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EC近期发布的新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2021)在《3月照明国际标准化工作快讯》文中提出2021年2月22日~3月12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照明技术委员会(IEC/TC34)召开为期三周的标准技术工作组会议,覆盖IEC/TC34、SC34A、SC34B、SC34C和SC34D的多个标准组,包括:34A/WG2 Automative(机动车光源),34B/WG2 Automative light source cap and holder fits(机动车光源用灯头灯座),34/WG19 Horticulture lighting (植物照明),34/WG7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绝缘配合),
黄坚[2](2021)在《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解读》文中认为国标GB 18613为中小型电机行业一项重要的强制性标准,本文简述了该标准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新发布国标GB 18613-2020的变化内容、对中小型电机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电工钢的需求情况做了介绍。
梁伟明[3](2020)在《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检验检测作为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扶持,使检验检测发展进入快速道。在检测市场的全面开放形势下,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扩大给检测行业提供了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大量外资民营检测机构的加入,使竞争异常激烈。实验室如何脱颖而出正成为其迫切思考的问题。HD检测中心作为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的检测机构,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建立和运行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检测及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是其在生存中求发展并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本文先行阐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七大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ISO 9000标准和ISO/IEC 17025标准及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等相关理论知识分别进行阐述和介绍。以HD检测中心为研究背景,描述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特点,通过体系审核的方式,使用问卷调查、统计图表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对其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关键环节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影响其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例如人员培训有待改善、学习和竞争意识有待提高、设备疏于养护、对作业指导书重视不足等。然后根据HD检测中心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设备管理责任、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等措施。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持续改进,达到适应市场发展,增强检测中心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希望能对同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检测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李超[4](2020)在《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气化铁路因其具有运输能力强、能源利用率高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了中长距离客货铁路运输的主要方式,并在整个世界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的动力来源,其电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牵引列车的安全运行,并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目前,实测数据是分析和研究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的一种重要工具,但由于完整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中心并不多见,导致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存在分布零散、利用率低以及共享性差等问题。而此类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分析利用,对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的治理以及电网的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面,本文进行了电能质量谐波标准和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在电能质量谐波标准的研究中,结合京沪线路典型牵引变电所高压侧的电能质量数据对接入电网的变电所电能质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针对其谐波特征展开了对公网谐波标准的探讨,指出了现行谐波国标在谐波电流限值分配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变电所高压侧的谐波电流数据,对比研究了现行谐波国标和新修订公网谐波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谐波电流限值特征及其对电气化铁路的适用性。在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面向牵引变电所分类管理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案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实现了牵引变电所电能质量的等级评估和分类管理,并对不同聚类等级下的牵引变电所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电能质量改善措施;其次,提出了面向牵引网谐振治理的谐波阻抗辨识方法,利用牵引侧两供电臂的谐波电流传递规律对谐波传播电路中的谐波阻抗进行了识别研究,并通过搭建牵引网仿真模型和动模试验平台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补偿波动量法估算牵引网系统侧谐波阻抗的误差,辨识结果准确可靠;最后,结合提出的两个方案研究了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分析和治理的辅助决策软件的开发思路。在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管理方面,完成了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库以及数据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该平台包含了用户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报表、录波文件分析以及变电所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等功能,实现了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分析和共享,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信息资料。
刘璐,牛萌,李建林,惠东[5](2020)在《电化学储能系统标准现状与体系架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标准引导储能电站技术升级,是实现储能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储能市场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电化学储能的相关标准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近期颁布的电化学储能相关标准和规范,研究了近期电化学储能标准的重点和布局,对现有电化学储能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了扩展和完善,提出了基础通用、系统要求、设备及实验、运行维护评价、施工及验收、消防安全6个环节,共32个技术方面的标准体系,分析了每个技术层面标准的颁布情况,对储能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标准进行了布局,并结合我国储能产业的技术现状,针对标准制定的不同领域,给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为今后标准制定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李妮,尹婷,谢辉春,金善益[6](2019)在《IEC/TC77及其分会上海会议综述》文中认为阐述了TC77(电磁兼容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任务、组织结构和会议情况,详细介绍了TC77及其下设三个分会的近期主要标准化活动及成果,提出了包括挪威NC"5G频率与共存状态"和韩国NC"宽带辐射抗扰度试验"等新提案的后续关注重点及问题。
李妮[7](2019)在《IEC/ACEC日本会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电磁兼容顾问委员会(ACEC)的工作任务和组织结构,详细介绍了ACEC负责协调的CISPR、TC77、TC8、TC13、TC46、TC61、SC65A、TC69、TC106、TC120、SC121A等IEC技术委员会,ITU-T SG5、IEEE EMC协会、ETSI等IEC外部组织的近期主要活动及成果,以及ACEC管理的电磁场导则制定进展。
李慧杰,郭振岩,张淑珍[8](2015)在《电力变压器IEC国际标准最新进展》文中认为以电力变压器专业相关的国际标准为主线,提供了已发布实施的和正在制、修订标准的相关信息,重点介绍了IEC/TC 14各工作组目前正在开展的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同时给出了下一步将要开展的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吴维宁,辛耀中,姚建国,张官元,刘国定,姜海[9](2012)在《IEC TC57 2011年会和SAC/TC82工作近况》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2011年9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57技术委员会(TC57)年会的情况。详细介绍了IEC TC57各工作组当前的工作动态。描述了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近期的工作进展情况。
彭伟,吴正平,张威,高成臣,陈奥,王锐臻,范科峰,王莹,赵英,刑卫兵[10](2010)在《我国多项提案在第74届IEC年会进展顺利》文中指出第74届IEC大会及IEC部分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会议于2010年10月5~16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即IEC中国国家委员会组织中国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
二、IEC近期发布的新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EC近期发布的新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2)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国标GB18613历次版本发布概述 |
1.1 第一版 |
1.2 第二版 |
1.3 第三版 |
1.4 第四版 |
2 新国标GB18613-2020的差异分析 |
2.1 标准名称的变化 |
2.2 适用范围方面的变化 |
2.2.1 三相异步电动机 |
2.2.1 单相电动机等 |
2.3 能效等级指标方面 |
2.3.1 三相异步电动机 |
2.3.2 单相电动机等 |
3 新国标GB18613-2020实施后的影响 |
4 IE5效率等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研制 |
5 结语 |
(3)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质量管理理论发展概况 |
2.1.1 质量的概念 |
2.1.2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
2.1.3 质量先驱的质量管理研究 |
2.2 实验室认可概况 |
2.2.1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的发展 |
2.2.2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标准的发展 |
2.2.3 我国实验室认可的发展 |
2.2.4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
2.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 |
2.3.1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
2.3.2 质量管理方法 |
2.3.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情况 |
3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分析 |
3.1 HD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
3.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
3.2.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程序 |
3.2.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
3.3 HD检测中心检测过程的关键控制要素 |
3.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
3.4.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外部评审 |
3.4.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价 |
3.5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5.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 |
3.5.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
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
4.1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
4.1.1 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
4.1.2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
4.1.3 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
4.1.4 加强业务培训 |
4.1.5 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
4.2 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 |
4.2.1 信息化管理,保证设备可追溯性 |
4.2.2 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 |
4.2.3 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执行力度 |
4.2.4 探讨运用设备ABC分类法管理 |
4.3 加强设施和环境控制管理 |
4.3.1 加强对实验场所现场环境条件的监控 |
4.3.2 加强检测中心内务整洁的管理 |
4.4 检测方法的管理 |
4.4.1 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 |
4.4.2 规范标准有效性管理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问卷调査表 |
(4)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监测技术 |
1.2.2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管理现状 |
1.2.3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安排 |
2 电能质量数据分析需求及其相关评估理论 |
2.1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的分析需求 |
2.2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管理与分析框架 |
2.3 电能质量标准及数据分析方法 |
2.3.1 国内外电能质量评估标准 |
2.3.2 电能质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
2.4 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理论 |
2.4.1 模糊数学分析法 |
2.4.2 概率统计与矢量代数法 |
2.4.3 遗传投影寻踪法 |
2.4.4 物元分析法 |
2.4.5 BP神经网络分析法 |
2.5 本章小结 |
3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分析及谐波标准对比研究 |
3.1 电气化铁路系统电能质量研究 |
3.1.1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及其产生机理 |
3.1.2 基于实测数据的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特征分析 |
3.2 电能质量谐波标准研究 |
3.2.1 现行谐波国标对电气化铁路的适用性 |
3.2.2 新修订的公共电网谐波标准(征求意见稿) |
3.2.3 新旧国标谐波电流限值对比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
4.1 面向牵引变电所分类管理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 |
4.1.1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
4.1.2 电能质量指标体系及其等级划分 |
4.1.3 评估体系及聚类中心的选取 |
4.1.4 算例应用 |
4.2 面向牵引网谐振治理的谐波阻抗辨识方法研究 |
4.2.1 波动量法及其适用性 |
4.2.2 牵引网谐波传输原理及传输模型 |
4.2.3 基于波动量法的牵引网谐波阻抗辨识方法 |
4.2.4 计算机仿真及试验验证 |
4.2.5 辅助决策及其软件开发思路 |
4.3 本章小结 |
5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设计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技术需求分析 |
5.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5.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5.2 软件框架设计 |
5.2.1 软件架构设计 |
5.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5.2.3 数据可视化设计 |
5.3 数据收集系统设计 |
5.3.1 数据库设计 |
5.3.2 数据文件管理系统设计 |
5.4 系统功能实现 |
5.4.1 系统管理员功能实现 |
5.4.2 网站用户的功能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IEC 61000系列电能质量标准及其对应国标 |
附录 B 国内电能质量标准及其指标限值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电化学储能系统标准现状与体系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储能标准制定现状 |
2 国内标准体系架构 |
3 储能系统各环节标准分析 |
3.1 基础通用 |
3.2 系统要求 |
3.3 设备及实验 |
3.3.1 储能本体 |
3.3.2 监控与管理 |
3.3.3 功率装备 |
3.4 运行维护评价 |
3.5 施工及验收 |
3.6 消防安全 |
4 展望 |
4.1 细化不同场景储能系统技术要求 |
4.2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
4.3 以政策推动标准 |
5 结论 |
(6)IEC/TC77及其分会上海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TC77组织结构 |
2 TC77标准化活动 |
3 SC77A标准化活动 |
4 SC77B标准化活动 |
5 SC77C标准化活动 |
(7)IEC/ACEC日本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ACEC组织结构 |
2 CISPR标准化活动 |
3 TC77及分会标准化活动 |
4 TC8标准化活动 |
5 TC13标准化活动 |
6 TC46标准化活动 |
7 TC61标准化活动 |
8 SC65A标准化活动 |
9 TC69标准化活动 |
1 0 TC1 06标准化活动 |
1 1 TC120标准化活动 |
1 2 SC1 21A标准化活动 |
1 3 ITU-T SG5标准化活动 |
1 4 IEEE EMC协会标准化活动 |
1 5 ETSI标准化活动 |
16电磁场导则 |
(8)电力变压器IEC国际标准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IEC/TC14制、修订标准概述 |
3IEC/TC14正在修订中的主要标准 |
3.1IEC60076-15电力变压器第15部分:充气式电力变压器 |
3.2IEC60076-20电力变压器第20部分:能源效率 |
3.3IEEE/IEC60076-57-1202液浸式移相变压器 |
3.4IEC60076-22-1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附件—保护装置;IEC60076-22-2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冷却设备;IEC60076-22-3电力变压器及电抗器附件—配件和附件 |
3.5IEC60214-1分接开关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3.6IEC61378-3变流变压器第3部分:应用指南 |
4新标准计划 |
4.1IEC60076-7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
4.2IEC60214-2分接开关第2部分:应用指南 |
4.3IEC61378-2变流变压器第2部分:HVDC用变流变压器 |
5IEC/TC14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对应情况 |
6结束语 |
(9)IEC TC57 2011年会和SAC/TC82工作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IEC TC57 2011年会概况 |
1.1 远动通信协议工作组 (WG3) |
1.2 电力系统智能电子设备 (IED) 通信及其数据模型工作组 (WG10) |
1.3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工作组 (WG13) |
1.4 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工作组 (WG14) |
1.5 数据和通信安全工作组 (WG15) |
1.6 电力市场通信工作组 (WG16) |
1.7 分布式能源 (DER) 通信工作组 (WG17) |
1.8 水电厂监控通信工作组 (WG18) |
1.9 TC57内部长期协调工作组 (WG19) |
1.10 超高压和高压系统电力线载波系统规划工作组 (WG20) |
1.11 接入电网的系统接口和通信协议工作组 (WG21) |
2 SAC/TC82工作进展 |
1) 变电站工作组 |
2) 通信安全工作组 |
3) 配电网工作组 |
4) EMS-API工作组 |
5) 电力市场工作组 |
6) WAMS及时间同步工作组 |
7) 通信技术工作组 |
3 结语 |
四、IEC近期发布的新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3月照明国际标准化工作快讯[J]. 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中国照明电器, 2021(03)
- [2]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解读[J]. 黄坚. 电工钢, 2021(01)
- [3]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梁伟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实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D]. 李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电化学储能系统标准现状与体系架构研究[J]. 刘璐,牛萌,李建林,惠东. 电力建设, 2020(04)
- [6]IEC/TC77及其分会上海会议综述[J]. 李妮,尹婷,谢辉春,金善益.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19(06)
- [7]IEC/ACEC日本会议综述[J]. 李妮.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19(05)
- [8]电力变压器IEC国际标准最新进展[J]. 李慧杰,郭振岩,张淑珍. 变压器, 2015(04)
- [9]IEC TC57 2011年会和SAC/TC82工作近况[J]. 吴维宁,辛耀中,姚建国,张官元,刘国定,姜海.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01)
- [10]我国多项提案在第74届IEC年会进展顺利[J]. 彭伟,吴正平,张威,高成臣,陈奥,王锐臻,范科峰,王莹,赵英,刑卫兵.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