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辣椒之乡——云南邱北(论文文献综述)
步洪凤,张忠武,邓正春,李雪峰,詹远华,孙信成,陈志兵[1](2019)在《26个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测评》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筛选出适于常德春露地栽培的辣椒品种,对26个辣椒品种的13个性状作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并进行群众测评。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商品果横径、果肩形状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形、果形、熟性呈极显着负相关;单产与单果重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商品果横径、果肩形状呈显着正相关,与果形、熟性、叶形呈极显着负相关;熟性与叶形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果形呈显着正相关,与商品果横径、单果重、果肩形状呈极显着负相关;将26个品种聚类分成4大类,果形和产量是影响聚类结果的重要因素。农民测评投票的选择意向与株高、株幅、果肩形状、病毒病抗性呈极显着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542、-0.570、-0.518,与果实横径、叶形、果形呈显着相关;评选出‘湘研青翠’、‘丰抗21’、‘更新8号’、‘兴蔬201’等品种适于当地栽培。
张德纯[2](2018)在《云南邱北辣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邱北辣椒始种于明朝末年,迄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闻名全国的云南特产之一。在大半个中国以及许多亚洲国家,只要有人提到邱北,就会自然想到辣椒,提到辣椒就想到邱北,而且一说起邱北辣椒,味觉就会使你志在必食。辣椒是邱北县特产,早在1983年12月就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奖,1999年11月邱北县又被评为"中国辣椒之乡"。
孟奇[3](2018)在《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贵州、湖南等五省问卷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效农业的推进,我国辣椒产业迅速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仅次于白菜,居蔬菜作物第二位,其产值和效益高于白菜,居蔬菜作物之首。辣椒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生产成本高、生产要素投入不均衡、人工成本占比较大、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组织模式种植辣椒成本收益差距较大等问题。“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增强我国辣椒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解决辣椒的生产成本收益问题,实现降本增效。本文通过收集辣椒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别对世界及我国辣椒产量、规模及生产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利用市场集中率指标CRn,测算了世界辣椒的生产集中率,评估我国辣椒生产在世界中的地位。根据我国各省辣椒产量指标,选择贵州、湖南等五个辣椒主产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7年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辣椒主产区及其各省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测算并比较研究了主产区辣椒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组织模式的生产成本收益,并与其他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我国辣椒生产成本和生产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辣椒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通过对我国辣椒生产现状与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工成本仍是辣椒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肥料的投入在生产成本中比例较大,且化肥与农家肥投入的比重严重失衡;设施栽培辣椒能够“高投入、高产出”,能有效增加农民收益;轮作套种方式种植辣椒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辣椒出售价格是影响农民种植辣椒收益的最主要因素;合作社生产辣椒相比于小农户更能够保证辣椒收益。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比较分析了我国辣椒主产区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组织模式下的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我国辣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和生产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机械作业费、人工成本等因素对生产成本有显着影响;组织模式、栽培模式等因素对生产收益有显着影响。
张晓芬[4](2018)在《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小孢子胚胎发生QTL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辣椒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一种重要蔬菜兼经济作物。辣椒应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可用的分子标记数量有限。大规模分子标记的开发和高密度辣椒种内完全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对于辣椒现代育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单倍体培养技术在辣椒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小孢子培养是获得辣椒单倍体的重要途径,而部分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过低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的瓶颈。本研究基于辣椒基因组信息大规模开发分子标记,同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RIL群体构建了两张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并将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作为一种表型性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析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差异的成因,挖掘调控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NCBI非冗余辣椒EST数据库,开发出可用的EST-SSR标记902个。基于辣椒基因组信息,共开发SSR标记177587个,包括基因区上下游SSR标记9182个;开发InDel标记4497个。2.从9182个基因组SSR和4497个InDel中选出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356对基因组SSR引物和1400对InDel引物,以PM702和FS871为双亲构建的Fi0代RIL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张辣椒种内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12个连锁群和708个分子标记,长度为1260.00cM,平均图距为1.78cM,是迄今为止包含SSR标记和InDel标记数量最多的一张辣椒种内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3.基于来源于PM702和FS871的142个RILs,利用高通量SLAF-seq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了一张辣椒种内高密度完全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2009.69cM,9328个SLAF标记均匀地分布在12条连锁群上,平均图距为0.22cM。父本测序深度为72.39×,母本测序深度为57.04×,子代平均测序深度为15.65×。4.通过对RIL群体142个株系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数据统计分析,明确了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为数量性状。基于利用SLAF-seq技术构建的遗传图谱,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进行了 QTL定位。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位于LG2、LG6、LG8、LG11和LG12上。7个QTL的LOD峰值为3.51-6.66,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变幅为4.76-18.30%。主效QTL为位于LG2上116.5-118.5cM区段的Me2.2,对应物理区段166621667-167038758 bp,共预测有24个候选基因。功能注释表明,这些基因多与细胞分裂的启动、细胞的对称或不对称分裂等生命进程密切相关。本研究将为辣椒育种提供大量实用的分子标记,并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辣椒单倍体培育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信息。
聂楚楚,王秀峰,毛芙蓉,惠云芝,刘燕妮[5](2017)在《辣椒品种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辣椒为试材,对57份辣椒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对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旨在为辣椒资源分类以及亲本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将57份辣椒材料划分为四大类群,单果质量成为影响聚类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就可以表达原6个数量性状所表达的遗传特性。
杨中周[6](2017)在《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辣椒种植面积与产量第一的国家,全国辣椒产值和效益居各类蔬菜之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育种家们分别利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选育、雄性不育系选育、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航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培育出各具代表性的品种,促进了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展望。
詹永发,田应书,周光萍,杨万荣,涂祥敏[7](2014)在《贵州地方辣椒品种品质分析及利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对贵州省主要地方品种、部分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干物质、粗纤维、维生素C、脂肪、辣椒素、辣椒红色素、灰分、盐酸不溶性灰分等进行分析,8个指标范围分别是:干物质18.18%25.12%,粗纤维15.3%24.3%,维生素C 0.7742.248 mg·g-1,脂肪11.45%16.71%,辣椒素0.097%0.812%,辣椒红色素0.137%0.516%,灰分4.03%5.4%,盐酸不溶性灰分0.173%0.526%。鉴定筛选出了多个高维生素C、高脂肪、高辣椒素含量的优质品种,一部分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一部分可作品质育种材料。
张晓敏[8](2014)在《我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本研究搜集我国374份辣椒地方品种和29份国外辣椒品种,通过20个植物学性状和28个SSR标记分别对其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了我国Capsicum spp.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结合种质的表型特点和地理来源,对我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评价,并对其中363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黄瓜花叶病毒(CMV)抗病性分析,旨在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对种质的保存、创新和亲本的合理配组以及抗病育种都具有一定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植物学性状多样性分析:通过对357份辣椒材料20个植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叶形指数”外各种质在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显着,平均的变异系数为38%。在20个植物学性状中,“花期”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尖形状”的变异系数最大。植物学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是圆锥椒,花冠颜色为紫底白色,柱头颜色为紫色,柱头与花药齐高,植株较高,果实较长。第二类果型为灯笼椒,花冠颜色都为浅色,株高较矮,果肉较厚。第三类中有1份羊角椒2份圆锥椒,植株较矮,花期较早,果肉厚度较薄。第四类主要是以灯笼椒(75%)为主,花冠颜色主要是浅色,果尖形状多为凹头,植株较矮,果实和叶片较大,果肉较厚。第五类主要是以羊角椒(38%)和圆锥椒(29%)为主,果尖形状多为尖头,辣椒的植株较高,果实和叶片较长,叶面积较小。2.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本文利用28对SSR标记对374份我国Capsicum spp种质进行扩增,共获得363个等位基因,不同引物扩增得到的等位基因数量差异很大,平均每个位点12.96个等位基因,杂合度的变化范围为0.01~0.34之间,说明我国保存的辣椒种质存在一定的基因杂合。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和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变化范围为0.09-0.92和0.08~0.92。Gpms178检测到的基因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含量最高,HpmsE088最低。除了位点HpmsE088、 Epms391、Gpms6外,检测到的辣椒种质的基因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指数都较高,说明来自我国不同地域的辣椒种质遗传基础广泛。3.群体结构分析:本研究基于SSR标记对368份Capsicum annuum L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将其分为3个亚群。NJ法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以及植物学性状的特点基本吻合,但是也存在一些群体间的混杂现象。群体遗传结构划分各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较小。三个亚群的表型性状差异明显,亚群1主要以长果型(46%)为主,果长最小,果实直径最大,果肉厚度最厚,符合圆筒型果实的的特性;植株生长特点为株高较矮,叶长最长,叶宽最宽,而始花节位介于亚群2和亚群3之间,花期最晚;从地理来源上分析,亚群1主要是来自于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地,与该地区喜食甜椒特点相符。亚群2主要以长果型(46%)为主,果长、果实直径、果形指数等表型性状介于亚群1与亚群3之间;从地理来源上分析,亚群2主要来源于江苏、山东、浙江、云南、西藏等地。亚群3主要以长果型(68%)果实为主,果长最长,果实直径最小,符合长果型的果实特征;植株生长特点为株高最高,叶面积最小,始花节位最高,花期介于亚群1与亚群2之间,叶长和叶宽最小,符合长果型辣椒植株生长的特点;从地理来源上分析,主要是来自于湖南、贵州、四川、福建、安徽等地,同当地喜食辣椒特点相符。综合分析三个亚群的植物学性状的特点,三个亚群在植物学性状上存在明显的不同,但亚群1和亚群2同亚群3相比,植物学性状的平均值较近,表型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同群体结构的多样性特点以及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4.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病性分析:本文选择了363份来源于我国31个省份和直辖市的辣椒种质资源,对其抗CMV的特性进行鉴定,共获得2份抗病(R)种质,124份中抗(MR)种质,237份感病(S)种质。363份辣椒种质对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情指数与花期、株高2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花期与CMV病情指数之间为极显着的正相关;株高与CMV病情指数为极显着的负相关。对363份辣椒种质的黄瓜花叶病毒(CMV)抗病性进行聚类,将其分为抗病、中抗、感病三大类。分析发现感病的种质主要以灯笼椒和圆锥椒为主,抗病种质主要以羊角椒、指形椒和线椒为主。从所选363份辣椒种质地理来源分析,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CMV感病种质多于抗病种质,而中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感病种质和抗病种质呈现持平状态。
陈龙凯[9](2013)在《贵州绥阳朝天辣椒种植与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绥阳县种植辣椒的历史是很长的,已经有四百多年了。绥阳的朝天辣椒早在1964年就是全国出口的名椒之一了,而且这种辣椒里含有多种矿物质之类的。也具有几种人体必需而又容易缺少的氨基酸,所以如果经常食用,可增进食欲,并帮助的消化,也可起到预防消化道病的功效。基于此主要对绥阳辣椒的种植与开发作了些浅显的研究。
李飞[10](2012)在《魂兮归去:从贵州惠水仙人桥岩洞葬棺画论中国西南系统岩画》文中认为从部分崖葬(岩洞葬、悬棺葬)棺木上的图案(棺画)出发,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西南及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崖葬与岩画遗存,发现二者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独如此,岩画亦可能与除崖葬以外的火葬、土葬等葬俗间有关联。结合民族学和神话学的相关研究,对部分西南系统岩画进行重新释读,发现这些地点的岩画用较大篇幅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的有关题材,祖灵崇拜是西南系统岩画的重要内容,也正因此故,其与包括崖葬在内的墓葬间关系密切。西南系统岩画主要应是汉至明之间的作品,壮侗语族中的壮、傣、仡佬等族先民是西南系统岩画的主要创造和使用者;随族群的移动,宋代以降,与之相接的苗、瑶、彝、怒、佤等族先民亦开始使用岩画,佤族大房子壁画、画布、苗瑶棺画等,均可视作岩画的孑遗。早期岩画(汉至宋代)普遍与创世神话关系密切,借此营造祖居世界,招引亡灵归去与祖先团聚,并实现信仰中的再生。晚期岩画(宋明时期)则以马为主要图式,可能与宋廷在广西设立马市从而促进了当地马匹饲养的勃兴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崇拜祖灵,是一种万物有灵观念下取悦祖灵(并使之远离),使之造福于子孙的精神信仰,其核心是对生者有利,是禳灾祈福,这亦可视作西南系统岩画的主要功能。初步研究发现,运用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特别是创世神话来释读西南系统岩画是可行的,并可能是未来岩画研究的有效路径。
二、辣椒之乡——云南邱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辣椒之乡——云南邱北(论文提纲范文)
(1)26个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测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调查项目及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1.4 农民测评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
2.2 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
2.3 辣椒品种的聚类分析 |
2.4 农民测评结果 |
3 讨论 |
(3)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贵州、湖南等五省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我国辣椒生产现状分析 |
2.1 世界辣椒生产现状分析 |
2.1.1 世界辣椒生产规模及发展趋势 |
2.1.2 世界辣椒种植区域分布 |
2.1.3 世界辣椒生产集中率测算 |
2.2 我国辣椒生产规模及发展趋势 |
2.2.1 播种面积 |
2.2.2 总产量 |
2.2.3 单位面积产量 |
2.3 我国辣椒种植区域分布 |
2.3.1 辣椒主产省域分布 |
2.3.2 辣椒主要食用类型及分布 |
3 我国辣椒主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
3.1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构成及核算 |
3.1.1 农产品成本收益有关概念 |
3.1.2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构成及核算 |
3.2 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调查 |
3.2.1 辣椒问卷样本情况说明 |
3.2.2 主产区辣椒生产成本收益平均水平 |
3.2.3 各主产省辣椒生产成本情况 |
3.2.4 各主产省辣椒生产收益情况 |
3.3 主产区不同栽培模式的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比较研究 |
3.3.1 生产成本比较 |
3.3.2 生产收益比较 |
3.4 主产区不同组织模式的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比较研究 |
3.4.1 生产成本比较 |
3.4.2 生产收益比较 |
3.5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与其他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比较分析 |
3.5.1 与主要蔬菜品种比较 |
3.5.2 与主要粮食品种比较 |
3.5.3 与主要水果品种比较 |
4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4.1.1 变量选取 |
4.1.2 数据来源 |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3 生产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4.4 生产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5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提高辣椒机械化水平,降低辣椒人工成本 |
5.2.2 合理选肥,平衡施肥,控制农资投入成本 |
5.2.3 稳定辣椒生产资料价格,完善补贴政策 |
5.2.4 加快转变辣椒生产方式,提高辣椒收益 |
5.2.5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辣椒价格保障制度 |
5.2.6 完善辣椒保险制度,降低辣椒种植风险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小孢子胚胎发生QTL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辣椒分子标记开发和高密度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1.1.1 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
1.1.2 辣椒分子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
1.1.3 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1.2 辣椒单倍体培育研究进展 |
1.3 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影响因素及基因调控 |
1.3.1 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 |
1.3.2 小孢子胚胎发生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SSR、InDel分子标记的大规模开发和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植物材料与DNA提取 |
2.1.2 分子标记的应用与开发 |
2.1.3 遗传图谱的构建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SSR与InDel分子标记的开发 |
2.2.2 遗传图谱的构建 |
2.2.3 偏分离标记分析 |
第三章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植物材料与DNA提取 |
3.1.2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酶切方案 |
3.2.2 SLAF文库构建、测序和评估 |
3.2.3 SLAF标签开发及基因分型 |
3.2.4 高质量遗传图谱 |
第四章 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表型分析 |
4.1.2 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QTL定位分析 |
4.1.3 候选基因注释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统计分析 |
4.2.2 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QTL定位 |
4.2.3 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主效QTL定位区间的候选基因注释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辣椒SSR与InDel分子标记的开发 |
5.1.2 SLAF-seq技术用于大规模多态性标记开发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 |
5.1.3 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5.1.4 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的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 |
5.1.5 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QTL定位和候选基因注释 |
5.2 结论 |
5.2.1 SSR和InDel分子标记的开发与遗传图谱的构建 |
5.2.2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5.2.3 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QTL定位与候选基因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辣椒品种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项目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2.2 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6)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品种和固定品种(品系) |
2 杂种优势利用 |
3 雄性不育系利用 |
4 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
5 航天育种 |
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7 基因工程育种 |
8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7)贵州地方辣椒品种品质分析及利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 |
2.2 维生素C和脂肪含量 |
2.3 辣椒素和辣椒红色素含量 |
2.4 灰分和盐酸不溶性灰分含量 |
3 部分优质辣椒利用评价 |
4 结论与讨论 |
(8)我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遗传多样性 |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1.2.1 形态学法 |
1.2.2 细胞学法 |
1.2.3 生化标记法 |
1.2.4 分子标记法 |
1.3 辣椒种质资源的研究 |
1.3.1 辣椒的起源与传播 |
1.3.2 辣椒的分类 |
1.3.3 辣椒属种质资源的收集 |
1.3.4 辣椒属种质资源的评价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辣椒资源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用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实验设计 |
2.2.2 植物学性状测定方法和标准 |
2.2.3 SSR分析 |
2.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植物学多样性的研究 |
2.3.2 国内种质资源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2.3.3 国外辣椒种质资源(29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2.3.4 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多样性比较 |
2.4 讨论 |
第三章 我国辣椒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分析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田间实验设计 |
3.2.2 植物学性状测定方法和标准 |
3.2.3 SSR分析 |
3.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群体结构分析 |
3.3.2 基因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
3.3.3 三个亚群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我国辣椒种质资源对黄瓜花叶病毒(CMV)抗病性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抗病性鉴定 |
4.1.3 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抗病性分布范围和抗性分类 |
4.2.2 抗病性与变种类型和农艺性状的关系 |
4.2.3 辣椒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与CMV抗性关系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贵州绥阳朝天辣椒种植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绥阳朝天辣开发的重要意义 |
2 精选适合当地区域的品种来种植 |
3 不断打造上品的质量扩大销售 |
四、辣椒之乡——云南邱北(论文参考文献)
- [1]26个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测评[J]. 步洪凤,张忠武,邓正春,李雪峰,詹远华,孙信成,陈志兵.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7)
- [2]云南邱北辣椒[J]. 张德纯. 中国蔬菜, 2018(07)
- [3]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贵州、湖南等五省问卷调查[D]. 孟奇.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4]辣椒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小孢子胚胎发生QTL定位[D]. 张晓芬. 中国农业大学, 2018(01)
- [5]辣椒品种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J]. 聂楚楚,王秀峰,毛芙蓉,惠云芝,刘燕妮. 北方园艺, 2017(17)
- [6]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J]. 杨中周. 中国瓜菜, 2017(05)
- [7]贵州地方辣椒品种品质分析及利用评价[J]. 詹永发,田应书,周光萍,杨万荣,涂祥敏. 天津农业科学, 2014(08)
- [8]我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张晓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1)
- [9]贵州绥阳朝天辣椒种植与开发研究[J]. 陈龙凯. 北京农业, 2013(12)
- [10]魂兮归去:从贵州惠水仙人桥岩洞葬棺画论中国西南系统岩画[J]. 李飞. 南方民族考古,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