我-关键他者”互动这三个变量的作用上阐释了它们与国家核行为之间的关联,从而从实证角度完成了对本文主要观点的验证。在结论部分,文章首先全面总结了在朝鲜、利比亚以及伊朗各案例中的各自特征,以及背后所隐含的不同变量组合作用机制。在地缘区位上,朝鲜与利比亚具有同等特征,处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区域,而伊朗则处于地缘中心-边缘的承接地带;在国家战略选择方面,朝鲜坚定奉行国家独立优先的战略,利比亚则采取了地缘情感优先的战略,伊朗则奉行国家独立优先与地缘情感优先并举的混合战略,并在不同历史时段表现为两者间此起彼伏的战略偏重,因此三者核行为结果迥然相异;在国家“自我-关键他者”的互动方面,三者的互动所隐含的国际环境信息交换情况也各不相同,朝鲜的环境信息交换情况始终处于不对称状态,而利比亚和伊朗案例中,环境信息的对称情况有所变动,其作用于各自核选择较为隐性。上述三个变量的组合作用导致了现实中所呈现的三者极为不同的核武轨迹,即朝鲜最终突破、伊朗始终周旋,利比亚则最终屈服。最后,文章在结论部分依据本文所阐释的国家行为作用机理,简单提出了几个政策启示,这几个启示既为国际控制核扩散努力指出了政治意义上的缓解途径,同时,由于涉及战略选择问题,因此也为国家在外交战略方面的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思考。总体上,本文的观点现实但不悲观,它基本回答了“穷国与技术贫弱国家极力发展核武,而技术发达与经济支撑雄厚的国家却又选择核自制”这一国家核行为悖论问题。
许俐[3](2009)在《从人民币汇率之争透视金融化时代下的中美关系》文中提出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的命运已经被全球金融化浪潮捆绑在一起,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利率调整、股市涨跌、流动性过剩与不足、贸易赤字与盈余、美国次级贷的影响等金融问题逐渐占据了国家领导者视野的中心,国际关系领域传统的“低政治”话题,悄然变成了高政治的“总统级”话题。当世界和各国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以后,作为国家行为基础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内涵将随之改变,国际关系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重大调整。对于中美两国的关系来说,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抗击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盖过了传统的热点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和调整发展模式成为中美两国领导人面临的首要政治难题。因此,现阶段的中美关系出现两种显着的变化:一方面,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利益被金融化,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由传统的军事、外交的竞争转到了经济竞争,中美两国关系也出现了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即政治与经济双轨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不仅取决于国际环境,也受制于国内环境。这场金融危机改变了中美两国各自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从国际与国内层次来分析中美各自的对外行为。基于汇率在国际金融关系乃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人民币汇率之争作为切入点,用国际、国内两个层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论述,中美关系在金融化时代下围绕着金融利益而展开的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的新发展趋势。
王湘穗[4](2009)在《危机研判与大势前瞻》文中指出伴随着美元贬值、次贷风波、全球通胀、地震飓风、核武危机、北京奥运、金融风暴、美国大选……波澜壮阔的2008年已经落下大幕。崭新的世界正酝酿着崭新的巨变。国际战略格局会否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能否扭转经济衰退的危局,中国经济是否能够保持健康发展,等等,正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2008年11月中旬,在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和长城伟业期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战略论坛上,来自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就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的应对方略展开讨论,以全球的视野扫描安全底线,以敏锐的目光透析时代风云,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广大企业汇智聚谋。本刊征得参与论坛的部分专家同意,现将其发言摘要整理后刊出,以飨读者。
本刊数据分析员[5](2005)在《中国十大权威媒体2004年终盘点》文中认为
包容[6](2004)在《新战国时代:“币缘”圈之盟》文中研究指明世界将逐步形成三个币缘圈:美元圈、欧元圈,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亚元圈”,都是围绕一个核心货币形成的经济、政治甚至包括军事的复合体。 天下三分,对中国是一个有利的格局,给中国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展望20年或者10年以后的世界,世界大势不是走向统一,?
二、新战国时代:“币缘”圈之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战国时代:“币缘”圈之盟(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战争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战争经济基础的研究 |
1.2.3 关于战争经济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战争与经济理论概述 |
2.1 战争的经济本源 |
2.1.1 战争的经济根源 |
2.1.2 战争的经济起源 |
2.1.3 战争的经济动因 |
2.2 战争的经济基础 |
2.2.1 武器装备生产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
2.2.2 军事人力资源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
2.2.3 军队作战方式与组织结构以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 |
2.3 战争的社会经济功能 |
2.3.1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破坏 |
2.3.2 对社会制度变革的催化 |
2.3.3 对技术进步的牵引 |
第三章 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现代战争动因 |
3.1 自然空间利益 |
3.1.1 自然资源控制权 |
3.1.2 战略通道控制权 |
3.2 社会空间利益 |
3.2.1 地缘政治主动权 |
3.2.2 经济秩序主动权 |
3.2.3 科技发展主动权 |
3.3 认知空间利益 |
3.3.1 社会安全认知 |
3.3.2 意识形态传播 |
3.3.3 战略威慑效应 |
第四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基础 |
4.1 战争物质生产的经济基础 |
4.1.1 军事工业生产能力 |
4.1.2 民用部门生产能力 |
4.1.3 国家战争动员能力 |
4.2 军事人力资源的经济基础 |
4.2.1 军事人员的队伍规模 |
4.2.2 军事人员的职业技能 |
4.2.3 军事人员的身体素质 |
4.3 战争形态演变的经济基础 |
4.3.1 军事战略的制定 |
4.3.2 战争样式的变化 |
4.3.3 军队体制的变革 |
第五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成本 |
5.1 战争准备期间的经济成本 |
5.1.1 战争准备期间的人员成本 |
5.1.2 战争准备期间的物资装备成本 |
5.1.3 战争准备期间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
5.2 战争进行期间的经济成本 |
5.2.1 战争进行期间的人员成本 |
5.2.2 战争进行期间的物资装备成本 |
5.2.3 战争进行期间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
5.3 战争结束后的经济成本 |
5.3.1 战争结束后的人员成本 |
5.3.2 战争结束后的社会重建成本 |
5.3.3 战争结束后的经济发展间接成本 |
第六章 现代战争的经济收益 |
6.1 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 |
6.1.1 经济发展安全环境的改善 |
6.1.2 社会制度的变革 |
6.1.3 军事人员与设施的社会转移 |
6.2 经济发展动力的增强 |
6.2.1 社会消费需求增加 |
6.2.2 拉动社会就业增长 |
6.2.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6.3 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与社会转移 |
6.3.1 军事技术的先行发展 |
6.3.2 军事技术社会转移的价值运动 |
6.3.3 军事技术社会转移的溢出效益 |
第七章 对中国特色富国强军之路的启示 |
7.1 以国家发展利益为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向 |
7.1.1 确立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军事战略 |
7.1.2 建设与和平发展相适应的军事力量 |
7.1.3 统筹运用军事力量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
7.2 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 |
7.2.1 系统论视角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
7.2.2 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内涵剖析 |
7.2.3 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实现路径与政策举措 |
7.3 走军民融合道路实现富国强军 |
7.3.1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军事力量建设的未来走向 |
7.3.2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
7.3.3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抓手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2)地缘区位、战略选择与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朝鲜、利比亚和伊朗核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极致(hard)现实主义和审慎(prudential)现实主义:安全解释 |
第三节 新古典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国内政治解释 |
第四节 心理环境:基于国家领导人观念的解释 |
第五节 国际规范与国际社会环境:社会学解释 |
第六节 既有研究的简要评析 |
附录 |
第二章 国家核行为的理论框架 |
第一节 核武决策与核发展结果的迷思 |
第二节 研究推理和理论基础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案例选择说明 |
第四节 尝试性假说:一个新的解释模式 |
附录 |
第三章 朝鲜的核选择与核结果 |
第一节 引论 |
第二节 朝鲜地缘区位 |
第三节 朝鲜的国家独立优先战略 |
第四节 关键“他者”与“自我-他者”互动 |
附录 |
第四章 利比亚的核决定与核结果 |
第一节 引论 |
第二节 利比亚的地缘区位 |
第三节 地缘情感优先战略制定 |
附录 |
第五章 伊朗的核选择和核结果 |
第一节 引论 |
第二节 地缘区位 |
第三节 国家独立优先战略与情感优先战略并举 |
附录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案例总结与延伸探讨 |
第二节 政策含义:确保国际互动信息对称化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英文部分 |
中文部分 |
后记 |
(3)从人民币汇率之争透视金融化时代下的中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金融化时代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2.1 币缘政治下的国际关系 |
2.2 霸权稳定论(美元霸权)与金融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
2.3 相互依存与金融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
2.4 双层次博弈理论与金融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
3 中美政治与经济关系互动发展的历史 |
3.1 中美关系遏制与反遏制时期——政治斗争为主、经贸关系中断(1949-1969年) |
3.2 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经贸、政治关系逐步升温(1969-1978年底) |
3.3 80年代中美政治上的纠纷与经贸发展减速(1979-1989年) |
3.4 90年代中美政治与经济的冲突与合作并存 |
4 金融化时代下中美关系——以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为例 |
4.1 金融化时代下中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有机互动 |
4.2 中美关系博弈——以人民币升值之争为例 |
4.3 金融化时代下中美关系——复杂的相互依赖、合作与战略冲突 |
5 金融化时代下政治经济互动与未来的中美关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危机研判与大势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美元本位制危机 |
二、危机的走热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
三、中国的应对 |
四、新战国时代:“币缘”圈之盟(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现代战争与经济关系研究[D]. 黄毓森.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2]地缘区位、战略选择与自我—“关键他者”互动:朝鲜、利比亚和伊朗核行为研究[D]. 宗伟. 复旦大学, 2011(03)
- [3]从人民币汇率之争透视金融化时代下的中美关系[D]. 许俐. 暨南大学, 2009(09)
- [4]危机研判与大势前瞻[J]. 王湘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 [5]中国十大权威媒体2004年终盘点[J]. 本刊数据分析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05(02)
- [6]新战国时代:“币缘”圈之盟[N]. 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