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预防效果观察

流感疫苗预防效果观察

一、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1](2021)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文中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 传播迅速, 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 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 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 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IIV4为裂解疫苗, 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 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 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 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 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 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 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 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 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 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 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 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 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 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 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 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 间隔≥4周, 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 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 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 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 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 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 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 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2](2021)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文中研究指明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 传播迅速, 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 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 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1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 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 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IIV4为裂解疫苗, 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 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 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 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 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 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 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 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 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 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 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 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 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 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 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 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 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 间隔≥4周, 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 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 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 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 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 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 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 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任晓婷[3](2021)在《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依据2018年卫健委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修订版)》制定,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导师孙丽平教授经验方双花柴芩散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阐明其临床优势,为科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门诊流感样症状患儿,进行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阳性,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双花柴芩散(中药免煎剂型)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退热及其他基础治疗均一致,治疗周期为5天。在治疗期间,观察并详细记录基线特征、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检验等情况,将试验数据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纳入情况:本临床研究共收集临床病例100例,剔除2例,剔除率为2%;脱落3例,脱落率为3%,最终纳入病例95例,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基线特征分析:受试患儿95例,男55例,女40例。试验组男29例,女1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发病前1周内明确流感患者接触史53例,密切接触33例,接种流感疫苗8例。两组受试患者治疗前平均体温无显着差异。治疗结果分析:两组在缩短发热时间,缓解全身中毒症状中恶寒、头痛、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状中喷嚏、咽痛、咳嗽、咯痰的临床症状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汗出、口渴、鼻塞、流涕的缓解时间不存在显着差异。试验组在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中的临床症状、功能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父母的影响无显着差异。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治愈(愈显率、有效率)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安全性评估分析:试验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2例,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6例,不良反应3例,两组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双花柴芩散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完全退热时间、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等方面,尤其在缓解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王方超[4](2021)在《柴葛银翘散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柴葛银翘散颗粒治疗3-14岁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明确柴葛银翘散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柴葛银翘散诊治小儿流感提供科学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患儿,要求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且中医辨证为热毒袭肺证者。将符合纳入标准及不符合排除标准的78例流感热毒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人。试验组予以口服柴葛银翘散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5天。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发热、头身痛、咳嗽、流涕、咽痛),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数值(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甲流/乙流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通过统计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结果:本课题共纳入符合中西医诊断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的患儿78例,开展治疗期间,试验组中止和脱落3例:2例患儿拒绝按时服用中药,1例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自行服用抗生素;对照组中止和脱落3例:1例合并感染细菌性肺炎,1例合并感染支原体肺炎,1例拒绝只使用西药治疗。最终72例患儿完成治疗方案,数据纳入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各36例。1.入组前基线分析比较:治疗前通过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中医症候积分、血常规数值(WBC、N%、L%)、肝肾功能指标(ALT、AST、Scr、BUN)进行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2.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和总积分进行组内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结果显示发热、咽痛及总积分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身痛、咳嗽、流涕积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4.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愈显率为80.56%,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愈显率为55.56%,有效率为83.33%。经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发热、头身痛、咳嗽、流涕、咽痛的症状缓解时间进行比较,P值均小于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血常规数值组内比较:比较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数值,结果显示WB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L%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两组血常规数值组间比较(WBC、N%、L%):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WBC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N%、L%值,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两组患儿流感抗原检测转阴率比较:试验组治疗后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为91.67%,对照组转阴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指标组内、组间比较(ALT、AST、Scr、BUN):(1)比较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肝肾功能(ALT、AST、Scr、BUN)数值,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比较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ALT、AST、Scr、BUN)数值,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试验组一例患儿有轻微恶心呕吐,未予药物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一例发生腹泻,予以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两天后腹泻症状消失。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葛银翘散对热毒袭肺证流感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着,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柴葛银翘散较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更有效改善流感患儿发热、咽痛及总体症状;柴葛银翘散组治疗热毒袭肺证小儿流感的愈显率及有效率均高于磷酸奥司他韦组,且发热、头身痛、咳嗽、流涕、咽痛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柴葛银翘散较磷酸奥司他韦能显着提高N%值,降低L%值;治疗后柴葛银翘散组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柴葛银翘散组与磷酸奥司他韦组均未对流感患儿肝肾功能有明显损害,两者安全性都较好。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5](2020)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文中研究说明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0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年和2019年,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疫苗产品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9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0-2021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IIV3、LAIV3和IIV4流感疫苗组份;第五,更新了2020-2021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在流感流行季节备孕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19-2020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6](2020)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文中研究指明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情况。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年和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疫苗产品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19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0—2021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份;第五,更新了2020—2021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1) 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2)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3)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流行季节怀孕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以下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19—2020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陈立平,曾小娜,李新海,谢远声[7](2020)在《小儿流行性感冒防控中流感疫苗接种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小儿流行性感冒防控中流感疫苗接种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的200例接受常规体检的适龄儿童,根据是否接种流感疫苗划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对照组,另一个小组为研究组,各100例,前组未接种流感疫苗,后组接种流感疫苗;比较两组6个月内流感发生率及发生次数,观察并记录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6个月内流感发生率3.00%,发生次数3次,对比对照组6个月内流感发生率15.00%,发生次数15次,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7、9.125,P<0.05)。研究组100例适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2例出现头痛,3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瘙痒,均于3 d内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小儿流行性感冒防控中流感疫苗接种的作用显着,可有效减少小儿流行性感染发生率及次数,且不良反应少。

许雅倩[8](2020)在《小儿金翘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风热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小儿金翘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风热证)缩短病程、改善病情的作用,并观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非劣效检验、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计划纳入240例受试儿童,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小儿金翘颗粒,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疗程5天。结果:共纳入临床诊断患儿240例,其中,229例进入FAS(试验组113例,对照组116例),200例进入PPS(试验组95例,对照组105例),233例进入SS(试验组115例,对照组118例)。治疗5天并随访2天,主要指标疾病临床痊愈中位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加速失效-对数正态模型,按0.75的非劣标准,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确诊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分析结论一致。次要指标,临床诊断病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完全退热中位时间分别为42(42)小时,36(42)小时,组间比较,FAS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病例试验组、对照组的完全退热中位时间分别为42(42)小时、36(39)小时,组间比较,FAS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S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IFS症状维度评分与时间曲线下面积,以及并发症、重症及危重症发生率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病例中医证候疗效(痊愈率)的FAS(PPS)结果显示,试验组48.67%(47.37%),对照组56.03%(52.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PP S分析结论一致,不同人群间的分析结果一致。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现23例次、18例次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9例次、对照组10例次,经研究者判断为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金翘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具有缩短病程作用,疗效非劣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好,可为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用药新选择。

钟沛丽[9](2020)在《我国流感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基于我国2005-2017年共13年流感样病例发病数据、同期气象数据以及2015-2017年空气质量数据,研究我国流感流行特征、南北方流行差异,探讨影响我国流感流行的影响因素,建立全国、南北方、省级、城市级流感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评价预测效果及预测性能。研究方法一、我国流感流行特征研究,主要采用轮廓分析法。通过R语言和Python编程实现数据可视化及数据统计特征提取,来研究数据的分布特点,探讨流感流行特征、南北方流行差异。二、流感流行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分析法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特征重要性分析法。第一步对比作图直接观察数据间关系;第二步对流感数据、气象数据、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重要影响因素或排除线性相关因子;第三步运用GBDT对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获得权重较大的共同影响因素,作为下一步模型预测的输入变量之一。三、流感模型预测研究,运用时间序列(TS)和神经网络(ANN/NN)研究方法,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和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建立全国、南北方、省级和城市级流感预测模型。在全国、南北方及省级层面,对比基于流感历史数据的ARIMA模型和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及预测性能;在城市层面,对比单因素LSTM和4种多因素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及预测性能,单因素指仅基于流感历史数据,多因素指在流感历史数据基础之上叠加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叠加与不叠加影响因素以及叠加不同影响因素的LSTM模型间预测性能的两两对比,反证影响因素筛选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一、流感在我国整体上呈现冬季高峰、春季次高峰、夏季和秋季低谷的流行特征。北方地区,总体上表现为冬季单高峰、夏季低谷。南方地区,表现为冬季高峰、春季次高峰、夏季小高峰和秋季低谷。二、通过对比作图直接观察法、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分析、GBDT特征重要性分析,结合相关研究结果,筛选出4组影响因素:①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相对湿度,②平均气温,③平均绝对湿度,④平均气温和平均绝对湿度,用于构建叠加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预测模型。三、在全国、南北方及31省级层面,分别采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和神经网络LSTM模型,基于流感历史发病数据进行预测,在测试集上RMSE均值,LSTM为435.53,大幅小于ARIMA的662.92,配对Wilcoxon检验P=4.176e-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2城市层面,单因素LSTM模型、多因素LSTM-1模型(叠加前述影响因素①)、多因素LSTM-2模型(叠加影响因素②)、多因素LSTM-3模型(叠加影响因素③)、多因素LSTM-4模型(叠加影响因素④),在测试集上RMSE均值分别为81.81、73.46、84.42、74.90、75.54,按模型均值从小到大排序依次为LSTM-1、LSTM-3、LSTM-4、LSTM、LSTM-2。经多个相关样本比较的 Friedman 检验,P=0.03104(P<0.05),5种模型预测性能不全相同。经两两配对Wilcoxon检验,LSTM-1和LSTM-2(P= 0.0205,P<0.05)以及 LSTM-3和LSTM-4(P=0.0057,P<0.05)预测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级层面2种模型,城市层面5种模型,共7种模型南北方预测性能RMSE均值对比,北方全部小于南方,南北方两独立样本Wilcoxon检验,差异全部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一、低温可能有利于流感发病和流行,温暖干燥或炎热干燥则可能抑制流感的发病和流行。在温暖和炎热的天气条件下,较高的湿度可能是流感流行的有利条件。简单地用南北方或用纬度来进行流行区域的划分可能未必恰当,流感流行受具体的气候环境或气象因素影响。二、流感发病数与气象因素、空气质量因素几乎没有线性相关关系。流感流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面,气温不是唯一或决定性影响因素,绝对湿度可能才是唯一或决定性影响因素。三、在流感预测模型方面,神经网络LSTM模型表现优异,适合用于短期和中长期预测。在叠加影响因素方面,叠加适当的影响因素,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叠加不当的因素,可能降低模型的预测性能。在预测性能的评价方面,RMSE受预测效果的好坏以及流感发病数大小的影响,单纯以RMSE数值的大小来评价预测效果的好坏容易出现偏差。在预测效果的影响因素方面,流感预测效果主要受流感发病数据本身以及模型选择的影响,而不是南北方属性的不同、气候带的差异,也不是流感流行特征的复杂程度。在发病数据如何影响预测效果方面,发病数据的峰值极端与否严重影响模型的预测效果:训练集上出现峰值是极端值,容易导致模型预测的失败,甚至模型拟合的失败;测试集上出现峰值是极端值,在极端值处容易预测失败。在模型预测的适用范围方面,根据模型预测的原理以及本研究全国31省份32城市跨度13年的研究实践,预测模型难以很好地处理极端值问题,因此可能只适用于流感季节性流行的预测,不适用于流感大流行的预测。

冯录召,彭质斌,王大燕,杨鹏,杨娟,张延炀,陈健,姜世强,徐莉立,康敏,陈涛,郑亚明,郑建东,秦颖,赵梦娇,谭亚运,李中杰,冯子健[10](2018)在《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文中研究指明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国内批准上市的灭活流感疫苗为三价(IIV3)和四价(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为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本指南主要更新了以下内容:流感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流感疫苗的种类、2018—2019年度流感疫苗抗原组份、IIV3和IIV4的免疫反应、免疫持久性、免疫原性、效力、效果、安全性、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等新的科学证据,并基于现有的科学证据,提出了2018—2019年度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次,间隔≥4周;2017—2018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及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

二、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3)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 讨论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脱落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概述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基线特征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3.3.1 完全退热时间
        3.3.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3.3.3 中医证候积分
        3.3.4 西医症状积分
        3.3.4.1 临床症状
        3.3.4.2 功能
        3.3.4.3 对父母的影响
        3.3.5 临床疗效
        3.4 安全性评估
        3.4.1 实验室检查
        3.4.2 不良反应
讨论
    1 小儿时行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病因病机
    2 组方思想
    3 方药分析
    4 疗效分析
    5 创新点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柴葛银翘散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路线图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样本含量计算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和脱落标准
        1.6 病例脱落后的处理
    2 方法与观察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治疗相关指标
        2.4 疗效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入组前基线分析
        2.1 两组性别比较
        2.2 两组年龄比较
        2.3 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4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常规数值比较(WBC、N%、L%)
        2.5 治疗前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指标比较(ALT、AST、Scr、BUN)
    3 治疗后疗效分析
        3.1 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组内比较
        3.2 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组内比较
        3.3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的总体疗效比较
        3.5 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3.6 治疗后两组血常规数值组内比较(WBC、N%、L%)
        3.7 治疗后两组血常规数值组间比较(WBC、N%、L%)
        3.8 治疗后两组患儿流感抗原检测转阴率比较
    4 安全性比较
        4.1 治疗后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指标组内、组间比较(ALT、AST、Scr、BUN)
        4.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柴葛银翘散的组成及方解
    3 柴葛银翘散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研究结果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讨论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论治
        1.4 中医治疗的现代进展
        1.5 中药抗流感病毒药理机制研究
    2 儿童流行性感冒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病原体
        2.2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2.3 抗病毒药物进展
        2.4 流感疫苗进展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7)小儿流行性感冒防控中流感疫苗接种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流感发生率及次数
    2.2 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8)小儿金翘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风热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目的与观察指标
    1.2 试验总体设计
    1.3 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1.4 试验用药及治疗方案
    1.5 安全性观察
    1.6 有效性评价
    1.7 试验流程
    1.8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1.9 质量控制与保证
    1.10 伦理学要求
2 试验结果
    2.1 入组情况与数据集划分
    2.2 基线的可比性分析
    2.3 有效性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2.5 小结
讨论
    1 疾病认识
    2 组方分析
    3 试验结果分析
    4 试验设计特点
    5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防治儿童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
    1 西医预防
        1.1 疫苗预防
        1.2 药物预防
    2 西医治疗
        2.1 M_2离子通道阻滞剂
        2.2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2.3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4 新型抗病毒药物
        2.5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3 中医预防
    4 中医治疗
        4.1 内治法
        4.2 外治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我国流感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西医对流感的研究
        1.1 流感的病原学特点
        1.2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1.3 流感的抗病毒治疗
        1.4 流感的预防
        1.5 小结
    第二章 中医对流感的研究
        2.1 流感与外感热病
        2.2 外感热病与伤寒、温病
        2.3 伤寒、温病与传染病
        2.4 伤寒、温病与流感
        2.5 流感的寒热之分
        2.6 流感的病因、发病特点及论治
        2.7 中医药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疗效对比
        2.8 中医的预防理念及措施
        2.9 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优势
        2.10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流感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研究综述
        3.1 我国流感流行特征研究综述
        3.2 流感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3.3 流感模型预测研究综述
下篇 数据分析
    第四章 我国流感流行特征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1.1 资料及相关定义
        4.1.2 数据来源
        4.1.3 数据总量
        4.1.4 数据分析软件
        4.1.5 数据分析平台
        4.1.6 数据预处理
        4.1.7 数据分析方法
        4.2 研究结果
        4.2.1 2005-2017年流感发病总体情况
        4.2.2 流感发病趋势分析
        4.2.2.1 全国流感发病趋势分析
        4.2.2.2 南北方流感发病趋势分析
        4.2.2.3 全国流感发病前5省份趋势分析
        4.2.2.4 全国流感发病前5城市趋势分析
        4.2.3 流感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特征分析
        4.2.4 流感发病职业分布特征分析
        4.2.5 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4.2.5.1 全国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4.2.5.2 北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4.2.5.3 南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4.2.5.4 全国流感发病前5中北方省份和城市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4.2.5.5 全国流感发病前5中南方省份和城市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流感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5.1 资料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总量
        5.1.3 数据分析软件和平台
        5.1.4 数据预处理
        5.1.5 数据分析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
        5.1.6 数据分析方法-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5.2 研究结果
        5.2.1 对比作图直接观察法研究流感流行影响因素
        5.2.2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研究流感流行影响因素
        5.2.3 GBDT特征重要性分析研究流感流行影响因素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流感模型预测研究
        6.1 资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数据总量
        6.1.3 数据分析软件和平台
        6.1.4 数据分析方法-时间序列(TS)
        6.1.5 数据分析方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
        6.1.6 数据分析方法-神经网络(ANN/NN)、循环神经网络(RNN)
        6.1.7 数据分析方法-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
        6.2 研究结果
        6.2.1 模型预测实施方案
        6.2.2 预测结果评价指标
        6.2.3 在全国、南北方及省级层面建立ARIMA和LSTM模型进行预测并评价
        6.2.3.1 ARIMA模型建立与预测
        6.2.3.2 LSTM模型建立与预测
        6.2.3.3 ARIMA与LSTM预测效果和预测性能比较
        6.2.4 在城市层面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LSTM模型进行预测并评价
        6.2.4.1 单因素LSTM模型建立与预测
        6.2.4.2 多因素LSTM-1模型建立与预测
        6.2.4.3 多因素LSTM-2模型建立与预测
        6.2.4.4 多因素LSTM-3模型建立与预测
        6.2.4.5 多因素LSTM-4模型建立与预测
        6.2.4.6 单因素LSTM与多因素LSTM预测性能比较
        6.2.4.7 LSTM模型预测效果影响因素探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流行性感冒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J].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40)
  • [2]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J].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10)
  • [3]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任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柴葛银翘散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的临床观察[D]. 王方超.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J].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10)
  • [6]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J]. 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10)
  • [7]小儿流行性感冒防控中流感疫苗接种的作用研究[J]. 陈立平,曾小娜,李新海,谢远声.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5)
  • [8]小儿金翘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风热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 许雅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我国流感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研究[D]. 钟沛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J]. 冯录召,彭质斌,王大燕,杨鹏,杨娟,张延炀,陈健,姜世强,徐莉立,康敏,陈涛,郑亚明,郑建东,秦颖,赵梦娇,谭亚运,李中杰,冯子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11)

标签:;  ;  ;  ;  ;  

流感疫苗预防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