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XML实现JAVA软件界面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1](2021)在《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文中指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繁杂多样,技术要求各异,关键环节多元,知识单元离散,信息孤岛林立,迫切需要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支撑。而移动手机端系统用户海量,携带方便,且功能强大、应用灵活,是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功能实现与应用的优质平台。本文针对稻田综合种养移动手机端决策支持系统缺乏的问题,运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原理与方法以及水稻栽培技术和水产畜禽动物养殖技术等,选用XML和Java语言与Spring、SpringMVC、Mybatis 等框架以及 Android Studio、Intellij IDEA 等开发工具,研发了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V1.0,实现了移动端与服务器端数据同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搜集整理和归纳总结了大量的数据信息,系统建立了覆盖28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籼粳稻品种、水稻和水产畜禽动物病虫害防治等数据库与知识库,丰富了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内容体系,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学习和查询检索的共享资源平台。(2)根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与水稻群体质量和精确定量栽培、水产畜禽动物养殖、水质规范等相关知识,结合稻田综合种养实际,分别构建了水稻品种筛选、基本苗计算、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适宜水质、饲料投喂、经济效益计算等计算机模型,为辅助决策功能的实现创造条件。(3)运用Android Studio开发平台,以XML和Java语言完成前后端编码,研发出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集成了 28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介绍与水稻品种筛选、基本苗计算、精确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宜水质、饲料投喂、经济效益计算等精准决策支持功能,且移动端软件界面小巧、功能完备、易于使用、移植性强,是稻田综合种养从业人员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的信息化新平台。
刘银峰[2](2021)在《四川省电力公司基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中信息的爆炸性发展与国网公司“十四五”规划关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对省级电网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国网总部对基建全过程管理效率的整体规划,提升国网公司信息化和智能化电网建设水平,实现电网基建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效性、平稳性和规范性等要求,电网建设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对电网建设全过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讨论了电网基建相关业务需求和实现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电网全过程基建管理的软件系统。在基建全过程管理中,从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电网工程建设的现状,开发研究了一套针对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系统。本文将针对其中的进度、安全、质量、技术等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的规范、高效、便捷性能。有利于电网工程建设的顺利推动。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过程建设管理理念,大大开阔对工程建设方面的眼界,尤其是需要借鉴成功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增加了对电网工程建设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具有先进工程管理理念的信息管理系统,满足国网公司电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信息化需求。使得国网公司各层级的信息通信更便捷、更先进、更标准、更精细,确保公司各项资源安排和经营行为的合理提供有力支撑,大大的提升了电网公司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邓文熙[3](2020)在《基于PE框架的积分兑换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积分兑换平台系统实现了银行信用卡积分兑换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从而节省了信用卡客户兑换业务的时间,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服务。信用卡客户能够通过本积分兑换平台系统与银行合作商户进行积分兑换操作,方便了客户在多个商户之间信用卡积分的使用,扩大了银行信用卡积分的业务范围。该系统能囊括信用卡积分兑换的所有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并实现传统业务,从而提高了信用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效率;满足客户对信用卡服务信息,网络和便利性的需求。本文主要技术包括:运用了公司所研发的PE框架技术,并且结合了OSGi模块化技术完成了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的架构,同时使用了Oracle数据库来对系统产生数据进行存储;并且研究了No Sql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来对现存数据库出现的不足之处做出补充;关键点还运用了相关的安全和隐私算法如3DES算法、AES算法、MD5数据加密算法等来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数据隐私性。本文主要完成工作包括了分析了银行与商户联合提出的积分兑换平台系统的需求情况,并按照需求内容设计了业务流程图、用例图来保证系统设计实施。随后设计了积分兑换平台主要系统的架构模式,采用了以OSGi为主体的项目结构,同时分析与设计了系统所需求的数据库表的结构与内容,分析和优化了现存数据库模式。并且采用了系统流程图与类图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系统功能和系统所要实现的接口。完成并实现了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和银行后管系统的代码部分,运用了PE框架所封装的成熟模板配置来完成了此次项目的核心部分。最后测试了此次项目中的核心功能,包括完成了与商户之间的线上联合系统测试,保证了系统正式上线后的功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总结了本项目完成之后对于银行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未来该系统或者是银行现有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论述了本次系统设计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往后的维护中来进行改进。
竹记[4](2020)在《应急救援自主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当下,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广泛应用,室外定位领域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在室内定位领域,由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信号弱,无法将相应的室外定位技术应用于室内。当前室内定位主要通过Wi-Fi、蓝牙等信息提供室内定位技术。近年来,城市中的建筑物越来越高大,也越来越复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用于室内定位相关的Wi-Fi、蓝牙等基础设备很大程度会被破坏,因此就无法为消防员提供准确、可靠的室内定位服务,给消防员的救援行动带来了困难和危险。本文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套应急救援自主定位系统,提高对消防员应急救援的安全保证。该应急救援自主定位系统包括系统后台管理平台和移动端APP两部分。采用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利用消防员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采集救援过程中相应的加速度、陀螺仪、地磁等传感器信息实现行人航迹推断来提供室内定位服务。通过构建消防员的行为模式识别算法模型来识别救援过程中消防员的行为模式,并通过识别结果自适应选择准确度较高的计步算法应用于行人航迹推断,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可靠的室内定位服务。本文分析选择了实现系统使用的技术,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最后完成了应急救援自主定位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测试和部署工作。系统后台管理平台为管理员提供了管理系统用户、角色和相关应急救援业务的功能。移动端APP为消防员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应急救援室内定位和航迹显示功能,还提供了其他基础业务功能。
张婷[5](2020)在《旅游领域本体构建及语义检索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利用闲暇时间调整好个人状态,其中,外出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就目前来看,人们在查找旅游信息的时候,结果却不尽人意。这是由于随着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化程度的提高,网络资源含量也在与日俱增,对于用户的检索需求,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已然无法满足。此外,由于旅游领域内信息的复杂程度较高,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无法辨析检索信息所包含的深层语义。例如,在查询的过程中,不同的用户所输入的条件可能不同但是实际上所要表达的含义却是一致的,按照语法层面来匹配查询结果的时候就很难满足用户真实的查询意图。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到用户所需的旅游信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语义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领域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它以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为基础,结合领域本体、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来实现高效检索。本体不仅可以基于语义层面上搭建检索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模型结构,而且还支持逻辑推理,因此在传统的信息检索系统中引入本体的相关技术,利用本体的优点来实现基于语义层面上的查询,这将有助于这些系统性能的提升。通过对旅游领域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搭建了旅游领域本体。在语义信息检索的过程中,本文针对不同的查询请求类型,给出了对应的语义查询算法,实现了语义查询扩展的功能。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计算概念间的相似度大小,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传统方法中所提及到的影响因素以及本体层次结构的特点。基于上述内容,给出了整个检索系统的结构,针对用户的提问按照其查询类型选择对应的语义查询扩展算法并结合所定义的语义相似度方法进行语义层面上的分析,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在检索模块中结合Jena推理机制与旅游领域内所包含的实际信息的各种属性制定出符合该领域的推理规则集合,通过用户所输入的查询信息筛选出所需的推理规则查询已建立好的数据资源库,将查询到的答案集合返回至用户页面进行展示。最后,通过与现有的检索技术进行对比发现,在信息查找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方面均有所提升。
陈超[6](2020)在《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商品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许多企业每天都有大量商品需要物流运输。这些货品的称重、销售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快速、准确、有序并低成本地进行称重和销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对载货汽车进行称重,效率低且容易出错误;有些企业采用了简单的称重软件,虽提升了效率,但是此类称重系统并不能柔性地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为解决上述两类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可定制型全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本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可实现工厂内载货车辆的全自动无人值守自动称重和销售管理;并设计了可柔性化定制功能,可根据不同称重环境快速定制出适合的称重流程,能解决各种在称重环节中出现的复杂问题,鲁棒性较高。本系统还包含了远程监测系统,用户不用身临作业现场,即可完成对称重过程的远程监测。本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子系统的设计。本系统集成大量自动化设备于一体,利用RFID射频技术、车牌识别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硬件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将底层硬件设备数据汇总到上位机统一处理,通过控制红绿灯、道闸、LED大屏等设备实现车辆的自动称重,并将称重数据保存于本地服务器。在实现自动称重的基础上,系统提供了柔性定制功能,通过用户在软件中简单设置,即可定制出一套适合的称重系统。除此之外,该系统还提供了记录查询更改、数据维护、实时监控、销售管理、权限管理、报表统计等功能。该系统能适应多种企业称重场景,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物流运输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可实现工厂内多计量点联网称重,并行处理、统筹安排。(2)远程监测子系统的设计。本系统包含了远程监测网站和远程监测APP。通过前端、后端以及Android客户端的整合开发,采用网站开发技术、异步通讯技术、云服务技术,实现称重数据的远程监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对生产运营情况的随时掌握。(3)数据库的设计。通过对比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并分析称重过程所有数据实体,以及各实体的属性和关系,根据常用的数据库设计范式,设计出效率高、冗余少的数据库结构。本系统经过实验室调试以及现场调试阶段可以保证长期可靠稳定运行,目前已在郑州某钢管厂、沈阳某造纸厂、周口某垃圾场等多家企业投入使用。
王硕琼[7](2020)在《面向微服务的软件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目前人社部门正致力于打造“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服务平台,提出办理业务“一网,一门,一次”完成的新需求,使用单体软件架构已无法满足上述需求。D公司是提供人社软件服务的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管理参保人员3亿人。目前D公司软件系统架构更替迫在眉睫。微服务是细粒度的分布式软件架构,在应对系统需求变化、持续交付等方面有天然优势。但是在微服务架构下软件被拆分为大量体积较小的应用,如何维护大量关系复杂的微服务应用,是运维人员要应对的难题;如何将大量的微服务应用编排组合成为完整可靠的系统,是部署人员要应对的难题;如何在微服务架构下迅速开展工作,且保证代码质量,是开发人员要应对的难题。因此D公司急需一个平台对微服务架构下软件开发、部署、运维工作提供支持。本论文以D公司人社软件为背景,论述了面向微服务架构的软件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MOL 平台”(Micro-Service Oriented Software Lifecycle Management Platform)。“MOL平台”基于Spring Boot框架开发,使用Spring Cloud框架制定微服务运维方案,采用MySQL、Oracle、MongoDB等数据库存储数据,会话缓存使用Redis数据库,持续集成打包自动化部署使用Jenkins。“MOL平台”对微服务软件系统的准备阶段、开发阶段、部署阶段和运维阶段进行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主要功能包括针对准备阶段的微服务基础资源管理;针对开发阶段的微服务应用、微服务接口管理;针对部署阶段的微服务系统编排、微服务系统发布、微服务运行态配置;针对运维阶段的运行资源管理、微服务持续集成部署、健康监测等。“MOL平台”投入使用后,为人社软件系统在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部署和运维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MOL平台”使D公司建立了自主可控可持续演进的微服务软件生产流水线,能够满足公司后续所有面向微服务软件系统的研发需求,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企业拥有自主云原生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欧哲[8](2020)在《电信运营商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业务的发展,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不仅会为用户提供语音、短信、流量等基础业务,还会有各种增值业务提供给用户订购。这类增值业务的运作体系一般都是各省分公司的业务支撑系统为用户提供业务订购与变更、结算计费功能,而增值业务平台则为用户提供业务实际使用的功能。各个公司之间的能否保持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对用户感知有很直接的影响。目前国内运营商针对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性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核心比对环节自动化处理,其他流程仍然是人工处理,数据需要与其他平台反复沟通确认。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对电信运营商的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性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使用Java语言设计与实现提升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率的系统。整合数据一致性处理问题中涉及的数据提取、校验、比对、分析、上报等流程,从单纯的比对工作中形成管理体系。同时引入优化的查询比对算法来提升系统处理效率。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整合数据一致性关键处理流程,梳理出关键比对字段。主要流程包括:数据提取、数据预处理、数据比对、差异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差异数据。关键比对数据分为订购关系数据和局数据。订购关系数据的关键字段包括用户号码、业务代码、企业代码、订购状态、停开机状态。局数据的关键字段包括业务类型、操作类型、SP企业代码、业务代码、业务产品名称、生失效时间和业务范围。(2)研究基于B/S架构的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性管理系统。对订购关系数据的控制通过JDBC与Oracle数据库进行交互。系统日志、配置等数据使用Hibernate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对数据进行存取和事务控制。前端页面使用JS插件来编写。使用Echarts纯Java Script的图表库去设计系统中各种图表页面。(3)研究提升数据比对、数据去重效率的查询比对算法。研究改进Hash查找算法,对解决冲突的链地址法使用二叉查找树进行优化,大大提升了查询比对效率。
杨子豪[9](2019)在《基于Activiti的自定义工作流工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今企业单位日常办公中,越来越依赖软件系统平台进行管理支撑,而业务生产工作的流程管理也交由其执行,这种管理系统统称为工单系统。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任何业务上的需求都会随时跟随实际情况而进行变动,而过去的旧式工单系统修改需求时,往往也需要对流程进行重新再设计,对代码进行在编写,工作效率非常低下,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为此需要一款灵活的可编辑性强的工单系统,来为企业部门的各方面管理提供帮助。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款可以支持自定义设计的工单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为了满足基本业务需求及灵活易编辑的特点,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工作流引擎以及相应的建模规则标准,而通过比较Activiti5工作流引擎与其他引擎的区别,以及分析其自身的特性,选择其为此次系统的核心引擎,同时由于其满足BPMN2.0业务流程建模标记规则,确立BPMN2.0为标准。(2)在选定引擎及建模标准后,将引擎与系统进行整合设计并实现。按照实际需求划分了系统的功能模块,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分为登录注册模块、流程定义编辑模块、任务管理模块、流程部署模块。其中重点介绍了流程设计部分,本系统将引擎自带的在线流程设计器集成至系统内部,利用图形化操作编写流程定义,既有利于使用者的设计工作又能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需求变更的能力。(3)在实现系统基本架构之后,为了满足回退,自由跳转的需求,对引擎本身进行研究,利用其底层设计模式开发出特有的自定义跳转功能。(4)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加以测试。最终从测试结果来看,本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需求目标,也实现了自定义跳转的功能,性能方面也基本能够满足实际性能要求。
杨安康[10](2019)在《直流绝缘子老化试验软件设计》文中指出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性的飞速发展,电能的需求量与之成正相关增长,国家特为此制订了“西电东送”以及“坚强电网”的发展策略,直流输配电因其线路损耗较低、输送电能容量大等特有优势而被大力发展。绝缘子是直流输电线路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器件,然其老化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每年直流输电线路中绝缘子的老化率较之交流输电线路要高出一至两个数量级,非常不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作,故对直流绝缘子老化性能的研究势在必行。目前,世界范围内均采用直流绝缘子老化试验的手段来研究直流绝缘子老化问题,但所使用的实验装置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较弱,测量结果不精确等问题,如此严重阻碍了对绝缘子老化性能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更准确方便的研究直流绝缘子的老化性能,本课题基于实验室的绝缘子老化试验装置为其设计一款匹配的软件,用以辅助完成对绝缘子老化性能的测试以及分析。通过建立实验装置的控制器和电脑之间的通讯,采集试验所需要的数据,根据试验要求在图形界面完成相应的试验操作,并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及其处理结果存储至数据库中。经在该试验装置上测试本软件,实现了全部的试验功能,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结果达到了设计目标。
二、使用XML实现JAVA软件界面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XML实现JAVA软件界面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 |
2.2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
2.3 Android端手机APP研究进展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
0 前言 |
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1.1 技术可行性 |
1.2 经济可行性 |
1.3 社会可行性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3 系统设计目标 |
4 系统关键技术 |
4.1 Material Design界面设计 |
4.2 Android四大组件 |
4.3 数据持久化技术 |
4.4 Volley框架 |
4.5 Maven工具 |
4.6 MySQL数据库 |
4.7 三层架构 |
5 小结与讨论 |
5.1 小结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的研发 |
0 前言 |
1 数据库的研发 |
1.1 数据库建表 |
1.2 数据存储 |
2 知识库的研发 |
2.1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知识库 |
2.2 水稻品种知识库 |
2.3 病虫害防治知识库 |
3 模型库的研发 |
3.1 水稻基本苗计算决策模型的构建 |
3.2 水稻精确施肥决策模型的构建 |
3.3 饲料投喂决策模型的构建 |
3.4 适宜水质决策模型的构建 |
3.5 其它决策模型的构建 |
4 小结与讨论 |
4.1 小结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Android端手机APP功能设计与实现 |
0 前言 |
1 系统开发方法与功能 |
1.1 系统开发环境 |
1.2 页面设计常用组件 |
2 系统程序实现与功能应用 |
2.1 注册 |
2.2 登录 |
2.3 页面功能程序实现 |
2.4 功能应用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小结 |
3.2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讨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四川省电力公司基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基建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开发技术 |
2.1 JAVA软件 |
2.2 MATLAB软件 |
2.3 JQUERY软件 |
2.4 JDBC软件 |
2.5 JAVAWEB服务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建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1 公用管理模块分析 |
3.1.2 质量管理模块分析 |
3.1.3 安全管理模块分析 |
3.1.4 进度管理模块分析 |
3.1.5 技术管理模块分析 |
3.2 系统构架分析 |
3.2.1 用户界面需求 |
3.2.2 软件需求 |
3.2.3 硬件需求 |
3.2.4 通信需求 |
3.3 安全性需求 |
3.4 故障排除 |
3.5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建管理系统设计 |
4.1 软件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4.1.1 软件设计目标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总体架构设计 |
4.2.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安全性设计 |
4.3.1 物理安全设计 |
4.3.2 网络安全设计 |
4.3.3 系统安全设计 |
4.3.4 应用安全设计 |
4.3.5 密码支持 |
4.3.6 操作安全 |
4.3.7 数据安全 |
4.4 系统应用平台设计 |
4.4.1 系统主要结构设计 |
4.4.2 平台公告管理设计 |
4.4.3 平台应用管理设计 |
4.4.4 平台流程设计 |
4.4.5 平台角色管理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建管理系统软件的实现 |
5.1 登录模块 |
5.1.1 登录主界面 |
5.1.2 系统登录的实现 |
5.2 软件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公用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2 质量管理模块 |
5.2.3 安全管理模块 |
5.2.4 进度管理模块 |
5.2.5 技术管理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目的 |
6.2 测试软件概述 |
6.3 整体及模块测试 |
6.3.1 测试的软硬件环境 |
6.3.2 测试内容 |
6.3.3 测试情况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6.4.1 测试描述 |
6.4.2 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未来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PE框架的积分兑换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系统开发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系统开发方案 |
1.2.1 系统开发目的 |
1.2.2 系统开发内容 |
1.2.3 系统开发结果 |
1.3 系统开发基础和前提 |
1.3.1 系统开发的前提和任务 |
1.3.2 系统开发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
1.3.3 涉及范围和预期成果 |
1.3.4 系统开发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积分兑换平台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 |
2.1 PE框架技术 |
2.1.1 PE框架简介 |
2.1.2 PE框架发展简介 |
2.1.3 PE框架的自定义标签及处理 |
2.2 PE框架运行的核心流程 |
2.2.1 Context接口 |
2.2.2 Transaction交易 |
2.2.3 Command和Chain |
2.2.4 数据域校验和Style及Validator |
2.2.5 Converter转换器 |
2.2.6 Policy策略 |
2.2.7 Role角色 |
2.2.8 Template和Action |
2.2.9 其它接口和异常处理 |
2.3 OSGi模块化框架 |
2.3.1 OSGi技术概述 |
2.3.2 OSGi Framework原理 |
2.3.3 OSGi技术优势 |
2.4 数据库相关技术运用 |
2.4.1 NoSql数据库 |
2.4.2 PE框架对JDBC的封装 |
2.5 系统安全与隐私算法 |
2.5.1 系统主要运用加密算法 |
2.5.2 其它更多安全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积分兑换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的功能描述和开发阶段分析 |
3.1.1 系统功能描述 |
3.1.2 系统的各个开发阶段 |
3.2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用例图需求分析 |
3.2.2 积分兑换业务流程需求分析 |
3.2.3 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4 银行后管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3.1 性能需求 |
3.3.2 可用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积分兑换平台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架构设计 |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2.1 系统数据库选取 |
4.2.2 数据库表概念设计 |
4.2.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2.4 数据库优化思路与设计 |
4.3 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设计 |
4.3.1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业务流程 |
4.3.2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结构设计 |
4.3.3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数据接收模块设计 |
4.3.4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操作主模块设计 |
4.3.5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定时任务自动对账模块设计 |
4.4 银行后管系统设计 |
4.4.1 银行后管平台业务流程 |
4.4.2 银行后管平台系统主模块设计 |
4.4.3 银行后管平台系统自动对账模块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积分兑换平台系统实现 |
5.1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实现 |
5.1.1 信用卡积分系统数据接收模块实现 |
5.1.2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操作主模块实现 |
5.1.3 信用卡积分兑换平台定时任务自动对账模块 |
5.2 银行后管系统实现 |
5.2.1 银行后管平台系统主模块实现 |
5.2.2 银行后管平台系统自动对账模块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积分兑换平台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积分兑换平台主系统功能测试 |
6.2.1 积分查询测试 |
6.2.2 积分兑换测试 |
6.2.3 用户授权登录测试 |
6.2.4 自动对账测试 |
6.3 银行后管系统功能测试 |
6.4 积分兑换平台系统性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应急救援自主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内容与本人工作 |
1.3.1 课题内容 |
1.3.2 本人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服务器端相关技术介绍 |
2.1.1 Spring介绍 |
2.1.2 Struts介绍 |
2.1.3 SpringMVC介绍 |
2.1.4 Spring Boot介绍 |
2.1.5 Hibernate介绍 |
2.1.6 MyBatis介绍 |
2.1.7 MySQL介绍 |
2.1.8 框架对比分析 |
2.2 客户端技术介绍 |
2.2.1 Android平台介绍 |
2.2.2 Android传感器介绍 |
2.2.3 Vue. js框架介绍 |
2.3 移动端与服务器通信技术介绍 |
2.3.1 HTTP协议介绍 |
2.3.2 JSON技术介绍 |
2.4 系统开发工具 |
2.4.1 IDEA介绍 |
2.4.2 Android Studio介绍 |
2.4.3 Visual Studio Code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3.2.1 系统管理员 |
3.2.2 业务管理员 |
3.2.3 消防员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管理员需求分析 |
3.3.2 业务管理员需求分析 |
3.3.3 消防员需求分析 |
3.4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1 性能 |
3.4.2 可用性 |
3.4.3 易用性 |
3.4.4 可维护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概要设计 |
4.1 系统软件层次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服务器后台功能模块设计 |
4.2.2 移动端功能模块设计 |
4.3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3.1 E-R图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系统接口设计 |
4.4.1 接口整体规范 |
4.4.2 接口文档展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环境配置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5.1.2 系统运行环境 |
5.2 核心技术算法 |
5.2.1 消防员行为模式复杂问题 |
5.2.2 解决方案 |
5.3 服务器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1 用户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2 角色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3 救援楼宇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4 楼宇楼层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5 移动设备管理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3.6 意见反馈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 移动端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1 救援楼宇信息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2 自主定位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3 个人中心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4 APP相关信息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4.5 意见反馈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5 实现结果 |
5.5.1 后台管理平台的实现结果 |
5.5.2 Android移动端的实现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的目的与方法 |
6.2 系统的功能测试 |
6.2.1 测试环境 |
6.2.2 测试工具 |
6.2.3 测试用例 |
6.3 系统的非功能测试 |
6.3.1 服务器端压力测试 |
6.3.2 客户端性能测试 |
6.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旅游领域本体构建及语义检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本体的研究现状 |
1.3.2 语义检索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本体的构建技术及应用 |
2.1 语义网体系结构及相关概念 |
2.1.1 XML |
2.1.2 RDF |
2.1.3 OWL |
2.2 本体的基本理论 |
2.2.1 本体的定义 |
2.2.2 本体的组成 |
2.2.3 本体的构建规则与方法 |
2.3 本体的构建工具 |
2.4 基于Jena的本体推理 |
2.4.1 Jena组成部分 |
2.4.2 Jena工作原理 |
2.4.3 Jena的SPARQL查询 |
2.5 旅游领域本体及推理规则的构建 |
2.5.1 定义概念层次结构 |
2.5.2 定义属性及其约束 |
2.5.3 创建实例 |
2.5.4 本体可视化处理 |
2.5.5 建立Jena推理规则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关键技术的研究 |
3.1 文本预处理 |
3.1.1 分词工具 |
3.1.2 领域词典的创建 |
3.1.3 停用词表的创建 |
3.1.4 依存句法分析 |
3.2 基于本体的语义扩展 |
3.2.1 同义词扩展 |
3.2.2 语义推理 |
3.3 基于本体的语义相似度计算 |
3.3.1 基于路径距离的语义相似度计算 |
3.3.2 基于信息量的语义相似度计算 |
3.3.3 基于属性的语义相似度计算 |
3.3.4 本文改进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 |
3.3.5 实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旅游领域本体语义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检索概述 |
4.1.1 传统的信息检索 |
4.1.2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 |
4.2 系统框架 |
4.3 系统设计 |
4.3.1 需求分析 |
4.3.2 功能设计 |
4.4 系统实现 |
4.4.1 开发环境 |
4.4.2 界面展示 |
4.5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
4.5.1 评价标准 |
4.5.2 实验设计 |
4.5.3 结果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存在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自动称重研究现状 |
1.3.2 远程数据监测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业务需求分析 |
2.1.1 自动称重 |
2.1.2 称重应用可定制 |
2.1.3 销售结算 |
2.1.4 报表统计 |
2.1.5 权限设计 |
2.1.6 操作日志 |
2.1.7 硬件通讯设置 |
2.1.8 远程监测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硬件总体设计 |
2.2.2 软件总体设计 |
2.3 本章总结 |
3 现场硬件设备集成设计 |
3.1 车牌识别摄像头 |
3.1.1 海康牌识摄像头 |
3.1.2 文通牌识摄像头 |
3.2 无线射频读卡器 |
3.2.1 IC卡读写器 |
3.2.2 中距离读卡器 |
3.2.3 远距离读卡器 |
3.2.4 蓝牙读卡器 |
3.3 电子汽车衡器与仪表 |
3.3.1 耀华仪表 |
3.3.2 柯力仪表 |
3.4 控制板卡 |
3.5 LED大屏 |
3.6 监控摄像头 |
3.7 本章总结 |
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1 自动称重模块 |
4.1.1 牌识认证 |
4.1.2 刷卡认证 |
4.1.3 先刷卡后牌识认证 |
4.1.4 先牌识后刷卡认证 |
4.1.5 自动称重流程 |
4.1.6 手动称重流程 |
4.2 记录查询更改模块 |
4.3 基础数据维护模块 |
4.4 各类报表管理模块 |
4.5 车辆信息维护模块 |
4.6 系统数据维护模块 |
4.7 用户密码维护模块 |
4.8 操作日志维护模块 |
4.9 系统通讯设置模块 |
4.9.1 数据库设置 |
4.9.2 仪表设置 |
4.9.3 读卡器设置 |
4.9.4 控制柜设置 |
4.9.5 LED大屏设置 |
4.9.6 监控设置 |
4.9.7 车牌识别设置 |
4.9.8 标准设置 |
4.9.9 多功能设置 |
4.10 本地数据库设计 |
4.10.1 本地数据库分类与选型 |
4.10.2 本地数据库E-R模型设计 |
4.10.3 本地数据库表设计 |
4.10.4 本地数据的操作与发布 |
4.11 本章总结 |
5 远程监测网站设计 |
5.1 开发语言及工具介绍 |
5.2 前端程序设计 |
5.2.1 登录程序 |
5.2.2 数据显示程序 |
5.3 后端程序设计 |
5.4 云数据库设计 |
5.5 本章总结 |
6 远程监测APP设计 |
6.1 开发语言及工具介绍 |
6.2 客户端程序设计 |
6.2.1 登录界面 |
6.2.2 主界面 |
6.2.3 报表显示界面 |
6.2.4 按条件汇总界面 |
6.2.5 自定义查询界面 |
6.3 本章总结 |
7 系统调试 |
7.1 实验室系统调试 |
7.2 现场系统调试 |
7.3 本章总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7)面向微服务的软件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微服务现状研究 |
1.2.2 微服务框架对比 |
1.2.3 微服务架构下实现DevOps现状研究 |
1.3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目标 |
2.3 系统需求综述 |
2.3.1 系统需求分析 |
2.3.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2.4 系统功能性需求 |
2.4.1 准备阶段业务领域管理 |
2.4.2 准备阶段用户与自定义序列管理 |
2.4.3 开发阶段新增微服务应用 |
2.4.4 开发阶段微服务接口开发 |
2.4.5 开发阶段关系模式配置 |
2.4.6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信息管理 |
2.4.7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编排 |
2.4.8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发布 |
2.4.9 部署阶段微服务系统运行态配置 |
2.4.10 运维阶段微服务系统运行 |
2.4.11 运维阶段健康监测 |
2.4.12 运维阶段微服务系统平滑升级 |
2.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2.5.1 性能需求 |
2.5.2 可复用性 |
2.5.3 界面友好 |
2.5.4 高可用性 |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
3.1 设计目标和原则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逻辑架构设计 |
3.2.2 网络架构设计 |
3.2.3 系统功能架构图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关键技术设计 |
4.1.1 微服务架构设计 |
4.1.2 依赖管理架构设计 |
4.1.3 代码生成设计 |
4.1.4 持续集成自动化部署技术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3 关键模块设计 |
4.3.1 业务领域管理 |
4.3.2 自定义序列管理 |
4.3.3 微服务应用开发 |
4.3.4 微服务接口开发 |
4.3.5 关系模式配置 |
4.3.6 微服务系统编排 |
4.3.7 微服务系统发布 |
4.3.8 微服务系统运行态配置 |
4.3.9 微服务系统健康检测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关键模块实现 |
5.1.1 业务领域管理 |
5.1.2 微服务应用开发 |
5.1.3 微服务接口开发 |
5.1.4 关系模式配置 |
5.1.5 微服务系统编排 |
5.1.6 微服务系统发布 |
5.1.7 微服务系统运维 |
5.2 系统测试 |
5.2.1 功能测试 |
5.2.2 压力测试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电信运营商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框架 |
2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业务流程梳理 |
2.2 用户订购关系数据结构 |
2.3 系统功能需求整理 |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框架设计 |
3.2 系统功能设计 |
3.3 二叉查找树改进哈希表查找算法设计 |
4 系统实现 |
4.1 框架实现 |
4.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4 二叉查找树改进哈希表查找算法实现 |
5 系统测试 |
5.1 系统功能测试 |
5.2 系统性能测试 |
5.3 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Activiti的自定义工作流工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管理系统介绍 |
2.1.2 工作流生命周期 |
2.2 Activiti5 介绍 |
2.2.1 Activiti5 工作流引擎的职责 |
2.2.2 Activiti5 流程引擎核心服务 |
2.3 BPMN2.0 流程定义与解析 |
2.3.1 BPMN2.0 业务流程建模标记法 |
2.3.2 关于BPMN2.0 流程图 |
2.4 相关框架技术 |
2.4.1 Spring框架 |
2.4.2 jQuery库 |
2.4.3 Bootstrap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1 工单系统业务描述 |
3.1.2 流程定义编辑过程 |
3.1.3 工单系统需求建模 |
3.1.4 系统功能用例图 |
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概要设计 |
3.3.1 总体架构 |
3.3.2 总体功能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模块总体思路 |
4.1.1 服务结构图 |
4.2 登录注册模块 |
4.3 流程定义编辑模块 |
4.3.1 流程定义设计过程 |
4.3.2 模型设计器的集成 |
4.3.3 系统整合Activiti引擎 |
4.3.4 流程定义功能模块 |
4.3.5 动态表单 |
4.4 任务管理模块 |
4.5 流程部署模块 |
4.5.1 流程定义的部署 |
4.5.2 流程定义实例的启动 |
4.6 数据库模块 |
4.6.1 用户信息数据库 |
4.6.2 业务流引擎数据库 |
4.7 自定义工作流 |
4.7.1 关于Activiti的设计模式 |
4.7.2 功能设计 |
4.7.3 功能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运行与测试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测试 |
5.2.1 登录注册模块 |
5.2.2 模型设计器模块 |
5.2.3 流程流转模块 |
5.2.4 自由跳转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直流绝缘子老化试验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绝缘子概述 |
1.1.2 直流绝缘子的老化问题 |
1.1.3 直流绝缘子老化试验方法简介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整体结构设计 |
2 试验装置及原理介绍 |
2.1 试验装置介绍 |
2.1.1 直流高压发生器介绍 |
2.1.2 绝缘子老化试验箱介绍 |
2.1.3 控制器介绍 |
2.2 泄漏电流试验原理及步骤 |
2.2.1 试验原理 |
2.2.2 试验步骤 |
2.3 绝缘电阻试验原理及步骤 |
2.3.1 实验原理 |
2.3.2 试验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3 软件设计 |
3.1 开发工具介绍 |
3.2 软件需求分析 |
3.3 软件整体架构设计 |
3.3.1 整体设计思路 |
3.3.2 MVC设计模式简介 |
3.3.3 总体功能设计 |
3.3.4 功能及其结构阐述 |
3.4 模块设计 |
3.4.1 通讯模块设计 |
3.4.2 数字滤波 |
3.4.3 定时器 |
3.4.4 数据库设计 |
3.4.5 界面编程组件介绍 |
3.4.6 主界面设计 |
3.4.7 时序图设计 |
3.4.8 表格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软件测试 |
4.1 实验软件功能模块测试 |
4.1.1 项目选择功能测试 |
4.1.2 主界面显示测试 |
4.1.3 动态表格显示测试 |
4.1.4 导出报表测试 |
4.1.5 时序图显示测试 |
4.1.6 数据库测试 |
4.1.7 时序图保存及显示测试 |
4.2 试验软件使用说明 |
4.3 试验软件系统测试 |
4.3.1 泄漏电流试验测试 |
4.3.2 绝缘电阻试验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使用XML实现JAVA软件界面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droid的稻田综合种养决策支持系统研发[D]. 陈泽. 扬州大学, 2021
- [2]四川省电力公司基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银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PE框架的积分兑换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邓文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应急救援自主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竹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旅游领域本体构建及语义检索研究[D]. 张婷.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可定制型自动称重及远程监测系统[D]. 陈超. 郑州大学, 2020(02)
- [7]面向微服务的软件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实现[D]. 王硕琼. 山东大学, 2020(12)
- [8]电信运营商用户订购关系数据一致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欧哲. 暨南大学, 2020(03)
- [9]基于Activiti的自定义工作流工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子豪. 东南大学, 2019(06)
- [10]直流绝缘子老化试验软件设计[D]. 杨安康.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