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杨森森[1](2021)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对工程本身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关系到人民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国内施工企业产值的增长逐渐放缓,进而开启了施工企业内涵式竞争的时代,施工企业必须以质量为生命线,以质量树立形象,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施工企业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重视工程施工质量,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BIM技术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技术,帮助企业摒弃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协同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断迈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首先介绍了BIM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传统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影响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总结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把BIM技术引入到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比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质量控制优势,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并把BIM技术和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PDCA相结合,为BIM技术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最后以笔者实习的项目为例,从事前、事中、事后,介绍了BIM技术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亮点。施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图纸审查和碰撞检验,发现了298处有问题的地方,最终整改了295处,有效整改率达到了99%,减少了材料浪费和返工的问题。施工中,利用BIM协同平台、移动端等,加强了信息化及共享协同,促进了项目人员之间的沟通,提升了建筑产品质量。施工后,利用BIM档案资料协同管理平台,不仅方便查找资料,而且便于后期的物业运维管理。
张志勇[2](2021)在《基于BIM和SPC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建筑装修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而装修行业的不成熟致使装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不仅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还经常出现质量不合格而返工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的保证建筑装修质量是建筑装修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建筑装修过程为对象,装修质量控制为目的,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质量控制能力,利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改善质量控制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建筑装修质量信息模型,实现装修过程中质量信息的集成。在分析建筑装修质量问题基础上,结合装修工程的特点,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情况,明确质量信息模型系统框架。根据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结合质量控制内容,设计了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阶段相匹配的质量要求信息模型、质量监控信息模型以及质量验收信息模型三大基础信息模型,并以Autodesk Revit作为研究平台分析了三大基础信息模型的功能实现算法。(2)设计建筑装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质量信息的管理与储存。在分析质量信息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完成系统框架设计。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和MySQL数据库交互技术,在质量数据集成的同时通过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提高质量信息模型的批量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施工过程质量数据的直接管理。(3)引入多元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进行建筑装修质量诊断。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存储的大量信息为基础,提出将统计过程控制应用于建筑装修质量控制中的新思路。引入Hotelling T2分布的多元质量控制方法,利用T2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进行质量诊断,并分析质量诊断方法的优化需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指标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质量诊断效率,完善质量控制模式。(4)构建PDCA质量信息循环网络,实现信息化的建筑装修质量持续改进。通过PDCA循环框架建立施工过程质量信息循环网络,结合某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基于BIM技术和SPC法的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桑林华[3](2021)在《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作用机理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形势严峻,持续改善工程质量绩效成为建筑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管理为工程质量绩效改进提供了新思路。项目团队的知识管理能力决定了组织内部对工程知识的了解、有效分享和应用程度。项目团队知识管理能力不足已成为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已有研究还未关注到系统化的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影响。因此,从知识管理能力的视角出发,探究其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作用机制,对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绩效和培育项目团队的知识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管理能力的视角探究其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作用机制。首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采集第一手资料,发掘出工程管理领域项目团队知识管理能力的内涵和三维能力结构——知识管理的技术能力、规制能力和文化能力,并自下而上构建出知识管理三维能力体系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然后,遵循规范的实证研究范式,通过对项目经理群体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从知识管理的技术能力、知识管理的规制能力和知识管理的文化能力三个视角,解析了不同能力维度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作用路径、方向和强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扎根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结论,构建了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知识管理三维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动态作用效果,揭示了知识管理能力各子系统对促进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系统演化过程。最后,从知识管理三维能力培育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促进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管理策略和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构建。按照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范式,挖掘出知识管理能力的三维结构——技术能力、规制能力和文化能力,进而构建出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知识管理技术能力和知识管理文化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绩效改进,而知识管理规制能力通过团队互依性间接驱动工程质量绩效改进。(2)知识管理技术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中的知识管理技术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果显示:知识管理技术能力维度中的知识合作与关注、新知识的检索与使用、知识的多情境学习均可以直接驱动工程质量绩效改进,而知识分类规范准确性的作用则不显着;大数据分析应用实施在知识管理技术能力和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持对项目团队的知识合作与关注、新知识的检索与使用、知识多情境学习与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大数据分析应用氛围对知识合作与关注、知识的多情境学习与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知识管理规制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中的知识管理规制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果显示:团队互依性的三个维度(奖励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和任务互依性)在知识管理规制能力中的评价与奖惩机制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关系中均具有中介作用。此外,奖励互依性在协调与纠错机制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影响关系中也起到了中介作用。(4)知识管理文化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中的知识管理文化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果显示:知识管理文化能力的不同维度对工程质量绩效的作用路径存在显着差异。知识学习愿景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具有直接正向驱动作用;而知识获取与培训文化则需要通过责任型领导的需求关切间接促进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知识共享与协作文化则同时通过责任型领导的需求关切和决策协同间接驱动工程质量绩效改进。(5)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构建了知识管理三维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模拟和预测了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作用效果和动态演化过程。结果发现,知识管理技术能力、规制能力和文化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影响效果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知识管理技术能力的作用效果最突出,知识管理规制能力次之,文化能力的作用效果最弱。(6)结合扎根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的结果,分别从知识管理技术能力、知识管理规制能力和知识管理文化能力三个视角,提出了促进工程质量绩效持续改进的策略建议。该论文有图36幅,表67个,参考文献298篇。
陈强[4](2021)在《ER建筑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精益化对策研究 ——以XX项目为例》文中认为目前,建筑行业正在从以前的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以前,伴随建筑业市场的蓬勃发展,工程规模增加很快,同时建筑企业发展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在行业中持续发展。但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变化,工程造价的不断透明,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建筑企业盲目地追求工程进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生产组织不科学、分工体系不明等粗放式的管理,势必造成工程品质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同时劳动力窝工和机械闲置,原材料和半成品过度采购、材料浪费和二次转运,也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最终造成工程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从而降低了建筑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建筑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从以前的规模上求发展,转向从管理上要效益。其中精益化管理就是一种寻求消除所有类型的浪费的思想和方法,项目实施精益化管理不仅对节约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提升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建筑工程质量稳定有着保障作用,还可以让项目管理团队工作主动性提高,建筑企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所以,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精益化对策研究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让建筑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ER建筑公司的XX项目的全过程实施为研究对象,从XX项目实施前的准备阶段、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竣工验收等各阶段,通过调查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找出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并进行相关原因分析,其中包括发承包模式、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的现场布置与维护、项目管理团队及劳动力的配置、供应商的选择、实施进度计划与过程控制以及质量管理等。同时应用精益化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相关的对策研究,减少无效的浪费,提高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效能。本文的精益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项目前期的工程EPC总承包模式,实施设计工作并行与施工,生产方式采用牵引式,下道工序决定上道工序,并将各工序透明化和标准化等,让设计理念完全满足建设单位的意图,同时减少了总工期,工程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在项目建设阶段,坚持现场“永临”结合,充分合理利用场地空间,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准时生产,以及对材料实行准时采购,过程管控采用BIM技术、OA系统和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落实动态管理,同时针对项目管理团队执行精益化管理思想,做到精简高效,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实施分权负责制,执行工程兑现激励机制,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济效益控制和工程质量的管理实行“三全”管理,实现各项目标。
鲜大平[5](2021)在《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有利于提高保障房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人民的消费升级需求。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建设成本、节约资源,符合绿色中国战略的要求。我国住建部的公告显示,2020年新建住房装配式建筑的总建设面积占全部新建住房建设面积的比重超过30%的目标已经实现。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论文全面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特点、施工质量的概念,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总结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可以应用“全方位、全流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为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X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的管理制度为研究对,分析其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利用专家问卷和层次分析法,对X项目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装配式建筑施工策划及准备、施工过程、纠偏及成品保护三个过程,以人员、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五个维度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全方位”管理进分析,明确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再次,通过应用AHP法对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哪一施工阶段,人员、材料和方法都是X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最应当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对于三个施工阶段而言施工策划及准备阶段的重要性最高。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X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出了“一次成优”的制度优化建议,即建立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施工各阶段加强对X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改进。考虑到人是各类施工质量控制活动的主体,因此,本研究在全文分析中强调装配式建筑施工所牵涉的各利益相关人对X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这既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也与本文提出的“人员方面的问题是X项目最重要的施工质量管理因素”不谋而合。本文以X装配式住宅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为例,分析其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形成过程进行因素确定,应用AHP分析得出重要影响因素,针对重影响因素提出管理制度一些优化建议,以期实现“一次成优”。一次成优的管理制度建立可以对我国其他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王慧敏[6](2021)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建设工程所涉及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健康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工程建设控制性底线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对强制性标准的研究比较薄弱,对其评价体系、实证分析的匮乏,制约其作用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因此,确定科学合理地方法对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进行评价是全面掌握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实施情况,促进强制性标准有效实施和动态提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研究大多从质量、安全等某一层面探讨工程建设标准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影响,而这些方面不足以进行对其实施绩效的评估。评价方法的选择侧重于指标权重的确定,仅考虑方法本身,忽略导向性原则下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理论分析,从全流程视角提出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的评价框架,并对其四大应用主体及其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强制性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法性作为自身有效性的评价要素;将实践过程的活动体现于日常工作状态、实际应用状态和执行效果等层面;综合工程建设标准的效益评价,以及强制性标准技术扩散的价值性,将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效益产出的评价要素。结合综合评价理论,分析、识别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的核心构成要素,构建多维度不同层级的指标体系框架。提出系统化的指标筛减流程,通过三轮指标筛减,最终建立了涵盖三大主维度、九大子范畴共34个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实际需求,在双重视角下设计了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综合测度模型。以需求驱动和竞争差异两个视角分别对其实施绩效进行评价,需求驱动视角下的评价值用以反映强制性标准的整体实施绩效,在竞争差异视角下可以体现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差异性,并衡量其实施绩效的均衡程度。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以《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该项规范的整体实施绩效为“一般”水平。并对调研项目抽样分析,发现66.67%的调研项目对该项规范的实施绩效处于一般水平,实施情况较差和较好的分别仅占13.33%和20%,虽与样本总体的统计分析结果存在些许差异,但并不影响对整体实施情况的判断结果。进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构成核心要素的三大维度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三大维度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和关联强度,证明了从三大维度对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进行评价是合理的。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加强规范实施的建议。本文的研究为规范实施情况的评价以及对规范完善与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为决策者提高规范实施绩效提供了评估检验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张晗辉[7](2021)在《基于流程牵引理论的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实施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从宏观环境开篇,分析出建筑行业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政策宏观调控、质量管理问题突出等客观生存现状。在建筑行业整体现状的约束下,通过调研发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一次性、复杂性、重要性、影响因素多、管理手段粗糙、职责不清晰、工艺操作混乱等特点,导致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难以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高质量、高周转、高标准的需求。因此如何精准化建筑工程质量管控,解决其粗放式管理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以流程牵引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首先基于研究现状得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定义、特点、发展趋势入手,结合精准化原则,对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做出清晰的界定,利用流程牵引理论对其内在线索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扎根理论、层次分析法、Pareto图等质量管理方法构建质量精准管理实施体系,最后,将建立的体系应用于建筑工程实例中,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本文通过影响因素识别、权重评价、靶向控制,建立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体系。并结合案例进行实证,以供工程管理者在实践中借鉴参考,探讨在流程牵引理论指导下,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实施方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作用机制,同时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精准化管理水平。
袁京辰[8](2021)在《陇南市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当前阶段,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是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国家给予教育系统政府投资项目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全社会也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管理是学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师和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在环境、人员配备和管理理念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从政府投资项目和教育系统基建的特点出发,如何协调建立和完善校舍建筑工程质量的治理机制,从而从全过程提高校舍整体质量,这是当前摆在学者和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本论文以陇南市武都区教育系统为视角,采取文献研究、专题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特征做出相关界定,然后介绍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内涵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指出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陇南市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的现状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从质量控制的全周期,围绕着工程质量管理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选取近年政府投资教育项目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全面改薄”项目,以及具体的东江中心小学教学楼全面改薄工程作为研究案例,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理论联系实际,对其项目管理过程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能够丰富相关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其他类似的学校项目建设管理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科佐[9](2020)在《贵港JT建设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贵港JT建设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工具分析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公路、市政、房建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竞争态势,重点聚焦资质等级改革、资质“告知承诺制”和招投标事项等,在SWOT框架下制定贵港JT建设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具体的战略保障措施。本文认为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改善建筑业营商环境,给建筑企业营造了稳中有进的外部环境。一是新型城镇化为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广西出台实施意见,加快产业健康发展,并成为交通强国战略全国首批试点,交通建设领域前景广阔。二是广西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着,公路水运成为经济“强引擎”,县域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四好农村路”向高质量发展,其中贵港市建筑产业持续高速增长,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三是行业服务和市场监管更为信息化智能化,建企资质申报进一步简化。四是线上诚信管理对建筑企业愈发重要,路桥施工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更新。JT公司应抓住广西交通强国全国试点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立足贵港,面向广西,选择SO增长型战略,实施“一二四”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施工承包和项目管理水平,发展成为广西标杆国有建筑企业。“一”是指坚持诚信经营和质量安全,持续优化资质建设,打造以一级资质为核心,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稳步升级的资质管理体系。“二”是指加强公路、桥梁和市政公用项目储备和建设,积极挖潜贵港及广西辖区的市县两级市场,稳步拓宽经营范围,实现城乡二级业务齐头并进的区域部署。“四”是指夯实交通建设主业,并逐步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形成一套“公路、市政、房建、水利”四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多元体系。JT公司应从五个方面落实发展战略保障措施。一是以党建促业务,发挥党组织保障作用。二是统筹内部运营,构建三级管理体系。三是优化财务管理,为战略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建设综合型人才队伍,增强战略执行力。五是加强营销管理,夯实品牌建设。
潘茜茜[10](2020)在《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西建设工程检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也随之飞速发展,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引起的建筑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工程检测作为检验建设工程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政府监督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有重要影响。然而,不规范的检测行为、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方法、检测环境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等主观及客观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工程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反映工程实际,对影响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改善检测工作的管理环境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的建设工程检测为例,从广西建设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首先采用德尔菲法识别影响广西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得到影响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最后采用三阶段质量控制理论,结合广西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出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的优化思路,从政府监督管理和检测机构检测管理的角度,分别提出结合信息化技术从事前、事中、事后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过程,结合信息化技术,优化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综合分析,了解优化后的工程检测管理系统对提高工程检测质量的效果,并结合优化前的检测质量的控制情况,分析论证优化后的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系统对杜绝和减少虚假报告以及各种不规范的检测行为、提高检测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BIM概述 |
2.1.1 BIM的概念 |
2.1.2 BIM的特点 |
2.1.3 BIM相关软件 |
2.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理论概述 |
2.2.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概述 |
2.2.2 工程项目周期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内容 |
2.2.3 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PDCA循环法 |
2.3 本章小结 |
3 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
3.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
3.2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
3.2.1 人的因素 |
3.2.2 材料因素 |
3.2.3 方法因素 |
3.2.4 机械设备 |
3.2.5 环境因素 |
3.3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施工质量控制面不足 |
3.3.2 二维交底可视化程度低 |
3.3.3 施工质量责任未落实到人 |
3.3.4 工程协同化程度低 |
3.3.5 信息化程度低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
4.1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质量控制组织体系 |
4.2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优势 |
4.2.1 BIM技术对人员因素的影响 |
4.2.2 BIM技术对材料因素的影响 |
4.2.3 BIM技术对机械因素的影响 |
4.2.4 BIM技术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
4.2.5 BIM技术对方法因素的影响 |
4.3 基于BIM和 PDCA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
4.3.1 基于BIM和 PDCA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
4.3.2 基于BIM和 PDCA的质量管理过程 |
4.3.3 BIM技术结合PDCA在复杂节点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项目工程概况 |
5.1.1 建筑设计概况 |
5.1.2 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
5.1.3 装修工程概况 |
5.2 项目周边环境特征及现场施工条件 |
5.2.1 现场环境及周边交通情况 |
5.2.2 水文地质 |
5.2.3 现场情况 |
5.2.4 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的难点 |
5.3 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5.3.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5.3.2 质量管理职责 |
5.3.3 质量管理流程 |
5.4 本项目的BIM技术组织架构及应用人员 |
5.4.1 BIM组织架构 |
5.4.2 主要BIM成员组成及职责 |
5.4.3 BIM工作流程 |
5.5 BIM模型的建立 |
5.5.1 BIM软件的配置 |
5.5.2 BIM模型的建立 |
5.6 BIM技术在本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
5.6.1 BIM技术在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应用 |
5.6.2 BIM技术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应用 |
5.6.3 BIM技术在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应用 |
5.7 BIM在本项目中应用的效益分析 |
5.8 BIM技术在本项目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作项目研究工作 |
致谢 |
(2)基于BIM和SPC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2.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研究现状 |
1.2.3 SPC法在质量控制中应用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
2.1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理论 |
2.1.1 建筑装饰装修 |
2.1.2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 |
2.1.3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过程划分 |
2.2 建筑装修信息化质量控制 |
2.2.1 质量控制的信息化需求 |
2.2.2 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控制方法 |
2.3 建筑装修质量持续改进研究 |
2.3.1 基于SPC的装修质量持续改进 |
2.3.2 控制图 |
2.3.3 过程能力指数 |
2.4 本章小节 |
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 |
3.1 总体分析与设计 |
3.1.1 需求分析 |
3.1.2 技术分析 |
3.1.3 软件分析 |
3.2 D-QIM定义及构建 |
3.2.1 设计思想 |
3.2.2 系统架构 |
3.2.3 应用分析 |
3.3 D-QIM基础信息模型构建 |
3.3.1 质量要求信息模型 |
3.3.2 质量监控信息模型 |
3.3.3 质量验收信息模型 |
3.4 装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
3.4.1 功能设计 |
3.4.2 数据库设计 |
3.5 关键技术 |
3.5.1 Revit二次开发技术 |
3.5.2 Revit与数据库交互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SPC法的建筑装修过程质量诊断 |
4.1 D-QIM与质量诊断 |
4.2 多元质量诊断方法 |
4.2.1 多元质量诊断需求 |
4.2.2 Hotelling T~2控制图 |
4.2.3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 |
4.3 多元质量诊断方法优化 |
4.3.1 多元质量诊断问题提出 |
4.3.2 主元分析方法(PCA)质量诊断 |
4.4 质量持续改进 |
4.4.1 PDCA循环 |
4.4.2 质量控制信息循环网络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项目简介 |
5.2 骨架隔墙施工工艺 |
5.3 D-QIM功能应用 |
5.4 基于D-QIM的质量诊断 |
5.4.1 骨架隔墙安装工序质量特性指标选取 |
5.4.2 数据提取 |
5.4.3 建立T~2控制图 |
5.4.4 过程能力分析 |
5.4.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质量诊断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攻读硕士阶段主要科研成果 |
附录二 部分代码 |
附录三 质量指标相较于规范的偏差值 |
(3)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作用机理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构建 |
2.1 扎根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2.2 深度访谈与原始资料收集 |
2.3 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 |
2.4 理论模型阐释 |
2.5 本章小结 |
3 知识管理技术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2 研究变量的测量与量表检验 |
3.3 知识管理技术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模型的实证检验 |
3.4 主要结论与管理启示 |
3.5 本章小结 |
4 知识管理规制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2 研究变量的测量与量表检验 |
4.3 知识管理规制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模型的实证检验 |
4.4 主要结论与管理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5 知识管理文化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5.2 研究变量的测量与量表检验 |
5.3 知识管理文化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机理模型的实证检验 |
5.4 主要结论与管理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6 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作用效果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
6.1 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原理 |
6.2 仿真系统边界的确定与假设 |
6.3 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驱动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6.4 知识管理能力促进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仿真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基于知识管理能力的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策略研究 |
7.1 基于知识管理能力的工程质量绩效改进框架 |
7.2 基于知识管理技术能力的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策略研究 |
7.3 基于知识管理规制能力的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策略 |
7.4 基于知识管理文化能力的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策略 |
7.5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局限性 |
8.4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ER建筑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精益化对策研究 ——以XX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精益化的涵义 |
二、精益化的内容与特征 |
三、项目管理的涵义 |
第二节 传统项目管理与项目精益化管理的区别 |
一、传统项目管理 |
二、项目精益化管理 |
第三章 ER建筑公司及XX项目工程管理现状 |
第一节 公司概况 |
第二节 公司现状与管理方法 |
一、组织机构 |
二、职责和权限分工表 |
三、公司管理要求 |
四、缺陷分析 |
第三节 XX项目工程管理现状 |
一、工程概况 |
二、项目策划 |
三、目标任务 |
第四章 ER建筑公司XX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存在问题 |
一、目标设定 |
二、管理模式与激励分配制度方面 |
三、建筑设计管理 |
四、项目管理团队 |
第二节 项目建设阶段存在问题 |
一、现场总平面布置 |
二、劳动力配置 |
三、机械设备配置和管理 |
四、材料的采购、运输与仓储 |
五、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
六、施工工艺与方法 |
七、质量和成本的管理 |
八、信息化管理 |
第三节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存在问题 |
一、工程实体质量检查与验收 |
二、工程资料编写与整理 |
第五章 XX项目精益化管理思路及对策 |
第一节 精益化管理思路 |
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思路 |
二、项目建设阶段思路 |
三、竣工验收阶段思路 |
第二节 精益化管理对策 |
一、实行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 |
二、采用牵引式的施工组织提升工序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
三、项目生产要素的准时生产 |
四、“永临”结合提升空间利用率 |
五、制定风险金缴纳和工程兑现激励机制 |
六、应用信息化高效管理方法 |
七、强化执行及动态管理 |
八、质量和成本的全面管理 |
第六章 精益化管理对策实施评价 |
一、实行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实施评价 |
二、采用牵引式的施工组织提升工序的透明化和标准化后的实施评价 |
三、项目生产要素的准时生产的实施评价 |
四、“永临”结合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实施评价 |
五、制定风险金缴纳和工程兑现激励机制的实施评价 |
六、应用信息化高效管理方法的实施评价 |
七、质量和成本的全面管理的实施评价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装配式建筑研究现状 |
1.2.2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
2.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
2.1.2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
2.1.3 装配式建筑的适用性分析 |
2.2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概念和特点 |
2.2.1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概念 |
2.2.2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特点 |
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X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
3.1 工程概况 |
3.2 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
3.2.1 施工质量管理责任主体 |
3.2.2 施工质量管理目标 |
3.2.3 X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X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
4.1 X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的识别 |
4.2 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X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优化 |
5.1 “一次成优”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
5.1.1 目标 |
5.1.2 原则 |
5.2 施工策划及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制度 |
5.2.1 人员组织制度 |
5.2.2 读图讲图制度 |
5.2.3 样板引路制度 |
5.2.4 构件生产厂家资格审核制度 |
5.3 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管理制度 |
5.3.1 人员管理制度 |
5.3.2 PC构件检验制度 |
5.3.3 施工质量信息共享制度 |
5.4 纠偏及成品保护阶段的质量管理制度 |
5.4.1 追责制度 |
5.4.2 落实纠偏及成品保护制度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 |
致谢 |
(6)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发展状况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标准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2 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
1.3.3 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属性分析及实施绩效评价框架 |
2.1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基本概念界定 |
2.1.1 标准 |
2.1.2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
2.1.3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 |
2.2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特征 |
2.3 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现状分析 |
2.3.1 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面临的问题 |
2.3.2 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现实情况 |
2.4 基于全流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框架 |
2.4.1 任务准备阶段 |
2.4.2 组织及过程阶段 |
2.4.3 统计分析阶段 |
2.5 本章小结 |
3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
3.1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总体构想 |
3.2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指标体系设计 |
3.2.1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构成要素 |
3.2.2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与依据 |
3.2.3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3.3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指标体系合理性判定 |
3.3.1 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指标体系科学性验证 |
3.3.2 与同类相关代表性指标体系对比 |
3.3.3 与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规范指标体系对比 |
3.4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指标分析 |
3.4.1 工程建设规范自身有效性维度 |
3.4.2 工程建设规范过程维度 |
3.4.3 工程建设规范效益维度 |
3.5 本章小结 |
4 双重视角下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测度模型 |
4.1 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测度原理 |
4.2 基于优势数与转换函数的G1法的规范实施绩效测度方法 |
4.2.1 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2 基于优势数与转换函数的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测度值 |
4.3 考虑竞争性的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测度方法 |
4.3.1 所调研项目在各实施绩效指标上的竞争性 |
4.3.2 竞争差异下规范实施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3 考虑竞争性的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测度值 |
4.4 双重视角下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测度值 |
4.5 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等级划分 |
4.6 本章小节 |
5 实证分析 |
5.1 案例背景 |
5.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数据处理 |
5.3 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综合测度 |
5.3.1 原始数据整理 |
5.3.2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5.3.3 基于优势数与转换函数的规范实施绩效测度值计算 |
5.3.4 竞争差异视角下规范实施绩效测度值的计算 |
5.4 规范实施绩效综合测度值 |
5.5 规范实施绩效评价分析 |
5.5.1 规范实施情况总体特征分析 |
5.5.2 典型规范实施绩效特征分析 |
5.5.3 维度层关联关系分析 |
5.6 加强规范实施的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绩效各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B 工程建设规范实施情况评价调査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7)基于流程牵引理论的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实施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文献研究评述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介绍 |
2.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
2.1.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定义 |
2.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
2.1.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发展趋势 |
2.2 流程牵引理论 |
2.2.1 流程的定义与作用价值 |
2.2.2 流程牵引概述 |
2.2.3 流程牵引“L-模式” |
2.3 质量精准管控 |
2.3.1 精准管控定义 |
2.3.2 质量精准化必要性 |
2.3.3 质量精准化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3 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实施框架与方法 |
3.1 “L模式”下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实施体系框架 |
3.1.1 战略决策 |
3.1.2 职能管理 |
3.1.3 工艺操作 |
3.1.4 自善纠偏 |
3.2 方法介绍 |
3.2.1 流程构建法 |
3.2.2 扎根理论 |
3.2.3 层次分析法 |
3.2.4 Pareto图法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L模式”的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实施方案 |
4.1 精准定位分解目标 |
4.1.1 质量总目标 |
4.1.2 阶段分目标 |
4.2 精准识别与评价 |
4.2.1 分析现状 |
4.2.2 确定控制要点 |
4.2.3 识别影响因素 |
4.2.4 确定关键影响要素 |
4.3 精准管理 |
4.3.1 构建流程型组织 |
4.3.2 梳理质量管理流程 |
4.3.3 明确岗位职责 |
4.3.4 资料系统梳理 |
4.3.5 沟通管理 |
4.4 精准靶向控制 |
4.4.1 明确规范依据 |
4.4.2 梳理工艺流程 |
4.4.3 信息技术应用 |
4.4.4 管理任务要素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案例背景 |
5.1.1 项目概况 |
5.1.2 特色与重难点 |
5.1.3 项目实况 |
5.1.4 项目质量管控总框架 |
5.2 建立目标体系 |
5.2.1 质量战略目标分解 |
5.2.2 质量目标层次分解 |
5.3 优化组织架构 |
5.3.1 组建质量创优小组 |
5.3.2 明确岗位职责 |
5.4 识别评价影响因素 |
5.4.1 明确质量控制要点 |
5.4.2 扎根理论分析 |
5.4.3 层次分析法评价 |
5.4.4 Pareto图权重分档 |
5.5 质量靶向管控措施 |
5.5.1 人员管控措施 |
5.5.2 机械选择维保 |
5.5.3 资料系统梳理 |
5.5.4 明确规范依据 |
5.5.5 工序流程梳理 |
5.5.6 信息技术应用 |
5.6 案例效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8)陇南市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政府投资项目概念界定 |
2.1.1 政府投资项目的含义 |
2.1.2 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 |
2.1.3 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历程 |
2.2 工程质量管理的内涵 |
2.2.1 工程质量管理的定义、特性、风险 |
2.2.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2.3 理论基础 |
2.3.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3.2 全过程工程咨询理论 |
第三章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管理及实施现状 |
3.1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管理体制和流程 |
3.1.1 武都区教育局统建模式 |
3.1.2 武都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公室代建模式 |
3.2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
第四章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4.1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形成阶段 |
4.2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3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问题的特点 |
第五章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
5.1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管理原则 |
5.2 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形成阶段的管理对策 |
5.2.1 项目前期研究阶段 |
5.2.2 项目决策阶段 |
5.2.3 项目勘察设计阶段 |
5.2.4 项目施工阶段 |
5.2.5 项目验收及交付使用阶段 |
5.3 影响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因素的管理对策 |
5.3.1 重视项目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训 |
5.3.2 严格落实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与保障机制 |
5.3.3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管机制 |
5.3.4 建立工程质量信息传递保障机制 |
5.3.5 落实建筑工程质量责任追溯机制 |
5.3.6 尝试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
第六章 成功案例 |
6.1 “全面改薄”项目介绍 |
6.1.1 武都区“全面改薄”项目规划任务 |
6.1.2 武都区“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成效 |
6.2 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全面改薄工程 |
6.2.1 工程概况 |
6.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管理项目 |
6.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施工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贵港JT建设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述评 |
1.2.1 国外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研究 |
1.2.3 相关文献评论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
2.1 贵港JT建设公司简介 |
2.2 企业的优势分析 |
2.2.1 交通市政建设核心能力强 |
2.2.2 生产产值位居贵港辖区前列 |
2.2.3 具备较高的施工承包和项目管理水平 |
2.2.4 斩获业内多项荣誉和良好的市场口碑 |
2.3 企业的劣势分析 |
2.3.1 资质等级建设仍待加强 |
2.3.2 部分细分领域业务占比偏低 |
2.4 内部条件分析结论 |
第三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稳中有进 |
3.1.1 政策法规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技术环境 |
3.1.4 社会文化环境 |
3.2 竞争环境日趋严峻 |
3.2.1 竞争对手综合经营实力强 |
3.2.2 行业吸引力强,潜在进入者多 |
3.2.3 铁路及航运等交通建设对公路的替代性不强 |
3.2.4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机制 |
3.2.5 项目业主处于议价优势地位 |
3.3 外部环境分析结论 |
第四章 企业发展战略构建 |
4.1 贵港JT建设公司SWOT矩阵分析 |
4.2 愿景与目标 |
4.3 发展战略定位 |
4.4 “一二四”发展战略 |
4.4.1 打造以一级资质为核心,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稳步升级的资质体系 |
4.4.2 开拓市县两级市场,形成城乡二级业务齐头并进的区域部署 |
4.4.3 优化结构,实现“公路、市政、房建、水利”四辆马车并驾齐驱 |
第五章 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以党建促业务,发挥党组织保障作用 |
5.2 统筹内部运营,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
5.3 优化财务管理,为战略实施提供资金支持 |
5.4 建设综合型人才队伍,增强战略执行力 |
5.5 加强营销管理,夯实品牌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西建设工程检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加强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建设工程检测管理模式 |
1.2.2 国内建设工程检测管理模式 |
1.2.3 国内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研究现状 |
1.2.4 广西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现状 |
1.3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3.4 论文新颖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及方法 |
2.1 建设工程检测 |
2.1.1 建设工程检测的概念 |
2.1.2 建设工程检测的分类 |
2.1.3 建设工程检测流程 |
2.1.4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过程 |
2.2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 |
2.2.1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和工程检测管理的内涵 |
2.2.2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
2.3 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及指标评价方法 |
2.3.1 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
2.3.2 指标评价方法 |
2.4 三阶段质量控制方法 |
2.4.1 事前控制 |
2.4.2 事中控制 |
2.4.3 事后控制 |
第三章 建设工程检测存在问题分析 |
3.1 建设工程检测存在问题的文献研究 |
3.2 广西建设工程检测存在的问题 |
3.2.1 广西建设工程检测行业概况 |
3.2.2 广西建设工程检测存在的问题 |
3.3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类说明 |
3.3.2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类 |
第四章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定 |
4.1 专家组的确定 |
4.2 拟定问卷 |
4.3 运用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第一轮) |
4.4 运用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第二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价 |
5.1 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的效果及优化建议 |
6.1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的优化建议 |
6.1.1 优化思路 |
6.1.2 质量控制方法 |
6.2 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管理的效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问卷) |
附录 Ⅱ (问卷) |
附录 Ⅲ (问卷) |
致谢 |
四、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 杨森森. 长春工程学院, 2021
- [2]基于BIM和SPC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D]. 张志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知识管理能力对工程质量绩效改进的作用机理及策略研究[D]. 桑林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ER建筑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精益化对策研究 ——以XX项目为例[D]. 陈强.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优化研究[D]. 鲜大平.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6]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绩效评价研究[D]. 王慧敏.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7]基于流程牵引理论的建筑工程质量精准管控实施方法研究[D]. 张晗辉.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8]陇南市武都区政府投资教育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 袁京辰. 兰州大学, 2021(02)
- [9]贵港JT建设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黄科佐. 广西大学, 2020(07)
- [10]建设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西建设工程检测为例[D]. 潘茜茜. 广西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