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类型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赵留庄,刚君,邢丽,杨松会,范增晴,范荣[1](2021)在《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孕妇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评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妊娠期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对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180例,依据治疗原则并参照孕妇意愿随机分成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57例)、铁剂治疗组(55例)、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68例)。另取同期间来我院产检的正常孕妇作为空白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手段。8 w后检测孕妇血常规和铁代谢等相关指标,并统计分析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前,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铁剂治疗组、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3组间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1)。干预后,3组血红蛋白(Hb)分别是(106.35±16.64)、(108.37±14.41)、(107.8±12.18)g/L,红细胞数(RBC)分别是(4.24±0.72)×1012/L、(4.31±0.66)×1012/L、(4.38±0.59)×1012/L,血细胞比容(Hct)分别是(0.41%±0.35%)、(0.42%±0.25%)、(0.43%±0.19%),血清铁蛋白(SF)分别是(57.83±10.41)、(58.33±11.03)、(59.28±12.18)μg/L,血清铁(SI)分别是(11.57±3.76)、(11.60±3.46)、(11.58±2.90)μmol/L,可溶性血清铁蛋白受体(sTfR)分别是(2.13±1.12)、(2.10±0.62)、(2.11±0.73)mg/L,与干预前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为1.75%,铁剂治疗组为7.27%,铁剂治疗联合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组为5.88%,各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采用不同治疗方法,3组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分别为89.47%、94.55%、98.53%,3组间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4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和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单纯性营养干预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次于铁剂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两种干预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且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2](2021)在《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指南由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组成的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系统介绍了肾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病情评估、治疗原则、靶目标与具体方案、治疗低反应性以及特殊肾脏疾病患者贫血诊疗。本指南针对如何规范诊断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如何评估铁状态以及铁剂应用的时机和靶目标,非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肾移植、儿童、老年与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治疗方案,如何规范应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6个主要临床问题,同时借鉴和参考了目前国内外肾性贫血相关临床指南。目的在于指导、规范肾性贫血的诊断以及ESAs、铁剂和HIF-PHI的合理应用,提高肾性贫血诊疗水平。
郑冉[3](2021)在《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内服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气血两虚型成人缺铁性贫血,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象、铁代谢相关指标等变化情况,探讨气血双补法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方法: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6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分成各为30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予气血双补汤加减联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对照组予内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5ml/d)。两组给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HB、MCV、MCH、MCHC、SF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观察数据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总分治疗前水平上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HB、MCV、MCH、MCHC、SF等基线指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3、23、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依次为:1、12、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产生(0%);对照组发现3例(10%)。4.在血象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均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在治疗后HB、MCV、MCH、MCHC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其中HB、MCV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MCH、MCH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HB、MCV、MCH、MCHC等指标升高差值高于均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铁代谢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SF值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SF值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F升高差值高于对照组SF升高差值,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第8周,两组中医症状总分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比对照组更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中医症状总分降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气血双补汤联合蛋白琥珀酸铁是治疗成人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较单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更有优势,对患者血象、铁代谢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疗效确切。2.气血双补汤能减少蛋白琥珀酸铁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李云龙[4](2020)在《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铁元素是人体需要微量元素之一,维持着机体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行,身体缺铁会导致贫血,除了贫血本身导致的临床症状外,引起患者缺铁的病因也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而和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很多,目前部分病因确切,但有些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尚不清楚,而针对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是否相关的研究较少,重庆南部(渝南)地区未见相关报道。为明确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等不同层面是否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是否相互关联,希望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有所影响、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或预防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阅读,筛选与缺铁性贫血可能相关的各种因素或病因的报道和进展,汇总分析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对符合定性分析的文献资料,予以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在渝南地区四所大型医院专科门诊和体检门诊抽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问卷调查,此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实验室结果验证是否确诊缺铁性贫血,然后总结分析对于在渝南地区的成人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关联或相互影响。结果: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发生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情况、自感家庭经济情况、工作情况、吸烟、饮酒、膳食等社会因素,与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免疫性疾病、矿物质缺乏、遗传性疾病、慢性病贫血、肾病、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体肿瘤、恶性贫血等身体疾病因素,与围手术期管理、急诊科管理缺陷等医疗管理因素,和孕妇、老年人、新兵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有一定关联性;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结果提示,社会人口学因素中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促进因素,家庭因素中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情况是促进因素、家庭支持是阻碍因素(家庭成员关心、支持则较少发病),个人生活方式中不合理膳食促进因素,疾病因素中胃肠道疾病、炎症、失血、癌症是促进因素,管理因素中围手术期管理缺陷是促进因素,特殊人群中女性、老年人是促进因素,上述相关促进因素证据等级为中级;对于渝南地区社会因素的调查,从多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吸烟,紧张工作和无固定工作时间是ID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理膳食,较高文化程度和3人以上家庭规模为IDA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了全面总结分析,并进行定性系统评价和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丰富了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内涵,探讨了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医疗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联;定性系统评价从专业分析角度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评价;而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则对吸烟、工作、膳食、文化程度、家庭人数等影响因素予以验证。三者结合较为全面总结阐述和验证了相关危险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赵学勤[5](2020)在《临沂地区多中心健康查体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相关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了解临沂地区6-36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及现状,分析各年龄段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高危因素及其与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便秘、慢性腹泻、过敏性疾病等常见疾病的关系,以提高家庭、幼托机构对科学喂养的重视。【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在临沂市市级、县级及乡镇三家不同级别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6-36月龄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除外已确诊为其他类型贫血的及存在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患有其他疾病的婴幼儿。所有婴幼儿采指尖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利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其父母或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包括婴幼儿出生情况、喂养情况、微量元素补充情况、疾病情况及家庭一般情况等信息。诊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婴幼儿口服铁剂治疗3周后复查血常规。将诊为IDA的婴幼儿按月龄大小分为6-12月(6≤月龄<13)、13-24月(13≤月龄<25)、25-36月(25≤月龄≤36)三个组,每个月龄组分为IDA组和非IDA组。应用spss24.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缺铁性贫血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应用卡方检验对IDA组与非IDA组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便秘、慢性腹泻、过敏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1.共1137名婴幼儿纳入研究,男性602名(52.9%),女性535名(47.1%)。诊为小细胞低色素的婴幼儿共256名,患病率22.51%,轻度贫血占90.23%,中度贫血占9.77%,无重度贫血患儿。其中男性患儿144人,患病率23.9%,女性患儿112人,患病率20.9%,不同性别婴幼儿IDA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c(17)(28)2.983 P=0.13)。6-12月龄婴幼儿共569人,IDA患病率为33.21%;13-24月龄396人,患病率为14.89%;25-36月龄172人,患病率为4.65%。三个月龄组IDA患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c(17)(28)85.5P<0.01)。给256例婴幼儿补铁治疗4周后复查血常规,251名婴幼儿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铁剂治疗有效率达98%。2.婴幼儿IDA的单因素分析:(1)围生期情况对婴幼儿IDA的影响:母孕期贫血与6-12月龄婴幼儿IDA患病率具有相关性,使婴幼儿患IDA的风险增加(P<0.05),而孕期补铁可以使这一风险降低,属于保护性因素(P<0.05);早产、低出生体重与6-12月龄婴幼儿IDA患病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因素与其他两个年龄组IDA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关联(P>0.05)。(2)喂养情况对婴幼儿IDA的影响:纯母乳喂养是6-12月龄婴幼儿患IDA的危险因素(P<0.05),与其他两个月龄组IDA患病率无统计学关联(P>0.05);添加辅食月龄不当与6-12月龄及13-24月龄婴幼儿IDA患病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5-36月龄组IDA患病率无统计学关联(P>0.05);补充铁元素对于6-12月龄组及13-24月龄组婴幼儿IDA患病率是保护性因素,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25-36月龄组IDA患病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膳食不均衡使三个不同月龄组婴幼儿罹患IDA的风险均加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家庭情况对婴幼儿IDA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低对于6-12月龄及13-24月龄组婴幼儿IDA患病率是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5-36月龄婴幼儿IDA患病率无统计学关联(P>0.05);父母作为主要看护人较其他人作为看护人对三个不同月龄组婴幼儿IDA的患病率是保护性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低使三个不同年龄组婴幼儿罹患IDA的风险均加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常见疾病对婴幼儿IDA的影响: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便秘使三个月龄组的婴幼儿罹患IDA的风险加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疾病是6-12月龄婴幼儿患IDA的危险因素(P<0.05),与其他两个年龄组IDA无统计学关联(P>0.05);慢性腹泻与各年龄组婴幼儿IDA患病率无统计学关联(P>0.05)。3.婴幼儿IDA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OR=1.415,95%CI:1.031-2.216)、纯母乳喂养(OR=2.275,95%CI:1.014-5.108)、添加辅食过晚(OR=1.830,95%CI:2.765-9.934)、膳食成分不均衡(不吃肉类、蛋类)(OR=0.217/0.465,95%CI:(0.084-0.560)/(1.690-13.431))、家庭收入低(OR=0.435,95%CI:1.020-3.285)、父母不作为主要看护人(OR=13.026,95%CI:0.227-0.832)、母孕期贫血(OR=22.926,95%CI:5.854-28.984)、反复呼吸道感染(OR=22.926,95%CI=2.618-200.75)、便秘(OR=2.548,95%CI=1.451-4.475)是6-12月龄组患IDA的相关因素;添加辅食时间过晚(OR=5.802,95%CI:1.005-33.497)、无补铁史(OR=3.706,95%CI:3.289-57.116)、膳食成分不均衡(不吃肉类、蛋类)(OR=28.514/9.338,95%CI:(7.720-105.31)/(2.381-37.018))、家庭收入低(OR=0.013,95%CI=0.013-0.707)、反复呼吸道感染(OR=2.345,95%CI:2.354-44.297)、便秘(OR=8.447,95%CI:2.554-27.932)使13-24月龄组患IDA的风险加大;家庭收入低(OR=0.689,95%CI:0.494-0.961)使25-36月龄组患IDA的风险加大。4.婴幼儿IDA与疾病的关系:IDA的婴幼儿罹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较非IDA的婴幼儿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c(17)=25.89,P<0.001);婴幼儿有无IDA对于长期便秘、慢性腹泻、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c(17)及P值分别为(c(17)=2.51,P=0.074)、(c(17)=3.281,P=0.059)、(c(17)=0.187,P=0.367)。【结论】1.本研究中6-36月龄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2.51%,较1996年患病率(35.36%)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无性别差异,高危年龄为6-12月;3.各年龄组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布不同,需针对不同年龄分别采取防治措施;4.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缺铁性贫血互为危险因素、相互影响,易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
武天琦[6](2020)在《长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缺铁性贫血是0-6岁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儿童体内铁元素缺乏或铁元素吸收障碍等,此病多见于早产儿、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等的儿童,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抵抗力下降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儿童死亡。目的:通过研究长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间以长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内的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随机选取770例样本,并收集770名儿童按月龄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查的结果,并对儿童家庭基本情况、母亲基本情况、儿童基本情况、儿童日常营养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收集完毕后,通过对儿童缺铁性贫血与各因素的关联性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70份,回收问卷765份,回收率99.35%,有效问卷747份,有效率97.01%。747名儿童中,158名儿童患有贫血,贫血患病率为21.15%;158名贫血患儿中,有141名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8.88%。2.通过对儿童缺铁性贫血与各因素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提示,6-12月龄组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最高,明显高于13-35月龄组儿童、3-6周岁组儿童(患病率分别为37.92%、13.52%、2.56%),P<0.001,有统计学差异;母亲在孕期患有缺铁性贫血其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亲在孕期没有患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患病率分别为28.15%、17.31%),P=0.004,有统计学差异;早产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早产的儿童(患病率分别为34.12%、17.36%),P<0.001,有统计学差异;母乳喂养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最高,明显高于喂养方式为人工喂养者、混合喂养者(患病率分别为32.74%、11.69%、14.00%),P<0.001,有统计学差异;4-6个月间开始添加辅食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最低,略低于开始添加辅食时间在6-7个月间者,明显低于开始添加辅食时间在7-8个月间者、8个月及以上者(患病率分别为2.96%、5.52%、51.58%、44.44%),P<0.001,有统计学差异;从来不添加含铁食物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最高,明显高于偶尔添加含铁食物者、经常添加含铁食物者、每天添加含铁食物者(患病率分别为55.47%、15.04%、8.62%、7.14%),P<0.001,有统计学差异;生长发育过快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患病率分别为34.34%、16.96%),P<0.001,有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儿童6-12月龄(OR>1,P<0.001)、儿童13-35月龄(OR>1,P<0.001)、母亲在妊娠期间患有缺铁性贫血(OR>1,P=0.027)、早产(OR>1,P=0.022)、母乳喂养(OR>1,P<0.001)、从来不给儿童添加含铁食物(OR>1,P=0.015)、生长发育过快(OR>1,P=0.003)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4-6个月添加辅食(OR<1,P<0.001)、6-7个月添加辅食(OR<1,P<0.001)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1.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6-12月龄最高,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2.母亲在妊娠期间患有缺铁性贫血、儿童早产及生长发育过快与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有关。此外,母乳喂养又未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尤其是含铁食物与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3.婴儿4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辅食,尤其是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因为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尤其是含铁食物对于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尤为重要。
谢安丽[7](2021)在《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患者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恢复规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动态观察铁剂治疗有效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全血细胞计数、铁代谢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更精准的把握铁剂治疗疗效监测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2020年9月1日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的230例规律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对230例IDA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长5个月,观察铁剂治疗后IDA患者全血细胞计数、铁代谢指标参数变化的规律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临床治疗及疗效监测的指导意义。结果:1.入组临床资料完整的IDA患者共计230例,男52例,女178例,中位年龄为44岁(14~93岁);病因分析中,女性以月经量增多(47.19%)、子宫肌瘤(9.55%)、慢性胃炎(4.49%)常见,男性以消化性溃疡(28.85%)、痔疮(19.23%)、消化道恶性肿瘤(9.62%)常见;IDA患者易合并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升高和白细胞降低分别有84例(36.52%)和52例(22.17%)。2.IDA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变化:2.1全血细胞计数变化规律:本课题研究发现,除白细胞计数(5.54±2.13*10^9/L vs 5.73±1.71*10^9/L,P>0.05)外,其余指标均在治疗后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CV)、血小板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2.2铁代谢指标变化规律:治疗后血清铁、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动态观察IDA患者治疗过程中全血细胞计数变化:3.1红细胞参数:当铁剂治疗有效时,红细胞各项参数恢复正常的顺序为: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3.2IDA伴血小板增多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在一个月内恢复到正常值,二个月内降到最低,其后血小板计数虽然缓慢上升,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差别。4.RDW-CV及血小板参数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4.1RDW-CV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健康对照组RDW-CV与血红蛋白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铁代谢指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IDA组RDW-CV与血红蛋白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铁代谢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是RDW-CV的独立影响因素。4.2IDA伴血小板增多患者血小板计数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血小板计数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成显着负相关关系(r=-0.469,P<0.05;r=-0.400,P<0.05),与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提示缺铁越严重,血小板计数越高。结论:1.观察IDA患者铁剂治疗前后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能反应铁剂治疗疗效的精准程度。2.动态随访IDA患者治疗过程中全血细胞计数及部分初诊时伴血小板增多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其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计数恢复有其先后的规律性。3.初诊时RDW-CV及血小板计数有其各自独立的负相关影响因素:其中,影响血小板计数的重要铁代谢指标是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影响RDW-CV的重要指标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吴敏敏[8](2020)在《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文中认为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严重威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通过文献检索,综述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的病因治疗、铁剂治疗、中医药治疗及输血治疗等治疗手段,并对这些治疗手段进行横向分析,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改进方法等维度展开讨论,以供临床参考。
王梦莹[9](2020)在《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严重的铁缺乏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铁在体内参与氧气的运输、交换,与红细胞的形成和成熟有关,铁也是各种细胞机制运作的必要条件,一旦缺乏会对机体造成负面影响。从目前来看,口服补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而常见的硫酸亚铁等补铁剂存在低生物利用度,和胃肠道副作用等问题。本研究制备了三种新型食源性低聚肽铁补充剂:海洋鱼皮低聚肽铁螯合物、酪蛋白肽铁螯合物和乳清蛋白肽铁螯合物,并分析了其分子量构成及氨基酸组成,以及通过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观察其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为新型食源性肽铁补充剂开发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动物实验采用90只SPF级初断乳SD雌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均以低铁饲料喂养造贫血模型。缺铁性贫血造模期为四周,造模期结束后测血红蛋白(Hb),Hb低于100g/L的大鼠判定为造模成功。空白对照组为A组;其余贫血大鼠按照Hb和体重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组B-G:模型对照组(B)、硫酸亚铁组(C)、低剂量海洋鱼胶原肽铁组(D)、海洋鱼胶原肽铁组(E)、酪蛋白肽铁组(F)、乳清蛋白肽铁组(G)。各干预组造模期持续给予低铁饲料,同时分别给与上述溶液灌胃。干预持续21天,期间每周监测大鼠体重和Hb。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贫血、铁缺乏、内脏指数、氧化应激以及肝脏、小肠病理切片等其他相关指标情况。研究结果干预结束时,所有干预组Hb、红细胞比积(HCT)水平都高于模型对照组(all P<0.05)。除低剂量海洋鱼皮低聚肽铁组外,其余各干预组间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体铁缺乏相关指标中,海洋鱼皮肽铁、酪蛋白肽铁、乳清蛋白肽铁组的游离原卟啉水平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硫酸亚铁组,酪蛋白肽铁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硫酸亚铁、两种剂量下的海洋鱼皮肽铁组和乳清蛋白肽铁组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水平显着高于模型组(all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肝脏切片显示出肝索排列混乱,不清晰,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铁补充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各干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硫酸亚铁组小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肠道受损,大量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绒毛顶端糜烂,海洋鱼皮肽铁组、酪蛋白肽铁组和乳清蛋白组肠道粘膜轻微受损,但绒毛完整,腺体正常。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海洋鱼皮低聚肽铁、酪蛋白肽铁和乳清蛋白肽铁能够显着改善大鼠贫血,并有可能在口服铁补充的同时减少对肠道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多[10](2019)在《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内服补血益胃汤治疗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及有力的临床依据。方法:将64例贫血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补血益胃汤,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两组均给药4周。试验结束后,对比两组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血红蛋白含量改变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补血益胃汤)痊愈例数29,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1,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87.88%;对照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痊愈例数21,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7,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67.74%。结论:补血益胃汤是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不但能提升血红蛋白含量,还可明显改善贫血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患儿面唇色淡、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多汗、烦躁不安、大便不调等方面,优于铁剂,且无明显副作用产生。
二、不同类型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类型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孕妇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评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指标检测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干预前后各组人群缺铁性贫血检测指标的比较 |
2.2 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2.3 干预后各组缺铁性贫血治愈率比较 |
2.4 不同干预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3 讨论 |
(3)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资料 |
1 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源流及治疗概况 |
1.1 历史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分型论治 |
1.4 其他治疗 |
2 缺铁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认识 |
2.2 铁在人体分布 |
2.3 铁在人体代谢过程 |
2.4 发病原因 |
2.5 发病机制 |
2.6 实验室检查 |
2.7 治疗进展 |
临床研究 |
3 临床病例资料 |
3.1 临床病例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方案 |
4.3 观察指标 |
4.4 疗效判定标准 |
4.5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治疗前两组比较 |
5.3 治疗后两组比较 |
5.4 治疗前后两组比较 |
讨论分析 |
6.1 立题依据 |
6.2 对照组、治疗组设立依据 |
6.3 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特点解析 |
6.4 导师经验总结 |
6.5 气血双补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分析 |
6.6 典型医案 |
6.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4)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步骤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 |
2.1 社会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
2.2 疾病因素及管理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施策略 |
2.3 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
第三章 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 |
3.1 资料检索与检索策略 |
3.2 方法与检验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渝南地区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调查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存在的不足 |
5.4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诊治因素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临沂地区多中心健康查体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IDA患病率 |
2.2 婴幼儿IDA的单因素分析 |
2.3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2.4 IDA 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便秘、过敏性疾病患病率[n(%)]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6)长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体格检查 |
2.2.2 生化指标测定 |
2.2.3 诊断标准 |
2.2.4 问卷调查 |
2.3 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性别及月龄分布情况 |
3.2 不同性别儿童的贫血患病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 |
3.2.1 不同性别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比较 |
3.2.2 不同性别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 |
3.3 不同月龄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 |
3.3.1 不同月龄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比较 |
3.3.2 不同月龄组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 |
3.4 儿童缺铁性贫血与各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
3.4.1 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2 家庭月收入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3 母亲一般情况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4 母亲在孕期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5 不同出生情况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6 喂养方式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7 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8 是否给孩子添加含铁食物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9 自身患胃肠、呼吸疾病频率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10 偏食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11 是否服用过预防性补铁剂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4.12 生长发育是否过快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之间的关系 |
3.5 儿童缺铁性贫血多因素分析 |
3.6 喂养人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
3.6.1 喂养人给儿童添加含铁米粉情况 |
3.6.2 喂养人对含铁食物认知情况 |
3.6.3 喂养人对缺铁性贫血认知情况 |
3.6.4 喂养人获取喂养知识及健康知识途径 |
3.6.5 喂养人希望获取喂养知识及健康知识途径 |
3.6.6 喂养人是否定期带儿童体检情况 |
3.6.7 喂养人是否考虑过给孩子检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情况 |
3.6.8 喂养人在喂养儿童时遇到的困难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缺铁性贫血仍是儿童在婴幼儿时期高发疾病之一 |
4.2 6 -12 月龄是缺铁性贫血预防的关键阶段 |
4.3 早产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
4.4 母亲在妊娠期患有缺铁性贫血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
4.5 喂养方式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
4.6 生长发育是否过快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
6.1 创新点 |
6.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7)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患者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恢复规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铁调素在缺铁性贫血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治疗 |
2 铁剂治疗 |
2.1 口服铁剂 |
2.2 静脉铁剂 |
2.3 补铁方案 |
3 中医药治疗 |
4 输血治疗 |
(9)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的制备和成分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3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对大鼠的缺铁性贫血改善效果研究 |
3.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建立 |
3.4 动物分组及干预 |
3.5 统计学分析 |
3.6 实验结果 |
3.7 讨论 |
4 食源性低聚肽铁剂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其他影响 |
4.1 实验方法 |
4.2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源性低聚肽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
1.1 中医病名溯源 |
1.2 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症证型研究进展 |
1.4 中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治疗的认识 |
2.西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
2.1 定义 |
2.2 临床表现 |
2.3 病因分析 |
2.4 发病机理 |
2.5 治疗 |
2.6 预防与调护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疗效比较 |
3.3 脱落病例及中止病例情况 |
3.4 安全性分析 |
4.讨论 |
4.1 立题依据 |
4.2 对照组选药依据 |
4.3 导师经验总结 |
4.4 组方分析 |
4.5 疗效分析 |
4.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1.背景 |
2.中药作用机制 |
3.中药药理研究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不同类型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孕妇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评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李金,赵留庄,刚君,邢丽,杨松会,范增晴,范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11)
- [2]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J].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20)
- [3]气血双补汤治疗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D]. 郑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云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5]临沂地区多中心健康查体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相关分析[D]. 赵学勤. 青岛大学, 2020(01)
- [6]长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 武天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患者全血细胞计数及铁代谢指标恢复规律的临床研究[D]. 谢安丽.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J]. 吴敏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2)
- [9]食源性低聚肽铁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D]. 王梦莹. 浙江大学, 2020(02)
- [10]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D]. 张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