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例胃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报告

216例胃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报告

一、胃腺癌216例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阳[1](2021)在《胃黏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医证候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3位常见癌症死亡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而不完全型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被定义为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WHO(2019)分类又将Dys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low-grade dysplasia,LGD)和高级别异型增生(high-grade dysplasia,HGD),早期发现并干预GPL可有效阻止胃癌的发生发展,降低其病死率。目前西医学对GPL主要以内镜随访及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以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及对症治疗为主,缺乏内科系统治疗,且无法逆转IM及Dys等病理改变。现中医药干预GPL的研究逐渐增多,多数研究证实中医药通过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逆转其病理改变,发挥其多靶点治疗的优势。中医证候的准确性、规范化及标准化是中医药推广及其疗效评判的前提,因此,如果将中医证候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分子标记物相联系,寻求其分布特点及相关性,将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性,从而使其临床疗效结果得到重复性检验及国内外的广泛认可。研究目的1.本研究通过收集GPL患者中医四诊资料信息,总结中医证候及其分布特征。2.探讨中医证候与病理组织学及分子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辅助识别高风险的GPL患者,为其临床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住院部及内镜中心,并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CAG伴IM、Dys患者,收集其基本信息、填写证候评价表,由有经验的高年资胃镜医师及病理医师填写胃镜评价表及病理评价表,并由病理科专业医师完成相应病理免疫组化,观察黏蛋白标记物MUC2、MUC5AC、MUC6、CD10,基因编码蛋白SOX2、CDX2,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构建数据库并将数据整理录入,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分析GPL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标记物特点,总结各证候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分子标记物表达特性。研究结果1.研究病例分布情况(1)纳入病例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21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以CAG为其背景病变。(2)一般人口学:男性107例(49.54%),女性109例(50.46%);年龄分布在3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3±9.94岁,女性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平均 BMI 为 23.45±2.88,男性(24.33±2.71)>女性(22.58±2.78)(p<0.05)。(3)IM程度分布:轻度IM 122例(56.48%)>中重度IM 94例(43.52%);IM部位分布:轻度胃窦部IM 93例(43.06%)>中重度窦体部IM 36例(16.67%)>中重度胃窦部IM 58例(26.85%)>轻度窦体部IM 29例(13.43%);IM分型分布:不完全型IM 119例(55.09%)>完全型IM 97例(44.91%);Dys程度分布:无Dys 141例(65.28%)>LGD75例(34.72%);Hp感染情况分布:Hp阴性189例(87.50%)>Hp阳性27例(12.50%)。(4)中医证候分布:脾胃虚弱(寒)证54例(25.00%)>脾胃湿热证47例(21.76%)>胃络瘀血证37例(17.13%)>肝胃郁热证34例(15.74%)>肝胃气滞证27例(12.50%)>胃阴不足证17例(7.87%);虚实证候分布特征:实证145例(67.13%)>虚证71例(32.87%)。(5)分子标记物阳性表达率:MUC2阳性率96.30%,MUC5AC阳性率88.89%,MUC6阳性率87.50%,CD10阳性率57.41%,CDX2阳性率96.00%,SOX2阳性率4.00%,Ki-67阳性率82.67%。2.一般资料分布(1)性别:LGD中男性>女性(p=0.05);脾胃湿热证中男性>女性(p<0.05);胃阴不足证中女性>男性(p<0.05)。(2)年龄:各病理改变及各中医证候在年龄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BMI:轻度IM>中重度IM(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BMI>非脾胃湿热证患者(p<0.05)。(4)Hp感染:脾胃湿热证与非脾胃湿热证在Hp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Hp阳性率(15.86%)>虚证组(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与肠化生(1)IM程度:在轻度IM患者中,以脾胃虚弱(寒)证为主,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次之,胃阴不足证占比最少;在中重度IM患者中,以胃络瘀血证占比最高,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次之,胃阴不足证占比最少。脾胃虚弱(寒)证在轻度IM(68.5%)分布高于中重度IM(3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络瘀血证在中重度IM(64.86%)分布高于轻度IM(3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在轻度IM(67.61%)分布高于中重度IM(3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M范围:轻度IM中胃窦及窦体部均以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证为主,胃阴不足证最少;中重度IM中胃窦及窦体部均以胃络瘀血证为主,脾胃虚弱(寒)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次之,胃阴不足证最少;轻、中重度IM各病变范围均以实证为主。各中医证候在病变范围的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子标记物表达情况4.1黏蛋白指标(1)黏蛋白指标与IM:随着IM由轻度发展至中重度,MUC2、CD10阳性率逐渐升高,而MUC5AC、MUC6阳性率则呈现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病变范围看,在轻度IM组中,CD10在胃窦部阳性率(46.24%)<窦体(6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黏蛋白指标与中医虚实证候:中医虚实证候与黏蛋白MUC2、MUC5AC、MUC6、CD10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4.2 基因编码蛋白(1)基因编码蛋白与IM:随着IM程度的加重,CDX2表达上调,SOX表达则呈下调趋势。(2)基因编码蛋白与中医证候:CDX2、SOX2阳性表达与中医证候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4.3 增殖相关抗原Ki-67(1)Ki-67与IM:轻度IM组Ki-67阳性率(80.95%)<中重度 IM 组(84.85%),但分析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2)Ki-67与中医证候:Ki-67阳性表达与中医证候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5.肠化分型与相关因素分布情况在纳入的216例患者中,不完全型IM患者119例(55.09%),完全型IM患者 97 例(44.91%)。(1)Hp感染情况:完全型IM患者Hp阳性率(15.46%)高于不完全型IM(10.08%),但两组间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2)IM程度:不完全型IM组在轻度、中重度IM组的占比均高于完全型IM组,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是否伴有Dys来看,不完全型IM组在LGD中的占比(73.33%)明显高于完全型IM(26.67%),经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黏蛋白表达情况:MUC2、CD10在完全型IM组中阳性表达率>不完全型IM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5AC、MUC6在不同肠化分型组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完全型IM组患者CDX2阳性表达率(100%)>不完全型IM组患者(94.55%),而SOX2表达与CDX2结果基本相反。(5)中医证候:本研究中发现不同IM分型中证候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脾胃虚弱(寒)证、脾胃湿热证为主,胃阴不足证占比最少。6.异型增生与相关因素分布情况在纳入的216例患者中,伴有LGD的患者75例(34.72%),无Dys的患者为141例(65.28%)。(1)Hp感染情况:在75例Dys患者中,LGD患者的Hp阳性率(18.44%)明显<无Dys的患者(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M程度:LGD在中重度IM组的占比(35.11%)>其在轻度IM组中的占比(3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IM范围来看,LGD在轻、中重度IM两组中均以胃窦部为主,其中轻度IM组中,胃窦部病变占比(39.8%)>窦体部(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IM分型来看,LGD在不完全型IM中占比(46.22%)显着高于完全型IM(2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子标记物:MUC2、MUC5AC、MUC6及CD10在LGD组中的阳性率均低于无D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LGD组内中医证候分布为:脾胃虚弱(寒)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与非脾胃虚弱(寒)证相比,在Dys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与非脾胃湿热证在Dys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GD组在虚证中的占比(47.89%)明显高于实证(2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中医证候分布特征(1)一般因素:胃阴不足证以女性居多,脾胃湿热证以男性为主;脾胃湿热证患者BMI>非脾胃湿热证患者;Hp感染以脾胃湿热证/实证为主。(2)中医证候与病理组织学:轻度IM及LGD患者均以虚证居多,尤以脾胃虚弱(寒)证为主;中重度IM中以实证居多,尤以胃络瘀血证为主。(3)中医证候与分子标记物:MUC2、MUC5AC、MUC6、CD10、SOX2、Ki-67 在实证阳性表达率>虚证,CDX2在虚证中阳性表达>实证,但无明显相关性。1.2肠化分型与各因素的相关性MUC2、CD10在完全型IM组中阳性表达率更高;Ki-67在不完全型IM组中阳性表达率更高。1.3异型增生与各因素的相关性(1)广泛窦体部IM及不完全型IM是Dys的危险因素;(2)LGD中,MUC2、MUC5AC、MUC6及CD10的阳性表达均低于无Dys组。不足与展望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样本量小,各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布不均匀,无法系统、全面地反映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客观变化。后期可扩大样本量,增加随访,建立专病的长期随访数据库,追踪动态病情,探索其演变规律。

李文会[2](2021)在《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构建胃癌预后风险模型及CTNNAL1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前言: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癌症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研究结果,2020年全球新发病例约108万,占全球所有恶性肿瘤的5.6%,胃癌死亡病例在全世界大约76.9万(占7.7%)。随着对胃癌的认识不断加深、癌症筛查的实施、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下降趋势。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胃癌的疾病负担依然严重。尽管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的应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较差。因此寻找影响胃癌预后的关键基因及治疗靶点尤为重要。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肿瘤相关生物数据的出现,肿瘤生物信息学可以通过对癌症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对癌症发病机制进行分析。通过鉴定肿瘤生物标志物与肿瘤预后的关系,使得寻找可以作为癌症诊断、预测、预后及治疗的分子标志物变为可能,而且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癌症作为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疾病,单个基因纵然可以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对癌症多组学大数据的分析,利用有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多个基因组合的预后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应用于癌症病人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CGA和GSE62254数据集,基于预后相关基因构建胃癌预后风险模型,分析预后风险模型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针对预后风险模型中的基因CTNNAL1的表达特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预后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方法: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CGA中胃癌数据集和GSE62254数据集,发现了其共同的预后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包对预后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基于Lasso(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Cox算法,构建包含六个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利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t ROC)评估预后风险模型。分析预后风险模型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基于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构建包含预后风险模型和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诺模图(nomogram)。2、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33个肿瘤类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CTNNAL1m RNA的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TCGA数据库中的胃癌表达数据集及临床病理因素,根据CTNNAL1m RNA表达量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卡方检验,比较高表达组与正常对照组织之间CTNNAL1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分组之间CTNNAL1m 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语言survminer包确定GSE62254胃癌数据集中CTNNAL1m 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的最佳cutoff值。然后将GSE62254中的300例胃癌患者根据最佳cutoff值分成CTNNAL1m RNA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生存率;利用人类蛋白图谱HPA(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析CTNNAL1基因在人体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CTNNAL1基因在细胞水平的表达特征;进一步在GSE134520(胃单细胞测序数据集)中分析CTNNAL1在胃组织中不同种类细胞中的表达;分析CTNNAL1基因的表达与间质细胞数量的相关性;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网络预测CTNNAL1相关功能。3、免疫组化检测209例胃癌及其非癌胃粘膜组织中CTNNAL1蛋白的表达及178例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意义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和kendall tau-b等级相关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单因素Cox分析,TCGA胃癌数据集中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基因共有1561个(P<0.05),其中风险比(Hazard ratio,HR)>1的基因共1137个,HR<1的基因有424个。GSE62254数据集中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基因共有5949个(P<0.05),其中HR>1的基因有2913个,HR<1的有3036个。两个数据的预后相关基因共同的不良预后基因457个,良好的预后因素171个。不良预后因素KEGG信号通路明显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黏着斑、Ras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基底膜-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学通路。2、将TCGA和GSE62254中分析所得的共有预后相关基因代入Lasso-Cox回归模型,成功构建包含六个基因的预后风险模型,这六个基因分别是富脯氨酸蛋白15样(PRR15L,proline rich 15 like)、SP6转录因子(SP6,Sp6 transcription factor)、包含C2结构域蛋白8(CPNE8,copine 8)、神经菌毛素1(NRP1,neuropilin 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样受体(PDGFRL,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like)和α连环蛋白样1(CTNNAL1,catenin alpha like 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评分高的胃癌患者生存率显着低于低风险组的患者。该模型预测的5年生存率AUC为0.754,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后评判价值。并在GEO数据库中验证了基于6个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具有一定的预后评判价值。3、根据胃癌预后风险模型评分分组,高风险组组织学分级更高,弥漫型胃癌中风险评分高于肠型胃癌Lauren分型,随着TNM分期的增加,高风险组的比例上升。4、将胃癌预后风险模型评分和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M分期、MSI状态和是否进行放射治疗)纳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建立了定量的诺模图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个体化生存时间。5、通过单因素Cox分析CTNNAL1m RNA表达与不同肿瘤类型的预后关系,发现CTNNAL1不仅在胃癌中与不良预后相关,在肾乳头状癌和低级别胶质瘤等也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而在弥漫大B淋巴瘤和胸腺瘤等中,则与预后较好相关。6、HPA数据库显示CTNNAL1在人正常的肾上腺、卵巢、甲状腺、睾丸、肺脏、心肌中表达量较高。CTNNAL1基因在单细胞水平上,具有较低的细胞特异性,其中在滋养层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CTNNAL1的表达次之。胃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34520的分析结果显示,CTNNAL1在多种细胞中存在表达,其中在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较高。CTNNAL1基因表达与间质评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数量和内皮细胞数量成正比。7、TCGA数据库中CTNNAL1 m RNA表达,在Lauren分型中,弥漫型胃癌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胃癌(P=0.014)。组织学分级G3组中CTNNAL1 m RNA的高表达率高于G2组和G1组(P=0.023),CTNNAL1m RNA表达在间质表型胃癌高于上皮表型(P<0.001)。GSE62254中CTNNAL1 m RNA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生存率低于CTNNAL1m RNA低表达组(P<0.001),CTNNAL1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肠型胃癌(P=0.010)。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Asian Cancer Research Group)胃癌分子分型中,MSS/EMT亚型CTNNAL1的m RNA表达高于其他亚型(P<0.001)。GSEA分析显示CTNNAL1基因与EPITHELIAL_MESENCHYMAL_TRANSITION(上皮间质转化)、MYOGENESIS(肌细胞生成)和TGF_BETA_SIGNALING(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相关。PPI网络分析显示CTNNAL1基因与细胞黏附、黏着连接等功能相关。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TNNAL1蛋白高表达率显着高于非癌胃粘膜组织。CTNNAL1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成弱等级相关(r=0.146,P=0.026)。Lauren分型中,弥漫型胃癌中CTNNAL1的表达显着高于肠型胃癌(P=0.008)。E-cadherin的缺失率在组织学分级G3组高于G1组和G2组,且与组织学分级呈弱等级相关(P<0.001,r=0.327)。Lauren分型中,弥漫型胃癌中E-cadherin的缺失率显着高于肠型胃癌(P<0.001)。但是,161例胃癌组织中CTNNAL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本研究基于TCGA胃癌数据集和GSE62254数据集,得到了共同的预后不良相关基因457个,良好的预后基因171个。其中不良预后基因显着富集在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基质黏附等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通路。采用Lasoo-Cox回归模型,利用TCGA胃癌数据集,基于筛选得到的预后相关基因,构建了基于六个基因的胃癌预后风险模型。通过在多个GEO数据集的验证,证实该模型中的基因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利用TCGA胃癌数据集中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风险模型,构建了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诺模图。2、CTNNAL1基因与多种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肿瘤预后评估的因子;CTNNAL1基因在多种组织中普遍表达,在单细胞层面,CTNNAL1基因在成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较高。CTNNAL1在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较高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提示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和/或内皮细胞的增多导致胃癌不良预后。3、胃癌组织中CTNNAL1的蛋白表达显着高于非癌胃粘膜组织;CTNNAL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组织中表达具有异质性,CTNNAL1高表达与弥漫型胃癌和组织学分级相关。

刘媛[3](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参与骨肉瘤和胃癌增殖、迁移与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将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而间叶组织来源的则统称为肉瘤,其中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恶性肿瘤,胃癌则是常见的腺癌。无论是骨肉瘤还是胃癌,探究其发病原因及机制,找到新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仍是目前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lncRNA是一种非编码的RNA转录物,它涉及调控多种机制,包括转录,翻译,蛋白质修饰以及某些信号通路,其中lncRNA可以作为miRNA的海绵,进而调节miRNA的水平和下游基因表达,发挥重要病理生理作用。LBX2-AS1是新近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发现的一种促癌lncRNA,作为ceRNA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且能促进胃癌、肝癌、卵巢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的发展和进程[1-6],但在骨肉瘤中作用却没有报道;LncRNA TUG1则在肺癌[7]、卵巢癌[8]、胰腺癌[9]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还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EMT信号通路,但TUG1在胃癌中的作用还尚不清楚。本文选定恶性肿瘤两种不同组织来源的典型病理类型骨肉瘤及胃癌作为研究对象,探索lncRNAs参与骨肉瘤和胃癌的发生发展。第一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LBX2-AS1通过LBX2-AS1/miR-5010-5p/WNT7B轴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目的:(1)阐明LBX2-AS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是否参与调控骨肉瘤的增殖和迁移。(2)阐明LBX2-AS1是否通过作为ceRNA竞争性吸附miR-5010-5p调控下游WNT7B表达,进而影响骨肉瘤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首先培养人成骨细胞h FOB1.19和骨肉瘤Saos-2,143b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LBX2-AS1在成骨细胞和骨肉瘤细胞的表达水平,然后在Saos-2与143b细胞中转染si-LBX2-AS1构建LBX2-AS1低表达细胞株,采用RT-PCR检测si-LBX2-AS1在细胞中的转染效率,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LBX2-AS1低表达细胞株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通过直接结合种子序列预测的方法预测LBX2-AS1调控的miRNA以及下游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Western bolt和RT-PCR验证了LBX2-AS1与miR-5010-5p和WNT7B的关系。采用恢复实验分析LBX2-AS1和miR-5010-5p同时沉默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1)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与成骨细胞相比,LBX2-AS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2)RT-PCR结果表明,对照组LBX2-AS1的表达量是转染si-LBX2-AS1骨肉瘤细胞株的3倍(p<0.05),LBX2-AS1低表达细胞株构建成功。(3)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验证了LBX2-AS1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4)预测结果显示miR-5010-5p可能是LBX2-AS1调控的miRNA,而WNT7B则是被调控的下游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5010-5p分别与LBX2-AS1(WT)和WNT7B(WT)共转染可以影响荧光素酶的强度,证明了LBX2-AS1可以与miR-5010-5p结合,而WNT7B则是miR-5010-5p的靶标,Western bolt和RT-qPCR结果验证了LBX2-AS1作为ceRNA吸附miR-5010-5p上调WNT7B。(5)CCK-8、划痕和迁移实验结果证明,在LBX2-AS1低表达细胞中沉默miR-5010-5p,因沉默LBX2-AS1而抑制的增殖和迁移可以被恢复,即LBX2-AS1通过调控miR-5010-5p/WNT7B轴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结论:(1)LBX2-AS1在骨肉瘤中高表达并促进骨肉瘤的增殖和迁移。(2)LBX2-AS1作为ceRNA通过调控miR-5010-5p/WNT7B轴促进骨肉瘤进展。第二部分:TUG1在胃癌中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目的:(1)生物信息学分析TUG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诊断价值。(2)生物信息学分析TUG1在胃腺癌中的潜在作用。(3)实验初步验证TUG1对胃癌多药耐药,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1)下载TCGA数据库中胃腺癌相关的临床数据和RNAseq数据,分析TUG1在配对和非配对的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2)使用TCGA数据库中胃腺癌相关临床数据分析TUG1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3)使用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TUG1对胃腺癌患者总生存率OS(n=881)、首次进展时间FP(n=645)、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n=503)的影响。(4)使用TCGA数据库中胃腺癌相关的临床数据和RNAseq数据分析TUG1在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5)分析TCGA数据库胃腺癌中TUG1的共表达基因,对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6)将TCGA数据库中胃腺癌相关RNAseq数据按照TUG1的高低表达进行分组,GSEA分析TUG1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7)免疫组化验证TUG1在胃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生存分析。(8)RT-PCR比较TUG1在胃癌细胞株及耐药细胞株的表达差异;(9)构建稳转的TUG1过表达的胃癌细胞株和沉默的耐药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转染成功与否;(10)通过CCK-8、划痕和迁移实验检测TUG1过表达及沉默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耐药的影响。结果:(1)胃腺癌组织中的TUG1基因表达水平在配对样本和非配对样本中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2)TUG1的高表达与年龄(p=0.044),抗反流治疗(p=0.001),疾病特异性生存率(p=0.038)显着相关。(3)TUG1高表达与不良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首次进展率相关。(4)GO/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示TUG1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和DNA复制相关通路。(5)GSEA分析表示TUG1参与增殖的正向调节,底物依赖性细胞迁移以及凋亡执行阶段的调节。(6)RT-PCR结果显示TUG1在胃癌耐药株中表达高于胃癌细胞株。(7)TUG1过表达的胃癌细胞株及沉默的耐药细胞株构建成功。(8)CCK-8、划痕和迁移实验结果表明TUG1促进胃癌细胞的耐药、迁移和侵袭。结论:(1)生物信息学分析TUG1在胃腺癌中可以作为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并参与调控增殖,迁移以及DNA复制相关通路(2)实验验证结果表明TUG1上调促进了细胞增殖和迁移进而增加胃癌耐药。

周凌智[4](2021)在《EphA2、Ephrin A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Eph A2、Ephrin A1表达情况。方法:1、筛选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且术前未经新辅助治疗的存档女性标本250例,年龄26-74岁,其中≤45者88例,>45岁者162例;肿瘤大小<5cm者153例,≥5cm者97例;浸润性导管癌216例,其他(包括导管内癌,粘液癌,浸润性小液癌等)34例;有淋巴转移162例,无淋巴转移的有88例;TNM分期一期25例,二期118例,三-四期107例;组织学分级一级33例,二级148例,三级69例;2、用免疫组化(IHC)检测250例乳腺癌组织中Eph A2、Ephrin A1蛋白表达;3、用原位杂交(ISH)检测Eph A2、Ephrin A1 m RNA表达;4、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ph A2、Ephrin A1表达。采用χ2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0例乳腺癌病理标本中Eph A2、Ephrin A1蛋白阳性率分为74.80%、71.60%;Eph A2、Ephrin A1 m RNA阳性率分为83.60%、72.80%,并且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IFA检测显示在乳腺癌细胞中Eph A2、Ephrin A1高表达。结论:Eph A2、Ephrin A1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防治的新指标。

黄超[5](2021)在《DGKI与胃癌预后相关性分析及其调控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四个章节:1、基于TCGA数据库对DGKI基因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研究;2、DGKI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3、DGKI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4、DGKI基因调控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第一章基于TCGA数据库对DGKI基因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研究目的:DGKI基因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且与结肠癌预后差有关。本研究使用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的数据来评估DGKI基因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https://portal.gdc.cancer.gov)获取胃腺瘤和腺癌样品的RNA测序结果和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分析来比较胃癌患者DGKI基因高、低表达之间的生存时间。采用Wilcoxon或Kruskal-Wallis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DGKI基因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DGKI基因与总生存期的关系且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利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DGKI基因在胃肿瘤中过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差有关(P=0.003)。DGKI基因在胃癌中的过表达与高等级(OR=1.71 for G3 vs.G2)、分期(OR=2.08 for II vs.I)和 T 分期(OR=4.64 for T4 vs.T1;OR=3.99 for T3 vs.T1;OR=3.37 for T2 vs.T1)显着相关(P均<0.05)。DGKI基因(OR=7.34;P=0.000)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高危因素。MAPK 信号通路在DGKI基因高表达表型中差异性富集。结论:DGKI基因过表达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分子标志物。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胃癌中DGKI基因调控的关键途径之一。第二章 DGKI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目的:分析DGKI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50例行D2根治性切除胃腺癌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及癌和癌旁组织成对标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DGKI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癌组织中DGKI的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DGKI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均<0.0001);DGKI的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浸润(P=0.025)、神经浸润(P=0.048)、组织学分级(P=0.000)、分期(P=0.036)和T分期(P=0.018)有关;DGKI的mRNA高表达的胃癌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P=0.003)。结论:胃癌组织中DGKI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DGKI的mRNA表达越高,则肿瘤血管浸润、神经浸润可能性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肿瘤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且预后较差。第三章DGKI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探讨DGKI基因沉默及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 GES-1、AGS、MKN-45、MGC-803 和 HGC-27 细胞系。利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和过表达技术构建DGKI基因沉默和过表达的稳转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系中DGKI蛋白的表达情况及DGKI基因过表达和沉默效率。平板克隆形成、EdU增殖、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DGKI基因沉默和过表达后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GKI基因沉默和过表达后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系中DGKI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细胞,且MGC-803表达最低,HGC-27表达最高。成功构建了 DGKI基因沉默胃癌细胞系HGC-27和过表达胃癌细胞系MGC-803的稳转株。DGKI基因沉默后胃癌细胞系HGC-2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而DGKI基因过表后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DGKI基因沉默抑制胃癌细胞系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DGKI基因过表达则促进胃癌细胞系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第四章DGKI基因调控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DGKI基因促进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DGKI基因过表达的胃癌细胞系MGC-803和沉默的胃癌细胞系HGC-27稳转株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GKI基因过表达胃癌细胞系MGC-803和沉默胃癌细胞系HGC-27稳转株的ERK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Raf、ERK1/2、p-ERK1/2、Fos、c-Myc)、EMT 相关分子(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和 MMPs 相关分子(MMP2、MMP9)蛋白的表达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DGKI基因过表达MGC-803细胞系中的ERK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Raf、ERK1/2、p-ERK1/2、Fos、c-Myc)、EMT 相关分子(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和MMPs相关分子(MMP2、MMP9)的蛋白表达均增加,E-cadherin的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DGKI基因沉默HGC-27细胞系中的ERK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Raf、ERK1/2、p-ERK1/2、Fos、c-Myc)、EMT相关分子(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和 MMPs 相关分子(MMP2、MMP9)的蛋白表达均降低,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DGKI基因过表达后增强了 β-catenin的表达和核累积,而DGKI基因沉默后抑制了 β-catenin的表达和核累积。结论:DGKI基因可能通过影响EMT、上调MMPs及增强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叶剑强[6](2021)在《胃腺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十二指肠残端加固的短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确定胃腺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Duodenal stump fistula,DSF)的风险。方法收录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患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的患者的病例数据共649例,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条件,将其中61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数据纳入本研究。收集的变量数据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NRS2002评分)、合并症资料(幽门梗阻、糖尿病、心脏病、肝硬化、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手术特征(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式、术中是否放置空肠营养管)、肿瘤学特征(肿瘤分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肿瘤TNM分期)。同时,通过对数据中各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与术后DSF的发生有关的变量,并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对这些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胃腺癌术后D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纳入的610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26例患者术后出现DSF,术后DSF的发生率为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值、合并症高血压、合并COPD、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营养方式、肿瘤分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T分期、肿瘤TNM分期与胃腺癌术后DSF的发生无关(p>0.05);年龄、NRS2002评分、多种合并症(包括幽门梗阻、糖尿病、肝硬化、心脏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与胃腺癌术后DSF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幽门梗阻、糖尿病、肝硬化、NRS≥3分是胃腺癌术后DS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幽门梗阻、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术前NRS≥3分是胃腺癌术后DSF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对拟行胃癌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DSF风险评估,对合并糖尿病、肝硬化、幽门梗阻和NRS≥3分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控制血糖≤11.1mmol/L、术前应用保肝药物改善肝功能、应用制酸药及胃粘膜保护剂、术前予以肠外营养支持等)以降低术后发生DSF的风险;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对不同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式(即加固与不加固)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估,为临床手术过程中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预计纳入100名患者,纳入标准为:行根治性远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合并B—II式吻合或Roux-en-Y吻合的胃癌患者(符合诊断标准),且术后组织学证实为胃腺癌者。主要终点是30天内发生DSF。次要终点是术后早期结局直至出院或死亡。收集的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合并症、手术特征及肿瘤学特征)及结果资料(DSF、其他并短期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长及住院总费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资料,对上述两种残端处理方式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共有99名患者完成本项研究,实验组49人,对照组50人。其中,3名患者术后发生DSF,13名患者出现了其他的短期并发症。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的DSF发生率、其他短期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手术时长、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没有显着差异。结论:十二指肠残端加固与不加固在短期疗效上并无显着差异。对十二指肠残端进行加固并不会降低术后发生DSF的风险。手术中,对于闭合满意的十二指肠残端可以不予修补。实验注册:该实验已在Clinical Trials.gov(NCT01938313)中进行了注册。

彭妍钰[7](2021)在《Hsa_circ_0005230/miR-1299/RHOT1轴对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闭合呈环状特殊结构的非编码RNA。研究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作为ce RNA之一,它可吸附miRNA继而影响mRNA的转录;结合RBPs(RNA结合蛋白)参与转录表达或翻译。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组成,广泛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非编码小RNA。miRNA本身不具备编码功能,它主要通过与靶基因完全或不完全配对结合,从而发挥调控功能。mRNA作为信使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多重作用。RBPs可参与circRNA的形成,对circRNA的生物发生、定位、拼接和折叠、促进表达稳定中发挥作用。EMT是肿瘤细胞侵袭转移造成扩散的根源之一。在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上皮间质转化)表型转化中,非编码RNA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控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生物学行为。本研究旨在发现并探讨肿瘤相关基因及其对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胃癌发生和侵袭转移等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支持;为寻求个性化的精准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常规培养人永生化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及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AGS、HGC-27和MKN-45,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及配对远癌正常胃粘膜组织共130例均收集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提取total RNA后反转录cDNA,应用q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和组织中hsa_circ_0005230的相对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5230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2、合成siRNA,在AGS和HGC-27胃癌细胞系中构建沉默hsa_circ_0005230表达的功能细胞系。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沉默hsa_circ_0005230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沉默hsa_circ_0005230对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沉默hsa_circ_0005230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估沉默hsa_circ_0005230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胃癌细胞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3、通过生信网站Circinteractome预测hsa_circ_0005230可海绵吸附miR-1299,应用qRT-PCR检测GES-1及五大胃癌细胞系和33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中miR-1299的表达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hsa_circ_0005230与miR-129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中胃癌数据库对miR-1299做生存分析。利用miRWalk和Target Scan网站对miR-1299结合的下游mRNA做预测。应用qRT-PCR检测GES-1及五大胃癌细胞系和51例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RHOT1 mRNA表达量,分析胃癌组织RHOT1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基于hsa_circ_0005230、miR-1299和RHOT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qRT-PCR检测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miR-1299和RHOT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99与RHOT1之间是否有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49例新鲜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RHOT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55例胃癌组织的RHOT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4、通过Starbase网站预测与hsa_circ_0005230有潜在结合位点的RBP FUS。应用qRT-PCR检测GES-1及五大胃癌细胞系和32例人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粘膜中FUS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FUS mRNA与hsa_circ_0005230和RHOT1mRNA之间的表达相关性。分析胃癌组织中FUS mRNA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5、实验数据应用SPSS 22.0和Graph 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计量资料以mean士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q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与GES-1细胞系相比,hsa_circ_0005230在五大人胃癌细胞系中表达显着上调;与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相比,hsa_circ_0005230在130例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477)。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5230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中胃癌的组织学分级(X2=4.186,P=0.014)、淋巴结转移(X2=7.754,P=0.021)和pTNM分期密切相关(X2=7.486,P=0.006);其中在淋巴结转移因素亚组分析中,淋巴结转移数量较多亚组(N2-3)高表达率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N0)(X2=4.873,P=0.027)。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WHO分型、Lauren分型、浸润深度、远处转移以及发病部位等与hsa_circ_0005230表达无关。2、本研究合成的siRNA片段可有效沉默hsa_circ_0005230。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CCK-8实验结果显示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流式细胞术实验显示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通路主要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可见:与si-NC组相比,转染si-hsa-circ5230后上皮表型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同时间质表型的蛋白N-cadherin、Vimentin、Snail表达均下调。3、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相比,miR-1299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显着下调;RHOT1 mRNA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显着上调。与配对正常胃粘膜组织相比,miR-1299在33例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179),RHOT1 mRNA在51例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45)。胃癌细胞中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miR-1299表达上调,RHOT1 mRNA表达下调。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5230与miR-1299表达呈负相关(P=0.0228,r=-0.4078);miR-1299与RHOT1表达呈负相关(P=0.0237,r=-0.4053);hsa_circ_0005230与RHOT1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044,r=0.4971);hsa_circ_0005230/miR1299/RHOT1轴分子之间在表达相关性上成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HOT1与miR-1299之间有特异性结合位点。4、胃癌组织中RHOT1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中淋巴结转移(X2=6.708,P=0.035)和pTNM分期(X2=8.209,P=0.042)相关,其中在淋巴结转移亚组分析中,与无淋巴结转移亚组(N0)相比,淋巴结转移数量较多组(N3)RHOT1 mRNA高表达率显着增加(X2=4.297,P=0.038)。胃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WHO分型、Lauren分型、浸润深度、远处转移以及发病部位等与RHOT1 mRNA表达水平无关。5、RHOT1蛋白定位于胞质,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正常胃粘膜相比,RHOT1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着升高(P<0.01)。对155例胃癌组织RHOT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中发现:胃癌中RHOT1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X2=7.045,P=0.03)、Lauren分型(X2=8.861,P=0.012)、浸润深度(T)(X2=6.534,P=0.038)、淋巴结转移(N)(X2=5.929,P=0.015)和pTNM分期(X2=14.74,P<0.01)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在Lauren分型亚组中,弥漫型胃癌组织RHOT1蛋白高表达较肠型的显着增多(X2=5.397,P=0.02);混合型胃癌组织的RHOT1蛋白高表达与肠型的相比也显着增多(X2=8.607,P=0.003);浸润深度(T)亚组分析中,浸润深度T4的RHOT1蛋白高表达率比浸润深度T3的显着增多(X2=4.958,P=0.026)。而其他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WHO分型、远处转移以及发病部位等与胃癌RHOT1蛋白表达无关。6、胃癌患者miR-1299的生存分析提示:按最佳cutoff值将胃癌患者分为miR-1299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当突变负荷低时,miR-1299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38.43个月)较低表达组(17.77个月)延长(P=0.014),患者预后较好;而突变负荷高时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GEO数据库的GSE29272数据集中进行RHOT1 mRNA预后生存分析,纳入592例有效病理资料,依据表达中位值分为RHOT1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结果显示:RHOT1 mRNA低表达组总生存时间(28.7个月)较高表达组生存时间(20.6个月)明显增多,预后较好(P=0.0035)。7、预测FUS作为hsa_circ_0005230的RBP可能通过影响hsa_circ_0005230/miR-1299/RHOT1轴调控EMT通路影响胃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结论:1、Hsa_circ_0005230在胃癌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提示hsa_circ_0005230有望成为潜在的肿瘤标记物,为提高胃癌诊断水平,准确评估预后,为寻找个性化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2、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可显着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逆转EMT表型变化,提示胃癌中差异表达的hsa_circ_0005230可影响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3、胃癌组织和细胞中RHOT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均表达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胃癌细胞中上调表达的hsa_circ_0005230可调控miR-1299/RHOT1轴通过EMT表型通路影响胃癌的侵袭转移行为。这提示RHOT1和miR-1299有望成为胃癌患者治疗的新靶标,为有效控制胃癌提供精准治疗。4、FUS mRN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且与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患者预后生存差。FUS作为RBP可能在上游作用于hsa_circ_0005230,进而影响其对胃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

张旭[8](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通过手术以及围手术期的放疗和化疗等形式相结合依旧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病人的预后相对较差。由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解剖结构和位置特殊,生物学方面的行为与食管癌及胃癌均不一样,治疗过程依旧存在诸多争议。所以,研究讨论存在的争议及尚待探索的问题对于AEG的临床诊治大有裨益,特别是符合Siewert分型的相关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和其它治疗方式等。本研究通过对其相关热点争议问题的探索分析,采用“基于临床诊治过程-争议热点和待探索问题-临床病例研究-系统评价-数据库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AEG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本研究计划书,通过收集我院近年来Siewert II型AEG患者的资料,比较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两种手术路径的安全性以及肿瘤预后。再基于临床研究与实践,对AEG外科治疗策略争议热点问题进行系统评价和大型数据库研究分析,通过对数据库的系统检索,检索的时间截止为2020年9月,采用Rev Man等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目前AEG相关的手术路径、近端切缘最小长度、新辅助放化疗等文献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以及综合评估,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对其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SEER数据库的检索,筛选符合本研究的患者病例,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对Siewert II型AEG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的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临床过程中面对的问题研究和当前AEG外科治疗相关的临床争议热点进行检索、分析和总结归纳,本研究共分为5个章节,包括1个临床病例原始研究: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第一部分);3个系统评价:“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第三部分)、“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第四部分);1个数据库病例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第五部分)。第一部分共纳入249例患者,研究发现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第二部分共纳入8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在相类似的肿瘤、手术结果和术后短期死亡率方面,经侧扩展入路的术后发病率明显较低,而少数的AEG II型患者的亚组数据表明,在围手术期结果相似的情况下,胸腹切除术后生存率更高。第三部分共纳入13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只有很少的证据表明PM长度对生存的影响,现有的治疗PM的数据,特别是PM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是非常有限的。第四部分共纳入22项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具有相似的生存率,尽管与单纯术前化疗相比,术前放化疗显示更高的p CR率和更好的局部控制,但它与改善预后或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无关。第五部分共纳入SEER数据库1497例患者,结果表明辅助放疗在治疗Siewert II型AEG中的益处,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辅助放化疗的死亡风险比新辅助放化疗更低,疾病特异性死亡风险也更低。【结论】(1)TAE与THG相比,局部晚期的AEG II型肿瘤的患者可能更加适合TAE治疗;(2)在TAE和TEG两种手术路径相类似的手术结果下,TAE术后的复发率明显较高;(3)考虑到现有的数据和收缩现象,要获得足够的PM,PM>2cm可能是必要的;(4)联合方法具有较高的p CR率和较低的局部复发风险,但中位OS没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5)对于Siewert II型AEG患者,与新辅助放疗相比,辅助放疗与生存获益相关。

佟依霖[9](2021)在《评价及比较Mandard和Becker肿瘤退缩分级在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广泛应用在胃肠道肿瘤中,这使得其有效性评估至关重要。病理学上,TNM系统仍有局限性,因其评价只基于残余肿瘤的位置,而不考虑残余肿瘤的量。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是定量描述残余肿瘤的方法,可以与TNM系统相互补充。然而,TRG的评价标准繁多,仍没有达成共识,且尚不明确不同标准预测价值的差异。本研究旨在调查和比较Mandard和Becker TRG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是否有差异。研究方法:实验共纳入了290例接受了NCT和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分析基于Kaplan-Mei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方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估和比较两种TRG的预测价值。结果:在多变量分析中,Mandard TRG与OS(风险比(hazard ratio,HR),1.806;p=0.026)和DFS(HR,1.792;p=0.017)相关。Becker TRG也与OS(HR,1.880;p=0.014)和DFS(HR,1.919;p=0.006)相关。Mandard和Becker TRG的五年AUC分别为0.72和0.71。分别包括Mandard和Becker TRG的列线图模型显示出更高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5和0.86。两个TRG的预测价值和两个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RG是生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这两个系统的预测价值没有显着差异。

韩伟赢[10](2021)在《辅助化疗对于Ⅱ-Ⅲ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基于两个独立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胃癌发病率位于全球第五位,癌症死亡率位居第四位。在2020年有100多万新发病例,其中约有76.9万人死于胃癌。尽管胃腺癌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胃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迄今为止发表的关于胃SRCC化疗研究,争异较多。在日本胃癌协会(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JGCA)第五版胃癌指南中提到了临床问题“是否根据胃癌的病理分期或组织学类型选择辅助化疗方案?”,但指南仅提出了相关问题,并未给予基于组织学类型的治疗建议。鉴于目前关于胃SRCC辅助化疗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且多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为此我们进行了基于两个独立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以明确Ⅱ、Ⅲ期胃SRCC术后行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组相比能否提高生存率,以及探究组织学类型是否为胃癌辅助化疗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来源于两个数据库,第一个数据库为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建立的美国监测、流行病、预后(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纳入1988-2015年诊断为胃恶性肿瘤患者。第二个数据库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胃癌(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urgical Oncology,CMUSO)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诊断为胃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数据预处理和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分别从两个数据库中提取病理分期为Ⅱ-Ⅲ期胃癌病例作为研究队列。纳入SEER数据库病理分期为Ⅱ-Ⅲ期胃癌患者17827例(A组),包括胃SRCC 3902例,纳入CMU-SO数据库Ⅱ-Ⅲ期胃癌患者1912例(B组),包括胃SRCC 223例。研究终点为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c Survival,CSS)。病理特征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化疗组与非化疗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布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辅助化疗率随年变化的趋势。生存分析:基于OS和CSS,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检验P值。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通过单变量分析确定为与生存显着相关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风险比(HR)以及95%置信区间(95%CI)。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和采取稳定权重的截断值为0.01、0.99的逆概率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PTW),调整混杂因素影响。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PSM患者和IPTW患者的OS和CSS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基于OS和CSS计算PSM患者95%CI的HR。同时在PSM患者中,进行交互作用和亚组分析以评估化疗效果的异质性。结果:(1)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术后生存获益SEER数据库多因素分析结果为:辅助化疗显着降低胃SRCC患者的总死亡风险(P<0.001,HR=0.76,95%CI=0.69–0.83)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P<0.001,HR=0.80,95%CI=0.72–0.87)。在1:1 PSM数据集中,基于OS校正后的log-rank test P<0.0001,IPTW后,基于OS校正后的log-rank test P<0.0001。在1:1 PSM数据集中,基于CSS校正后的log-rank test P=0.014,IPTW后,基于CSS校正后的log-rank test P<0.0001,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为明确诊断年份对化疗效果影响,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敏感性分析,去除1988年-2005年接受治疗胃SRCC患者,保留2006-2015年确诊胃SRCC患者1720例。多因素COX结果为:辅助化疗对于整体胃SRCC患者具有更显着的OS获益(P<0.001,HR=0.62,95%CI=0.54-0.72)和CSS获益(P<0.001,HR=0.65,95%CI=0.56-0.76)。其中对于Ⅱ期胃SRCC患者,辅助化疗显着降低总死亡风险(P<0.001,HR=0.46,95%CI=0.34-0.63)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P<0.001,HR=0.50,95%CI=0.36-0.70)。对于Ⅲ期胃SRCC患者,辅助化疗也同样显着降低总死亡风险(P<0.001,HR=0.68,95%CI=0.57-0.80)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P<0.001,HR=0.70,95%CI=0.59-0.83)。同时在PSM后的亚组分析中,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预后的保护性除诊断年份外,无显着异质性,P interaction>0.05。(2)基于CMU-SO数据库分析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术后生存获益在CMU-SO数据库Ⅱ期胃SRCC患者中,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生存率并无差别。但在Ⅲ期胃SRCC患者中,我们发现了辅助化疗组3年、5年OS/CSS率高于单纯手术组,尽管log-rank test P值无显着统计学意义。而对于化疗方案的进一步分析,提示对于Ⅲ期胃SRCC患者,双药方案5年OS率明显高于单药方案,log-rank test P=0.0055。在基于CSS的分析中,也提示了类似结果,logrank test P=0.02,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分析组织学类型对辅助化疗效果影响在组织学类型对辅助化疗效果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中,P interaction>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组织学类型并不是影响胃癌辅助化疗效果的绝对因素。结论:对于Ⅲ期胃SRCC患者,辅助化疗可显着延长生存时间。双药联合的化疗方案可能具有更显着生存获益。而对于Ⅱ期胃SRCC患者,辅助化疗效果尚存争议,不同数据库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源于种族差异和淋巴结捡取数目不足所致的分期偏倚影响,仍需更多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二、胃腺癌216例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腺癌216例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胃黏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医证候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中医辨证分型
    3 证候分布的相关因素
    4 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
        4.1 血清学指标
        4.2 胃镜下表现
        4.3 病理组织学
        4.4 分子标记物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资料采集
        3.2 胃镜检查
        3.3 幽门螺杆菌检测
        3.4 病理组织学检查
        3.5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5 研究结果
        5.1 临床资料
        5.2 一般资料分布特点
        5.3 中医证候与肠化
        5.4 分子标记物表达情况
        5.5 肠化分型与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5.6 异型增生与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5.7 中医证候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8 肠化分型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9 异型增生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6 讨论
论文小结
    1 研究结论
        1.1 中医证候分布特征
        1.2 肠化分型与各因素的相关性
        1.3 异型增生与各因素的相关性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胃癌前病变病理组织学报告单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构建胃癌预后风险模型及CTNNAL1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基于TCGA和 GEO数据库寻找胃癌预后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TCGA数据库中胃癌数据
        2.1.2 GEO数据库胃癌基因表达谱
        2.2 实验方法
        2.2.1 分析流程
        2.2.2 TCGA胃癌数据集的生存分析
        2.2.3 GSE62254 生存分析
        2.2.4 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2.2.5 构建胃癌预后风险模型及模型评估
        2.2.6 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
        2.2.7 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构建诺模图
    3 结果
        3.1 TCGA胃癌数据集和GSE62254 数据集的单因素Cox分析胃癌预后相关基因及功能富集分析
        3.2 构建胃癌预后风险模型及模型评估
        3.3 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与TCGA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3.4 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构建诺模图
        3.5 胃癌预后风险模型相关基因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TCGA、HPA和 GEO等数据库中CTNNAL1 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及其表达特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CTNNAL1 表达与TCGA33 种肿瘤生存预后分析
        2.2 TCGA胃癌数据中CTNNAL1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2.3 GSE62254中CTNNAL1 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2.4 HPA数据库中CTNNAL1 的表达特征
        2.5 GSE134520 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CTNNAL1 基因在不同细胞的表达
        2.6 CTNNAL1 基因与肿瘤微环境中细胞数量的相关性
        2.7 CTNNAL1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2.8 CTNNAL1 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PPI)网络及功能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CTNNAL1 TCGA-pan Cancer预后分析
        3.2 TCGA数据库中CTNNAL1 m RNA在胃癌中的表达
        3.3 TCGA数据库中CTNNAL1 m 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
        3.4 GSE62254中CTNNAL1m RNA表达与胃癌预后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3.5 HPA数据库中CTNNAL1 的表达特征
        3.5.1 CTNNAL1 在人体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5.2 CTNNAL1在sc RNA-seq单细胞基因测序数据中的表达
        3.6 GSE134520 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CTNNAL1 基因在不同细胞的表达
        3.7 CTNNAL1 基因表达在间质细胞数量的相关性
        3.8 GSEA分析CTNNAL1 相关信号通路
        3.9 CTNNAL1 基因PPI网络及功能富集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胃癌组织中CTNNAL1 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研究对象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结果判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病理资料
        3.2 CTNNAL1 在细胞、非癌胃粘膜组织和胃癌中的表达
        3.3 胃癌组织CTNNAL1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3.4 E-cadherin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
        3.5 CTNNAL1 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CTNNAL1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3)长链非编码RNA参与骨肉瘤和胃癌增殖、迁移与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长链非编码RNALBX2-AS1 通过LBX2-AS1/miR-5010-5p/WNT7B轴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LBX2-AS1 沉默
        2.2.3 CCK-8 细胞活力检测
        2.2.4 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检测
        2.2.5 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基因
        2.2.6 荧光素酶报告检测
        2.2.7 miRNA转染
        2.2.8 实时定量PCR检测LBX2-AS1 的表达水平
        2.2.9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2.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LBX2-AS1 在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
        3.2 LBX2-AS1 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3.2.1 构建LBX2-AS1低表达的骨肉瘤细胞株
        3.2.2 沉默LBX2-AS1 抑制了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3.3 沉默LBX2-AS1 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
        3.4 LBX2-AS1 通过miR-5010-5p调控WNT7B的表达
        3.4.1 预测LBX2-AS1 可能通过结合miR-5010-5p进而调控下游基因WNT7B
        3.4.2 miR-5010-5p可以与LBX2-AS1和WNT7B结合
        3.4.3 LBX2-AS1 调控miR-5010-5p和 WNT7B的表达
        3.4.4 miR-5010-5p调控下游WNT7B的表达
        3.5 抑制miR-5010-5p表达可以恢复沉默LBX2-AS1 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的影响
        3.5.1 LBX2-AS1 低表达细胞系中抑制miR-5010-5p表达可以恢复WNT7B的表达
        3.5.2 抑制miR-5010-5p的表达可以恢复沉默LBX2-AS1 所抑制的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3.5.3 抑制miR-5010-5p的表达可以恢复沉默LBX2-AS1 所抑制的骨肉瘤细胞的迁移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TUG1 在胃癌中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2.2.2 湿实验实验方法
        2.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1.1 患者的基线特征
        3.1.2 胃腺癌中TUG1 高表达
        3.1.3 TUG1 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3.1.4 TUG1 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3.1.5 TUG1 在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3.1.6 GO和 KEGG富集分析TUG1 的共表达基因
        3.1.7 GSEA识别与TUG1 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
        3.2 湿实验结果
        3.2.1 TUG1 在胃癌患者表达水平高,与淋巴结转移及Ki-67密切相关
        3.2.2 TUG1 高表达患者生存分析
        3.2.3 TUG1 高表达可能与耐药相关
        3.2.4 TUG1 促进胃癌细胞的耐药
        3.2.5 TUG1 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综述 非编码RNA在骨肉瘤发病、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4)EphA2、Ephrin A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标本
    1.2 主要仪器、其他耗材
    1.3 主要材料、试剂
2 方法
    2.1 免疫组化检测及结果判定
    2.2 原位杂交检测及结果判定
    2.3 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EphA2、Ephrin A1蛋白及相应mRNA在乳腺癌病理标本中的表达情况
    3.2 EphA2、Ephrin A1 蛋白及相应mRNA在乳腺癌病理标本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
    3.3 EphA2蛋白与Ephrin A1蛋白及EphA2 mRNA与Ephrin A1 mRNA在乳腺癌病理标本中表达的相关性;EphA2蛋白与EphA2mRNA及Ephrin A1蛋白与 Ephrin A1 mRNA在乳腺癌病理标本中表达的相关性
    3.4 细胞分离培养结果
    3.5 细胞鉴定
4 讨论
    4.1 EphA2和Ephrin A1的介绍
    4.2 EphA2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4.3 Ephrin A1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4.4 EphA2和Ephrin A1导致乳腺癌的发生进展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EphA2、Ephrin A1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DGKI与胃癌预后相关性分析及其调控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基于TCGA数据库对DGKI基因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下载和处理
        1.2 基因富集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DGKI基因的表达与生存的关系
        2.3 DGKI基因的表达和临床特征的关系
        2.4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2.5 GSEA确定与DGKI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DGKI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方法
    2.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免疫组化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DGKI蛋白的表达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 DGKI 的mRNA表达
        3.3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DGKI蛋白的表达
        3.4 DGKI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DGKI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系和培养基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设备
        1.4 细胞复苏
        1.5 细胞传代
        1.6 细胞冻存
        1.7 细胞计数
        1.8 提取胃癌细胞总RNA
        1.9 RNA逆转录成c DNA与第二部分相类似
        1.10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第二部分相类似
        1.11 慢病毒介导DGKI基因稳定过表达和沉默
        1.12 琼脂糖凝胶电泳
        1.13 平板克隆实验
        1.14 Ed U细胞增殖实验
        1.15 划痕愈合实验
        1.16 流式细胞周期检测
        1.17 细胞总蛋白提取
        1.18 BCA法检测蛋白浓度
        1.19 Western Blot
        1.20 Transwell迁移实验
        1.21 Transwell侵袭实验
    2.统计分析
    3.结果
        3.1 DGKI蛋白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
        3.2 慢病毒介导DGKI基因过表达和沉默的胃癌细胞稳转株的筛选和效率的检测
        3.3 DGKI基因促进体外胃癌细胞增殖
        3.4 DGKI基因促进体外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3.5 DGKI基因对胃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DGKI基因调控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系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见第三章
        1.4 Western Blot见第三章
        1.5 免疫荧光染色
    2.方法
    3.结果
        3.1 DGKI基因调控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3.2 过表达DGKI基因增强了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MAPK信号通路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胃腺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十二指肠残端加固的短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第一部分:胃腺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步骤
        1.3 DSF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1.4 部分变量的分组依据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总体数据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十二指肠残端加固的短期疗效分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设计
        1.3 研究终点
        1.4 手术方式
        1.5 围手术期管理
        1.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相关危险因素组成
        2.3 结果资料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腺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Hsa_circ_0005230/miR-1299/RHOT1轴对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Hsa_circ_0005230 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仪器
        2.2 研究对象
        2.2.1 收集组织标本
        2.2.2 细胞系的培养
        2.3 研究方法
        2.3.1 提取Total RNA
        2.3.2 反转录cDNA
        2.3.3 qRT-PCR产物环化验证及表达检测
        2.3.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PCR产物Sanger测序证实碱基序列剪接成环
        3.2 Hsa_circ_0005230 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显着上调
        3.3 Hsa_circ_0005230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
        3.4 Hsa_circ_0005230 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Hsa_circ_0005230 对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2.1 合成siRNA
        2.2.2 胃癌细胞培养及siRNA转染
        2.2.3 提取Total RNA及制备cDNA
        2.2.4 检测沉默效率
        2.2.5 CCK-8 实验
        2.2.6 平板克隆形成
        2.2.7 流式细胞术
        2.2.8 细胞划痕愈合实验
        2.2.9 Transwell迁移实验
        2.2.10 Transwell侵袭实验
        2.2.11 Western Blotting 实验
        2.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siRNA片段有效沉默hsa_circ_0005230 的表达
        3.2 CCK-8 实验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显着抑制
        3.2.1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HGC-27 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
        3.2.2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AGS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
        3.3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
        3.3.1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HGC-27 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
        3.3.2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AGS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
        3.4 流式细胞术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胃癌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3.4.1 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GC-27 胃癌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3.4.2 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流式细胞术检测AGS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3.5 划痕愈合实验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5.1 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划痕愈合实验检测HGC-27 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5.2 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划痕愈合实验评估AGS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6 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6.1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HGC-27 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6.2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估AGS细胞迁移能力减弱
        3.7 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沉默hsa_circ_0005230 后胃癌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3.7.1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估HGC-27 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3.7.2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估AGS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3.8 沉默 hsa_circ_0005230 抑制 EMT 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Hsa_circ_0005230/miR-1299/RHOT1轴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机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仪器
        2.2 研究对象
        2.2.1 组织标本的收集
        2.2.2 细胞系的培养
        2.3 研究方法
        2.3.1 提取Total RNA
        2.3.2 RNA反转录及qRT-PCR
        2.3.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2.3.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3.6 Western Blotting实验
        2.3.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
        2.3.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MiR-1299 在胃癌细胞系及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调
        3.1.1 MiR-1299 在胃癌细胞系表达水平下调
        3.1.2 MiR-1299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下调
        3.2 胃癌组织中miR-1299 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好
        3.3 RHOT1 mRNA在胃癌细胞系及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3.3.1 RHOT1 mRNA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
        3.3.2 RHOT1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3.4 胃癌组织中RHOT1 mRNA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3.5 RHO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
        3.6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miR-1299 表达上调,RHOT1 mRNA表达下调
        3.6.1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miR-1299 的表达上调
        3.6.2 沉默hsa_circ_0005230后RHOT1 mRNA表达下调
        3.7 相关性分析
        3.7.1 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5230与miR-1299 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3.7.2 胃癌组织中miR-1299与RHOT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3.7.3 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5230与RHOT1 mRNA表达呈正相关
        3.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RHOT1与miR-1299 间有特异性结合位点
        3.9 RHOT1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3.10 RHOT1 蛋白在胃癌组织呈阳性表达
        3.10.1 RHOT1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显着高表达
        3.10.2 RHOT1 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FUS影响hsa_circ_0005230 的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仪器
        2.2 研究对象
        2.2.1 收集组织标本
        2.2.2 细胞系的培养
        2.3 研究方法
        2.3.1 提取Total RNA
        2.3.2 反转录cDNA
        2.3.3 相关性分析
        2.3.4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FUS mRNA在胃癌细胞系及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3.1.1 FUS mRNA在胃癌细胞系表达上调
        3.1.2 FUS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3.2 FUS mRNA在胃癌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
        3.3 胃癌患者FUS mRNA高表达预后较差
        3.4 相关性分析
        3.4.1 胃癌组织FUS mRNA与 hsa_circ_0005230 表达呈正相关
        3.4.2 胃癌组织FUS与 RHOT1 表达水平正相关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环状 RNA 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胃癌中功能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Siewert II型腺癌经胸腹食管切除术和经裂孔扩张胃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胸腹手术入路与经裂孔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切除边缘最小长度的系统评价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系统评价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的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放疗和辅助放疗预后相关结果分析
    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结论
    研究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9)评价及比较Mandard和Becker肿瘤退缩分级在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患者
    2.2 病理反应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3.2 病理学评估
    3.3 TRG的生存分析
    3.4 两种TRG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肠道肿瘤退缩分级系统的联系与区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辅助化疗对于Ⅱ-Ⅲ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基于两个独立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概述
    1.2 胃SRCC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
    1.3 胃SRCC辅助化疗疗效
        1.3.1 进展期胃癌化疗临床试验
        1.3.2 胃SRCC化疗回顾性分析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人群
        2.1.1 SEER公共数据库
        2.1.2 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外科(CMU-SO)数据库
    2.2 纳入排除标准
        2.2.1 SEER数据库纳入排除标准
        2.2.2 CMU-SO数据库纳入排除标准
    2.3 纳入研究的协变量
    2.4 目标终点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SEER和CMU-SO数据库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
        3.1.1 纳入研究的SEER数据库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3.1.2 倾向评分后SEER数据库胃S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3.1.3 SEER数据库胃癌患者辅助化疗率逐年变化趋势
        3.1.4 CMU-SO数据库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3.2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生存获益
        3.2.1 整体分析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生存获益
        3.2.2 从不同分期角度分析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术后生存获益
        3.2.3 从不同诊断年份角度分析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生存获益
        3.2.4 PSM亚组分析评估胃SRCC患者辅助化疗效果异质性
    3.3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组织学类型对辅助化疗效果影响
    3.4 基于CMU-SO数据库分析辅助化疗对胃SRCC患者生存获益
        3.4.1 胃SRCC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
        3.4.2 不同化疗方案对胃SRCC患者生存率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胃印戒细胞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胃腺癌216例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胃黏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医证候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分析[D]. 王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构建胃癌预后风险模型及CTNNAL1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D]. 李文会.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长链非编码RNA参与骨肉瘤和胃癌增殖、迁移与耐药的机制研究[D]. 刘媛. 南昌大学, 2021(01)
  • [4]EphA2、Ephrin A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D]. 周凌智. 大理大学, 2021(09)
  • [5]DGKI与胃癌预后相关性分析及其调控MAPK/ERK通路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黄超. 南昌大学, 2021(01)
  • [6]胃腺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十二指肠残端加固的短期疗效分析[D]. 叶剑强.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Hsa_circ_0005230/miR-1299/RHOT1轴对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彭妍钰.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8]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策略的研究[D]. 张旭. 兰州大学, 2021(01)
  • [9]评价及比较Mandard和Becker肿瘤退缩分级在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中的预测价值[D]. 佟依霖.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10]辅助化疗对于Ⅱ-Ⅲ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基于两个独立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D]. 韩伟赢.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216例胃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