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企业员工纳入“医保伞”

困难企业员工纳入“医保伞”

一、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保伞”(论文文献综述)

王杨[1](2020)在《大病保险支持基本医保的问题及其化解对策研究 ——以A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基本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但是医疗费用的攀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更多重、恶性病的发现使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了进一步支持基本医疗保险,完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大病保险应运而生。从2012年六部委发布《指导意见》开启大病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开始,这种由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的公共服务提供形式获得了明显成效。大病保险制度不仅协助完成新型政府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补充了基本医保的不足,为更加普惠、公平、健全的社会医保体系助力。但随着政策的推进,问题也逐渐凸显,关键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将促使大病保险更加行之有效的实行。本文选取地处广东省粤东地区的A市为研究案例。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从大病保险概念及相关理论依据出发,简述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历史以及大病保险经典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研究A市大病保险的实施现状。受访者普遍肯定大病医保的作用,但问题仍存在,可总结为:保险保障不足;基金缺乏稳定性;宣传、监度、信息共享系统缺失;险企未充分发挥作用。针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论文主要通过A市大病保险政策制定层面和保险政策运行层面分别总结要点解析。第五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法简述其他国家和地区医疗保险的优势和对A市的借鉴意义。在A市的具体境况及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论文的第六部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包括完善保险政策的制定,明确政府定位和职责,激发保险公司的能效、信息共享和监督体制的健全等,以期对日后A市大病保险制度之完善尽绵薄之力。

刁一凡[2](2020)在《我国新型抗肿瘤药物公共保障政策与药物可及性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和疾病谱也发生着相应转变,恶性肿瘤成为我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一系列新型抗肿瘤药物(novel anti-cancer medicines)因具有比常规治疗药物更为突出的疗效,逐渐在肿瘤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同时,该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因具有高昂的价格,在公共医疗保障不充分,体系尚不完善的地区中普通患者家庭难以承担。为促进包括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5年对所有抗肿瘤药物重新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将三种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纳入了 WHO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并呼吁各国重新审视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公共保障政策。为满足我国恶性肿瘤患者能够及时地,可负担地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强烈需求,国家在近年密集出台了鼓励创新药物自主研发、加快审批上市、医保价格谈判、集中采购、降低关税、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等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此类药物的公平可及,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我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的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三年,部分先于国家层面探索对此类药物给与公共医疗保障的省市和地区已经实施多年。现有国内研究主要为减轻新型抗肿瘤药物费用负担的理论测算和服务利用的整体变化,缺乏对该政策在真实环境中惠及患者的情况,特别缺乏不同患者群体的惠及程度,包括治疗药物选择、疾病诊疗全程费用负担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等实证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真实世界中我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可及性以及相对应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进行评价,探讨药物纳入医保政策的实施对不同患者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选择与利用,患者经济负担,医保可负担性以及保障政策的公平性的影响效果。并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可及性,为医保决策者落实关于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控制癌症患者个人药费负担,减轻经济困难患者后顾之忧的长效机制,促进更为公平的医保政策和增强兜底性保障与监管机制提供实证证据和政策建议。研究内容和方法1.通过定性研究,系统性地对我国促进新型抗肿瘤药物可及性与公共保障政策体系政策实践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将基于回顾性文献研究和定性半结构访谈,对我国包括新型抗肿瘤药物在内的创新型药物的多重可及性障碍和相应的应对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2.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以先于国家层面将新型抗肿瘤药物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围的浙江省为案例,基于真实世界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法对该政策实施前后纳入医保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物利用趋势和水平变化进行分析: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浙江省将新型抗肿瘤药物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围前后的药物利用变化趋势,患者药物经济负担情况,新型抗肿瘤药物医保政策实施后对医保基金所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价。通过政策、文献回顾并结合对相关机构的电话访谈,并结合WHO-HAI中药物费用个人经济负担分析方法,基于省级采购价格、省级医保报销政策和文献报告的生存期中位数,对该政策给城乡患者的个人药品经济负担带来的变化进行理论测算,并结合药物利用数据对医保基金支出情况进行估计并作敏感性分析。3.以HER-2+乳腺癌为例,通过定量研究,以医改先锋省福建省落地国家谈判创新抗乳腺癌药物纳入医保政策为例,基于真实世界的医院临床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2017年通过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纳入医保的创新抗乳腺癌药物在福建省落地前后采用创新药物治疗的受益患者数量的趋势和水平变化进行测量:基于福建省立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库等信息库,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HER-2+乳腺癌患者,分析政策落地前后采用目标创新抗乳腺癌药物治疗患者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学分布;和采用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政策落地前后HER-2+患者选择新型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影响因素。4.以HER-2+乳腺癌为例,基于福建省立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库、费用结算数据库等,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并完成了术后靶向/常规化疗治疗的HER-2+乳腺癌患者,及其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完整疗程内费用和自付比例。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对疗程费用、自付比例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影响因素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创建基于倾向值匹配的患者样本,对医保政策对患者疗程费用、自付比例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并基于不同匹配函数,应用Bootstrap自助抽样作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卫生体系视角的我国新型肿瘤药物可及性问题与政策分析1.1中国患者获得新型抗肿瘤药物须经历从药物研究成果转化,进行申请新药评审和上市许可、企业定价与价格谈判、纳入公共医疗保障体系,集中采购以及医疗机构终端使用,患者可负担用药,以及用药监测的过程。新型肿瘤药物的医保纳入与患者药物可及性均与上述所有过程全链条、各环节的政策密切相关。1.2阻碍我国患者获取新型肿瘤药物等创新药物的可及性障碍主要为:针对药品研发与临床试验审批的障碍;原研药物的知识产权障碍;药物的可负担性与经济负担保障体系障碍;集中采购与供应障碍;对医疗机构用药的行政管理障碍。1.3由于新型肿瘤药物本身药品价格高昂,及时在降低50%纳入医保后仍然具较高费用,同时由于我国医保制度“起付、封顶线”,“先行自付比例”以及基于筹资水平的保障待遇,将仍可能导致患者存在经济负担困难。1.4政府通过多部门协作,改善了因卫生行政管理、药品供应、通过药品集中采购倒逼新型肿瘤原研药企业降低药品价格。2.先行示范省份新型抗肿瘤药物医保政策对药物利用影响的实证研究及药物经济负担测算2.1 2015年新型抗肿瘤药物医保政策的实施,对所研究的5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医院使用量带来了 16-439个标准单位的显着水平增长(p<0.05),并在政策实施后保持平稳状态。其中增长水平较快的药物为药品价格最高的抗乳腺癌曲妥珠单抗106.93(95%CI,70.14-143.71,p<0.01)与抗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 439.14(95%CI,311.79-566.49,p<0.01);利妥昔单抗的医院使用量在医保政策实施前呈下降趋势,医保政策实施后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2按浙江省城乡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测算,所纳入研究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医保政策使农村患者的使用此类新型药物治疗的个人经济负担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27.3倍降低到1.6-4.5倍;使城镇患者的使用此类新型药物治疗的个人经济负担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13.1倍降低到0.6-2.1倍。2.3新型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政策实施的2015年与2016年,所纳入研究的5种药物共计消耗2.02亿元,按浙江省杭州市大病医疗保险筹资总额以及60%的药物费用报销水平进行计算,其筹资总额的46%被用于所纳入研究的5种抗肿瘤药物。3.以乳腺癌为例,真实世界中新型肿瘤药物医保政策受益患者群体现况分析3.1采用新型药物首次治疗的人数平均占比从政策实施前的37.4%,提高到政策实施后的69.2%。所有亚组的患者采用新型药物首次治疗的患者人数在政策实施后都有提高(p<0.01)。3.2在控制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政策实施前,农村地区患者选择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机率显着低于城市患者(OR=0.52,95%CI:0.29-0.74,p<0.01),政策实施后,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来自高收入水平地区患者选择新型药物治疗的机率在政策实施前是来自低收入地区患者的5.76倍(OR=5.76,95%CI:1.48-12.17,p=0.01),政策实施后为1.98倍(OR=1.98,95%CI:1.42-17.27,p=0.02)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患者选择创新药物治疗的机率在政策实施前显着低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患者(OR=0.50,95%CI:0.35-0.79,p=0.03);政策实施后两参保类型患者选择新型药物治疗机率的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1)。4.以乳腺癌为例,真实世界中新型肿瘤药物医保纳入政策对患者疗程经济负担及政策效应分析4.1影响乳腺癌疗程费用的因素从政策实施前的城乡分布、所在地区可支配收入水平、肿瘤分期、医保类型以及是否选择新型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变为政策实施后的年龄分组、城乡分布以及肿瘤分期(p<0.05)。城市相比农村从高74 655.78元(95%CI:21420.74-147 503.34,p=0.03)变为高 20 076.23 元(95%CI:5 102.54-37 452.44,p=0.04);中等可支配收入地区相比低可支配收入地区从高30 912.24元(95%CI:6 056.68,84540.35,p=0.03)变为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影响患者自付比例的因素从政策实施前城乡分布、所在地区可支配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是否异地就医、是否选择靶向药物治疗方案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城市相比农村从低 18.7%(95%CI:0.081-0.288,p<0.01)变为低 10.6%(95%CI:0.037-0.192,p=0.01);城乡居民参保人相比城镇职工参保人从高19.4%(95%CI 0.118-0.269,p<0.01)变为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地就医参保人相比本地就医参保人从高8.5%(95%CI 0.034-0.137,p=0.02)变为高 9.3%(95%CI 0.041-0.158,p=0.04)。4.3采用稳健的统计分析方法估计的患者样本比政策实施前的患者样本的乳腺癌平均疗程费用减少了 140 380.88元(p<0.01);基于自助抽样估计的政策影响效应为疗程费用减少130 550.21元(95%CI:96 752.47-197 280.64,p<0.01);采用稳健的统计分析方法估计的政策实施后的患者样本比政策实施前得患者样本的乳腺癌平均患者自付比例降低23%(p<0.01);基于自助抽样估计的政策影响效应为患者自付比例减少24%(95%CI:0.20-0.27,p=0.01)。经采用不同Kernel内核函数和带宽条件匹配分析验证,估计结果相互一致。结论与建议1.为逐步消除患者获取新型肿瘤药物的可及性障碍,使患者能够尽早用上可负担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我国从加速新型抗肿瘤药物上市许可、平衡知识产权与患者需求、加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公共保障和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显着的改善了我国患者对创新型药物的可及性。但需注意到现有的医保政策难以解决所有患者群体的药物可及性障碍,仍较高的新型抗肿瘤药品价格水平,以及医保报销前个人自付,医保报销封顶线等因素仍使部分医保待遇差的低收入患者无法负担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因此,需对医保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进一步改进医保政策提供定量证据。2.药物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显示新型肿瘤药物医保政策实施后,药物需求得到释放,药物利用水平显着上升。患者的经济负担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较此前有效提高了此类药物的可及性,同时原研药物以及其仿制药的市场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农村患者的药物治疗经济负担相对于其收入而言,负担水平仍较重。3.新型药物的可及性与患者所享受的医保政策与实际保障水平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我国医保的人均筹资保障水平仍较为薄弱。对医保政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费用共担机制,优化医疗保障水平,有利于提升患者创新型药物的可及性,促使其及时应用药物治疗。同时需关注确保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以逐步提升全社会的医疗服务保障水平。4.新型抗乳腺癌药物医保政策总体上惠及到了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全部患者分组,患者的新型药物利用比例在医保政策实施后不断增加。影响患者选择目标药物治疗的因素与患者的医保待遇相关,对于异低收入地区患者、异地就医患者的政策惠及仍不足。需加强来自低收入地区和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患者人群的医保待遇,以便使其与来自高收入水平地区和城镇职工医保的患者同样获得公平的机会采用新型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新型抗肿瘤药物医保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5.新型抗乳腺癌药物医保政策一定程度降低了乳腺癌患者平均疗程费用和自付比例,但该政策在真实世界中对患者惠及效应、惠及公平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抗乳腺癌药物纳入医保政策对农村患者、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患者和异地就医患者的保障力度相对较弱,有待于通过提高其医保待遇加强创新抗癌药物纳入医保对其的保障力度。同时,真实世界中医保政策对患者疗程费用、自付比例的影响效应低于基于药物的价格变化和医保报销比例变化值的理论估计。在新型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后,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医保待遇,缩小各医保统筹区和不同参保人群间的医保待遇差距,为低收入和高风险患者建立安全网制度,完善异地医保报销政策,精准对支付能力较低但治疗费用较高的癌症患者给与政策倾斜等,是优化创新抗癌药物纳入医保政策,落实中央提出的深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公平、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增强经济困难群众基础性和兜底性保障”原则的关键。

何瑞娜[3](2020)在《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在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经过一系列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历程,已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河源市作为广东省的“山区板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省内的大部分城市,但在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方面一直紧跟省政府的步伐,依托广东省政府的政策优势,已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城乡一体化。本文以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剖析了河源市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框架和运行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优化建议。本文一共八章,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二章为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依据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情况。第三、四章为第二部分,对河源市各个时期的医疗保险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划分出河源市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演进历程,整理出其当前的制度框架结构,并从制度运行现状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两方面重点分析了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一是从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和参保人数、筹资模式和基金模式、筹资水平、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等几方面正面分析了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现状;二是通过分析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侧面反映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否运行良好。第五章为第三部分,从制度构成、医疗资源配置和医保基金负担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第六章为第四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进行分析并得出可借鉴经验。第七、八章为第五部分,提出了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建议和对策。

邓燕[4](2019)在《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于1998年在医疗保障体系中首先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后简写为职工医保),重庆市于2001年建立职工医保,截至2017年年底参保职工总计640.28万人,其中在职455.34万人,退休职工184.94万人。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关系着医疗保障体系的稳定,是医疗保险制度得以稳健运行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在医保基金收入方面,随着全民医保时代的到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维持在95%以上,医保基金征缴扩面困难;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平均工资很难大幅度提升,医保基金征缴基数不会大幅提高。在医保基金支出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医保待遇进一步提高,医保监管法制化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使得医保基金支出快速增加,医保基金越来越难以收支平衡。重庆市2002年至2017年职工医保基金的年均收入增长率低于年均支出增长率,面临极大的收支平衡压力。在医保基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探索如何高效使用医保基金,从而确保医保基金能可持续地为重庆广大职工群体提供更好的保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从重庆市职工医保的基金征缴、基金使用监管、基金支付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找出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管理的建议。建议主要从医保基金征缴、医保基金使用监管及医保基金支付三个方面着手,根据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主要的措施为:加强医保基金征缴的审核监督,把好医保基金收入关;加强信息化建设、动态管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等手段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转变管理疾病支付方式等手段,守好医保基金的支付关。

周明珠[5](2019)在《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研究》文中认为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进行资金筹集,以保障全社会公民能够普遍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了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助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再分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的功能和效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城市化进程中面向城镇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实施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文选择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首批试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州市,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工医保医疗保险制度和征管体制,然而,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重点研究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征管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医保基金筹集渠道不宽,基金支付压力较大;二是新兴行业从业者缴费意愿偏低,医保费用征收监管困难;三是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缴费基数存在漏报、少报现象;四是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划拨影响参保积极性;五是部分转企改制企业长期拖欠医保费用,下岗分流职工脱保现象突出等。我们通过对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征管现状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医保征管模式成功经验,结合西双版纳州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征管模式的对策性建议,一是探索多元化职工医保基金筹集方式,包括进一步拓宽医保基金筹资渠道,夯实职工医保基金安全;结合用人单位实际,实施差异化医保费用征收策略。二是严把“四关”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征管率,强化对申报、变更、征管及稽核四个关口的监督与控制。三是多举措提高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包括强化医保政策宣传,优化服务流程,适度提高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等。四是进一步完善清欠制度,强化联合清欠能力,包括建立常态化职工医保费用清欠制度,定期开展职工医保费用联合清欠,确保职工医保费用应缴尽缴,进一步完善企业医保欠费向个人账户的政策通道便利,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以诚信惩戒机制防范企业拖欠职工医保费用现象发生。

李双[6](2019)在《工会组织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与实践 ——以四川省工会为例》文中认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快速城镇化和农村人口大量转移,中国社会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能否解决好城市贫困问题,成为关系到改革成败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难题。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在中国城市反贫困中都十分重视和发挥各种力量的作用,整合多方资源以形成反贫困合力。作为我国工会组织来说,要在城市反贫困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城镇困难职工摆脱贫困,确保2020年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本文主要研究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以及工会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实践和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阐述了贫困理论相关内容,以静态贫困(多维度)和动态贫困(脆弱性)理论框架为基础,从我国城市贫困特征和城市反贫困政策、演变以及机构组成展开综述,以发展的视角分析工会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优势,以四川工会实践为例,通过数据、实例总结出工会在城市反贫困中可推广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工会在城市反贫困中的潜力和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贫困具有多维特征,以困难职工、失业人员、城市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新贫困群体常常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在我国城市反贫困机构中,工会与政府部门的功能是互补的,工会实施的反贫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覆盖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的那部分低保边缘群体和城市流动人口中的贫困农民工群体。相较于其他城市反贫困主体,工会具有反贫困资金来源多样稳定、反贫困对象针对性强、反贫困方式多样等优势。实践中,四川工会通过实施项目化管理、引入基金会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创新措施进一步发挥了这些优势。不可忽视的是,工会的反贫困措施虽然考虑到了城市贫困的各项维度,但更侧重于收入、健康、教育维度的治理,由于其天生的局限性,贫困治理领域中的土地、住房和城市服务的提供非工会能力所及,工会可以尝试着参与,站在代表和维护贫困职工权益的立场,通过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将城市贫困群体纳入政府制度保障。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工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源头参与、整合帮扶资源、深化多维度帮扶,实施更加精准的治理措施来实现反贫困目标。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7](2019)在《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困奔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府办函[2019]4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云浮市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困奔康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总工会反映。2019年5月6日云浮市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困奔康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总工发[2016]7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工总[2016]22号)和《广东省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规划(2017年—2020年)》的工作部署要求,

徐文娟[8](2019)在《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文中指出重特大疾病的概念存在医学和经济学两种解释,医学上以病种为划分标准,将恶性肿瘤等对人体健康损害相对严重的疾病认定为重特大疾病;经济学上以医疗费用为划分标准,当患病后的医疗费用超过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而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正常生活时,即可认定为重特大疾病。本文对于重特大疾病的界定,吸收了以上两种解释,即当出现某些特定病种,或者花费的医疗费用超过某一标准时,均认定为发生了重特大疾病。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合理的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国民在罹患重特大疾病时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依附和依存于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从解决大病医治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梳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从医疗资金相关的医疗费用筹资层面来讲,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援助等制度模块;同时为确保筹集的医疗资金合理使用,还要设计必要的医疗费用给付机制来控制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实现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这就涉及到医疗资源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层面,包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的生产流通等制度模块。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但对极少数因重特大疾病造成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社会成员和家庭保障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上演。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的历史进程中,在重疾风险日趋严峻的现实挑战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点,如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已成为社会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新审视和梳理,推动建立完善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补齐全民医保制度在防范灾难性卫生支出方面存在的短板,解决国民因为重特大疾病陷入经济困境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切实保障全体国民的健康权。本文关于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的创新在于,一是突破了以往研究注重医疗保险或医疗救助等单一医疗保障制度模块的局限,着眼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研究范畴延展为与医疗资源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与医疗资金相关的医疗费用筹资制度两大制度体系多个制度模块,构建了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的完整框架;二是聚焦于解决重特大疾病造成的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成熟做法,创新性地提出自付费用封顶的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作为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样本数据,对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和待遇标准等进行了测算,验证了制度设想的可行性。本文试图厘清以下问题: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如何演进成今天的形态?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现状如何,化解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效果如何?发达国家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何借鉴之处?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该往何处去?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遵循“理论研究基础——本国制度评估——国际经验借鉴——重点制度设计——顶层设计探究”的研究脉络,以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费用筹资两大制度体系,疾病预防、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援助等模块串联全篇并展开研究。本文共九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在梳理和回顾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指出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通过回顾与梳理风险管理、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等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医疗卫生产品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领域,医疗卫生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补充作用,综合运用预防型、缓冲型、补偿型和应对型等疾病风险管理策略,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第三章,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的概念,是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而正式提出的,但事实上“保大病”的理念一直蕴含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而被赋予不同的定义与内涵。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实际上是从解决大病医治的视角,去审视、解读和梳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近七十年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在过去漫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镇和农村实行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流动性上升和城镇化水平提高,推动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逐步从以地域划分、城镇与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行,转向以职域划分、职工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行。总体上,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始终是需求侧的筹资制度,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构成的国家保障模式下,个人无需为医疗费用担忧,真正的难题留给了供给层面;到了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为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费用负担问题,我国先后出台了针对不同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多个制度模块,主要还是需求侧的筹资制度改革。“路径依赖是过去的历史经验施加给现在的选择集的约束”。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体系,需要突破单兵推进式的路径依赖。供给与需求是经济体的两个侧面,分属经济活动的两端,可谓“一体两面”。看病难、看病贵,实质是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不应求,背后是供给侧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和需求侧的医疗服务费用分摊的双重问题叠加而成。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需要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与医疗费用筹资制度协同改革。第四章,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运行分析。我国为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显着成绩。从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层面看,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持续加大,随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显着增加,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显着提升,2017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从医疗费用筹资层面看,我国医疗卫生费用的筹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2017年,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在全国卫生总费用支出中的占比分别为28.91%、42.32%和28.77%。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总体参保率达到94.23%,商业健康险的规模不断壮大,慈善基金组织得到快速发展,由社会医疗保障、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捐赠援助等构成的社会卫生支出已成为最主要的筹资主体,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占比逐年下降,这也预示着我国一直积极打造的社会化的医疗费用筹资制度初见成效。以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援助等制度构成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为国民防范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筑起了五重防线,从制度层面基本可以确保大病患者不至于陷入绝境。但是,医院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连年上涨,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群众因为经济困难需就诊未就诊、需住院未住院。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封顶线、报销比例、目录内的合规医疗费用等报销限制,使得部分低收入群体仍然暴露在灾难性卫生支出的风险之下。根据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样本数据测算,以现金卫生支出占家庭支付能力的40%为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界定标准,大约16.5%的家庭遭受了灾难性卫生支出1,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强度为24%,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因病致贫率为8.6%。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总体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如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分别为12.6%和18.2%,经济五等分组(从最贫困家庭到最富裕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依次为20.8%、17.6%、16.8%、14.0%、13.1%;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强度在城乡之间和经济五等分组之间的差异则相对不大。同时,实证研究表明,家庭规模较小、健康状况较差、经济实力较弱、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家庭更容易遭受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的影响。近年来因无力承担灾难性卫生支出而发生多起极端事件,如北京下岗人员违法“刻章救妻”,河北村民忍痛用钢锯锯掉溃烂的右腿,重庆农妇用菜刀自剖腹部放出积水,浙江老父母自制呼吸机为儿子续命,江苏尿毒症患者在家用土法自行做血透治疗,等等。这一件件令人唏嘘的案例,向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发出考问,也凸显出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第五章,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一,从制度演进方面来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经历了从保少数人、到保大多数人再到保所有人的演变,但依然未能完全分散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少数社会成员的特殊困难更加凸显,成为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形象的热点问题;第二,从医疗费用筹资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多层次的医疗筹资体系未真正建立,起主力军作用的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强制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自愿参保,有一定比例的居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仍游离在医疗保障的安全网之外;第三,从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市场化导向推动医疗服务资源向高端服务集中和高购买力地区集中,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可及性差,罹患重特大疾病时的看病远、看病难问题突出;第四,从整个制度体系的运转情况来看,代表需方的医疗筹资部门没有形成对代表供方的医疗服务机构的有效制约和费用控制机制,未来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的筹资压力巨大;第五,从具体制度的运行模式来看,大病保险“公私合作”的创新性探索还不成熟,需要处理好社保经办机构与商业保险机构等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规则和操作细节上仍有待规范、细化。第六章,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对于医疗保障制度要建设的目标模式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方案,普惠加特惠的保障体系未建立;医疗卫生管理职能分散,制度碎片化和治理碎片化并存,使得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不足,医疗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互补衔接不够;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合理,存在抬高成本的内在动力,造成医疗资源向上集中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经办机构管理基础和能力弱,战略购买职能未落实,未能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与医疗费用筹资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局面,国家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没能转化为病人医药费用负担的减轻,等等。第七章,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的国际借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全球性课题。研究分析其他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不能简单地以移花接木式的拿来主义去复制他国经验,但可以启发和指导我国的制度设计。本文选取了四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来做比较研究。其中,美国医疗保障模式是市场化导向的典型代表,其覆盖面低、公平性差的特征,充分表明市场自由竞争下形成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但其管理式医疗、按疾病诊断付费DRGs等做法具有先进性。英国医疗保障模式是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英国公民可享受几乎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首诊等制度安排来改善和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德国和日本的医疗保障模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均实现全民覆盖,且兼顾公平与效率;强调以家庭为单位连带参保,费用报销可按家庭合计值核算;医疗供给机构和医疗保险机构分散,赋予参保人在不同机构之间自由选择的权力,允许个人自由就医而未设立分级诊疗条件,以承办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来保障制度供给的效率;设立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的最高限额,以确保国民不会因为疾病经济负担而陷入贫困的窘境。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各个制度模块的覆盖人群与发展重点存在差异,可分别从不同国家的先进经验中汲取经验。比如,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发展成熟,从其产品设计、精算技术,到打造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实施管理式医疗、制定医疗费用付费规则,都值得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学习和借鉴;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以相对较低的投入实现了全民的免费医疗,其全科医生制度和分级转诊体系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优化有着重要参考意义;德国和日本对个人自付费用设置最高限额的制度设计,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从基金给付封顶转向个人自付费用封顶,切实防范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提供了有益参照。第八章,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的筹资与给付测算。自付封顶的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是一项创新尝试,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样本数据,对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的筹资水平和待遇水平等进行了测算,以论证此制度设想的可行性。经测算后建议,可将防止因病致贫风险作为制度起步阶段的主要目标,按照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下、60%-300%、300%以上划分为三档,对不同收入分档设定不同的起付标准,起付标准可分别定为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250%、500%,个人自付的最高限额为高出起付标准部分的目录内医疗费用的5%。第九章,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经过梳理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面临的问题,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经验,本文认为,新时代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应该坚持“三个结合”,即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费用补偿与服务供给相结合、一般性制度体系构建与重点制度设计相结合,坚守计划经济时期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工作理念和突出公益性的医疗卫生工作原则,持续完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和慈善援助制度,重点将当前运行的大病保险制度变革为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将医保基金支付的封顶线变革为个人或家庭医疗费用支出的封顶线,同时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三医联动”,最终重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适度的医疗保障的目标。创新即是挑战。本文将疾病预防、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统一框架进行顶层设计,尚属前瞻性尝试,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广度,本文的理论分析特别是对于部分细分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同时,本文关于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的制度设计主要是框架性建议。目前全国各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缴付标准与待遇标准不一,承担主体责任的基本医保制度与承担托底责任的救助制度、承担封顶责任的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等各个制度模块之间的衔接点也存在差异。囿于相关数据难以获取,本文就提出的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设想仅做了粗略测算,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湖南省财政学会[9](2015)在《基金之危: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是广大干部职工的"救命钱"。该项基金收支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省很多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甚至一些统筹地区出现了累计亏损。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为全面了解情况,今年6-8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组织全省各统筹地区开展了自查,为此,我们还深入怀化、衡阳、株洲、郴州和洪江区、醴陵市、资兴

刘大卫[10](2013)在《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研究 ——基于城乡统筹视阈》文中指出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促进就业、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组成,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其制度设计和运行保障是否合理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次代表会议提到:着力统筹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遵从以保障基本,全面覆盖,多个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注重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适应广大人口的流动性,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发展为重点,进而全面建成针对城乡居民的覆盖较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进一步明确建立起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权利、机会和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就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财政资金分配效应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分配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交易制度理论,发展经济学中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城乡统筹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中涉及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国家千预主义理论、供给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罗斯的福利三角理论、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国家理论及国内学者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观点等进行了系统详实的梳理。同时,也着力对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在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学术思想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文研究了社会保障、公共财政和城乡统筹之间的关系,三者互为犄角,联系紧密,城乡统筹是落脚点,起点是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是二者背后的有力支撑。立足于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脉络,同时,选择了社会保障财政制度中福利国家型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为代表的英国、美国和智利进行比较研究,得到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启示:应注重考虑“多层次、系统化、法制化、保基本、广覆盖”等因素和基本要求。在系统分析和考察不同制度模式下的各国经验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及财政资金分配、社保基金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工作中存在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地区之间财政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相对过低和城乡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并以重庆为例,对重庆市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和资金分配效应进行了系统的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作为西部具有代表意义的省市,重庆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综合体,以这个地区为切入点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财政资金分配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经过建立模型,重点就重庆的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中的养老财政支付水平、医疗财政支付水平、失业财政支付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引入相应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通过模型的推导和分析得出:重庆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地区间老龄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社会保障供需水平不尽相同,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市内养老基金调剂使用和财政资金分配的倾斜;虽然重庆的养老金支付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的平均替代率不断下降,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重庆也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分配压力。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增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的整体性制度建设建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构建一个合理并能有效配置财政资源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要坚持马克思的所有制、社会公平正义思想,体现追求每个社会成员拥有政治、经济与其他社会事务权利的平等,获得和享用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权利的公平,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观;要以解决民众最基本生存问题为主要出发点,把“底线公平”作为构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要把利益和谐和制度均衡作为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目标,建立起城乡统筹、涵盖各个阶层、努力缩小差距、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稳定,实现利益和谐与制度均衡。本文提出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公平化、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系统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持续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法制化”。应遵循的原则是“注重顶层设计,坚持适度普惠;加强制度衔接,实现统筹发展;扩大覆盖范围,推进全民保障;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多元保障;坚持循序渐进,实现持续发展;明确责权划分,创新管理机制;突破部门障碍,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具体内容则是加大促进就业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加强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保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保伞”(论文提纲范文)

(1)大病保险支持基本医保的问题及其化解对策研究 ——以A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1.2.1 基本医疗保险
        1.2.2 大病与大病医保
        1.2.3 准公共产品理论
        1.2.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
        1.2.5 PPP模式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大病保险的发展历史及经典模式
    2.1 我国大病保险的发展历史
    2.2 我国大病医疗保险的经典模式
        2.2.1 保险契约模式
        2.2.2 委托经办模式
        2.2.3 服务外包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市大病保险支持基本医保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A市大病保险支持基本医保现状
        3.1.1 A市大病保险制度分析
        3.1.2 A市大病保险实施效果调查
    3.2 存在问题
        3.2.1 公众受惠程度低,存在因病致贫、返贫
        3.2.2 保险基金不具有稳定的可持续性
        3.2.3 公众了解程度低,评价、监督无法实现
        3.2.4 险企专业效用未发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市大病保险支持基本医保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大病保险的政策制定方面
        4.1.1 方案保障水平低
        4.1.2 统筹层次低
        4.1.3 筹集来源单一
        4.1.4 定位模糊,监管规则缺失
    4.2 大病保险运行方面
        4.2.1 公众缺乏了解和互动渠道
        4.2.2 监督体系、信息共享系统未健全
        4.2.3 政府传统运作方式失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5.1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5.1.1 新加坡健保双全计划
        5.1.2 日本高额疗养费制度
        5.1.3 墨西哥大众医疗保险制度
    5.2 国内医疗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5.2.1 惠州市大病医保政策
        5.2.2 “湛江模式”
    5.3 对A市的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优化A市大病保险的对策
    6.1 大病保险政策制度层面
        6.1.1 完善大病保险实施方案
        6.1.2 提高大病保险统筹层次
        6.1.3 增加保险筹资渠道
        6.1.4 健全法规、明晰定位
    6.2 大病保险运行层面
        6.2.1 拓展公众有效沟通渠道
        6.2.2 健全监督机制,促进信息共享
        6.2.3 转变政府职能
    6.3 构建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个人健康保障体系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A市大病保险制度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
附录二 关于A市大病保险支持基本医疗存在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A 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目录及年度限额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我国新型抗肿瘤药物公共保障政策与药物可及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总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卫生体系视角的我国新型肿瘤药物可及性问题与政策分析
    1. 引言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4. 主要发现与讨论
    5. 本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先行示范省份新型抗肿瘤药物医保政策对药物利用影响的实证研究及药物经济负担测算
    1. 引言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本部分小结
第三部分 以乳腺癌为例的新型肿瘤药物医保政策受益患者群体现况分析
    1. 引言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本部分小结
第四部分 以乳腺癌为例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医保政策对患者疗程经济负担及政策效应分析
    1. 引言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本部分小结
全文总结
研究特色与创新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3)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框架
        1.4.2 创新之处
        1.4.3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医疗保险制度
        2.1.2 基本医疗保险
        2.1.3 补充医疗保险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平正义理论
        2.2.2 社会福利理论
        2.2.3 政府责任理论
第三章 河源市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3.1 广东省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3.2 河源市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3.2.1 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时期(从2001年至2005年)
        3.2.2 建立全面医疗保障时期(2006年至2017年)
        3.2.3 建成全民健康发展的新时期(2018年起)
    3.3 河源市医疗保险制度的体系构成
        3.3.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3.2 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章 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
    4.1 制度运行情况分析
        4.1.1 覆盖范围和参保人数
        4.1.2 筹资模式和基金模式
        4.1.3 筹资水平
        4.1.4 基金收支情况
    4.2 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分析
        4.2.1 医疗资源现状
        4.2.2 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第五章 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5.1 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5.1.1 制度分割带来不公
        5.1.2 分级诊疗制度运行失效
    5.2 医保基金压力大
        5.2.1 医保基金来源扩面难
        5.2.2 医保基金过度超额
    5.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5.3.1 市县区域卫生发展不平衡
        5.3.2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
        5.3.3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
第六章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
    6.1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
        6.1.1 英国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6.1.2 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6.1.3 美国的商业健康保险模式
        6.1.4 新加坡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6.2 国内医疗保险制度先行模式
        6.2.1 东莞模式
        6.2.2 湛江模式
    6.3 国内外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6.3.1 国外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6.3.2 国内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第七章 完善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7.1 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的统筹协调机制
        7.1.1 在制度上统一医保模式,实现制度并轨
        7.1.2 统一医保筹资机制
        7.1.3 深入推广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分级转诊制度
    7.2 加大基层就诊优势,促进医疗资源的供需平衡
        7.2.1 布局完善社区医疗
        7.2.2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7.2.3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支付比例
    7.3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7.4 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
    7.5 搭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和不足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公共财政理论
3 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运行现状
    3.1 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征缴情况
    3.2 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管理情况
    3.3 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支付情况
4 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医保基金征缴方面
        4.1.1 全民医保时代,医保基金征缴扩面困难
        4.1.2 医保缴费基数与职工实际应缴存在偏差
        4.1.3 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收入情况及年度增长率
    4.2 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方面
        4.2.1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有准入标准但退出机制不健全
        4.2.2 监管信息化程度不高,监管效率低
        4.2.3 医疗机构众多但监管人才匮乏导致基金监管难度较大
        4.2.4 法治建设还需完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有待加强
        4.2.5 医疗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未真正建立
    4.3 医保基金支付管理方面
        4.3.1 职工就医需求增高,医保基金支出大幅增加
        4.3.2 报销标准设置较高导致医保基金支出增加
        4.3.3 慢性病成为医疗费用的主要支出疾病
        4.3.4 现行医保支付方式使医保基金支付增加
        4.3.5 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人均基金支出情况
    4.4 医保基金收支情况
5 对策及建议
    5.1 医保基金征缴方面
        5.1.1 加强医保缴纳的审核监督,做到应保尽保
        5.1.2 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好困难企业的参保工作
    5.2 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方面
        5.2.1 制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划片区按需设置定点医疗机构
        5.2.2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保监管效率
        5.2.3 加强医保监管人才培养,提高医保监管的专业性
        5.2.4 丰富监管手段,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的精准监管
        5.2.5 建立规范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标准与运作体系
    5.3 医保基金支付管理方面
        5.3.1 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5.3.2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医保的基础性作用
        5.3.3 加强家庭医师管理,注重疾病的预防
        5.3.4 动态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合理设置医保封顶线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概述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概念界定
        一、基本医疗保险概念界定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界定及其征管的含义
        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的内涵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征管对象
        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征管标准
        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征管流程
第二章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一、云南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变迁
        二、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进程
    第二节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现状
        一、医保覆盖面逐渐扩大,缴费基数增长率与州平均工资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
        二、医保费用征缴机制不断健全,基金筹集方式逐渐多元化
        三、医保基金征管成效显着,但基金支付压力增大
    第三节 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医保费用征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新兴行业从业者缴费意愿偏低,医保费用征管监督困难
        二、部分企业职工医保费用缴费基数存在漏报、少报现象
        三、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划拨比例影响参保积极性
        四、部分转制企业长期拖欠医保费用,下岗分流职工脱保现象突出
第三章 国内外医疗保险征管模式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发达地区医疗保险模式
        一、上海市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二、深圳的医疗保险征管经验
    第二节 国外典型国家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一、美国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二、德国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三、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征管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医疗保险费用征管模式经验启示
        一、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明确政府责任
        二、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相互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因地制宜多元化管理,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
第四章 加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探索多元化职工医保基金筹集方式
        一、拓宽医保基金筹集渠道,夯实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安全
        二、结合用人单位实际,实施差异化城镇职工医保费用征收方式
    第二节 严把“四关”,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管率
        一、严把“申报关”
        二、严把“征管关”
        三、严把“变更关”
        四、严把“稽核关”
    第三节 多措并举提高职工的参保积极性
        一、加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工作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核心经办服务能力
        三、适当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报销比例
    第四节 完善清欠制度,强化联合清欠能力
        一、定期开展医保费用联合清欠,确保医保费用应收尽收
        二、建立常态化清欠制度,保障基金的健康有序运行
        三、建立健全企业账户欠费向个人账户转移的政策通道便利
        四、建立企业诚信评价系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工会组织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与实践 ——以四川省工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2.城市贫困及其治理的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城市贫困的概念和特点
    2.2 分析城市贫困的理论框架
        2.2.1 多维度城市贫困理论
        2.2.2 动态贫困理论:贫困与脆弱
        2.2.3 基于多维度城市贫困理论和动态贫困理论的治理对策
    2.3 研究综述
        2.3.1 关于贫困的研究现状
        2.3.2 关于城市贫困的研究现状
        2.3.3 关于工会参与城市贫困治理的研究现状
3.我国城市贫困特点以及工会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
    3.1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成因及特征
        3.1.1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及其产生原因
        3.1.2 我国城市贫困的特征
    3.2 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演变以及机构组成
        3.2.1 我国城市反贫困的发展阶段
        3.2.2 我国城市反贫困的主要政策实践
    3.3 工会参与城市反贫困
        3.3.1 工会参与城市反贫困的发展历史
        3.3.2 工会参与城市反贫困的对象、措施和优势
4.工会参与城市反贫困实践
    4.1 四川工会参与城市反贫困的主要对象
        4.1.1 四川城镇困难职工群体构成
        4.1.2 四川城镇困难职工群体的主要致贫原因
    4.2 四川工会在城市反贫困中的实践与优势
        4.2.1 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改善贫困群体的健康和教育
        4.2.2 提供培训和创业服务,增加贫困群体创收机会
        4.2.3 提供维权援助服务,有效覆盖贫困农民工群体
        4.2.4 提供特殊帮扶项目,满足贫困群体多元化需求
    4.3 可推广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3.1 可推广的经验
        4.3.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结论和政策探讨
    5.1 结论
    5.2 政策探讨
        5.2.1 强化源头参与,推动完善工会参与反贫困机制
        5.2.2 整合帮扶资源,切实提升工会反贫困精准度
        5.2.3 深化多维度帮扶,有效降低贫困群体脆弱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城市贫困的维度
    附录2 城市贫困的维度与资产所有权和脆弱性

(7)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困奔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云浮市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困奔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三、工作措施
    四、组织保障

(8)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2 供给与需求理论
    2.3 政府与市场理论
    2.4 公平与效率理论
第3章 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
    3.1 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概述
    3.2 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发展
    3.3 医疗费用筹资制度的发展
    3.4 本章小结:制度完善永无止境
第4章 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运行分析
    4.1 基于全国数据的总体描述
    4.2 基于CHARLS数据的样本分析
    4.3 五则社会极端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制度照进现实
第5章 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1 全民医保制度下少数社会成员的灾难性卫生支出风险凸显
    5.2 多层次保障体系尚未成型,仍有部分弱势群体在保障网之外
    5.3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可及性差
    5.4 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费用筹资制度未形成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局面
    5.5 大病保险“公私合作”运行模式尚不成熟,可持续性及法治保障不足
    5.6 持续面临人口老龄化、重疾年轻化、健康扩大化三重挑战
    5.7 本章小结:敢问路在何方
第6章 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1 改革缺乏顶层设计,普惠加特惠的保障体系未建立
    6.2 医疗卫生管理职能分散,制度碎片化与治理碎片化并存
    6.3 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合理,存在抬高成本的内在动力
    6.4 医保经办机构管理基础和能力弱,战略购买职能未落实
    6.5 本章小结:踏平坎坷成大道
第7章 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的国际借鉴
    7.1 从国际比较视角评价我国制度成效
    7.2 美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
    7.3 英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
    7.4 德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
    7.5 日本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
    7.6 本章小结:他山之石可攻玉
第8章 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的筹资与给付测算
    8.1 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的模式选择
    8.2 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筹资与给付的测算方式
    8.3 基于CHARLS数据的测算结果
    8.4 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的方案设计
    8.5 本章小结: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9章 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设计
    9.1 统筹规划,强化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
    9.2 以人为本,重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9.3 多方参与,拓宽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筹资渠道
    9.4 自付封顶,建立独立的高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制度
    9.5 科学控费,发挥医保支付连接供需两方的桥梁作用
    9.6 本章小结:新起点上再出发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研究 ——基于城乡统筹视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对国外研究的评价
        1.2.3 国内研究综述
        1.2.4 对国内研究的评价
    1.3 学术思想、研究路线与研究内容
        1.3.1 学术思想
        1.3.2 研究路线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不足
2. 公共财政、社会保障与城乡统筹: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财政、公共产品理论
        2.1.2 发展经济学
        2.1.3 社会保障理论
        2.1.4 各国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
    2.2 公共财政、社会保障、城乡统筹三者之间的关系
        2.2.1 社会保障与城乡统筹的关系
        2.2.2 社会保障与财政的关系
        2.2.3 三者关系总述
    2.3 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理论分析
        2.3.1 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2.3.2 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经济效应
3. 城乡统筹社会保障财政制度比较研究:国外经验
    3.1 城乡统筹背景
    3.2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及主要类型
        3.2.1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3.2.2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3.2.3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3.2.4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3.2.5 “三种”社会保障类型
    3.3 社会保障财政制度模式
        3.3.1 福利国家型模式代表——英国
        3.3.2 社会保险型模式代表——美国
        3.3.3 强制储蓄型模式代表——智利
    3.4 启示
        3.4.1 国外具体经验启示
        3.4.2 制度实施背景差异
        3.4.3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城乡统筹
4. 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4.1 全国社会保障发展概况与社会保障基金统筹管理
        4.1.1 全国社会保障发展概况
        4.1.2 社会保障基金统筹管理
    4.2 社会保障资金与财政资金分配现状
        4.2.1 中央与地方资金分配不合理
        4.2.2 地区之间财政分配不合理
        4.2.3 社会保障财政资金投入过低
        4.2.4 城乡财政结构投入不合理
5. 我国城乡统筹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分析:基于重庆市的实证
    5.1 重庆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和政策回顾
        5.1.1 重庆社会保障发展概况
        5.1.2 重庆市社会保障的经验
    5.2 社会保障资金分配效应——基于重庆的实证
        5.2.1 养老财政支付水平
        5.2.2 医疗财政支付水平
        5.2.3 失业财政支付水平
    5.3 重庆城乡社会保障现状与问题
        5.3.1 总体概况
        5.3.2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5.3.3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6. 增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整体性制度建设
    6.1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6.1.1 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
        6.1.2 制度建设的目标
    6.2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原则
        6.2.1 注重顶层设计,坚持适度普惠
        6.2.2 加强制度衔接,实现统筹发展
        6.2.3 扩大覆盖范围,推进全民保障
        6.2.4 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多元保障
        6.2.5 坚持循序渐进,实现持续发展
        6.2.6 明确责权划分,创新管理机制
        6.2.7 突破部门障碍,理顺管理体制
        6.2.8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6.3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内容
        6.3.1 着力增强促就业增就业力度
        6.3.2 狠抓社会保险制度机制完善
        6.3.3 继续深入推进医改工作扩面
        6.3.4 夯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
        6.3.5 切实加强资金保障管理强度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保伞”(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病保险支持基本医保的问题及其化解对策研究 ——以A市为例[D]. 王杨.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我国新型抗肿瘤药物公共保障政策与药物可及性评估研究[D]. 刁一凡.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6)
  • [3]河源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何瑞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重庆市职工医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邓燕. 重庆大学, 2019(05)
  • [5]西双版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管研究[D]. 周明珠.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7)
  • [6]工会组织在我国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与实践 ——以四川省工会为例[D]. 李双. 西南财经大学, 2019(12)
  • [7]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城镇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困奔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云浮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05)
  • [8]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 徐文娟.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9]基金之危: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的调查[A]. 湖南省财政学会. 中国财政学会2015年年会暨第二十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交流材料汇编之二, 2015
  • [10]社会保障财政资金分配效应研究 ——基于城乡统筹视阈[D]. 刘大卫. 西南财经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困难企业员工纳入“医保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