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1](2022)在《儿童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调查及防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儿童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疾控中心门诊部接种狂犬疫苗的1 419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回顾性分析。收集接种儿童一般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干预措施和效果。结果 1 419例接种儿童中,未发生不良反应共1 362例,占比95.98%;发生不良反应57例,占比4.02%。其中单纯性发热乏力、头晕33例,采取物理降温及口服退烧药,体温均于24~72 h内恢复正常;注射局部肿胀、硬结17例,采取热湿敷,对红肿严重者将土豆片贴敷于肿胀局部,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过敏性皮疹或紫癜5例,采取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治疗,均于72 h内治愈;上呼吸道感染2例,予以抗生素等治疗,均痊愈。发生不良反应与未发生不良反应儿童在年龄、受伤程度、注射针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受伤程度、注射针头可能影响患儿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采取积极的对症处理,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防治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
邓霞,刘波,高晨燕[2](2021)在《人用狂犬病疫苗不同免疫程序临床试验设计要点的考虑》文中提出本文参考疫苗临床试验相关指导原则和人用狂犬病疫苗研发及审评经验积累, 同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等主要卫生机构关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使用的技术推荐, 探讨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试验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包括对照疫苗的选择、有效性终点的设计和评价、受试人群的选择、样本量的估算、免疫持久性和再次暴露免疫程序的研究、上市后研究等, 为开展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石磊泰,李玉华[3](2021)在《狂犬病病毒CTN-1株在人用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狂犬病病毒CTN-1株在我国分离、驯化、减毒、建立和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完全适应Vero细胞。具有效价高、免疫原性好、浓缩倍数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该毒株对人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经生物学、免疫学、免疫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和动物流行病学等综合验证,该毒株符合国家和WHO相关人类疫苗生产的要求和质量标准,目前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本文对狂犬病病毒CTN-1株在狂犬病疫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预防医学会[4](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5](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 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 借鉴国内外经验, 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 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 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6](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7](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李茹[8](2020)在《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狂犬病暴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接种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对照组接种进口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每次接种后观察72 h内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发生情况,于首剂免疫后7 d、14 d、45 d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结果 2组接种者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首剂免疫后7 d、14 d、45 d 2组接种者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抗体阳转率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接种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刘泽[9](2019)在《新型复合乳佐剂的制备及其在狂犬病疫苗中的运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病,患者发病后病死率接近于100%。狂犬病毒感染后先在局部肌肉组织中复制和扩散,然后迅速沿末梢神经和神经周围间歇的体液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上行过程中病毒在神经节细胞中大量复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被内皮细胞紧密包裹,中和抗体,补体蛋白等特异性免疫应答成分难以进入其中发挥作用,而且其中缺乏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成分。因此,一旦病毒进入中枢神经,即便机体产生了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也不能为机体提供有效保护。目前广泛使用的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往往要到14 DPI(day post inoculation)才能达到100%的阳转率,而在上世纪使用的铝佐剂狂犬病疫苗要到42 DPI才能达到100%的阳转率。探索能够激发机体快速或者持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佐剂对于狂犬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将狂犬病疫苗毒株CTN-1-D15接种到人胚肺二倍体细胞中培养制备抗原。然后通过细胞ELISA方法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以筛选佐剂成分,发现100 μ g/mL紫杉醇在3 DPI抗体滴度0D平均值为0.717,采用方差分析发现:它与其它佐剂成分实验组之间差异显着(p<0.01),表明紫杉醇具有快速刺激抗体的能力;MF59在14 DPI使抗体滴度0D平均值为0.945,与无佐剂组(0D平均值为0.493)比较其差异显着(p<0.01),说明它能刺激机体高水平中和抗体的产生。鉴于紫杉醇和MF59具有细胞毒性和过敏反应及持久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将二者联合以降低它们的使用浓度;另外辅酶Q10能够稳定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它不但有利于三羧酸循环代谢而且利于线粒体驱动巨噬细胞产生炎性因子。配制时采用角鲨烯萃取混悬液中的辅酶Q10,再按照体积比(5.0%角鲨烯;0.5%吐温;0.5%司班)混匀后分散在琥珀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然后在800psi条件下通过高压均质机使其达到水包油(O/W)的状态,再用0.01 M的PBS稀释1倍后加入20 μg/mL的紫杉醇制备而成,因其制备环节呈金黄色故命名为Golden05。将狂犬病Golden05佐剂疫苗分别在第0,3和7天对ICR小鼠进行肌肉免疫。然后用快速免疫荧光抑制灶试验(RFFIT)监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变化趋势,发现实验动物在5 DPI时开始产生有效的中和保护抗体(0.83 IU/mL),当完成三针注射后的28 DPI时,抗体水平达到2.86 IU/mL,连续监测至免疫后第3个月,抗体均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2.05 IU/mL)。并在14 DPI时,使用狂犬病标准攻毒株CVS-11对免疫后小鼠进行挑战试验,结果显示狂犬病Golden05佐剂疫苗的保护效果达到100%。分析其免疫学机制发现Golden05能显着提高体内细胞线粒体的SDH活性,并能够提高机体IFN-γ,TNF等前炎性因子的表达,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促进CD8+T细胞的大量增殖,从而使浆细胞活化,能快速大量地产生中和抗体,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在物理化学和动物安全性评价中,Golden0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通过维持细胞SDH活性,改良MF59并联合紫杉醇制备的复合乳佐剂能够快速且持久地诱导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周猛冲,李春明,李海龙,杨宇飞[10](2019)在《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当前人类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是注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狂犬病疫苗。本文主要对狂犬病疫苗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调查及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疫苗接种 |
1.3.2不良反应干预措施 |
1.3.3 资料收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接种狂犬疫苗后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
2.2 发生不良反应与未发生不良反应儿童一般资料比较 |
3 讨论 |
(3)狂犬病病毒CTN-1株在人用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传代适应性 |
1.1 在Vero细胞等传代细胞上的适应性 |
1.2 在鸡胚细胞上的适应性 |
1.3 在二倍体细胞上的适应性 |
1.4 在原代地鼠肾细胞上的适应性 |
2 基因特性 |
2.1 糖蛋白(G)和核蛋白(N)的基因特性 |
2.2全基因序列的基因特性 |
3 免疫保护 |
3.1 暴露前免疫保护 |
3.2 暴露后免疫保护 |
4 结语 |
(6)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论文提纲范文)
1 流感病毒疫苗 |
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 病原学 |
1.1.2 临床特征 |
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 疫苗简介 |
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1.2.3 疫苗安全性 |
(1)IIV |
(2)LAIV |
1.3 接种建议 |
1.3.1 疫苗种类、剂型和适用人群 |
1.3.2 接种剂次[1] |
1.3.3 接种时机 |
1.3.4 接种部位和途径 |
1.3.5 接种禁忌[1] |
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1 裂解IIV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3)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2 亚单位IIV |
(1)常见不良反应 |
(2)偶见过敏反应 |
(3)罕见不良反应 |
(4)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3 LAIV |
(1)十分常见不良反应 |
(2)常见不良反应 |
(3)偶见不良反应 |
1.5 注意事项 |
1.5.1 慎用情况 |
1.5.2 特定事项 |
2 肺炎球菌疫苗 |
2.1 疫苗针对疾病 |
2.1.1 病原学 |
2.1.2 临床特征 |
2.1.3 流行病学特征 |
2.2 疫苗简介 |
2.2.1 疫苗免疫原性 |
(1)PPCV13 |
(2)PPV23 |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2.3 接种建议 |
2.3.1 PPCV13 |
(1)CRM197载体PPCV13免疫程序 |
(2)TT载体PPCV13免疫程序 |
(3)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4)接种禁忌 |
2.3.2 PPV23 |
(1)免疫程序 |
(2)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3)接种禁忌 |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2.4.1 PPCV13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2.4.2 PPV23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2.5 注意事项 |
2.5.1 PPCV13 |
2.5.2 PPV23 |
3 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 |
3.1 疫苗针对疾病 |
3.1.1 病原学 |
3.1.2 临床特征 |
3.1.3 流行病学特征 |
3.2 疫苗简介 |
3.2.1 疫苗免疫原性 |
(1)Hib疫苗 |
(2)MPCV-AC/Hib |
(3)DTaP-Hib |
(4)DTaP-IPV/Hib |
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3.2.3 疫苗安全性 |
(1)Hib疫苗 |
(2)MPCV-AC/Hib |
(3)DTaP-Hib |
(4)DTaP-IPV/Hib |
3.3 接种建议 |
3.3.1 免疫程序 |
(1)Hib疫苗 |
(2)MPCV-AC/Hib |
(3)DTaP-Hib |
(4)DTaP-IPV/Hib |
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3.3.3 接种禁忌 |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3)极罕见不良反应 |
3.5 注意事项 |
(1)慎用情况 |
(2)特定事项 |
4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
4.1 疫苗针对疾病 |
4.1.1 病原学 |
4.1.2 临床特征 |
4.1.3 流行病学特征 |
4.2 疫苗简介 |
4.2.1 疫苗免疫原性 |
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4.2.3 疫苗安全性 |
4.3 接种建议 |
4.3.1 免疫程序 |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4.3.3 接种禁忌 |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4.4.1 常见不良反应 |
4.4.2 罕见不良反应 |
4.5 注意事项 |
4.5.1 慎用情况 |
4.5.2 特定事项 |
5 轮状病毒疫苗 |
5.1 疫苗针对疾病 |
5.1.1 病原学 |
5.1.2 临床特征 |
5.1.3 流行病学特征 |
5.2 疫苗简介 |
5.2.1 疫苗免疫原性 |
5.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5.2.3 疫苗安全性 |
5.3 接种建议 |
5.3.1 免疫程序 |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5.3.3 接种禁忌 |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3)极罕见不良反应 |
5.5 注意事项 |
5.5.1 慎用情况 |
5.5.2 特定事项 |
6 水痘减毒活疫苗 |
6.1 疫苗针对疾病 |
6.1.1 病原学 |
6.1.2 临床特征 |
6.1.3 流行病学特征 |
6.2 疫苗简介 |
6.2.1 疫苗免疫原性 |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6.3 接种建议 |
6.3.1 免疫程序[113,114] |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6.3.3 接种禁忌 |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6.4.1 常见不良反应 |
6.4.2 罕见不良反应 |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6.5 注意事项 |
6.5.1 慎用情况 |
6.5.2 特定事项 |
7 带状疱疹疫苗 |
7.1 疫苗针对疾病 |
7.1.1 病原学 |
7.1.2 临床特征 |
7.1.3 流行病学特征 |
7.2 疫苗简介 |
7.2.1 疫苗免疫原性 |
7.2.2 疫苗效力 |
7.2.3 免疫持久性 |
7.3 接种建议 |
7.3.1 免疫程序 |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7.3.3 接种禁忌 |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7.4.1 常见不良反应 |
7.4.2 罕见不良反应 |
7.5 注意事项 |
7.5.1 慎用情况 |
7.5.2 特定人群接种 |
(1)具有带状疱疹史的个体 |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
(3)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
7.5.3 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 |
8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8.1 疫苗针对疾病 |
8.1.1 病原学 |
8.1.2 临床特征 |
8.1.3 流行病学特征 |
8.1.4 疾病负担 |
8.2 疫苗简介 |
8.2.1 疫苗免疫原性 |
(1)双价HPV疫苗 |
(2)双价HPV疫苗(大肠杆菌) |
(3)四价HPV疫苗 |
(4)九价HPV疫苗 |
8.2.2 疫苗效力 |
(1)双价HPV疫苗 |
(2)双价HPV疫苗(大肠杆菌) |
(3)四价HPV疫苗 |
(4)九价HPV疫苗 |
8.2.3 疫苗效果 |
8.2.4 疫苗免疫持久性 |
8.2.5 疫苗安全性 |
8.3 接种建议 |
8.3.1 免疫程序 |
(1)双价HPV疫苗 |
(2)双价HPV疫苗(大肠杆菌) |
(3)四价和九价HPV疫苗 |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8.3.3 接种禁忌 |
8.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8.4.1 常见不良反应 |
8.4.2 罕见不良反应 |
8.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8.5 注意事项 |
8.5.1 慎用情况 |
8.5.2 特定事项 |
9 人用狂犬病疫苗 |
9.1 疫苗针对疾病 |
9.1.1 病原学 |
9.1.2 临床特征 |
9.1.3 流行病学特征 |
9.2 疫苗简介 |
9.2.1 疫苗免疫原性 |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9.2.3 疫苗安全性 |
9.3 接种建议 |
9.3.1 免疫程序 |
(1)暴露前免疫 |
(2)暴露后免疫 |
(3)暴露后免疫 |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9.3.3 同时接种 |
9.3.4 接种禁忌 |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9.4.1 常见不良反应 |
9.4.2 罕见不良反应 |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9.5 注意事项 |
9.5.1 慎用情况 |
9.5.2 特定事项 |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
10.1 疫苗针对疾病 |
10.1.1 病原学 |
10.1.2 临床特征 |
10.1.3 流行病学特征 |
10.2 疫苗简介 |
10.2.1 疫苗免疫原性 |
10.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0.2.3 疫苗安全性 |
10.3 接种建议 |
10.3.1 免疫程序 |
10.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0.3.3 接种禁忌 |
10.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0.4.1 常见不良反应 |
10.4.2 罕见不良反应 |
10.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0.5 注意事项 |
10.5.1 慎用情况 |
10.5.2 特定事项 |
11 钩端螺旋体疫苗 |
1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1 病原学 |
11.1.2 临床特征 |
1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1.2 疫苗简介 |
1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1.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1.2.3 疫苗安全性 |
11.3 接种建议 |
11.3.1 免疫程序 |
11.3.2 接种对象 |
11.3.3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1.3.4 接种禁忌 |
1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1.4.1 常见不良反应 |
11.4.2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1.5 注意事项 |
11.5.1 慎用情况 |
11.5.2 特定事项 |
12 炭疽疫苗 |
12.1 疫苗针对疾病 |
12.1.1 病原学[216] |
12.1.2 临床特征 |
12.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2 疫苗简介 |
12.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2.2.3 疫苗安全性 |
12.3 接种建议 |
12.3.1 免疫程序 |
12.3.2 接种方法 |
12.3.3 接种禁忌 |
1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2.4.1 常见不良反应 |
12.4.2 罕见不良反应 |
1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2.5 注意事项 |
12.5.1 慎用情况 |
12.5.2 特定事项 |
13 戊型肝炎疫苗 |
13.1 疫苗针对疾病 |
13.1.1 病原学 |
13.1.2 临床特征 |
13.1.3 流行病学特征 |
13.2 疫苗简介 |
13.2.1 疫苗免疫原性 |
1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3.2.3 疫苗安全性 |
13.3 接种建议 |
13.3.1 免疫程序 |
1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3.3.3 接种禁忌 |
1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3.5 注意事项 |
14 霍乱疫苗 |
14.1 疫苗针对疾病 |
14.1.1 病原学 |
14.1.2 临床特征 |
14.1.3 流行病学特征 |
14.2 疫苗简介 |
14.2.1 疫苗免疫原性 |
1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4.2.3 疫苗安全性 |
14.3 接种建议 |
14.3.1 免疫程序 |
1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4.3.3 接种禁忌 |
1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4.1 常见不良反应 |
14.4.2 罕见不良反应 |
1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5 注意事项 |
14.5.1 慎用情况 |
14.5.2 特定事项 |
15 伤寒疫苗 |
15.1 疫苗针对疾病 |
15.1.1 病原学 |
15.1.2 临床特征 |
15.1.3 流行病学特征 |
15.2 疫苗简介 |
15.2.1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5.2.2 疫苗安全性 |
15.3 接种建议 |
15.3.1 免疫程序 |
1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5.3.3 接种禁忌 |
1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5.4.1 常见不良反应 |
15.4.2 罕见不良反应 |
1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5.5 注意事项 |
15.5.1 慎用情况 |
15.5.2 特定事项 |
16 森林脑炎疫苗 |
16.1 疫苗针对疾病 |
16.1.1 病原学 |
16.1.2 临床特征 |
16.1.3 流行病学特征 |
16.2 疫苗简介 |
16.2.1 疫苗免疫原性 |
1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6.2.3 疫苗安全性 |
16.3 接种建议 |
16.3.1 免疫程序 |
1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6.3.3 接种禁忌 |
1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6.4.1 常见不良反应 |
16.4.2 罕见不良反应 |
1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6.5 注意事项 |
16.5.1 慎用情况 |
16.5.2 特定事项 |
(7)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论文提纲范文)
1 流感病毒疫苗 |
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 病原学 |
1.1.2 临床特征 |
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 疫苗简介 |
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1.2.3 疫苗安全性 |
1.3 接种建议 |
1.3.1 疫苗种类、剂型和适用人群 |
1.3.2 接种剂次[1] |
1.3.3 接种时机 |
1.3.4 接种部位和途径 |
1.3.5 接种禁忌[1] |
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1 裂解IIV |
1.4.2 亚单位IIV |
1.4.3 LAIV (1)十分常见不良反应 |
1.5 注意事项 |
1.5.1 慎用情况 |
1.5.2 特定事项 |
2 肺炎球菌疫苗 |
2.1 疫苗针对疾病 |
2.1.1 病原学 |
2.1.2 临床特征 |
2.1.3 流行病学特征 |
2.2 疫苗简介 |
2.2.1 疫苗免疫原性 |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2.3 接种建议 |
2.3.1 PPCV13 |
2.3.2 PPV23 |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2.4.1 PPCV13 |
2.4.2 PPV23 |
2.5 注意事项 |
2.5.1 PPCV13 |
2.5.2 PPV23 |
3 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 |
3.1 疫苗针对疾病 |
3.1.1 病原学 |
3.1.2 临床特征 |
3.1.3 流行病学特征 |
3.2 疫苗简介 |
3.2.1 疫苗免疫原性 |
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3.2.3 疫苗安全性 |
3.3 接种建议 |
3.3.1 免疫程序 |
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3.3.3 接种禁忌 |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3.5 注意事项 |
4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
4.1 疫苗针对疾病 |
4.1.1 病原学 |
4.1.2 临床特征 |
4.1.3 流行病学特征 |
4.2 疫苗简介 |
4.2.1 疫苗免疫原性 |
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4.2.3 疫苗安全性 |
4.3 接种建议 |
4.3.1 免疫程序 |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4.3.3 接种禁忌 |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4.4.1 常见不良反应 |
4.4.2 罕见不良反应 |
4.5 注意事项 |
4.5.1 慎用情况 |
4.5.2 特定事项 |
5 轮状病毒疫苗 |
5.1 疫苗针对疾病 |
5.1.1 病原学 |
5.1.2 临床特征 |
5.1.3 流行病学特征 |
5.2 疫苗简介 |
5.2.1 疫苗免疫原性 |
5.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5.2.3 疫苗安全性 |
5.3 接种建议 |
5.3.1 免疫程序 |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5.3.3 接种禁忌 |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5.5 注意事项 |
5.5.1 慎用情况 |
5.5.2 特定事项 |
6 水痘减毒活疫苗 |
6.1 疫苗针对疾病 |
6.1.1 病原学 |
6.1.2 临床特征 |
6.1.3 流行病学特征 |
6.2 疫苗简介 |
6.2.1 疫苗免疫原性 |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6.3 接种建议 |
6.3.1 免疫程序[113-114] |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6.3.3 接种禁忌 |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6.4.1 常见不良反应 |
6.4.2 罕见不良反应 |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6.5 注意事项 |
6.5.1 慎用情况 |
6.5.2 特定事项 |
7 带状疱疹疫苗 |
7.1 疫苗针对疾病 |
7.1.1 病原学 |
7.1.2 临床特征 |
7.1.3 流行病学特征 |
7.2 疫苗简介 |
7.2.1 疫苗免疫原性 |
7.2.2 疫苗效力 |
7.2.3 免疫持久性 |
7.3 接种建议 |
7.3.1 免疫程序 |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7.3.3 接种禁忌 |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7.4.1 常见不良反应 |
7.4.2 罕见不良反应 |
7.5 注意事项 |
7.5.1 慎用情况 |
7.5.2 特定人群接种 |
7.5.3 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 |
8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8.1 疫苗针对疾病 |
8.1.1 病原学 |
8.1.2 临床特征 |
8.1.3 流行病学特征 |
8.1.4 疾病负担 |
8.2 疫苗简介 |
8.2.1 疫苗免疫原性 |
8.2.2 疫苗效力 |
8.2.3 疫苗效果 |
8.2.4 疫苗免疫持久性 |
8.2.5 疫苗安全性 |
8.3 接种建议 |
8.3.1 免疫程序 |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8.3.3 接种禁忌 |
8.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8.4.1 常见不良反应 |
8.4.2 罕见不良反应 |
8.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8.5 注意事项 |
8.5.1 慎用情况 |
8.5.2 特定事项 |
9 人用狂犬病疫苗 |
9.1 疫苗针对疾病 |
9.1.1 病原学 |
9.1.2 临床特征 |
9.1.3 流行病学特征 |
9.2 疫苗简介 |
9.2.1 疫苗免疫原性 |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9.2.3 疫苗安全性 WHO |
9.3 接种建议 |
9.3.1 免疫程序 |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9.3.3 同时接种 |
9.3.4 接种禁忌 |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9.4.1 常见不良反应 |
9.4.2 罕见不良反应 |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9.5 注意事项 |
9.5.1 慎用情况 |
9.5.2 特定事项 |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
10.1 疫苗针对疾病 |
10.1.1 病原学 |
10.1.2 临床特征 |
10.1.3 流行病学特征 |
10.2 疫苗简介 |
10.2.1 疫苗免疫原性 |
10.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0.2.3 疫苗安全性 |
10.3 接种建议 |
10.3.1 免疫程序 |
10.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0.3.3 接种禁忌 |
10.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0.4.1 常见不良反应 |
10.4.2 罕见不良反应 |
10.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0.5 注意事项 |
10.5.1 慎用情况 |
10.5.2 特定事项 |
11 钩端螺旋体疫苗 |
1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1 病原学 |
11.1.2 临床特征 |
1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1.2 疫苗简介 |
1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1.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1.2.3 疫苗安全性 |
11.3 接种建议 |
11.3.1 免疫程序 |
11.3.2 接种对象 |
11.3.3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1.3.4 接种禁忌 |
1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1.4.1 常见不良反应 |
11.4.2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1.5 注意事项 |
11.5.1 慎用情况 |
11.5.2 特定事项 |
12 炭疽疫苗 |
12.1 疫苗针对疾病 |
12.1.1 病原学[216] |
12.1.2 临床特征 |
12.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2 疫苗简介 |
12.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2.2.3 疫苗安全性 |
12.3 接种建议 |
12.3.1 免疫程序 |
12.3.2 接种方法 |
12.3.3 接种禁忌 |
1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2.4.1 常见不良反应 |
12.4.2 罕见不良反应 |
1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2.5 注意事项 |
12.5.1 慎用情况 |
12.5.2 特定事项 |
13 戊型肝炎疫苗 |
13.1 疫苗针对疾病 |
13.1.1 病原学 |
13.1.2 临床特征 |
13.1.3 流行病学特征 |
13.2 疫苗简介 |
13.2.1 疫苗免疫原性 |
1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3.2.3 疫苗安全性 |
13.3 接种建议 |
13.3.1 免疫程序 |
1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3.3.3 接种禁忌 |
1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3.5 注意事项 |
14 霍乱疫苗 |
14.1 疫苗针对疾病 |
14.1.1 病原学 |
14.1.2 临床特征 |
14.1.3 流行病学特征 |
14.2 疫苗简介 |
14.2.1 疫苗免疫原性 |
1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4.2.3 疫苗安全性 |
14.3 接种建议 |
14.3.1 免疫程序 |
1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4.3.3 接种禁忌 |
1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4.1 常见不良反应 |
14.4.2 罕见不良反应 |
1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5 注意事项 |
14.5.1 慎用情况 |
14.5.2 特定事项 |
15 伤寒疫苗 |
15.1 疫苗针对疾病 |
15.1.1 病原学 |
15.1.2 临床特征 |
15.1.3 流行病学特征 |
15.2 疫苗简介 |
15.2.1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5.2.2 疫苗安全性 |
15.3 接种建议 |
15.3.1 免疫程序 |
1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5.3.3 接种禁忌 |
1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5.4.1 常见不良反应 |
15.4.2 罕见不良反应 |
1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5.5 注意事项 |
15.5.1 慎用情况 |
15.5.2 特定事项 |
16 森林脑炎疫苗 |
16.1 疫苗针对疾病 |
16.1.1 病原学 |
16.1.2 临床特征 |
16.1.3 流行病学特征 |
16.2 疫苗简介 |
16.2.1 疫苗免疫原性 |
1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6.2.3 疫苗安全性 |
16.3 接种建议 |
16.3.1 免疫程序 |
1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6.3.3 接种禁忌 |
1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6.4.1 常见不良反应 |
16.4.2 罕见不良反应 |
1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6.5 注意事项 |
16.5.1 慎用情况 |
16.5.2 特定事项 |
(8)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疫苗 |
1.2 接种对象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接种者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发生情况 |
2.2 2组接种者抗体阳转率及血清中和抗体GMT比较 |
3 讨论 |
(9)新型复合乳佐剂的制备及其在狂犬病疫苗中的运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狂犬病毒的组织培养和抗原制备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和狂犬病毒使用毒株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耗材 |
1.4 仪器和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工作种子批的制备 |
2.2 带毒连续传代培养 |
2.3 培养条件的研究 |
2.4 病毒滴度的测定 |
2.4.1 小鼠LD_(50)测定方法 |
2.4.2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研究 |
2.4.3 细胞ELISA方法的建立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批次病毒原液小鼠LD_(50)检测结果 |
3.2. 双抗体夹心ELISA的非特异性干扰 |
3.3. 细胞ELISA检测结果 |
3.4. 体内法与体外法数据的比较 |
3.5. 狂犬病毒培养条件的确定 |
3.6. 相同批次连续收毒的实现 |
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第二章 狂犬病疫苗佐剂候选成分的筛选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细胞与病毒 |
1.2. 各种佐剂候选成分的药理学意义 |
1.3. 实验耗材 |
1.4. 实验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疫苗配制及分组 |
2.2. 动物免疫程序 |
2.3. 动物采血 |
2.4. 血清的灭活 |
2.5. 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 |
2.5.1. 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法(RFFIT) |
2.5.2. 细胞ELISA方法: |
3. 结果 |
3.1 细胞ELISA和RFFIT法在狂犬病抗体检测中的比较 |
3.2 佐剂候选成分的筛选 |
3.2.1. 抗狂犬病毒抗体产生的及时性 |
3.2.2. 高滴度抗狂犬病毒抗体的产生 |
4.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第三章 新型乳佐剂的制备和免疫效果及机制的研究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设备 |
3. 实验方法 |
3.1. 新型乳佐剂的制备工艺 |
MF59制备工艺 |
复合乳佐剂Golden05制备工艺 |
3.2. 新型Golden05乳佐剂的理化指标检测 |
3.3. 狂犬病Golden05佐剂疫苗的动物安全性评价 |
3.4. 狂犬Golden05佐剂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 |
3.4.1. 抗体水平的监测 |
3.4.2. 小鼠中和试验法(仲裁法):NMT方法 |
3.4.3. 狂犬病Golden05佐剂疫苗的效价测定法(NIH法) |
3.5 狂犬Golden05佐剂疫苗的免疫机制的研究 |
3.5.1. 细胞炎性因子的测定 |
3.5.2. 体外细胞刺激ELISAPOT |
3.5.3. SDH活性测定 |
3.6. 狂犬Golden05佐剂疫苗的皮内免疫 |
3.7. 狂犬Golden05佐剂疫苗的粘膜挑战试验 |
3.8.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4.1. 新型乳佐剂Golden05的理化指标监测结果 |
4.2. 新型乳佐剂KML05的毒理学指标监测结果 |
4.3 狂犬病Golden05佐剂疫苗的免疫效果监测结果 |
4.3.1. 血清有保护性阳转率 |
4.3.2. 有效中和抗体的产生时间 |
4.3.3. 挑战实验/攻击实验 |
4.3.4. 中和抗体IgG的长效性试验 |
4.4. 免疫机制的细胞因子监测结果 |
4.4.1. ELISPOT检测脾脏中的IFN-γ和IL-4 |
4.4.2. 炎性因子的表达 |
4.4.3.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鉴定 |
4.5. 狂犬Golden05佐剂疫苗的皮内免疫的积极意义 |
4.5.1. 血清有效保护性阳转率 |
4.5.2. IgA的分泌水平 |
4.6. 狂犬Golden05佐剂疫苗抗粘膜感染 |
5. 本章小结 |
6. 讨论 |
6.1. 开展本研究的意义和佐剂研究进展 |
6.2. 琥珀酸脱氢酶的稳定剂在狂犬病疫苗佐剂中的价值 |
6.3. 不同的注射方式也会引起不同趋势的抗体滴度 |
6.4. 皂苷类天然化合物对狂犬病疫苗的辅佐作用 |
6.5. 关于Golden系列佐剂的讨论 |
6.6. 关于“MF59”引用问题的讨论 |
6.7. 关于新型乳佐剂与狂犬疫苗免疫机制的推论 |
6.8. 复合乳佐剂疫苗阻抑狂犬病毒的免疫逃逸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开展狂犬病毒实验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 |
附录2. 开展狂犬病毒实验的医学动物伦理认可 |
附录3.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共识 |
附录4. 各批次病毒原液通过脑内接种后小鼠的存活数统计(存活数/动物总数) |
附录5. 细胞ELISA检测病毒滴度结果值 |
附录6. 细胞ELISA检测检测免疫后小鼠抗体滴度和计算结果 |
附录7. ELISA实验所用溶液的配置 |
附录8. 常用实验技术 |
附录9. 关于狂犬病毒和狂犬病疫苗知识点的认识和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用狂犬病疫苗介绍 |
2 现用各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比较 |
3 人用狂犬病疫苗研究现状 |
3.1 狂犬病亚单位疫苗 |
3.2多肽疫苗 |
3.3 DNA疫苗 |
3.4基因重组疫苗 |
3.5 新型佐剂狂犬病疫苗 |
4 人用狂犬疫苗的展望 |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调查及防治体会[J]. 刘佳. 当代医学, 2022(05)
- [2]人用狂犬病疫苗不同免疫程序临床试验设计要点的考虑[J]. 邓霞,刘波,高晨燕.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1(12)
- [3]狂犬病病毒CTN-1株在人用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石磊泰,李玉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1(11)
-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3)
- [5]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3)
- [6]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3)
- [7]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5)
- [8]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观察[J]. 李茹.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0)
- [9]新型复合乳佐剂的制备及其在狂犬病疫苗中的运用和机制研究[D]. 刘泽.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J]. 周猛冲,李春明,李海龙,杨宇飞.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