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邓雯婕[1](2021)在《趋同管理背景下东盟来华研究生学业适应性研究 ——以广西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杨冰[2](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院系专业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晓丽[3](2021)在《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研究》文中认为四川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四川省对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来四川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地增加。由于近年来对跨区域、跨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留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和探讨分析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调查以四川的韩国留学生的学习适应为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四川省五所高校的韩国留学生212人进行问卷调查、14人进行访谈;调查分析包括来自2个层面的9个因素的内容:自我调整适应层面包括入学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素;学习环境层面包括课堂与教学、教学设施、教学评价、与学习适应相关的人际交往适应、社会文化适应;调查研究表明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环境的适应困难大于自我调整适应困难,而学习环境适应和自我调整适应内部,均存在不同的学习适应问题。针对于调查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最后从教育管理、教学方面、留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理由与意义、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问卷的编制与检验。第三部分是问卷和访谈结果以及各因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调查结果,对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进行总结,然后从留学生管理层面、课堂教学层面、留学生自身层面提出建议意见。第五部分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下一步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展望。
高飞[4](2021)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培养来华留学研究生成为了我国对外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为此颁布了很多政策。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逐一显现。在此情况下,进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内涵、构成要素和特点为理论基础,以H大学来华留学研究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次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这三个维度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现状开展调查分析,经过对H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实地调研,发现H大学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对国际教育学院和各学院学生、教师及教学行政人员的深度访谈,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教师层面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层面四个层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教师层面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层面四个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对的建议:政府层面,保障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加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监管。高校层面,加强教学计划管理,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教学运行管理监控,提高教学行政工作效率;完善考核制度,保障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层面,提高来华留学生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保障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来华留学研究生层面,来华留学研究生来华前做好学涯规划;发挥来华留学研究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郭婧[5](2020)在《基于“同中有异”的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C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对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深化了解、经济发展和教育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东盟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深造,为中国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架起了坚固的桥梁。国家从保障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趋同化管理。由于东盟来华留学生较之国内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这就使得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本研究以C大学为例,调查该校东盟来华留学生对趋同化管理的适应情况结果发现,C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从管理体制层面,高校的管理机构具体分工不明确。从招生管理层面,高校的入学门槛和招生渠道单一,导致生源质量分布不均。从教学管理层面,留学生的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留学生的汉语课程管理不足;留学生的选课应用系统复杂难操作;留学生师资力量水平有待提高。从服务管理方面,高校生活服务管理待完善;高校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不健全;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之间有隔离。因此,本文对目前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分别从管理体制、招生管理、教学管理以及服务管理四个方面收集到有针对性的改善依据,从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从管理体制层面,完善高校管理机构设置,促进各部门协调发挥作用。从招生管理层面,提高招生准入机制,改善生源质量;构建多样化的招生渠道。从教学管理层面,优化留学生课程设置体系;改进留学生选课应用系统;建立健全留学生教师培训机制。从服务管理层面,优化校内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健康教育;丰富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文化活动。文章提出推动“同中有异”的管理模式,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东盟来华留学生更快地接受文化差异,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国际教育质量。
杨薇[6](2020)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文中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与愿景,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提出的,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本研究选取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五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代表,主要通过历史研究、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在国内外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外交关系、教育政策等宏观背景下,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个国家之间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的立体影像。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根据国内和国外两个立足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分为向国外派出留学生和接收来华留学生两大分支领域,既有在教育政策指导下发展的共通性,也有遵循各自轨迹发展的独立性。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大教育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史实,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划分为“重新起步时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加速发展时期”三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和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留学生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经历等不同角度,客观呈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通过对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回溯,本研究得出以下认识:40年来,服务国家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始终贯穿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进程;国际政治局势和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自身的教育水平是与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的基础;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和教育政策的导向决定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整体统筹规划、到各自相对独立发展、再回归统筹兼顾趋势的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与政策取向。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了留学生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整体的法制化进程;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是教育服务贸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直接服务国家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留学生教育置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之中,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之中,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快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需要统筹派出和接收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不断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民心相通”的教育之路。
陈宇[7](2020)在《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间的学生流动已然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化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七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成为中国敞开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为研究背景,从各个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内容入手,以来华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广泛的统计和调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及特点,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期达到以史鉴今、以外鉴内的目的。论文首先按照历史分期,概述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伴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创立、开放探索、调整规范和提升完善等各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并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的政策演进的研究。在总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和国际政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全球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演进历程中的特征进行提炼,系统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招生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留学资费由援助向收费转变,招生模式由计划向开放转变;管理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为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适应国际化实际发展要求论述得更加充分,论文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优势、地缘、语言、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各项因素,选择并集中描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及政策特点,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和影响因素,以及演进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助力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总体政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完善社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政策和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等。最后,论文就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启示和对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期待。
朱彩菊[8](2020)在《J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张,随之而来的是来华留学生问题频出,来华留学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的矛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大都聚焦在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与服务等主题,较少涉及来华留学生微观个体发展方面。基于学生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收获逐渐成为评价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尺。基于此,本文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收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理清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状,了解影响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因素,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合理建议。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来华留学生相关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为J大学改进和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与服务提出建议,以提升该校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收获,同时也希望研究能为国内其他高校发展来华留学高等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以学生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学习影响力模型等理论作为切入点,从来华留学生自我评价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语言能力、学科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非语言的通用技能和跨文化能力四个维度来探究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收获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J大学作为个案,调查该校270名来华留学生并获得有效问卷256份,深度访谈10名来华留学生获得访谈笔录将近25000字。通过分析发现:(1)总体而言,来华留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习收获较好,整体学习收获评价得分为3.11分(满分为4分),但四个维度有所差异,其中语言能力学习收获最多,其次是跨文化能力的收获,然后是非语言的通用技能的收获,学科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学习收获最少;(2)来华留学生个体因素如年龄、父母教育背景、学习层次、学科专业及中国朋友数量会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收获;(3)来华留学生教育过程如主动学习、人际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学业挑战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均对来华留学生的语言能力、非语言的通用技能、跨文化能力三方面学习收获及综合学习收获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本研究从高校层面和来华留学生层面提出如下建议。J大学要通过注重课程建设,满足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保证合理的学业挑战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来华留学生课堂参与;完善身心健康支持与服务,促进来华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合理安排住宿与学生活动,促进来华留学生校园融入等具体举措来改进和完善来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工作。来华留学生则要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提高教育经验丰富度以及跨越障碍,拓宽人际互动网络。
马明月[9](2020)在《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华留学事业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留学生事业的重点。趋同化管理作为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使来华留学事业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仍然处于摸索和试行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情况下,进行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以S大学的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践作为具体案例,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文首先明确了对来华留学生实施趋同化管理的必要性,其次梳理了 S大学在推行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现状,然后通过对S大学的留学生概况、问卷数据和访谈内容的分析,发现当前制约S大学实行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制约因素:留学生自身层面存在着语言障碍、专业基础薄弱、文化适应性困难等问题;学校课程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汉语课程建设不足、英文授课品牌项目建设滞后、课程内容国际化程度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方面缺乏有效的入学考核体系、管理部门间协同水平和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学设施和资源建设不足等。最后与制约因素相对应,结合文章分析、问卷及访谈结果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对策,即一是加强留学生语言和专业基础培训及心理建设、建立留学生学业帮扶;二是完善高校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提升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程度、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育过程监控、提高来华留学生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三是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包括完善录取制度保障、加强各管理部门协同和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钟韵红[10](2020)在《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1950年我国接收了建国以来第一批留学生,重启现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篇章。随后我国陆续颁布了《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多项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在政策指导下,来华留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留学目的国。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制约着来华留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结合政策执行理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及田野工作坊法,通过对来华留学教育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从学生规模、奖学金管理、管理模式、入学毕业审核、招生宣传等方面阐述了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的现状,并梳理了广东省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的建议。这包括从国家层面上,要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宣传,重新定位来华留学教育;健全来华留学教育政策体系,完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关联政策;加强来华留学教育招生宣传,建立来华留学生信息平台;完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机制,减少高校非教学事务;发挥省留工委作用,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等五点建议。从高校层面上,要调整校内管理体制,提升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加大来华留学教育招生宣传,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重视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注重来华留学生心理建设等四点建议。
二、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3)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学习适应”的概念 |
1.5.2 “学习适应”的结构 |
1.6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1.6.1 研究创新点 |
1.6.2 研究难点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分析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深度访谈法 |
2.4 问卷编制与检验 |
2.4.1 调查对象 |
2.4.2 问卷编制 |
2.4.3 问卷信度和效度 |
3 问卷和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
3.1 学习适应总体情况 |
3.2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自我调整适应情况 |
3.2.1 入学水平 |
3.2.2 学习动机 |
3.2.3 学习态度 |
3.2.4 学习能力 |
3.3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环境适应情况 |
3.3.1 课堂教学 |
3.3.2 教学设施 |
3.3.3 教学评价 |
3.3.4 与学习适应相关的人际关系 |
3.3.5 社会文化适应 |
小结 |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管理方面的建议 |
4.3 教学方面的建议 |
4.4 留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议 |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调查问卷(中文版) |
附录B 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调查问卷(韩文版) |
附录C 留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D (?) |
附录E 留学生任课老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F 留学生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4)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H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二)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问题十分突出 |
(三)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相关研究不足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政策的梳理 |
(二)关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现状的研究 |
(三)关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 |
(四)关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提升策略的研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 |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教学管理的内涵 |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构成要素 |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计划管理 |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运行管理 |
(三)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
三、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特点 |
(一)整体性 |
(二)动态性 |
(三)服务性 |
第二章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
(四)调查的实施 |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现状的总体描述 |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差异性分析 |
第三章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学计划管理方面 |
(二)教学运行管理方面 |
(三)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方面 |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府层面 |
(二)高校层面 |
(三)教师层面 |
(四)来华留学研究生层面 |
第四章 完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策略 |
一、政府层面 |
(一)保障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质量 |
(二)加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监管 |
二、高校层面 |
(一)加强教学计划管理,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
(二)加强教学运行管理监控,提高教学行政工作效率 |
(三)完善考核制度,保障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
三、教师层面 |
(一)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师资国际化水平 |
(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保障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
四、来华留学研究生层面 |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来华留学前做好学涯规划 |
(二)发挥来华留学研究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
结论 |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研究数据分析结果部分附表 |
附录2: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调查问卷 |
附录3: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
附录4: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同中有异”的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C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 |
1.1.2 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 |
1.1.3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访谈法 |
1.4 理论基础 |
1.5 论文创新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东盟来华留学生 |
2.1.2 趋同化管理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评价 |
2.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4 国外研究评价 |
第三章 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及趋同化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
3.1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概况 |
3.1.1 国际来华留学生及东盟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 |
3.1.2 来华留学生的相关政策支持 |
3.2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
3.2.1 管理体制方面现状分析 |
3.2.2 招生管理方面现状分析 |
3.2.3 教学管理方面现状分析 |
3.2.4 服务管理方面现状分析 |
第四章 C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4.1 C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的基本信息 |
4.1.1 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概况 |
4.1.2 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结构概况 |
4.2 C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举措 |
4.2.1 管理体制方面 |
4.2.2 招生管理方面 |
4.2.3 教学管理方面 |
4.2.4 服务管理方面 |
4.3 调查设计 |
4.3.1 调查目的 |
4.3.2 调查对象 |
4.3.3 调查方法和步骤 |
4.4 C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适应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
4.4.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 |
4.4.2 管理体制方面的适应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4.3 招生管理方面的适应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4.4 教学管理方面的适应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4.5 服务管理方面的适应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4.6 C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适应情况的访谈实录分析 |
第五章 基于“同中有异”的东盟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
5.1 管理体制层面 |
5.1.1 完善高校管理机构设置促进东盟各发展中心协调发挥作用 |
5.1.2 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制度 |
5.2 招生管理层面 |
5.2.1 提高招生准入机制改善东盟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 |
5.2.2 构建多样化的招生渠道丰富招生信息 |
5.2.3 拓展东盟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体系 |
5.3 教学管理层面 |
5.3.1 优化东盟来华留学生的课程结构 |
5.3.2 改进来华留学生选课应用系统 |
5.3.3 完善东盟来华留学生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
5.3.4 建立健全东盟来华留学生教师培训机制 |
5.4 服务管理层面 |
5.4.1 优化校内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 |
5.4.2 提高东盟留学生管理队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5.4.3 注重东盟来华留学生心理适应性健康教育 |
5.4.4 丰富东盟来华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文化活动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 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适应情况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C 大学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适应情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6)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开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具有紧迫性 |
(二)目前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仍不足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留学、留学生、国际学生 |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 |
四、文献综述 |
(一)中国留学生教育史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研究现状 |
(三)文献研究述评 |
五、分析的理论基础 |
(一)世界体系理论 |
(二)推拉因素理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
(三)公共外交和“软实力”理论 |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1992) |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俄为师”的留学生教育 |
二、重视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 |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
四、留学生教育的暂时停滞与缓慢恢复 |
第二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重新开启 |
一、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
二、重新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遣留学生 |
三、建立派出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
四、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
第三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 |
一、扩大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政策 |
二、重新开始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 |
三、逐步创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
第四节 重新起步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
一、国际关系是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
二、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具有显着国别差异 |
三、探索建立系统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
第二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繁荣发展与局部失衡(1993-2009) |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发展 |
一、确立“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二、政府间协议推动派出留学生教育 |
三、通过校际交流项目派遣留学生 |
四、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派出留学生教育 |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新成果 |
六、派出留学生安全问题开始集中显现 |
第二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
一、从“积极稳妥发展”到“扩大规模”政策的转变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
三、孔子学院建设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 |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分布特点 |
五、进一步规范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成果逐步显现 |
第三节 深化改革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
一、国际政治环境为留学生教育提供发展机遇 |
二、市场因素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局部结构失衡 |
四、派出和接收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
第三章 留学生教育契合国家战略的功能日益突出(2010-2018) |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新进展 |
一、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
二、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推动赴俄留学生教育发展 |
三、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机制促进向泰国和马来西亚派遣留学生 |
四、非通用语种建设加快向印度和巴基斯坦派遣留学生 |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的管理日趋完善 |
六、留学生教育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综合情况的了解 |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的新格局 |
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加速发展 |
三、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教育援助的持续增长 |
四、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
五、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变迁 |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
第三节 加速发展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
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 |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呈现双向增长趋势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从强调规模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观念转变 |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安全面临新挑战 |
第四章 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历史经验及深层次问题 |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对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教育水平是与中国教育合作的基础 |
三、中国经济实力和教育政策决定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走向 |
第二节 派出与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内在联系与特征 |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演进过程 |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特征 |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历史经验 |
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
二、法制化建设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保障 |
三、国际化和市场化是“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
一、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仍缺乏系统规划 |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加速转变观念 |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亟待多方联动 |
第五章 新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充分认识留学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留学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 |
二、留学生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融入全球教育体系 |
三、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优秀的开拓者与践行者 |
第二节 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 |
一、建立科学严谨的出国留学信息统计机制 |
二、加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派留学生的资助力度 |
三、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研究,提供就业政策支持 |
第三节 全面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
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国家整体发展 |
二、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
三、适当控制规模,发展“一带一路”精英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7)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研究 |
(二)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三)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研究 |
(四)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
(五)关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留学和留学生 |
(二)来华留学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五、研究的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七、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
一、初创阶段(1950-1977年) |
(一)初启交换留学生计划 |
(二)初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政策体系 |
(三)初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实习管理政策 |
(四)初次召开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 |
(五)中断和积极恢复 |
二、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 |
(一)两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实现继往开来 |
(二)加强经费管理,增加教育投入 |
(三)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层次 |
(四)注重语言培训,实现汉语言推广 |
(五)打造综合管理,开启自费留学 |
三、调整规范阶段(1993-2009年)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走上依法办学道路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步入信息化建设 |
(三)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 |
四、提升完善阶段(2010—2019年) |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方式政策的演进 |
(一)以协定方式接受来华留学生政策 |
(二)开放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政策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资费政策转变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高度集中的招生管理政策 |
(二)招生管理政策向宏观管理过渡 |
三、来华留学生招生类别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类别的明确 |
(二)来华留学生类别的细化 |
(三)招生专业政策的调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启动出台 |
(二)教学管理政策的规范完善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初步建立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调整补充 |
(三)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前瞻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日常管理政策的初步探索 |
(二)日常管理政策的稳步调整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顺势规范 |
(四)日常管理政策的应势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方向 |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 |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
三、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
(一)文化交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特点阐释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中的基本特点 |
(一)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
(二)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 |
(三)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
(二)留学资费——“从援助到收费”的转变 |
(三)招生模式——“由计划到开放”的转变 |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 |
(二)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 |
(三)管理手段——管理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借鉴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英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概况 |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四、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日本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评析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取得的显着成就 |
(一)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
(二)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 |
(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
(四)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总体高度有待提升 |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待完善 |
(三)教育结构政策有待调整 |
(四)质量保障政策有待统一 |
(五)社会服务政策有待补充 |
(六)就业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
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议 |
(一)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 |
(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
(三)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
(四)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
(五)完善社会服务政策 |
(六)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8)J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3 理论基础 |
3 研究设计 |
3.1 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理论分析框架 |
3.2 来华留学生教育过程和学习收获的测量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数据来源 |
3.5 预调查 |
3.6 正式调查 |
4 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及教育过程的现状分析 |
4.1 样本基本情况 |
4.2 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现状 |
4.3 来华留学生教育过程现状 |
5 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影响因素分析 |
5.1 因子分析 |
5.2 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差异检验 |
5.3 来华留学生教育过程与学习收获的相关分析 |
5.4 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提升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建议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J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调查问卷 |
附录二 :J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访谈提纲 |
致谢 |
(9)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特色和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特色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及政策阐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来华留学生 |
2.1.2 趋同 |
2.1.3 趋同化管理 |
2.2 相关理论 |
2.2.1 高等教育国际化 |
2.2.2 跨文化管理 |
2.3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相关政策研究 |
2.3.1 学校招收和培养留学生管理办法 |
2.3.2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 |
第3章 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践 |
3.1 S大学2012—2018年学历留学生概况 |
3.1.1 规模及教育层次概况 |
3.1.2 国别分布概况 |
3.1.3 学院及专业分布概况 |
3.1.4 经费来源概况 |
3.2 S大学来华留学生管理历程 |
3.3 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主要职能部门及职责划分 |
3.4 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举措 |
3.5 S大学来华留学生管理中的“和而不同” |
3.6 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调查研究 |
第4章 制约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因素 |
4.1 来华留学生自身层面的制约因素分析 |
4.1.1 来华留学生存在语言障碍 |
4.1.2 来华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
4.1.3 文化差异带来文化适应性问题 |
4.2 学校课程设置和师资方面的制约因素分析 |
4.2.1 汉语课程设置欠缺 |
4.2.2 英文授课品牌项目滞后 |
4.2.3 授课方式单一,课程内容国际化程度不高 |
4.2.4 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
4.3 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方面的制约因素分析 |
4.3.1 招生门槛较低,缺乏有效的入学考核体系 |
4.3.2 管理部门间协同水平较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
4.3.3 教学软件、硬件设施和资源配置不足 |
第5章 完善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留学生语言和专业基础培训及心理辅导 |
5.1.1 加强来华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 |
5.1.2 实行本科生专业预科制度 |
5.1.3 发挥留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实现留学生自我管理 |
5.1.4 尊重文化差异,加强留学生心理辅导 |
5.1.5 建立有效的留学生学业帮扶制度 |
5.2 完善高校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 |
5.2.1 提升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程度 |
5.2.2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5.2.3 加强过程监控,完善教育质量评定机制 |
5.2.4 提高来华留学生师资国际化水平 |
5.3 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 |
5.3.1 完善新生录取制度保障 |
5.3.2 完善各部门协作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
5.3.3 完善学校教学设施和资源配置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来华留学生/外国留学生/国际学生 |
2.1.2 来华留学教育 |
2.1.3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策执行理论 |
2.2.2 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及执行现状 |
3.1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 |
3.2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 |
3.2.1 我国整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 |
3.2.2 广东省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执行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东省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广东省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 |
4.1.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
4.1.2 受访人员基本情况 |
4.2 广东省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2.1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招生管理问题 |
4.2.2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教学管理问题 |
4.2.3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日常管理问题 |
4.3 广东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部分政策条款执行困难,政策执行模式及政策体系不完善 |
4.3.2 政府、高校对来华留学教育重视不足 |
4.3.3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缺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建议 |
5.1 国家层面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建议 |
5.1.1 加强来华留学教育宣传,重新定位来华留学教育 |
5.1.2 健全来华留学教育政策体系,完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关联政策 |
5.1.3 加强来华留学教育招生宣传,建立来华留学生信息平台 |
5.1.4 完善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机制,减少高校非教学事务 |
5.1.5 发挥省留工委作用,开展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理论研究 |
5.2 高校层面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建议 |
5.2.1 调整校内管理体制,提升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
5.2.2 加大来华留学教育招生宣传,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
5.2.3 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
5.2.4 重视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注重来华留学生心理建设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1999-2018 年来华留学教育相关数据 |
附录 2 教育部主动公开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文件 |
附录 3 访谈纲要(国际学生管理人员) |
附录 4 访谈纲要(国际学生授课教师) |
附录 5 访谈纲要(国际学生) |
附录 6 问卷:广东省国际学生学习情况及需求 |
附录 7 问卷:广东省国际学生教学授课情况 |
附录 8 问卷:广东省国际学生管理服务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趋同管理背景下东盟来华研究生学业适应性研究 ——以广西大学为例[D]. 邓雯婕. 广西大学, 2021
- [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的院系专业支持研究[D]. 杨冰. 江南大学, 2021
- [3]在川高校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研究[D]. 李晓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高飞.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同中有异”的东盟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研究 ——以C大学为例[D]. 郭婧. 广西大学, 2020(07)
- [6]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D]. 杨薇.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6)
- [7]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 陈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J大学来华留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D]. 朱彩菊. 暨南大学, 2020(07)
- [9]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研究[D]. 马明月. 山东大学, 2020(12)
- [10]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为例[D]. 钟韵红.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