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积极开拓两个市场

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积极开拓两个市场

一、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 积极开拓两个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柴青宇[1](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蔡宏伟[2](2019)在《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黑龙江省已经同世界上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往来关系,其中与俄罗斯之间的友好合作在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以及科技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鉴于俄罗斯技术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俄技术合作更是黑龙江省整个对外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与俄罗斯的技术合作对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赶超东南部沿海等发达省市和地区,更好地参与21世纪东北亚的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黑龙江省开展对俄技术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说明,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基础条件优越,俄罗斯整体科技实力雄厚,未来科技潜力巨大,而且双方具有很强的技术互补性。因此,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技术合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首先对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描述,分析了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政府宏观政策和企业自身管理两个层面探讨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影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其归纳为促进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有利因素与阻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不利因素两类。最后结合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强调应培育和发展措施保障系统。

柳思维,徐志耀,熊曦[3](2014)在《农村城镇化研究——以洞庭湖区域为例 13专题研究》文中提出13.1浅谈集镇商业在农村市场中的横向联系功能关于农村集镇在城乡商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曾在1983年撰文作过初步探讨(见《经济学周报》,1983年9月5日)。集镇在城乡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怎样实现的呢?我认为主要是通过集镇商业在农村市场上的横向联系功能来实现的。本文特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13.1.1农村市场的崛起与集镇商业的发展集镇商业,是农村集镇上所有商品交换活动的统称,既包括生活资料的流通,也包括生产资料的流通。从所有制的成分去分析,既有国营的,又有集体的、个体的和各种联营性质的商业活动;从流通环节去考察,既有专门的批发

滕星均[4](2009)在《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关键。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成了理论界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学界在“三农”问题上有着长久而热烈的探讨与争论,不管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如何各异,但对于问题本身的看法却是日趋一致的,那就是“三农”问题已经趋近于一个国家可承受的极限值,并且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积极性和农村基层社区构架的稳定,从而诱发中央及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三农”问题受到了中央高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区域经济突破为主线,将区域创业环境、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其解决办法纳入一个系统,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从研究背景、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以及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系统地对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与解答。

赵丽娜[5](2008)在《山东对外开放30年》文中研究表明30年来,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制定了建立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山东省以邓小平开放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层次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绩效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指明

刘强[6](2007)在《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文中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运用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对今后一个时期河北省区域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完善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主要有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论文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目标,构建了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体系,对河北省总体经济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与全国以及其他省市的比较,指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第二部分,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分析与主导产业评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产业关联效应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河北省的40个行业进行关联效应系数测算,并依据测算结果对河北省目前及未来的主导产业作了详细的评价和选择。二是应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同全国其它省市(特别是周边省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区域优势产业,并对河北省工业整体竞争力优势、省内各主要城市之间工业竞争力优势和河北省工业行业竞争力优势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河北省及其各主要城市的区域优势产业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部分,主要对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论文简要分析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成因之后,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估测了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并定量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最后提出适宜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第四部分,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论文首先对河北省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以及三次产业产值波动对GDP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然后,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稳定性和持续性和经济增长效率效益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提高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措施作了简单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提升河北省产业竞争力和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在介绍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转换经验的基础上,论文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建设关系两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本文旨在为河北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课题组,尹音频[7](2006)在《四川“走出去”战略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走出去"战略研究》为2003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该研究报告综合运用国际投资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基本理论,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国内外比较与省内分析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着重围绕四川"走出去"的必然性与作用机理,四川"走出去"的战略构想、路径及对策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力图达到创建理论框架、确立发展思路、提供战略方案、形成操作对策的目的。该研究报告在区域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机理方面的理论探索具有可贵的学术价值;所提出的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开放路径的选择与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构想对于探索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四川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为该研究报告的节选。

山东省老科协课题组[8](2007)在《山东农业发展——2020预测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近70%,没有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省的现

刘朝,万福民,刘延喜,张钢军,苏仲义,刘娟,刘国秀,卢秉宇,邹顺桥,刘峰[9](2007)在《第六课题组 关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 背景资料》文中提出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基本认识(一)县域经济理论基础及其演化过程自亚当·斯密时代开始以来的200年间,人类对自身如何走向繁荣富强已经有了比较明确清醒的认识。然而,这种认识并没有完全变成真正的财富,人类还面临着许多的尴尬,不论什么样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富饶的贫穷、美丽的贫穷、富庶的贫穷、富裕的衰退等现象,使人们拥有

山东省人民政府[10](2006)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鲁政发[2006]29号)提出:"十一五"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活力,大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协调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现代化半岛城市群、环境优美生态省和社会主义和谐山东,努力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 积极开拓两个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 积极开拓两个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现状
        2.1.1 基本状况
        2.1.2 特点
    2.2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3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宏观政策原因
        2.3.2 企业自身原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有利因素
        3.1.1 政策促进
        3.1.2 技术互补
        3.1.3 人才优势
        3.1.4 地缘因素
        3.1.5 历史渊源
    3.2 影响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不利因素
        3.2.1 双方因素
        3.2.2 中方因素
        3.2.3 俄方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对策
    4.1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政策建议
        4.1.1 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战略升级
        4.1.2 完善政府服务功能营造对俄技术合作良好环境
        4.1.3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4.1.4 推进对俄人力资源输出与合作战略
        4.1.5 构建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优势产业集群
    4.2 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的措施保障系统
        4.2.1 培育和做强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主体分系统
        4.2.2 拓展和做大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市场开拓分系统
        4.2.3 疏通和加强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大通道建设分系统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4)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三农”问题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三农”问题
        1.1.2 三农问题的负面影响
    1.2 “三农”问题研究现状
        1.2.1 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关于政策性的背景考察
        1.2.2 乡村组织改革:关于“税改”遗留问题的讨论
        1.2.3 农村公共品供给:关于“后税费”下热问题的思考
        1.2.4 农村发展战略选择:关于农民向何处去的设想
        1.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重建乡村的研究
        1.2.6 研究路径多元化:关于研究走向的探索与实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 产业组织生态理论
    2.3 制度经济学理论
    2.4 市场机制理论
    2.5 区域经济学理论
    2.6 区域创业环境理论
第3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情况
        3.1.1 吉林省“三农”概况
        3.1.2 吉林省“三农”存在的问题
    3.2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
        3.2.2 吉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1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
        3.3.2 吉林省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吉林省农民收入现状
        3.4.1 吉林省农民收入状况
        3.4.2 吉林省农民支出状况
第4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4.1 内、外部因素分析
        4.1.1 内部因素分析
        4.1.2 外部因素分析
    4.2 现实及历史因素分析
        4.2.1 现实因素
        4.2.2 历史因素
第5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5.2 吉林省“三农”问题具体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1 吉林省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2 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5.2.3 吉林省农民收入发展趋势预测
第6章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6.1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
        6.1.1 系统地认识“三农”问题
        6.1.2 重点发展新型农业
        6.1.3 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6.1.4 改善农村创业环境
    6.2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创新思路
        6.2.1 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
        6.2.2 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统领农村经济工作
        6.2.3 用统筹观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方法
        6.2.4 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农村创业活动
    6.3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
        6.3.1 建设吉林省新型农业的对策
        6.3.2 发展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对策
        6.3.3 增加吉林省农民收入的对策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6)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1 实证研究
        2-1-2 经验研究
    §2-2 产业结构
    §2-3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产业政策
        2-3-1 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政策
        2-3-2 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政策
        2-3-3 产业布局理论与产业政策
第三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评价
    §3-1 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体系
        3-1-1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目标任务
        3-1-2 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体系
        3-1-3 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
    §3-2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评价
    §3-3 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评价
        3-3-1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
        3-3-2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
        3-3-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
    §3-4 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章 河北省产业关联效应分析与主导产业选择
    §4-1 产业关联理论概述
        4-1-1 产业关联方式及类型
        4-1-2 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4-1-3 关联效应系数的计算
    §4-2 河北省产业关联效应计量分析
        4-2-1 前向关联效应系数的计算
        4-2-2 后向关联效应系数的计算
    §4-3 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
        4-3-1 选择主导产业的意义
        4-3-2 河北省主导产业的确定
第五章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
    §5-1 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概述
        5-1-1 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内涵
        5-1-2 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评价
    §5-2 河北省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
        5-2-1 河北省产业总体竞争力分析
        5-2-2 河北省三次产业竞争力分析
        5-2-3 河北省优势产业的调整方向
    §5-3 河北省工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
        5-3-1 理论模型
        5-3-2 实证分析
第六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6-1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成因
    §6-2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分析
        6-2-1 一个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6-2-2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6-2-3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6-3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分析
        6-3-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
        6-3-2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途径
    §6-4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6-4-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的内涵与测算方法
        6-4-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6-4-3 河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
    §7-1 河北省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分析
    §7-2 河北省三次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7-2-1 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7-2-2 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7-2-3 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与波动
        7-2-4 三次产业波动对GDP波动的影响
    §7-3 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评价
        7-3-1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分析
        7-3-2 经济增长效率效益分析
        7-3-3 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综合评价
    §7-4 提高河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措施
第八章 其他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及区域经济发展经验
    §8-1 国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经验与借鉴
    §8-2 境外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借鉴
第九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9-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9-1-1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9-1-2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9-1-3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9-1-4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9-2 产业结构调整与河北省城镇化建设
        9-2-1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9-2-2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9-3 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几点建议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本文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0-2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 积极开拓两个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黑龙江省对俄技术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蔡宏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农村城镇化研究——以洞庭湖区域为例 13专题研究[A]. 柳思维,徐志耀,熊曦. 农村城镇化研究--以洞庭湖区域为例, 2014
  • [4]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D]. 滕星均. 吉林大学, 2009(08)
  • [5]山东对外开放30年[A]. 赵丽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 2008
  • [6]区域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D]. 刘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1)
  • [7]四川“走出去”战略构想[J].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课题组,尹音频. 光华财税年刊, 2006(00)
  • [8]山东农业发展——2020预测与对策研究[A]. 山东省老科协课题组. 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言献策研讨会论文选, 2007
  • [9]第六课题组 关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 背景资料[A]. 刘朝,万福民,刘延喜,张钢军,苏仲义,刘娟,刘国秀,卢秉宇,邹顺桥,刘峰.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 2007
  • [10]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政报, 2006(08)

标签:;  ;  ;  ;  ;  

发挥我省农业比较优势,积极开拓两个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