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电厂主、辅机及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1](2021)在《大屯热电厂主厂房及辅机优化配置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电厂主厂房及辅机布置是否合理与实现优化配置,直接影响着发电厂投资的以及运行成本的高低,对电厂投资的回收期、发电厂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主厂房优化布置及辅机优化配置作为一个综合问题,与厂区总平面、输煤系统及电气、热控、化学等专业设备布置密切相关。本论文以江苏徐州大屯2×350MW热电厂建设中的主厂房优化布置以及辅机的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研究国内外循环流化床机组的主厂房优化布置及主要辅机的设计选型,对发电厂机组主厂房布置及辅机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大屯热电厂主厂房及辅机配置的进一步优化。主厂房布置主要了考虑厂房布置对环境、设备安装等因素对电厂投资经济性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优化布置。对于辅机中的风机,主要研究了一次风机、二次风机以及引风机采用单列布置与双列布置的差异,从其布置、投资以及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双列布置,引风机单列布置的最佳方式;辅机中的水泵系统选择了1×100%容量的国产汽泵的最佳方案。通过对主厂房以及辅机的优化配置分析,在保证电厂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整个工程项目造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大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厂房及辅机的优化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全文共包括六个篇章。第一章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以及国内外对此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第二章对大屯热电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等主要设备进行了介绍说明;第三章对本工程设计的特点、总平面规划及布置优化等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了主厂房优化的必要性,并且对本工程主要设计特点及优化成果进行说明;围绕主厂房布置优化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了主厂房设计的主要原则,国内300MW级机组主厂房布置的现状,以及主厂房模块化设计和本项目主厂房布置的最终方案;第四章节对给水泵的选型与配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国内各等级机组给水泵配置情况进行了调研,从“投资比较”、“经济性比较”、“运行可靠性分析”等三个方面,对课题项目中的汽动给水泵的配置方案进行分析;第五章对锅炉风机的优化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分析了风机采用单列和双列布置两种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第六章为大屯热电厂主厂房及辅机配置优化方案结论。大屯热电厂主厂房经优化后其占地面积更小,主厂房容积减少7541立方米,具有较高的空间资源利用率,同时功能分区明确,检修、交通条件较好,节约投资440万元;循环水泵房采用露天布置,节省土建费用约278万元;汽泵与电泵的原设计投资概算为2992万元,经设计优化后,土建施工及设备节约769万元。
郝智博[2](2021)在《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对火电厂生产流程、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进行了探讨。
彭勃[3](2020)在《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磨煤机是制粉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火力发电厂重要辅机设备之一。在火力发电厂升降负荷的过程中,需要启停一套或多套制粉系统,其中磨煤机及其附属设备启停时,如果控制稍有偏差则可能出现爆磨或其它危险情况。因此手动启停设备,不仅无法快速响应增减负荷要求,而且难以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为此有必要投用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顺序控制系统取得的应用成果上,结合工程项目实践,在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上做了一些初步研究工作。首先从系统硬件、软件、人机接口三个方面对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硬件设计上遵循DCS(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要求。软件设计是将电厂运行人员的要求进行组态生成人机界面,方便操作。人机接口包括不同级别操作人员的工作站。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磨煤机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三种不同等级火电机组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最后在工程实践中,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投运。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效果。
郭明杰[4](2020)在《基于AS软件的机炉保护系统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火电厂机炉保护系统是在机组启停和运行中发生危及设备与人员安全的故障时,能使其自动采取保护动作,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机组设备安全的控制系统。本文以火电厂机炉保护系统为研究对象,以Automation studio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对火电厂机炉保护系统的建模、控制逻辑、人机界面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仿真。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发电厂系统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并提出了基于流体网络的机炉保护系统机理建模方法,该方法以流体网络理论与能量守恒为基础,将单元机组系统内的能量流向视为一个流体网络,并在此理论基础上使用AS软件的液压动力平台建立了以能量流动为导向的火电厂单元机组模型。其次本文阐述了单元机组常发生故障的特点与单元机组故障处理的原则,分析了机炉保护系统主要保护控制方式,同时以单元机组机炉联锁保护为例,并基于单元机组的流体网络模型,在AS软件的电工平台上对机炉联锁保护系统的开关量控制逻辑实现了仿真模拟。最后依据人机界面设计原则,在AS软件上设计了火电厂机炉保护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该界面可以以动画的形式直观地显示机炉联锁保护中保护信号的来源、保护动作的实施以及主要参数的变化等等。
马亮[5](2019)在《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火电厂顺控系统为切入点,分析与评价其特征,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
施凯[6](2018)在《1030MW大型机组超净排放改造脱硫电气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现场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持续增长,发电企业作为电力的生产者在此基础上得以迅速发展。但发电行业的发展必不可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火电厂排放的污染物对人类生活环境均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降低火电厂污染物的排放,构建良好生态环境,2014年我国正式实施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新标准。新标准中对电厂排放的各污染物的限制更加严格,其中重点区域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50mg/m3,该标准堪称“史上最严格标准”。在此背景下,发电企业如要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环境政策,一方面担当电力的“贡献者”,另一方面要勇于承担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责任,做环境污染的“治理者”。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以1030MW大型机组为研究对象,以金陵电厂脱硫改造工程为依托,对其展开超低排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金陵电厂为例对典型1030MW大型机组进行调研分析,包括锅炉情况、燃煤情况、工程条件,水文气象、现有脱硫系统、电厂的总体布置情况等。通过分析现有脱硫设施的运行情况,得出了现有脱硫装置无法满足现有排放标准要求的结论,论证脱硫提效改造的必要性。2、针对金陵电厂两台1030MW大型机组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改造的工艺设计和控制系统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脱硫DCS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脱硫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平台选择以及整体设计方案。3、在脱硫工艺确定的基础上,对电厂现有脱硫各系统装置进行评估,包括氧化空气系统、烟气系统、吸收剂供应系统、石膏排出系统、工艺水系统等,通过评估分析,确定需要改造的系统,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以及相应的系统调试方法。4、对改造后的运行效果及环保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文中以金陵电厂2号脱硫装置为测试对象,通过检测得出改造后二氧化硫的平均排放浓度为20mg/m3,脱除效率高达99.42%,实现了工程设定的超低排放目标,表明该脱硫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晏阳奕[7](2018)在《ABB Symphony plus在鸳鸯湖电厂1100MW超超临界机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Symphony plus秉承了ABB Symphony家族系列的优势与特点,具有更简洁、可扩展、可无缝集成、更可靠的特点,可以适应火电厂复杂的生产过程。本文首先对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国内外主流产品的特点、领先的技术成分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Symphony plus系统的主要结构,从网络通信、硬件配置、软件结构这三个方面剖析了系统功能,从系统功能、现场设备、控制算法、系统设计及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系统特点,并分析了ABB公司独特的组态模块和算法。对Symphony plus系统从结构到应用有了全面的掌握。从锅炉、汽轮机、电机及其他辅控系统这几个层面介绍了电厂机组的概况,结合机组运行的工艺环境,本文设计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两层,首先是对单元机组控制系统、公用DCS系统、厂级DCS控制系统、全场控制系统这四个层层递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方面;然后是公用DCS系统、辅助车间、现场总线技术的控制方式上,最后提出了方案设计准则。在对控制器和I/O子模件等硬件的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冗余原则、安全准则,从测点到卡件、卡件到机柜的设计顺序对硬件进行选型和配置。软件设计方面,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了系统的操作界面、控制逻辑等。最后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该厂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在MCS、DEH、FSSS、TSI等控制系统方面所实现的功能。完成了鸳鸯湖电厂1100MW机组DCS系统总体设计。最后设计了机组自启停APS系统的逻辑、断点、范围、总则,进行了调试运行,通过对控制系统发出命令,很好的实现了机组的平稳运行,对机组自启停APS系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适应性。
王振华[8](2016)在《西柏坡发电厂凝结水溶氧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西柏坡电厂凝结水系统在运行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凝结水溶氧超标;凝结水导电度、硬度偏高等,其中尤其以溶氧高对机组危害大。经过认真分析和现场实践,我们找到了导致凝结水溶氧高的多种原因,并研究找到解决的方法并逐一进行实施,最终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魏灿[9](2016)在《火电厂钢结构铰接支撑框架主厂房动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型火电厂主厂房项目要求提高,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钢结构具有高强轻质和制作安装方便等优点,已成为大型火电厂主厂房的主要结构形式。铰接支撑框架结构体系与梁柱刚接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相比具有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快速,节省材料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等优点。传统火电厂主厂房一般包括汽机房、除氧间和煤仓间,煤仓间具有较大的刚性,抗侧能力较大,对主厂房结构的稳定性有利。对于仅由汽机房和除氧间组成的铰接支撑框架体系主厂房能否满足抗震设计要求需要进行抗震分析来验证。分析铰接支撑框架体系钢结构主厂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此类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以老挝洪沙3×600MW燃煤电站项目作为工程背景,该火电厂钢结构主厂房由汽机房和除氧间两部分组成,采用铰接支撑框架体系。根据主厂房结构布置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en建立空间三维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根据模态分析结果调整支撑的布置,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分别按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对主厂房进行时程分析,研究主厂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弹性阶段分单向和双向地震波输入工况;并将弹性时程分析结果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位移和底部剪力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主厂房纵向各主轴布置两道主要支撑时,纵向和横向主振型的周期相差不大,纵向和横向具有相似的动力特性,利于改善结构的扭转效应;弹性时程结果与反应谱法结果差值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像火电厂主厂房这类不规则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应考虑双向地震波输入的影响,除氧间高出部分扭转效应明显;在罕遇地震下,主厂房位移角最大值为1/59,满足抗震规范1/50的要求,但余量较少;底部错层处、柱截面变化部位和除氧间高出部分地震响应较大,成为薄弱环节,设计此类结构时应加以注意。
葛鑫[10](2016)在《国华舟山二期350MW机组自启停控制技术及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火电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火电厂对机组启动的自动化过程要求也越来越高,机组启动必须要满足快速、稳定、安全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必要在控制方面实现一键启停的功能。为了实现从设备的单元控制到工艺流程的系统控制再到综合功能的机组控制全自动,即“一键式启停”,需要有符合全过程、全自动要求的逻辑算法作为基础。火电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是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APS即Automatic Power Plant Start Up And Shut down System,它的应用可以使机组主、辅机设备的启停过程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设备的启停操作,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操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机组的启停操作,减少出现误操作的可能,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缩短机组启动时间,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大容量超临界机组实现自启停功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APS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发展现状和趋势,根据国内外发展情况的不同采取断点的策略进行APS控制策略的研究。以国华舟山电厂二期350MW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为例,首先对热工控制系统及工程概况做出简要介绍,阐述对APS关键技术的理解,包括系统框架设计,功能组控制设计等。其次通过与电科院及DCS厂家交流沟通完善控制逻辑,本文分析研究部分功能组组态及步序,如凝结水系统控制,烟风控制技术,燃料控制技术等控制策略。最后总结在本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外在因素的影响。
二、火电厂主、辅机及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电厂主、辅机及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大屯热电厂主厂房及辅机优化配置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工作的内容 |
2 项目主要设备及工艺系统 |
2.1 主要设备 |
2.2 主要工艺系统简介 |
3 工程规划设计与主厂房布置优化研究 |
3.1 工程设计特点 |
3.2 总平面规划及布置优化 |
3.3 主厂房布置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给水泵配置分析与研究 |
4.1 给水泵配置情况分析 |
4.2 汽动给水泵配置方案分析 |
5 烟风系统配置分析与研究 |
5.1 烟风系统的能耗 |
5.2 风机选型 |
5.3 风机对机组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
5.4 可靠性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火电厂生产流程 |
2 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的含义 |
3 几种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 |
3.1 PLC |
3.2 DCS |
3.3 FCS |
4 结语 |
(3)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内容 |
第二章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硬件设计 |
2.2.1 过程单元的处理器模件 |
2.2.2 过程输入/输出(I/O) |
2.2.3 外围设备 |
2.2.4 电源与接地 |
2.2.5 电子装置机柜 |
2.3 系统软件设计 |
2.3.1 DCS组态通用要求 |
2.3.2 顺序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
2.4 人机接口 |
2.4.1 操作员站 |
2.4.2 工程师站 |
2.4.3 历史数据处理站/性能计算站 |
2.4.4 值长站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关注点 |
3.1 磨煤机类型 |
3.1.1 低速磨煤机 |
3.1.2 中速磨煤机 |
3.1.3 高速磨煤机 |
3.2 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原理 |
3.2.1 顺序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
3.2.2 机组级顺序控制系统 |
3.2.3 功能组/子组级控制 |
3.2.4 驱动级控制 |
3.3 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3.3.1 35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 |
3.3.2 66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 |
3.3.3 100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1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说明 |
4.2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案例 |
4.2.1 35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2.2 66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2.3 1000MW火电机组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4)基于AS软件的机炉保护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技术的发展概况 |
1.3 Automation Studio软件仿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 |
第2章 火电站机炉保护系统模型的建立 |
2.1 发电厂机炉保护系统建模研究的要求 |
2.2 常用的建模方法 |
2.3 基于流体网络的AS软件机炉保护系统机理建模 |
2.3.1 流体网络的特点及其在火电机组中的应用 |
2.3.2 AS 软件液压动力系统平台介绍 |
2.3.3 机炉保护系统模型的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炉保护系统保护逻辑及其实现 |
3.1 单元机组故障发生、处理与热工保护 |
3.2 机炉保护系统主要保护控制方式 |
3.2.1 汽轮机紧急跳闸保护系统 |
3.2.2 主燃料跳闸保护 |
3.2.3 机组快速甩负荷控制 |
3.2.4 辅机故障减负荷 |
3.2.5 机组大联锁保护 |
3.3 AS平台上机炉保护系统逻辑的实现 |
3.3.1 锅炉启停及主燃料跳闸保护逻辑的实现 |
3.3.2 汽轮机紧急跳闸逻辑的实现 |
3.3.3 发电机跳闸保护逻辑的实现 |
3.3.4 变压器跳闸保护逻辑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AS软件的机炉保护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
4.1 主控室人机界面设计方法 |
4.1.1 运行经验审查 |
4.1.2 功能需求分析和功能分配 |
4.1.3 任务分析 |
4.1.4 画面设计 |
4.2 基于AS软件的机炉保护系统人机界面设计实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顺控系统历程 |
1.1 PLC核心 |
1.2 DCS |
2 顺控系统特征 |
2.1 结构 |
2.2 功能 |
3 顺控系统趋势 |
4 结语 |
(6)1030MW大型机组超净排放改造脱硫电气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现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应用现状 |
1.2.1 火电厂脱硫控制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
1.2.2 火电厂脱硫控制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
1.3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系统原理及工艺流程 |
1.3.1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原理 |
1.3.2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主要化学反应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1030MW大型机组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改造工艺设计 |
2.1 项目概况 |
2.1.1 电厂基本情况 |
2.1.2 主要设备及燃煤、脱硫系统烟气参数 |
2.2 改造的必要性 |
2.2.1 改造煤质条件 |
2.2.2 脱硫吸收剂供应条件 |
2.3 改造后工艺参数要求 |
2.3.1 SO_2脱除率及脱硫装置出口排放要求 |
2.3.2 脱硫系统水、电、石耗量 |
2.3.3 除雾器出口液滴携带量 |
2.3.4 石膏品质 |
2.3.5 烟气系统压降 |
2.3.6 烟囱出口烟尘浓度 |
2.3.7 改造后脱硫系统其他要求 |
2.4 超净排放工艺系统及主要设备改造方案 |
2.4.1 烟气系统 |
2.4.2 SO_2吸收系统 |
2.4.3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
2.4.4 石膏一级脱水及二级脱水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原理及设计 |
3.1 原有脱硫控制系统介绍 |
3.2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3.3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要求 |
3.3.1 中央处理单元模块设计要求 |
3.3.2 过程输入/输出模块设计要求 |
3.3.3 电源设计要求 |
3.4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
3.5 烟气脱硫超净排放控制系统数据通讯设计要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陵电厂1030MW机组超净排放脱硫控制系统设计 |
4.1 改造工程背景 |
4.2 西门子SPPA-T3000系统概述 |
4.3 脱硫控制系统改造总体方案 |
4.4 脱硫控制系统软硬件配置 |
4.4.1 脱硫控制系统硬件系统 |
4.4.2 脱硫控制系统软件系统 |
4.5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设计 |
4.6 模拟量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4.6.1 增压风机压力控制 |
4.6.2 石灰石浆液pH值的控制 |
4.6.3 吸收塔供浆量的控制 |
4.6.4 吸收塔液位控制 |
4.6.5 石膏旋流器入口压力控制 |
4.7 顺序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4.7.1 烟气系统 |
4.7.2 增压风机控制系统 |
4.7.3 吸收塔系统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金陵电厂1030MW机组脱硫系统调试 |
5.1 脱硫调试的目的 |
5.2 脱硫系统DCS调试 |
5.2.1 DCS接地系统检查 |
5.2.2 DCS系统硬件测试 |
5.2.3 DCS系统软件调试 |
5.3 脱硫系统的分系统调试 |
5.3.1 工艺系统调试 |
5.3.2 电气系统调试 |
5.3.3 化学分析系统调试 |
5.3.4 整套启动试运 |
5.3.5 整套启动运行期间应进行的功能试验 |
5.4 金陵电厂1030MW机组超净排放改造效果分析 |
5.4.1 脱硫装置性能试验标准及方法 |
5.4.2 脱硫装置性能试验数据分析 |
5.4.3 改造效果分析 |
5.5 经济效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ABB Symphony plus在鸳鸯湖电厂1100MW超超临界机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现阶段国内研究现状 |
1.3 现阶段国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章 symphonyplus系统简述 |
2.1 SymphonyPlus系统结构 |
2.2 SymphonyPlus系统功能 |
2.3 SymphonyPlus系统组态工具 |
2.4 SymphonyPlus系统的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鸳鸯湖电厂1100MW机组DCS系统总体设计 |
3.1 鸳鸯湖电厂机组概况 |
3.1.1 锅炉 |
3.1.2 汽轮机 |
3.1.3 发电机 |
3.1.4 热力系统及辅助车间工艺系统 |
3.2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
3.2.1 自动化水平 |
3.2.2 控制方式 |
3.2.3 设计准则 |
3.3 硬件选型及方案设计 |
3.3.1 主要硬件选型 |
3.3.2 硬件配置 |
3.4 系统软件 |
3.5 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
3.5.1 模拟量控制MCS系统 |
3.5.2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FSSS系统 |
3.5.3 顺序控制SCS系统 |
3.5.4 汽轮机监测TSI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组自启停控制(APS)的设计及应用 |
4.1 引言 |
4.2 APS设计总则 |
4.3 APS设计范围 |
4.4 APS系统断点设计及应用逻辑 |
4.4.1 APS系统机组启动顺序控制 |
4.4.2 APS系统机组停机顺序控制 |
4.5 APS系统实施结果及优化改进 |
4.5.1 APS系统实施结果 |
4.5.2 优化改进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西柏坡发电厂凝结水溶氧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况介绍 |
二、凝结水溶氧高的原因分析和措施: |
(9)火电厂钢结构铰接支撑框架主厂房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钢结构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
1.3.2 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的研究 |
1.3.3 钢结构支撑框架体系的研究 |
1.3.4 地震波的选择 |
1.4 火电厂主厂房 |
1.4.1 火电厂主厂房的布置 |
1.4.2 钢结构主厂房 |
1.4.3 钢结构主厂房荷载分布及组合原则 |
1.4.4 钢结构主厂房计算分析及常用软件 |
1.5 工程概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火电厂主厂房结构布置 |
2.1 引言 |
2.2 主厂房主要布置 |
2.3 支撑框架体系钢结构主厂房结构布置要求 |
2.3.1 支撑框架体系特点和设计要点 |
2.3.2 支撑框架体系钢结构主厂房支撑的布置 |
2.3.3 节点设计 |
2.4 老挝燃煤电站主厂房结构布置 |
2.4.1 主厂房结构布置 |
2.4.2 主厂房支撑布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厂房模态分析及反应谱法抗震设计 |
3.1 引言 |
3.2 主厂房模型及模态分析 |
3.2.1 主厂房三维模型 |
3.2.2 主厂房模态分析 |
3.3 反应谱法抗震设计 |
3.3.1 反应谱法 |
3.3.2 设计反应谱 |
3.3.3 构件截面设计验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弹性时程分析 |
4.1 引言 |
4.2 地震波的选择 |
4.3 与反应谱法结果比较 |
4.3.1 支座剪力比较 |
4.3.2 位移结果比较 |
4.4 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弹性时程结果分析 |
4.4.1 单向地震波作用下加速度响应分析 |
4.4.2 单向地震波作用下位移响应分析 |
4.4.3 单向地震波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分析 |
4.4.4 单向地震波作用下层间剪力分析 |
4.5 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弹性时程结果分析 |
4.5.1 双向地震波作用下加速度响应分析 |
4.5.2 双向地震波作用下位移响应分析 |
4.5.3 双向地震波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分析 |
4.5.4 双向地震波作用下层间剪力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弹塑性时程分析 |
5.1 引言 |
5.2 地震波的选择及参数设定 |
5.2.1 地震波的选择 |
5.2.2 参数设定 |
5.3 弹塑性时程结果分析 |
5.3.1 加速度响应分析 |
5.3.2 位移响应分析 |
5.3.3 层间位移角分析 |
5.3.4 层间剪力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国华舟山二期350MW机组自启停控制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自启停控制系统概述 |
2.1 自启停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3 APS系统总体结构 |
第3章 国华舟山二期#4机组简介 |
3.1 工程简况 |
3.2 热工控制系统简介 |
第4章 舟山电厂4号机组APS画面及功能组设计 |
4.1 启动前准备APS功能组 |
4.2 机组级停运APS功能组 |
4.2.1 滑参数停机APS功能组 |
4.2.2 正常停机APS功能组 |
4.3 凝结水系统 |
4.4 高压加热器系统 |
4.5 风烟系统 |
4.6 燃烧系统 |
4.7 APS启动画面 |
第5章 结论 |
5.1 APS自启停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
5.2 自启停发展过程中的限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火电厂主、辅机及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屯热电厂主厂房及辅机优化配置分析与研究[D]. 张波.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J]. 郝智博.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07)
- [3]火力发电厂磨煤机顺序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彭勃. 广西大学, 2020(07)
- [4]基于AS软件的机炉保护系统仿真研究[D]. 郭明杰. 华北电力大学, 2020
- [5]火电厂主副机与辅助设备顺序控制系统分析[J]. 马亮.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4)
- [6]1030MW大型机组超净排放改造脱硫电气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现场应用[D]. 施凯. 东南大学, 2018(05)
- [7]ABB Symphony plus在鸳鸯湖电厂1100MW超超临界机组中的应用研究[D]. 晏阳奕.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8]西柏坡发电厂凝结水溶氧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A]. 王振华. “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16
- [9]火电厂钢结构铰接支撑框架主厂房动力分析[D]. 魏灿. 东北电力大学, 2016(08)
- [10]国华舟山二期350MW机组自启停控制技术及应用[D]. 葛鑫.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