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肥料简介

绿色生态肥料简介

一、绿色生态肥料简述(论文文献综述)

陈可伟,朱正康,崔芳芳,蒋涛[1](2021)在《关于推进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思考》文中认为江苏省宜兴市生态环境条件好,生态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具有推进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仍存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压力大、粮食生产后劲乏力等制约因素。为推进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需立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品种优质化、栽培标准化、质量安全化"为主线,依靠绿色、有机生产技术,通过改善生产环境与条件,严格进行技术措施与投入品控制,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粮食生产,从而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相结合、高产与生态相结合、生态与效益相结合。

帕坦姆汗·阿布杜合力克[2](2021)在《川麦冬种植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中药材是关系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战略资源之一,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中医及中药相关事业的物质基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本文基于种植成本、种植效益理论,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合,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花园、永明等11个乡镇实地调研,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核心数据;引用PEST与SWOT分析针对川麦冬种植业当前所处于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引用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针对种植效益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川麦冬种植业具有鼓励与支持的政治环境,广阔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成熟的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政策科技支撑、品牌优势给川麦冬种植业带来了政策与市场机遇;同时存在新品种研发和更新换代缓慢、农户参与绿色标准化程度不高、专用配套机械亟待优化等劣势,面临着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态种植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挑战。农户以麦冬鲜货出售每亩会有12375元的收入,扣除8530元成本,净利润3845元;采收初加工后干货销售每亩收入可达14000元,扣除成本8960元,净利润可达4570元;农户的平均成本收益率达到70%以上,2018-2020年农户成本收益率整体增加了5.09%;种植成本持续在增长,每亩从5810元增长至6450元;成本构成因素所占总成本的比例来看,人工成本平均占67.66%,其中比重最大的是采收人工费占31.60%;经济效益与产量、销售价格之间回归系数系数的t值分别为127.44,79.37,P值均为0.000<0.01,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影响种植成本的15种因素最终体现在5个公共因子上,表明成本影响因素有显着的聚合特征,影响程度为:人的行为>人工投入>物质与服务投入。高产优质良种、立体复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的潜力较大,为了促进川麦冬种植业发展,提高种植效益,建议政府应加强川麦冬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和种植生产、市场流通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加快川麦冬生态种植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提高麦冬综合效益;加快种植机械化、信息化程度,合理降低种植成本;加大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研发并大力推广良种种植;建立并发展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种植体系;大力推广立体复种模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川麦冬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生物除草剂研发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销售方式等。

祝宏辉,张颖,尹小君[3](2021)在《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使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识别》文中研究指明以新疆棉农施用生物肥料为例,基于445户棉花种植户的调查,应用DEMATEL与ISM集成分析方法识别影响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使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施用成本认知、增产效果认知、持续种植意愿、参与合作社和种植规模等13个因素是影响悖离的主要因素;第二,施用成本认知、增产效果认知、技术难度认知、参与合作社和环境改善认知等因素发挥的作用最大,构成了悖离影响因素的结果子系统;第三,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是原因子系统的构成要素,是影响悖离的深层次根源因素.通过加强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使用示范点建设、健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市场推广体系、加大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使用培训力度、出台绿色生态农业技术补贴政策等措施,有助于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使用行为的改善.

陈国雄[4](2020)在《柑橘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发展中,国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各类食品质量提出更多要求,柑橘作为市场上流通广泛、销量大的水果,整体种植质量是否符合国民要求与种植业的"绿色健康发展"成为国民更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柑橘生态绿色种植技术,借此通过柑橘生产流程的优化,保障柑橘种植质量。

徐俊潇[5](2020)在《山东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使农村生态环境好转、村民素质提高、乡风文明有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协调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建设目标。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需求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提高主体、保护主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山东省是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基础上,其农业发展围绕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对山东省基层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实际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本文所使用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相关理论与相关概念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山东省基层农村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山东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针对山东省的地域特点,详细调研了山东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落实情况,由山东省推至全国进行研究,深入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部分整合分析了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启示。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五部分针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对应着从不同角度,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弭勇捷[6](2019)在《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经济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是青岛市政府主导的重点环境工程,旨在提高青岛市整体绿化率,在青岛北部建立起宽厚的生态屏障,抵御从西部、西北部而来的冷空区、污染物,改善青岛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整个工程投资量较大,对于其是否能够取得相应的投资效果,需要对其产生的价值进行分析。本文通过计算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的成本和价值收益,对其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从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发展、实践应用、具体方法、问题改进以及生态价值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并阐明了选题来源、背景和主要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对文章涉及到的部分理论和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了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并对收益-成本法这一文章中采用的核心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交代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的施工背景,并分别对工程实施的经济成本以及工程将带来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详细计算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生态功能价值的分析模型,并对工程将带来的生态功能价值分为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计算了工程实施后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等生态功能上将取得的价值收益,并对工程实施将带来的总价值收益进行汇总分析。第五部分主要经过分析前面计算结果,提出了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并针对当前研究的困惑和限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杨晶[7](2019)在《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古巴的绿色发展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探索历程引起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左翼学者的关注。殖民破坏、大国依赖、单一种植等因素是导致革命胜利前古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美国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加剧古巴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短缺的资源供给等困境,工业化程度尚且不高的古巴果断放弃传统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历经基础铺设、框架建立以及自我转型等发展过程,探索出一条自给自足的绿色发展之路。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在农业方面,打造具有古巴特色的永续栽培模式;在工业方面,实施石油替代计划并对垃圾及废弃物进行可再生处理;在劳动关系方面,重建粮食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社会发展方面,重视绿色医疗、绿色教育和绿色旅游的建设。古巴的绿色发展具有如下特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经过多年努力,古巴的绿色发展实践取得显着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也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古巴仍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领导层更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够协调、与美国复杂且不稳定的外交关系等,这些都是古巴当前需要应对的困境。古巴的绿色发展既是基于本国实际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也为不同制度国家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治理范式。不过,古巴的绿色发展模式并不稳定和成熟。古巴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绿色发展的进一步转型,古巴的绿色发展尚缺乏深度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古巴的国情及其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与我国差异不小,绿色发展水平不同,但其在都市农业、永续栽培模式、公众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周静[8](2019)在《农业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政策。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一、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多年的普惠式农业补贴政策开始出现了边际递减效应。新形势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6年开始,我国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其政策目标瞄准为耕地地力保护和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大户补贴”,以此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同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取向下,下调粮食最低收购价也成为了粮食价格体系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以上政策及其组合实施的效果如何,特别是稻作大户的生产行为是否同步同向于政策预期目标,是一个值得从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补贴政策-农户行为-农业生产”的理论分析框架,讨论了不同类型农业补贴下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并运用湖南省6个产粮大县419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补贴对于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首先,本文以稻作大户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认知为切入点,构建了政策认知—期望与现实偏差—政策满意度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排序模型,实证分析了政策认知程度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其次是以稻作大户生产投入行为为视角,分析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投入行为的作用路径,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下的分位数回归模型,来分析不同分位点下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对稻作大户的影响;最后,研究当前价格补贴政策改革的实施效果,构建了离散型选择模型,考察当前最低收购价政策下调时,稻作大户生产结构调整行为的变化程度。综上所述,本文构建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研,并综合运用了宏观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从农户层面揭示新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效果,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当前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提供思路和依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政府实施何种类型的粮食补贴均对稻作大户的生产行为产生影响,从产量效应来分析,价格补贴大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影响。从补贴的认知和满意度来分析,稻作大户对于当前实施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补贴过程中的公平性和补贴政策目标的认知程度较低。从直接补贴政策效果来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于稻作大户增加物质资本投入具有显着的激励作用,且不同资源禀赋的稻作大户对于投入的偏好不同。对价格补贴的政策效果分析表明:粮食种植比例越高,土地规模经营越大的稻作大户对粮食补贴的反映更敏感,特别是价格补贴的影响大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影响。虽然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对稻作大户的收益产生负向影响,但稻作大户仍然选择不改变其种植结构的原因是因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托底”。因此,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调控空间,探索“组合型”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适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构建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有助于进一步稳固和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运用分工理论,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农业补贴标准下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综合进行考量,弥补了学术界对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割裂研究。(2)基于农户生产决策视角,从农户对于补贴政策的响应程度反观不同类型政策的实施绩效,丰富了仅从农民收入或粮食产出数量视角来评价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3)本文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变化方向,重点研究的是30亩以上的稻作大户,以展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对当前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及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杨依明[9](2019)在《陕北锢窑民居的空间建构模式与生态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几年世界建筑从建筑功能到结构、从风格到形式呈现出的同质化倾向,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于全球性和地域性的讨论。同时,生态建筑思潮使建筑师重新回到建筑与自然环境因素、“建筑、人、环境”之间有机发展的议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学界开始正视地域建筑研究与创作和绿色建筑的本土化研究。陕北锢窑民居代表了陕北地域文化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其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建构和生态经验,其价值尤其体现在人、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对于建筑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基于“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西北荒漠区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子课题1,本论文以现代设计应用研究为目的,首先以陕北锢窑民居的选址规划、院落类型和空间单元、构造材料为关注点,进行了广泛的实态调研;其次提取锢窑民居的空间原型及其组合形式,结合森佩尔理论的分类方法提炼出五个空间建构要素;再次通过Ecotect、Phoenics软件从光环境、风环境和热环境三个层面模拟陕北窑居区三种典型窑洞的生态性能,发掘和总结陕北锢窑的独特生态价值;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该地区锢窑民居的生态设计经验;最后,通过对三个现代锢窑空间与生态协同设计典型案例——延安枣园绿色生态窑居、白塔山生土生态园和黄土上的院子的传承点与创新点的评析,以此得出陕北锢窑民居在现代设计中的空间模式与生态经验协同设计策略,为陕北及相似地区的空间生态协同设计提供一定指导价值。

周雅乾[10](2019)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视域下农民环境素养提升问题研究 ——以陕北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最根本地是要提升农民环境素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良好的环境素养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从而引导广大农民群体积极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新时代乡村绿色发展。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及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有关思想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以陕北地区为例,对农民环境素养提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辨证统一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有关农业遵循生态规律的思想以及习近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习近平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构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其次,以陕北地区为例,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结合访谈和实地观察,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当前农民的环境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农民环境素养提升的原因;最后,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找到提升农民环境素养的具体路径,即加强农村环境教育,提升农民环境认知;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培育农民环境情感;帮助农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致富,调动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加强新时期农村环保法治建设,规范农民环境行为;充分发挥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农民群体的环境素养,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营造良好的乡村环保氛围,积极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二、绿色生态肥料简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生态肥料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推进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基础条件
    1.1 生态环境具有优势
    1.2 粮食生产自身具备自然生态功能
    1.3 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1.4 生态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2 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制约瓶颈
    2.1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压力较大
    2.2 粮食生产后劲乏力
    2.3 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视不够
    2.4 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仍存在制约因素
3 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3.1 发展思路
    3.2 发展目标
        3.2.1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保证粮食自给
        3.2.2 提高粮食优质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
        3.2.3 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
        3.2.4 实现粮食生产过程减排控制
        3.2.5 发挥农田自身生态功能
4 推进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工作举措
    4.1 着力抓好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工作
    4.2 推进粮食生产标准化
    4.3 引导规模化适度经营发展
    4.4 加强粮食生产过程控制
        4.4.1 投入品控制
        4.4.2 技术控制
    4.5 强化生态灌溉体系建设
    4.6 充分发挥粮田自身生态功能
    4.7 推动粮食生产产业化
    4.8 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5 结语

(2)川麦冬种植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麦冬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
        1.1.3 川麦冬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中药材种植的研究进展
        1.3.2 关于中药材成本收益研究进展
        1.3.3 关于其他农产品成本收益研究进展
        1.3.4 农产品成本收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4.1 种植效益的基本概念
        1.4.2 种植成本理论
        1.4.3 种植效益理论
    1.5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主要内容
        1.5.4 研究技术路线
    1.6 课题的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本研究课题创新之处
        1.6.2 本研究课题不足之处
2 川麦冬种植业PEST与 SWOT分析
    2.1 川麦冬种植业概述
    2.2 川麦冬种植PEST分析
        2.2.1 政治环境
        2.2.2 经济环境
        2.2.3 社会环境
        2.2.4 技术环境
    2.3 川麦冬种植业SWOT分析
        2.3.1 川麦冬种植业发展优势分析
        2.3.2 川麦冬种植业发展劣势分析
        2.3.3 川麦冬种植业发展机遇分析
        2.3.4 川麦冬种植业挑战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川麦冬种植效益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调查农户的基本特征
    3.3 川麦冬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3.3.1 川麦冬种植单位面积成本分析
        3.3.2 麦冬种植单位面积产出概算分析
        3.3.3 种植经济效益构成及变动分析
    3.4 川麦冬种植社会效益分析
        3.4.1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强化了经济基础
        3.4.2 增加种植农户纯收入,降低了农村恩格尔系数
    3.5 生态效益分析
        3.5.1 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3.5.2 提高生态品质,促进了绿色生态相关产业
        3.5.3 生态立体复种模式综合效益突出
    3.6 本章小结
4 川麦冬种植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4.1 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分析
        4.1.2 种植成本构成因素分析
        4.1.3 种植成本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4.2 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激励政策与资金投入
        4.2.2 产业体系建设与科研投入
        4.2.3 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体系完善
    4.3 生态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农户对生态品质优质优价的认知
        4.3.2 农户生态保护意识
        4.3.3 质量检测与监督管理
    4.4 本章小结
5 川麦冬种植效益提高的潜力因素分析
    5.1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销售收入
    5.2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生产资料成本
    5.3 积极推进生态种植技术应用,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
    5.4 合理配置种植模式,促进当地农业产业整体健康发展
    5.5 以全产业链思维,健全市场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川麦冬种植产业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6.1.2 川麦冬种植效益明显
        6.1.3 川麦冬种植成本持续加
        6.1.4 提高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
        6.1.5 采取适度规模,标准化生态种植方式是必由之路
        6.1.6 高效体复种模式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川麦冬质量检测和生产、市场管理与监督
        6.2.2 加快川麦冬生态种植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提高麦冬综合效益
        6.2.3 加快种植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合理降低种植成本
        6.2.4 加大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研发,大力推广良种种植
        6.2.5 建立并发展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态种植体系
        6.2.6 大力推广立体复种模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6.2.7 加大麦冬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生物除草剂研发力度
        6.2.8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销售方式
致谢
附录 A-麦冬种植调查问卷
附录 B-表1-1 川麦冬种植效益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4)柑橘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柑橘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实践价值
2 柑橘的绿色生态种植条件
    2.1 品种选择。
    2.2 园地选择。
3 柑橘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要点
    3.1 柑橘园地规划。
    3.2 柑橘树体修剪。
    3.3 柑橘施肥管理。
    3.4 病虫害防治。
    3.5 柑橘绿色植保。
4 结语

(5)山东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2.4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
    2.5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
    3.2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3.3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经验启示
    4.1 国内南方地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4.2 国外发达国家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章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5.1 强化政府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作用
    5.2 增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价值理念
    5.3 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助推人居环境改善
    5.4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
    5.5 发挥人才队伍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经济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依据和背景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背景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可行性研究国外研究现状
        二、可行性研究国内研究现状
        三、生态工程价值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可行性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的含义
        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可行性研究评价方法要求
    第二节 收益-成本分析法基本原理
    第三节 文中涉及其他概念和方法概述
第三章 经济价值分析
    第一节 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概述
        一、工程背景
        二、规划范围及现状
        三、规划时限
    第二节 主要工程内容及成本估算
        一、荒山绿化及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二、水系绿化工程
        三、森林生态廊道工程
        四、特色经济林产业工程
        五、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工程
        六、其他成本
    第三节 经济价值计算
        一、经济价值计算模型
        二、经济价值计算结果
    第四节 经济价值与成本比率
第四章 生态功能价值分析
    第一节 生态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一、涵养水源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二、保育土壤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三、固碳释氧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四、营养物质积累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五、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六、保护多样性功能价值计算模型
    第二节 生态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一、涵养水源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二、保育土壤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三、固碳释氧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四、营养物质积累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五、净化环境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六、保护多样性功能价值计算结果
        七、生态功能价值的计算结果
    第三节 总价值计算结果与收益-成本比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起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第一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资本扩张与生态的对立
        三、城乡物质变换思想
        四、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解”的设想
    第二节 古巴共产党领导人的绿色思想
        一、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二、劳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第二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当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二、社会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古巴探索绿色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古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二、造成古巴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第三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基础铺设时期
        一、社会主义初期政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期经济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期社会文化建设
    第二节 框架建立时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法制框架确立
        二、生态领域科技研发获得发展
        三、公民环境意识教育持续推进
    第三节 自我转型时期
        一、“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
        二、科技领军发展阶段
        三、转型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第一节 建立本土化的永续绿色农业
        一、引入都市农业的栽培模式
        二、实施有机替代的生态实践
        三、整合养分循环的空间体系
        四、恢复粮食生产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注重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寻求石油替代等可再生能源
        二、可再生系统和清洁能源利用
    第三节 绿色因素融入社会服务行业
        一、绿色医疗
        二、绿色教育
        三、绿色旅游
    第四节 古巴绿色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
        一、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
        二、国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三、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认可
第五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三、注重资源内源式发展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党建思想
    第三节 以政府为主导的古巴特色绿色建设
        一、搭建绿色理念框架
        二、制定系列法律法规
        三、设置奖惩监管机制
第六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
        一、古巴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古巴绿色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古巴绿色发展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一、找准发展中的定位
        二、结合新时期的特色
        三、注重多元化的运用
第七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建设的绿色治理
        二、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
        三、为不同制度社会提供生态治理的新范式
    第二节 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
        一、都市农业对绿色城市建设的借鉴
        二、永续栽培实践对农业发展的借鉴
        三、环保意识与民众生态素养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农业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1.3.1 农业补贴的定义
        1.3.2 农业补贴政策的分类
        1.3.3 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界定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综述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4.3 文献述评
    1.5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数据来源
    1.7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2.1 理论基础
        2.1.1 农业分工理论
        2.1.2 农户行为理论
        2.1.3 农业补贴理论
    2.2 农业补贴类型与农户生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2.3 理论分析框架:补贴政策—农户决策行为—农业生产
        2.3.1 无补贴情况下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理论模型
        2.3.2 不同类型农业补贴情况下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理论框架
    2.4 农业补贴政策的产量效应分析
    2.5 农业补贴效应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粮食补贴政策的演进及实施现状
    3.1 粮食补贴的特征
    3.2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演进
        3.2.1 无粮食补贴阶段:攫取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发展(1949-1978年)
        3.2.2 弱粮食补贴阶段:补贴粮食流通环节阶段(1978-2003年)
        3.2.3 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阶段:扶持小农发展(2004-2016年)
        3.2.4 政策体系改革深化阶段:支持适度规模经营(2013年-至今)
    3.3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3.3.1 补贴对象缺乏差异化激励
        3.3.2 补贴金额缺乏区域协调
        3.3.3 补贴政策执行成本高
    3.4 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构成
    3.5 粮食补贴政策实施现状——以湖南省为例
        3.5.1 湖南省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
        3.5.2 湖南省稻作大户的空间分布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稻作大户对粮食补贴的认知和满意度分析
    4.1 研究基础
    4.2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4.3 数据来源
    4.4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直接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
    5.1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实施
    5.2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投入行为的机理分析
    5.3 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5.4 实证分析
    5.5 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价格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
    6.1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
    6.2 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对种植结构影响的机理分析
    6.3 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6.4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业补贴政策优化
    7.1 国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经验
    7.2 美国、日本和中国农业支持水平比较
    7.3 未来改革思路及政策取向
    7.4 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优化的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湖南省种粮大户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调研县相关部门访谈提纲
致谢
博士期间成果简介

(9)陕北锢窑民居的空间建构模式与生态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传统民居的地域性
        1.1.2 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
    1.2 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陕北锢窑民居的实态调研
    2.1 陕北窑居类型概述
    2.2 选址规划
        2.2.1 川道型
        2.2.2 塬面型
        2.2.3 边坡型
    2.3 院落类型
        2.3.1 单排房院
        2.3.2 二合院
        2.3.3 三合院
        2.3.4 四合院
        2.3.5 组合式院落
    2.4 空间单元
        2.4.1 单体尺寸
        2.4.2 室内空间
    2.5 构造材料
        2.5.1 土窑
        2.5.2 石窑
        2.5.3 砖窑
    2.6 本章小结
3 陕北锢窑民居空间建构模式特征
    3.1 陕北锢窑民居空间原型
        3.1.1 陕北锢窑民居建筑单体的原型
        3.1.2 陕北锢窑民居原型的组织方式
    3.2 陕北锢窑民居原型的建构要素
        3.2.1 中心空间与庭院
        3.2.2 场地改造与地形
        3.2.3 结构体系与洞口
        3.2.4 屋顶形式与遮蔽
        3.2.5 外部空间与环境
    3.3 本章小结
4 陕北锢窑民居生态性能研究
    4.1 窑居生态性能定量模拟分析目的
    4.2 陕北窑居典型模型的建立
        4.2.1 空间尺寸的确定
        4.2.2 材料参数的选取
    4.3 基于Ecotect下的窑居光环境生态性能分析
        4.3.1 光环境模型的设置
        4.3.2 临界照度下采光系数分析
        4.3.3 夏至日与冬至日遮挡分析
        4.3.4 全年太阳辐射分析
    4.4 基于Phoenics下的窑居风环境生态性能分析
        4.4.1 风环境模型的设置
        4.4.2 风环境分析
    4.5 基于Ecotect下的窑居热环境生态性能分析
        4.5.1 热环境模型的设置
        4.5.2 逐时室内温度曲线分析
        4.5.3 逐月能耗与得失热分析
        4.5.4 围护结构厚度优化策略的定量分析
    4.6 生态性能模拟的结论
    4.7 本章小结
5 陕北锢窑民居生态设计研究
    5.1 陕北建筑气候分区与要素
        5.1.1 建筑气候分区
        5.1.2 焓湿图分析
        5.1.3 建筑气候要素
    5.2 保温与隔热
        5.2.1 缓冲空间
        5.2.2 围护结构
        5.2.3 门窗
        5.2.4 窑顶
        5.2.5 建筑体型
        5.2.6 主动措施
    5.3 日照与遮阳
        5.3.1 日照
        5.3.2 遮阳
    5.4 通风组织
        5.4.1 通风的原理
        5.4.2 通风在陕北锢窑的运用
    5.5 绿植系统
        5.5.1 绿化种植
        5.5.2 排水系统
        5.5.3 排污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现代锢窑空间与生态协同设计案例评析
    6.1 延安枣园绿色生态窑居
        6.1.1 项目概况
        6.1.2 对空间与生态的传承
        6.1.3 对空间与生态的创新
    6.2 白塔山生土生态园
        6.2.1 项目概况
        6.2.2 对空间与生态的传承
        6.2.3 对空间与生态的创新
    6.3 黄土上的院子
        6.3.1 项目概况
        6.3.2 对空间与生态的传承
        6.3.3 对空间与生态的创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结论
        7.1.1 现代设计对空间模式的传承与创新
        7.1.2 现代设计对生态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7.2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10)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视域下农民环境素养提升问题研究 ——以陕北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农民环境素养的国外研究综述
        1.3.2 关于农民环境素养的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农民环境素养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民环境素养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
        2.1.1 农民环境素养的基本概念
        2.1.2 农民环境素养的构成要素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理论
        2.2.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 农民环境素养现状调查——以陕北为例
    3.1 陕北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3.2 调查设计
        3.2.1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3.2.2 问卷结构设计
        3.2.3 调查样本选择依据
    3.3 问卷统计分析
        3.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3.3.2 农民环境素养现状分析
    3.4 调查总结
4 农民环境素养现存问题分析
    4.1 农民环境认知不足
        4.1.1 农民对基本环保概念认识不足
        4.1.2 农民对环保政策法律缺乏了解
        4.1.3 农民传统的环境观念尚未改变
    4.2 农民环境情感缺乏
        4.2.1 农民环境关注度较低
        4.2.2 农民环境责任感不强
        4.2.3 农民环境参与感较弱
    4.3 农民环境技能欠缺
        4.3.1 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使用不足
        4.3.2 新型绿色生物肥料应用缺乏
        4.3.3 废弃农膜及秸秆处理不当
        4.3.4 畜禽养殖污染物未有效处理
    4.4 农民绿色环保行为尚未养成
        4.4.1 农民绿色生活方式尚未形成
        4.4.2 农民环境维权意识薄弱
5 制约农民环境素养提升的原因分析
    5.1 农村环境教育工作滞后,无法有效提升农民的环境素养水平
        5.1.1 农村环境教育极度匮乏
        5.1.2 农村环境教育途径单一
        5.1.3 农村环境教育资源不足
    5.2 农民生存环境恶劣造成农民环保重视程度较低
        5.2.1 环境破坏与贫困相互交织,使农民无暇顾及环保
        5.2.2 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农民对周遭环境麻木不仁
    5.3 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滞后影响了农民生态技术水平的提高
        5.3.1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5.3.2 生态农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
    5.4 农村环境治理与农民经济收益未有效结合弱化了农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5.4.1 生态保护地区农民的生态补偿不足
        5.4.2 从生态农业打造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转换不足
        5.4.3 从绿水青山建设到实现金山银山的转化不足
    5.5 破坏乡村环境的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淡化了农民环保法律意识
        5.5.1 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5.5.2 惩治农村环境破坏的执法力度不强
    5.6 民间公益组织对农村环保的参与度较低弱化了农民环境素养提升的社会支持
6 提升农民环境素养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6.1 提升农民环境素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6.1.1 丰富农民环境素养教育形式
        6.1.2 建立农民环境教育资金多元化筹措机制
        6.1.3 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农民环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6.1.4 完善绿色农业补贴政策
    6.2 提升农民环境素养的国内经验与启示
        6.2.1 依托高职院校加强农民环境素养教育
        6.2.2 发展生态产业,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6.2.3 建立环保村规民约,督促农民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6.2.4 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新模式,提高农民垃圾分类意识
7 提升农民环境素养水平的对策研究
    7.1 加强农村环境教育,提升农民环境认知
        7.1.1 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
        7.1.2 创新农村环境教育形式
        7.1.3 健全农村环境教育投入机制
    7.2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培育农民环境情感
        7.2.1 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7.2.2 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开展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7.3 帮助农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致富,调动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7.3.1 以合作社为平台帮助农民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向市场效益转化
        7.3.2 构建生态农业绿色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7.4 推进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旅游建设
        7.4.1 地方政府要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科学规划
        7.4.2 借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政策机遇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7.4.3 打造乡村生态旅游要构建民间资本和农民共赢的投资机制
    7.5 加强新时期农村环保法治建设,规范农民环境行为
        7.5.1 健全农村环保法律法规
        7.5.2 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
        7.5.3 制定农村环保村规民约
    7.6 充分发挥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
        7.6.1 依托环保公益组织,做好农村环保宣教工作
        7.6.2 依托环保公益组织,构建农民环保自治组织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调查问卷
    附录 Ⅱ 调查照片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成果

四、绿色生态肥料简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推进宜兴市粮食生产绿色生态发展的思考[J]. 陈可伟,朱正康,崔芳芳,蒋涛. 上海农业科技, 2021(03)
  • [2]川麦冬种植效益及影响因素研究[D]. 帕坦姆汗·阿布杜合力克.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农户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使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识别[J]. 祝宏辉,张颖,尹小君.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1(14)
  • [4]柑橘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J]. 陈国雄. 农家参谋, 2020(24)
  • [5]山东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 徐俊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2)
  • [6]青岛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经济可行性研究[D]. 弭勇捷. 青岛大学, 2019(03)
  • [7]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晶.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农业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 周静.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9]陕北锢窑民居的空间建构模式与生态设计应用研究[D]. 杨依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视域下农民环境素养提升问题研究 ——以陕北地区为例[D]. 周雅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绿色生态肥料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