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ram 综合征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Wolfram 综合征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一、W olfram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论文文献综述)

胡雅琴,宋薇,程宗佑[1](2021)在《散发型线粒体糖尿病一例》文中研究指明患者,男,43岁,因"腹胀纳差2天,间断抽搐4小时"于2017年11月3日入院。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2年,长期使用胰岛素降糖(每日使用诺和灵30 R 1~2次,每日总剂量10~20 U),血糖控制情况不详。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纳差,未调整胰岛素剂量。入院前一天晚上12点左右患者突发四肢抽搐,为强直性痉挛,持续2分钟左右,伴神志不清,无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及大小便失禁。

孙翀,陆珺,奚剑英,林洁,卢家红[2](2021)在《线粒体基因8344A>G突变相关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Leigh叠加综合征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Leigh叠加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线粒体脑肌病。文中报道1例线粒体基因8344A>G(m. 8344A>G)突变相关的MERRF-Leigh叠加综合征, 患者15岁起逐渐出现肌阵挛性癫痫、运动不耐受、共济失调、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急性呼吸衰竭、视力下降及听力下降。磁共振成像见右侧丘脑、延髓及胸髓异常信号, 颈髓萎缩。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 感觉运动轴索损害。肌肉病理可见破碎红纤维、破碎蓝纤维、琥珀酸脱氢酶强反应性血管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降低的肌纤维;基因检测见线粒体基因m.8344A>G突变和m.14484T>C突变。MERRF-Leigh重叠综合征是m.8344A>G的一个重要临床表型, 肌阵挛性癫痫数年后出现急性延髓麻痹是其核心症状。

陈梦兰[3](2020)在《云南省汉族与五个少数民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全序列变异谱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耳聋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或由遗传因素导致,或由生活环境因素导致,或由两者共同作用致聋。约5%耳聋患者因为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耳聋,mt DNA 12S rRNA基因m.1555A>G和m.1494C>T突变是最常见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遗传性变异。云南地区致聋线粒体基因研究目前集中于mt DNA 12S rRNA基因,缺少对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系统性数据报道。本研究通过采集云南地区汉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彝族、苗族等民族耳聋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mt DNA捕获测序和全序列变异分析,进而分析线粒体基因序列变异在各民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研究方法:1.收集2018年到2020年期间来自云南省各地区包括汉族、白族、傣族、苗族、哈尼族、彝族遗传性耳聋(HHL)耳聋患者基本资料和正常对照组信息。2.基本信息匹配检验分析后挑选出370例正常对照组和370例耳聋患者进行mt DNA提取和质量检测。3.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捕获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出的变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拟探究云南地区各民族耳聋患者线粒体基因组变异和致病突变的分布特点。4.最后,本研究还进行了线粒体D-loop区突变聚类分析,以分析云南地区少数民族耳聋人群疾病起源差异。研究结果:1.我们对740例样本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共检出变异位点约500个,高频变异有m.1438A>G(人群突变率99.95%)、m.750A>G(99.96%)、m.73A>G(99.92%)等。发现已报道耳聋致病突变12S rRNA m.827A>G(药物性耳聋)等和COXI m.7444G>A(综合征型耳聋)、MT-TL1 m.3243A>G(非综合征型耳聋)等,还发现8108A>G等多个疑似致聋突变。2.对本研究中370例耳聋人群中常见5个致聋线粒体基因MT-TL1、MT-TS1、MT-TK、MT-TE、12S rRNA分析,发现变异集中在12S rRNA基因,致病突变有12S rRNA m.1095T>C(0.54%,汉族1/100;苗族1/28)、m.1555A>G(0.54%,苗族2/28)、m.827A>G(2.16%,汉族4/100;彝2/130;白1/28;傣1/39)等。3.汉族100例耳聋人群共检出m.73A>G(100%)、m.263A>G(99%)、m.14766C>T(100%)等405个变异位点,已报道的致病突变有:12S rRNA m.1095T>C(1%,1/100)、m.827A>G(4%,4/100)、m.961del(2%,2/100)等药物性耳聋突变和ND1基因m.3398T>C(1%,1/100)综合征型耳聋突变。4.彝族130例耳聋人群中检出m.73A>G(100%)、m.750A>G(100%)、m.16519T>C(98%)等450个变异位点,已报道的致病突变有:12S rRNA m.827A>G(1.54%,2/130)等药物性耳聋突变、MT-TL1基因m.3243A>G(0.77%,1/130)非综合征型耳聋突变和ND1基因m.3398T>C(1.54%,2/130)综合征型耳聋突变。5.哈尼族45例耳聋人群共检出457个变异位点、白族28例耳聋人群共检出389个变异位点,且两族中均未出现已报道致聋突变。苗族28例耳聋人群共检出384个变异位点,其中已报道致聋突变有:12S rRNA m.1555A>G(7.14%,2/28)、m.1095T>C(3.57%,1/28)等药物性耳聋突变。6.傣族39例耳聋人群共检出m.73A>G(100%)、m.263A>G(100%)、m.750A>G(99.9%)等398个变异位点,已报道的致病突变有12S rRNA m.827A>G(2.56%,1/39)药物性耳聋突变,以及m.11696G>A等疑似致聋突变。7.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聚类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的耳聋人群共聚为B(15.1%,56/370)、D(17.8%,66/370)、F(21.1%,78/370)等17个类群,正常对照组共聚为D(17.8%,66/370)、F(22.7%,84/370)、M7(14.3%,53/370)等14个类群,都属于M、N两个大类群。结论:本研究对云南地区所收集到的汉族和五个少数民族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变异/突变位点进行统计和差异性比较发现:1.本研究中的云南地区耳聋人群变异类型包括同义、错义、非转录编码变异和移码变异等,其中存在已报道过的如药物性耳聋突变等耳聋致病基因突变,且除m.961del T外都为遗传均质性突变。2.本研究中的云南地区汉族耳聋人群与各民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全序列变异位点分布没有显着性差异,如m.750A>G(汉族98%;彝98.5%;哈尼97.8%;白100%;苗100%;傣族97.6%)等变异位点分布频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85>0.05)。3.致病和疑似致病突变的类型和检出率在所研究的各民族耳聋人群间分布存在差异,汉族和苗族致病突变检出率最高(汉9%,9/100;苗10.7%,3/28),彝族致聋突变检出率5.38%(7/130)、傣族致聋突变检出率2.56%(1/39)、白族致聋突变检出率3.57%(1/28),哈尼族未检出致病/疑似致病突变。致聋突变分布如下:12S rRNA m.827A>G(2.16%,汉4/100、彝2/130、白1/28、傣1/39)、m.961del/T>C(0.54%,汉2/100)、m.1095T>C(0.54%,汉1/100、苗1/28)、m.1555A>G(0.54%,苗2/28),COXI基因m.7444G>A(0.54%,汉1/100、彝1/130),ND1基因m.3398T>C(1.08%,汉1/100、彝3/130),MT-TL1基因m.3243A>G(0.27%,彝1/130)。疑似致聋突变分布:CYTB基因m.15024G>A(0.54%,汉2/100)、m.15077G>A(0.81%,汉2/100、彝1/130),ND6基因m.12338T>C(3.51%,汉3/100、彝6/130、傣4/39),COX2基因m.8108A>G(1.35%,汉2/100、傣2/39、苗1/28),ND4基因m.11696G>A(3.24%,汉2/100、彝6/130、傣2/39、白2/28)。4.国人中常见五个线粒体致聋基因突变在本研究的云南地区人群中主要集中于12SrRNA上,且五个基因中的变异位点分布在各民族中存在差异。5.在我们所研究的云南境内6个民族中,370例耳聋患者线粒体全序列共聚类为17个类群,耳聋人群和正常对照人群聚类类群分布存在差异,各民族耳聋人群聚类类群分布也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本课题研究人群可能存在两个母系起源,M和N类。

卜军,陈章炜,崔晓通,范凡,高平进,高鑫,高秀芳,葛均波,何奔,胡凯,姜林娣,李小英,李燕,李毅刚,李勇,梁春,刘学波,刘宗军,彭永德,钱菊英,沈成兴,盛长生,孙爱军,王大英,王继光,谢坤,徐磊,闫小响,张瑞岩,赵仙先,周京敏,邹云增[4](2020)在《中国成人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含糖饮料消费额明显增加,加工肉类、红肉摄入量增多,以车代步的交通方式使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与此对应,居民平均BMI和收缩压(SBP)水平明显升高[1]。近20年,中国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1.5 ~ 5倍[1-3]。肥胖人数也在40年间增加45倍,现已接近9 000万人,高居全球首位[4]。研究表明,"三高"(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张玉媛[5](2020)在《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突变基因的筛查及家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进行线粒体基因检测,有效地筛查出携带突变基因的患者,并探究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家系特点,为提高线粒体糖尿病的诊断率并及早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3例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这些患者进行61个已知基因突变位点的筛查,筛选出携带突变基因的患者,比较携带突变基因患者与未携带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的差异,并对临床疑似线粒体糖尿病的患者行二代基因测序及其家系行基因检测进一步验证。结果:(1)应用一代测序技术对83例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进行61个已知突变位点的筛查,共42例(51%)患者携带线粒体突变基因,其中29例(69%)携带T16189C突变,其余突变位点有G3243A、G3316A、T3394C、T4216C、A4917G、A12026G、A1438G、T14783C、C16213T、T14216C及A4833G突变。与未携带突变基因患者组相比,携带突变基因患者发病年龄较早,BMI值较低,发病后启用胰岛素治疗早,多具有母系遗传史,C肽水平较低,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较早,部分患者除了糖尿病外,还可伴随听力受损、消化道症状等。(2)经基因检测及家系验证明确诊断携带G3243A突变基因的线粒体糖尿病患者6例,2例先证者母系亲属中共有4例携带G3243A突变基因,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6例先证者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家族史,发病年龄较早,且发病后较早即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便秘等。结论:在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糖尿病确诊到启用胰岛素时间早、空腹C肽水平低、HOMA-IR低及较早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点的患者,均应尽早行基因检测进行筛查。建议疑似线粒体糖尿病尤其是具有明显母系遗传史的患者直接行二代基因测序明确诊断,并对其母系亲属行一代基因测序进行筛查。对明确线粒体糖尿病的患者以及携带突变基因但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多系统的临床检查,包括心脏、肾脏、听力及眼科等相关检查,及早、正确地给予干预及治疗,并定期随访。

胡瑞玮[6](2019)在《Wolfram综合征家系WFS1突变筛查、功能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Wolfram综合征以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和神经性耳聋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编码wolframin蛋白的WFS1基因突变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临床发现的一例Wolfram综合征患者WFS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并对该突变以及本课题组以往在Wolfram综合征家系中发现的WFS1基因突变(F417de1、Y534D)进行体外克隆及相关功能验证。为了对WFS1基因的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Wfs1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脏组织RNA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DEG分析。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分析,找到WFS1基因突变位点;在体外应用诱导定点突变的方法进行WFS1基因突变的体外克隆,构建携带突变WFS1基因的表达质粒;将质粒瞬时转染细胞系,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突变WFS1基因表达产物的水平;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溶酶体抑制剂分析突变WFS1基因蛋白产物表达量的改变是否与降解有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在瞬时转染突变WFS1基因的COS7细胞系中观察突变wolframi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瞬时转染突变WFS1基因是否会导致内质网应激;此外,从GEO数据库中下载野生型和Wfs1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脏组织RNA全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DEG分析,并对DEG进行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果:Wolfram综合征患者WFSl基因存在G526D/W648X复合杂合突变;WFS1基因突变(F417del、Y534D、G526D、W648X、G526D-W648X)导致 wolfram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增加蛋白的表达水平;野生型与突变型wolframin蛋白均定位于内质网,分布无显着差异;WFS1基因突变(F417de1、Y534D、G526D、W648X以及G526D-W648X)均能导致含GRP78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上升。在Wfs1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脏组织芯片数据中筛选出198个DEG,GO富集分析发现不依赖钠的有机阴离子跨膜转运体活性以及芳香化酶活性等方面相关的DEG有显着变化,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脂肪酸生物合成以及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通路有显着改变,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26个核心基因。结论:本研究中的Wolfram综合征患者存在WFS1基因G526D/W648X复合杂合突变,其中G526D是一个未报道的新突变;F417del、Y534D、G526D、W648X突变很可能通过引起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增加从而导致wolfram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升高很可能是造成这些突变携带者Wolfram综合征患病的主要原因。敲除小鼠Wfs1基因可能对肝脏胆汁酸合成以及糖脂代谢产生影响。

梁丽,刘国良[7](2019)在《Wolfram综合征的认识、特征及处理》文中研究说明1938年Wolfram和Wagener报道一个家庭8个同胞有4个人患有幼年糖尿病和视神经萎缩,后Ducan报导了还可伴耳聋,1970年Ikkos报告还可有尿崩症。1977年Cremers和Wijdeveld总结了发表的文献报道88例[1],描述了该病的临床特征,并命名为Wolfram综合征,不完全具备以上4个条件的称为不完全Wolfram综合征。1 Wolfram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本征是少见病,占少年型

田利华,韩学尧,纪立农[8](2018)在《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糖尿病临床特征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中国人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糖尿病(MDM)的临床特征,建立中国人MDM临床筛查策略。方法 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设定入选研究标准,对入选研究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65篇文献的276例MDM患者。在母系糖尿病家族史中的比例为5.28%,在糖尿病诊断年龄≤45岁者中比例为3.3%;92.6%患者诊断年龄≤45岁;94%患者BMI<24.0kg/m2;85.4%患者发生听力障碍;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诊断年龄、BMI和FC-P低于T2DM。结论 MDM在某些特定人群常见诊断年龄早,有母系糖尿病家族史,体型正常,听力障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缺陷,对这些特征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是必要的。

曹莉娟,刘国良[9](2018)在《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认识、特征及临床处理》文中认为在目前执行的分类学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utation in mitochondrial gene diabetes mellitus,MIOD)归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包括:MODY的几个亚型和线粒体DNA(mtDNA)所致糖尿病[1]。至今MODY已有14个亚型[2]。因此目前将凡是只限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糖尿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包

纪珊,刘赫[10](2016)在《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文中指出线粒体病最早于1959年由Ernster等首先报导,称线粒体肌病综合征,认为是线粒体(mt)基因突变所致。1线粒体与线粒体功能1857年瑞士解剖学家及生理学家阿尔伯特·冯·科立克首先在肌肉细胞中发现的一种颗粒状结构;1890年德国病理学家及组织学家理查德·阿尔特曼将其命名为"原生粒(bioblast)"。1897年,德国科学家

二、W olfram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 olfram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论文提纲范文)

(1)散发型线粒体糖尿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3)云南省汉族与五个少数民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全序列变异谱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线粒体突变与遗传性耳聋
        1.1.1 耳聋研究现状
        1.1.2 致聋基因研究进展
        1.1.3 线粒体突变致聋
    1.2 常见致聋mtDNA 突变
        1.2.1 药物性耳聋相关mtDNA突变
        1.2.2 综合征型耳聋相关mtDNA突变
        1.2.3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mtDNA 突变
        1.2.4 老年性耳聋相关mtDNA 突变
    1.3 高通量测序及耳聋的分子遗传学诊断
        1.3.1 高通量测序
        1.3.2 耳耳聋分子遗传学诊断
    1.4 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研究对象采集与筛选
        2.1.1.1 样本采集原则
        2.1.1.2 研究对象初筛标准
        2.1.1.3 终选研究对象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耗材
    2.2 研究方法
        2.2.1 线粒体基因组DNA提取
        2.2.1.1 核酸提取仪使用前准备
        2.2.1.2 操作步骤
        2.2.1.3 实验注意事项
        2.2.2 基因组DNA样品质量检测
        2.2.3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2.2.3.1 建库捕获
        2.2.3.2 库检及上机测序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三章 云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分析
    3.1 引言
    3.2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3.3 云南地区汉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分析
        3.3.1 汉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测序变异位点
    3.4 云南地区彝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分析
        3.4.1 彝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测序变异位点
    3.5 云南地区哈尼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分析
        3.5.1 哈尼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测序位点变异
    3.6 云南地区白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3.6.1 白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测序突变位点
    3.7 云南地区傣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分析
        3.7.1 傣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测序变异位点
    3.8 云南地区苗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3.8.1 苗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测序变异位点
第四章 云南地区耳聋与正常人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在各民族中的分布及特点分析
    4.1 云南地区人群中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变异分布及特点分析
        4.1.1 云南地区人群线粒体基因组高频变异位点及常见致聋突变位点统计分析
        4.1.2 云南地区人群线粒体常见耳聋致病基因变异位点分布特点分析
    4.2 云南地区各民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全序列变异聚类分析
        4.2.1 引言
        4.2.2 聚类分析分类标准
        4.2.3 各民族线粒体基因全序列变异聚类分析
        4.2.3.1 汉族与五个名族耳聋人群聚类分析结果
        4.2.3.2 汉族与五个少数民族耳聋人群间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聚类结果差异性分析
        4.2.3.3 各少数民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聚类结果差异性分析
        4.2.3.4 正常对照组与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聚类结果差异性分析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线粒体基因序列信息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4)中国成人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
    1.1 概述
    1.2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流行病学特点
        1.2.1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1.2.2 高血压与缺血性心脏病
        1.2.3 高血压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1.3 高血压分类
        1.3.1 原发性高血压
        1.3.2 继发性高血压
    1.4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1.4.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风险评估
        1.4.2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1.4.2.1 肾实质性高血压
        1.4.2.2 肾血管性高血压
        1.4.2.3 主动脉狭窄
        1.4.2.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4.2.5 嗜铬细胞瘤
        1.4.2.6 库欣综合征
        1.4.2.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5 高血压的治疗
        1.5.1 治疗目标
        1.5.2 治疗策略
        1.5.3 生活方式干预
        1.5.4 高血压药物治疗
        1.5.4.1 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1.5.4.1.1 CCB
        1.5.4.1.2 ACEI
        1.5.4.1.3 ARB
        1.5.4.1.4 利尿剂
        1.5.4.1.5 β受体阻滞剂
        1.5.4.1.6 其他药物
        1.5.4.2 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
        1.5.5 高血压的器械治疗
2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2.1 概述
    2.2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2.2.1 血脂异常在AS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2.1.1 高LDL-C血症
        2.2.1.2 低HDL-C血症
        2.2.1.3 高TG血症
        2.2.1.4 高脂蛋白(a)[Lp(a)]血症
        2.2.2 血脂异常与房颤
        2.2.3 血脂异常与心力衰竭
    2.3 血脂异常的病因分类
        2.3.1 原发性高脂血症
        2.3.2 继发性高脂血症
    2.4 血脂异常的诊断
    2.5 以血脂水平为基础评估总体心血管风险
    2.6 血脂异常的治疗
        2.6.1 血脂异常的总体治疗原则
        2.6.2 血脂异常的治疗药物[33]
        2.6.2.1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2.6.2.1.1 他汀类药物
        2.6.2.1.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2.6.2.1.3 普罗布考
        2.6.2.1.4 胆酸螯合剂
        2.6.2.1.5 其他药物
        2.6.2.2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2.6.2.2.1 贝特类药物
        2.6.2.2.2 烟酸类药物
        2.6.2.2.3 高纯度鱼油制剂
        2.6.2.3 新型调脂药物
        2.6.2.3.1 PCSK9抑制剂
        2.6.2.3.2 其他新型药物
        2.6.2.4 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2.6.3 血脂异常其他治疗措施
3 糖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3.1 概述
    3.2 流行病学
    3.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学分型[50]
        3.3.1 1型糖尿病
        3.3.2 2型糖尿病
        3.3.3 特殊类型糖尿病
        3.3.3.1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3.3.3.2 胰岛素作用的遗传性缺陷
        3.3.3.3 胰腺外分泌疾病
        3.3.3.4 内分泌疾病
        3.3.3.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
        3.3.3.6 感染
        3.3.3.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3.3.3.8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病
        3.3.4 妊娠期糖尿病
    3.4 糖尿病的诊断
        3.4.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糖代谢状态分类
        3.4.2 在无症状患者中筛查糖尿病的指征
    3.5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3.5.1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5.2 糖尿病与心肌病
        3.5.3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3.5.4 糖尿病与房颤
        3.5.5 糖尿病与ALDH2基因
    3.6 糖尿病的治疗
        3.6.1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3.6.2 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3.6.3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选择
        3.6.4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4 乙醇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4.1 概述
    4.2 流行病学和病因
    4.3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4.4 治疗和预后
        4.4.1 合理控制乙醇摄入量,干预并改善生活方式
        4.4.1.1 明确诊断的乙醇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
        4.4.1.2 明确诊断的非乙醇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
        4.4.1.3 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4.4.2 补充能量代谢相关辅酶等改善心肌代谢,以解决心肌能量供应不足的问题
        4.4.3 补充维生素维持心肌正常功能
        4.4.4 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
        4.4.5 防治可能出现的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
        4.4.6 根据基因型的个性化治疗
        4.4.6.1 ALDH2基因型未突变人群
        4.4.6.2 ALDH2酶活性缺失型人群
        4.4.6.3 ALDH2酶活性部分缺失人群
5 尿酸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5.1 概述
    5.2 HU与心血管疾病
        5.2.1 尿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作用
        5.2.2 HU与高血压
        5.2.3 HU与冠心病
        5.2.4 HU与心力衰竭
        5.2.5 HU与代谢综合征
    5.3 HU的治疗
        5.3.1 治疗目标
        5.3.2 生活方式的改善
        5.3.3 避免或减少服用可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药物
        5.3.4 降尿酸药物选择
        5.3.4.1 XO抑制剂
        5.3.4.1.1 别嘌醇
        5.3.4.1.2 非布司他
        5.3.4.2 促尿酸排泄药物
        5.3.4.2.1 苯溴马隆
        5.3.4.2.2 雷西纳德
        5.3.4.3 重组尿酸酶制剂
        5.3.5 抗炎性反应药物
        5.3.6 基于遗传学的个体化治疗
6 甲状腺激素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6.1 概述
    6.2 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6.3 甲状腺激素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6.4 甲状腺激素相关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6.4.1 甲亢性心脏病
        6.4.1.1 症状与体征
        6.4.1.1.1 心律失常
        6.4.1.1.2 心脏扩大
        6.4.1.1.3 心力衰竭
        6.4.1.2 实验室检查
        6.4.1.3 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129]
        6.4.2 甲减性心脏病
        6.4.2.1 症状与体征
        6.4.2.1.1 心律失常
        6.4.2.1.2 心力衰竭
        6.4.2.1.3 心包积液
        6.4.2.1.4 动脉粥样硬化
        6.4.2.2 实验室检查
        6.4.2.3 甲减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129]
    6.5 治疗
        6.5.1 甲亢性心脏病
        6.5.1.1 控制甲亢
        6.5.1.2 抗心律失常
        6.5.1.3 改善心功能
        6.5.1.4 抗心肌缺血、心绞痛
        6.5.2 甲减性心脏病
        6.5.2.1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6.5.2.2 心包积液的治疗
        6.5.2.3 其他
    6.6 甲状腺疾病相关心血管风险的预防
        6.6.1 补碘
        6.6.2 戒烟
        6.6.3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识别与防治
7 儿茶酚胺与心血管疾病
    7.1 儿茶酚胺相关心血管疾病病因
    7.2 儿茶酚胺与心血管疾病
        7.2.1 原发性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相关心血管疾病
        7.2.1.1 嗜铬细胞瘤
        7.2.1.2 Takotsubo心肌病
        7.2.2 继发性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相关心血管疾病
    7.3 诊断标准
    7.4 治疗原则
        7.4.1 去除诱因
        7.4.2 药物治疗
        7.4.2.1 α受体阻滞剂[159]
        7.4.2.2 β受体阻滞剂
        7.4.2.3 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
        7.4.2.4 儿茶酚胺代谢增强剂
        7.4.2.5 ACEI和ARB
        7.4.2.6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7.4.2.7 CCB
        7.4.2.8 抗心律失常电风暴的治疗
        7.4.2.9 维生素E
        7.4.3 手术治疗
        7.4.4 心理治疗
8 线粒体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8.1 概述
    8.2 流行病学
    8.3 临床表现
        8.3.1 高血压
        8.3.2 心律失常
        8.3.3 心力衰竭
    8.4 诊断与评估
    8.5 治疗
        8.5.1 线粒体代谢的调控
        8.5.1.1 稳定线粒体电子传递
        8.5.1.2 改善线粒体糖代谢
        8.5.1.3 缓解线粒体脂代谢紊乱
        8.5.1.4 促进ALDH2酶的活性
        8.5.2 针对过量ROS的治疗
        8.5.3 针对心磷脂的治疗
    8.6 离子稳态的调节
9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9.1 概述
    9.2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的联系和表现
        9.2.1 冠心病
        9.2.2 代谢综合征
        9.2.3 心力衰竭
        9.2.4 房颤
        9.2.5 心源性猝死
    9.3 肥胖的诊断
        9.3.1 BMI
        9.3.2 向心性肥胖的测量指标
        9.3.3 身体成分测量指标
    9.4 肥胖的治疗
        9.4.1 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
        9.4.2 药物和其他干预

(5)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突变基因的筛查及家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资料的收集
        2.2 标本的采集
        2.3 线粒体DNA的提取
        2.4 测序步骤
        2.5 质量控制
    3.统计学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Wolfram综合征家系WFS1突变筛查、功能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一例Wolfram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基因诊断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部分 WFS1基因突变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Wfs1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已撰写或发表录用的论文目录

(7)Wolfram综合征的认识、特征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Wolfram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2 Wolfram综合征的病理特征
3 Wolfram综合征的别名
4 Wolfram综合征的发生及遗传特征
5 Wolfram综合征的诊断
6 Wolfram综合征的治疗

(8)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糖尿病临床特征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纳入文献的一般资料
    二、MDM的构成比
    三、MDM患者性别分布
    四、MDM患者诊断年龄分布
    五、MDM患者BMI特征
    六、MDM患者听力障碍
    七、MDM与T2DM患者临床表型指标的差异
    八、M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九、M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十、MDM患者脂代谢情况
    十一、T1DM相关抗体
    十二、降糖药物的使用
    十三、血糖正常的线粒体突变携带者
    十四、其他临床表现
    十五、MDM筛查流程的建立
讨论

(9)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认识、特征及临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线粒体病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线粒体基因糖尿病认识现状
3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识别
4 线粒体糖尿病研究进展
5 线粒体糖尿病的处理

(10)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线粒体与线粒体功能
2 线粒体疾病
3 线粒体基因糖尿病
4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疾病
5 线粒体糖尿病处理

四、W olfram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散发型线粒体糖尿病一例[J]. 胡雅琴,宋薇,程宗佑. 临床内科杂志, 2021(11)
  • [2]线粒体基因8344A>G突变相关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Leigh叠加综合征一例[J]. 孙翀,陆珺,奚剑英,林洁,卢家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10)
  • [3]云南省汉族与五个少数民族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全序列变异谱初探[D]. 陈梦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中国成人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防治[J]. 卜军,陈章炜,崔晓通,范凡,高平进,高鑫,高秀芳,葛均波,何奔,胡凯,姜林娣,李小英,李燕,李毅刚,李勇,梁春,刘学波,刘宗军,彭永德,钱菊英,沈成兴,盛长生,孙爱军,王大英,王继光,谢坤,徐磊,闫小响,张瑞岩,赵仙先,周京敏,邹云增. 上海医学, 2020(03)
  • [5]早发非肥胖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突变基因的筛查及家系分析[D]. 张玉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Wolfram综合征家系WFS1突变筛查、功能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 胡瑞玮.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7)
  • [7]Wolfram综合征的认识、特征及处理[J]. 梁丽,刘国良.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9(01)
  • [8]线粒体基因tRNALeu(UUR)A3243G突变糖尿病临床特征的Meta分析[J]. 田利华,韩学尧,纪立农.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8(07)
  • [9]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认识、特征及临床处理[J]. 曹莉娟,刘国良.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8(02)
  • [10]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J]. 纪珊,刘赫.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6(06)

标签:;  ;  ;  ;  ;  

Wolfram 综合征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