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我国棒垒球运动的回顾和展望——申奥成功后的联想(论文文献综述)
何仕林[1](2021)在《成都市高新区城区小学软式垒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宗翰[2](2019)在《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北京市棒、垒运动在我国发展属于相对较好的区域,因此选择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现状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以国家体育总局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市芦城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北京市棒垒球传统项目学校等行政工作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力图找出影响棒、垒球两项运动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尝试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为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人才培养基地更好地实施工作方案提供一定建议,同时,为我国棒、垒球运动健康、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对基地领导访谈、问卷调查得出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各级训练基地规章制度制定不足,执行力也存在问题;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后备人才短缺,且各个区之间棒、垒球运动后背人才分布不均衡,性别上呈现男多女少的趋势;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建设不完善;在对北京市棒、垒球训练基地教练员调查时,发现教练员基本结构不合理;岗位学习,业务培训机会较少;运动训练保障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场地、器材设备短缺这几点问题。(2)通过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制度政策主因子、训练主因子、人才主因子、教练员主因子、社会环境主因子和市场主因子这六个主因子;22个相关因素。(3)在制度政策因子分析得出三条主要原因;训练因子得出四条主要影响因素;人才因子得出两条主要影响因素;教练员因子得出两条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因子得出三条重要影响因素;市场因子两条主要影响因素。
仇珍珍[3](2018)在《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软式棒垒球运动是昆山市较为重视的项目,每年都要举行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比赛,软式棒垒球夏令营、软式棒垒球冬令营、海峡两岸软式棒垒球交流赛、再组队参加全国软式棒垒球比赛,近几年来取得较好的成绩。研究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的发展及其瓶颈是不断提高昆山市小学生的途径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教练员、运动员、运动员选拔、业余训练组织与开展、运动竞赛、后勤保障等方面,对昆山市8所拥有软式棒垒球队的小学校的196名软式棒垒球运动员和21名软式棒球教练员进行调查,试图探寻目前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训练队业余训练开展情况,找出制约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队业余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一些实践和理论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开展情况较好,具有一定影响力,台商的引进和台湾垒球文化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队正朝着更加普及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教练员的学历为本科以上和具有教练员职称,专业化程度较高,基本能够满足训练需求。教练员训练动机正确,具有多目的性。训练设计、训练方法和手段基本合理,但对长期训练计划的考虑不多。安排的业余训练时间符合学校、运动员和项目的特征。场地设施、器材基本能够满足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的需求。(3)运动员训练动机主要是兴趣和爱好,外出比赛的荣誉感强。参加训练的年限多在3-4年,训练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家长的支持度高。(4)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的经费基本满足,确保了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队的发展、壮大。(5)昆山市小学校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开展时间较短,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专职教练员占比较低,教练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执教经验不足,没有建立合理的竞赛机制是主要问题。(6)软式棒垒球业余运动队训练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医务监督不能满足需求,物资保障有待改善,没有配备专门的队医,疲劳监控手段不完善和训练恢复设备缺乏。训练档案和奖惩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也有待提高。根据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改善体育考核机制,提高对软式棒垒球的重视程度,完善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的竞赛机制。(2)通过高层次专业培训和对外交流,加强软式棒垒球师资队伍建设。(3)设立软式棒垒球训练专项资金,保证器材、场地设施充足。(4)完善奖惩制度,提高软式棒垒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5)借鉴台湾地区小学生软式棒垒球比赛的赛制和半政府、半民间的组织管理模式。
王安[4](2018)在《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各大高校对棒垒球缺乏足够的重视,加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设备比较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棒垒球运动项目在我国高校中的推广难度偏大。鉴于此,文章拟以棒垒球教学为研究视点,在阐述棒垒球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的可行性,着力剖析当前高校棒垒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高校棒垒球教学问题的具体对策。
高杨[5](2017)在《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对我国冰球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北京继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再一次获得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不仅重燃了国民对体育的热情,也促进着冬季项目的加速发展。冰球运动作为冬季项目中唯一的球类集体项目,以项目速度快、对抗性强和极具观赏性的特点为发展前提,成为在北京申奥成功背景下在我国具有极大发展价值的冬季运动项目。回顾冰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有高潮也有低谷,这样波浪式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不无关系,本文通过梳理冰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整理曾经制约我国冰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根据当前形势归纳、分析、判断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对曾经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因素的影响。得出曾经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在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的影响下制约程度都有改善,一部分制约因素已经消除,一部分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冰球运动的发展。每个运动项目的发展都离不来国民的关注与支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作者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北京申奥成功背景下我国国民的冰球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冰球态度调查;二是对冰球爱好者的冰球态度调查;三是对大众冰球态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申奥成功对这三类人群的冰球态度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不同人群的受影响程度和被影响形式不同。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本身对于我国冰球运动的发展就是一个大事件,本文作者通过整理由这一事件引起的一系列事件,结合这一系列事件所产生的效应对我国冰球运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依托昆仑鸿星俱乐部登陆大陆冰球联赛这一重大事件,对外宣传我国的冰球实力,对内重建冰球运动群众基础,使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冰球运动发展一线工作中,使更多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冰球运动;借助外援力量打通国际交流渠道,培养本土运动员竞技能力,在国际交流中不断提升冰球队伍的综合实力,达到能够与国际高水平对手抗衡的目的;使冰球运动发展的先驱省份扩大自身优势,践行冰球运动的“北冰南展”计划,以合理为前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冰球场馆建设,使冰球运动成为助力完成3亿人上冰雪的重要项目;完成现有运动员的梯队建设,培养后备人才力量,开辟我国冰球运动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中国男子冰球队获得2022年冬奥会参赛资格,女子冰球队争夺奖牌的愿景;最终使冰球运动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任秋革[6](2014)在《谈中国棒球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差距》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棒球的开展状况及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中国棒球落后的原因,以期为中国棒球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李铁强[7](2014)在《关于发展棒、垒球运动的探讨》文中提出本文从体育史研究的角度对现代棒球、垒球运动的国际和国内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我国棒、垒球运动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吴玉莲[8](2013)在《常州北郊中学开展软式垒球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常州市北郊中学开展软式垒球现状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对软式垒球运动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和业余生活,为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常州北郊中学软式垒球课程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如下:1、北郊中学建立了软式垒球校本课程,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大课间配合垒球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方式新颖独特,促使学生喜欢并愿意参与到软式垒球的教学中来,并愿意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参与软式垒球的学习训练;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分段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显着,说明北郊中学在前期进行的软式垒球课程卓有成效,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以后的校本课程的长期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3、在教学考核过程中,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4、通过垒球课程的学习,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强了体质,为终生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软式垒球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场地器材不能满足软式垒球教学的需要;2、体育教师学历虽然较高但棒垒球专业的教师极少,教师专业结构不能适应软式垒球课程的教学与建设的需要。对策与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领导重视,加大学校对软式垒球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强化师资培训,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开发校本课程,开展项目交流机制。
段冰[9](2012)在《棒垒球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棒垒球运动是利用球、棒、手套结合人类基本的跑、跳、投、接、打等运动能力,同时配合技术与战术,以胜利为目标,展现力与美的团队运动。是技能主导类对抗性运动项目,拥有较多的综合技能,对体能、技能、战能、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等各项竞技能力要求较高。根据棒垒球项目的运动特点得知棒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要求应具备很强的肌力和爆发力、良好的专项速度和一般耐力以及灵敏、协调、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良好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是保证运动员长时间比赛的体能基础。持续的意志力、精确的判断力和机动灵活的心智也是运动员必不可少的条件。棒垒球运动具有的这些特点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它跑动范围广、活动量大,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运动中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释放心理压力,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具有很好健身和强身价值的运动。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棒垒球训练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生理机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研究结果:(1)实验组学生50米跑成绩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高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实验组学生的握力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着;(4)实验组学生立位体前屈成绩好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5)实验组学生十字变向折回跑成绩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6)实验组学生的心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7)实验组学生的血红蛋白值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棒垒球训练对大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的提高具有显着性的意义,实验组学生成绩均好于对照组学生成绩,表现在短冲能力有所提高,上、下肢肌力的爆发力增强,反应快,身体灵活,柔韧性佳。(2)棒垒球训练使大学生平静时的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脏机能储备增强。训练后血红蛋白值在两组学生的数据对比没有显着性差异,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与实验时间短,训练强度不大有关,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棒垒球的训练,能够使大学生对棒垒球运动有所认识,激发参与兴趣,为棒垒球进入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堂,丰富大学体育课程多样化提供理论依据。
刘波[10](2012)在《我国普通高校棒球俱乐部教学现状分析》文中提出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及访谈法等,对我国普通高校棒球俱乐部课的师资、教学内容、场地器材、学生学习动机等影响棒球俱乐部课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棒球俱乐部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指出棒球俱乐部的教师应当发挥主要作用,不断提高自己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让教学内容向着技能与理论协调的方向发展。
二、对我国棒垒球运动的回顾和展望——申奥成功后的联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国棒垒球运动的回顾和展望——申奥成功后的联想(论文提纲范文)
(2)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棒球运动发展研究 |
2.2 国内外垒球运动发展研究 |
2.3 我国区域性棒、垒球运动研究概况 |
2.4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现状分析 |
4.1.1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各级训练基地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
4.1.2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训练基地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
4.1.3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员基本情况 |
4.1.4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训练基地教练员团队情况 |
4.1.5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经费主要来源及配置 |
4.1.6 北京市棒、垒球训练基地教练员基本结构 |
4.1.7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教练员训练计划实施情况 |
4.1.8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参赛情况 |
4.1.9 北京市棒、垒球教练员岗位培训 |
4.1.10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训练保障工作 |
4.2 制约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制约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主因子确定 |
4.2.2 制度政策因子分析 |
4.2.3 训练因子分析 |
4.2.4 人才因子分析 |
4.2.5 教练员因子分析 |
4.2.6 社会环境因子分析 |
4.2.7 市场因子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附录 |
附录1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领导问卷) |
附件2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教练员问卷) |
附件3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专家问卷) |
附件4 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运动员问卷) |
附录5 制约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需要 |
1.1.2 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质量的提高与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 |
1.1.3 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我国在这方面已进行的工作情况 |
1.3.2 国际有关方面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队运动员现状分析 |
3.1.1 小学生软式棒垒球的参与度 |
3.1.2 运动员的选拔方式 |
3.1.3 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
3.1.4 运动员参加训练年限 |
3.1.5 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运动队竞赛分析 |
3.1.6 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
3.2 昆山市小学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教练员分析 |
3.2.1 教练员性别、年龄和执教年限 |
3.2.2 教练员的学历、职称和教练等级 |
3.2.3 教练员参加专业培训情况 |
3.2.4 教练员待遇情况 |
3.3 昆山市软式棒垒球运动队业余训练分析 |
3.3.1 业余训练安排 |
3.3.2 业余训练内容 |
3.3.3 业余训练方法分析 |
3.3.4 执教水平的评价 |
3.3.5 运动员家长对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态度 |
3.3.6 业余训练成果分析 |
3.4 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场地与设施 |
3.5 训练经费情况 |
3.5.1 训练经费的来源 |
3.5.2 训练经费使用 |
3.5.3 训练经费的满足度 |
3.6 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运动队业余训练管理现状 |
3.6.1 运动队基本组织管理形式 |
3.6.2 后勤管理 |
4 制约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运动队业余训练发展的因素 |
5 促进昆山市小学软式棒垒球运动队业余训练对策 |
5.1 转变观念,提高对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5.2 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软式棒垒球后备人才来源渠道 |
5.3 加大训练经费投入,完善训练设施 |
5.4 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高科学训练的水平 |
5.5 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
5.6 更新完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训练过程的医务监督 |
5.7 妥善处理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全面提高运动员自身素质 |
5.8 完善、健全管理制度、竞赛机制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本研究的不足 |
8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致谢 |
(4)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棒垒球的基本概述 |
2 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的可行性 |
2.1 高校的精品理念为棒垒球教学提供了良好机遇 |
2.2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为棒垒球运动教学提供了前提 |
2.3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棒垒球运动教学奠定了基础 |
3 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高校对棒垒球教学缺乏足够重视 |
3.2 高校棒垒球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
3.3 高校棒垒球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
4 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
4.1 增强高校对棒垒球教学的重视力度 |
4.2 逐步强化高校棒垒球师资力量建设 |
4.3 不断更新高校棒垒球教学设备 |
(5)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对我国冰球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发展现状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2.1 访谈法 |
2.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逻辑分析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 北京申办冬季奥运会成功对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因素的影响 |
3.1.1 对其中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
3.1.2 对其中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影响 |
3.1.3 对其中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
3.1.4 对其中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
3.2 申奥成功后我国国民对冰态度的影响 |
3.2.1 对我国冰球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冰球态度的影响 |
3.2.2 对冰球爱好者冰球态度的影响 |
3.2.3 对大学生冰球态度的影响 |
4.申奥成功后我国冰球大事件及对我国冰球运动未来发展的展望 |
4.1 北京昆仑鸿星万科冰球龙队加入大陆冰球联赛 |
4.2 北京101中学首次招收冰球特长生 |
4.3 申奥成功背景下对我国冰球运动未来发展的展望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在申奥成功的影响下制约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制约依然存在 |
5.1.2 申奥成功对我国冰球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及冰球爱好者的冰球态度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 |
5.1.3 在申奥成功的影响下我国国民对冰球运动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项目群众基础依然较差 |
5.1.4 申奥成功影响了一些列冰球大事件的发生勾划出冰球运动未来发展的蓝图但项目的发展任重道远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谈中国棒球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差距(论文提纲范文)
1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棒球开展情况 |
2 中国棒球开展情况 |
3 中国棒球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差距 |
3.1 普及程度的差距 |
3.2 技术水平的差距 |
3.2.1 投手水平的差距 |
3.2.2 击球水平的差距 |
4 小结 |
(8)常州北郊中学开展软式垒球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软式垒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
2. 文献综述 |
2.1 棒垒球运动在我国发展方面的研究 |
2.2 竞技棒垒球方面的研究 |
2.3 高校开展棒垒球运动开展方面的研究 |
2.4 中小学棒垒球运动开展方面的研究 |
2.5 棒垒球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 |
2.6 关于软式垒球方面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常州北郊中学软式垒球课程开展现状 |
4.1.1 北郊中学体育课程结构 |
4.1.2 北郊中学体育选修课设置现状 |
4.1.3 软式垒球的课程教学目标 |
4.2 软式垒球课程的实施 |
4.2.1 实施软式垒球的保障措施 |
4.2.2 制定目标,分段教学 |
4.2.3 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
4.2.4 合作学习渗透“软式垒球”教学 |
4.2.5 以竞赛为载体培养团队精神 |
4.2.6 以大课间、社团为载体来实施深化软式垒球课程教学 |
4.3 北郊中学软式垒球课堂评价与考核方式 |
4.3.1 课堂评价 |
4.3.2 软式垒球考核方式、要求与标准 |
4.4 学生软式垒球的认知调研 |
4.4.1 学生对软式垒球了解情况 |
4.4.2 学生参与软式垒球课程的兴趣调查 |
4.4.3 学生参与软式垒球课程的动机调查 |
4.5 北郊中学软式垒球教学效果分析 |
4.5.1 开展软式垒球校本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
4.5.2 开展软式垒球校本课程教学,促进了学生体能提高 |
4.5.3 开展软式垒球运动,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形成 |
4.5.4 开展棒垒球运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
4.6 北郊中学软式垒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6.1 软式垒球课程安排不科学 |
4.6.2 软式垒球课程学习评价方式过于传统 |
4.6.3 北郊中学软式垒球教师的主要问题 |
4.6.4 设施器材不能满足需求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提高领导重视,加大软式垒球体育设施器材投入 |
5.2.2 强化师资培训,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
5.2.3 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评价机制 |
5.2.4 开发校本课程,开展项目交流机制 |
6. 参考文献 |
7. 附件 |
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9. 致谢 |
(9)棒垒球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棒垒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
1.3.1 速度素质 |
1.3.2 力量素质 |
1.3.3 耐力素质 |
1.3.4 灵敏素质 |
1.3.5 柔韧素质 |
1.4 棒垒球运动对生理机能的要求 |
1.4.1 心率和肺活量 |
1.4.2 血红蛋白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3.2.2 实验组实验前、后自身测试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我国普通高校棒球俱乐部教学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问卷调查法 |
1.2.3 访谈法 |
2 我国普通高校棒球俱乐部开设现状 |
2.1 师资情况 |
2.2 教学内容及场地情况 |
2.2.1 技术部分 |
2.2.2 理论部分 |
2.2.3 学生反馈 |
2.2.4场地 |
2.3 学生参加棒球俱乐部课的动机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3.2.1 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
3.2.2 完善场地、补充器材 |
3.2.3 扩大宣传 |
3.2.4 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
四、对我国棒垒球运动的回顾和展望——申奥成功后的联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高新区城区小学软式垒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何仕林. 西南大学, 2021
- [2]北京市棒、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宗翰.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 [3]昆山市小学生软式棒垒球业余训练研究[D]. 仇珍珍. 苏州大学, 2018(04)
- [4]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王安. 时代农机, 2018(09)
- [5]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对我国冰球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D]. 高杨.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7(02)
- [6]谈中国棒球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差距[J]. 任秋革. 辽宁体育科技, 2014(03)
- [7]关于发展棒、垒球运动的探讨[J]. 李铁强. 现代企业教育, 2014(08)
- [8]常州北郊中学开展软式垒球现状研究[D]. 吴玉莲. 苏州大学, 2013(01)
- [9]棒垒球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的影响[D]. 段冰.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10]我国普通高校棒球俱乐部教学现状分析[J]. 刘波. 运动,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