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黄育[1](2021)在《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10月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为单纯硬膜外镇痛组(C组)、纳布啡辅佐硬膜外镇痛组(N组)和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镇痛组(R组),每组50例。三组均待宫口开至3cm时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行硬膜外穿刺前10 min内,N组予纳布啡0.1mg/kg静脉注射,R组予首量瑞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射后予瑞芬太尼(0.05μg/kg·min-1)静脉持续泵注至麻醉平面达到T10时停止泵注。三组均予0.06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泵注。记录镇痛前、硬膜外穿刺即刻、镇痛后各时间点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的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产妇满意度;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10min),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分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VAS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VAS评分比N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Ramsay镇静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镇痛硬膜外穿刺即刻Ramsay镇静评分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R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组和R组头晕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P>0.05);与N组和C组相比,R组嗜睡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C组对比无差异(P>0.05);N和R组产妇满意度评分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产妇其他时间点VAS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小剂量纳布啡、瑞芬太尼可以明显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前的疼痛程度,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令其可以更好的配合麻醉医师指令,为麻醉操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满意度,同时不影响分娩方式、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母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慧明[2](2020)在《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体位调节对预防剖宫产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效果,探讨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最佳体位,并观察不同体位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择期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在20-40岁,体重在60-90kg。根据体位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产妇入室后连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麻醉穿刺取右侧卧位,手术床取0°角水平位。选取腰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穿刺针,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缓慢地推注0.5%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液,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固定后翻身平卧于手术床。水平卧位组(D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手术床左倾20°组(L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向左侧倾斜20°,同时带动产妇整个身体向左侧倾斜20°;右臀部垫高20°组(DR组)产妇水平位卧于手术床上(手术床水平位),同时在其右侧臀部垫一楔形垫,仅使臀部整体与水平位成20°角。三组产妇收缩压低于100mmHg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100ug/次,直至产妇收缩压维持在100mm Hg以上。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易反射性的引起心率减慢,当心率低于60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于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记录三组孕产妇各个时间段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下肢感觉异常)的例数。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胎儿实测体重。结果:1.三组间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和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的预测和实测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比较:收缩压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2分钟,手术床左倾组高于水平卧位组和右臀部垫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循环阻力在麻醉后即刻、麻醉翻身后1分钟,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每搏量、血管外周阻力在胎儿娩出后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率在破膜前明显低于麻醉前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变异率在麻醉后即刻至胎儿娩出后显着高于麻醉前基础值和出室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麻醉翻身后1分钟、3分钟、5分钟时间点,低血压的例数D组多于L组及DR组,L组多于DR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在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右臀垫高组少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后手术前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高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术后麻醉阻滞平面上界右臀部垫高组低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调节在剖宫产术中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在降低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手术床左倾组和水平卧位组相比,右臀部垫高组的效果是最好。右臀部垫高组术后阻滞平面消退的更快,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李志[3](2020)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而我国受国家二孩政策影响亦尤为突出。在紧急情况下,产妇只能在全身麻醉而不是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与全身麻醉能够增加产妇反流误吸、气管插管失败和通气不足等风险相比,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的优点是母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和新生儿免遭全身麻醉药物的暴露,并且胎儿娩出后可以与母体接触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便于更早开始母乳喂养。与其他椎管内麻醉技术相比,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因其成本低、起效快、药物用量少、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而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和术后早期即发生疼痛等弱点削弱了其上述优点。鉴于此,麻醉医师不断探索在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如吗啡、丁丙诺啡、芬太尼、可乐定和氯胺酮等各种佐剂,以期延长术中镇痛至术后。因此,寻找有效佐剂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剖宫产手术镇痛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可乐定的椎管内应用,其可有效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约1小时,并改善镇痛作用。而Dex与α2和α1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α2比α1的1620:1 vs.220:1)。尽管Dex应用于椎管内麻醉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已有报道证实Dex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时,可将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鞘内注射的剂量尚缺乏一致意见;此外,药物剂量和实际临床效应,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尚不明确;最后,鞘内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能够发挥镇静和遗忘作用?以及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镇静镇痛作用?也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剂量的Dex与一定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观察其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探讨Dex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的最佳伍用剂量,并进一步探讨布比卡因伍用不同添加剂(右美托咪定、可乐定、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作用(镇静和血液动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为Dex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有力证据。第一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Dex作为佐剂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镇静作用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2),最终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D1:布比卡因(11.25mg)+Dex(5ug);D2:布比卡因(11.25mg)+Dex(7.5ug);D3:布比卡因(11.25mg)+Dex(10ug);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因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Ramsay镇静评分、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血流动力学比较。四组产妇MABP、HR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HR 与 C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在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的MABP和HR与C组相比变化显着(P<0.05)。C组T3、T4、T5时间点HR明显低于T1时间点(p<0.05),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明显低于T1 时间点(p<0.05)1.3 VAS比较。实验组患者(D1、D2、D3)在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p<0.05),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D3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镇静程度比较。各组产妇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D1、D2、D3)在各时点BIS变化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1.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ex会明显缩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延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2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D1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1组,所有组别中D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心率均未低于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1.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3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访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典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传统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与新型强效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伍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3),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n=21)实验组:BF:布比卡因(11.25mg)+芬太尼(1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C:布比卡因(11.25mg)+可乐定(7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D:布比卡因(11.25mg)+右美托咪定(10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影响数据收集,麻醉和手术操作者由相同团队组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ASA分级、新生儿体重以及外科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产妇的MABP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各观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比较:gBD组和gB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1分钟和3.2分钟,与gB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感觉平面的时间gBC和gB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gBC组和GBD组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gBD组感觉阻滞持续225.73±47.88分钟,而gBC组为205.25±38.25。gBD与g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gBD组较bB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约20分钟。结果还表明,感觉消退至T10的时间,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最高的为gBD组155.9±19.85分钟,最低的为为对照组107.35±16.15分钟。术后首次止痛药物时间gBC组和gBD组与对照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最长的为gBD组360.52±29.57分钟,其次是gBC组349.84±25.12分钟。1.4 VAS评分的比较:术后1h和2h,gBC组和gBD组的VAS评分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不良反应的比较。gB和gBF组寒战发生率为14.2%和4.7%,明显高于gBC组和gBD组(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生后心率>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 α 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α 2A-AR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合并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术后镇静镇痛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8125),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ASA分级1~11级,初产妇,年龄23~35岁,均为汉族,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BMI 18~35 kg/m2。将纳入的患者根据ADRA2A C1291G基因检测结果分为C1291C(CC组)、C1291G(CG组)、G1291G(GG组)三组。术中麻醉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11.25mg)+Dex 10u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5ug/Kg和Dex 3ug/Kg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患者分组结果待统计时进行揭盲。术中采用麻醉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BIS、SPO2等数据,同时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起效维持等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例数等。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随访有无并发症。结果:1.1 ADRA2A C1291G基因呈多态性,各组频率分别为,C1291C(CC组38例,39.58%),C1291G(CG组46例,47.92%)和G1291G(GG组 12例,1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病例数具有群体代表性。1.2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人口学数据、腹围、孕周、ASA分级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三组产妇MABP、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三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0.05)。1.5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中产妇不同时间点BIS值的影响。在T2、T3、T4、T5时间点CC组的BIS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4,0.0012,0.001)<0.05。1.6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在术后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01,0.0013)<0.05。1.7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的比较。在术后2h、4h,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2,0.0013,0.001,0.0011)<0.05。1.8不良反应的比较。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Dex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均可缩短运动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能够延长运动和感觉时间,可产生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在本研究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鞘内Dex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3.不同剂量的Dex复合布比卡因鞘内应用,可显着降低围术期PONV和寒战的发生率。4.与芬太尼(15(μg)相比Dex(10μg)和可乐定(75μg)对布比卡因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5.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着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6.右美托咪定与可乐定可防止术后寒战,对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Dex(10μg)可安全应用于腰麻阻滞添加剂。7.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8.在本研究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携带C1291C型基因的患者对右美托咪定敏感性更强,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综上所述,Dex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助用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可乐定相比,Dex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不良反应更好,术后镇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ex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ADRA2A编码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对于疼痛和镇静水平存在影响,ADRA2A基因遗传药理学特性对于指导临床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论文主要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麻醉,并比较其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索鞘内应用Dex的最佳用药剂量,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2)、比较不同添加剂对局部麻醉药腰麻效果的影响,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Dex被证明是最佳选择,Dex可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且副作用最少,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3)、首次明确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密切关联,C1291C型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更敏感,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高恩慧[4](2020)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行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block,TLIPB)对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包括对全麻药物用量的影响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单纯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P组)、TLIPB+PCIA组(TP组)和TLIPB+Dex+PCIA组(TD组)。全麻诱导前TP组与TD组行TLIPB阻滞,TP组:左右两侧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20ml;TD组:左右两侧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20ml+0.5μg/kg Dex;P组:不进行TLIPB阻滞。记录各时间点MAP、HR: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h(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拔除气管导管后2 min(T7);记录术中总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泵入量;观察并记录麻醉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的最大值及麻醉拔管时间;记录术后1 h(PT1)、6 h(PT2)、24 h(PT3)、48 h(PT4)的静息及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补救镇痛药使用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P组及TP组比较,TD组在拔除气管导管时及拔除气管导管后2min MAP、Ricker镇静-躁动评分最大值均显着降低(P<0.05)。与P组比较,TP组与TD组在术后1h、术后6h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降低(P<0.05);TD组与P组及TP组比较,在术后6h及术后24h的静息VAS均显着降低(P<0.05)。术中总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泵入量、拔管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0.5μg/kg Dex行TLIPB用于腰椎融合术,在全麻苏醒期能减轻术后躁动、维持血压的相对平稳,术后能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但对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无影响。
王晓娜[5](2020)在《右美托咪定与地塞米松佐剂的应用对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及联合应用作为佐剂对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跟骨、外踝或后踝手术的患者120例,男59例,女61例,年龄30-65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57-29.73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自愿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患者。麻醉方法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所有患者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合剂30m L,股神经阻滞均给予1%利多卡因20m 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0.5%罗哌卡因局麻药中两种佐剂的加入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20):C组(两种佐剂均无);DD组(含1ug/kg DEX佐剂);DM组(含10mg DXM佐剂);DD+DM组(含1ug/kg DEX,10mg DXM佐剂)。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监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后其支配区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舒芬太尼药物消耗、阻滞后72h发生恶心呕吐、瘙痒、嗜睡、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神经症状的例数等。评价两种佐剂单用或联合应用对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并探讨两佐剂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与C组相比,DD、DM、DD+DM组均延长,DD+DM与DD、DM相比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D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佐剂存在协同作用(P<0.05)。3狭义感觉阻滞持续时间Ta、广义感觉阻滞持续时间Ta’、狭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Tb、广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Tb’:3.1狭义感觉阻滞持续时间Ta、广义感觉阻滞持续时间Ta’:与C组相比,DD、DM、DD+DM组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DM、DD+D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佐剂存在协同作用(P<0.05)。3.2狭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Tb、广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Tb’:与C组相比,DD、DM、DD+DM组均延长,DD+DM与DD、DM相比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D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佐剂存在协同作用(P<0.05)。4镇痛持续时间:与C组相比,DD、DM、DD+DM各组均延长(P<0.05);DD、DM、DD+D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佐剂存在协同作用(P<0.05)。5阻滞24h、48h、72h镇痛泵用量:5.1阻滞24h镇痛泵用量:DD+DM组未开启,为0;与C组相比,DD、DM、DD+DM各组均减少(P<0.05);DD、DM、DD+D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佐剂存在协同作用(P<0.05)。5.2阻滞48h镇痛泵用量:与C组相比,DD、DM、DD+DM各组均减少(P<0.05);DD、DM、DD+D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佐剂存在协同作用(P<0.05)。5.3阻滞72h镇痛泵用量:与C组相比,DD、DM、DD+DM各组均减少(P<0.05),DD+DM与DD、DM相比均减少(P<0.05);DD、D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佐剂未显示协同作用(P>0.05)。6阻滞后72h内仅C组4例发生恶心呕吐,各组均未发生瘙痒、嗜睡、明显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以及神经症状。结论:1ug/kg右美托咪定与10mg地塞米松佐剂的单独应用均可以延长0.5%罗哌卡因阻滞下腘窝坐骨神经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且并不增加副作用。两种佐剂联合应用上述效应增强且显现协同作用。由此推断,1ug/kg右美托咪定与10mg地塞米松佐剂联合应用加入罗哌卡因等局麻药,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阻滞佐剂优化方案,推广应用。
于红燕[6](2019)在《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条件6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对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给予A组:0.75%罗哌卡因1ml+10%葡萄糖注射液2ml;B组:0.75%罗哌卡因1ml+内含0.2mg地佐辛的10%葡萄糖注射液2ml;C组:0.75%罗哌卡因1.5ml+10%葡萄糖注射液1.5ml。入室静卧10min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收缩压)、D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舒张压)、HR(Heart rate,心率)、SpO2(Oxygen saturation,脉搏血氧饱和度)、CVP(Cent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其时间标记为T1(麻醉前),分别记录T2(麻醉后5min)、T3(麻醉后10min)、T4(麻醉后20min)、T5(麻醉后30min)各时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4、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5、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6。结果(1)麻醉后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2)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3)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4)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5)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长,组B最短。(6)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7)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大,组B最小。(8)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A组最短。综上,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尤其是麻醉后10分钟以上更明显。同时,组A、组B心率波动较小,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A组与C组的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长于B组,A组相比C组时间更长;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结论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血液循环稳定;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延长,术后止痛时间延长;但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并未延长,患者能尽早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朱圆[7](2019)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阴道分娩产妇会阴痛的镇痛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绝大部分产妇将经历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无论是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都会在胎儿胎盘娩出后进行修补,由此导致的会阴疼痛不仅困扰着分娩过后的妇女,影响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排尿排便和哺乳,还可能发展成为慢性病理性疼痛。许多文献报道:产妇描述阴道分娩时会阴切开或会阴撕裂和修复伴随着剧烈疼痛,在进行会阴修补前传统使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镇痛,由于利多卡因作用时间仅为3060 min,而会阴疼痛至少持续24小时或更长,因此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不足以消除阴道分娩后的会阴疼痛。新型麻醉药物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局麻药物,比布比卡因对心脏毒性小,广泛用于椎管内麻醉及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包括阴部神经阻滞。然而对会阴侧切或会阴修补的浸润麻醉效果,目前资料较少。有研究发现,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改善腹股沟斜疝术后的疼痛。然而,由于产妇特殊的生理改变,应用罗派卡因实施浸润麻醉对会阴侧切的镇痛作用仍有许多未知的影响。同时,随着椎管内分娩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分娩过程充分完善的会阴疼痛管理,对提高产妇围产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观察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浸润治疗在或不在椎管内分娩镇痛下对阴道分娩会阴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局部麻醉药物选择的理论依据。实验目的:比较局麻药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经阴道分娩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实验方法:这是一项前瞻、随机、双盲研究。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西南医院妇产中心招募了224例阴道分娩的产妇接受了这项研究。224例产妇根据是否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非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和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然后再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其中非硬膜外分娩镇痛组有初产妇54例、经产妇58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组有初产妇91例,经产妇21例。在非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利多卡因组产妇年龄30±4岁,罗哌卡因组产妇年龄29±3岁,利多卡因组产妇体重68±7 kg,罗哌卡因组产妇体重67±8 kg。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利多卡因组产妇年龄29±4岁,罗哌卡因组产妇年龄28±3岁,利多卡因组产妇体重66±7 kg,罗哌卡因组产妇体重66±11 kg。在会阴切开术或会阴修补术前进行0.75%罗哌卡因或1%利多卡因会阴局部浸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产妇会阴疼痛进行评价分级,并对产妇满意度进行评价。实验结果: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局麻药注射后1分钟(98%vs 86%,P=0.015)和分娩后3小时(100%vs 79%,P=0.0136)、4小时(96%vs 64%,P=0.0000)、6小时(86%vs 43%,P=0.0000)、8小时(75%vs 39%,P=0.0000)、12小时(64%vs 25%、P=0.0000、16小时(77%vs 41%,P=0.0001)和24小时(75%vs 43%,P=0.0005)时,罗哌卡因组VAS评分为0的产妇比率高于利多卡因组。分娩后24小时内,坐立(59%vs 30%,P=0.0023),排尿(66%vs 36%,P=0.0013),睡眠(91%vs 71%,P=0.0077)时,罗哌卡因组VAS评分为0的产妇比例高于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满意)高于利多卡因组(54/56 vs 44/56,P=0.001)。非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局麻药注射后1分钟(91%vs 64%,P=0.0007)和分娩后3小时(91%vs 73%,P=0.0136)、4小时(84%vs 57%,P=0.0019)和6小时(73%vs 54%,P=0.0031)时,罗哌卡因组VAS评分为0的产妇比率高于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满意)高于利多卡因组(52/56 vs 39/56,P=0.002)。四个亚组产妇分娩前后的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和脐静脉PH、BE、乳酸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不管是否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较利多卡因为经阴道分娩产妇提供更快、更持久的镇痛,从而显着提高了阴道分娩后产妇的满意度。
白一鸣[8](2019)在《等容量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等容量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产生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时效性与浓度间的关系,找寻短时下肢手术使用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最佳浓度。同时根据实验探索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所引起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现象是否同浓度剂量相关,同时记录术后病人有无尿潴留和能否早期进行床上下肢活动,在为临床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提供参考同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导,以利于日间手术及外科快速康复(ERAS)。方法选取院内年龄在18-60岁ASA分级IⅡ级拟定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择期小型手术病人90例,手术时间在90分钟以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病人采取左侧卧位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射2ml重比重局麻药并头向留置硬膜外导管4cm连接无菌注射器,麻醉完毕后采取平卧位。如经测试病人5min感觉阻滞平面未达到T8则将病人转为头低20°,若病人阻滞平面高于T8时,迅速将病人转为头高脚低20°体位,尽量控制麻醉平面在T6到T8。其中A组病人采用0.5%浓度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ml(采用1%盐酸罗哌卡因1ml+10%葡糖糖1ml配制)蛛网膜下腔注射,B组病人采用0.45%浓度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ml(采用1%盐酸罗哌卡因0.9ml+10%葡糖糖1.1ml配制)蛛网膜下腔注射,C组病人采用0.4%浓度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ml(采用1%盐酸罗哌卡因0.8ml+10%葡糖糖1.2ml配制)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完成后应用压电陶瓷发电器(产生固定电压电流产生疼痛感但对皮肤并无损伤)电击定位3组病人5min感觉阻滞平面,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0级--无运动神经阻滞,1级--不能抬腿,2级--不能伸屈膝部,3级--不能伸屈踝关节)测定病人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记录平面固定后5min、10min、30min下肢阻滞评分等级,记录病人下肢活动恢复至改良Bromage评分1级时间,同时记录下肢活动恢复至改良Bromage评分0级时间。同时记录病人有无本体感觉。记录术中特殊情况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麻醉感觉阻滞平面在T8以下22例在T6平面以下8例,B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8以下23例在T6以下7例,C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8以下20例在T6以下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快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B组快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A组长于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B组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快于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B组快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romage评分(蛛网膜下腔注射完毕后5min、10min、30min)A组大于B组,改良Bromage评分(蛛网膜下腔注射完毕后5min、10min、30min)B组大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长于B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B组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运动阻滞分离时间A组短于B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时间A组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存在本体感觉10例(33.3%)本体感觉丧失20例(66.7%),B组存在本体感觉14例(46.7%)本体感觉丧失16例(53.3%),C组存在本体感觉15例(50%),本体感觉丧失15例(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病人腰椎穿刺针出现脑脊液回流不畅,麻醉后A组低血压1例,B组低血压2例,C组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A组1例,术后头痛B组1例,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容量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随盐酸罗哌卡因随浓度减少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缩短,改良Bromage评分随盐酸罗哌卡因浓度下降评分逐渐降低。0.4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时间长于0.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0.5%浓度盐酸罗哌卡因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时间长于0.4%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可产生感觉-运动分离阻滞。术后0.5%浓度组出现4例尿潴留,0.45%浓度组病人出现1例尿潴留,0.4%浓度组未出现尿潴留,0.45%浓度组与0.4%浓度组术后尿潴留并未存在明显差异。3组病人随浓度下降其恢复至改良Bromage评分至1级所需时间越短,同时在0.4%浓度组中得出其运动阻滞恢复至改良Bromage评分组内差距较大,恢复时间长短并不稳定。病人6小时内下地活动病人数目随浓度降低而减少,同时0.45%浓度组物0.4%浓度组间无明显差异。
倪洋林[9](2018)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与芬太尼持续泵入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方案提供科学的指导,提升患者的镇痛效果,加快手术康复进程,改善预后。方法:选择解放军八二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患者行芬太尼持续静脉注泵注镇痛,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后使用0.2%的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对比指标如下:(1)于术后4h、6h、12h、24h、48h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静息疼痛、主被动活动疼痛程度;(2)测量两组患者术后4h、6h、12h、24h、48h患肢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3)评估两组患者术后4h、6h、12h、24h、48h患肢肌力情况;(4)于术前1d、术后1d、4d、7d以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23分为认知功能障碍(POCD),统计术后1d、4d、7d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5)统计两组患者术后48h不良反应(尿潴留、恶心、呕吐、低氧等)发生率;(6)患者出院时以满意度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4h、6h、12h、24h、48h的静息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h、6h、12h、24h、48h的主被动活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4h、6h、12h、24h、48h的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4h、6h、12h、24h、48h的肌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d、术后4d观察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MMSE评分水平相当,对比差异微小,(P>0.05);术后1d、4d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低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对照组有1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13/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予以对症处理,均在1个星期内改善、恢复,未对手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5%(41/43),对照组满意度为79.07%(34/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0.2%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的镇痛,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肢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肌力,并减少患者恶心、呕吐、低氧等不良反应及POCD的发生率,显着提高患者满意度。
韩苗苗[10](2018)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阻滞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无合并症,ASA分级为Ⅰ~Ⅱ级,拟行择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随机分为三组(n=30):三组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完成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依据术后镇痛方案分为单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单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P 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组(TP组)。剖宫产手术结束以后,T组只实施双侧TAP阻滞用于术后镇痛;P组只连接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TP组既行双侧TAP阻滞又接静脉自控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是选择肋缘与髂脊之间腋前线水平作为穿刺点,两边均注入20ml0.375%罗哌卡因。观察指标:记录术后2、4、6、8、12、24h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用酒精棉签测量术后4小时的冷温觉平面;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术后24h内TAP阻滞及PCIA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在2、4、6、8、12h各时间点,TP组低于T组和P组,P组低于T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24h时的VAS评分,TP组和P组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和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CS舒适度评分:在2、4、6、8、12、24h各时间点,TP组高于P组和T组,P组高于T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小时的冷温觉平面,T组和TP组均大致为T10-L1(P>0.05),P组未测出冷温觉平面。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和PCIA按压次数TP组低于P组(P<0.05)。术后24h内未发现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单独的镇痛方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并不能满足镇痛需求,但该技术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达到镇痛作用相加、副作用相减的效果,操作安全可靠,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镇痛方案供我们临床中选择。
二、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与分组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 |
2 麻醉与检测设备 |
3 麻醉药品 |
4 麻醉过程与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方法 |
实验结果 |
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
2 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
3 三组产妇在麻醉后各个时间点出现低血压的例数(n=40) |
4 三组产妇在各个时间段去氧肾上腺素用量的比较 |
5 三组产妇在输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出血量不良反应的比较 |
6 三组产妇尿量手术时间术前麻醉平面术后麻醉平面的比较 |
7 三组胎儿估算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的比较 |
讨论 |
局限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及耗材 |
致谢 |
(3)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α_(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Dex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4)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药品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麻醉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右美托咪定与地塞米松佐剂的应用对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阴道分娩产妇会阴痛的镇痛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行性分析 |
第二章 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会阴痛的镇痛效果随机对照研究 |
2.1 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未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会阴痛的镇痛效果随机对照研究 |
3.1 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附件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罗哌卡因的药理及临床进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等容量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麻醉方法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镇痛方法 |
2.4 术后功能锻炼 |
3 观察指标 |
3.1 VAS疼痛评分标准 |
3.2 患肢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测量标准 |
3.3 肌力评分标准 |
3.4 MMSE评分 |
3.5 满意度评价标准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患者VAS评分比较情况 |
1.1 静息VAS评分比较 |
1.2 主被动活动VAS评分比较 |
2 患者患肢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比较情况 |
3 患者肌力评分情况比较 |
4 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比较 |
4.1 MMSE评分比较 |
4.2 POCD发生率比较 |
5 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6 患者满意度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1 麻醉设备和药品 |
2 病例选择 |
2.1 入选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麻醉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3.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三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
2 三组产妇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BCS舒适度评分比较 |
3 术后4冷温觉平面 |
4 24h内舒芬太尼累计使用量、镇痛泵自控按压次数比较 |
5 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讨论 |
1 产妇术后疼痛特点及TAP阻滞能够减轻疼痛的原理 |
2 多模式镇痛 |
3 蛛网膜下腔麻醉 |
4 TAP阻滞作用时间及用药 |
5 TAP阻滞的麻醉范围 |
6 超声的引入提高了TAP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7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D]. 黄育.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D]. 张慧明. 青岛大学, 2020(01)
- [3]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志. 山东大学, 2020(12)
- [4]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用于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D]. 高恩慧.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右美托咪定与地塞米松佐剂的应用对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手术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D]. 王晓娜.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6]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D]. 于红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7]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阴道分娩产妇会阴痛的镇痛效果比较[D]. 朱圆.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等容量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D]. 白一鸣.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9]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研究[D]. 倪洋林. 青岛大学, 2018(02)
- [10]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D]. 韩苗苗. 青岛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