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周围症状

磁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周围症状

一、磁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管周围症状的改善(论文文献综述)

陈珏莹[1](2021)在《水蛭酊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水蛭酊湿热敷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狭窄、穿刺后疼痛等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室采用内瘘每周规律透析(3次)的60例患者(脱落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7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治疗组予水蛭酊湿热敷治疗,均于透析间隔期进行干预。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凝血功能:D-二聚体、APTT、PT,肾功能:Scr、BUN及炎症指标CRP,观察内瘘血流量、内径、穿刺后疼痛改善情况及随访对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APTT、PT、Scr、BUN、CR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组内D-二聚体、APTT、PT、Scr、BUN、CRP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穿刺后疼痛改善情况,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治疗后两组内瘘流量对比,治疗组血流量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不同时间点血流量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治疗后两组内瘘内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不同时间点内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随访4周,观察内瘘血流量不足、狭窄、穿刺后血肿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各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蛭酊湿热敷可以提高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增加穿刺段内径和减轻穿刺后疼痛,对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有一定的疗效。

张越[2](2021)在《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在促进慢性肾衰患者AVF成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制定的功能锻炼方案对慢性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动静脉内瘘术后自我管理能力、日常上肢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甲医院肾内科住院拟开展动静脉内瘘术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慢性肾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基于5A模式的术后功能锻炼。患者干预前评估一般资料;患者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和干预后12周分别评价患者日常上肢活动能力,干预前后评价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并对患者AVF成熟时间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中共筛选患者86例,对照组43例,干预组43例。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干预组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成熟时间(P<0.001);干预后首次血透泵血流量以及透析4周后透析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AVF首次使用的自然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和距皮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干预前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AVF自我管理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患者对于AVF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上肢活动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时间点的上肢日常活动得分进行多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1)。单变量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在干预后得分均有上升,但干预组上升先快后慢,对照组上升先慢后快,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基线时得分相同,而干预4周、8周及12周后,干预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在躯体活动、心理负担、肾病负担、肾病症状、肾病影响五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将5A模式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AVF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对于AVF术后功能锻炼的认知水平,提升患者对于AVF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维护意识。本研究通过应用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方案,缩短了AVF成熟时间,同时减少了AVF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造瘘侧上肢日常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李果,高强,何成奇[3](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物理治疗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漫长的病程迁延过程中,心肺耐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内瘘功能不良、疲乏与睡眠障碍等功能受限问题日益突显,亟待解决。现代物理治疗为无创非药物治疗,可改善MHD患者功能受限、提高运动水平和生活质量。近年研究报道的MHD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呼吸训练和肌肉牵伸等主被动运动疗法,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红外线、低频脉冲电磁场等物理因子治疗。选择适宜的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和适当的运动处方可以降低治疗风险及提高治疗效果。

罗丽敏[4](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医护患三方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检索证据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并进行初步实证研究,以期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的诊疗效果。方法1.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医护患进行质性研究,了解目前郑州市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对管理的需求;2.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系统检索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有关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并对所得文献内容进行整合分析;3.依据“JB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6版)”对上述证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质性访谈研究结果,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在相同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相关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对构建的管理方案初稿进行完善,形成终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利用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对郑州市四家三级医院肾脏内科2019年5月入院的动脉瘤患者进行干预,并设置对照组,评价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医护人员动脉瘤知识掌握率、护理人员规范穿刺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指标。所得研究数据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对12名肾脏内科医护人员的质性访谈,提炼出4方面的主题:重视不足,执行率低,知识缺乏及其他因素;通过对12名患者的质性访谈,提炼出3方面主题:动脉瘤管理及维护知识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会支持及建议。质性访谈的结果为下一步循证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成立方案小组成员对文献进行检索,最终汇总纳入25篇文献,包括8篇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随机对照实验、3篇观察性研究及2篇类实验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分析,汇总有关血透患者动脉瘤的管理最佳证据;3.在质性访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检索文献最佳证据形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肾脏内科、血液净化、超声科、营养科等13名专家进行专家会议法对制定的方案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共修改内容删除4项,增加4项,形成最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通过管理方案的应用,干预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由56%提高到96.8%、医护人员动脉瘤管理知识由10.70±4.85分提高到19.85±1.28分、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有49%提高到94.5%、瘤体缩小率由5.6%提高到68.4%等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目前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不理想,有必要开展对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干预和管理,观察动脉瘤的动态变化,改善动脉瘤临床结局。2.基于质性访谈、循证研究及专家会议成功构建适合临床现状及患者管理需求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3.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评价指标,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理论和实践依据。

莫雅文[5](2020)在《哑铃负重摆臂运动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AVF在我国血透患者永久性血管通路中的占比达85-90%。然而,AVF的使用寿命受透析龄、基础疾病、锻炼等因素影响,其1年和2年的初级通畅率仅为60%和51%。其中,功能锻炼是AVF功能维护的关键手段。握球锻炼作为常规的锻炼方式,存在握球力度不当及锻炼依从性差等的不足,患者的锻炼效果难以保证。此外,2006年KDOQI指南“内瘘侧肢体不能提重物”的观点致使患者对内瘘侧肢体过度保护。因此,本研究以“内瘘侧肢体提重物”为切入点,选择哑铃为锻炼工具,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究哑铃负重摆臂运动对AVF功能维护的效果;并通过评估6磅负重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完善KDOQI指南中“内瘘侧肢体禁止提重物”的观点提供证据。研究目的本研究以6磅的哑铃为锻炼工具,探究哑铃负重摆臂运动对内瘘功能维护的效果,并进一步评估“内瘘侧肢体禁止提重物”观点的适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2018年6月-2018年12月某三甲医院血透中心已建立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哑铃组和握球组。两组均于非透析日中进行每天20分钟、长达3个月的内瘘侧手部锻炼,哑铃组使用6磅的哑铃,握球组使用普通的握力球。于患者入组时收集基线资料,包括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和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多普勒超声测量的AVF血流动力学指数和透析期间相关记录;干预后1、2、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AVF血流动力学指数和透析期间相关记录。主要疗效指标为AVF的引流静脉(DV)血流量。次要疗效指标为AVF的近端动脉(PA)血流量、脉动脉(BA)血流量、DV直径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结果1.DV血流量时间×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F=7.514,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5,P=0.024),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79,P<0.001)。哑铃组中时间因素对DV血流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20.474,P<0.001),与干预前的基线特征相比,干预1、2、3个月后的 DV 血流量分别增长了 121.10(-109.29,251.36)、136.00(-193.93,324.15)、172.93(-90.49,282.65)ml/min。握球组中时间因素对DV血流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2.78,P=0.060)。两组在干预后第二个月、第三个月时,哑铃组与握球组的DV血流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A血流量、BA血流量和DV直径的时间×分组的交互效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哑铃组和握球组的PA血流量、BA血流量和DV直径随着锻炼时间的延长均呈增长的趋势。2.在3个月的随访期间,哑铃组有1例患者出现内瘘血栓。其中哑铃组发生高流量AVF的有2例,握球组的有3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vs 7.5%)。参与试验的患者均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肢体锻炼可以改善AVF的血流量和静脉直径。哑铃负重摆臂运动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维持AVF功能的干预手段。2.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侧肢体的6磅负重运动安全可靠,建议AVF功能不良患者可使用6磅哑铃进行内瘘肢体锻炼。3.建议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对“内瘘侧肢体不能提重物”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防止内瘘侧肢体废用。但由于观察时间仅为三个月,提重物的安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王晓萍[6](2019)在《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别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和普通钢针对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进行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明确血液透析留置针应用于新建AVF患者的临床优势。方法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招募终末期肾病行AVF成形术但尚未穿刺使用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患者AVF成熟之后,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进行AVF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钢针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连续利用AVF行血液透析治疗4周(共12次AVF穿刺),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患者舒适度、静脉压等差异;在对新建AVF穿刺前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两组患者AVF流量、血管内径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AVF流量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AVF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闭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对新建AVF穿刺前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检测患者AVF静脉端外周血清中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44例患者完成研究及随访。对新建AVF进行穿刺行血液透析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59%和97.5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831,P=0.36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7%和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P=0.616);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成功后行血液透析时发生血肿比率分别为2.27%和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2,P<0.001);研究组患者行穿刺时的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35±0.38 VS 1.76±0.42,F=47.595,P<0.001);研究组患者行血液透析时的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97±0.59 VS 2.44±0.48,F=17.250,P<0.001);研究组患者肢体活动度评分亦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0.66±0.28 VS 0.07±0.12,F=162.308,P<0.001)。研究组患者在完成血液透析后平均止血时间小于对照组患者(11.76±0.32min VS 11.96±0.58min,F=3.983,P=0.049)。研究组患者血液透析时的平均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2.43±7.76mmHg VS 106.99±14.84mmHg,F=33.277,P<0.001)。对照组发生内瘘失功1例(血流量<200ml/min),两组均无患者发生AVF血管闭塞。AVF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AVF穿刺使用前及连续使用4周后,平均流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时期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流量也无明显差异。在AVF穿刺使用4周后,对照组共发生血管狭窄11例,发生率25%,而研究组共发生血管狭窄6例,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患者(χ2=1.823,P=0.177);此外,对照组发现血栓形成1例(即内瘘失功患者),而研究组患者未见血栓形成。两组患者AVF穿刺使用前及连续使用4周后,外周血b-FGF水平均无明显差异;在不同时期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b-FGF水平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普通钢针相比,在新建AVF早期采用血液透析留置针进行穿刺,可在保证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前提下降低透析过程中血肿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维持AVF流量,减轻血管损伤,可能可以减少血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优势明显。

张敏,范汝艳,田荣荣,陆晓艳,姚国明[7](2019)在《远红外线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保护作用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1]。AVF失功是MHD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仅60%患者AVF在1年后仍保持通畅且功能良好,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预期寿命[2]。AVF失功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血管内膜增生[3]。为了维护内瘘流量及功能正常,降低其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适当的内瘘侧肢体功能锻练、局部外用喜疗妥等药膏以及局部

邓凤英[8](2019)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探讨其临床实践应用效果,以期为不同时期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减轻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方法(1)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7月1日-2018年8月15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半结构式访谈、专家会议法等方法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2)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自我护理能力、抑郁情绪、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血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再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全部数据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卡方/Z检验,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应用配对t检验,5个阶段血液学检测指标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检验,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Fisher’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按时机理论提炼出5个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阶段自我体验和需求的主题,分别为:(1)诊断期:否认与无助感;(2)稳定期:经济困难与信息支持不足;(3)准备期:担心应对不良;(4)实施期:知识缺乏;(5)适应期:知识缺乏,生活孤立,抑郁无法排解。(2)干预前,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轻度抑郁,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普遍较低,经分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3)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清钾离子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血清钾离子值、SCr、BUN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在五个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第5个阶段上升不明显,血清白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第5个阶段反而下降,血清钾离子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反而明显上升,BUN、SCr值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有所上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的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4)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再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在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社会支持有巨大需求,且不同阶段其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对不同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2)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能为不同时期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降低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

同辉[9](2019)在《中药熏洗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效果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维护效果。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AV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联合医用远红外线电磁波(TDP)治疗仪照射,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均于透析间隔期进行干预。连续观察6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治疗前后AVF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评价治疗后的内瘘血管弹性,记录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皮肤周围硬结、斑点及瘀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弹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内瘘管径均较干预前变小(P <0.05),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均较干预前下降(P <0.05)。观察组内瘘管径大于对照组(P <0.05),内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均多于对照组(P <0.05)。2组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皮肤周围硬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斑点及瘀血的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观察组并发症累积发生率36.67%,低于对照组的78.33%(P <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能有效改善AVF血管弹性,起到维护AVF的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杨扬[10](2018)在《应用自我管理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质量影响初探》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内瘘透析患者建立自我管理模式后对内瘘的质量影响,期望血透患者通过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增加患者依从性和内瘘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内瘘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促进患者对内瘘的自我保护,提升内瘘质量,从而提升透析质量。方法:随机选择90名在武汉协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内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内瘘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组除常规内瘘护理外另增加自我管理模式思维的教育,并强化其自我管理依从性的强度,通过两组内瘘质量的差异程度,评定自我管理对内瘘质量是否有相关影响。在实验干预之前,经由研究者向参与本次研究的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宣教和培训,在确定的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由经过本研究培训的工作人员以病人谈话、填表等方式收集信息,内瘘质量评估由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进行评估,固定护士对相应患者的穿刺、信息收集、内瘘评估等工作。对照组:内瘘常规护理包括内瘘相关知识宣教:松解内瘘绑带技巧宣教;内瘘热理疗;内瘘处用药宣教;定期内瘘检测(超声评估);常规健康教育内容等。干预组:常规内瘘护理同对照组,包括内瘘护理包括内瘘相关知识宣教:松解内瘘绑带技巧宣教;内瘘热理疗;内瘘处用药宣教;定期内瘘检测(超声评估);常规健康教育内容等。另增加自我管理模式的教育内容,包括:简易自我评估内瘘质量宣教;自我管理模式概念的介绍;基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内20个行为项目的教育;责任护士对自我管理内容的再教育;家属支持;定期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定。结果:(1)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总分经方差检验可得:在干预后的一至三个月,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分别为(F=216.703,P<O.OOl);且干预组>对照组(F=191.097,P<O.OOl);干预效应与时间效应之间,其交互作用为(F=161.459,P<O.OOl)。(2)干预前后建立自我管理模式的血液透析内瘘患者得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19.939,P<O.OOl);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姐>对照组(F=53.904,P<0.001);组间效应与时间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06.752,P<0.001)。(3)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患者内瘘质量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9.864,P<0.001);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对照组(F=23.797,P<O.OOl);干预效应与时间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26.115,P小于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瘘血透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其自身的自我疾病护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责任感也随之提升。以上各影响方面的促进,也间接提升了内瘘血透患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使患者对于自身身体情况和疾病了解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患者的透析质量、健康情况以及生过质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组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证明,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相对于常规内瘘护理,更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进而提升自我护理能力。研究结果还可以看出,自我管理模式在内瘘血透患者群体中的建立,提升了患者的内瘘质量。在干预之前,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异,研究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内瘘质量评估也没有明显差异。干预一段时间以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各维度得分以及内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瘘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血液透析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建立自我管理模式的患者内瘘质量较高,并发症较少,在血液透析的进行中能更容易穿刺并上机治疗,由于血管通路得以保障,血流速可以顺利达到理论最优速度250ml/h,透析更加充分。内瘘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有效地提升了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患者在内瘘的日常护理、自我内瘘诊断、内瘘的使用、医护沟通等方面均有提升。在本次研究进行过程中,干预组患者在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之前有所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对血液进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认同度有所提升。这与研究过程中护患沟通的增加有关。干预过程中,自我管理新概念的灌输使得血液进化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提升,此过程中患者对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认同感与信任度增加。在日常的内瘘自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了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与主动性,有效的激发了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控制的信心。整个研究过程中护患关系不断递进,营造了良好的护理环境,促进了患者满意度的提升。综上,患者通过应用自我管理理念,提升自我对自体内瘘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水平,维持并提高自体内瘘的良好质量。通过良好的内瘘使用,保证血液透析顺利、有效的进行,以减少相关血透并发症,提高透析和生活质量,最终延长其生命。

二、磁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管周围症状的改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管周围症状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1)水蛭酊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实验方案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及炎症指标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穿刺疼痛评分
    2.4 治疗第0周、第4周、第8周血流量对比
    2.5 治疗第0周、第4周、第8周内瘘内径对比
    2.6 治疗后随访4周并发症发生率
    2.7 治疗后患者满意度情况
    2.8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3.讨论
    3.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3.2 中医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认识
    3.3 西医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认识
    3.4 西医对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3.5 活血化瘀药物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3.6 水蛭的作用
    3.7 水蛭酊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理论依据及疗效分析
    3.8 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3.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患者满意度调查
缩略词表
综述 活血化瘀中药外治法对维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在促进慢性肾衰患者AVF成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慢性肾衰概述
    1.2 动静脉内瘘
    1.3 5A模式研究现状
    1.4 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结局指标
    2.5 研究方法
    2.6 资料收集方法与分析
    2.7 伦理原则
    2.8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AVF成熟时间比较
    3.3 两组AVF自我管理量表比较
    3.4 两组日常上肢活动功能比较分析
    3.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4.2 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对AVF成熟的影响效果
    4.3 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对AVF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
    4.4 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对慢性肾衰患者上肢日常活动的影响效果
    4.5 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对慢性肾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5 结论
6 研究项目局限性
7 研究项目创新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AVF成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动静脉内瘘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的作用
        1.2 动脉瘤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
        1.3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现状
        1.4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目前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存在的管理问题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
    4 理论基础
        4.1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4.2 循证医学“6S”金字塔证据模式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1 管理实践现状质性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访谈资料结果
        1.2.2 提炼主题
        1.3 讨论
        1.3.1 医护人员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有待改善
        1.3.2 加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监测操作执行
        1.3.3 明确医护人员在动脉瘤患者管理中的职责,保障人力配置
        1.3.4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瘦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来指导临床实践
    2 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访谈资料结果
        2.2.2 提炼主题
        2.3 讨论
        2.3.1 关注血透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及家属需求
        2.3.2 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健康教育
        2.4 访谈小结
    3 文献分析
        3.1 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
        3.2 证据资源检索
        3.2.1 文献检索策略
        3.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3.2.3 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证据等级的划分
        3.2.4 文献质量的评价过程
        3.3 结果
        3.3.1 文献的筛选流程
        3.3.2 纳入指南证据的一般情况
        3.3.3 纳入系统评价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3.4 纳入文献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3.4 小结
    4 构建方案
        4.1 研究方法
        4.1.1 成立构建方案研究小组
        4.1.2 明确拟解决的临床问题
        4.1.3 评审方案
        4.1.4 构建方案初稿
        4.1.5 方案修订
        4.1.6 资料分析
        4.2 结果
        4.2.1 专家的基本资料
        4.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4.2.3 专家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4.3 讨论
        4.3.1 管理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4.3.2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4.3.3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可行性
        4.3.4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科学性
        4.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应用研究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
        2.4 研究对象及分组
        2.5 干预内容
        2.6 评价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2.8 质量控制
        2.9 研究遵循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医护人员层面
        3.3 患者层面
    4 讨论
        4.1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医护人员执行力的影响
        4.2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的影响
        4.3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代偿率的影响
        4.4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瘤体及血管通路安全性的影响
        4.5 管理方案对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5 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哑铃负重摆臂运动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
        1.2.2 内瘘功能的维护与干预
    1.3 研究问题及假设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纳排标准
        2.2.2 样本量
        2.2.3 随机分组
    2.3 研究方法
        2.3.1 干预方法
        2.3.2 干预指导
    2.4 资料收集及测量方法
        2.4.1 疗效指标
        2.4.2 收集资料
        2.4.3 资料收集时间
        2.4.4 测量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2.7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干预前患者的基线特征分析
        3.1.1 患者的基线特征情况及引流静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2 患者的基线特征情况及近端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3 患者的基线特征情况及肱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4 不同性别血透患者基线资料的分析
        3.1.5 不同年龄段血透患者基线资料的分析
        3.1.6 不同内瘘使用年限血透患者基线资料的分析
        3.1.7 社会支持
        3.1.8 依从性
        3.1.9 压力应对
        3.1.10 睡眠情况
        3.1.11 锻炼情况
    3.2 随访患者的数据分析
        3.2.1 哑铃组和握球组的基线特征比较
        3.2.2 主要指标
        3.2.3 次要指标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哑铃负重摆臂运动对血透患者内瘘功能的影响效果
    4.3 内瘘侧手臂提重物的安全性
    4.4 影响AVF血流量的相关因素
        4.4.1 年龄
        4.4.2 吻合口直径
        4.4.3 阻力指数
        4.4.4 糖尿病病史
        4.4.5 平均动脉压
        4.4.6 内瘘肢体锻炼
        4.4.7 自我管理能力
    4.5 AVF血流量测量方法与频率
        4.5.1 超声稀释法
        4.5.2 多普勒彩超
        4.5.3 AVF血流量测量的频率
    4.6 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4.6.1 哑铃负重摆臂运动可作为功能锻炼的方法之一
        4.6.2 内瘘侧肢体提取重物可量力而行
        4.6.3 指南观点需审慎践行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1.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伦理说明
    (二) 研究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随机分组方案
        3. 治疗方法
        4. 透析方案
        5. 观察指标
        6. 技术路线
        7. 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二)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患者满意度、止血时间、透析时静脉压比较
    (三) 两组患者新建AVF首次穿刺前和穿刺4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四) 两组患者新建AVF首次穿刺前和穿刺4周后,血清中bFGF水平检测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血液透析的必要性
    (二)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优势
    (三) 常见穿刺方法及优缺点
    (四) 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的特殊性
    (五) 血液透析留置针的使用
    (六)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七)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远红外线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保护作用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和评价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后透析机泵控血流量变化
    3.2 局部硬结、手指末端缺血症状变化
4 讨论

(8)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
第2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研究路线
    2.7 结果
    2.8 讨论
第3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中药熏洗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与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2.3 护理措施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治疗结果
    4.1 2组内瘘血管弹性比较
    4.2 2组干预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4.3 2组并发症发生比较
5 讨论

(10)应用自我管理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质量影响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文献回顾
    2.1 国内外研究状况
    2.2 自我管理模式
    2.3 国内规律性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
    2.4 相关核心概念
        2.4.1 自我管理
        2.4.2 血液透析
        2.4.3 自体动静脉内瘘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3 纳排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4 研究方法
        3.4.1 护理干预
        3.4.2 研究工具
        3.4.3 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3.4.4 统计学分析
        3.4.5 质量控制
        3.4.6 伦理考虑
    3.5 技术路线
4.研究结果
    4.1 对照组和干预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4.2 对照组和干预组内瘘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4.3 对照组和干预组内瘘质量的比较
5.讨论
    5.1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对规律性透析患者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5.2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对规律性透析患者内瘘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5.3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对规律性透析患者生活及血液透析的影响
    5.4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对规律性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5.5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对规律性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性
    6.3 局限性
    6.4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磁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管周围症状的改善(论文参考文献)

  • [1]水蛭酊湿热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临床观察[D]. 陈珏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5A模式的功能锻炼在促进慢性肾衰患者AVF成熟的应用研究[D]. 张越.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物理治疗技术研究进展[J]. 李果,高强,何成奇. 华西医学, 2020(07)
  • [4]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D]. 罗丽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5]哑铃负重摆臂运动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随机对照研究[D]. 莫雅文.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6]血液透析留置针在新建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中的临床效果观察[D]. 王晓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远红外线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保护作用临床观察[J]. 张敏,范汝艳,田荣荣,陆晓艳,姚国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1)
  • [8]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邓凤英. 南华大学, 2019(01)
  • [9]中药熏洗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效果的临床研究[J]. 同辉. 新中医, 2019(07)
  • [10]应用自我管理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质量影响初探[D]. 杨扬.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磁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周围症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