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评价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评价

一、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瞿茜,商薇薇,胡婉婷,张萍[1](2021)在《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总结》文中提出目的检索、评价、整合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为制定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按照"6S"模型在国内外数据库和相关网站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10日。采用约翰霍普金斯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分级,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2017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推荐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推荐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4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7篇专家共识、1篇推荐实践、3篇证据总结。最佳证据包括一般原则、工具的选择、实施过程的管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特殊患者雾化吸入的管理以及感染控制6个方面,共32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能够为规范护理人员实施雾化吸入实践提供循证依据,保障患者治疗规范,提升护理质量。

朱宝贤[2](2021)在《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超声雾化吸入药物治疗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近些年临床使用的药物大致有立止血、痰清热、沙丁胺醇等。超声雾化吸入是气雾吸入治疗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利用了超声的波能量,在该种能量的作用下,液体能够在气相中分散开来,药液会变为半径<0.25μm的雾滴,患者自热进行呼吸就可以将药物作用在病灶附近。近些年因其副作用相对较低、药物利用率相对较高,该治疗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接受。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得益于其无创的给药方式,患者不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该种方法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所涉及到的药物种类也越来越多,文章就近些年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做出相应的讨论。

李菁,房德敏[3](2021)在《雾化吸入给药临床研究及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雾化吸入给药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细小雾滴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的治疗作用。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给药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给药方式之一。本文就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雾化器的种类、雾化药物以及最新研究等方面加以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卢昆[4](2021)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咳嗽反射受损、粘膜纤毛清除率降低和粘液产生增加等原因,易导致气道粘液(痰液)产生及性状的改变,是引起拔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作为粘液溶解剂之一,目前被用于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加痰液的清除率,减少痰液细菌滋生,从而改善肺功能。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使用NAC可能有好处;但证据有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评估其改善气道粘液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NAC雾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男性69例,女性51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四组,实验组1即乙酰半胱氨酸雾化组,实验组2即乙酰半肮氨酸+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组,对照组即0.9%生理盐水雾化组,常规组即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组。四组患者在进行48小时的雾化治疗后,比较四组患者患者气道黏液的分度以及雾化结束后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呼吸(Respire,R)及血气参数,包括氧和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氧饱和度(Saturation Pulse Oxygen,SPO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Inspired Oxygen,FiO2)、氧分压(Alveolar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结果]雾化治疗48h后,对照组、常规组与实验组1和实验组2痰液分度降为Ⅰ度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0 vs 30%vs 90%vs 100%,P=0.003)。使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的常规组,达到痰液分度为Ⅰ度的有9人(30%),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15人(50%)。单独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的实验组1,达到痰液分度为Ⅰ度的有27人(90%),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3人(10%)。两者合用的实验2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30人(100%)。三组入组患者在痰液达到Ⅰ度的比例上有明显差异,实验组2和实验组1明显高于常规组(100%vs 90%vs 30%,P=0.020)。使用0.9%生理盐水雾化的对照组,达到痰液分度为Ⅰ度的有0人,达到痰液分度为Ⅱ度的有10人。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的实验组2对气道粘液改善的有效性在雾化治疗12小时后达到50%,乙酰半胱氨酸对气道粘液改善的有效性在雾化治疗24小时后达到50%,而常规组则需要36小时才能达到50%的有效率。而在雾化后48小时后,实验组2患者痰液分度全为Ⅰ度,实验组1患者痰液分度均为Ⅰ度和Ⅱ度,其有效率均达到了 100%,对照组和常规组有效率分别为30%和80%。与雾化前相比,雾化治疗48小时候后常规组、实验组1及实验组2的OI、PaO2较雾化前明显升高。与雾化前相比,雾化治疗48小时候后实验组1及实验组2氧饱和度(SpO2)较雾化前明显升高,呼吸、心率、FIO2及PaCO2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1、实验组2与常规组和对照组在心率、呼吸、SpO2、PaO2和PaCO2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OI(P1=0.012)与FIO2(P1=0.014)上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常规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粘稠度。2、单用乙酰半胱氨酸足以达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粘液的临床效果。

丁楠[5](2021)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吸入药物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研究》文中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都属于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13.7%。2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这两种疾病的疾病负担都很重,而且频繁地急性加重会导致工作和生活的障碍,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吸气性糖皮质激素等吸入药物是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的最重要的药物,也是全球各类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吸入药物具有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在肺部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这类药物发挥治疗作用依赖于患者正确的操作及恰当吸入方式的应用。尤其是干粉吸入剂,这类剂型需要患者主动吸气作为驱动力将药物从装置中激发出来并且与包裹药物的载体解聚,从而吸入肺部达到治疗作用。因此药物的正确操作及恰当的吸入流速对于药物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目前临床上干粉吸入剂使用的规范性,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调查,对85位既往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患者,药物操作技术及吸气峰流速进行了调查。尽管国外已有文献对不同干粉吸入剂给出了最小和恰当吸气峰流速的推荐,在我国大陆地区患者吸气峰流速的评估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干粉吸入剂的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患者总操作错误的发生率为65.9%,日常吸气流速不恰当的发生率为38.8%。高龄是发生吸气流速不恰当的危险因素(OR?=?1.06,95%CI 1.01–1.1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发生吸气流速不恰当的危险因素(OR?=?6.59,95%CI 1.14–38.15)。文化程度低是发生操作错误的危险因素因素,而文化程度越高,发生操作错误的可能性越低(OR?=?0.63,95%CI 0.40–0.99)。目前对干粉吸入剂的吸入方式,指南推荐用力、深长的吸气,但缺乏量化的标准,无法为患者用药指导时提供客观、科学的培训方法。虽然吸气峰流速是影响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的重要参数,但是其他吸气参数,包括吸气体积、吸气加速度、吸气时间等,亦可对药物肺部沉积带来影响。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探索了吸气参数对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的规律,从而为将来患者吸气方式的训练提供客观标准。第二章,我们介绍了自行开发了一款吸气训练仪。该仪器可以模拟吸气装置阻力,并可实时记录患者的吸气曲线,继而采集相应的吸气参数。这为我们后续研究吸气参数对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的规律提供了基础。第三章,我们通过对32位患者吸气曲线的记录、吸气参数的采集以及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疾病条件下,患者的吸气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阻肺患者的吸气峰流速低于哮喘患者(P=0.003),慢阻肺患者吸气体积低于哮喘患者(P=0.001),慢阻肺患者从吸气峰流速到恢复到基线水平的时间短于哮喘患者(P=0.003)。我们还发现患者的呼吸峰流速(PEF)是影响吸气峰流速和吸气加速度的影响因素,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是影响吸气体积和吸气总时间的影响因素。这提示我们肺功能参数指标偏低的患者,吸气参数可能也偏低。同时我们发现所调查的慢阻肺患者吸气训练仪测定吸气体积和肺功能测定的深吸气量分别为1.4±0.5L和1.6±0.7L。而药典中吸入粉雾剂递送剂量均一性测试和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都规定吸入体积为4L。提示药典设置的吸入体积难以反映患者吸入的真实体积。在第四章,我们对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肺功能指标作为诊断发生吸气峰流速不恰当的诊断准确性和诊断界值。我们发现PEF、FEV1、FEV1/预计值和深吸气量(IC)这些指标预测患者使用吸乐装置发生吸气峰流速不恰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约登指数的计算,得出FEV1/预计值的诊断界值为46.5%,PEF的诊断界值为2.7L/min,FEV1的诊断界值为1.1L,IC的诊断界值为1.7L。低于以上指标时患者可能出现吸乐装置吸气峰流速不恰当。其中PEF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预测准确性最高(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100.0%)。第五章,我们通过体内体外相关性实验,研究吸气参数与肺部沉积量之间的规律。将12条来自患者的吸气曲线输入到呼吸模拟器中,并连接逐级撞击器,通过定量转移、高效液相分析,得到每条吸气曲线对应的药物总喷射剂量、微细粒子剂量、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等。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吸气体积对微细粒子剂量有线性关系(P=0.003),吸入体积越大,微细粒子剂量越大。微细粒子是发挥药效的粒子,也是体外沉积实验中的重要参数,因此吸气体积可能对肺部沉积有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吸气峰流速、吸气体积、达峰时间对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有线性关系,且多元回归发现吸气峰流速是影响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危险因素(P<0.001)。因此吸气峰流速可能影响药物的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影响肺部沉积的因素可能是复杂而综合的,对于吸乐装置,建议患者吸入最大的吸气体积,并达到30l/min恰当的吸气流速。吸气训练仪可以为患者吸气训练提供一种可视化、可量化的工具。临床上干粉吸入剂的使用还不够规范,需要包括药师在内,多方参与提高用药的规范性。通过对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我们发现吸气体积对微细粒子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我们培训患者吸入干粉吸入剂时,不仅需要重视吸气峰流速是否恰当,同时应指导患者注意吸入体积、更加充分地吸入药物。吸气训练仪可以辅助药师个体化指导患者的吸气方式。此外,患者的吸气方式与药典对吸入粉雾剂质量控制模拟的吸气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慢阻肺患者难以达到4L的吸入体积,这在吸入粉雾剂研发中应加以重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6](2021)在《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提出痰液潴留、咳痰困难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之一,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更可能影响临床预后。常用祛痰治疗包括物理祛痰及药物祛痰,后者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和雾化吸入;其中,雾化吸入祛痰总体上安全、快速、有效,适用于伴有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以及围手术期等多种疾病。本共识对常用雾化装置及雾化祛痰药物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疾病患者雾化祛痰指征、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7](2021)在《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局部抗菌治疗在耐药菌肺部感染、慢性肺部感染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证据,但抗感染药物经气道应用的适应证和适用药物均有限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有待评价;与此同时,国内专用制剂较少且存在静脉制剂局部应用、药品配制等争议和问题。本共识在梳理常用下呼吸道局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特性、用法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提出成人经气道局部抗感染治疗的指征、药物和用法,为规范经气道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指导意见。

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浦东)[8](2020)在《儿童哮喘常用吸入装置使用方法及质控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吸入治疗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提高吸入技术的准确性,可改善疾病的预后。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特点、配合程度和个人喜好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装置,是治疗的关键之一。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浦东)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通过介绍吸入装置的原理、不同吸入装置的特征和使用要点以及制定相关的吸入治疗技术评价标准,为基层医院实施吸入治疗技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朱愿超,吕俊玲,李可欣,齐文渊,胡欣[9](2020)在《雾化吸入药物疗法在COVI D-19治疗中的应用及药学监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世界蔓延,针对COVID-19的临床诊治与药物治疗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尚没有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物或疫苗,而多项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迅速开展,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截至2020年3月18日,共有8项雾化吸入疗法治疗COVID-19的临床试验在国家临床试验中心注册,涉及7种药物。本文介绍了这7种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和雾化吸入药学监护,以加强药品使用的风险管理,减少药品使用的不良事件。

陈梦琳[10](2020)在《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鱼金注射液是由鱼腥草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临床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但关于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这一新途径的研究较少,故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作用及其在体外对多种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明确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活性及雾化吸入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鱼金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及临床分离菌株、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及临床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49619及临床分离菌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族标准株ATCC32204、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及临床分离菌株及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603及其临床分离株及黏液型等13株受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药效学试验:(1)解热试验:采用15%干酵母皮下注射大鼠复制发热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发热大鼠体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2)抗炎试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复制炎症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3)镇咳试验: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4)祛痰试验:采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法,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酚红排泄量的影响。结果:1.鱼金注射液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对菌液浓度为104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的MIC值为2.5 μg/ml;(2)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肺炎链球菌标准株ATCC 49619及临床分离株的MIC 值分别为 0.039 μg/ml、0.15625 μg/ml、0.3125 μg/ml、1.25 μg/ml;(3)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标准株ATCC 32204的MIC 值分别为0.15625μg/ml、0.3125 μg/ml。2.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实验研究显示:(1)鱼金注射液高剂量组雾化吸入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有显着的解热作用;(2)鱼金注射液中剂量组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着的抑制作用。(3)鱼金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其咳嗽次数,且鱼金高剂量组能够延长浓氨水刺激所致小鼠咳嗽潜伏期,考虑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增加咳嗽小鼠血清IL-10含量的产生。结论:鱼金注射液在体外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雾化吸入具有解热、镇咳、抗炎等药效作用。

二、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临床应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雾化吸入药物的概述
2. 当前超声雾化吸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3. 超声雾化吸入药物的临床应用举例及效果评价
    3.1 肺结核超声雾化吸入立止血,异烟肼和阿米卡星
    3.2 咽喉炎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注射液,高渗盐水联合利巴韦林和地塞米松
    3.3 毛细支气管炎超声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混悬液
    3.4 超声雾化吸入其他药物临床应用及效果
4. 小结

(3)雾化吸入给药临床研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
2 雾化器种类
    2.1 超声雾化器
    2.2 喷射雾化器
    2.3 振动筛孔雾化器
3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3.1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3.1.1 布地奈德
        3.1.2 丙酸倍氯米松
    3.2 支气管舒张剂
        3.2.1β2受体激动剂
        3.2.2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3.3 黏液溶解剂
        3.3.1 乙酰半胱氨酸
        3.3.2 盐酸氨溴索
4 其他药物的雾化吸入制剂及最新研究
    4.1 抗感染药物
        4.1.1 抗菌药物
        4.1.2抗病毒药
    4.2 高渗盐水
    4.3 中药制剂
    4.4 抗凝药
    4.5 胰岛素
    4.6 抗癌药物

(4)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雾化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吸入药物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干粉吸入剂操作技术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章 吸气训练仪的开发及验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章 患者吸气参数的采集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四章 探索吸气峰流速不恰当的肺功能诊断指标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五章 吸气参数和体外药物沉积关系的探索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全文总结
特色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吸入装置的演变过程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工作简介
致谢

(9)雾化吸入药物疗法在COVI D-19治疗中的应用及药学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雾化吸入疗法治疗COVID-19的应用现状
2 注册临床试验中雾化吸入药物的研究进展
    2.1 α-干扰素
    2.2 注射用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3 喜炎平注射液
    2.4 磷酸氯喹
    2.5 灭活分枝杆菌疫苗
    2.6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2.7 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2.8 其他与COVID-19相关的治疗药物
3 雾化吸入疗法的药学监护
    3.1 COVID-19患者雾化吸入装置的选择及气溶胶污染的防范
    3.2 雾化吸入注射剂的风险评估
    3.3 严密观察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
    3.4 雾化吸入治疗后注意事项
    3.5 根据药物特点进行重点监护
4 结语

(10)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认识
        1 西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鱼金注射液中单药及复方的研究概况
        1 鱼腥草的研究概论
        2 金银花的研究概论
        3 鱼金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药效学研究
    前言
    1 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讨论
    2 鱼金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作用等药效学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动物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小结
        2.5 讨论
    3 结论
    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临床应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总结[J]. 瞿茜,商薇薇,胡婉婷,张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0)
  • [2]超声雾化吸入药物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 朱宝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13)
  • [3]雾化吸入给药临床研究及进展[J]. 李菁,房德敏. 天津药学, 2021(03)
  • [4]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黏液的影响[D]. 卢昆.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吸入药物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研究[D]. 丁楠.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4)
  • [7]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4)
  • [8]儿童哮喘常用吸入装置使用方法及质控专家共识[J]. 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浦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14)
  • [9]雾化吸入药物疗法在COVI D-19治疗中的应用及药学监护[J]. 朱愿超,吕俊玲,李可欣,齐文渊,胡欣. 中国药事, 2020(05)
  • [10]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D]. 陈梦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