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如何庆祝中国新年

亚洲国家如何庆祝中国新年

一、亚洲国家如何过年(论文文献综述)

宫云娜[1](2021)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的突出优势,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中,是人们集体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新版部编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知识,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文在民俗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内容及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民俗文化知识的教学策略。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界定、相关研究述评、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思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正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章以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为例,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篇目及民俗事象,对民俗内容进行详细的梳理分析,并根据民俗类别列举了课文中出现的民俗事象;第二章以具体小学为例,对当前小学语文民俗内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民俗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章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分析结果,从学校支持方面、教育者自身角度以及学生角度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并且以《北京的春节》和《十五夜望月》两篇文章为例,尝试分析文章中涉及到的民俗文化,以及在文章教学中的作用。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在写作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王军晨[2](2020)在《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以春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探索文化课教学新思路,以期解决当前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中文化知识、文化体验和语言知识难以平衡的问题。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以青岛大学高级水平留学生为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文本和教案,利用体演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反观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为今后文化课课堂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综述前人对于主题式教学模式、对外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和传统节日的研究,分析出目前研究的优势与不足。第二章对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春节主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主题内容。第三章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在主题教学模式指导下制定春节主题的教学文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确定符合学生水平的词汇、例句和篇章,为教案设计提供依托。第四章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说明,并对具体教案内容进行展示。第五章对调查问卷的设计进行阐述。通过调查问卷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一章为结论,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主题式教学模式适用于高级水平的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学生在主题帮助下对春节有关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习俗活动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体验,通过主题串联记忆学习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肖玲[3](2020)在《中国年的色彩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年作为华夏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文化符号。中国年指我国农历新年,泛指“春节”,是人们阖家团圆、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指的“中国年”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就民俗维度而言,中国年是指我国古代民间为了抵御和消灭凶猛怪兽而进行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如放鞭炮、贴对联、贴窗花和贴年画等;就时间维度而言,年是计时单位,是新旧更替,周而复始谓之年;就空间维度而言,中国年指的是空间和地域范围,“过年”的习俗不仅在我国盛行,而且已经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流行,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品牌,反映出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梳理中国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阐述中国年的民俗、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因果关系,探讨中国年的文化生存境域和内涵;同时基于中国传统色彩观,剖析中国年色彩的成因、发展及演变,并结合文献资料、民俗活动和具有代表性的年文化产品,提炼中国年色彩设计的特征。其次,根据孟赛尔色彩体系、HSV色彩空间理论等相关理论,从代表性的年俗活动、年文化产品中提取中国年色彩因子,进而对中国年色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色彩搭配原则,试图构建中国年色彩设计体系,为中国节庆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中国年色彩创新设计提供借鉴。最后,基于提炼的中国年色彩表达因子,并结合现当代人们的生活形态与节奏进行创新设计和推广应用。一是将中国年色彩体系应用到现代生活设计中,进行色彩营销和品牌推广,实现文化传播和经济利益双重价值;二是通过中国年色彩的创新设计和推广应用,丰富中国年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年及其文化,发挥中国年文化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的积极作用。

王富聪[4](2020)在《中共对华北沦陷城市工作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抗战时期,沦陷城市地下党组织和中共华北根据地城工机构密切配合根据地的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抗战初期,在北平、天津、唐山等沦陷城市中,平津唐点线委员会秘密发动群众,为周围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急需物资、技术人才和情报信息,支援了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在特别危险的环境下,地下党组织也遭到了多次破坏。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持久战阶段,在中共中央指示下,1941年前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普遍成立了城市工作委员会。为加强城市工作,除了动员全党在思想上重视城市工作外,还加大了干部抽调、关系寻找、培训教育、派遣打入工作和秘密交通组建的力度。根据地城委会的努力为沦陷城市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金、技术上的准备。而地下党在沦陷城市的各个阶层和群体中秘密地进行抗战宣传、组织发展,既积蓄了力量,也积累了经验。各地城工部于1944年前后成立后,把城市工作提高到和根据地工作一样重要的高度,动员全党和群众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下大力气和决心抽调干部派遣打入,加快了里应外合夺取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伪军伪警和工人苦力中积极宣传和发展组织,为反攻城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干部抽调和关系寻找方面,纠正了根据地党委不重视干部抽调和贡献关系的思想,对抽调干部的数量和占总干部数的比重做了规定,确保了城市工作的干部队伍。在发动全党和群众贡献城市关系,并依托根据地,对外出务工和过节返乡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从中大量发展关系,为城市工作的迅速开展搭建了广阔的桥梁。在培训教育和派遣打入方面,针对上送干部的各种不纯动机,进行思想教育、形势教育、革命气节教育,并开展针对性的业务教育,提高了城工干部的综合能力。在派遣打入干部方面,各根据地城工部门派遣了大量干部到敌占城市,通过各种关系打入到敌伪机关、学校、工厂内,播散种子,生根发芽,显示出坚强的生命力。在获取急需物资方面,根据地不能生产的工业急需品如医疗器械、通讯器材、机械设备等物资都需要从城市采买。地下党通过灵活开展统战工作,利用社会关系和日伪组织,掩护秘密采购网络和交通站,为根据地源源不断地提供了重要物资,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在输送人员方面,沦陷城市的高校和工厂中拥有大量知识青年和技术工人,在地下党的宣传动员和秘密组织下,很多青年学生和工人到根据地参加抗日斗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贡献了力量。在获取信息方面,城工干部调查了沦陷城市一些厂矿、学校、公司。调查了解工人、学生、市民等各个阶层的生活水平、政治态度、反抗情况,为派遣打入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供了依据。而秘密情报工作也为根据地的军事行动、锄奸、反间、营救人员等提供了信息支持。在秘密交通方面,为领导地下党,城工组织建立了秘密交通线路网,为保证安全和效率,一些线路还开辟了复线。在每条线上设立了各类秘密交通站、联络站,并以各种合法场所掩护。为了加强交通工作,对交通员进行了选拔和培训。交通员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为组织的联络、人员和文件等的输送作出了贡献。在群众工作方面,地下党在工人苦力、青年学生、市民及上层中宣传中共政策,发展组织,开展各类地下活动。以合法的和灰色的组织形式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合法斗争,掩护秘密的非法斗争。工人苦力是城市工作的重点发展对象。地下党在工人中组织了怠工、偷等半合法运动。在青年学生中组织秘密读书会,宣传抗战,发展进步青年到根据地培训后再返回城市。在市民中和上层人士中也开展了宣传和争取工作。在城市中的敌伪军警开展宣传工作也是城市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关系里应外合的实现。随着抗战形势的好转,伪军寻求后路,分化瓦解伪军的条件更为便利。城工部门派遣干部,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打入伪军内部,在上层和下层分别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伪军大多与国民党有历史渊源,怀有正统思想,被国特掌握,进行伪军工作也有很大的困难。

沈鑫林[5](2020)在《我国法定假日实施机制的完善 ——以散居少数民族“过年”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法律实施机制缘起于法律规范与社会事实之间既存的永恒张力。人们尽管有理由期待法律规定的完备与完善,但由于任何一项法律规定,事实上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存有”,因而法律实施通常不会是一个“封闭的过程”。我国法定假日的设定及其实施机理即是如此。类似于各民族“过年”这样的重大传统习俗,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予以保障。国务院将“春节”统一设定为法定假日,不仅考虑春节法定假日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法律意义,而且尽可能地综合考虑其所涉及的时间、地域、人际等多重影响因素,更考虑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可以通过行使自治权对其进行变通的必要与可能。如果说,国务院将春节规定为过年法定假日体现的是“一般情况下通过一般途径解决一般问题”的行政立法思路,那么,少数民族聚居区根据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实际情况,通过行使自治权对其进行“变通”或“补充”,则属于“特殊问题通过特殊手段予以应对”的一种补充性立法策略。在这之外,还存在一个更为特殊的情况即:我国散居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保障,在地方自治权缺位的情况下,如何根据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获得尊重和保护?这可以说是,我国“春节”法定假日放假这种“一般情况下的特殊问题”。法律通常不需要、也不可能对一般情况下的特殊问题做出详尽的规定;但并不代表在必要与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妥善解决此类问题,此即“一般情况下的特殊问题”的法律实施机制。质言之,对于我国散居少数民族“过年”习俗保护法律实施机制的存在与完善,取决于它在实践中是否必要、合理、可能。就我国“春节”法定假日的实施而言,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而目前大多数单位是按照政府自上而下所公布的时间统一执行,而实践中存在的特殊情况是:某些单位的为数不少的某一少数民族群体,“过大年”的时间虽比“春节”法定假日早两到三天,但其所在单位却既不允许请假,也不给予调休,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法和实施机制显然就过于机械。我国散居少数民族“过年”时间与法定假日之间冲突,实际上是可以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实施机制予以协调。解决此类问题可行的办法是:区分不同的区域治理单元设置重大节假日清单;区分不同层级的地方立法机关,合理设定其立法权限;区分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其实施法定假日的职责;同时,可根据各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赋予单位自治权予以妥善解决,如散居少数民族“过年”时间与法定假日的上述冲突,就完全可以通过单位“调休”等方式妥善协调好,如此亦符合我国法定假日立法的根本目的。当然,用人单位的这种自主“调休”的法律实施行为,同样需要在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确认的前提下,方能获得切实保障。法理上的启示即:法律实施机制的完善,旨在混沌的社会关系中寻求秩序;在合理差别中实现平等;在差异中寻求统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势面前,寻求法律自身的存在意义。

王冉然[6](2020)在《基于《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指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由日月星辰主导的时间周期对包括人体生命活动在内的自然万物具有重要影响。《黄帝内经》强调凡人体疾病的发生,均为“两虚相感”所致,即“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并强调“天之虚”包含“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三个方面。运气更替、月相变化、季节轮转通过影响人体营卫气血的运行、阴阳的盛衰和脏腑功能的强弱进而干预人体精神状态。《黄帝内经》详细记载了月相节律和运气节律与各种精神症状发生与缓解的关系,为后世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病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精神分裂症,属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严重精神障碍,至今病因仍不明确,故多角度、多层次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理论探讨部分,对《黄帝内经》中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症状和疾病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并挖掘了相关症状和疾病加重缓解的时间节律,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数据分析部分,利用大样本临床数据资料,深入挖掘了精神分裂症发病高峰时段的月相特征和运气特征,并探讨了受孕和出生时点月相特征与运气特征对日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其中运气特征考虑了岁运、司天、主运、客气等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一研究,对于把握精神分裂症病情变化,规避精神分裂症罹患风险、提高疾病诊疗效率具有重要价值。1.研究目的以中原地区为研究地点,探讨月相特征和运气特征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并分析精神分裂症与非精神分裂症在出生、受孕时点月相特征和运气特征上的差异,以揭示与精神分裂症罹患关系密切的月相因素和运气因素。2.研究方法理论探讨部分,从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三个维度对《黄帝内经》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进行归类,并归纳总结相关病因病机,进一步挖掘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和疾病加重缓解的月相节律、季节节律和运气节律。数据分析部分,月相、运气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联性研究,数据资料由豫南精神卫生中心提供,时间跨度为2012年至2018年。月相、运气特征与精神分裂症罹患的关联性研究,病案组数据资料由豫南精神卫生中心、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和北京回龙观医院三家医院提供,时间跨度为2012年至2018年,患者籍贯为河南、山东和北京三地;对照组数据资料由北京东直门医院提供,时间跨度为2012年至2015年,患者籍贯为河南、山东和北京三地。经过严格纳排,建立了三家精神卫生中心病案组数据库和北京东直门医院对照组数据库,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30079人,非精神分裂症患者50898人。将患者入院日期、出生日期和受孕日期进行干支转化和月相转化,并基于运气理论,推算出各时点的岁运、司天、主运、客气属性。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精神分裂患者入院时间、出生时间和受孕时间在不同月相节律和运气节律下构成比的差异;使用二分类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入院时间所属月相、岁运+司天特征、主运+客气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并分析出生时间和受孕时间所属月相、岁运+司天特征、主运+客气特征与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系。3.研究结果(1)月相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精神分裂症入院人数随月相而出现波动性变化,其中上弦月入院人数最多,其次为满月,再次为下弦月,初月入院人数最少,四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未特指型相比,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于满月期间发病风险明显增加。(2)运气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年份与年份之间、年内六步气位之间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与非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情况存在差异(P<0.05)。就年份运气特征而言,岁木太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最高,岁木不及+阳明燥金司天之年,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最低;就每步气位运气特征而言,初之气太角+少阳相火时段、初之气太角+阳明燥金时段,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最高,五之气太商+厥阴风木时段,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最低。(3)出生和受孕时段月相特征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与非精神分裂症出生月相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他月相相比,出生在初月时段会增加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受孕月相与罹患精神分裂症无显着相关性。(4)出生和受孕时段运气特征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与非精神分裂症出生和受孕时段运气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就年份的岁运+司天特征而言,出生或受孕于“天刑年”即岁运五行属性受克与司天五行属性之年,会增加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就时段的主运+客气特征而言,受孕于二之气,出生于终之气会增加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4.结论(1)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变化受到月相因素和运气因素的影响。满月会增加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此时段妄想、幻觉、行为紊乱等阳性精神症状易于加重;运气特征为风火相煽,炎火炽盛和火为寒郁、待时而发的时段,会增加阳性精神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故在以上月相和运气时段,患者、家属及医院应加强对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观察,提早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2)精神分裂症的罹患亦倾向受到月相因素和运气因素的影响,受孕或出生于“天刑年”、受孕于二之气时段,出生于终之气时段可能会增加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显示受孕和出生时点天地气化特征对后天疾病的发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提示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可以适当规避受孕时间,以降低日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王若愚[7](2020)在《新时代山东形象对外传播研究 ——以《走向世界》封面报道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在该视域下审视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笔者认为我国对外传播已步入“3.0时代”,意味着我国对外传播事业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传递好中国声音,讲述好中国故事是新的要求;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卷土重来,舆论环境愈加多元化、复杂化,对外传播面临转型“阵痛”是新的挑战;“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性国际新秩序的提出是新的机遇。在该背景下,建构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的中国以及各地市必须面对的问题。《走向世界》杂志由山东政府新闻办公室主管主办,是山东唯一的中英双语外宣期刊。杂志已创刊30多年,是山东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对山东形象的国际传播起到重要桥梁作用。封面报道是杂志每一期最核心内容的集中呈现,一般占据杂志绝大部分的首部体量,同时该杂志的封面报道揉合了质量精良的封面图片、干练有力的封面配字以及深度细致的专题报道,是杂志期望引导观察者优先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海内外对山东要事信息有需求的受众提供了权威的官方话语诠释。本研究对2012-2019年共405期《走向世界》杂志的封面报道进行了类目建构,梳理并提取了杂志呈现的山东形象元素;再通过量化的内容分析和质化的文本分析,结合“框架的三层次”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将杂志封面报道建构的山东形象进行了低层次操作框架、中层次实证框架、高层次界定框架三个层次框架的分析。最后针对杂志在山东形象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4条解决路径。各章节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成果如下: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的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研究难点与创新点5个主要部分,交代研究的背景。第一章为《走向世界》封面报道特点分析。该部分主要是山东形象的低层次操作层面框架分析。笔者从杂志综合版封面报道的图片元素、文字元素、议题与事件三方面入手进行了量化的内容分析。发现杂志对高清精美的航拍全景摄影具有选择倾向性,杂志呈现的山东景观元素偏向选择游憩景观、海河湖景观和城市景观,而对山东标志性元素偏向选择人文标志符号,出现最多的是儒家文化视觉符号;封面配字最常见的表达式是“A的B”的短句式,语言风格口号化倾向明显;人文与历史、经济与科技以及省市发展规划是杂志最为关注的议题。第二章为《走向世界》封面报道构建的山东形象。该部分主要是山东形象中层次实证导向框架分析。该章节结合杂志封面报道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山东时事历程,详细阐述了杂志封面报道构建的7个中层次实证导向框架,即“建设文化强省的山东”、“幸福山东”、“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山东”、“建设创新强省的山东”、“建设农业强省的山东”、“建设品牌强省的山东”和“建设开放强省的山东”。这7个中层次框架共同指向“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山东”这一高层次界定框架。第三章为《走向世界》封面报道山东形象界定框架分析。本章节通过文本分析和归因分析两个维度探讨高层次界定框架是如何呈现的以及呈现该框架的动因。笔者发现高层次框架构成的途径是封面报道作为行为者采用“问题→转机”的转折关系话语使观察者生成认知框架,即将负面的先前事件通过“虽然有问题,但积极解决问题”式的话语引向正向的主要事件,其中存在强转折、中转折、弱转折三个层面的转折关系。又通过归因分析发现杂志之所以呈现这样的高层次框架是因为行为者张力、观察者张力、时代要求张力相互作用下的结果。第四章为《走向世界》封面报道对外传播的困境与解决路径分析。该章节指出《走向世界》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着话语权与话语力不相匹配的困境,话语力弱明显制约着山东形象的建构,杂志应从“掌握话语权”到“提升话语力”转变。具体的解决路径是:一是重构话语体系,打通“话语流”;二是融合多种媒介,传播方式商业化;三是延伸传播主体,构筑话语同盟;四是改进话语策略,创新修辞表达。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本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出本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

熊浚[8](2020)在《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文中指出社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节日文化。在中国的典籍,如《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等,都有许多有关社日的记载。“社祭”作为一种官方和民间共同的礼俗,在中国延续了至少两千多年之久。“社”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节日礼俗,在中国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人们至今仍然沿用“社”的名称,命名“社会”“社团”“社区”等当代社会组织,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今日之中国,传统的社节早已随着现代化进程而全面萎缩,只有极少数地区保存着这种古老文化的遗留。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的春社,就是社节以活态形式在民间生活中存续的一个节日。传统社节是一种怎样的节日文化?其运作方式和文化表征是怎样的?她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功能?为什么恩施土家族人在现代生活中仍能保存甚至激活这种古老的节俗?他们的春社习俗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社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众广泛参与的传统节俗呢?这些问题,就是笔者作为一个从小在“春社”节俗中长大的土家族人,同时又是正在学习民俗学的博士生,以局内和局外两种眼光、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感,通过亲身参与和田野调研后,所要作出的答卷。本论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难点、创新点。论文对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从社神社主、社祭形式、社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史的追溯和研判,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厘清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习俗的主要形态,并以此为基础发掘春社习俗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之上。提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通过对三个村落中春社节俗的调查,重构“社祭”节俗的演变形态,再现古老社节的当代形态,对社节的仪式过程、象征符号、社会功能、核心价值和女性文化等作出深描与阐释。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二章从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民俗传统三个方面阐述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源流。首先对武陵山区的地理环境和土家族传统文化作了简要分析。其次对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来源展开辨析。从“社”的中原汉民族文化的来源,考察移民迁徙过程的影响,理解春社习俗是以简化的汉族社祭为外在表现形式,以汉文化与土家文化相交融产生的独特习俗为内容,由此可以确认汉文化的“社祭”是春社的源头,土家族的春社习俗是支流。第三章在源流研究基础上,运用田野民俗志的方式,分别以恩施地区的金龙坝、楸木园、双堰塘这三个古村落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村落传说对春社习俗的差异性展开具体的描述与分析。金龙坝保留了较原始的以山神、土地龙神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楸木园有保存完好的社神象征,形成了以社主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双堰塘村地处城乡结合处,形成了以娱人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春社习俗的防疫与巫术心理揭示出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与亲情伦理智慧。第四章主要从春社习俗的具体形态来讨论恩施地区土家族的文化内涵问题。主要体现在承载原始生命观、包含多神信仰、崇尚女性价值等三方面。拦社习俗体现出恩施地区土家族丧葬礼俗的豁达乐观、圆融新生的原始生命观。多神信仰是土家族群原有信仰在儒、道、释三种宗教影响下而产生的独特民族信仰。社饭习俗是一场充分体现恩施地区土家族女性价值与地位的展演,拦社习俗也展现出女性在土家族群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是女性氏族社会的历史遗风。第五章讨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春社习俗作为体现土家族人独特文化内涵的一项民俗事项,具有补偿与治癒功能、认同与整合功能,以及传承与教化功能。这些文化功能在现代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对此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辨析。第三部分是第六章及结语,总结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源流、习俗、个案、特征和功能问题,延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来思考春社习俗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春社习俗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民俗事项,它更是土家族丧葬文化、性别文化的实际载体,它在具体施行过程中成功演绎了亡者由人变神的具体过程,同时揭示了土家女性主体在性别文化和婚姻关系之间所处的地位与意义。本文通过全面解读当代恩施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特质,认识到当代春社习俗所蕴含的土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真与自我的日渐沦丧。思考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制度,把握春社习俗的现代传承规律,使春社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为新时代的民族文化建设提供富有现实价值的生活智慧。

池莉[9](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何思毅[10](2019)在《微信红包在华人旅居者中的交往功能研究 ——基于“哥村”的观察》文中研究说明在跨文化时空里,重视人情和礼俗的华人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会交往具有怎样的日常呈现呢?本文以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中国移民和留学生两个华人旅居者群体的微信红包发送与接收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质化研究中线上参与式观察与线上线下访谈(O2O)的田野调查手段,考察在跨文化语境下该群体以微信红包为中介与场域进行的社会交往行为中所赋予与体现的红包交往功能,并使用定性研究的内容分析软件Nvivo 11 Starter以词频检索方式整理访谈内容,对红包互动场景作出组合。研究发现,微信红包在华人社区的人际交往中有三大功能,一是继承了红包礼俗。旅居者群体利用微信红包作为文化象征符号,表达情感,构建旅居者的身份认同,在旅居者群体内部形成强关系联接。二是作为仪式性象征符扩大社会交往,克服文化休克,通过微信红包和微信群聊表达文化与种族认同的需求,在美国的异质的社会文化空间实现非同化式融入和构建华人旅居者的文化社区。三是微信红包在日常的互动中发挥着经济礼物和虚拟礼物的交换工具的功能。本研究透过观察旅居者文化社区的形成作为切入口,同时通过社区内微信红包互动了解当地居民的文化休克程度及文化适应策略。哥伦比亚市的华人群体在跨文化语境下对微信红包创新的日常使用揭示了华人旅居者在社交媒体平台化时代的跨文化交往和礼俗文化的新变化,以及旅居者内部不同人群的跨国文化适应策略。

二、亚洲国家如何过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洲国家如何过年(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的需要
        1.1.3 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对教育的意义:落实课标,弘扬文化
        1.2.2 对教师的意义:挖掘教材,辅助教学
        1.2.3 对学生的意义: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1.3 研究理论依据
        1.3.1 民俗学理论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3.3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民俗
        1.4.2 教学策略
        1.4.3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1.5 相关研究述评
        1.5.1 民俗文化分类研究
        1.5.2 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研究
        1.5.3 民俗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创新
    1.7 研究思路
2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选文分析
    2.1 教材中民俗选文的分布情况
        2.1.1 教材中涉及民俗篇目所占比例分析
        2.1.2 教材中涉及民俗篇目与民俗类别分析
        2.1.3 教材中涉及民俗内容的特点
    2.2 教材中民俗选文的编排特点
        2.2.1 教材中民俗选文内容的构成
        2.2.2 教材中民俗选文内容的组元方式
3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现状
        3.1.1 调查对象及目的
        3.1.2 问卷设计
        3.1.3 教师问卷分析
        3.1.4 学生问卷分析
    3.2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问题分析
        3.2.1 学校层面
        3.2.2 教师层面
        3.2.3 学生层面
4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策略分析
    4.1 学校层面
        4.1.1 创建浓厚的校园民俗文化氛围
        4.1.2 开展有民族特色的乡土课程
    4.2 教师层面
        4.2.1 充分挖掘教材,提升民俗素养
        4.2.2 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4.2.3 组织开展民俗文化主题活动
        4.2.4 探索古诗词,集体采风
    4.3 学习者层面
        4.3.1 认真学习民俗文化知识
        4.3.2 积极参加民俗文化活动
    4.4 教材中民俗文化蕴含及教学策略分析
        4.4.1 《北京的春节》教学分析
        4.4.2 《十五夜望月》教学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材中民俗选文的列举分析
附录二 《民俗文化教学》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民俗文化学习》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四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2)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以春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春节主题
    第一节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春节主题的适应性
    第三节 主题式教学模式下春节主题实施的可行性
第三章 春节主题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
    第二节 教学对象的分析
    第三节 春节内容的设计
第四章 教案的实施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安排
    第二节 教学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教案内容的展示
第五章 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教学效果调查
    第二节 教学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化课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二 文化课课堂小测
    附录三 文化课教学课文内容
    附录四 《汉语阅读分级指难针》对课文内容的评估
致谢

(3)中国年的色彩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年色彩溯源与成因
    2.1 中国年的溯源与发展
        2.1.1 民间习俗中的年
        2.1.2 历史推进中的年
        2.1.3 交流融合中的年
    2.2 中国年色彩的形成与演变
        2.2.1 中国年色彩的溯源
        2.2.2 中国年色彩的成因
        2.2.3 中国年色彩的演变
第三章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特征及表现
    3.1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特征
        3.1.1 视觉传达
        3.1.2 表情达意
        3.1.3 审美需求
    3.2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表现
        3.2.1 服饰之色
        3.2.2 食物之色
        3.2.3 环境之色
        3.2.4 礼品之色
第四章 中国年色彩体系构建
    4.1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定性分析
        4.1.1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常用色
        4.1.2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忌讳色
    4.2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定量分析
        4.2.1 中国年色彩库的构建
        4.2.2 中国年色彩定量分析
    4.3 中国年色彩设计原则
        4.3.1 中国年色彩设计搭配原则
        4.3.2 中国年色彩设计配色方案
第五章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再应用
    5.1 中国年色彩设计应用的价值表达
        5.1.1 提升中国年的文化价值
        5.1.2 提升商品的商业价值
        5.1.3 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2 中国年色彩的推广设计
        5.2.1 基于中国年色彩的产品推广设计
        5.2.2 基于中国年色彩的海报推广设计
        5.2.3 基于中国年色彩的包装推广设计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4)中共对华北沦陷城市工作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前人研究综述
        1、涉及华北根据地城市工作的研究着作概括
        2、涉及城市工作的专题性论着研究概况
    四、理论方法和视角
    五、创新点
    六、资料依据
第一章 华北根据地城工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点线委员会时期的城市地下党
        一、抗战初期各地点线委员会的建立
        二、各地点线委员会的工作内容
        三、各地点线工作的效果
    第二节 各级党委城市工作委员会的建立
        一、各级党委城市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二、各级党委城市委员会的工作内容
        三、各地城工委城市工作的效果
    第三节 城工部的建立和城市工作的大发展
        一、各级党委城工部的建立、方针和任务
        二、大力动员开展城市工作的原因
        三、在思想上动员全党重视城市工作
        四、建立健全城市工作机构
        五、抽调干部和设立专职城工干部
        六、城市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策略
    小结
第二章 华北根据地城工组织的干部工作
    第一节 干部的抽调选拔和关系的来源
        一、内线干部的来源和选拔条件
        二、关系的来源
    第二节 干部和关系的培训教育
        一、培训对象的各种复杂心理
        二、培训教育的内容
        三、教育方式
        四、培训的效果
    第三节 打入干部的派遣和管理
        一、派遣打入的准备工作
        二、加大派遣干部打入城市的力度
        三、对打入干部的管理工作
        四、打入干部经费保障的管理
    小结
第三章 华北根据地城工组织对沦陷城市的物资采买工作
    第一节 根据地从敌占城市获取紧缺的物资
    第二节 地下党坚持从敌占城市获取物资
    第三节 地下党从敌占城市获取物资的措施
    第四节 敌人的封锁和破坏
    第五节 沦陷城市物资工作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华北根据地城工组织对沦陷城市的调查工作
    第一节 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分工
        一、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调查工作在领导上和重点对象上的分工
        三、调查的渠道和方法
    第二节 城市基本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城市人口数量、结构、阶级成份的调查
        二、关于各个阶层生活水平的调查
        三、关于各个阶层政治态度的调查
        四、关于沦陷城市大中学校的调查
        五、关于沦陷区厂矿车站的调查
        六、搜集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
    第三节 调查工作的效果
        一、调查工作的成绩
        二、调查工作的不足
    小结
第五章 华北根据地城工组织对沦陷城市的交通联络工作
    第一节 秘密交通线路和秘密联络站的设立
        一、城工组织对交通工作的开展和加强
        二、秘密交通线路网的建立和复线的开辟
        三、各类秘密交通站、联络站的设立和完善
    第二节 交通人员的选拔、表现、联络方式
        一、交通员的主要来源、选拔条件
        二、交通员的表现特征
        三、通过关卡、封锁线的方式和接头联络方法
    第三节 交通工作的内容、成效
        一、人员和信息情报的输送
        二、物资的输送
        三、秘密交通工作的成效
    小结
第六章 华北根据地城工组织对沦陷城市的群众工作
    第一节 对工人、苦力的掌握
        一、寻找关系、派遣打入工人、苦力行业
        二、日伪的严密统治
        三、通过秘密和公开的形式组织群众
        四、领导群众进行各类斗争
    第二节 对教员、青年学生的争取工作
        一、动员学生支援根据地
        二、组织读书会和秘密宣传活动
        三、日伪的监视和学生的政治态度
        四、根据地城工部门的培训和派遣打入工作
    第三节 对市民和上层人士的团结工作
        一、开展对市民和上层人士的团结工作
        二、对市民和上层人士的宣传和争取
    第四节 群众工作的成效
    小结
第七章 华北根据地城工组织对沦陷城市伪军伪警工作
    第一节 伪军伪警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开展伪军伪警工作的重要性和组织领导
        二、伪军伪警工作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三、伪军伪警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四、伪军伪警工作的宣传内容和方式
    第二节 对伪军伪警的派遣打入和瓦解
        一、寻找线索大量发展关系
        二、积极派遣建立内线工作
        三、瓦解伪军伪警工作的策略
    第三节 伪军伪警工作的影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我国法定假日实施机制的完善 ——以散居少数民族“过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立法概况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国外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研究现状
        0.3.2 国内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研究现状
    0.4 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
        0.4.1 基本内容
        0.4.2 路径方法
    0.5 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0.5.1 研究价值
        0.5.2 创新之处
第1章 我国散居少数民族“过年”习俗与法定假日的冲突
    1.1 时间冲突
    1.2 地域冲突
    1.3 人际冲突
    1.4 小结
第2章 国务院设定“春节”法定假日考虑的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
    2.1 国务院设定“春节”法定假日“一般情况下考虑的一般因素”
        2.1.1 法定假日的社会功能
        2.1.2 法定假日的法律意义
    2.2 国务院设定“春节”法定假日“特殊情况下考虑的特殊因素”
        2.2.1 地域因素对法定假日设定的实际影响
        2.2.2 人际因素对法定假日设定的实际影响
        2.2.3 时间因素对法定假日设定的实际影响
第3章 在一般情况中考虑例外:构建法定假日实施机制之要件
    3.1 构建法定假日实施机制的必要性
    3.2 构建法定假日实施机制考虑例外情况的合理性
    3.3 构建法定假日实施机制的可能性
第4章 在差异中寻求统一:我国法定假日实施机制的完善路径
    4.1 分不同的区域治理单元设置重大节假日清单
    4.2 各级立法机关实施法定假日的职责
    4.3 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实施法定假日的职责
    4.4 各用人单位自治规范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基于《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精神分裂症发病时间节律相关研究进展
        一、昼夜节律与精神分裂症发病
        二、月相节律与精神分裂症发病
        三、季节节律与精神分裂症发病
        四、跨年度节律与精神分裂症发病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出生时间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评述
        一、欧洲和北美地区研究汇总
        二、亚洲地区研究汇总
        三、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研究汇总
        四、出生时间影响罹患精神分裂症机制探讨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一、《黄帝内经》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考略
        (一) 感知觉障碍
        (二) 思维障碍
        (三) 情感障碍
    二、《黄帝内经》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考略
        (一) 狂证
        (二) 癫证
    三、《黄帝内经》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或疾病变化的时间节律
        (一) 月相节律
        (二) 四季节律
        (三) 运气节律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
        (一) 数据来源
        (二) 数据纳排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月相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联性研究
        (二) 出生和受孕时段月相特征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三) 运气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联性研究
        (四) 出生和受孕时段运气特征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四、讨论
        (一) 月相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
        (二) 出生和受孕时段月相特征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三) 运气特征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
        (四) 出生和受孕时段运气特征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五)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个人简介

(7)新时代山东形象对外传播研究 ——以《走向世界》封面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三)类目建构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走向世界》封面报道特点分析
    第一节 图片元素
        一、艺术风格形式
        二、景观性元素
        三、标志性元素
    第二节 文字元素
        一、文字样本概述
        二、词频分析
    第三节 议题与事件
        一、经济与科技议题
        二、文化与历史议题
第二章 《走向世界》封面报道构建的山东形象
    第一节 建设文化强省的山东
        一、传统文化底蕴丰富
        二、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第二节 幸福山东
        一、人文氛围——民生山东
        二、外部环境——美丽山东
    第三节 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山东
    第四节 建设创新强省的山东
    第五节 建设农业强省的山东
    第六节 建设开放强省的山东
    第七节 建设品牌强省的山东
第三章 《走向世界》封面报道山东形象界定框架分析
    第一节 形象生成机制:“问题→转机”式的转折关系话语建构正面的山东形象
        一、“虽然..,但是..”引导的强转折关系
        二、“不仅不..,反而..”引导的中转折关系
        三、隐匿连接词的弱转折关系
    第二节 形象生成归因:行为者、观察者与时代要求三种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行为者动因——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一个原则、一个方针”与外宣期刊的特性
        二、观察者动因——受众的培养与满足
        三、时代要求动因——新时代重建宏大叙事的历史使命
第四章 《走向世界》封面报道对外传播的困境与解决路径分析
    第一节 面临的困境:“话语权”与“话语力”不相匹配
    第二节 解决路径
        一、重构话语体系,打通“话语流”
        二、融合多种媒介,传播方式商业化
        三、延伸传播主体,构筑话语同盟
        四、改进话语策略,创新修辞表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2019年《走向世界》封面
附录二 :2012-2019年《走向世界》封面编码类目
附录三 :2012-2019年《走向世界》封面图片配字词频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8)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学方法
        (二) 人类学方法
        (三) 性别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恩施土家族春社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
        二、多样化的自然资源
        三、文化影响
    第二节 历史源流
        一、史前时代
        二、商周至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唐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第三节 民俗传统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精神民俗
第二章 恩施地区社文化的源流
    第一节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来源辨析
        一、社的来源及演变
        二、社神与神主
    第二节 汉文化影响以前的土地信仰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社”信仰
        一、过渡——唐代的官社与私社
        二、承继——汉文化对社祭的影响
第三章 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机制
    第一节 土家族春社习俗
        一、春社起源传说
        二、“社饭”:春社的饮食习俗
        三、“拦社”:春社的祭祀习俗
    第二节 三个村落的春社民俗志
        一、金龙坝春社:以土地龙神为中心
        二、南河春社:以社主为中心
        三、双堰塘春社:以娱人为中心
    第三节 土家族春社的形成机制
        一、防疫机制:社饭隐喻的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
        二、巫术心理机制:拦社隐喻的亲情伦理智慧
第四章 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融入丧葬礼俗的生命观
        一、豁达的生命观
        二、圆融的生命观
        三、新生的生命观
        小结
    第二节 佛道并重的多神信仰
        一、道(巫)教信仰
        二、儒家信仰
        三、佛教信仰
        小结
    第三节 崇尚女性价值
        一、血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二、姻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三、妯娌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小结
第五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补偿与治疗功能
        一、拦社——心理治疗
        二、社饭—生理治疗
    第二节 认同与整合功能
        一、家族的凝聚力
        二、姻族的互助关系
    第三节 传承与教化功能
        一、礼俗制度的传承功能
        二、民族价值观的教化功能
第六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传承现状
        一、传承内容
        二、传承方式
    第二节 保护策略
        一、生活型保护
        二、制度型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楸木园陈家院子布局图
附录二 访谈对象名单及亲属关系个案
    一、村落代表性访谈人员名单
    二、亲属关系图
附录三 村落采访记录节选
    一、白果坝乡金龙坝采访记录选编
    二、芭蕉乡楸木园采访记录选编
    三、龙凤坝镇双堰塘采访记录选编
    四、其他乡镇采访记录选编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1.俞思语
    2.钟鑫涛
    3.钟欣婷
    4.格瑞丝
    5.钟永胜
    6.高红
    7.俞亚洲任菲菲
    8.俞爷爷俞奶奶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1.2015年1月没怀上
    2.2015年2月没怀上
    3.2015年3月没怀上
    4.2015年4月没怀上
    5.2015年5月没怀上
    6.2015年6月没怀上
    7.2015年7月没怀上
    8.2015年8月没怀上
    9.2015年9月没怀上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10)微信红包在华人旅居者中的交往功能研究 ——基于“哥村”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问题
    1.3 选题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旅居者与跨文化传播
        1.4.2 微信红包
        1.4.3 礼物交换
        1.4.4 文化社区
第2章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设计
    2.1 田野调查点的选择与研究过程
    2.2 研究对象的界定
        2.2.1 作为旅居者的中国移民及留学群体
        2.2.2 边缘人
    2.3 访谈资料收集与个案界定
第3章 礼俗符号:微信红包的身份认同
    3.1 “旅居者”在哥村
    3.2 旅居者的虚拟礼物:从Q币到红包
    3.3 旅居者的媒介接触
    3.4 同乡群的红包交往
第4章 微信红包交往与文化社区
    4.1 微信红包的创新性使用与文化社区的构造
    4.2 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休克”
    4.3 微信红包:节日回忆的象征性符号
第5章 作为交往工具的微信红包
    5.1 中餐馆的微信红包策略
    5.2 作为工具性媒介的微信红包
    5.3 华人学生群的地下经济:另类红包经营
    5.4 “边缘人”的微信红包交往
    5.5 微信红包:跨文化语境下的互动工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对象及个人情况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记录
致谢

四、亚洲国家如何过年(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D]. 宫云娜.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以春节为例[D]. 王军晨. 青岛大学, 2020(02)
  • [3]中国年的色彩设计研究[D]. 肖玲.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4]中共对华北沦陷城市工作研究(1937-1945)[D]. 王富聪. 河北大学, 2020(08)
  • [5]我国法定假日实施机制的完善 ——以散居少数民族“过年”为例[D]. 沈鑫林. 湘潭大学, 2020(02)
  • [6]基于《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因素研究[D]. 王冉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新时代山东形象对外传播研究 ——以《走向世界》封面报道为例[D]. 王若愚.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 [8]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D]. 熊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10]微信红包在华人旅居者中的交往功能研究 ——基于“哥村”的观察[D]. 何思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亚洲国家如何庆祝中国新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