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武器装备——世纪回顾与展望

空军武器装备——世纪回顾与展望

一、空军武器装备——世纪回首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张景超[1](2021)在《现代叙利亚军队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关泠[2](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于红丽[3](2020)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从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就开始持续上升。美国作为国际体系的主导国,自然愈发重视亚太地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国际体系开始发生深刻变革,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被空前重视。为应对国内外危机,美国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宣称要把全球战略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其目标是通过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和伙伴关系网络,加大亚太地区军事投入,参与并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以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防止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权的挑战。“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在冷战结束后首次遭到质疑。为了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开始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全面重视对其造成挑战的亚太地区。这一战略也是此后特朗普强化对华竞争的先声,是中美关系进行深度调整的前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的实质,也是奥巴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延伸和发展。相比较特朗普“印太”战略推进进程的尚未完成,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显得更加完整,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深入研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可以让我们更客观理性地认识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实质。同时,对于我们有效应对美国亚太战略带来的挑战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目标、实施、评价及影响,分析了美国亚太战略的实质,以及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与特朗普总统新“印太”战略的联系与区别,论述了中国应对美国亚太战略的战略与对策。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分析,主要分析了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和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形成。首先,研究了全球国际体系出现的转型取向和亚太地区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美国的相对性衰落和中国的结构性崛起对于全球以及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其次,梳理了冷战后到奥巴马政府之前的美国的亚太战略,意在阐述美国亚太战略的连续性。最后,论述了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酝酿过程,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从“重返亚太”到“转向亚太”,再到“亚太再平衡”所经历的演进过程。第二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与依托。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是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力主导,拓展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扩展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价值观影响。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美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牢靠的同盟体系和霸权威望等战略资源可资利用。第三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奥巴马政府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首先,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提高美军在亚太地区“反拒止”和作战能力,降低对其他地区的战略介入。其次,巩固美国的亚太辐辏安全体系。其中包括优化美国亚太同盟体系,重塑安全伙伴网络等。最后,打造亚太地区多边合作新体系。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深化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扩展在本地区内的价值观同盟。第四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评价。首先,对“亚太再平衡”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离岸平衡”战略传统的延续和“选择性干预”战略的强化,是两者的战略复合。其次,评价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效,认为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战略红利,但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且付出了巨大战略成本。最后,分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系列国内国际反响,美国国内、亚太地区国家和全球其他地区国家对该战略有着差别化的反应。第五章,“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遗产”与启示。“亚太再平衡”战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持续崛起的势头没有发生改变,导致美国对华战略认知更趋消极。特朗普政府在同样重视亚太地区的前提下,改变了战略实践的风格与方式。美国对华战略思维更趋“冷战化”,放弃了“离岸平衡”的做法,更强调单边性质的强力施压,更重视军事手段的使用,其实质是对“亚太再平衡”战略否定之否定的加强版。“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我国因应“印太”战略提供了战略启示,我国应对美国对华认知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美国的战略限度有着明确的判断,坚持核心国家利益的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地发展国家实力,进一步加强经略周边以对冲美国的战略压力。

刘硕[4](2019)在《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军队院校,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军队院校既是军队的列编单位,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是“军”又是“校”的“非单一化”组织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着与军队管理及地方高校管理相区别的鲜明特点,既要体现军队管理特色,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实现军事统一、教育民主与办学高效的有机结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缺失,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军队革命性体系重塑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随着现代军校科技元素不断增加、学术属性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不断涌现,深化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鲜明地提出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突出了军队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的总基调,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鉴于治理理论强调民主意识、重视制度权威、关注主体利益,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互动化、治理规则法制化等核心思想和有益成分引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必将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改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依法从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继承我国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高校改革与发达国家军事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按照理论阐释、历史沿革、现实困境、经验借鉴、路径构建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力求比较清晰的呈现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全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以军队院校内部事务决策为载体,由内部治理结构合法性依据、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决策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实质是权力问题,通过提出权力假设、确定测量题项、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从权力形式、权力层次、权力重心三个维度对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权力配置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系统解构,试图展示一种从权力维度分析管理症结的方法路径,进而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求内部权力合理配置运行的可能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美国军种官校权力形式多元、内部决策民主,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等权力结构与运行特点得益于其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和长期以来的严格执法。我国军队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现状,理顺政治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以政治权力为领导核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于心可[5](2019)在《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文中指出1957年,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自此,人类终于首次打造出可以无视国界的军用资产,进入太空新时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高度重视太空安全,将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将确保太空安全与稳定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维护其太空安全。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是美国为保持其在太空领域的优势地位、维护其在太空的行动自由及确保太空安全而制定的国家战略。该战略以“美国优先”为原则,强调在太空领域以实力求和平,提出将与私营部门和美国盟友一起,筑牢弹性能力、威慑实战、基础设施以及国内外环境4大支柱,以确保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和必胜态势。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在行动上进一步加快太空力量建设与发展,于2019年8月正式成立了太空司令部,并加快太空军的组建进程,加速推进太空军事化。有鉴于此,本文以“特朗普政府的太空战略”为研究对象,以该战略的目标、手段、实施为研究重点,聚焦战略特征,在梳理其起源动因的基础上,围绕特朗普太空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几个主要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力求从中发现特点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弥补此前对该问题研究的空白与不足,并为后人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参考了大量官方文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文章从宏观视角通览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逻辑与特点规律,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太空战略的规律性认知,这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战略支援部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框架设计上,本文主体包括四章,前三章分别对特朗普太空战略的起源动因、主要内容、特点趋势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第四章在贯穿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对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在吸收美国太空发展有益经验和矛盾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毕小龙[6](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研究 ——以社会思潮为研究对象》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中国的稳步崛起和西方的相对衰弱导致21世纪的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思想大解放的背景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河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可以说不》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潮、21世纪初以《中国震撼》为代表的新权威主义思潮。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后更以空前的热情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并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对中西关系的看法虽然是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因此,基于社会思潮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中西观的核心问题、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演变特点,兼顾一般规律和时代特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分析工具,辅以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本文选择《河殇》《中国可以说不》《中国震撼》作为对应的三个时间段中主要社会思潮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三本书中的中西观及其引发的争议,还原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中国社会思潮在这三个时间段中所反映的中西观全貌。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演绎法和归纳法。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对中西战略关系、中西发展现状、中西发展趋势的判断。中西观的形成过程是中国知识分子运用不同的政治理论和经济理论对中西关系现状和趋势进行认识的过程。中西力量对比与组合是自变量,中国民众的利益诉求是中介变量,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是因变量。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明主导权的转移都会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演变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从弱国心态到强国心态、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存。因为无法全面掌握准确的信息或者无法正确解读掌握的信息,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经常出现偏差。党和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更多的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中西观。

包家钰[7](2019)在《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孙子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伴随信息与空权时代的同步到来,现代战争形态和武装力量的发展经历深刻变化。为适应现代战争趋势、全面替换老旧战机,美自2001年正式启动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拟打造一型多用途且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通用化空战平台,服役美空军、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至2030年将占美军战术战机编制的90%,成为美军未来空中力量的代名词。这款发端于网络中心战理论、成熟于空海一体战构想、应用于美重返大国竞争的新型空战平台折射出了美空中力量战斗力建设的转型,并随项目国际合作的推进,深入亚太地区,展开前沿部署,形成军事威慑。基于以上认识,除第一章专门阐明研究目的意义、基本概念及方法思路外,本文主体分三部分。其中,第二、三章从美军战术战机的发展背景出发,结合近年来美官方文献,梳理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生成与检验情况,通过指标分析、效能分析与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型机战斗力形成与发挥过程中的有益做法及存在不足;第四章根据美在研发、武装与作战等方面的具体构想与做法,分析F-35型机战斗力要素的组合形式及基本原理,以探其作战能力建设的方法路径;第五章则结合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具体规律,由特殊到一般,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总结隐形战机战斗力生成的客观规律,以鉴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作战能力建设。

万春琦[8](2018)在《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中进攻作战作为我军空中力量运用的主要作战样式,其对主战装备与保障装备之间协同配合的要求十分很严格。然而,当空军作战部队进行转场作战时,由于一线机场一般不配备对应型号作战飞机所需的保障装备或配备的保障装备数量有限,进驻的飞行部队需通过铁路或公路等方式运输相应的保障装备到前方。目前的做法往往是依靠部队实践经验总结或是主观决策的方式,行动的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无法达到现代化战场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等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各保障装备资源点的保障力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空中进攻作战行动效率达到最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改变了以往保障装备调度的定性决策模式,将实际作战中的问题抽象转化成具体的运筹规划模型,根据不同的空中进攻作战使命任务的需求和空中进攻作战背景下的保障装备调度与传统的应急资源调度的不同特点,明确了模型中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等因素,以高效率完成保障任务为牵引,以调度效用最大和调度成本最小为准则,建立了一个面向空中进攻作战使命任务的保障装备调度规划模型,寻找保障装备最优数量分配和最优运输路径选择方案。并将传统的NSGA-Ⅱ算法与DE算法相结合,进行问题的算法设计并求解。

张嘉资[9](2018)在《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研究》文中认为军事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等共同构成了国家的外交战略,对于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战略背景、军事外交的实践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分析了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特点、收益与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前景,旨在对我国对非军事外交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战略背景,背景因素主要分为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非洲地区的发展以及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战略调整三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在第三章对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活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将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实践活动归纳为军事交往、军事合作与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三部分。随后,本文第四章对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工作进行评析,总结出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特点为政策灵活务实、强调多边组织载体作用以及重视军事外宣工作,并认为法国通过对非军事外交工作实现了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同时还提高了法军军事干预的能力。与此同时,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受利己主义思维限制、军事外交带有浓重的干预色彩、战略方向较多,资源掣肘明显。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第五章结合马克龙总统上台后的对非政策新动向对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工作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对我国的四点启示,即优化对非军事外交政策顶层设计、审慎对待非洲地区反恐机制、深入推进对非军事培训以及大力推动对非军援工作。研究表明,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对于推进法国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提高政治地位到维护经济利益,从维护安全利益到锻炼法军,法国通过对非军事外交可以称得上收获颇多。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应对法国的做法予以正确分析,将其好的经验应用至我国对非军事外交工作中,努力维护我国利益。

刘晓鹏[10](2018)在《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研究》文中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选择敌方作战体系的节点进行打击,以较少损伤取得胜利是普遍认同的作战制胜机理。目标情报则是选择敌方节点、匹配合适武器、评估毁伤效果的重要依据,其全面、持续、实时的侦察、共享与利用是信息化战争中正确作战决策和合理使用武器的重要保证。纵观冷战后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军将目标选择与打击视为作战的核心工作,目标物理特征、功能作用、打击效果等相关情报成为情报机构搜集与研判的重点任务。高技术局部战争促使美军在目标选择、目标判定至效果评估各环节的情报工作迅速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目标情报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研究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意义及现状。第二章,梳理目标、目标工作、目标情报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情报工作的概念,并阐述美军目标情报工作发展历程与地位作用。第三章,分析阐述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支援力量及组织实施。第四章,归纳总结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特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一章,在前文基础上,得出对我军目标情报工作建设发展的有益启示。

二、空军武器装备——世纪回首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军武器装备——世纪回首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与框架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背景
    一、亚太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
        (一)国际体系全球转型
        (二)亚太地区地位上升
        (三)美国的相对性衰落
        (四)中国的结构性崛起
    二、美国亚太战略的历史沿革
        (一)克林顿政府的亚太战略
        (二)小布什政府的亚太战略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酝酿
        (一)从“重返亚太”到“转向亚太”
        (二)从“转向亚太”到“亚太再平衡”
第二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与实力依托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标
        (一)巩固主导地位
        (二)拓展经济利益
        (三)扩展价值观念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硬实力依托
        (一)综合国力
        (二)同盟体系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软实力依托
        (一)霸权威望的作用
        (二)亚太身份的强化
第三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重点
    一、军事战略重心的转向
        (一)强化军事存在
        (二)提高作战能力
        (三)集中战略资源
    二、辐辏安全体系的巩固
        (一)修复信任关系
        (二)升级同盟体系
        (三)塑造伙伴网络
    三、多边合作关系的推进
        (一)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二)创新盟国多边军事合作机制
        (三)深化与东盟的多边领域合作
        (四)扩展亚太地区的价值观同盟
第四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本评价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
        (一)“离岸平衡”传统的延续
        (二)“选择性干预”的战略强化
    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效
        (一)获取部分战略红利
        (二)增加地区不稳定性
        (三)升高战略实施成本
    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反响
        (一)美国国内的战略定性
        (二)亚太国家的战略反应
        (三)其他国家的战略认知
第五章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遗产及启示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遗产
        (一)美国对华战略认知更趋消极
        (二)“亚太再平衡”向“印太”的转变
        (三)“印太”战略更加趋于“冷战化”
    二、“亚太再平衡”对中国因应“印太”战略的启示
        (一)明确美国对华战略定位与战略限度
        (二)坚持底线思维以实力应对中美竞争
        (三)加强经略周边以对冲美国战略压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及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理论阐释: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适切性研究
    2.1 治理理论
        2.1.1 治理理论的产生兴起
        2.1.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1.3 治理理论的简要评述
    2.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
        2.2.1 治理理论引入及本土化研究
        2.2.2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
        2.2.3 我国高校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2.3 治理理论对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适切性
        2.3.1 治理理论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契合
        2.3.2 借鉴治理理论解决我军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2.3.3 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3章 历史沿革: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内部治理结构描述
    3.1 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发展历程
        3.1.1 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逐渐成长
        3.1.2 新中国成立后:向正规化教育转变
        3.1.3 改革开放初期: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3.1.4 新时期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3.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要素
        3.2.1 权力形式:内部治理的横向结构
        3.2.2 权力层次:内部治理的纵向结构
        3.2.3 权力重心: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点
    3.3 我军院校内部权力配置特点
        3.3.1 横向上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叠加
        3.3.2 纵向上自上而下的逐级指挥等级严格
        3.3.3 重心上权力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关
第4章 现实困境: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4.1.1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2 研究变量定义与测量题项
        4.1.3 预测问卷处理与因子分析
        4.1.4 正式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4.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4.2.1 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
        4.2.2 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
        4.2.3 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
    4.3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3.1 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
        4.3.2 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
        4.3.3 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
第5章 经验借鉴:美国三所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个案研究
    5.1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概况
        5.1.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5.1.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5.1.3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5.2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5.2.1 权力形式多元,决策过程民主
        5.2.2 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
        5.2.3 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
    5.3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法规制度建设经验
        5.3.1 系统配套,衔接紧密
        5.3.2 规范具体,操作性强
        5.3.3 稳定连续,执法严格
第6章 实现路径: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
    6.1 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
        6.1.1 党委核心:引领共治方向
        6.1.2 名将治校:对接实战需求
        6.1.3 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
    6.2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
        6.2.1 界定权力作用领域,摆脱“同质化”
        6.2.2 改进权力运行机制,克服“碎片化”
        6.2.3 强化权力层级均衡,规避“内卷化”
    6.3 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6.3.1 明确院校章程的统领地位
        6.3.2 规范院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6.3.3 健全院校章程的涵盖内容
        6.3.4 完善院校章程的配套制度
    6.4 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
        6.4.1 观念上正本清源,剔除“老思维”
        6.4.2 行为上除旧纠偏,摒弃“土政策”
        6.4.3 执法上彰显公平,打破“潜规则”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员参与院校权力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起源和动因
    第一节 美国太空战略形成的历史演进
        一、初步形成阶段
        二、全面发展阶段
        三、调整转型阶段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形成的现实动因
        一、太空环境本身的特殊性
        二、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中俄对美国太空霸权的挑战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目标
        一、经济目标: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带动美国经济的繁荣
        二、科技目标:催生新的尖端技术,确保美国太空技术的绝对领先
        三、安全目标:以实力求和平,保障美国国家和人民安全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手段
        一、增强弹性能力
        二、注重威慑实战
        三、改善基础设施
        四、塑造国内外环境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实施
        一、太空力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太空力量组建的阶段演进
        三、太空作战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特点
        一、以“美国优先”为根本原则
        二、以“太空军事化”为发展方向
        三、以“太空弹性”为评价标准
        四、以“作战体系化”为建设目标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趋势
        一、太空开发从火星重返月球
        二、太空领域公私伙伴关系走向战略化
        三、“太空军”组建在波折中继续推进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主要影响及对我启示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的影响
        一、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二、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治领域:注重太空战略的顶层设计,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二、军事领域:抢占太空技术制高点,适当保持战略威慑
        三、外交领域:加强太空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影响力
        四、经济领域: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推进太空科技的军民双向转化。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研究 ——以社会思潮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与评价
    第四节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六节 研究难点与研究重点
第一章 中西观的核心问题、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解读
    第一节 中西观聚焦的三大核心问题
    第二节 基于认识的中西观形成机理
    第三节 导致中西观出现偏差的原因
    第四节 时代主题转换与中西观演变
    小结
第二章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
    第一节 20 世纪80 年代的国内外背景
    第二节 《河殇》代表的中西观及其成因
    第三节 《河殇》引发的中西观交锋
    小结
第三章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
    第一节 20 世纪90 年代的国内外背景
    第二节 《中国可以说不》代表的中西观及其成因
    第三节 《中国可以说不》引发的中西观交锋
    小结
第四章 21 世纪前18 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
    第一节 21 世纪前18 年的国内外背景
    第二节 《中国震撼》代表的中西观及其成因
    第三节 《中国震撼》引发的中西观交锋
    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西观”的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思潮和中西观
    第二节 当代中西观演变的两个特点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案例检验结果
    第四节 引导知识分子形成正确的中西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7)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局限
第二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规划
    2.1 战机发展沿革
        2.1.1 吸取越战经验,重视战术战机
        2.1.2 着眼制空威胁,发展隐形战机
        2.1.3 适应联合构想,打造通用平台
        2.1.4 逐步升级战力,批次替换成军
    2.2 战机作战能力规划
        2.2.1 集成现役弹药,瞄准多域作战
        2.2.2 强调隐形技术,寻求战略威慑
    2.3 体系作战能力规划
        2.3.1 集成信息优势,获取战场情报
        2.3.2 依托数据链路,支持体系作战
第三章 美军F-35型机作战能力检验现况
    3.1 战机战力发展成效
        3.1.1 升级软件配置,快速形成战力
        3.1.2 发挥隐形优势,强化亚太部署
    3.2 战机战力发展局限
        3.2.1 虽实现批量服役,但实际战备效能有待提升
        3.2.2 虽实现平台通用,但单机空战能力有所弱化
    3.3 体系作战能力检验
        3.3.1 链接海战网络,形成战术优势
        3.3.2 推动机舰整合,升级海基战力
        3.3.3 转变战术角色,主导火力运用
第四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解析
    4.1 立足发展,采取“需求+技术”的研发模式规划战力
        4.1.1 军事需求牵引技术路径转变,以明确战斗力发展
        4.1.2 技术因素推动军事需求升级,以促进战斗力质变
    4.2 数据支撑,采取“平台+武器”的武装模式形成战力
        4.2.1 以数据为基础,结合武器平台,形成标准化战力
        4.2.2 以平台为中心,丰富武器配置,形成多样化战力
    4.3 基于体系,采取“信息+火力”的作战模式强化战力
        4.3.1 补充前线作战网络,协同多域平台火力
        4.3.2 打破军种界限桎梏,整合空海作战体系
第五章 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启示
    5.1 适应趋势,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
        5.1.1 需求牵引,划定战斗力发展路径,跨领域集成技术优势
        5.1.2 注重软件,适应战斗力因素转变,加快数据化基础建设
    5.2 体系建设,优化武器装备功能结构
        5.2.1 信息赋能,协同多领域战术平台,发挥体系作战优势
        5.2.2 节点链接,强化装备体系化功能,着力弥合军种界限
    5.3 聚焦影响,谋求主战平台战力延伸
        5.3.1 基于军工贸易,以点牵线,引领装备发展趋势
        5.3.2 深化军事合作,以线构面,强化区域政治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体系发展研究现状
        1.2.2 装备保障调度规划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组织结构
        1.3.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研究框架
    2.1 基本概念
        2.1.1 空中进攻作战
        2.1.2 空中进攻作战使命任务
        2.1.3 空军战斗转场
        2.1.4 保障装备调度
        2.1.5 保障装备调度方法研究
    2.2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问题分析
        2.2.1 空中进攻作战基本流程描述
        2.2.2 空中进攻作战的特点
        2.2.3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的特点
        2.2.4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问题基本描述
        2.2.5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问题关键
    2.3 问题研究框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模型研究
    3.1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问题定量化描述
    3.2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问题建模
        3.2.1 模型输入与决策变量分析
        3.2.2 目标函数分析
        3.2.3 约束条件分析
    3.3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问题求解及分析
    4.1 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问题算法设计
        4.1.1 差分进化算法简介
        4.1.2 NSGA-Ⅱ算法简介
    4.2 求解算法设计与分析评价
        4.2.1 基于NSDE的求解算法设计
        4.2.2 基于TOPSIS的妥协解
        4.2.3 分析与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研究
    5.1 示例描述
    5.2 模型构建
        5.2.1 决策变量
        5.2.2 目标函数
        5.2.3 约束条件
    5.3 问题求解与结果分析
        5.3.1 问题求解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程序源代码(主程序)

(9)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与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预期创新点及研究难点
        1.4.1 预期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方法
        1.5.1 历史分析法
        1.5.2 综合分析法
        1.5.3 调研与理论结合法
    1.6 相关核心概念
        1.6.1 中国军事外交相关概念
        1.6.2 法国防务外交相关概念
        1.6.3 本文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战略背景
    2.1 冷战后国际形势对法国的影响
        2.1.1 冷战后美苏两极争霸体系的瓦解对法国大国地位形成冲击
        2.1.2 多边主义的迅速发展为法国军事外交提供重要支撑
        2.1.3 军事外交地位日益提高,成为法国对非合作重要路径
    2.2 冷战后非洲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
        2.2.1 非洲大陆走向一体化,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2.2.2 非洲国家安全形势恶化,威胁法国在非利益
        2.2.3 美国对非战略调整和军事扩张对法国构成严峻挑战
        2.2.4 新兴大国对非关系日益密切,撼动法国传统地位
    2.3 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战略调整
        2.3.1 冷战结束初法国政治经济发展面临考验
        2.3.2 法国对非军事外交传统政策难以为继
        2.3.3 推进对非军事安全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2.3.4 法国对非军事外交机构与职能进行体系性重塑
第三章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的具体实践
    3.1 法国积极开展与非军事交往
        3.1.1 注重发挥驻非军事代表外交职能
        3.1.2 改进对非军事培训方式
        3.1.3 优化在非军事前沿部署
        3.1.4 重视开展多层次军事访问
    3.2 法国强化对非军事安全合作
        3.2.1 稳步推进对非军贸工作
        3.2.2 广泛开展双多边军事情报合作
        3.2.3 推动建立非洲区域反恐合作机制
    3.3 法国在非开展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
        3.3.1 积极参与非洲地区联演联训
        3.3.2 依托海外军事部署开展反恐合作
        3.3.3 灵活参与非洲维和行动
第四章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评析
    4.1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特点
        4.1.1 奉行灵活务实的对非军事外交政策
        4.1.2 强调多边组织在对非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载体作用
        4.1.3 善于通过对非军事外宣工作提升军事外交话语权
    4.2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收益评估
        4.2.1 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4.2.2 获取非洲资源,维护经济利益
        4.2.3 改善法国战略安全环境,保证海外侨民安全
        4.2.4 强化法国对非军事干预能力建设
    4.3 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存在的问题
        4.3.1 利己主义思维限制法国对非军事外交效果
        4.3.2 对非军事外交带有浓重的干预色彩
        4.3.3 战略方向较多,资源掣肘明显
第五章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前景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前景
        5.1.1 保持在多边框架下开展对非军事外交
        5.1.2 加大对非反恐合作投入
        5.1.3 军事干预在未来必然存在
    5.2 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对我国的启示
        5.2.1 优化对非军事外交政策顶层设计
        5.2.2 审慎对待非洲地区反恐机制
        5.2.3 深入推进对非军事培训
        5.2.4 大力推动对非军援工作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3.1 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概述
    2.1 核心概念辨析
        2.1.1 目标的概念
        2.1.2 目标工作的概念
        2.1.3 目标情报的概念
        2.1.4 目标情报工作的概念
    2.2 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独立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2.2 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
        2.2.3 成熟阶段——冷战结束以来
    2.3 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地位作用
        2.3.1 制定合理作战计划的重要支撑
        2.3.2 发挥武器作战效能的重要基础
        2.3.3 促进装备研制发展的重要牵引
        2.3.4 评估战斗毁伤效果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支援力量及组织实施
    3.1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主要支援力量
        3.1.1 国防部情报支援力量
        3.1.2 非国防部情报支援力量
    3.2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组织实施
        3.2.1 聚焦作战任务目的,制定周密计划
        3.2.2 综合运用侦察手段,全面侦控目标
        3.2.3 科学系统分析目标,提供优质情报
        3.2.4 全面评估目标毁伤,完善搜集需求
第四章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4.1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主要特点
        4.1.1 战前准备上的全面性
        4.1.2 侦察手段上的综合性
        4.1.3 作战运用上的融合性
        4.1.4 过度依赖技术的脆弱性
    4.2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
        4.2.1 目标情报工作与作战将更趋一体化
        4.2.2 目标情报范畴将更趋于泛化
        4.2.3 目标毁伤评估地位将更加突出
        4.2.4 目标情报分析将更趋智能化和专业化
第五章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对我的启示
    5.1 加强目标情报工作理论研究
        5.1.1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揭示本质规律
        5.1.2 加强应用理论研究,紧贴实战需求
        5.1.3 创新前瞻理论研究,促进建设发展
    5.2 构建目标情报信息共享机制
        5.2.1 构建联合情报机构,实现目标情报融合
        5.2.2 统一情报数据标准,提高分发共享效率
        5.2.3 注重平时资料积累,完善目标数据库
    5.3 完善目标情报侦察预警体系
        5.3.1 灵活实施情报力量组网,构建多层次目标监控网
        5.3.2 综合运用多种侦察手段,建立全方位情报搜集模式
        5.3.3 建立高效情报分析模式,提高目标情报使用效率
        5.3.4 采用共享式情报分发模式,实现目标情报全维感知
    5.4 强化目标情报人才队伍建设
        5.4.1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5.4.2 依托院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5.4.3 紧贴岗位培训多能技术型人才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空军武器装备——世纪回首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叙利亚军队发展研究[D]. 张景超. 西北大学, 2021
  • [2]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究[D]. 于红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4]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02)
  • [5]特朗普政府太空战略研究[D]. 于心可.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研究 ——以社会思潮为研究对象[D]. 毕小龙.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8)
  • [7]美军F-35型机战斗力生成模式研究[D]. 包家钰.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8]空中进攻作战保障装备调度方法研究[D]. 万春琦.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冷战后法国对非军事外交研究[D]. 张嘉资.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10]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研究[D]. 刘晓鹏.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空军武器装备——世纪回顾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