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和生活质量评估

心脏病和生活质量评估

一、心脏疾病与生活质量评定(论文文献综述)

晋聪聪[1](2021)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发现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中现存的患方衰弱认知不足与管理依从性低下、医护方缺乏标准规范化衰弱管理流程等问题为着眼点,整合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潜在差异化诉求,旨在基于循证构建适用于我国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人群疾病特征和文化背景的衰弱管理方案,以期为改善临床衰弱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取便利抽样法,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68名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衰弱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患者15名,照护者11名,医生5名,护士10名,管理人员2名)实施半结构访谈,以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立场差异和个性化利益诉求,为本研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3.系统化检索国内外循证数据库后汇总现有衰弱管理证据,整合前期现状调查和复合型利益相关者需求导向分析结果,形成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步框架,再通过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同时,围绕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多元形式进行成果临床转化。4.通过类试验研究对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进行初步应用。于2020年5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选取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对照组31例、干预组31例。对照组采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课题组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采用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量表)及6分钟步行试验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周、干预后12周这3个不同时段的简易体能指标、生活质量、衰弱管理依从性、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268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达41.0%,衰弱总分平均为(4.95±1.96)分,且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多维度特征显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慢性病类数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则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2.半结构访谈结果复合型利益相关者访谈资料主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方提炼出3项主题:衰弱管理参与意愿较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不足。医护及管理方提炼出4项主题:医护人员有较强衰弱管理参与意愿;缺乏标准的衰弱管理体系指导;自身专项知识储备不足;多学科团队协作障碍。3.方案构建与临床转化结果本研究整合前期成果基础上,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包括衰弱早期识别、衰弱管理干预、衰弱认知培训、衰弱出院计划四大模块,共62项条目。将方案成果临床转化,分别针对患者及照护者形成衰弱管理实践信息手册与衰弱科普微视频,针对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衰弱全周期管理服务流程图。4.实证应用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62例,失访6例,失访率为9.7%。最终对照组患者30例,干预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平衡测试指标、坐站测试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简易体能状况指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12周,干预组6分钟步行距离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体力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生活质量总分等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在衰弱认知、衰弱筛查、运动锻炼、饮食营养管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总得分(21.50±1.86)也显着高于对照组(16.47±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试验组患者在衰弱管理依从性各维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有待提高对衰弱早期筛查的重视。2.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利益攸关方的差异化诉求尚未合理解决,亟需管理者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关切以寻求最大利益均衡化。3.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经临床转化与初步应用证实其对改善患者衰弱整体状态具有积极意义,临床适用性较好,可作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的科学工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文硕[2](2021)在《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明确医护人员对于开展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的要求及患者的相关需求,并提供科学便捷的心肺康复诊疗与管理系统。方法:1.使用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并根据最大差异原则确定研究对象,在2019年9月—2019年12月选取长春市三甲医院心内科、呼吸内科及康复科医护人员和心肺疾病患者进行质性访谈。通过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并使用主题分析法,在Nvivo12中进行访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2.通过专家工作组会议,对康复评估、康复处方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并对诊疗方案的基本框架进行论证,初步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3.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对诊疗系统两个端口的所有模块的设置、知识库的内容进行论证,确定每个角色中模块的具体内容及知识库的具体条目,基本完成诊疗系统的修订。4.通过一对一的专家咨询对模块的设计、知识库的具体条目及使用路径进行最终审核和确认,完成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初步研发。结果:1.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构建(1)通过对14名医护人员和8名患者的质性访谈,发现大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持积极态度,并明确了医护人员对于标准化的康复流程、患者对于疾病和康复相关知识及医患对于简单易用的移动医疗的需求,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的应用仍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和整合,形成了5个主题,即“心肺康复的认知”(主题一)、“心肺康复的阻碍”(主题二)、“心肺康复的助力”(主题三)、“移动医疗的困境”(主题四)和“使用者的需求”(主题五)。其中,主题一包含‘意识和知识’和‘感知效果’2个子主题,主题二包含‘缺少标准化的流程’、‘缺乏连续性的随访’、‘专业人员储备不足’、‘费用压力’和‘依从性差’5个子主题。主题三包含‘宣传引导’、‘专业培训’、‘指南参考’、‘硬件设施’和‘病友交流’5个子主题。主题四包含‘负担感’、‘使用感’和‘传统医疗的偏爱’3个主题。主题五包含‘多学科团队’、‘易于使用’、‘健康知识’和‘政策支持’4个子主题。(2)拟定了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初步框架,该框架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两个端口,医护人员端包括康复评估和康复处方2个部分,其中康复评估中包含4个方面,康复处方中包含6个方面,患者端包括3个部分。(3)通过专家工作组会议,初步确定了两个端口的5个角色中的功能模块,其中,康复医生的界面包括6个模块,治疗师和护士的界面包括3个模块,患者的界面包括3个模块。知识库中,“康复评估知识库”新增3个条目,“健康相关信息知识库”新增5个条目。2.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修订基本框架的模块和知识库的论证,第一轮专家咨询后,医护人员端新增4个条目,修改5个条目。患者端新增1个条目。知识库中,“康复评估知识库”新增1个条目,“健康相关信息知识库”修改1个条目。第二轮专家咨询后,医护人员端新增1个模块和2个条目,患者端,“我的”模块保留4个条目。知识库中,“健康相关信息知识库”删除2个条目。两轮专家咨询后确定了模块中106个条目,知识库中110个条目。3.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确定及研发通过一对一专家咨询,审核和确认了诊疗系统的模块、知识库的具体条目。医护人员端,康复医生界面包括6个模块,治疗师和护士的界面包括3个模块,以“评估处方”和“康复处方”为主要内容,以“挂号”、“处方查看”、“完成诊疗”和“患者信息管理”为辅。患者端包括3个模块,“主页”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问卷评估”和“我的”为补充。确定了用户使用APP的路径图,完善了软件的界面设计,确定和开发了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结论:1.尽管心肺康复缺乏统一的规范,移动医疗也存在一些设计、使用问题等多重障碍,但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于心肺康复和移动医疗持积极态度。医护人员对于实施心肺康复的专业指导和标准化的康复流程参考有较高的需求,而患者希望获取更多关于疾病和康复的健康资料,双方也明确了开发简单易用的软件的重要性。应根据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和专业书籍等的指导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信息支持,并优化系统设计,注重软件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提供科学便捷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2.通过专家咨询修订整理了两个端口共9个模块和4个知识库的具体条目,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系统化、信息化的康复治疗平台,也为患者提供了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健康资料。3.最终确定并研发的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包括医护端“挂号”、“评估处方”、“康复处方”、“处方查看”、“完成诊疗”和“患者信息管理”共6个模块,患者端“主页”、“问卷评估”和“我的”共3个模块的内容。软件目前尚处于调试阶段,其可用性和有用性仍需进一步检验。

杨烨瑶[3](2021)在《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MoVo模型对PCI术后患者制定可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策略,同时开展实验性研究验证MoVo模型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有效性。研究方法:1.采用实验性研究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可以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2.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脏康复运动,干预组患者实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所有入组的患者于干预前进行一般资料和基线资料的收集。干预时间为12周。在第4周、第8周、第12周,对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进行收集记录。在12周干预结束后,对所有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3.采用卡方检验对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患病史、手术史、遗传史、吸烟史、饮酒史、支架植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患者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BMI值、入院时身体活动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等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身体活动指数、GAD-7、PHQ-9、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等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的身体活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和基线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身体活动指数:两组患者身体活动指数的组间效应(F=11.067)、组内效应(F=158.011)、交互效应(F=17.58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各个时间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分钟步行试验: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463.90±51.92)m,干预组患者的结果(483.96±58.17)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Borg等级评分: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为(9.99±1.51),干预组患者的得分为(9.36±1.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运动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为(35.04±6.83),干预组患者的得分为(39.80±8.1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抑郁: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PHQ-9评分为(3.01±1.57),干预组患者的PHQ-9评分为(2.40±1.8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焦虑: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GAD-7评分为(4.01±1.42),干预组患者的GAD-7评分为(3.44±1.8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BMI: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BMI值为(24.48±2.62),干预组患者的BMI值为(24.28±3.1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血生化指标:干预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干预结束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生化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各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论:1.研究者通过文献检索、初拟研究方案、预试验、专家咨询、修订正式研究方案,正式实施研究等环节,对患者实施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2.本研究验证了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效果。该方案对患者实施干预方案,通过12周的临床试验及跟踪随访,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有了较为显着的改善,同时对于患者心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等也有了良好的改变。3.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作为一项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运动干预方案,通过临床实践,对患者运动的能力及执行监督能力均比研究前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对患者的运动状态也有了持久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静思[4](2021)在《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调查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为心内科临床医师诊断双心疾病提供经验,降低双心疾病的漏诊率。2.探讨双心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心内科临床医师治疗冠心病住院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提供经验。【方法】1.第一部分:以2020年4月-2020年10月我院心内科190例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入院3天内,使用SAS、SDS量表开展心理问题调查。经测评后将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及非焦虑抑郁组,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SAS评分、SDS评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二元Logistic统计分析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纳入2020年4月-2020年12月经SAS、SDS筛查确定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规范药物及必要的介入治疗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健康教育强化、认知疗法、运动疗法、放松训练、药物干预联合的双心干预。干预前所有入组患者均完善SAQ测评;干预1月后、3月后,再次测评患者的SAS、SDS、SAQ评分。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方差分析统计分析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在19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的有91例,其中焦虑发生率为32%,抑郁发生率为25.79%,焦虑合并抑郁为14.21%。2.焦虑抑郁组与非焦虑抑郁组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在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付费方式、糖尿病、睡眠障碍、诊断、介入治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民族、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半胱氨酸血症、吸烟、体重指数、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3.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睡眠障碍、居民医保的付费方式呈正相关(P<0.05,Exp(B)>1)。第二部分:1.焦虑抑郁情况1)实验组焦虑33例,干预1月后缓解19例(57.58%),3月后缓解28例(84.84%);对照组焦虑36例,干预1月后缓解8例(22.22%),3月后缓解17例(47.22%)。实验组抑郁22例,干预1月后缓解13例(59.09%),3月后缓解19例(86.67%);对照组抑郁27例,干预1月后缓解5例(18.51%),3月缓解10例(37.04%)。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均有缓解,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SAS评分两组患者组内SAS评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月、3月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3)SDS评分两组患者组内SDS评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干预后两组患者SAQ评分1)组内PL得分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L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内AS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S明显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组内干预1月后、干预3月后AF得分较干预前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干预3月后AF得分较干预前、干预1月后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后、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F明显高于对照组。4)TS得分实验组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后、3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明显高于对照组。5)2组患者组内DP得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月、3月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D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第一部分:1.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易发生焦虑抑郁,临床医生应关注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2.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及职业状态、糖尿病病史、行支架置入治疗相关。3.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睡眠障碍、居民医保付费方式是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该重视存在上述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第二部分:1.规范的冠心病治疗和双心干预均可以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联合了健康教育强化、认知疗法、运动疗法、放松训练、药物干预的双心干预疗效更显着。2.规范的冠心病治疗和双心干预均提高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双心干预疗效更显着。

郭智钰[5](2021)在《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辨治心脏神经症提供新的治法及有效方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西医心脏神经症及中医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实际完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加味逍遥丸1日2次,1次1袋(6 g);治疗组予清火解郁安神颗粒1日2次,1次1袋。观察周期为14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计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记录服药时不良事件。结果:1.一般资料和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56.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3.中医单项症状计分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单项症状计分除脉弦细数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中医单项症状计分除善惊易恐、脉弦细数、舌淡红苔薄黄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悸、胸闷、胸痛、口干、胁肋胀痛、失眠、小便黄、善惊易恐、气短、急躁易怒、舌淡红苔薄黄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大便秘结、乏力、脉弦细数单项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绝大多数中医单项症状计分及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达83.33%,对照组有效率达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达80.00%,对照组有效率达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6.本研究进行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清火解郁安神颗粒临床应用安全。结论:初步结果显示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肝郁血虚,热扰心神型心脏神经症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所使用的传统中成药加味逍遥丸。小样本研究证实清火养心、解郁安神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有效治法,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是治疗心脏神经症的有效方药,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索晓菲[6](2021)在《软坚通脉安神汤对PCI术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目的:1.1横断面研究:调研冠心病PCI术后Ⅱ期心脏康复合并失眠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其失眠原因、失眠类型等基本情况,为患者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之睡眠管理提供依据。1.2临床研究:分析软坚通脉安神汤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进行辨证论治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2.1横断面研究:采用临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昌平区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门诊及病房纳入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失眠患者共90例,调查他们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失眠类型、失眠原因及就医状况。2.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昌平区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失眠且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痰阻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PCI术后常规心血管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管理,包括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者ARB;硝酸酯类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片3.75mg睡前口服,治疗组应用软坚通脉安神汤进行干预。观察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及及生活质量积分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结果3.1横断面研究:最终共入选90名患者,基本信息如下:其中男性60例,平均年龄(61.44±4.13)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61.42±4.11)岁,35名居住在市区,49名来自本地区,另外6名来自外地。36名患者已退休,8名从事教育行业,2名为专业技术工作者,7名患者为工人,34名为农民,3名无业。2名患者拥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10名高中文化,38名初中学历,中专学历6例,大专学历9例,25名小学学历或未受正规教育。71名患者已婚,7名丧偶,6名离异,其余6名患者未婚状态。调查患者中,30名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失眠,42名在支架植入术后3月内出现失眠,其余18名患者在支架植入后3-6月之间出现失眠症状。54%的患者在术后存在担心和焦虑。但不影响正常生活者居多。在冠心病诊断分型中,46(51%)例患者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31(34.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0(11.1%)例患者诊断稳定型心绞痛,3(0.33%)例患者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在90名患者中,共纳入康复Ⅰ期患者13例,康复Ⅱ期患者61例,康复Ⅲ期患者16例。调研结果显示了解心脏康复内容的患者只有一成,总体上看大多数患者对心脏康复知之甚少,这可能是临床医生的宣传工作不够充分,更大的原因是患者总体的文化水平不高,通过调研发现对心脏康复知识了解最多的是本科及以上的人群,占总知晓率的91%,与之相比,小学文化的人群对心脏康复内容知晓率仅有3%。行PCI术患者超过80%合并高血压,但血压控制达标率仅为60%,血脂、血糖达标率均未超过60%。吸烟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并有31例(34.4%)吸烟大于20支/天,超过50%患者不饮酒或已戒酒。本研究的大多数患者都有体重超标的情况,该类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80%,BMI指数多集中在24-27.9。循证用药情况较为理想,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能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存在药物禁忌症者除外),ACEI/ARB应用率达75%以上。大多数患者的康复运动不具有针对性,患者只是盲目的跟从做些常规的运动,如跑步、散步等,无法达到康复运动的效果。3.2临床研究:3.2.1两组患者失眠疗效比较: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失眠治疗效果发现,治疗组中有6名患者已经彻底康复,7名患者通过治疗有效改善了睡眠质量,11名患者治疗有一定效果,6名患者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与之相比,对照组中只有3人完全康复、5人治疗效果明显,9人治疗有一定的效果,13人失眠症状无改善。对比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7%)。3.2.2两组患者PSQI积分比较: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PSQI积分发现,组间治疗前后对比发现,相比于治疗前的PSQI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均有显着的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PSQI积分相较于对照组有更明显的降低(P<0.05)。3.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以下项目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体力、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及总分。4.研究结论4.1横断面研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危险因素控制中多数患者体重超标,血脂血糖达标率不足60%。患者失眠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81.1%)、早醒(77.8%)、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75.6%)。失眠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思虑过度(71.1%)和家庭琐事打扰(64.1%)。失眠患者多数选择百度或者网上咨询(68.9%)寻求帮助。4.2临床研究4.2.1软坚通脉安神汤与冠心病二级预防心脏康复相结合的方案对PCI术后失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0%,优于西药佐匹克隆,且临床应用未见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可实施性强。4.2.2软坚通脉安神汤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术后失眠状况,降低PSQI积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发心血管事件。

杨睿琦[7](2021)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并评价其信效度,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主动活动的安全评估提供内容参考依据和量化标准。方法: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1)构建量表条目池:采用Brislin改良翻译模型对国外《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早期主动安全标准的专家共识》进行翻译、汉化,并以此作为量表构建的概念框架。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收集并提取指南、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中包含的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方案中的评估指标,并通过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深入访谈补充安全评估指标,形成初始条目池并进行初步筛选。(2)筛选量表条目: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遴选全国重症医学、康复医学、重症护理专业专家,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结合小组会议编制《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预试版);使用预试量表对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评估,采取临界比值法、相关分析法分析临床资料并筛选条目。(3)正式版量表形成及信效度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条目权重,采用ROC曲线确定量表诊断阈值及分级标准,最终形成正式版《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间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预测效度检验量表。结果:(1)初始条目池包含5个评估维度30个评估指标,经过小组讨论后,删除10个指标,并对其余指标做出调整及修改后,量表最终条目池包括5个评估维度19个评估指标。其中,心血管系统维度指标3个、呼吸系统维度指标5个、神经系统维度指标2个、其他风险因素维度指标5个、体能评估维度指标4个。(2)邀请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33名专家进行了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1.67%、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0.898;两轮专家函询后,各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依次为0.421、0.346、0.303,最终形成了包含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其它风险因素以及体能评估5个评估维度,包括“心功能筛查”、“呼吸频率”、“配合能力”、“外科损伤”、“上肢肌力”、“下肢肌力”等16项评估指标及具体评分细则的预试版量表,按照各评估指标具体评分细则等级程度分别赋以“0分、1分、2分”两个或三个等级选项,总分范围为128分。经过项目分析后,删除“心脏功能筛选”指标,最终保留15项评估指标。(3)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条目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深静脉血栓筛查”、“外科损伤”、“活动性出血风险筛查”、“活动能力”、“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机械通气参数”、“管道风险筛查”、“急性心肌梗死筛查”、“配合能力”、“Pa O2/Fi O2比值”、“上肢肌力”、“下肢肌力”。以“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作为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估阈值取分60.5时,灵敏度为0.557,特异度为0.882,此时约登指数取得最大值0.44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P<0.001,95%CI:0.711-0.807)。以“床上主动活动”及“床下主动活动”作为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估阈值取分65.5时,灵敏度为0.971,特异度为0.931,此时约登指数取得最大值0.902,ROC曲线下面积为0.989(P<0.001,95%CI:0.980-0.998)。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624,量表总分评定者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81(P<0.001)。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总方差解释率为59.657%,整体结构与研究设计预想一致。量表整体信度及效度尚佳,其预测效能较好。结论:本研究以《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标准的专家共识》为概念框架,结合系统性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统计学专业方法,从质性及量性多角度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整体看来,量表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和科学性,其信度及效度尚佳,预测效能较好,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早期主动活动提供内容和量化标准的参考。

吕娅宁[8](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我国慢性心力衰竭防治现状;挖掘中医药物、非药物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管理中的价值,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及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案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依据;为本地区慢性心衰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门诊及住院的CHF病情稳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规范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不同的管理方案。住院期间的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疾病管理,包括心衰的基础知识、如何进行症状监控、药物治疗方案及依从性、饮食及运动指导、心理和精神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等,督促患者按时规范服药、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等)、定期门诊随诊,以及其他基础病和合并症的控制。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药物和非药物管理,教患者简单养生保健技能和方法,包括足浴、艾灸、穴位贴敷、药膳推荐、中医特色运动(太极拳)等。出院后管理:采取定期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出院后第3、6、9、12月各随访一次,随访时参照指南及Duffy设计的《标准电话随访手稿》对基础病防治情况、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心理等5个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指导及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明尼苏达生活质量(MLHFQ)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等。结果:管理前后比较,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NYHA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LVEF、NT-pro BNP、MLHFQ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再住院次数均较纳入时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随访12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在病死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症状、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标,且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效果更明显,患者获益更多,但短期管理对病死率的影响不明显。

陈小康,张永恒[9](2020)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手术纠正了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问题,但疾病本身、治疗措施、术后长期抗凝、随访等多重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将对生活质量相关概述(由来及定义、评估)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维度的生活质量,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旨在为术前患者做抉择、术后临床医务人员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10](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二、心脏疾病与生活质量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疾病与生活质量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操作性定义
    3 理论依据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利益相关者衰弱管理参与意愿及感知障碍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
    第一节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稿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初步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之处
    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衰弱风险管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定义
        1.2.1 心脏康复
        1.2.2 肺康复
        1.2.3 移动医疗
    1.3 研究现状
        1.3.1 心肺康复的开展现状
        1.3.2 移动医疗在心肺康复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质性研究
        2.2.2 专家工作组会议
    2.3 研究结果
        2.3.1 质性研究的结果
        2.3.2 心肺康复诊疗系统基本框架的拟定
        2.3.3 专家工作组会议的结果
    2.4 讨论
        2.4.1 影响心肺康复应用的相关因素
        2.4.2 移动医疗的现存问题及需求分析
        2.4.3 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优点
        2.4.4 构建诊疗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第3章 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修订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2.1 专家选择
        3.2.2 专家咨询的实施
    3.3 结果
        3.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3.2 专家积极系数
        3.3.3 专家权威程度
        3.3.4 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
        3.3.5 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
    3.4 讨论
        3.4.1 初步构建规范化的心肺康复体系
        3.4.2 基本满足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
        3.4.3 模块内容设置较为适宜
        3.4.4 知识库内容科学简洁
第4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确定及研发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
        4.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3.2 模块和知识库的审核和确认
        4.3.3 诊疗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4.4 讨论
        4.4.1 基于移动医疗的诊疗系统有助于形成标准化的心肺康复流程
        4.4.2 基于移动医疗的信息支持有助于满足患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4.4.3 构建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基础是提供科学性的信息支持
        4.4.4 研发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关键是促进多学科的紧密协作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不足和展望
        5.2.1 研究的创新性
        5.2.2 研究的不足
        5.2.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心健康
        1.2.2 心脏康复运动
        1.2.3 基于理论模式下的心脏康复运动
        1.2.4 影响心脏运动康复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1.1 初步构建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2.1.2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2.2 成立研究团队
    2.3 预试验
    2.4 专家咨询论证
        2.4.1 专家讨论干预方案的内容
        2.4.2 修订干预方案
    2.5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在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和双心健康中的应用
        2.5.1 研究对象
        2.5.2 评价指标
    2.6 方案实施及资料收集
    2.7 统计学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伦理审查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身体活动指数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6 分钟步行试验的结果比较
    3.4 两组患者Borg等级评分的结果比较
    3.5 两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评分的结果比较
    3.6 两组患者抑郁的结果比较
    3.7 两组患者焦虑的结果比较
    3.8 两组患者BMI的结果比较
    3.9 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身体活动指数
    4.3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双心健康
        4.3.1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
        4.3.2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4.3.3 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BMI、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6 创新性、局限性与不足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PCI 术后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单中心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单中心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住院患者双心干预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双心医学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5)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简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脏神经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及病因病机历史沿革
        2. 现代医家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4. 中医治疗进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脏神经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心脏神经症概述
        2. 流行病学研究
        3. 心脏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心脏神经症的病情评估方法
        5. 心脏神经症的治疗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方法
        2.2 给药方案
        2.3 评价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结果
        3.3 不良反应记录
    4. 讨论
        4.1 导师治疗心脏神经症临床经验总结
        4.2 清火解郁安神颗粒组方用药及配伍特点
        4.3 现代药理学研究
        4.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软坚通脉安神汤对PCI术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一)
    1 失眠的现代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失眠的概念及流行病学调查
        1.2 失眠的病因
        1.3 失眠的治疗
    2 冠心病合并失眠的诊疗进展
        2.1 失眠与冠心病的相互影响
        2.2 失眠影响冠心病的机制研究
        2.3 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治疗
    3 冠心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3.1 心脏康复概述
        3.2 我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及治疗
        1.1 失眠的病因
        1.2 失眠的病机
        1.3 失眠的中医治疗
    2 中医对胸痹与不寐相互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一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现状与失眠情况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基本情况
        2.2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现状
        2.3 研究对象失眠情况描述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PCI术后危险因素控制
        3.3 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失眠患者失眠基本情况分析
临床研究二 软坚通脉安神汤对PCI术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实施方法
        1.6 安全性观察
        1.7 疗效判定
        1.8 随访
        1.9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PSQI评分比较
        2.3 治疗组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PSQI量表的选择与使用
        3.2 软坚通脉安神汤用于PCI术后心脏康复合并失眠的理论依据
        3.3 软坚通脉安神汤方药分析
        3.4 软坚通脉安神汤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失眠患者睡眠的影响
        3.5 软坚通脉安神汤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失眠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7)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3 概念框架
    4 研究内容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全文总结
    1 主要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References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8)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文献概述
    一、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1 全球流行病学特点
        2 我国心衰流行病学
    二、我国心衰患者药物治疗现状
        1 “金三角”的使用情况
        2 新型药物的使用
    三、中医学对慢性心衰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心衰与五脏及气血阴阳的关系
        4 辩证分型
    四、我国慢性心衰疾病管理现状
    五、中医药在CHF防治中的优势
        1 未病先防-控制危险因素
        2 既病防变-稳定病情
        3 病后防复-促进心脏康复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病例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终止试验标准
        7 病例脱落与处理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采集
        3 管理方案
        4 观察指标
        5 效果评价标准
        6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1.2 入组时两组患者实验室数据比较
        1.3 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1.4 入组时两组患者服药情况
        2 管理后效果评价
        2.1 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2.2 N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比较
        2.3 NT-ProBNP比较
        2.4 LVEF比较
        2.5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6 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比较
        2.7 MLHFQ比较
        2.8 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9 再住院次数比较
        2.10 因心衰恶化病死率比较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方案及临床实施效果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四、心脏疾病与生活质量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晋聪聪.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移动医疗的心肺康复诊疗系统的设计[D]. 李文硕.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MoVo模型的心脏康复运动对PCI术后患者身体活动指数及双心健康的影响研究[D]. 杨烨瑶.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单中心冠心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双心干预研究[D]. 赵静思. 大理大学, 2021(09)
  • [5]清火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心脏神经症(肝郁血虚、热扰心神证)的临床研究[D]. 郭智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软坚通脉安神汤对PCI术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D]. 索晓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安全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测[D]. 杨睿琦.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效果评价[D]. 吕娅宁.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 陈小康,张永恒. 华西医学, 2020(08)
  • [10]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标签:;  ;  ;  

心脏病和生活质量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