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负责任的政府及其重建机制

论负责任的政府及其重建机制

一、论责任政府及其重建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翁倩玉[1](2020)在《责任政府视域下的行政问责机制研究 ——以环保问责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在2003年爆发了非典危机,行政问责自此走上了中国国家治理的舞台。深入研究我国的行政问责机制对于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环保问责作为我国行政问责中的一个重要政府职能,既贴合时事又有较多案例,本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环保问责为个案进行分析,在责任政府视域下,针对我国行政问责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探讨,力求对建立适合中国政治体制特色的行政问责机制提供建议。文章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主要阐明行政问责机制结合实践进行研究的重大意义,分析研究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已有的主要观点和分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相关研究的评价,提出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创新之处。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第一章进行核心概念的厘定和理论基础的阐述。核心概念主要是从问责的概念界定、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内涵、“责任政府”的内涵、行政问责机制的概念四个方面进行厘定的。主要运用到的理论基础有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服务型政府理论、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行政问责的思想。第二章论述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缘起和发展。本章是对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的梳理,考察我国古代和现代有关行政问责方面的机制构成及运行方式以及行政问责机制对于建立责任政府的重要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在我国古代的问责思想中,主要讨论了秦代的官员问责、唐代的监察制度和清代官员问责制度,随后讨论了我国自2003—2012年问责制的发展。最后讨论了行政问责机制对于建立责任政府的重要性。第三章以我国的环保问责为例,阐述分析了我国行政问责中存在的问题。在本章中,主要使用到的典型案例是乌鲁木齐市黑臭水体排查走过场案例。重点分析新时期我国行政问责凸显的问题有缺乏有力的人大问责、问责客体的确定不合理、行政问责方式有待商榷、行政问责法律不完善、行政问责程序和机制不完善、异体问责相对薄弱等。第四章主要阐述建立有效行政问责机制的建议和对策。主要有推进行政问责中央立法、健全行政问责配套制度等。结语部分明确建构行政问责机制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为人民服务、真正向人民负责的责任政府。再次指出目前我国行政问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希冀。

刘珊[2](2020)在《责任政府视角下中国电视问政研究》文中指出责任政府是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诉求。责任政府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又是一种对政府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责任政府的建构包含理念建构、能力建构和制度建构,在制度建构方面,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是确保政府积极履行责任的重要保障。作为“政府—媒体—民众”三方直接互动沟通、交流平台,电视问政已然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政治传播现象。电视问政起源于上世纪末开创的广播问政,并在发展过程中演变出基于地方治理、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交流宣导型、沟通协商型、监督问责型三类电视问政节目,其中监督问责型电视问政节目作为行政问责和社会监督的创新形式,在我国各省(市)形成了广泛、持续的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氛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国内电视问政的发展基础、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进行回顾,通过对全国各省(市)电视问政进行逐一检索和梳理,对我国电视问政整体概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监督问责型、沟通协商型、交流宣导型电视问政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基于责任政府视角对电视问政成效、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对电视问政的完善提出建议。

薛佳[3](2019)在《伦理、契约与身份:西方责任政治分析的三重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良序的公共生活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责任是有序社会生活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人类价值的条件之一,责任政治关乎人类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责任不仅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也涉及政治共同体的制度构建,责任同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一样,是政治制度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责任的意义甚至高于其他价值。责任是社会成员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的联结点,是政治结构塑造的有机要素。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责任政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来看,目前关于责任政治的研究多集中于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政府责任、政治责任等内容上,或以责任政治同民主、法治等政治形式的契合为研究取向。这些研究充实了责任政治理论的大厦,但关于责任政治的具体内涵和深入的理解目前仍存在分歧。责任政治的发展脉络为何,呈现何种特征,是否具有明确的历时性线索,这些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责任是责任政治区别于其他政治形态的重要特点,责任的诠释指向以下几个要素,责任的主客体、负责的依据、责任的内容。责任政治既是多种价值观念的集合,又是一种伦理诉求;既融合了哲学理论与政治学基础知识,又包含现实政治制度的实践形式,不同层次上的责任政治共同构成了责任政治的内涵。本文在对责任、责任政治政治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伦理、契约与身份的角度对责任政治在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中的历时性发展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梳理,以期把握责任政治的发展脉络。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责任政治的理论研究建立在对责任政治内涵准确定位的基础之上,责任政治的内涵则以责任概念的诠释为前提。本文从语义和学理两个角度诠释责任的内涵,在对责任和政治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从内核与外延两个层面对责任政治的内涵进行分析,责任政治以责任为内核属性,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形态、制度安排,也是价值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文章尝试构建一个以伦理、契约、身份分析视角的责任政治的分析框架,从而对西方责任政治的特征进行总结,以便我们更清晰地从整体上了解责任政治的发展脉络。需要指出的是,责任政治的可分析视角并非只有这三者,本文选取伦理、契约、身份三者作为分析视角,一方面是考虑到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另一方面,从伦理、契约与身份三个角度对责任政治进行分析既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从伦理的层面来看,伦理与政治的内在同质性为责任政治的伦理视角分析提供了前提,责任是伦理的重要问题,是责任政治的内核性特征,责任在伦理与责任政治中契合。契约线索下的责任政治,将责任同国家的合法性联系起来。以契约为视角剖析责任政治,通过对契约特征、要素的把握,可以清楚地了解国家及其各项制度是如何由责任进行组织并构建起来的,又通过哪些方式维护了制度的运转和国家的稳定,责任政治下的各种要素间是呈现出哪种关系。身份是社会成员与政治制度互动的结果,表明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个体同他人、组织的关系,在同他人、组织进行交互活动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责任并履行责任。伦理、契约、身份这三个线索始终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当时的责任政治形式,三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契约的目的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伦理价值,契约的签订确立了社会成员的身份性质,伦理之“理”具有契约的性质,社会成员的身份体现了当时的伦理价值。责任政治并非仅指当前被普遍认同的以国家与公民相互负责、权责一致的政治形式,不同的政治背景、政治价值所构建的政治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虽存在着差异,但都具有责任政治的相关属性和特征,从伦理、契约、身份三个角度对责任政治进行梳理,就是对西方政治发展中的责任属性和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从逻辑上来看,伦理关系观照了责任政治的指向对象,伦理之“理”观照责任政治的目的,以伦理为视角考察的是责任政治在责任对象和责任目的上的特征和演变。古希腊时期体现的是以“善”为目的的指向城邦共同体的责任,相较于个人,城邦拥有天然的优先性。中世纪以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为基础,人们为了获得救赎以信仰为手段,从而向上帝负责。他者的理论在对自我和他者关系审视中,确立了以他者为责任的对象,在回应中对他者负责。当代责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意在重构一种追求个体利益的同时突出责任政治的公共性,为整体公共利益负责的伦理目的。契约视角下的责任政治逻辑在于契约合意构建了责任主客体关系,契约规则优化了责任政治秩序,契约定义了责任政治的内容。古希腊契约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古罗马时期契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近代社会契约论通过对自然状态、天赋人权的论证解释了国家的起源,表明了国家合法性的条件,同时规定了责任政治的内容。以罗尔斯、诺齐克为代表的当代社会契约论者,将社会契约论作为一种方法,论证了国家在促进分配正义或维护持有正义的责任。身份视角下责任政治的逻辑在于身份规范整合主体履责内容,身份制度凸显责任政治形式。责任政治在身份的基础上呈现出不同的情形和内容。大体上来看,公民身份经历了由臣民到公民的转变,伴随着这种转变,责任内容也由依附关系下的臣民服从性责任,变为与公民权利对等的责任。较为特殊的是古希腊时期的社会成员身份,这一时期城邦共同体已经存在公民的概念,但这种城邦公民身份的内涵和外延同现代社会的公民相差甚远,这种形式的责任政治中,城邦公民需要履行的责任与其权利并不对等,责任的内容主要为参与城邦事务、保卫城邦等与城邦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历史的借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把握事物的特征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本文在对责任政治内涵、原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上,从伦理、契约与身份三个角度对责任政治的历史发展脉络、特征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并为当前责任政治的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陈立学[4](2019)在《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的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提出孤儿教育救助是我国孤儿社会福利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孤儿福利从生活保障型福利转向发展型福利的关键阶段,孤儿教育救助已经成为孤儿救助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在孤儿教育救助中,大龄孤儿教育救助,即高中及以上学历(包括中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同等学历教育)的孤儿教育救助是薄弱环节,而这一环节恰是孤儿能否融入社会、实现自立的最后关键一环。政府亟需承担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主导责任,探寻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多种实现模式,藉此推动我国孤儿福利政策由关注孤儿基本生存需要向关注孤儿发展需要的逻辑转型。为此,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借用政治学、行政学以及社会学等的相关理论对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承担责任的依据、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政府责任的履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政府责任的改进等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与政府责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探讨政府承担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责任的理论依据;其次,分析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实施的现实依据,探索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履责的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考察目前国内通行的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模式,并分析政府在其中的履责成效;最后,指明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履责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之道。具体包括:在界定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与政府责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采用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和责任政府理论为政府承担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责任提供理论基础;从大龄孤儿的实际需求和完善孤儿福利制度两方面探讨政府履行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责任的必要性。在阐明政府承担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责任的理论基础以及现实需求后,探讨了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政策供给、资金支持、组织管理以及监督控制等具体责任实现方式。在阐明政府承担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责任依据、构建政府责任体系框架之后,考察了当前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履行现状。针对当前国内通行的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根据实施救助主体的权责和救助体制机制的不同,当前国内通行的大龄孤儿教育救助可以简要的归结为四种模式:一是由民政部及其所属院校实施的孤儿高等教育助学工程;二是由地方各省孤儿学校实施的职业教育;三是由社会组织举办的孤儿集中助学。四是由市场力量主导的大龄孤儿助学模式。在这四种基本模式中,政府所承担的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责任内容以及责任形式不尽相同,政府履责的手段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分析考察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履责现状基础上,剖析政府履责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保护和救助孤儿是一个政府承担的最基本保障责任。在这一普遍共识的敦促下,我国在孤儿营养、健康、卫生和教育等关键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孤儿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能够促进孤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救助政策仍显不足,政府在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的责任也亟待完善。目前,大龄孤儿的教育救助政府履责的主要问题包括:大龄孤儿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并未满足;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配套性制度安排缺位;大龄孤儿教育救助力量薄弱。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为: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的理念需反思,应由消极救助理念转变为积极救助;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法制体系亟待完善,制度设计存有漏洞;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实现路径单一,应引导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到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来。最后提出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履责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的优化路径:通过对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理念的反思,重视大龄孤儿发展规律研究,内化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责任意识,深化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服务意识,从而创新政府承担责任理念;通过制度设计的精细化、制度监管的精准化、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完善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的制度;针对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实现路径单一,提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具体路径。

王远才[5](2019)在《责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基于共享发展理念视角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新时代中国语境下,责任政府的时代内涵与根本实践应该是落实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责任政府的应有特征是明确的价值取向、注重能力提升,拥有责任心;责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原则、可持续共享原则、多主体参与原则;责任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缩小贫富差距、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卜广庆[6](2018)在《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是一个新开论域,同时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因而,当下深度犁耕与倾力研究马克思的责任政府思想,不仅对于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本真呈现,而且对于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与时俱进,以及对于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中国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人们也许会从线性思维出发,基于马克思缺少责任政府形式化文本的客观事实,而武断地认为马克思并没有责任政府的思想。但,无论是从马克思哲学品性的层面理解,还是从思想史两种解读方法(文本法与脉络法)的层面检视,都不能得到马克思没有责任政府思想的结论。人们也许会将理想目标与现实追求相混淆,基于“马克思扬弃政府思想与责任政府主张”间的二元悖逆,从而质疑马克思的责任政府思想。殊不知扬弃政府的主张是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而提出的理想性目标;责任政府思想则是马克思立足无产阶级国家政府建设而提出的过程性要求。因而,两者之间并不构成“逻辑矛盾”。人们也许会认为:诉诸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研究,乃为迎合当下责任政府研究热潮之需,似有为马克思脸上“贴金”之嫌,然而,翻看《法兰西内战》一文,我们则可对“为研究而研究”的指责“释怀”。传统责任政府即为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历史参照。传统责任政府是由商品经济生产方式所催生的,其实践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以沃尔波尔首相的辞职为标志。尽管我们不否认这种政府体制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开创了“政府负责”的新纪元,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尽管我们不能抹杀启蒙思想家从民主理念出发为其所作的理论贡献:主权论为其奠定了理念基石;契约论为其奠定了法理基石;权力合法论为其奠定了价值基石。但通观传统责任政府的理论与实践,则不难发现:不论是其理论根基——抽象的民主理论、还是其制度设计——权力分立的制度架构、抑或是其政府实践——维护资本逐利逻辑以及有产者利益的实质,不仅与责任政府的称谓难以匹配,而且难掩其“虚假责任制”的本质。这些既是马克思不待见传统责任政府的因由,同时也是马克思重塑责任政府思想的根本触发点。马克思立足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者,从实践哲学的关系思维出发:一方面,基于世界为我的关系,揭橥责任发源的内在机理——利益关系(共同利益与利益矛盾)是主导责任发源的始基;另一方面,立足我为世界的关系,从实践的反思性思维出发,揭示人类社会责任规范的进步主义趋向。二者,马克思在颠覆黑格尔国家决定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立足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将政府起源及其责任发初置于利益关系中考察,并在显明政府二元责任结构(阶级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同时,定格政府以人为本的责任经纬与归宿;三者,马克思立足人类历史变迁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的五大历史形态出发,揭示了政府责任异化与复归的历史演进。当然,由于政府具有阶级属性,因而,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以贯之的方法论。马克思基于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从实证之维凝练了责任政府的本质特征:责任政府的人民性;责任政府的廉价性;以及政府责任的规制性。当然,马克思在为我们揭示无产阶级责任政府本质特征的同时,也为我们在今天判断责任政府的生成提供了价值基准:前提性判准——政府责任来源的合民意性;过程性判准——政府责任履践的合法律性;结果性判准——政府责任履践的合效率性。由于巴黎公社既非中世纪意义上的“公社”,也非波拿巴的第二帝国,更非梯埃尔的国防政府,而是无产阶级政府。而无产阶级政府的根本属性,体现并昭示着公社对于传统责任政府的内在超越价值:根本制度之超越——真正民主制取代虚假民主制;制度基础之超越——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取代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治理方式之超越——社会自治取代官僚统治;履责方式之超越——“透明政府”取代“神秘政府"。马克思对于传统责任政府展开的病理解剖与深刻批判,以及对于巴黎公社的热情讴歌与竭力颂扬,是同其伦理情怀紧密关联的。马克思紧紧围绕政府的责任客体,也即“为了谁”的伦理宗旨,立足政府“人为性”与“为人性”的界面,从“人为何指" "人性为何”以及“合乎人性”三个层面,揭示了政府的责任情怀、责任本分以及创生责任政府的现实路径。由于马克思伦理学的品性:不是在抽象或直观意义上言说道德,而是在科学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言及道德;不是在个体本位之下畅谈道德,而是在社会本位之上论及道德;不是在非阶级性的意义上空论道德,而是直陈道德的阶级属性;不满“坐而论道”,而是突出强调“起而行之”,由此不仅敞显了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高远立意、博大情怀与价值诉求,而且使得马克思责任政府的伦理思想呈现出“温暖的红色”与“冰冷的红色”的双色基调。马克思的责任政府思想对于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责任政府的价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启示与教益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坚守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宗旨——这是一条红线问题,显明了责任政府所应恪守的原则底线;(2)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多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和——这是一个任务问题,点明了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重点所在;(3)责任政府建设“始终在路上”——这是一个规律问题,指明了当代责任政府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4)改革与完善政府的责任制度,批判借鉴与吸收东西方责任政府建设的有益经验——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言明了责任政府建设所应具有的开放性心态与创新精神。在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我国社会转型的现实境遇,致思当下责任政府研究的主题与任务——建构底线意义上责任政府的务实目标,以及打造多元并重的政府责任模式,则是学人们应予关注的重点。

牛志亮[7](2013)在《构建我国责任政府的路径分析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责任政府作为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一种政府理念和制度安排已被世界熟知和认可,而在国内,虽然责任政府的构建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但始终未形成一条健康、有效的构建路径来推进责任政府在我国的健全和完善。因此,结合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历史和现实,分析我国构建责任政府历史路径的优劣,突破目前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路径依赖困境,进行责任政府构建路径的矫正和创新才是推动我国责任政府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后不难发现,1978年和2003年作为我国责任政府建设历程的两个节点,将我国的责任政府构建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免责政府时期(1949—1978),这是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初始条件;二是责任政府的起步和发展阶段(1979—2002),至此,我国的责任政府建设才正式拉开序幕,开始步入正轨;三是责任政府的健全和完善阶段(2003以后),由于政府改革矛盾和问题的不断积累,这一阶段也是构建责任政府的攻坚时期。而通过对我国构建责任政府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和政府行为模式的分析,可以将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历史路径分为政府主导型构建路径、经济发展优先型构建路径和渐进式构建路径三种,三条构建路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推动了我国责任政府建设不断的向前发展和完善。但是受我国责任政府制度变迁初始条件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历史路径存在不同程度的的缺点,从而导致我国责任政府的构建中存在着构建主体单一化、政府权力固化和政府职能僵化、权力寻租和腐败滋生、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的路径依赖困境。通过运用路径依赖分析框研究后发现,当前我国责任政府构建中路径依赖困境的成因主要在于:一是受到高度集权的政治行政体制和行政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等初始条件的的影响;二是受到传统的“官本位”和“人治”残余思想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三是受既得利益集团政治阻碍和经济胁迫,责任政府建设步履维艰;四是公民社会发育不足导致构建责任政府的外生动力不足。这些因素在我国责任政府制度变迁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下,一些矛盾和问题不断的积累和强化,最终导致了我国责任政府的构建陷入深深地路径依赖困境。对此,根据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责任政府构建的实际需要,可以通过以下对策突破目前我国构建责任政府中的路径依赖困境:第一,继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构建责任政府路径选择的初始制度安排;第二,重塑我国政府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冲破非良性传统行政伦理观的路径依赖;第三,重塑政府与各社会主体间的职责关系,实现我国责任政府构建主体的多元化;第四,加强对既得利益集团的约束和控制,减弱甚至消除其对政府改革的政治阻碍和经济胁迫;第五,增强构建责任政府的相关制度创新和供给,为责任政府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第六,培育和扶持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增强构建我国责任政府的外生动力。这其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本,摆脱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是关键,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强大是重要的推动力,其它方面则为构建责任政府的路径选择和实施提供制度和思想保障。由此可见,推动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的关键就是打破既有路径依赖的束缚和制约,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和实施,进行路径创新,实现责任政府构建路径的良性循环。

张富强[8](2012)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现代责任政府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下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及经济法治不成熟的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经常会凸显出一种利益上的纠结:企业希望不断地突破政府的依法规限,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利润;政府则希望不断地突破法律本身的规限,从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政府与市场的这种利益互动或纠结,违背了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职能要求。因此,须从宪政的高度解构经济法赋予现代政府的历史使命,努力建成一个有责任的法治政府,实现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转变,通过预防"政府失灵",进而预防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健康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张佳佳[9](2011)在《行政文化视角下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末期,社会突发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对政府责任的关注与思考,在深受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国际上行政改革潮流的影响下,积极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也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责任政府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改革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实现还需要行政文化环境的支持。文化比起政治、经济等更富有继承性、普遍性和延续性,它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广泛的作用。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行政文化引导什么样的行政改革模式和价值取向。正是行政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动力引导着行政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行政文化的价值导向出现了偏离,那么行政制度的建设也会跟着出现一定的偏差。建设责任政府不仅要进行制度和体制上的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行政文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在对行政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和责任政府的理论基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责任政府建设受到行政文化环境制约的观点,指出了行政文化和责任政府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作用关系。然后阐述了在行政文化影响下我国责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革新行政文化的具体路径和策略,从而达到推进责任政府建设的最终目的。全文共分为引言和正文。首先,在引言中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概括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阐述了行政文化以及责任政府的概念、特征,并且指出了论题的理论基础。行政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行政活动过程中,行政主体积累而成所信守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对政府行政体制和行政人员行为的态度、认识、价值倾向和道德要求的总和。责任政府是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理念,也是控制公共行政的一种制度规定。责任政府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及善治与治理理论。第二章:行政文化与责任政府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公共管理从纯理性管理模式到文化管理模式的一个转变的过程。随后阐述了行政文化对责任政府建设的制约和责任政府建设对行政文化形成的影响。一方面责任政府建设受到一定行政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以一定的行政文化氛围为前提;另一方面在责任政府建设过程中促进了行政文化的形成。从而得出行政文化与责任政府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关系。第三章:行政文化背景下的责任政府建设现状分析。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现状,然后从行政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指出其具体原因是行政制度文化不够完善和健全、行政道德失范、行政价值异化、行政思维方式陈旧落后。第四章:革新行政文化,推进责任政府建设。首先介绍了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建设文化环境的必要性。指出了建构责任政府需要行政文化发挥导向作用;建构责任政府需要用行政文化塑造行政人格;建构责任政府需要培育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热情。然后针对我国责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实施路径。主要是从行政制度文化的完善、提高行政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行政价值理念和转变行政思维方式四个方面对问题的解决作了具体的阐述,最终达到推进责任政府建设的目的。

刘超[10](2011)在《论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责任型政府作为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诉求,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政府问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冲突与矛盾也在不断加深,特别是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将承担起更多责任与义务。因此,责任型政府的构建有助于本国积极地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做到既对本国人民负责,又对世界负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责任型政府正成为整个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这对我国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时期我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顺应了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虽然我国责任型政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责任型政府建设仍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责任政府的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与全面的研究。文章的大致结构和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以责任政府的概念为基础,论述了责任政府的基本属性以及特征。本章节是全文的基础,所有围绕责任型政府进行的探讨及研究都是以本章的内容作为铺垫延伸扩展的。第二章从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出发,阐述了新时期构建责任型政府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重点回顾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构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责任型政府构建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为下一章节提出对新时期责任型政府构建路径选择提供了现实的依据。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文的难点。责任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法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建设以及监督体系建设四个大方面出发,并结合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现实,提出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从近些年我国责任型政府的发展现状来看,一个民主、法治、透明、创新的责任型政府正在形成。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对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起到积极地有益的补充。

二、论责任政府及其重建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责任政府及其重建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责任政府视域下的行政问责机制研究 ——以环保问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观察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厘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厘定
        2.1.1 问责的概念界定
        2.1.2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内涵
        2.1.3 “责任政府”的内涵
        2.1.4 行政问责机制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2.2.2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4 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行政问责的思想
第三章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缘起与发展
    3.1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缘起与发展现状
        3.1.1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缘起及历史发展
        3.1.2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
    3.2 行政问责机制对于建立责任政府的重要性
        3.2.1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机制是责任政府建设的核心
        3.2.2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机制是责任政府建设的保障
第四章 行政问责的个案分析——环保问责
    4.1 我国实行环保问责的典型案例分析
        4.1.1 环保问责典型案例
        4.1.2 环保问责典型案例分析
    4.2 我国目前的行政问责机制存在的问题
        4.2.1 缺乏有力的人大问责
        4.2.2 问责客体的确定不合理
        4.2.3 行政问责方式有待商榷
        4.2.4 行政问责法律不完善
        4.2.5 行政问责程序和机制不完善
        4.2.6 异体问责相对薄弱
第五章 建立有效行政问责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5.1 推进行政问责中央立法
        5.1.1 异体问责必须强化
        5.1.2 问责客体务须明确
        5.1.3 问责范围需严谨聚焦
        5.1.4 问责程序的规范是刚需
        5.1.5 责任体系的建立要完整
    5.2 健全行政问责配套制度
        5.2.1 政务公开须重视
        5.2.2 将行政问责与政府绩效评估相结合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责任政府视角下中国电视问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电视问政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2.1.1 国内电视问政研究概况
        2.1.2 电视问政的概念及类型
        2.1.3 关于电视问政的作用及意义
        2.1.4 关于电视问政的问题与展望
        2.1.5 国外关于政治类电视节目的研究
    2.2 关于责任政府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2.2.1 国内责任政府研究概况
        2.2.2 关于责任政府的概念界定
        2.2.3 关于责任政府的基本内涵
        2.2.4 关于责任政府的建构路径
    2.3 文献评述
3 中国电视问政发展概况
    3.1 电视问政发展基础
        3.1.1 中国责任政府建设
        3.1.2 责任政府制度体系
        3.1.3 广播问政实践探索基础
    3.2 电视问政发展阶段
        3.2.1 初创期(2000—2009年)
        3.2.2 发展期(2010年—2015年)
        3.2.3 繁荣期(2016年至今)
    3.3 电视问政发展现状
        3.3.1 各省市电视问政开办概况
        3.3.2 电视问政周期及持续性
        3.3.3 主办单位及问政对象
    3.4 电视问政类型概况
        3.4.1 监督问责型电视问政——以山东省《问政山东》为例
        3.4.2 沟通协商型电视问政——以杭州市《我们圆桌会》为例
        3.4.3 交流宣导型电视问政——以景洪市《电视问政》、香港《议事论事》为例
    3.5 电视问政对责任政府建设的积极意义
        3.5.1 明确政府权责职能
        3.5.2 拓展政民直接沟通
        3.5.3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3.5.4 强化公众参与监督
4 责任政府视角下电视问政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电视问政现存问题
        4.1.1 电视问政类型单一
        4.1.2 问政对象存在局限性
        4.1.3 问政主体参与性较低
        4.1.4 问政议题缺乏及时回应性
        4.1.5 问政缺乏制度化建构
    4.2 时代背景下电视问政功能定位
        4.2.1 政民间理性沟通对话平台
        4.2.2 地方治理多元主体互动平台
        4.2.3 内外部监督问责联动平台
    4.3 电视问政完善方向与实现路径
        4.3.1 明确电视问政定位,丰富问政形式
        4.3.2 拓展问政客体范围,分层设置议题
        4.3.3 联动全媒体问政,完善公众参与
        4.3.4 推进制度建构,实现问政长效化
5 结语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国内部分省(市)代表性广播问政节目摘录
    表2 全国各省(市)电视问政一览表

(3)伦理、契约与身份:西方责任政治分析的三重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
        (一)责任政治概念的相关研究
        (二)责任政治内容的相关研究
        (三)责任政治构建的相关研究
        (四)责任政治同民主关系的相关研究
    三、论文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责任政治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视角
    一、责任及责任政治的内涵分析
        (一)责任的内涵分析
        (二)责任政治的内涵分析
    二、责任政治体系的内容
        (一)责任政治的价值定位
        (二)责任政治的原则
        (三)责任政治的制度安排
    三、责任政治的分析视角及其内在关联
        (一)伦理的内涵及伦理作为分析视角的依据
        (二)契约的内涵及契约作为分析视角的依据
        (三)身份的内涵及身份作为分析视角的依据
        (四)伦理、契约、身份分析视角的的内在关联
    小结
第二章 以伦理为视角的责任政治
    一、伦理视角下责任政治的逻辑
        (一)伦理关系观照责任政治的指向对象
        (二)伦理之“理”观照责任政治的目的
    二、以“善”为目的关涉共同体的责任
        (一)责任政治的目的:至善
        (二)责任政治的对象:共同体
    三、以“救赎”为目的关涉上帝的责任
        (一)责任政治的目的:救赎
        (二)责任政治的对象:上帝
    四、以“回应”为过程关涉他者的责任
        (一)涉他性责任的提出
        (二)自我和他者的“共在”
        (三)“为他者”的道德责任
    五、以交往为过程关涉公共生活的责任
        (一)在公共交往中达成公共责任
        (二)以“公共性”开启积极生活与精神生活
        (三)“为了他者”与“寻找政治”
    小结
第三章 以契约为视角的责任政治
    一、契约视角下责任政治的逻辑
        (一)契约合意塑造责任主客体关系
        (二)契约规则优化责任政治秩序
        (三)契约类型定义责任政治内容
    二、西方契约文明的开端及责任表现
        (一)古希腊经济和政治化契约的责任
        (二)古罗马法律化契约的责任
    三、近代社会契约论下国家的责任
        (一)责任政治的前提:天赋人权
        (二)以责任履行维护国家合法性
        (三)未遵守契约承诺所应承担的消极责任
    四、当代社会契约论下国家的责任
        (一)当代社会契约论的假设:原初状态
        (二)国家维护分配正义的责任
        (三)国家维护持有正义的责任
    小结
第四章 以身份为视角的责任政治
    一、身份视角下责任政治的逻辑
        (一)身份规范整合主体履责内容
        (二)身份制度凸显责任政治形式
    二、古希腊城邦公民的责任
        (一)身份的获得:血缘、财产
        (二)参与城邦事务的责任
        (三)通过公民教育增强公民责任感
    三、西欧封建臣民的责任
        (一)身份的获得:分封
        (二)封臣对封君的责任
        (三)农奴对封建庄园主的责任
    四、现代政治制度下的公民责任
        (一)身份的获得:国籍
        (二)与公民权利对等的公民责任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关于孤儿教育救助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救助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地调查法
        (三)规范分析法
    五、研究内容
    六、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一)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界定
        (二)政府责任的界定
        (三)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的界定
    二、政府承担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
        (二)责任政府理论
第二章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的必要性及实现方式
    一、政府履行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责任的必要性
        (一)缓解大龄孤儿社会融入意愿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二)完善我国孤儿福利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政府在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的履责方式
        (一)政策供给责任
        (二)资金支持责任
        (三)组织管理责任
        (四)监督控制责任
第三章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现状及政府履责成效
    一、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现状考察
        (一)国内通行的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模式
        (二)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模式的对比分析
    二、政府在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的履责成效
        (一)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理念的初步改进
        (二)大龄孤儿个人能力层次得到扩展
        (三)建立大龄孤儿教育救助良性循环模式
第四章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履责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履责存在的问题
        (一)大龄孤儿多元化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二)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配套性制度安排缺位
        (三)大龄孤儿教育救助参与力量薄弱
    二、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履责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理念需反思
        (二)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制度体系亟待完善
        (三)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政府责任实现路径单一
第五章 完善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责任的对策
    一、创新政府履责理念
        (一)重视大龄孤儿发展规律研究
        (二)强化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责任意识
        (三)提升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的服务意识
    二、完善政府履责制度
        (一)制度设计的精细化
        (二)制度监管的精准化
        (三)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
    三、拓展政府履责途径
        (一)加强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政府主导责任
        (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龄孤儿教育救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成果
后记

(5)责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基于共享发展理念视角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解责任政府
    (一) 责任政府的时代内涵
        1. 从传统公共行政认识责任政府。
        2. 从新公共管理角度理解责任政府。
        3. 从新公共服务角度理解责任政府。
        4. 从新公共行政角度理解责任政府。
        5. 从治理与善治角度理解责任政府。
    (二) 责任政府的应有特征
        1. 明确的价值取向。
        2. 注重能力提升。
        3. 拥有责任心。
二、共享发展理念视域下责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原则
    (二) 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三) 可持续共享原则
    (四) 多主体参与原则
三、共享发展理念视域下责任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 缩小贫富差距
    (二) 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三)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 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四、结论

(6)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第一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扫描
        二、国内研究现状概览
    第三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研究理路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
第二章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研究之前提设问
    第一节 形式化文本与实质性思想之关联辨析
        一、问题:马克思责任政府形式化文本的缺失是否意味着实质性思想的空场
        二、原因:马克思哲学非学院哲学的品性决定其不会纠结于形式化文本问题
        三、结论:马克思缺少责任政府的形式化文本决不表明其实质性思想的缺失
    第二节 扬弃政府与责任政府思想之悖逆疏解
        一、马克思扬弃政府的思想
        二、两者“悖逆化”的消解
    第三节 《法兰西内战》文本与责任政府思想
        一、《法兰西内战》与责任政府思想之关联
        二、《法兰西内战》文本解读的两维旨趣
第三章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历史参照
    第一节 传统责任政府的历史发轫
        一、传统责任政府的历史发源及其实质意涵
        二、责任政府与自然经济形态的绝缘性剖析
        三、责任政府与市场经济形态的亲缘性揭示
    第二节 传统责任政府的理论滥觞
        一、主权论定格了人民的权力主体地位,奠定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理念基石
        二、社会契约论明晰了政府的责任坐标,构筑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法理基石
        三、权力合法论诱生了政府的恒常责任,夯实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价值基石
    第三节 传统责任政府的弊病梳理
        一、立基理论的瑕疵
        二、制度设计的痼疾
        三、责任实践的缺陷
第四章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宏观透视
    第一节 分析视角——关系思维与责任发源
        一、实践思维与理解责任的科学进路
        二、马克思对于责任发源的深邃理解
        三、马克思关于责任特性的概要说明
    第二节 解析框架——国家与市民社会"谁为本位"
        一、政府责任的对象性范畴说明
        二、政府与社会二元关系的澄明
        三、马克思社会本位观下的政府责任经纬
    第三节 责任演进——政府公共责任的异化与复归
        一、前政治社会“作为非国家机构”的政府责任
        二、政治社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责任及其演化
        三、后政治社会:政府消融于社会与社会充分自治
    第四节 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法
        一、阶级实质与无产阶级责任政府
        二、无产阶级责任政府的历史创生
        三、去阶级分析法责难的理论回应
第五章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价值意蕴
    第一节 马克思意义上的责任政府——无产阶级政府
        一、现实批判意义上的必然
        二、思想发展意义上的必然
        三、经验实证意义上的确证
        四、实践偏差上的问题澄清
    第二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哲学探因
        一、实践唯物主义地基之上的责任政府
        二、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总体性征
    第三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之特征思想
        一、责任政府的人民性
        二、责任政府的廉价性
        三、政府责任的规制性
    第四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之判准思想
        一、前提性判准政府责任来源的"合民意性"
        二、过程性判准政府责任履行的"合法律性"
        三、结果性判准政府责任践履的"合效率性"
    第五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之超越思想
        一、政治制度之超越
        二、经济基础之超越
        三、治理方式之超越
    第六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纠结问题
        一、责任重心:专政还是民主
        二、实质指认:误解还是栽赃
第六章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伦理追问
    第一节 马克思新哲学观下的政府责任伦理
        一、基于实践哲学之上的马克思伦理学
        二、马克思伦理学视野下的政府责任伦理
    第二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伦理思想之界面
        一、政府的人为性与政府的为人性
        二、政府为人性的解析及内在关联
    第三节 人为何指与政府责任情怀
        一、人为何指攸关政府责任党性
        二、马克思人为何指的思想历程
        三、人的显明与政府的价值基调
    第四节 人性为何与政府责任本分
        一、人性为何关乎政府责任主旨
        二、马克思人性为何的思想诠释
        三、人的自由本性与政府责任本分
    第五节 合乎人性与创生责任政府
        一、马克思对合乎人性生存方式的远景展望
        二、非人性生存方式的真相揭示与根源剖析
        三、无产阶级自创责任政府则是历史的必然
    第六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伦理思想之总结
        一、马克思责任政府伦理思想的总体品性
        二、马克思责任政府伦理思想的鲜明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之教益与启示
        一、宗旨问题:红线不容僭越
        二、任务问题:思想不容教条
        三、发展问题:规律不容违背
    第二节 中国责任政府建设之时代境遇与研究聚焦
        一、时代境遇: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二、责任现状:政府负面责任频发
        三、研究任务:聚焦政府负面责任
        四、研究取向:本土化与理性致思
    第三节 中国责任政府建设之底线思维
        一、现代意义上责任政府之层级划分
        二、底线意义上责任政府之选择因由
        三、底线意义上责任政府之建构重心
    第四节 中国政府责任模式之务实致思
        一、类型学意义上的政府责任模式
        二、影响责任模式选择的变量分析
        三、我国政府责任模式的历史沿革
        四、政府多元责任并重的理性思考
附录: 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的发展历程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7)构建我国责任政府的路径分析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
        1. 责任政府的内涵
        2. 政府责任的内涵
        3. 责任政府和政府责任的关系
    (二) 路径依赖理论概述
        1. 路径依赖的内涵
        2. 路径依赖的成因分析
    (三) 路径依赖理论在构建我国责任政府的路径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三、我国责任政府的构建路径:历史选择及现状分析
    (一) 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历史演进
        1. 我国责任政府的初始条件——免责政府时期(1949——1978年)
        2. 我国责任政府的起步和发展阶段(1978——2002年)
        3. 责任政府的完善阶段(2003年——)
    (二) 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历史路径分析
        1. 政府主导型构建路径的优势与困境
        2. 经济发展优先型构建路径的优势与困境
        3. 渐进式构建路径的优势与困境
四、当前我国责任政府构建中路径依赖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 我国构建责任政府初始条件的影响
        1. 高度集权的政治行政体制惯性的影响
        2. 行政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
    (二) 非正式制度——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影响
        1. 传统“官本位”行政伦理思想的束缚
        2. 传统人治残余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 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
    (四) 公民社会的发育滞后导致我国构建责任政府的外生动力不足
五、突破我国责任政府构建中路径依赖困境的对策思考
    (一) 继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初始制度安排的负面影响
    (二) 重塑我国政府的行政伦理价值观
        1. 冲破非良性传统行政伦理观的路径依赖
        2. 重塑当代我国行政伦理价值体系
    (三) 重塑政府与各社会主体间的职责关系,实现我国责任政府构建主体的多元化
        1. 重构政府与市场间的职责关系
        2. 重建政府与社会的职责关系
        3. 重塑政府与公民间的职责关系
    (四) 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约束和控制
    (五) 增强构建责任政府的相关制度创新和供给能力
        1. 健全和完善责任政府的立法制度和法律体系
        2.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行政问责的制度化、法制化
        3. 健全和完善责任政府的监督制度
    (六) 培育和扶持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增强构建我国责任政府的外生动力
        1. 加强和完善公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公民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2. 强化公民的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
        3. 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公民社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8)国际金融危机下现代责任政府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责任政府的内涵
二、责任政府的法律责任
    (一) 宪法责任
    (二) 行政法责任
    (三) 经济法责任
三、我国现代责任政府的构建
    (一) 树立正确观念
    (二) 明确政府职能
    (三)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 推行政务公开
    (五) 建立宏观调控决策复议制度
    (六) 健全惩罚――赔偿机制

(9)行政文化视角下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二、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行政文化
        (一) 行政文化的涵义
        (二) 行政文化的特征
        (三) 行政文化的功能
    二、责任政府
        (一) 责任政府的涵义
        (二) 责任政府的特征
        (三) 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
    三、理论基础
        (一) 社会契约论
        (二) 人民主权论
        (三) 治理与善治理论
第二章 行政文化与责任政府的关系
    一、公共管理由纯理性管理模式到文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 纯理性管理模式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二) 文化管理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二、行政文化和责任政府的关系是双向作用关系
        (一) 一定的行政文化氛围影响和制约着责任政府的建设
        (二) 在一定程度上责任政府的建设促进了行政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行政文化背景下的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现状分析
    一、责任政府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 行政问责逐渐进入了制度层面
        (二) 行政人员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 信息公开制度的深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 舆论监督问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五) 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责任政府的实践
    二、行政文化角度下责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问责制的制度文化不完善
        (二) 权责失衡现象依就存在
        (三) 政府责任缺失
        (四) 政府失信于民
        (五) 官场潜规则盛行,腐败现象普遍
    三、行政文化视角下责任政府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行政制度文化尚未健全
        (二) 行政价值异化
        (三) 行政道德失范
        (四) 行政思维方式陈旧落后
第四章 革新行政文化,推进责任政府建设
    一、完善我国责任政府建设文化环境的必要性
        (一) 建构责任政府需要行政文化发挥导向作用
        (二) 建构责任政府需要用行政文化塑造行政人格
        (三) 建构责任政府需要培育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热情
    二、改进我国行政文化现状的具体对策和实施路径
        (一) 建立和完善行政制度文化,为建设责任政府提供保障
        (二) 重塑行政价值,推动责任政府建设
        (三) 加强行政道德规范,促进责任政府建设
        (四) 转变行政思维方式,推进责任政府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论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责任政府的概念和特征
    (一) 责任政府的概念分析
        1、责任政府的概念界定
        2、责任政府的基本属性
    (二) 责任政府的特征
        1、责任政府具有民主的特性
        2、责任政府是具有法治特征
        3、责任政府是透明的、阳光的政府
        4、责任政府是创新性政府
二、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构建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 中国责任型政府构建的必要性
        1、构建责任型政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构建责任型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3、构建责任型政府是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需要
    (二) 中国责任型政府的现状分析
        1、中国责任型政府的发展历程
        2、中国责任型政府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新时期中国责任刑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 建设法治型政府
        1、完善立法是建设法治型政府的基础
        2、加强依法行政能力
    (二) 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有限责任政府"
        1、分清政府职能,简政放权
        2、建立健全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
        3、提高社会自治组织能力,完善公民社会
    (三) 加强责任政府制度建设
        1、完善政府官员问责制
        2、加强责任政府效绩审计制度建设
    (四) 完善政府监督体系
        1、强化政府权力机关的监督
        2、完善政府行政机关内部监督
        3、加强社会监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论责任政府及其重建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责任政府视域下的行政问责机制研究 ——以环保问责为例[D]. 翁倩玉.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责任政府视角下中国电视问政研究[D]. 刘珊. 浙江大学, 2020(01)
  • [3]伦理、契约与身份:西方责任政治分析的三重视角[D]. 薛佳. 吉林大学, 2019(02)
  • [4]大龄孤儿教育救助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陈立学. 吉林大学, 2019(10)
  • [5]责任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基于共享发展理念视角的探讨[J]. 王远才.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02)
  • [6]马克思责任政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卜广庆.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构建我国责任政府的路径分析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视角[D]. 牛志亮.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8]国际金融危机下现代责任政府的构建[J]. 张富强. 广东社会科学, 2012(05)
  • [9]行政文化视角下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研究[D]. 张佳佳. 河南大学, 2011(08)
  • [10]论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D]. 刘超. 首都师范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论负责任的政府及其重建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