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兰矿2~#煤带沿槽支护研究

屯兰矿2~#煤带沿槽支护研究

一、屯兰矿2~#煤胶带顺槽支护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席永哲[1](2021)在《屯兰矿22301工作面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屯兰矿22301工作面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结合巷道原始支护方案现场应用的不足之处,运用相关力学理论分析、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并辅以现场矿压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的支护问题,对工作面巷道在回采时充填支护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应力分布变化和煤帮受力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充填体及沿空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首先,通过建立巷旁充填沿空留巷覆岩的结构力学模型,揭示了顶板、充填体、巷道三者之间的力学结构关系,研究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了不同时期采场覆岩运移规律、支承压力分布及应力演化规律,建立了充填体切顶沿空留巷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充填体的切顶巷旁支护阻力,确定其宽度为2.2m。其次,结合回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确定其变形机理,对巷旁充填体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沿空留巷中充填体至关重要。它必须维持巷道围岩稳定借助其强大的支撑力。围岩本身强度与自支撑力也是重要因素。然后,对巷旁充填体的布置方案和巷旁支护方案进行了严格设计。沿空留巷初始支护方案和补强支护方案成功提出,利用FLAC 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回采阶段围岩应力场、位移场进行了计算,对补强支护和非补强支护两种支护方案下的围岩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沿空留巷高水充填巷道补强支护之必要性与合理性。最后,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对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实施情况开展长期的矿压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对矿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发现围岩的整体变形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围岩稳定性得到了显着提高,证明所提出的充填体支护和巷道补强支护方案能够满足现场工程安全稳定生产的需要,同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合理与有效。研究成果具有较强实用性与现实意义。

杨利东[2](2020)在《屯兰矿18402工作面巷道支护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屯兰矿18402工作面为例,介绍了该工作面巷道设计方案,对两顺槽和切眼的断面尺寸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锚杆长度、间排距、锚杆直径、锚索间距、锚索长度等重要支护参数计算,最后对巷道内的总体支护布置进行了介绍。

郝宇[3](2020)在《综采工作面采煤参数及采煤工艺的优化》文中指出煤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使用需求不断增加,如何优化采煤技术提高煤矿资源利用率是当前社会一大关注焦点。本文基于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对屯兰矿22301工作面的采煤有关参数进行分析,进而基于此来探讨采煤工艺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所有助益。

王小康[4](2020)在《不同埋深巷道变形规律及锚杆支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原岩应力与构造应力越来越大,巷道围岩稳定性逐渐降低。浅部时巷道围岩多表现为弹塑性变形,进入深部后会表现出软岩的非连续、非协调大变形特征。本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巷道围岩变形数据并进行统计,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埋深变化对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锚固围岩变形对于锚杆支护作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以大量的巷道围岩变形数据为基础,根据巷道服务阶段将巷道分为仍在掘进中未受工作面回采影响的新掘巷道和掘成后受工作面回采影响的采动巷道两种,分析了埋深变化对于两类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得出新掘巷道在掘成后的50天内,前5天的巷道变形量基本不受埋深变化的影响,且各埋深段巷道的变形期相同,均可分为变形剧烈期(1~15天)、缓和期(15~35天)和稳定期(35~50天)。采动巷道在工作面回采的100 m范围内,可将其分为采动影响剧烈范围(10~60 m)和采动影响缓和范围(60~100 m)。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巷道断面大小和不同顶底板岩性对新掘巷道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断面大小和围岩岩性对于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埋深是影响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主要因素。(2)基于淮南谢桥矿三条埋深相近巷道的围岩变形实测数据,分析了埋深在无明显变化情况下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出各条巷道掘进期间受掘成时间影响所呈现的变形规律相同,且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的变形规律也相同,三条巷道最终变形量的最大差值约13%,进一步验证埋深变化对于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影响。(3)基于谢桥矿12521巷道的现场条件,采用FLAC3D模拟分析了锚固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对于锚杆支护作用的影响,得出了锚固围岩变形后,围岩内部位于托盘下部和锚杆锚固段周围的岩体会出现呈半椭圆状和椭圆状的压应力集中区,当围岩变形量持续增大,应力集中区域稍有减小。在锚杆与围岩不发生同步位移的情况下,锚固围岩的变形会引起锚杆自由端的轴力值大于锚固端,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两者轴力差值逐渐减小,而锚杆与围岩同时位移时,锚杆两端轴力差值随围岩变形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大。

王攀峰[5](2020)在《西部矿区某矿孤岛工作面回采方案设计与组织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我国中东部的大多数煤矿早期基于安全生产考虑,大多采用条带开采和跳采,因此这些矿区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孤岛工作面。随着煤炭开采逐年向深部发展以及前部资源的减少,回收煤柱资源逐渐凸显出对煤炭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本文基于西部某矿117孤岛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情况,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该工作面的回采方案、采煤方法及现场组织管理措施开展研究。为了能保障117孤岛工作面的顺利回采,首先对“孤岛”综放面巷道布置方案及两侧煤柱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FLAC数值模拟确定1 17孤岛综放工作面两侧煤柱尺寸确定为34m;117工作面与109工作面采空区之间留设55m的煤柱。通过比对多种方案,选出了产量高、工作面覆岩运动充分、对放顶煤起到很好预裂作用、能够消除煤柱产生冲击地压危险的最优回采巷道布置方案,明确了该方案中需要加强支护的区域。根据1 17孤岛工作面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大采高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两种采煤方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采用适应当前1 17工作面的煤层厚度和地质条件,具有利用矿山压力实现顶煤自落的优点,节省电费和设备消耗的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并对采煤方法和设备选型进行了合理优化。通过分析1 17孤岛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和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以及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特制定了相关的观测内容,明确了设备选型和布置安装。制定了回采期间工作面过顶板破碎期间的顶板管理、两顺槽超前支护管理及两顺槽端头顶板管理措施,确保顶板安全。通过成立孤岛工作面回采管理领导小组使孤岛工作面回采规范化、制度化。针对回采期间可能出现的围岩变形破坏、瓦斯涌出(超限)、采空区自燃等安全问题,从加强思想意识,提升管理品质;理论结合现场,排查主要矛盾;技术引领思路,重视加落实的三条管理思路入手,形成了 117孤岛工作面综放回采过程的安全保障体系。上述研究成果对指导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推动孤岛工作面回采工作的相关探索和发展。

赵明洲[6](2020)在《赵庄矿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机制与安全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炭的高强度和大规模开采,煤巷的年消耗量逐渐增加,掘进速度远落后于回采速度的现状致使矿井采掘关系空前紧张。支护作为煤巷掘进的主要工序之一,其参数的合理选择是保证复合顶板煤巷掘进施工安全和提高掘进速度的重要前提。在煤巷综掘施工过程中,滞后支护距离过大易发生空顶区顶板冒顶,距离过小将增加掘进循环次数,进而降低掘进速度。此外,永久支护强度不足易引发事故,而提高支护强度往往会增加支护用时,降低开机率,进而限制掘进速度的提升。因此,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支护参数及其施工工序,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煤巷掘进速度,已成为煤矿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赵庄矿53122回风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和现场工程试验等方法,分别对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煤巷围岩地质力学特性、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渐次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空顶区和支护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揭示了综掘煤巷空顶区及支护区复合顶板的稳定性机理,进而提出了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技术,并在复合顶板煤巷进行了综掘实践,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赵庄矿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获得了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的制约因素。影响赵庄矿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围岩安全控制技术因子、工程地质环境因子、掘进装备因子、职工素质因子和施工管理因子。(2)深入分析了煤巷综掘施工过程中复合顶板稳定性渐次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综掘煤巷不同空间区域复合顶板稳定性机理。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的应力、变形及塑性破坏沿巷道轴向方向及顶板纵深方向均呈渐次演化特征,尤其是综掘工作面空顶区和支护区顶板的浅部岩层,应力显着降低,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变形逐渐增大。围岩条件、掘进参数和巷道支护对综掘煤巷支护区和空顶区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规律表明,空顶区和支护区顶板的下沉量:随煤巷埋深和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顶板岩层分层厚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随煤巷掘进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幅呈非线性降低特征;随巷高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随综掘速度的提升而减小;随掘进循环步距的增大而增大;随滞后支护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空顶区顶板比支护区顶板对滞后支护距离更敏感,且垂直最大位移及其位置跟滞后支护距离密切相关;支护强度对支护区顶板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对空顶区顶板的影响程度。(3)构建了空顶区及支护区复合顶板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空顶区及支护区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一步揭示了空顶区和支护区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机制。建立了复合顶板一边简支三边固支的薄板力学模型,运用弹性力学理论求解出空顶区复合顶板任一点的挠度与应力公式;失去下方煤体支撑的空顶区复合顶板在水平应力及岩层自重的复合作用下率先产生挠曲下沉,进而产生层间离层和剪切错动,随着挠曲变形的进一步增大,空顶区顶板下表面产生较大拉应力,四周边缘产生较大的剪切作用力,当拉应力或剪应力超过顶板岩层的极限强度时,顶板将发生失稳。根据空顶区顶板下表面应力值,依据拉应力破坏准则确定出赵庄矿综掘煤巷极限空顶距不超过4.64m;空顶距随巷宽和上覆载荷的增大而减小,空顶距随空顶区顶板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构建了综掘煤巷支护区锚固复合顶板的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得出支护区顶板的挠度分布基本特征;系统研究了埋深、垂直应力集中系数、顶板岩层的杨氏模量、巷帮煤体的杨氏模量、巷帮基础厚度、巷道掘进宽度对支护区顶板弯曲变形的影响规律。支护区锚固复合顶板在上覆岩层压力、岩层自重及高水平应力的复合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层间离层及剪切错动使复合顶板锚固岩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在拉应力和剪应力复合作用下将发生失稳。(4)提出了以预应力锚杆和锚索为支护主体的复合顶板“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及其分步支护技术。分析了围岩防控对策对煤巷综掘速度的影响原因:(1)未能弄清煤巷综掘工作面空顶区顶板的稳定机理,盲目地通过缩短空顶距离的方式来防范空顶区顶板失稳,使掘进循环次数增多,掘进机组进退更加频繁。(2)对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空间演化规律及锚固顶板变形失稳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为了使顶板得到稳定控制,在掘进时强调支护的一次性和高强性,从而导致支护工序耗时长,掘进机的开机率较低。(3)悬臂式掘进机配合液压锚杆钻车完成掘进工作时,受二者频繁交叉换位及允许同时支护作业的钻车数量限制影响,掘进循环作业时间延长。(4)对工程地质环境的掌控还不够精细化,全矿井所有回采巷道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同一掘进(空顶距、循环步距)及支护(锚索间排距、支护流程)参数,而未能实时地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其做出动态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巷快速综掘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思路。复合顶板中安装预应力锚杆后,既可以发挥锚杆的“销钉”作用,又可以增大层面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强复合顶板的抗剪能力;经预应力锚杆加固与支护后,一定锚固范围内形成的压应力改善了顶板的应力状态,顶板强度得到大幅提高,承载能力将明显增强;锚索既可以将深部稳定岩层与浅部锚杆支护形成的组合梁承载结构连接起来形成厚度更大承载能力更强的顶板组合承载结构,又能增大岩层间的剪切阻抗,有效控制顶板离层,增强复合顶板岩层的连续性,提高复合顶板的整体稳定性;随着锚索锚杆预紧力的加大,复合顶板中压应力的叠加程度逐渐增高,有助于顶板形成刚度更大的承载结构。随着锚索锚杆布设间距的减小,支护应力场的叠加程度将逐步增强,然而,过小的间距虽然形成的承载结构刚度变大,但承载结构范围将有所减小;随着锚索长度的增加,顶板中压应力范围在沿顶板高度方向上不断增大的同时有效支护应力不断降低。煤巷复合顶板天然承载结构平衡拱的形成使其拱内自稳能力不足的岩层成为顶板稳定性控制的重点,同时由于煤巷复合顶板具有逐层渐次垮冒的工程特点,所以,增强拱内岩层的自稳能力并充分调动天然承载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其相互作用是保持复合顶板稳定的关键,基于此,提出以预应力锚杆和锚索为支护主体的“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同时,基于综掘煤巷具有显着的开挖面空间效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提出了煤巷快速综掘分步支护技术。(5)基于复合顶板“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及综掘煤巷分步支护技术,选取典型煤巷为试验巷道,开展复合顶板煤巷综掘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合赵庄矿综掘施工条件及53122回风巷工程地质条件,充分发挥预应力锚杆和锚索的支护特性,以构建煤巷复合顶板的“梁-拱”承载结构为出发点,制定了及时安全支护和滞后稳定支护方案,在此基础上优化了综掘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管理。试验结果表明,煤巷围岩保持稳定的同时,综掘速度由9.6m/d提高至12m/d,增幅达25%。

陈要宗[7](2019)在《近距离煤层群孤岛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燕家河煤矿5213工作面、8213孤岛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对近距离煤层群孤岛综放面采场应力分布规律及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开展了系统分析,着重分析了8213孤岛综放面两侧及上覆5213工作面三种布置方式下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优化了8213孤岛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位置及支护参数,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上覆工作面布置方式决定了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当上覆工作面采用不同布置方式时,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减压区范围、增压区范围、峰值应力)分布规律差异较大。(2)内错布置时,受上覆采空区侧固定支承压力、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侧向固定支承压力叠加作用,导致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峰值应力大、减压区范围小,不利于沿空掘巷。(3)外错布置时;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位于上覆采空区下方,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应力及增压区范围小,利于沿空掘巷;但上覆工作面回采巷道位于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邻近工作面开采引起下沉弯曲最大处,不利于上覆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及维护。因此,上覆工作面采用垂直式布置较为合理。(4)垂直布置时,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峰值减小幅度大及减压区范围较小,同时避免了上覆工作面回采巷道处于下伏孤岛综放面两侧采空区上方下沉弯曲最大处,利于沿空掘巷。(5)确定了下伏孤岛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合理位置,优化了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工业性试验表明,上覆工作面布置方式、下伏孤岛综放面沿空掘巷位置及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方案合理。

张钧祥[8](2019)在《钻孔堵漏型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裂隙的发育改变了煤体力学性质,可能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煤体自燃等煤矿灾害,也是钻孔发生抽采漏气的根本原因。针对目前煤矿常用堵漏材料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制备一种溶液型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PS)。通过开展钻孔注浆堵漏模拟试验,揭示PS材料对煤体的堵漏作用机制,并在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开展钻孔堵漏工程试验,考察该PS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主要得到如下结论:通过开展煤体三轴-渗流实验分析了钻孔周围不同区域内煤体渗流特征变化,在考虑蠕变效应的基础上建立钻孔漏气量动态演化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钻孔漏气量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工程中常用的水泥浆和化学材料的流变特性,推导不同流体的柱-半球形注浆扩展模型,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性的煤层注浆更适合采用牛顿流型的化学浆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氨基树脂为基料,通过苯酚聚合物对其改性,并配以交联剂、发泡剂、稳泡剂、增韧剂制备一种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各组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L25(56)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了材料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材料宏观力学实验确定A3B1C1D1E2F3为材料的最优配比。针对煤体憎水特性,通过分析液滴铺展过程中系统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建立浆-煤体界面孔隙率模型,讨论不同接触角对界面孔隙率的影响机制;并选择4种湿润剂对材料进行亲煤性改性研究,通过煤粉沉降、煤粉吸湿量和接触角的方法确定WS3作为材料的湿润剂,其添加量为0.4%。利用自主研制的PS材料开展钻孔注浆堵漏模拟试验,并选用传统的超细水泥(SC)作为对比,结合核磁共振、三轴蠕变-渗流和宏观力学实验的方法揭示PS材料对煤体的堵漏作用机制:(1)浆-煤固结体宏观形貌结果表明SC和PS材料在试验煤屑中的固结体积分别达到46.92%和90.73%,说明PS材料在被注煤体中充填率更高、浆液渗透能力更强。(2)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PS固结体内孔隙结构主要为闭合型小孔和中孔,而SC固结体富含有大量连通型的大孔和裂隙;且PS固结体孔隙分形维数DL和DS均低于SC固结体,说明PS固结体内孔隙结构较为简单,更多孔、裂隙被PS材料浆液所填充。(3)固结体三轴-渗流实验结果发现PS和SC固结体试样平均初始渗透率分别为5.13 mD和12.84 mD,两者在加载过程中渗透率分别增长了 2.73和4.65倍;固结体蠕变-渗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S在峰后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宏观破裂,渗透率增幅较小;而SC固结体在峰后阶段加载过程中蠕变速率迅速增加,稳态蠕变持续施加较短,这就加快了内部裂纹的汇合与扩展,形成大量漏气通道导致渗透率急剧增加。(4)采用SC和PS材料注浆煤体后的固结体平均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4.224 MPa和5.573 MPa,相应加固系数分别为10.416和13.741;根据单结构面理论推导固结体内破裂面在临界状态时受到侧向约束力σ3的表达式,并结合原煤结构面直剪实验求得PS固结体在临界状态时σ3是SC固结体的1.6倍,说明PS材料对煤体的加固效果更为显着。(5)根据电镜扫描结果对不同固结体的浆-煤界面模型进行划分,SC材料在浆-煤界面处结构较为疏松,其界面强度主要取决于水化产物的种类、数量及存在方式,与被注介质本身性质相关性不强;而PS材料与煤体的结合更为紧密,表现出良好的分子相容性,FTIR分析结果表明PS分子与被注煤体之间发生了物理及化学反应,使得PS材料分子在煤体表面上形成了牢固的化学覆盖,提高了材料对煤体堵漏效果的改善。工程试验结果表明:12507运输巷试验钻孔在堵漏处置后平均钻孔瓦斯浓度由25.68%提高至43.24%,18402运输巷试验钻孔在堵漏处置后平均钻孔瓦斯浓度由60.42%提高至71.45%,且在其后抽采时间内未发生明显的衰减趋势;说明PS材料能有效封堵钻孔周围大量裂隙、改善钻孔抽采效率,提高了钻孔周围煤体稳定性,具有优越的堵漏效果。

王朋[9](2019)在《复合顶板煤巷围岩多次动压扰动失稳规律及控制》文中研究说明煤层形成年代决定了煤巷复合顶板存在的普遍性,复合顶板结构的不稳定大大提升了支护难度,尤其是动压扰动下的复合顶板煤巷支护更是困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难题。本文以多次动压扰动下复合顶板煤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锚固结构及围岩失稳规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实验确定了典型复合顶板煤巷22301工作面瓦斯治理巷围岩力学基本性质;试验了铁晶砂胶结新型相似模拟材料,并应用于采矿领域复合顶板煤巷物理模型制作;分析确定了复合顶板、动压扰动以及支护结构体系不合理为该巷道围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2)基于复合顶板力学模型受力分析了其破坏机理,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得出了软弱岩层位置、软弱岩层厚度以及不同侧压系数等影响因素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复合顶板煤巷易出现大变形及离层现象;巷道顶板挠度及塑性区范围与软弱岩层距巷道距离成负相关,与软弱岩层厚度成正相关;随着侧压系数增大围岩塑性区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3)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得出了22301工作面瓦斯治理巷三次采动影响阶段锚固结构及围岩稳定性变化规律:随着动压影响加剧,巷道受高地应力、侧向支承压力及超前支承压力叠加影响,围岩变形量、塑性区范围以及锚固结构受力不断增大,原有支护结构无法维持巷道围岩稳定。(4)优化确定了22301工作面瓦斯治理巷采取“高强锚杆+钢带+强力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方案;模拟分析对比了新旧支护方案控制下围岩稳定性,并应用于现场工业性试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5)采用了YGS127(A)煤矿巷道围岩光纤光栅动态监测系统,对锚杆受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整体支护结构受力较为均匀,支护承载体性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保证了围岩-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证明该支护结构能有效控制22301工作面瓦斯治理巷围岩变形,为同类巷道围岩控制提供相关参考。

李文健[10](2016)在《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煤层而言,开采保护层是防治突出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划定和卸压瓦斯的抽采中存在的问题,以屯兰矿上保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保护层开采技术。运用上保护层开采卸压理论,计算底板破坏深度,分析被保护层卸压规律。根据瓦斯漂浮积聚现象及运移规律,分析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涌出规律。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上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被保护层2#煤层的影响效果变化规律。通过研究确定被保护层最大卸压效果的锋面滞后上保护层37m,根据煤层的变形准则划定上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走向卸压角为59°,倾向上卸压角为74°。现场考察上保护层的卸压效果,被保护层残余瓦斯压力降到0.55MPa,残余瓦斯含量降到5.214m3/t,均小于煤层突出临界指标。设计瓦斯抽采方法,使用底抽巷网格式上向钻孔抽采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在卸压保护范围内合理的布置钻孔,保护范围内的2#煤层底抽巷内的瓦斯抽采率可达42.5%,消除被保护层突出危险性,为被保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奠定了基础。

二、屯兰矿2~#煤胶带顺槽支护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屯兰矿2~#煤胶带顺槽支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屯兰矿22301工作面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沿空留巷围岩运动规律分析
    2.1 沿空留巷围岩支护特点
    2.2 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分析
    2.3 顶板活动对充填体的影响规律
    2.4 充填体切顶沿空留巷力学模型
    2.5 充填体切顶巷旁支护阻力计算
3 巷旁充填体布置方案与巷旁支护设计
    3.1 工作面概况
    3.2 新型高水材料简介
    3.3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设计
    3.4 沿空巷道补强支护设计
    3.5 沿空留巷通风与施工方案
4 沿空留巷充填体数值模拟及优化
    4.1 数值计算模型
    4.2 模拟方案
    4.3 巷旁充填数值模拟分析
5 沿空留巷技术实践与矿压监测
    5.1 留巷期间矿压监测方法
    5.2 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5.3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屯兰矿18402工作面巷道支护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工作面巷道设计总体方案
3 巷道断面设计
    3.1 巷道断面形状选择
    3.2 断面尺寸设计计算
        3.2.1 皮带顺槽尺寸
        3.2.2 轨道顺槽尺寸
        3.2.3 切眼尺寸
4 巷道支护设计
    4.1 锚杆支护参数计算
        4.1.1 锚杆长度计算
        4.1.2 锚杆间排距计算
        4.1.3 锚杆直径计算
    4.2 锚索参数计算
        4.2.1 锚索间距
        4.2.2 锚索长度
    4.3 巷道支护布置
5 结语

(3)综采工作面采煤参数及采煤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综采工作面采煤参数分析
    1.1 工作面巷道布置情况
    1.2
2 采煤工艺的优化措施
    2.1 采煤工艺技术的优化
    2.2 地面技术优化
    2.3 井下煤层开采技术优化
    2.4 工作面保水开采技术优化
3 结语

(4)不同埋深巷道变形规律及锚杆支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理论研究
        1.2.2 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埋深对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规律分析
    2.1 巷道围岩变形数据统计
    2.2 新掘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2.2.1 巷道顶底板移进量分析
        2.2.2 巷道两帮移进量分析
    2.3 采动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2.3.1 采动巷道顶底板变形量分析
        2.3.2 采动巷道两帮变形量分析
    2.4 不同岩性和断面的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
    2.5 巷道变形原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巷道变形实测数据分析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巷道支护参数
    3.3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站设置
    3.4 掘进期间巷道表面变形规律分析
    3.5 回采期间巷道表面变形规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锚固围岩变形对锚杆支护作用影响分析
    4.1 FLAC3D软件简介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方案
        4.2.1 模型建立
        4.2.2 计算方案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围岩位移分析
        4.3.2 模型应力分布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5)西部矿区某矿孤岛工作面回采方案设计与组织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矿井概况
    2.2 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及力学参数分析
    2.3 117孤岛工作面工程地质概况
3 孤岛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及两侧煤柱稳定性分析
    3.1 工作面沿空侧巷道布置分析
    3.2 117孤岛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初步方案及掘进回采过程分析
    3.3 综放工作面护巷煤柱理论模型建立及稳定性分析
    3.4 孤岛综放工作面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3.5 孤岛综放工作面保护煤柱尺寸确定及巷道布置方案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采煤工艺设计与设备配套
    4.1 采煤方法
    4.2 采煤工艺
    4.3 设备选型
    4.4 回采期间矿压监测方案设计
    4.5 顶板管理
    4.6 本章小结
5 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管理保障措施
    5.1 孤岛工作面回采管理体系
    5.2 孤岛工作面回采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5.3 孤岛工作面回采技术措施
    5.4 孤岛工作面应急救援管理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赵庄矿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机制与安全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锚杆支护技术发展与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1.2.2 煤巷复合顶板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现状
        1.2.3 煤巷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4 煤巷综掘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煤巷围岩地质力学特性及综掘速度制约因素
    2.1 赵庄矿工程地质环境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2.2 煤巷围岩力学特性测试
        2.2.1 围岩矿物成分测试
        2.2.2 围岩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2.3 煤巷顶板结构特征探测
        2.3.1 煤巷复合顶板基本特征及分类
        2.3.2 煤巷顶板内部结构探测
    2.4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施工现状
        2.4.1 煤巷综掘施工方案
        2.4.2 煤巷综掘速度现状
    2.5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
        2.5.1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的基本构成
        2.5.2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速度制约因素因子分析
        2.5.3 复合顶板煤巷快速综掘的实施途径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1 煤巷综掘工艺及空间区划
        3.1.1 煤巷综掘工艺描述
        3.1.2 综掘煤巷空间区划
    3.2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演化规律
        3.2.1 综掘煤巷数值计算模型
        3.2.2 顶板应力渐次演化规律
        3.2.3 顶板变形动态演化规律
        3.2.4 顶板塑性区演化规律
    3.3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3.1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分类
        3.3.2 围岩条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3.3.3 掘进参数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3.3.4 巷道支护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4.1 综掘煤巷空顶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1.1 薄板小挠度弯曲基本理论
        4.1.2 空顶区复合顶板变形规律
        4.1.3 空顶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2 空顶距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2.1 综掘煤巷空顶距的确定
        4.2.2 空顶距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3 综掘煤巷支护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3.1 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基本特征
        4.3.2 支护区复合顶板弯曲变形规律
        4.3.3 支护区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5.1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思路
        5.1.1 围岩防控对策对煤巷掘进速度的影响
        5.1.2 快速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思路
    5.2 锚杆(索)对复合顶板的作用效应分析
        5.2.1 锚杆对复合顶板的控制作用
        5.2.2 锚索对复合顶板的控制作用
        5.2.3 锚杆(索)支护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5.3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安全控制技术
        5.3.1 复合顶板“梁-拱”承载结构耦合支护技术
        5.3.2 综掘煤巷复合顶板分步支护技术
    5.4 本章小结
6 现场工程试验
    6.1 综掘煤巷工程地质条件
    6.2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施工方案优化
        6.2.1 综掘煤巷支护方案优化
        6.2.2 煤巷综掘工艺流程优化
        6.2.3 煤巷综掘施工组织优化
    6.3 复合顶板煤巷综掘试验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近距离煤层群孤岛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现状
        1.2.2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研究现状
        1.2.3 孤岛综放沿空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现状
        1.2.4 沿空巷道煤柱留设及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2.1 工作面概况
        2.1.1 工作面位置
        2.1.2 煤层赋存特征
    2.2 煤岩体力学参数测定
        2.2.1 取样地点
        2.2.2 测试内容
        2.2.3 测试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孤岛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3.1 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理论分析
        3.1.1 一侧采空
        3.1.2 两侧采空
    3.2 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3.2.1 模拟方案
        3.2.2 一侧采空下采场应力分布规律
        3.2.3 两侧采空下采场应力分布规律
        3.2.4 两侧及上覆采空条件下采场应力分布规律
    3.3 5213 工作面合理布置方式
    3.4 本章小结
4 孤岛综放沿空掘巷合理位置确定
    4.1 理论分析
        4.1.1 合理位置
        4.1.2 煤柱合理宽度
    4.2 煤柱合理宽度确定
        4.2.1 模拟方案
        4.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2.3 煤柱合理宽度确定
    4.3 本章小结
5 孤岛综放沿空掘巷支护参数确定
    5.1 模型选取
    5.2 锚杆合理直径确定
        5.2.1 模拟方案
        5.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 锚杆合理长度确定
        5.3.1 模拟方案
        5.3.2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5.4 锚杆合理间排距确定
        5.4.1 模拟方案
        5.4.2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5.5 锚索合理间排距确定
        5.5.1 模拟方案
        5.5.2 模拟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分析
    6.1 围岩控制方案
    6.2 矿压监测方案
        6.2.1 观测内容、方法及目的
        6.2.2 测点布置
    6.3 监测结果及分析
        6.3.1 巷道变形规律
        6.3.2 顶板离层规律
        6.3.3 锚杆(索)工况分析
    6.4 应用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钻孔堵漏型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煤体裂隙演化及失稳破坏研究现状
        1.2.1 煤体裂隙演化理论
        1.2.2 裂隙对煤岩失稳破坏影响机制
        1.2.3 裂隙充填物对煤体影响机理
    1.3 注浆堵漏材料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无机堵漏材料
        1.3.2 有机堵漏材料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5.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2 钻孔动态失稳漏气及注浆密封机理研究
    2.1 钻孔失稳漏气机理分析
        2.1.1 钻孔周围煤体力学模型
        2.1.2 煤体应力应变分析
        2.1.3 钻孔漏气量动态演化模型
        2.1.4 钻孔漏气机理数值模拟
    2.2 煤体渗透注浆机理
        2.2.1 牛顿流体注浆扩展模型
        2.2.2 宾汉流体注浆扩展模型
        2.2.3 煤体注浆数值模拟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制备
    3.1 材料制备方法及原理
        3.1.1 材料固化机理
        3.1.2 材料发泡机理
    3.2 材料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3 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影响因素分析
        3.3.1 料水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2 苯酚聚合物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3 增韧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4 发泡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5 稳泡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3.6 交联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配比体系优化及亲煤性研究
    4.1 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配比优化
        4.1.1 正交试验设计
        4.1.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1.3 材料配比方案优选
    4.2 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亲煤性研究
        4.2.1 液滴铺展机理分析
        4.2.2 界面孔隙形成机理分析
        4.2.3 堵漏材料亲煤性改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钻孔注浆堵漏模拟试验
    5.1 实验方案
        5.1.1 材料选型
        5.1.2 实验装置
        5.1.3 实验方法
    5.2 固结体宏观形貌对比
    5.3 固结体核磁共振实验
        5.3.1 低场核磁共振实验原理及应用
        5.3.2 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结果分析
        5.3.3 固结体孔隙分维特征分析
        5.3.4 基于NMR实验的不同材料堵漏效果分析
    5.4 固结体三轴蠕变-渗流实验
        5.4.1 实验方案
        5.4.2 常规三轴路径下固结体渗流实验
        5.4.3 固结体蠕变-渗流实验
        5.4.4 固结体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
    5.5 固结体宏观力学实验
        5.5.1 注浆加固强度分析
        5.5.2 固结体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5.5.3 固结体破裂特征分析
    5.6 煤体注浆加固机理分析
        5.6.1 结构面强度理论分析
        5.6.2 原煤结构面直剪实验
        5.6.3 变形协调分析
    5.7 浆-煤界面模型分析
        5.7.1 红外光谱分析
        5.7.2 浆-煤界面微观分析
        5.7.3 浆-煤界面模型划分
    5.8 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堵漏煤体作用机理讨论
    5.9 本章小结
6 钻孔堵漏工程试验
    6.1 工程背景
        6.1.1 矿井概况
        6.1.2 12507 运输巷试验地点概况
        6.1.3 18402 运输巷试验地点概况
    6.2 工程试验方案
        6.2.1 12507 运输巷试验方案
        6.2.2 18402 运输巷试验方案
    6.3 钻孔堵漏试验方法
    6.4 工程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12507 运输巷钻孔堵漏试验结果及分析
        6.4.2 18402 运输巷试验结果钻孔堵漏试验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复合顶板煤巷围岩多次动压扰动失稳规律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典型复合顶板煤巷围岩性质测定及稳定性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22301工作面瓦斯治理巷围岩力学性能测试
    2.3 基于新型相似模拟材料铺设复合顶板煤巷模型
    2.4 22301工作面瓦斯治理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煤巷复合顶板受力特征及失稳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巷复合顶板动压作用下受力分析
    3.2 煤巷复合顶板失稳影响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动压扰动复合顶板煤巷围岩及锚固结构稳定性分析
    4.1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4.2 掘进期间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4.3 22301工作面回采影响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4.4 下区段工作面回采影响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工业性试验
    5.1 支护方案参数设计
    5.2 支护效果对比
    5.3 矿压观测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保护层开采理论及研究现状
        1.2.2 围岩采动裂隙分布研究现状
        1.2.3 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屯兰矿保护层开采可行性研究
    2.1 屯兰煤矿基本概况
        2.1.1 地质构造
        2.1.2 水文地质
        2.1.3 气象及地震
        2.1.4 煤层赋存条件
        2.1.5 矿井瓦斯抽采情况
    2.2 屯兰矿保护层开采的必要性
    2.3 屯兰矿保护层开采的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3 上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卸压理论分析及裂隙带分布研究
    3.1 上保护层开采原理
    3.2 上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卸压理论分析
        3.2.1 原岩应力
        3.2.2 上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层卸压分析
        3.2.3 应力传递机理
    3.3 上保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分析
    3.4 含煤瓦斯向上漂浮和局部积聚现象
    3.5 本章小结
4 保护层开采数值模拟
    4.1 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简介及模型建立
        4.1.1 软件简介
        4.1.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4.2 上保护层开采时应力场变化规律
        4.2.1 上保护层开采倾向剖面围岩应力变化过程分析
        4.2.2 上保护层开采走向剖面围岩应力变化过程分析
    4.3 上保护层开采后位移场变化规律
        4.3.1 上保护层开采倾向剖面围岩位移变化过程分析
        4.3.2 上保护层开采走向剖面围岩位移变化过程分析
    4.4 上保护层开采后塑性区变化规律
        4.4.1 上保护层开采倾向剖面围岩塑性区变化过程分析
        4.4.2 上保护层开采走向剖面围岩塑性区变化过程分析
    4.5 保护层卸压角的划定
    4.6 本章小结
5 上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验证与卸压瓦斯治理
    5.1 卸压效果考察方案设计
        5.1.1 被保护煤层残余瓦斯压力
        5.1.2 被保护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5.1.3 被保护煤层相对变形
        5.1.4 透气性系数
    5.2 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案设计
        5.2.1 顺层钻孔瓦斯抽放设计
        5.2.2 上隅角埋管瓦斯抽放设计
    5.3 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抽采设计
        5.3.1 被保护层瓦斯抽采方法的选择
        5.3.2 底板巷道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法
    5.4 卸压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屯兰矿2~#煤胶带顺槽支护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屯兰矿22301工作面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研究[D]. 席永哲.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屯兰矿18402工作面巷道支护设计研究[J]. 杨利东. 煤炭与化工, 2020(12)
  • [3]综采工作面采煤参数及采煤工艺的优化[J]. 郝宇. 矿业装备, 2020(06)
  • [4]不同埋深巷道变形规律及锚杆支护作用研究[D]. 王小康.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西部矿区某矿孤岛工作面回采方案设计与组织管理[D]. 王攀峰.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赵庄矿综掘煤巷复合顶板稳定机制与安全控制技术[D]. 赵明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7]近距离煤层群孤岛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D]. 陈要宗.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钻孔堵漏型高分子发泡密封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D]. 张钧祥.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9]复合顶板煤巷围岩多次动压扰动失稳规律及控制[D]. 王朋.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10]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 李文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屯兰矿2~#煤带沿槽支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