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超弱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孙聪[1](2021)在《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与超微弱发光激发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超微弱发光(Ultraweak luminescence,UWL)在植物上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其产生的来源和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欧李(Cerasus humilis)为试验材料,对盐胁迫和光胁迫两种调控方式下欧李叶片的叶绿素(Chlorophyll,Chl)代谢、光系统活性、光合性能、叶绿体结构等叶绿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及UWL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解析Chl代谢、光系统活性及叶绿体与UWL发生的关系,探索侧重于Chl代谢和光系统活性的叶绿体及其功能与UWL激发的关系,为揭示UWL与植物生长生理的关系及植物中UWL产生的来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UWL强度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胁迫程度越重,UWL强度下降的越快。2.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Chl代谢和Chl含量变化不同。盐胁迫降低了Chl合成前体各物质的含量及Chl含量;UWL随之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盐胁迫下UWL与Chl合成前体物质、Chl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光胁迫促进了Chl代谢过程,增加了Chl合成前体及代谢酶含量,从而增加了Chl含量;同时UWL强度下降;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光胁迫下Chl合成前体、代谢酶和Chl均与UWL呈显着负相关。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光系统活性均受到严重抑制,放氧复合体(Oxygen evolving complex,OEC)活性降低,类囊体膜完整性降低,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光化学效率下降,整体性能指数下降,QA-QB电子传递受阻,同时光系统Ⅰ(PhotosystemⅠ,PSⅠ)反应中心过度还原,导致能量合成受阻,进而能量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光系统活性下降。同时UWL强度在两种胁迫中均下降。进一步光系统活性各指标与UWL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UWL与主要参数FV/Fm、FV/FO、PIABS、RC/CSm、φE0、ΨE0及单位反应中心或单位叶截面上能量的吸收、捕获、传递及利用显着相关。说明欧李叶片光系统活性与UWL的产生有关,光系统活性的强弱影响UWL的强度,UWL强度随光系统活性的降低而下降。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上升,表明欧李叶片光合性能下降;UWL强度随之下降。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UWL与Pn、Tr、Gs呈显着正相关,与Ci呈显着负相关。说明欧李叶片光合作用与UWL产生有关,光合性能高低影响UWL的强度,UWL强度随光合性能的降低而下降。3.在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均遭到破坏,且胁迫程度大,结构破坏更严重。主要表现为内部结构松散,类囊体降解,基粒模糊,淀粉粒消失。叶绿体结构的破坏直接导致叶绿功能降低。4.综合上述结果,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Chl代谢和Chl含量受到影响;光系统活性降低,能量生成效率和能量水平下降,导致了光合性能下降;以上生理变化均表明欧李叶片光合作用下降。同时,两种调控状态下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叶绿体光合作用下降与结构的破坏均指示胁迫下叶绿体功能下降,叶绿体功能下降最终导致UWL激发受到影响,UWL强度下降。以上结果揭示了叶绿体功能与UWL密切相关,叶绿体是激发UWL的细胞器之一。
陈忠祥[2](2020)在《NaCl胁迫对不同贮藏期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以采摘于不同年限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农场的罗布麻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Cl溶液单盐胁迫(0(CK)、0.1、0.2、0.3、0.4mol/L)。采用培养皿法对罗布麻萌发期和苗期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为内蒙地区罗布麻的育种、种植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NaCl盐浓度在0-0.4mol/L处理中,罗布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温度为25℃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盐害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趋势呈下降的状态。罗布麻种子在低浓度NaCl处理下具有一定的抗盐性,且不同贮藏年限种子耐盐强弱不同。(2)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大,罗布麻种子发芽率呈显着降低的趋势,罗布麻种子发芽指数呈显着降低的趋势,罗布麻种子盐害指数呈显着增加的趋势;并且随着罗布麻种子贮藏年限的增加,罗布麻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盐害指数在盐胁迫后降低程度更多,这可能是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贮藏外界环境因子对罗布麻种子有有害影响,增加了罗布麻种子活力的降低。(3)随着NaCl浓度增加,罗布麻幼苗期SOD、POD和CAT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0.2mol/L处理中SOD和POD酶活性最高,而CAT酶活性在处0.3mol/L理时最高,表明高浓度盐条件使得罗布麻幼苗体内活性氧积累过量,使体内活性氧的平衡打破,保护酶系统能力随着平衡的距离拉大也随之降低,盐胁迫条件超过处理条件产生的活性氧含量超出了自身的清除能力。(4)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罗布麻幼苗期的MDA含量不断增加,在0.3mol/L NaCl处理后急剧下降,说明随着盐浓度增加,罗布麻幼苗体内的细胞膜受到的损害剧烈程度越大,NaCl浓度增加一定程度后出现反常。(5)随着NaCl浓度增加,罗布麻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0.4mol/LNaCl溶液处理下罗布麻幼苗中可溶性糖低于对照,其他各处理结果均显着高于对照。(6)罗布麻幼苗中游离脯氨酸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在0.4mol/LNaCl处理下罗布麻幼苗中游离脯氨酸活低于对照,其他各处理结果均显着高于对照。在0.3mol/LNaCl处理下,游离脯氨酸活性达到最大,比对照增加了 142.26%;在处0.4mol/LNaCl理下,游离脯氨酸活性又急剧降低,比对照降低了 24.28%。(7)着NaCl浓度增加,罗布麻幼苗中超微弱发光强度表现出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各处理结果均显着低于对照,且在高浓度0.4mol/L NaCl处理下,超微弱发光酶活性急剧降低,比对照降低了 60.2%。
任鹏达[3](2019)在《干旱胁迫下欧李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蒙原秋丰’欧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以及在干旱胁迫下抑制光系统活性的情况下,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UWL)、光合能力、光系统活性与光能分配以及光合色素的变化情况,探讨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超微弱发光产生的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欧李叶片的UWL强度与干旱胁迫有关。在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说明干旱胁迫会导致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强度降低,超微弱发光可以反映植物受到的干旱胁迫程度。2.欧李叶片的UWL强度与光合作用有关。在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欧李叶片的光系统活性与光能分配指标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叶绿素a/b整体呈下降趋势,光合效率呈下降趋势,超微弱发光强度呈下降趋势;且超微弱发光强度与实际光化学效率呈高度正相关,与天线转化效率呈中度正相关,与欧李叶片的叶绿素a/b呈中度正相关,与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呈中度负相关,与蒸腾速率呈高度正相关,与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呈中度正相关,说明光合作用与超微弱发光的产生有关。3.在干旱胁迫下,进一步抑制光系统活性处理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光系统活性降低与光能分配指标降低,光合色素呈整体上升趋势,光合效率呈下降趋势,超微弱发光强度呈下降趋势;且超微弱发光强度与实际光化学效率呈高度正相关,与天线转化效率呈中度正相关,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含量与超微弱发光呈低度负相关,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关系极弱,与蒸腾速率呈高度正相关,与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呈中度正相关,进一步说明光合作用与超微弱发光的产生有关。4.叶绿体存在超微弱发光现象,且在抑制其功能时,其超微弱发光强度降低,说明叶绿体是叶片产生超微弱发光现象的细胞器之一。
贺瑞瑞[4](2017)在《干旱和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电信号的采集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干旱和盐碱胁迫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中遭遇的最常见的渗透胁迫,研究植物对这两种渗透胁迫的应答机制对植物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自发光子辐射和延迟光子辐射,这些发光信号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信息,研究和解读植物发光信号的规律和意义有可能为评价干旱和盐碱胁迫下细胞生命状态及其系统内部功能变化提供一种无损、高效的光学活检新技术。在生命活动中,植物内部还存在电位波动,对植物电位波动信号的解读也可能为干旱和盐碱胁迫下植物细胞功能状态及其代谢调节提供一种可以实时、在位和无损伤检测的新方法。为了研究和解读干旱和盐碱胁迫下植物叶片光电信号,本文采用渗透势为-O.1MPa的PEG-6000溶液、浓度为lOOmmol/L的NaCl溶液和pH值为9.09的混合盐碱溶液分别对玉米幼苗进行干旱、单盐和盐碱胁迫,分析了该胁迫环境下的玉米幼苗叶片的自发光子辐射、延迟光子辐射和叶片表面电位波动信号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同时测量和分析了玉米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干旱、NaCl胁迫和盐碱胁迫都会造成玉米叶片自发光子辐射的减小,延迟光子辐射中的动力学参数初始光子数I0、衰减参数β、相干时间τ和延迟光子辐射积分强度I(T)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呼吸代谢受到了抑制,细胞内各功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结果还表明,玉米叶片表面电位波动在频谱上具有确定的规律性,其可以通过边际谱特征参数边缘频率SEF、重心频率SCF和边际谱熵MSE定量表征;在干旱和盐碱胁迫过程中,玉米叶片的SEF、SCF和MSE均出现了持续波动的变化特征,干旱和盐碱胁迫使玉米叶片电信号的边际谱向低频段移动,表明叶片细胞群电生理活动受到了抑制,不同品种的玉米幼苗所受到的盐碱胁迫的抑制程度不尽相同。为了阐明干旱和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电信号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本文还研究了干旱处理下玉米幼苗叶片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的质量、叶绿素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则大幅度增加,表明干旱胁迫影响了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使得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和MDA含量的增加,后者可能是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子辐射降低和玉米叶片电信号向低频段移动的原因。上述研究结果为逆境下植物细胞功能状态的变化和植物抗逆性的定量、无损和实时在位检测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极低频脉冲电场(ELF-PEF)生物学效应引起重视,其有可能为物理农业提供一种新技术。为此,作为研究的拓展,本文还研究了 ELF-PEF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及基于植物发光信号定量和快速评价ELF-PEF对玉米幼苗抗旱性影响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物理技术提高农业水平及植物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
闫宇彤[5](2017)在《盐胁迫下景天植物的超微弱发光及其激发机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景天属植物德景天为试验材料进行盐逆胁迫,并在盐胁迫下进行活性氧自由基诱发和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处理。通过研究景天属植物在盐逆境胁迫下及活性氧自由基诱发和清除情况下受胁迫程度、超微弱发光(UWL)、活性氧系统、能量水平、光合作用等的变化,探讨盐逆境胁迫下景天植物UWL的变化及侧重于活性氧方面的产生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对德景天叶片在NaCl盐胁迫下的UWL变化、生长活力、光合作用、活性氧系统、能量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的UWL强度下降,相对含水量下降,根系活力降低,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上升,相对含水量与UWL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显着,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与UWL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差异性显着;Pn、Tr、Gs、Ci、Chla含量、Chlb含量、Chl总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减弱,UWL与Pn、Tr、Gs、Ci、Chla含量、Chlb含量、Chl总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显着;O2-产生速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上升,UWL与O2-产生速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呈高度负相关,差异性显着;ATP含量呈下降趋势,能荷值下降,ADP和AMP含量整体上升,ATP、能荷值均与UWL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极显着。反映了盐胁迫程度。初步表明光合作用,能量相关与UWL产生有关,活性氧不是产生UWL的直接来源。2.试验进一步对德景天叶片在施加过氧化氢(H2O2)和苯甲酸钠调控盐胁迫下的UWL变化、生长活力、光合作用、活性氧系统、能量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NaCl处理(对照)、NaCl+H2O2处理和NaCl+苯甲酸钠处理的德景天叶片的UWL强度下降,相对含水量下降,根系活力降低,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上升,相对含水量与UWL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显着,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与UWL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差异性显着;Pn、Tr、Gs、Ci、Chla含量、Chlb含量、Chl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减弱,UWL与Pn、Tr、Gs、Ci、Chla含量、Chlb含量、Chl含量呈正相关,差异性显着;O2-产生速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上升,UWL与O2-产生速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呈负相关,差异性显着;ATP含量下降趋势,能荷值下降,ADP和AMP含量整体上升,ATP、能荷值均与UWL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极显着。整个胁迫过程中,H2O2处理加剧了相对含水量、Pn、Tr、Gs、Ci、Chla含量、Chlb含量、Chl总含量以及ATP含量的降低,加剧了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O2-产生速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同时加剧了 UWL的下降;苯甲酸钠处理减缓了相对含水量、Pn、Tr、Gs、Ci、Chla含量、Chlb含量、Chl总含量以及ATP含量的降低,减缓了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O2-产生速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同时减缓了 UWL的下降。进一步说明光合作用,能量相关与UWL产生有关,活性氧是通过间接作用影响UWL。
孟亚芬[6](2017)在《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以赤霞珠和梅鹿辄为材料,采用控水方式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通过研究两种葡萄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超微弱发光、生长活力、光合作用、活性氧系统以及能量水平的变化,来探讨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葡萄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变化以及与光合作用、活性氧以及能量水平等的关系,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两种葡萄的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根系活力均逐渐下降,束缚水含量逐渐上升,即葡萄的生长活力降低。UWL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干旱胁迫下,UWL强度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下降,UWL可以反映葡萄受胁迫的程度。2.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两种葡萄叶片的活性氧均呈现上升趋势,UWL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活性氧的累积并没有引起UWL强度的增加,活性氧并不是UWL的直接来源。3.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两种葡萄叶片的光合参数Pn值、Tr值、Gs值逐渐下降,Ci值逐渐上升;荧光参数Fv/Fm、Yield、qP逐渐下降、qN逐渐上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呈下降趋势,UWL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干早胁迫过程中,UWL强度随光合作用的减弱而降低,光合作用与UWL的产生有关。4.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两种葡萄叶片的ATP含量、能荷值呈下降趋势,ADP、AMP含量呈上升趋势,UWL强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UWL强度随能量水平的减弱而降低,能量是UWL的主要来源之一。
梁爽[7](2017)在《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景天植物的超微弱发光及其激发机制》文中指出以德景天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PEG模拟而旱胁迫下及施加活性氧诱发剂过氧化氢(H2O2)和活性氧清除剂苯甲酸钠调控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超微弱发光(UWL)及生长活力、活性氧系统、光合特性、能量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德景天UWL与活性氧系统、光合作用、能量水平的关系。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德景天的UWL强度与干旱胁迫有关。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的UWL强度下降且低于对照,说明干旱胁迫能够影响UWL强度。并且在干旱胁迫下,植株生长活力降低;O2-产生速率、MAD含量、相对电导率上升且均与UWL呈高度负相关,差异性显着;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下降且均与UWL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显着;ATP含量下降,能荷值下降,ADP和AMP含量整体上升,ATP、能荷值均与UWL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显着。说明活性氧积累不是产生UWL的直接来源,光合作用、能量水平与UWL产生有关。2.PEG+H2O2处理、PEG+苯甲酸钠处理及PEG处理(对照)下德景天的UWL强度均下降。H2O2处理的UWL强度低于对照,O2-产生速率、MAD含量、相对电导率高于对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低于对照,以ATP为代表的能量水平低于对照;苯甲酸钠处理的UWL强度高于对照,O,-产生速率、MAD含量、相对电导率低于对照,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高于对照,ATP含量高于对照。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UWL与O2-产生速率、MAD含量、相对电导率呈负相关,差异性显着;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呈正相关,差异性显着;与ATP及能荷值呈高度正相关,差异性显着。以上结果进一步说明活性氧不是产生UWL的直接来源,光合作用、能量水平与UWL产生有关。
刘炳响[8](2012)在《白榆耐盐生理生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盐胁迫方法,研究不同生境2年生白榆(ulmus pumila)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探讨盐胁迫下不同生境白榆的耐盐性差异,探索不同生境白榆对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旨在为滨海盐碱地造林的苗木选择、培育和引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中强度和轻度盐土生境白榆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Na+含量和Na+/K+增幅低于非盐土生境;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K+含量增幅高于非盐土生境;叶片淀粉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降幅均小于非盐土生境白榆。不同生境白榆耐盐性的强弱顺序为:中强度盐土生境(0.776%)>轻度盐土生境(0.737%)>非盐土生境(0.695%)。通过各项生理指标的综合比较,与非盐土生境相比,中强度和轻度盐土生境白榆对盐土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通过控制土壤含盐量,研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出苗、幼苗生长及对其光合性能的影响。探讨白榆萌芽和幼苗生长状况与土壤盐分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揭示白榆适应盐渍环境的机理和实生苗繁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发芽时间延长,幼苗出苗率、成苗率和存活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盐胁迫抑制了幼苗苗高和根长生长。白榆幼苗阶段耐盐能力弱,出苗后一些幼苗受土壤盐分胁迫又陆续死亡。盐胁迫使叶片光合系统量子产额和能量分配比率(φPo、Ψo和φEo)、单位面积光合机构的比活性参数(ABS/CSM、TRO/CSM、ETO/CSM)、单位面积内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和RC/CSM)、性能指数( PIABS和PICSM)和推动力( DFCSM )降低,而单位面积光合机构的比活性参数(ABS/CSO)、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和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O/CSM)增加。通过控制土壤含盐量,研究盐胁迫对1年生白榆生长、生理特性、养分平衡、电阻抗参数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白榆幼苗适应盐渍环境的机理,为耐盐苗木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盐胁迫条件下,白榆叶片盐害指数增加,成活率、苗高的增长量和增长速率降低,白榆生长受到抑制。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细胞膜的透性和体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加,而白榆叶片内SOD、POD、CAT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盐胁迫下,植物叶片矿质营养平衡被破坏,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Na逐渐累积,使得白榆叶片中N、K、Ca、Mg含量均下降,P和Mn含量增加,Fe和Zn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白榆叶片中各种元素与Na比值降低。Na离子的累积影响参与生理代谢的主要营养离子吸收、分配和利用,使其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同时白榆自身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盐环境。3.盐浓度低于0.3 %,白榆叶片电阻抗图谱弧度和跨度差异不大,当盐浓度高于0.4%,弧度和跨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白榆叶片电阻r、电阻r1、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弛豫时间等电阻抗参数整体出现降低的趋势,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盐胁迫条件下,白榆叶片中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和弛豫时间与叶片N、K、Ca、Mg、Mn含量显着正相关,与Na含量极显着负相关,而与白榆叶片P、Fe、Zn含量不显着相关。4.盐胁迫条件下,Fm、φPo和ψo降低,QA传递电子的能力下降,引起φEo下降,φDo和FO显着提高;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φPo、ψo和φEo逐渐降低,叶片φDo逐渐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盐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下降后升高。盐胁迫使白榆叶片RC/CSO、RC/CSM、TRO/CSM、ETO/CSM、PIABS、PICSM和DFCSM都下降,DIO/CSM增加,盐胁迫使PSⅡ反应中心降解或失活,捕获的光能下降,破坏了白榆叶片电子传递链受体侧的电子传递,阻滞了叶绿素合成,降低了叶片PSII的活力,迫使叶片启动了相应的防御机制。
张新华,李富军,申琳,生吉萍[9](2009)在《超弱发光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介绍超弱发光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以及这项技术在植物遭受干旱、温度、盐及金属离子胁迫和衰老过程中自发的超弱发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这一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梁进[10](2009)在《水杨酸对镉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重金属Cd2+是一类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有很强的遗传毒性。本实验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系列浓度Cd2+分别对豌豆根系和叶片生长的影响,为深入研究Cd2+对豌豆的伤害及豌豆耐Cd2+机制提供参考;实验还探讨了一定浓度Cd2+胁迫下加入系列浓度SA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SA来缓解Cd2+污染提供参考途径。整个实验结果如下:1、系列浓度的Cd2+及Cd2+-SA复合处理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本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Cd2+处理液对豌豆种子的萌发影响显着。0.5 mg/L Cd2+处理时,豌豆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促进,出现增效效应;随着Cd2+浓度的升高,当Cd2+浓度为40 mg/L,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都迅速下降。Cd2+-SA复合处理液对豌豆的萌发影响也很显着。2 mg/L Cd2++50 mg/L SA复合处理,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复合处理液浓度的升高,当Cd2+-SA复合达到2 mg/L Cd2++200 mg/L SA时,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a-淀粉酶活性都迅速下降,种子萌发受到显着抑制。2、系列浓度的Cd2+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Cd2+浓度≤0.5 mg/L时,豌豆幼苗的生长受到促进,其芽长、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都出现增效效应;随着Cd2+处理浓度的升高,豌豆的芽长、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下降,MDA含量升高,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而且根系比叶片受到更强烈的抑制。3、系列浓度的SA对Cd2+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过高浓度的Cd2+-SA复合处理液使豌豆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豌豆的根系活力、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下降,MDA含量升高;而在2 mg/L Cd2++50 mg/L SA时,豌豆幼苗生长出现增效效应,豌豆的根系活力、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上升,MDA含量下降。这一现象说明适宜浓度的SA对一定程度的Cd2+污染有缓解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的Cd2+污染土壤上通过加入适宜浓度的SA来种植豌豆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是一条改良与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之路。
二、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超弱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超弱发光(论文提纲范文)
(1)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与超微弱发光激发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超微弱发光的概况 |
1.2 超微弱发光的可能发光机制 |
1.2.1 生物化学发光 |
1.2.2 相干辐射机制 |
1.2.3 DNA发光机制 |
1.2.4 能量转换机制 |
1.3 超微弱发光的研究进展 |
1.3.1 超微弱发光在农业中的研究进展 |
1.3.2 超微弱发光在其它方面的研究进展 |
1.4 植物叶绿体及其功能 |
1.4.1 叶绿体的结构 |
1.4.2 叶绿体的功能 |
1.4.2.1 叶绿素代谢 |
1.4.2.2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
1.4.2.3 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盐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 |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试验指标及方法 |
2.1.3.1 UWL的测定 |
2.1.3.2 叶绿素代谢试验指标的测定 |
2.1.3.3 光系统活性的测定 |
2.1.3.4 能量的测定 |
2.1.3.5 光合性能的测定 |
2.1.3.6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测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分析 |
2.2.1 盐胁迫下欧李叶片UWL的变化 |
2.2.2 盐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的变化 |
2.2.2.1 叶绿素代谢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2.2.2.2 光系统活性的变化 |
2.2.2.3 能量的变化 |
2.2.2.4 光合性能的变化 |
2.2.2.5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
2.2.2.6 叶绿体及其功能的变化 |
2.2.3 盐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与UWL的关系 |
2.2.3.1 叶绿素代谢与UWL的关系 |
2.2.3.2 光系统活性与UWL的关系 |
2.2.3.3 能量与UWL的关系 |
2.2.3.4 光合性能与UWL的关系 |
2.2.3.5 叶绿体功能与UWL的关系 |
2.3 讨论 |
2.3.1 盐胁迫下叶绿素代谢与UWL的关系 |
2.3.2 盐胁迫下光系统活性与UWL的关系 |
2.3.3 盐胁迫下光合性能与UWL的关系 |
2.3.4 盐胁迫下叶绿体及其功能与UWL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2.4.1 盐胁迫下UWL强度降低 |
2.4.2 盐胁迫下叶绿体功能下降 |
2.4.3 盐胁迫下叶绿体功能与UWL的关系 |
3 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 |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指标及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光胁迫下欧李叶片UWL的变化 |
3.2.2 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的变化 |
3.2.2.1 叶绿素代谢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3.2.2.2 光系统活性的变化 |
3.2.2.3 能量的变化 |
3.2.2.4 光合性能的变化 |
3.2.2.5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
3.2.2.6 叶绿体及其功能的变化 |
3.2.3 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与UWL的关系 |
3.2.3.1 叶绿素代谢与UWL的关系 |
3.2.3.2 光系统活性与UWL的关系 |
3.2.3.3 能量与UWL的关系 |
3.2.3.4 光合性能与UWL的关系 |
3.2.3.5 叶绿体功能与UWL的关系 |
3.3 讨论 |
3.3.1 光胁迫下叶绿素代谢与UWL的关系 |
3.3.2 光胁迫下光系统活性与UWL的关系 |
3.3.3 光胁迫下光合性能与UWL的关系 |
3.3.4 光胁迫下叶绿体及其功能与UWL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3.4.1 光胁迫下UWL强度降低 |
3.4.2 光胁迫下叶绿体功能降低 |
3.4.3 光胁迫下叶绿体功能与UWL的关系 |
4 结论 |
4.1 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素代谢与UWL的关系 |
4.2 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光系统活性与UWL的关系 |
4.3 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光合性能与UWL的关系 |
4.4 盐胁迫和光胁迫下欧李叶片叶绿体结构的变化 |
4.5 盐胁迫和光胁迫下叶绿体及其功能与UWL的关系 |
5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NaCl胁迫对不同贮藏期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罗布麻概况以及研究进展 |
1.2 超微弱发光研究进展 |
1.2.1 超微弱光在检测种子活力方面的应用 |
1.2.2 超微弱发光在植物种子萌发和生理方面等研究 |
1.3 盐胁迫对种子的影响 |
1.4 研究意义 |
2 不同温度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变化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2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
2.2.1.1 2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2.1.2 2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2.2.1.3 2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盐害指数的影响 |
2.2.2 25℃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
2.2.2.1 25℃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2.2.2 25℃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2.2.2.3 25℃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盐害指数的影响 |
2.2.3 3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
2.2.3.1 3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2.3.2 3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2.2.3.3 30℃下盐胁迫对罗布麻种子盐害指数的影响 |
2.3 讨论 |
3 盐胁迫对不同贮藏年限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盐胁迫对贮藏1年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
3.2.2 盐胁迫对贮藏2年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
3.2.3 盐胁迫对贮藏3年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
3.2.4 盐胁迫对贮藏4年罗布麻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4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4.2.2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
4.2.3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 |
4.2.4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SOD活性的影响 |
4.2.5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POD活性的影响 |
4.2.6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CAT活性的影响 |
4.2.7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
4.2.8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2.9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2.10 盐胁迫对罗布麻幼苗超微弱发光的影响 |
4.3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干旱胁迫下欧李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超微弱发光的概念 |
1.2 超微弱发光的研究进展 |
1.3 生物超微弱发光的机制 |
1.3.1 代谢发光机制 |
1.3.2 DNA发光机制 |
1.3.3 相干辐射机制 |
1.3.4 能量转换机制 |
1.4 课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2.2.2 干旱胁迫下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2.2.3 调控叶绿体功能情况下欧李叶片叶绿体的超微弱发光 |
2.3 超微弱发光及试验指标的测定 |
2.3.1 欧李叶片与叶绿体超微弱发光的测定 |
2.3.2 试验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3.1.1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
3.1.2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 |
3.1.3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3.2 干旱胁迫下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3.2.1 干旱胁迫下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欧李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
3.2.2 干旱胁迫下抑制光系统活性条件下欧李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 |
3.3 叶绿体的超微弱发光 |
3.3.1 叶绿体的超微弱发光 |
3.3.2 调控叶绿体功能情况下叶绿体的超微弱发光 |
4 讨论 |
4.1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
4.2 干旱胁迫下欧李叶片光合作用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 |
4.2.1 光系统活性及光能分配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 |
4.2.2 光合色素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 |
4.2.3 光合能力与超微弱发光的关系 |
4.3 欧李叶片叶绿体的超微弱发光 |
5 结论 |
5.1 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与干旱胁迫的关系 |
5.2 欧李叶片的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5.3 欧李叶片叶绿体的超微弱发光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干旱和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电信号的采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植物超弱光子辐射的研究进展 |
1.2 植物电信号的研究进展 |
1.3 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选择 |
2.2 干旱、盐和盐碱处理方法 |
2.3 极低频脉冲电场处理方法 |
2.4 叶片鲜质量的测量 |
2.5 叶片干质量的测量 |
2.6 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 |
2.7 玉米幼苗光信号的测量与分析 |
2.8 玉米幼苗电信号的测量与分析 |
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干旱和盐胁迫下玉米叶片光信号的变化 |
3.1 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超弱光子辐射的变化 |
3.1.1 材料选择与实验方法 |
3.1.2 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鲜质量的影响 |
3.1.3 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自发光子辐射的影响 |
3.1.4 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延迟光子辐射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3.1.5 讨论 |
3.1.6 结论 |
3.2 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超弱光子辐射的变化 |
3.2.1 材料培养与方法 |
3.2.2 盐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干质量的影响 |
3.2.3 盐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自发光子辐射的影响 |
3.2.4 盐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延迟光子辐射的影响 |
3.2.5 讨论 |
3.2.6 结论 |
4 干旱和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片电信号的变化 |
4.1 干旱胁迫下两种玉米叶片电位波动边际谱的差异与意义 |
4.1.1 材料选择与培养 |
4.1.2 干旱胁迫下两种玉米叶片表面电位变化的时域波形 |
4.1.3 干旱胁迫下两种玉米叶片电位波动的希尔伯特谱 |
4.1.4 干旱胁迫下两种玉米叶片表面电位的边际谱 |
4.1.5 干旱胁迫对两种玉米叶片表面电位边际谱SEF和SCF的影响 |
4.1.6 干旱胁迫对两种玉米叶片表面电位边际谱熵MSE的影响 |
4.1.7 干旱胁迫对两个玉米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4.1.8 讨论 |
4.1.9 结论 |
4.2 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片电信号边际谱的变化与意义 |
4.2.1 材料选择与培养 |
4.2.2 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片电信号的时域波形 |
4.2.3 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片电信号的边际谱 |
4.2.4 盐碱胁迫对玉米叶片电信号边际谱特征参数的影响 |
4.2.5 盐碱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4.2.6 讨论 |
4.2.7 结论 |
5 脉冲电场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
5.1 ELF-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发光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
5.1.1 材料与培养 |
5.1.2 ELF-PEF处理 |
5.1.3 ELF-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干质量的影响 |
5.1.4 ELF-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自发光子辐射的影响 |
5.1.5 ELF-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延迟光子辐射的影响 |
5.1.6 ELF-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MDA的影响 |
5.1.7 ELF-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SOD的影响 |
5.1.8 讨论 |
5.1.9 结论 |
5.2 LED诱导延迟光子辐射技术评价脉冲电场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
5.2.1 材料与方法 |
5.2.2 PEF处理 |
5.2.3 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干质量的影响 |
5.2.4 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延迟光子辐射的影响 |
5.2.5 PEF对初始光子数I0的影响 |
5.2.6 PEF处理对相干时间 τ 的影响 |
5.2.7 PEF处理对衰减参数 β 的影响 |
5.2.8 PEF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延迟光子辐射积分强度的影响 |
5.2.9 讨论 |
5.2.10 结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盐胁迫下景天植物的超微弱发光及其激发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超微弱发光的概念 |
1.2 超微弱发光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超微弱发光可能的机制 |
1.3.1 生物化学发光机理 |
1.3.1.1 活性氧机理 |
1.3.1.2 能量转换机理 |
1.3.1.3 DNA机理 |
1.3.2 生物物理发光机理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盐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及生理变化 |
2.2.2 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及生理变化 |
2.2.3 超微弱发光及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2.2.3.1 超微弱发光的测定 |
2.2.3.2 光合参数测定 |
2.2.3.3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2.3.4 德景天叶片活性氧系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2.2.3.5 德景天叶片能量系统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2.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盐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生长活力、活性氧、能量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
3.1.1 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
3.1.2 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生长活力的变化 |
3.1.2.1 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3.1.2.2 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的变化 |
3.1.2.3 根系活力的变化 |
3.1.2.4 超微弱发光与生长活力的相关性 |
3.1.3 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活性氧的变化 |
3.1.3.1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变化 |
3.1.3.2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3.1.3.3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3.1.3.4 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相关性 |
3.1.4 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能量的变化 |
3.1.4.1 ATP、ADP、AMP含量的变化 |
3.1.4.2 能荷值的变化 |
3.1.4.3 超微弱发光与能量的相关性 |
3.1.5 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 |
3.1.5.1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3.1.5.2 蒸腾速率的变化 |
3.1.5.3 气孔导度的变化 |
3.1.5.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
3.1.5.5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3.1.5.6 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 |
3.2 活性氧调控盐胁迫对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影响及与生长活力、活性氧、能量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
3.2.1 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
3.2.2 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德景天生长活力的变化 |
3.2.2.1 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3.2.2.2 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的变化 |
3.2.2.3 根系活力的变化 |
3.2.2.4 超微弱发光与生长活力的相关性 |
3.2.3 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活性氧的变化 |
3.2.3.1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变化 |
3.2.3.2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3.2.3.3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3.2.3.4 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相关性 |
3.2.4 活性氧调控下德景天叶片能量的变化 |
3.2.4.1 ATP、ADP、AMP的变化 |
3.2.4.2 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能荷值的变化 |
3.2.4.3 超微弱发光与能量的相关性 |
3.2.5 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德景天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 |
3.2.5.1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3.2.5.2 蒸腾速率的变化 |
3.2.5.3 气孔导度的变化 |
3.2.5.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
3.2.5.5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3.2.5.6 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生长活力的关系 |
4.2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关系 |
4.3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能量的关系 |
4.4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5 结论 |
5.1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盐胁迫的关系 |
5.2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生长活力的关系 |
5.3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关系 |
5.4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能量的关系 |
5.5 盐胁迫及活性氧调控盐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生物超微弱发光的概念 |
1.2 生物超微弱发光的机制探讨 |
1.2.1 生物化学发光机制 |
1.2.2 生物物理发光机制 |
1.3 超微弱发光的研究进展 |
1.3.1 超微弱发光在农业方面的研究进展 |
1.3.2 超微弱发光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超微弱发光与生长活力的关系 |
3.1.1 干旱胁迫下葡萄生长活力的变化 |
3.1.2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
3.1.3 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与生长活力的关系 |
3.2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关系 |
3.2.1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活性氧的变化 |
3.2.2 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关系 |
3.3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3.3.1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 |
3.3.2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
3.3.3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3.3.4 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3.4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超微弱发光与能量的关系 |
3.4.1 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能量水平的变化 |
3.4.2 干早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与能量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生长活力的关系 |
4.2 干早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关系 |
4.3 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4.4 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能量的关系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景天植物的超微弱发光及其激发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超微弱发光的概念 |
1.2 生物超微弱发光的可能机制 |
1.2.1 生物的物理发光理论 |
1.2.2 生物的化学发光理论 |
1.3 超微弱发光的研究进展 |
1.4 生物超微弱发光在农业领域的研究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叶片超微弱发光及生理变化 |
2.2.2 活性氧调控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叶片超微弱发光及生理变化 |
2.2.3 超微弱发光及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2.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活性氧、光合作用和能量水平的关系 |
3.1.1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生长活力的关系 |
3.1.2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活性氧的关系 |
3.1.3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3.1.4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能量水平的关系 |
3.2 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活性氧、光合作用和能量的关系 |
3.2.1 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生长活力的关系 |
3.2.2 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活性氧的关系 |
3.2.3 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3.2.4 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德景天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能最水平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干旱胁迫的关系 |
4.2 超微弱发光的产生机制 |
4.2.1 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活性氧的关系 |
4.2.2 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4.2.3 干旱胁迫下超微弱发光与能量水平的关系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白榆耐盐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盐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机制 |
1.1 渗透效应 |
1.2 离子毒害 |
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 |
2.3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稳定的影响 |
2.4 盐胁迫对植物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2.5 盐胁迫对植物无机离子吸收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
2.6 盐胁迫对植物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7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
2.8 盐胁迫对植物物质代谢的影响 |
2.9 盐胁迫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 |
2.10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 |
3 植物的抗盐机理 |
3.1 植物耐盐机理 |
3.2 植物避盐机理 |
4 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措施 |
4.1 培育耐盐品种 |
4.2 营养元素调节 |
4.3 植物激素调节 |
4.4 其它调控措施 |
5 白榆耐盐性研究进展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盐胁迫对不同生境白榆生理特性耐盐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及处理 |
1.2 测定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盐胁迫对不同生境白榆盐害指数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不同生境白榆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3 盐胁迫对不同生境白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生境白榆叶片中的Na~+、K~+、Na~+/K~+含量 |
2.5 盐胁迫对不同生境白榆光合参数的影响 |
2.6 不同生境白榆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不同生境白榆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
3.2 不同生境白榆耐盐性综合评价 |
3.3 不同生境白榆的耐盐阈值变化 |
第三章 盐胁迫对白榆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种子萌芽实验 |
1.3 田间出苗实验 |
1.4 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盐胁迫对白榆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出苗和成活的影响 |
2.3 盐胁迫对白榆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
2.4 盐胁迫对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影响 |
2.5 盐胁迫对量子产额和能量分配比率的影响 |
2.6 盐胁迫对比活性参数的影响 |
2.7 盐胁迫对性能指数和推动力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盐胁迫对白榆萌芽、出苗和存活的影响 |
3.2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生长的影响 |
3.3 盐胁迫对白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
第四章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生长及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生理生态学指标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盐害指数和成活率的变化 |
2.2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高生长的影响 |
2.3 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2.4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2.5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6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7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SOD 酶活性的影响 |
2.8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POD 酶活性的影响 |
2.9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CAT 酶活性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成活与生长的影响 |
3.2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膜系统的影响 |
3.3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3.4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盐离子积累和养分平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2 盐胁迫下白榆叶片盐离子积累和矿质元素平衡的影响 |
2.1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钠累积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氮含量的影响 |
2.3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磷含量的影响 |
2.4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钾含量的影响 |
2.5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钙含量的影响 |
2.6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镁含量的影响 |
2.7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铁含量的影响 |
2.8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锰含量的影响 |
2.9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锌含量的影响 |
2.10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各元素与钠比值的变化 |
2.11 盐胁迫下白榆叶片各矿质元素的相关性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盐胁迫对白榆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盐胁迫对白榆叶片电阻抗图谱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白榆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
2.3 白榆电阻抗参数与矿质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盐胁迫对白榆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
3.2 白榆电阻抗参数与矿质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第七章 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处理方法 |
1.3 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光合参数的影响 |
2.3 盐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 盐胁迫对光合参数的影响 |
3.3 盐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水杨酸对镉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豌豆的培养 |
2.2.2 豌豆种子萌发情况测定 |
2.2.3 豌豆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Cd~(2+)及Cd~(2+)-SA 复合处理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1 Cd~(2+)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2 Cd~(2+)-SA 复合处理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 系列浓度的Cd~(2+)及Cd~(2+)-SA 复合处理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1 芽长和根长 |
3.2.2 根系活力 |
3.2.3 叶绿素 |
3.2.4 SOD 活性 |
3.2.5 POD 活性 |
3.2.6 CAT 活性 |
3.2.7 MDA 含量 |
3.2.8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3.2.9 游离脯氨酸含量 |
3.2.10 可溶性糖含量 |
4 讨论 |
4.1 系列浓度的Cd~(2+)及Cd~(2+)-SA 复合处理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
4.2 系列浓度的Cd~(2+)及Cd~(2+)-SA 复合处理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5 小结 |
文献综述 |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含义 |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镉的生物效应 |
2.1 镉的基本性质 |
2.2 镉的植物效应 |
2.3 植物对镉毒害的保护防御机制 |
2.4 镉对动物和人体的伤害 |
3 水杨酸的概述 |
3.1 水杨酸的基本性质 |
3.2 水杨酸的植物效应 |
4 镉、水杨酸的相互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超弱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 [1]欧李叶片叶绿体及其功能与超微弱发光激发的关系[D]. 孙聪.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NaCl胁迫对不同贮藏期罗布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D]. 陈忠祥.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干旱胁迫下欧李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D]. 任鹏达.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4]干旱和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电信号的采集与分析[D]. 贺瑞瑞.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5]盐胁迫下景天植物的超微弱发光及其激发机制[D]. 闫宇彤.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6]干旱胁迫下葡萄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D]. 孟亚芬.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7]活性氧调控干旱胁迫下景天植物的超微弱发光及其激发机制[D]. 梁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2)
- [8]白榆耐盐生理生态机制研究[D]. 刘炳响.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9]超弱发光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J]. 张新华,李富军,申琳,生吉萍.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09)
- [10]水杨酸对镉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 梁进. 四川师范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