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蔡畅,杜金满,陈小非,刘礼霞,黄春昇[1](2015)在《血液稀释对不同化学结构非去极化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血液稀释方法对不同化学结构非去极化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输血输液组(C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组及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组,各40例。上述3组按给予肌松药种类的不同(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及顺式阿曲库铵)再分为4个亚组,一共12组。观察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浆总蛋白(TPP)、清蛋白(ALB)及电解质的变化。用肌松监测仪TOF-WATCH SX对神经肌肉传递功能进行监测。结果血液稀释后,患者的Hb、Hct、TPP、ALB及K+、Ca2+、Na+浓度均明显下降(均<0.05)。ANH组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亚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延长,AHH组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亚组也有相同效应(均<0.05)。结论不同肌松药有不同的药代学及药效学差别,血液稀释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复杂,血液稀释后能明显增强部分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延长其作用时间。
袁晓红,方军,郭建荣,连燕虹,金孝岠[2](2013)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3560岁。随机分为2组(n=40):A组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B组为对照组,常规输血输液。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n=20),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0.6、0.9mg/kg,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静注相应剂量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患者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肌松残留相关时间。结果:同一剂量与对照组相比较,起效时间延长,四个成串刺激(TOF)无反应期,肌松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高剂量组缩短更为明显(P<0.01);恢复指数和肌松残留相关时间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两种剂量的罗库溴铵在肌松监测指导下均能顺利插管,插管评级无统计学差异,其剂量与插管时间成反比;AHH使罗库溴铵药效减弱。
郭鹏,祝胜美,原桂华,王响林[3](2013)在《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维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维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AHH组及对照组,常规补液后AHH组用万汶15ml/Kg行血液稀释。丙泊酚、芬太尼及琥珀胆碱行全麻诱导后,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以累积剂量技术测量两组患者维库溴铵的量效关系。结果 AHH组维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向左上移位,其50%有效剂量、90%有效剂量、95%有效剂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作用时间和最后一次加药到T1恢复到90%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AHH的老年患者对维库溴胺的敏感性约增加30%,作用时间延长,在临床麻醉中应合理调整剂量。
张丽虹,张小霓,林财珠[4](2012)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的比较》文中提出围术期血液稀释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可改善微循环灌注,减少异体输血量,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一种良好的血液保护方法。但不同血液稀释方法有不同的适应证和局限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方法以达到血液保护的最好效果。现就ANH与AHH在应用上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麻醉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并予以综合分析。
袁晓红,郭建荣,金孝岠[5](2010)在《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血液稀释(HD)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其优点显而易见,但血液稀释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而可能影响术中麻醉药物的作用。本文就不同血液稀释方法对各种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谭红保[6](2010)在《老年人术前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老龄人口显着增加,老年病人手术数量逐年上升,老年病人的麻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老年病人手术的种类、数量及难度不断增加,手术中对异体血液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异体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不断增多,其中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炎、爱滋病等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新世纪我国进一步面临血源短缺和输血后严重感染等严峻形势,因此如何节约用血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对血液稀释机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术前血液稀释(Hemodilution, HD)己成为目前临床节约用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液稀释使血管内血容量中细胞成分相对或绝对减少,降低血液浓度,减少流出血管的细胞数,从而减少红细胞的丢失。主要有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HH),和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ctu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 ANIH)。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血液保护方法,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减少血液污染,比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更具有优越性,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虽然目前AHH在临床应用逐步增多,但国内对老年人实施AHH的系统研究较少,特别是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全身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实施AHH对老年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老年人能耐受AHH的程度等尚需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一般选择晶体或胶体液。当前,临床所用血浆代用品的种类较多(如羟乙基淀粉液、琥珀酰明胶、右旋糖酐、尿联明胶等)。乳酸林格注射液是低渗溶液,输入后有2/3以上进入细胞外液,只能扩容20%,扩容仅维持20-30 min。国产聚明胶肽分子量(MV)为27500-39500 Dal,半衰期5h左右,输入血管后有100%扩容效力,而且可以使血液黏度降低,改善器官和组织的供氧。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的组成是4.2%氯化钠/7.6%羟乙基淀粉,理论克分子渗透压为1400m0sm/L,替代度为0.8-1.3,临床输注较小剂量即可达到扩容的目的。目的:探讨不同液体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其中股骨下段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35例,踝关节骨折9例),ASAⅠ~Ⅱ级。Hb≥110g/l,Hct35%-45%,年龄60-70岁,体重45-65 kg,随机分为3组,Ⅰ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ml/kg+乳酸林格10ml/kg;Ⅱ组:聚明胶肽5ml/kg+乳酸林格10ml/kg;Ⅲ组:乳酸林格5ml/kg+乳酸林格10ml/kg。三组液体均于腰硬联合麻醉前后分段经患者静脉输入,测定多时段MAP、HR。输注完毕后,采输液对侧上肢静脉血测Hb、Hct并与入室时对比。观察有无过敏、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象。记录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出血量、麻黄素用量,手术时长。结果:三组年龄、体重、尿量、手术时长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均达到轻度血液稀释程度。Ⅰ组MAP麻醉即刻(T1)与入室(T01)相比差异有显着性,Ⅰ组其它时刻组内相比无显着差异。Ⅱ组MAP麻醉即刻(T1)、麻醉后20min(T3)、下止血带1min(T5),与入室(T01)相比差异有显着性,Ⅲ组MAP麻醉即刻(T1)、麻醉后20min(T3)、上止血带1min(T4)、下止血带1min(T5)、下止血带10min(T6),与入室(T01)相比差异有显着性。麻黄素使用10mg以上的例数:Ⅰ组1例,Ⅱ组6例,Ⅲ组17例。结论:1.本研究证实以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ml/kg)复合乳酸林格(10ml/kg)术前行AHH,可以达到轻度血液稀释的效果。2.本研究证实,对于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无心肺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ASAⅠ-Ⅱ级的老年病人,腰硬联合麻醉下以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ml/kg)复合乳酸林格(10ml/kg)行术前AHH,是安全的。3.本研究证实以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ml/kg)复合乳酸林格(10ml/kg)术前行AHH,效果比同等剂量的聚明胶肽、乳林优越。4.本研究证实以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ml/kg)复合乳酸林格(10ml/kg)术前行AHH,能缓解麻醉及松解止血带对循环的抑制作用,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袁晓红,郭建荣,金孝岠[7](2010)在《血液稀释对肌松药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液稀释(HD)是术中常用的减少自体血丧失和异体血输注的血液保护方法,但血液稀释常会引起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和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对麻醉中所用麻醉药物尤其是肌松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周桥灵,杨承祥,樊友凌,李恒,刘洪珍[8](2009)在《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测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aemic haemodilution,AHHD)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Ⅰ或Ⅱ级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A组采用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15 ml/kg)行AHHD,以加速度仪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方式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用小样本累积剂量法测定两组患者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变化。于AHHD前、AHHD完成后即刻记录T1(TOF中的第一个颤搐反应)变化值。用单次剂量法验证累积剂量法测得ED95。结果A组T1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总蛋白(TPP)、白蛋白(ALB)均降低(P<0.05)。C组的罗库溴铵ED50、ED90和ED95分别平均为(178.5±34.7)μg/kg、(209.1±47.8)μg/kg、(304.1±49.5)μg/kg;A组的相应剂量分别为(192.1±24.9)μg/kg、(309.9±142.7)μg/kg、(322.0±44.4)μg/k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累积剂量法与单次剂量法的误差在10%~12%(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行AHHD不改变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
贾慧群[9](2007)在《容量治疗监测与效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围手术期对手术患者进行容量管理,特别是在麻醉实践中对其进行最佳化的液体治疗是手术患者外科手术期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容量治疗能够维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和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改善患者的愈后。手术中循环血容量的监测是保证最佳化的液体治疗的前提。目前临床工作中主要以血液动力学监测来间接反映容量的变化,包括有创性监测技术与无创性监测技术,其中无创性监测技术更适于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法(TED)、胸部生物阻抗法(TEB)和部分二氧化碳重吸收法(RBCO)的心功能监测技术已被逐渐引入到指导容量治疗的领域之中。然而,有关临床常用的监测指标对循环血容量变化的敏感性如何,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手术前准备和手术期间体液丢失等原因,术中很容易发生循环血容量不足,所以选择合理而优化的的容量治疗方法尤为重要。通过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法进行容量管理,应用容量变化敏感性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对补液效应进行评价,可以选择最优化的容量治疗方法。临床研究结果已证实,有效的容量治疗可以确保循环功能稳定和组织灌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对微循环系统的改善。但是,临床条件下难以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容量治疗研究所应用的动物模型主要是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手术患者在麻醉和手术中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循环血量不足的低血容量状态,与休克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类似于临床低血容量状态的动物模型,对容量治疗的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所应用的容量治疗的液体种类很多,主要有羟乙基淀粉类、明胶类与血液制品等,近年来也有高渗盐水用于液体复苏的相关报道,哪种液体对微循环系统的改善最明显尚未定论。本研究通过临床人体和动物实验等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容量变化敏感性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的评价;(2)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补液方案的效应;(3)低血容量家兔动物模型的制备;(4)不同液体容量治疗对低血容量家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对容量变化敏感性的评价选择择期行肝癌手术男性患者40例,无心、肺功能障碍(ASAⅠ、Ⅱ级),分为2 ml·kg-1、4 ml·kg-1、6 ml·kg-1、8 ml·kg-1、10 ml·kg-1五个液体输入阶段,以0.67 ml·kg-1·min-1速度静脉输入6%羟乙基淀粉(HES 130/0.4)。插管记录中心静脉压(CVP),采用三种无创心功能监测技术监测。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校正左室射血时间(LVETc)、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指数(CI)、每搏指数(SI)、体循环阻力(SVR)等监测指标对血容量变化的敏感性。第二部分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补液方案的效应选择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无心、肺功能障碍(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常规补液组(Stand fluid replacement, SFR)、高容量血液稀释组(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与目标管理补液组(goal-directed fluid replacement,GFR)。分别于患者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术中不同时间、手术结束记录LVETc、CVP、CO、SV、CI、SI、MAP、HR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LVETc小于350ms为低血容量状态、LVETc大于400ms为高血容量状态,记录患者自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变化,以及手术中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总尿量。在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检测氧代谢变化,在患者入手术室、手术结束时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LD)含量的变化。评价三种容量治疗方案的补液效应。第三部分低血容量家兔动物模型的制备健康新西兰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失血20%组(20-BL)、失血25%组(25-BL)、失血30%组(30-BL)、休克组(Shock)。Shock动物采用改良Wiggers’方法,经股动脉快速放血,10min内MAP达40mmHg,并维持1h。失血组动物分别在3040min内经股静脉缓慢放血达所需要求。Con只进行操作不给予放血。持续监测Ⅱ导联心电图(ECG)、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LVdp/dtmax,-LVdp/dtmax)、CVP、MAP、HR。分别记录失血前、失血停止以及失血停止后30min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直径等微循环的变化。并于股动脉、中心静脉采血,测量血气,计算氧供量(DO2)、氧耗量(VO2)、氧摄取率(ERO2)。实验毕取心脏、小肠组织标本,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与病理学变化。第四部分不同液体容量治疗对低血容量家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低血容量模型家兔32只,随机分为4组:常规组(S组)、6%羟乙基淀粉组(V组)、自体血液回输组(B组)、高渗盐水组(H组)。S组动物在实验中给予常规补充生理盐水。V组动物按失血量,以1:1晶胶体比例补充液体。B组动物给予自体血回输。H组动物给予6ml/kg 7.5%高渗盐水。根据补液速度控制的预实验结果,V组和B组动物液体于3040min内补充完毕,H组动物液体于于1015min内输注完毕。分别记录失血前、失血停止、补液后以及补液后30min的心功能指标、CVP、MAP、HR。不同时间点采血检测β2-MG、LD、AngⅡ、DO2、VO2、ERO2。观察并记录肠系膜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直径和红细胞聚集、白细胞附壁等情况。实验毕取心脏和小肠组织标本,观察组织的超微结构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第一部分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对容量变化敏感性的评价1在不同液体输入阶段,心功能指标变化不同。2ml·kg-1阶段,表现为LVETc升高(P<0.05);4ml·kg-1阶段表现为SV、SI、CVP升高(P<0.05); 6ml·kg-1阶段表现为CO、CI升高,SVR降低(P<0.05);8ml·kg-1阶段表现为SBP、DBP、MAP升高,HR减慢(P<0.05)。2三种无创心功能监测所得相同指标间无明显差异。经食道超声多普勒法测定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与补液量的相关系数(rs)分别为:LVETc为0.98±0.01、CO为0.80±0.04、SV为0.81±0.02、CI为0.79±0.02、SI为0.78±0.02、SVR为-0.21±0.04。CVP为0.90±0.02,SBP、DBP和MAP分别为0.20±0.04、0.15±0.04和0.18±0.03,HR为-0.11±0.02 3 rs间比较:LVETc与CVP、CO、SV、CI、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VP与CO、SV、CI、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补液方案的效应1不同补液方案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LVETc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LVETc均低于350ms,SFR组、AHH组、GFR组补液后达到350ms所需时间分别为75±17min、19±4min、22±3min,SFR组与AHH组、GF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R组、AHH组、GFR组术中大于400ms总持续时间/总手术时间分别为0.054%±0.003%、28.142%±3.021%、0.035%±0.004%,AHH组明显高于GFR组与SFR组(P<0.05)。SFR组、AHH组、GFR组小于350ms总持续时间/总手术时间分别为40.768%±3.155%、8.344%±1.220%、9.130%±1.586%,SFR组明显高于GFR组与AHH组(P<0.05)。CVP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CVP水平无差异(P>0.05),手术开始至术中60min GFR组低于AHH组(P<0.05),术中40至80min GFR组高于SFR组(P<0.05)。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和尿量SFR组2.40±1.31次/例,AHH组0.11±0.03次/例,GFR组0.08±0.04次/例,SFR组高于AHH组与GFR组(P<0.05)。AHH组与GFR组尿量明显多于SFR组(P<0.05)。2不同补液方案对β2-MG、和LD的影响患者手术结束与入手术室比较,GFR组与AHH组β2-MG和LD无变化,而SFR组β2-MG与LD明显升高(P<0.05)3不同补液方案对DO2、VO2、ERO2的影响患者诱导后与手术结束比较,GFR组与AHH组DO2、VO2升高(P<0.05),ERO2无变化(P>0.05),而SFR组VO2、ERO2于手术结束明显降低(P<0.05)。第三部分低血容量家兔动物模型的制备1低血容量状态对血压的影响与Con比较,各组动物失血停止CVP、MAP呈现明显的血量依赖性下降(P<0.05),20-BL分别降低6.4%、14.5%,25-BL分别降低15.7%、15.1%,30-BL分别降低22.6%、28.4%,Shock降低50%、51.8%。各组间比较表现为,与Con比较,20-BL无显着差异(P>0.05),25-BL、30-BL与Shock显着降低。与30-BL比较,Shock显着降低(P<0.05)。失血停止后30min,各组MAP、CVP恢复明显不同(P<0.05),20-BL、25-BL均恢复到正常水平,30-BL与Shock比正常时仍降低,分别为MAP降低21%、48%,CVP降低45.1%、54.8%,且Shock显着低于30-BL (P<0.05)。2低血容量状态对心功能的影响与Con比较,动物失血停止,心功能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变化(P<0.05)。20-BL的LVSP、+LVdp/dtmax、-LVdp/dtmax降低分别达13.8%、11.0%、13.5% ,LVEDP升高达13.3%;25-BL的LVSP、+LVdp/dtmax、-LVdp/dtmax降低分别达13.9%、13.3%、13.5% ,LVEDP升高达17.1%;30-BL的LVSP、+LVdp/dtmax、-LVdp/dtmax降低分别达28.6%、33.5%、36.3% ,LVEDP升高达43%;Shock的LVSP、+LVdp/dtmax、-LVdp/dtmax降低分别达80.3%、97.2%、96.3% ,LVEDP升高达243%。组间比较,Con、20-BL、25-BL失血前、失血停止、失血停止后30min各点组间无差异,与以上三组比较,30-BL与Shock有显着差异(P<0.05),且Shock与30-BL之间差异显着(P<0.05)。失血停止后30min,各组心功能恢复明显不同,20-BL与25-BL恢复到正常水平,30-BL与Shock仍比正常时有显着差异(P<0.05),且Shock与30-BL比较LVSP、+LVdp/dtmax、-LVdp/dtmax显着降低,LVEDP升高(P<0.05)。Shock动物失血停止HR显着降低(P<0.05),ECG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3低血容量状态对Hct和氧代谢的影响与Con比较,20-BL、25-BL、30-BL和Shock动物失血停止Hct分别下降2.5%、3.07%、3.21%、6.7%。与Con比较,20-BL、25-BL DO2升高(P<0.05),30-BL DO2和VO2升高(P<0.05)。Shock VO2、ERO2降低,失血停止后30minDO2、VO2和ERO2进一步降低。4低血容量状态对心脏、小肠形态学的影响与Con比较,20-BL、25-BL光镜下表现心肌纤维横纹欠清晰,肌间毛细血管有轻度出血,电镜下表现肌节少部分融合或消失。30-BL光镜下还具有心肌细胞小灶性变性,电镜下还具有核周水肿,少部分线粒体的嵴或膜融合。Shock光镜下呈现心肌组织弥漫性大片坏死和严重的肌间出血,电镜下呈现心肌纤维核周明显水肿,线粒体大部分嵴或膜融合、消失,线粒体空化明显。与Con比较,20-BL、25-BL表现轻度炎细胞浸润和充血。30-BL绒毛水肿,中度炎细胞浸润和充血。Shock绒毛间质明显水肿,重度炎细胞浸润和充血。5低血容量状态对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20-BL动物失血停止微血管直径、血流速度无显着变化。失血停止25-BL动物、30-BL动物微血管直径均缩小(P<0.05),且两组收缩程度相同。25-BL动物微动脉血流速度减慢,30-BL动物微动静脉血流速度均减慢(P<0.05)。30min后25-BL动物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均恢复,30-BL动物未能恢复(P<0.05),毛细血管网内部分血管闭塞。Shock失血停止及失血停止后30min,微血管显着扩张,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5),有明显的血液淤滞、红细胞聚集和/或血浆柱出现。血管周围有出血、渗出以及白细胞附壁。第四部分不同液体容量治疗对低血容量家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1容量治疗对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四组MAP、CVP和心功能指标在补液完毕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H组补液后30min,CVP、MAP和心功能指标下降到失血停止水平(P<0.05)。各组动物HR与ECG在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2容量治疗对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与正常状态比较,失血停止各组微血管直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P<0.05)。H组补液后微循环可恢复正常状态,但30min后,微动脉血管收缩(P<0.05),血流速度又减慢(P<0.05),血液出现摆流甚至淤滞,红细胞明显聚集、白细胞附壁和渗出。S组补液后,微动脉血管收缩、微静脉扩张,血流速度正常,但30min后表现毛细血管网内大部分血管闭塞或泥沙样血流。B组补液后,微循环可恢复正常状态,但表现毛细血管网内部分血管闭塞。V组补液后微循环状态恢复正常,毛细血管网内出现侧枝循环。3容量治疗对心脏、小肠形态学的影响低血容量动物模型光镜下心肌纤维表现为横纹欠清晰,肌间毛细血管有轻度出血,小灶性变性,电镜下表现为核周水肿,少部分线粒体的嵴或膜融合。容量治疗后,S组、H组、B组光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肌间充血,电镜下还有不同程度的核周水肿。H组还表现为心肌纤维横纹模糊,部分线粒体致密化。V组光镜、电镜下表现为正常的心肌组织。低血容量动物模型小肠组织光镜下表现为绒毛水肿,中度炎细胞浸润和充血。容量治疗后,H组上述改变加重,S组、B组上述改变减轻。V组表现为正常小肠组织。4容量治疗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补液后30min,S组、V组和B组低切、高切速度下的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下降(P<0.05),S组、V组降低更为显着,红细胞刚性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H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升高(P<0.05)。5容量治疗对动物β2-MG、LD和AngⅡ的影响各组的β2-MG、AngⅡ于失血停止均较正常水平升高(P<0.05),补液后恢复到正常水平。30min后,H组β2-MG、AngⅡ又进一步升高(P<0.05),并伴有LD显着升高(P<0.05)。6容量治疗对氧代谢指标的影响失血停止,各组DO2、VO2较正常水平升高(P<0.05)而ERO2无变化(P>0.05)。各组的DO2、VO2与ERO2在补液后进一步升高(P<0.05),只有H组的DO2、VO2与ERO2在补液后30分钟又下降至失血前水平(P<0.05)。结论1 LVETc、CVP对血容量变化的敏感性最高,评价临床容量治疗的可信度最高。2目标管理补液方法可以有效地纠正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循环血容量的不足,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保证充分的组织灌注与氧合,容量治疗效果最佳。3家兔30%缓慢失血可产生非自身代偿的低血容量状态,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手术麻醉下的低血容量状态。4 6%羟乙基淀粉(HES,130/0.4)溶液扩容效果最佳,可以有效地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保证组织灌注。此作用可能与6%羟乙基淀粉溶液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液AngⅡ有关。
贾慧群,桂晓臣,褚海辰,宋子贤[10](2004)在《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文中提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可影响肌松药的体内过程,但有关 AHH 对肌松药药效学的影响尚未定论。本研究拟评价 AHH 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资料和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男性患者40例,年龄42~60岁,体重52~84 kg,ASA Ⅰ~Ⅱ级,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内分泌系统疾患,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史,术前1个月未使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的药物。有
二、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1.2 病例选择 |
1.3 血液稀释方法 |
1.4麻醉及监测方法 |
1.5 监测指标 |
1.5.1 药效学指标 |
1.5.2 气管插管条件评估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药效学相关指数变化 |
2.3 气管插管评级 |
3 讨论 |
(3)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维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
2.2 两组患者血液常规, 生化及电解质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使用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作用时间和恢复过程比较: |
3 讨论 |
(4)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ANH与AHH的概念和分级 |
2 ANH与AHH的安全性能比较 |
2.1 对氧供、氧耗安全性的比较 |
2.2 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比较 |
2.3 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 |
2.4 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
3 ANH与AHH对麻醉药物作用影响的比较 |
4 ANH与AHH血液保护有效性比较 |
5 结 语 |
(5)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
1.1 血液稀释对静脉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
1.2 血液稀释对吸入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
1.3 血液稀释对肌松药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
1.4 血液稀释对麻醉镇痛药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
2 结语 |
(6)老年人术前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2.1 麻醉方法 |
2.2.2 补液 |
2.2.3 使用止血带 |
2.2.4 实验室检查 |
2.3 观察指标 |
2.4 主要仪器及药物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尿量、出血量、输液总量、麻黄素使用人次 |
3.3 各组患者血液稀释前后的Hb、Hct变化的比较 |
3.4 各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7)血液稀释对肌松药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肌松药作用的影响因素 |
2 血液稀释对肌松药作用的影响 |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肌松药作用的影响 |
2.2 血液成分改变对肌松药作用的影响 |
2.3 电解质变化对肌松作用的影响 |
2.4 药动学变化对肌松作用的影响 |
2.4.1 分布 |
2.4.2 生物转化 |
2.4.3 排泄 |
3 结语 |
(9)容量治疗监测与效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容量治疗监测与效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对容量变化敏感性的评价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补液方案的效应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低血容量家兔动物模型的制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不同液体容量治疗对低血容量家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综述二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液稀释对不同化学结构非去极化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J]. 蔡畅,杜金满,陈小非,刘礼霞,黄春昇. 现代实用医学, 2015(10)
- [2]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 袁晓红,方军,郭建荣,连燕虹,金孝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12)
- [3]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维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J]. 郭鹏,祝胜美,原桂华,王响林. 浙江创伤外科, 2013(01)
- [4]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的比较[J]. 张丽虹,张小霓,林财珠. 医学综述, 2012(02)
- [5]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袁晓红,郭建荣,金孝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11)
- [6]老年人术前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临床观察[D]. 谭红保. 中南大学, 2010(02)
- [7]血液稀释对肌松药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袁晓红,郭建荣,金孝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03)
- [8]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J]. 周桥灵,杨承祥,樊友凌,李恒,刘洪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9(04)
- [9]容量治疗监测与效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 贾慧群.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6)
- [10]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上腹部手术患者维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J]. 贾慧群,桂晓臣,褚海辰,宋子贤.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