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2021)在《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文中提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出现自身抗体及多脏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相较于成人更具有复杂性。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起, 回答了12个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临床问题, 以期提高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的规范性及科学性, 指导临床实践。
刘芸芳,唐盛,韦俏宇[2](2021)在《强的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他克莫司组(n=31例)和环磷酰胺组(n=31例),他克莫司组予他克莫司联合强的松治疗,环磷酰胺组予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及血肌酐、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他克莫司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环磷酰胺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及血肌酐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且他克莫司组下降程度更显着(P <0.05);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他克莫司组下降程度更显着(P <0.05);他克莫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环磷酰胺组(6.45%vs. 25.81%,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显着,可显着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狼疮活动,不良反应较少。
魏骐骄[3](2020)在《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近5年儿童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和单倍型与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进一步根据患儿CTX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调整治疗,评估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PGx)指导对治疗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为LN患儿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查阅并收集62例LN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及5年的临床资料,描述患儿的临床特点。2.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Ⅲ型或Ⅳ型LN患儿共33例,根据家长意愿入CTX诱导治疗3个月组(A组,n=12)和6个月组(B组,n=21),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回顾性分析79例以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起病的LN患儿(n=31)及非NS起病LN患儿(n=48)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99例LN患儿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5.检测46例LN患儿的CTX代谢酶相关基因CYP2B6、CYP2C19和GSTP1,用PHASE 2.1软件对其进行单倍型分析,并分析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6.根据20例LN患儿CTX药物基因检测结果对其治疗进行调整,与20例未行药物基因检测的患儿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评估PGx指导对治疗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1.本中心LN患儿经规范治疗后疗效良好。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激素相关性高血压、高眼压,还应特别关注羟氯喹导致视野缺损,以避免不良后果。2.CTX诱导缓解治疗3个月或6个月后序贯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于患儿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影响。3.以NS起病的患儿肾损害更严重,达到临床缓解所需要的时间更长。4.口腔溃疡、24小时尿蛋白(24 hour-urine protein,24h-UP)增高、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是LN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5.CYP2C19*2(rs4244285)和GSTP1(rs1659)位点变异可使疗效降低,无效组的 1011101 单倍型 CYP2B6(rs4802101 多态型、rs8192709 野生型、rs3745274野生型、rs2279343 野生型),GSTP1(rs1695 野生型),CYP2C19(rs4986893 野生型、rs4244285多态型)频率高于有效组。6.CTX药物基因指导与否对LN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分析了 LN患儿临床特点,并发现了 CYP2B6、CYP2C19和GSTP1基因型及单倍型与CTX治疗儿童LN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但CTX药物基因指导对LN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
李刚,袁继承,张业霞[4](2019)在《他克莫司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有效率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究狼疮性肾炎患者接受他克莫司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肾内科狼疮性肾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远程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甲基强的松龙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实验组则实施他克莫司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分析两组狼疮性肾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接受他克莫司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邱忆[5](2019)在《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寻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江西省人民医院病案查询系统检索出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出院疾病诊断中包含“狼疮性肾炎”诊断的患者病历,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314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分为感染组(161例)和非感染组(153例),收集纳入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利用c2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以下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住院天数、SLEDAI评分、血白细胞、血肌酐、血清白蛋白、C3、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IgG、24小时尿蛋白定量。2.感染前2周曾使用抗生素、近1月使用激素日剂量≥0.5mg/kg、近1月使用免疫抑制剂≥2种、合并受累系统≥2个、既往曾使用冲击治疗的LN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中161例LN患者共发生感染172例次,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66.2%),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3.9%)。共分离培养出94株病原菌,以细菌最常见(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0.4%),其次为真菌(占25.5%)。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CRP、ESR、24小时尿蛋白定量、IgG、C3、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既往曾使用冲击治疗、近1月使用免疫抑制剂种类≥2种、受累系统≥2个、SLEDAI评分、感染前2周应用抗生素、近1月使用激素日剂量与LN并发感染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C3降低、血清白蛋白降低、住院天数、感染前2周应用抗生素、近1月使用激素日剂量是LN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N患者并发感染的特点为病程长、住院时间长,狼疮活动度高,血白细胞、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肌酐、血沉、CRP、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高,IgG、血清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低。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细菌,其次为真菌。LN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RP升高、C3降低、血清白蛋白降低、住院天数延长、感染前2周应用抗生素、近1月使用激素日剂量大。
黄玉琼,张亚敏,陶娟[6](2018)在《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糖皮质激素(GCs)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主要的药物之一。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且长期应用可导致多种副作用,临床医生难以针对不同病情的SLE患者给予相对精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本文总结糖皮质激素在SLE不同进展阶段、不同脏器受累以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中最新的应用共识和研究进展,并分析SLE中糖皮质激素抵抗(GCR)的相关机制,针对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为糖皮质激素在SLE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裴晓琳[7](2018)在《小儿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以及文献回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小儿狼疮性肾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检验资料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2月于住院治疗10例LN患儿相关的临床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cSLE患儿的首发临床表现,及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的时间,同时收集LN的病理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尿常规、各种抗体、血脂、血沉等)及治疗方案,进一步收集诊断为LN后出现的肾外症状。结果:1.在收集的10例狼疮性肾炎患儿中,男性患儿人数为2例,占20%,女性患儿人数为8例,占80%,男女比例为1:4;最小的发病年龄为3岁,最大的发病年龄为16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1.3岁。2.10例患儿中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浮肿(7例),其次为血尿(5例),发热(4例),皮肤表现(3例),包括皮疹、面部红斑,关节痛(各1例)。所有患儿从出现首发症状到诊断为LN时间从小于1周到3年7个月不等。确诊LN后,有2例患儿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腮腺炎的表现,1例出现狼疮性脑病表现,1例出现脑血栓及双股骨外侧髁及股骨头坏死表现,1例出现抗磷脂综合征。3.LN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0例LN患儿中有7例有蛋白尿结果,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24h尿蛋白定量结果为均数为2082mg(306mg-3600mg)。自身抗体检查:所有LN患儿的抗ANA均阳性,除1例抗dsDNA抗体低于正常外,其余患儿抗dsDNA抗体均阳性,2例患儿ANCA阴性,其余患儿均阳性。抗Sm抗体阳性9例(45.2%),抗SSA抗体阳性9例(35.5%),抗SSB抗体阳性7例(33.9%)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血脂增高2例,余患儿不详,C3均降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4例(25.8%),血沉均升高。4.LN患儿的临床分型10例LN患儿的临床分型如下:肾病综合征型3例,其次为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型3例,急性肾炎型3例(17.7%),亚临床型1例(1.6%)。5.LN患儿的病理类型所有LN患儿中最常见的病理分型是Ⅳ型5例(71.0%),其中两例为Ⅳ-S型,其次为V型3例,其中单纯性V型2例,其中1例为V+Ⅳ-G型,最后Ⅱ型及Ⅲ型LN各为1例。6.LN患儿的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使用了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所使用的的药物如下:环磷酰胺、MMF、羟氯喹、环孢素、羟氯喹、来氟米特、雷公藤。同时联合使用了糖皮质激素。结论:1.肾组织活检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的患儿以女性为主;2.在LN患儿中可发现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如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CA、C3等;3.此次回顾性分析中,狼疮性肾炎患儿最常见的临床分型为肾病综合征型,狼疮性肾炎患儿最常见的病理分型是Ⅳ型。4.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改善LN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胡义阳[8](2016)在《个体化治疗狼疮性肾炎2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结合患者狼疮活动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评价使用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方便抽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23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狼疮活动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轻度活动组(5例)、中度活动组(8例)、重度活动组(10例)等3个小组,分别予以患者泼尼松片、环磷酰胺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后,其中有18例(78.2%)患者临床指标得到显着改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3组该次治疗总有效率为78.2%;治疗后3组患者24 h尿蛋白、C3(g/L)、C4(g/L)、SCr(umol/L)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是狼疮性肾炎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治疗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治疗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朱铁锤[9](2015)在《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37例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接受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疗程90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沉渣指标、血常规指标、冷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率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蛋白(UP)、尿红细胞(URBC)、静脉血红蛋白(VB-Hb)、静脉血小板(V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P、URBC明显低于对照组,VB-Hb、VB-PL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冷球蛋白血症(CGE)、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GE、ANA、A-ds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临床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理想方案。
陈莎莎[10](2015)在《新月体肾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新月体肾炎(CrGN)发展急骤,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迅速进展至少尿或无尿性肾功能衰竭,是最严重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国内外来自阿拉伯、美国、印度、日本及西班牙等的报道显示CrGN约占肾活检总数的4-10%,病因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2003年我们曾报道1989-2001年间我科肾活检确诊的172例CrGN,以狼疮性肾炎、IgA肾病导致的Ⅱ型CrGN最为常见,随着肾活检不断普及及技术改进,CrGN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根据肾活检病理、免疫病理及血清学特征,确定新月体肾炎类型和病因,以及疾病的可逆程度等,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改善预后。然而,我国近十年来CrGN流行病学、免疫病理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及其与国外的区别缺乏大样本的病例研究,因此本文回顾性总结近10年来我科CrGN病理类型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研究一:新月体肾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目的:明确中国新月体肾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3-2013年来肾活检确诊的528例新月体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免疫病理将其分为3型: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Ⅱ型: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结果:528例新月体肾炎患者占肾活检总数的1.56%,208例(39.4%)为男性,320例(60.6%)为女性,肾活检时平均年龄为(37.6±16.4)岁。52.5%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18.2%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2.1%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9.7%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7.6%表现为无症状尿检异常。Ⅰ型61例(11.6%),Ⅱ型331例(62.7%),狼疮性肾炎最常见,IgA肾病次之,Ⅲ型136例(25.8%),Ⅰ型、Ⅱ型、Ⅲ型中ANCA阳性率分别为18.0%、4.5%和86.0%,抗GB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4%、0.9%和3.7%。Ⅰ型,Ⅱ型,Ⅲ型5年累积肾脏存活率分别为17.6%,70.1%和44.3%。结论:我国新月体肾炎中最常见的是狼疮性肾炎,其次是系统性血管炎和IgA肾病。一半以上患者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12.1%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7.6%表现为无症状尿检异常,各类型新月体肾炎临床表现及预后有显着差异,Ⅰ型,Ⅱ型,Ⅲ型5年累积肾脏存活率分别为17.6%,70.1%和44.3%。研究二:新月体比例在新月体狼疮性肾炎中的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新月体比例在Ⅳ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肾活检证实的520例新月体≥10%的Ⅳ型LN,根据光镜下肾小球中新月体形成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组1(10%≤新月体%<25,N=240),组2(25%≤新月体%<50,N=160),组3(新月体%≥50,N=120),以100例无新月体形成的Ⅳ型LN为对照,比较四组间临床、实验室和病理特点。结果:70名男性(13.4%)和450名女性(86.6%)患者,平均年龄为31.6±11.3岁。与对照组相比,新月体组患者病程更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21.8%),肾病综合征(23.4%),发作性肉眼血尿(26.7%)和慢性肾功能不全(7.9%)。蛋白尿,镜下血尿和小管损伤标更重,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更常见。血清学活动(补体低下,ANA,ds-DNA滴度)更低,LA和ANCA阳性率更高。病理上,免疫荧光可见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较弱。光镜下球性废弃比例高,袢坏死比例高,白金耳和毛细血管袢微血栓较少见,肾小管间质急性、慢性病变和血管病变重,间质广泛炎细胞浸润。肾外表现如贫血和高血压发生率高,而血小板减低、白细胞减少和肾外器官受累发生率低。新月体比例与浆膜炎发生率、高血压比例、贫血、肉眼血尿发生率、ANCA阳性率、袢坏死比例、尿素氮、肌酐水平、补体C3、C4水平、尿NAG酶、RBP酶、AI和CI评分成正相关,与年龄、LN病程、SLE病程和白金耳比例成负相关。结论:Ⅳ型LN合并新月体形成的患者多起病急,病程短,肾脏表现较重,肾外器官受累较轻,免疫学活动性较低,病理上袢坏死、小管萎缩、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突出,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较少。研究三:新月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阐明我国新月体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2003年至2013年肾活检证实的124例随访1年以上的新月体≥50%的狼疮性肾炎(cL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以100例无新月体的LN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包括101例女性,23例男性,平均年龄为(32.0±13.5)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起始肌酐为(2.4±2.0)mg/dl,新月体平均百分比为(64.4± 13.3)%。新月体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3年和5年累计肾存活率分别为 82.3%vs97.8%,78.4%vs92.6%和 70.2vs84.9%。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表明肾活检时血肌酐浓度是cLN患者进展至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月体狼疮性肾炎患者治疗反应较差,肾存活率更低,5年累积肾脏存活率为70.2%,多靶点治疗肾存活率及完全缓解率更高,肾活检时血肌酐水平是进入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曲线显示肾活检时肌酐>5.5mg/dl时5年内进入ESRD的风险>90%。
二、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论文提纲范文)
(2)强的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
2.2 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对比 |
2.3 两组治疗前后SLEDAI评分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3)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假说及目的 |
1.3.1 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
1.3.1.1 5年随访的单中心队列研究 |
1.3.1.2 Ⅲ型或Ⅳ型狼疮性肾炎患儿环磷酰胺诱导治疗3和6个月后序贯吗替麦考酚酯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
1.3.1.3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
1.3.1.4 儿童狼疮性肾炎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
1.3.2 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及单倍型与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探讨 |
1.3.3 环磷酰胺药物基因组学指导儿童狼疮性肾炎个体化用药的初步探讨 |
1.4 文献综述—儿童风湿性疾病相关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1.4.1 药物基因组学 |
1.4.2 常用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
1.4.2.1 糖皮质激素 |
1.4.2.2 非甾体抗炎药 |
1.4.2.3 免疫抑制剂 |
1.4.2.3.1 甲氨喋呤 |
1.4.2.3.2 环磷酰胺 |
1.4.2.3.3 吗替麦考酚酯 |
1.4.2.3.4 环孢素 |
1.4.2.3.5 他克莫司 |
1.4.2.3.6 羟氯喹 |
1.4.2.3.7 其他免疫抑制剂 |
1.4.2.4 生物制剂 |
1.4.2.4.1 TNF-α拮抗剂 |
1.4.2.4.2 IL受体拮抗剂 |
1.4.2.4.3 T细胞协同刺激阻断剂与B细胞抑制剂 |
1.4.3 小结 |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
2.1 儿童狼疮性肾炎的5年随访的单中心队列研究 |
2.1.1 资料与方法 |
2.1.1.1 研究对象 |
2.1.1.2 资料收集 |
2.1.1.3 相关定义 |
2.1.1.4 统计学方法 |
2.1.2 结果 |
2.1.2.1 LN患儿起病时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点 |
2.1.2.2 肾活检病理类型分析 |
2.1.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
2.1.2.4 药物治疗 |
2.1.2.5 治疗结局 |
2.1.2.6 药物不良反应 |
2.1.3 讨论 |
2.2 Ⅲ型或Ⅳ型狼疮性肾炎患儿环磷酰胺诱导治疗3和6个月后序贯吗替麦考酚酯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
2.2.1 资料与方法 |
2.2.1.1 研究设计 |
2.2.1.2 治疗方案 |
2.2.1.3 纳排标准 |
2.2.1.4 结局指标 |
2.2.1.5 统计学方法 |
2.2.2 结果 |
2.2.2.1 一般情况 |
2.2.2.2 不同时间点指标比较 |
2.2.2.3 A、B两组疗效比较 |
2.2.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2.2.5 完全缓解患儿的分组分析 |
2.2.2.6 未完全缓解患儿的分组分析 |
2.2.3 讨论 |
2.3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
2.3.1 资料与方法 |
2.3.1.1 研究对象 |
2.3.1.2 研究方法 |
2.3.1.3 统计学方法 |
2.3.2 结果 |
2.3.2.1 一般情况比较 |
2.3.2.2 实验室指标比较 |
2.3.2.3 肾损害及狼疮活动指标的比较 |
2.3.2.4 治疗方案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
2.3.3 讨论 |
2.4 儿童狼疮性肾炎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
2.4.1 资料与方法 |
2.4.1.1 研究对象及纳排标准 |
2.4.1.2 资料收集 |
2.4.1.3 分组标准 |
2.4.1.4 统计学方法 |
2.4.2 结果 |
2.4.2.1 一般资料及起病时实验室检查比较 |
2.4.2.2 Logistic回归分析 |
2.4.3 讨论 |
第三章 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及单倍型与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探讨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研究设计 |
3.1.2 资料收集 |
3.1.3 药物治疗方案 |
3.1.4 基因检测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2.1 入组患儿的人口学特征 |
3.2.2 入组患儿不同SNP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 |
3.2.3 患儿疗效分组及临床资料 |
3.2.4 患儿不良反应分组及临床资料 |
3.2.5 不同分组间基因型与基因频率的比较 |
3.2.6 基因单倍型分析 |
3.2.7 不同分组间单倍型分布频率的比较 |
3.2.8 临床病例回顾 |
3.3 讨论 |
第四章 环磷酰胺药物基因组学指导儿童狼疮性肾炎个体化用药的初步探讨 |
4.1 资料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结局指标 |
4.1.3 研究具体流程 |
4.1.4 药物治疗方案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 |
4.2.1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 |
4.2.2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4.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4.2.4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的比较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电话问卷 |
附件2 SLEDIA评分表 |
附件3 CTX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 |
附件4 不同分组间ABCB1基因型与基因频率的比较 |
附件5 知情同意书 |
附件6 环磷酰胺药物基因组学指导狼疮性肾炎患儿个体化用药的研究的CRF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研究资料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分组 |
2.1.3 相关诊断标准 |
2.2 研究资料 |
2.2.1 一般资料收集 |
2.2.2 实验室资料收集 |
2.2.3 肾脏病理学资料收集 |
2.2.4 影像学资料收集 |
2.2.5 感染情况收集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总体感染情况 |
3.2 临床资料比较 |
3.2.1 一般资料比较 |
3.2.2 受累系统及治疗情况比较 |
3.3 实验室资料比较 |
3.4 两组肾脏病理结果 |
3.5 LN并发感染的特点 |
3.5.1 感染部位分布特征 |
3.5.2 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 |
3.6 LN并发感染危险因素 |
3.6.1 LN患者并发感染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6.2 LN患者并发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LN患者感染的发生与部位 |
4.1.1 LN患者感染的发生 |
4.1.2 LN患者主要感染部位 |
4.2 LN并发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
4.2.1 LN并发细菌感染 |
4.2.2 LN并发真菌感染 |
4.2.3 LN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 |
4.3 LN并发感染与肾脏病理分型 |
4.4 LN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GCs在SL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1.1 GCs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
1.1.1 糖皮质激素药物分类 |
1.1.2 剂量分级 |
1.1.3 使用疗程 |
1.2 GCs在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1 GCs在不同严重程度及特殊人群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1. 1 SLE轻、中、重度分类标准 |
1.2.1. 2 GCs在不同程度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2 GCs在合并重要脏器受累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2. 1 GCs在狼疮肾炎中的应用 |
1.2.2. 2 GCs在合并抗磷脂综合征 (APS) 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2. 3 GCs在合并神经精神症状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2. 4 GCs在合并心血管疾病表现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2. 5 GCs在合并肺部表现SLE患者中的应用 |
1.2.2. 6 GCs在合并消化系统表现SLE患者中的应用 |
2 糖皮质激素抵抗 |
3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其防治策略 |
4 结语 |
(7)小儿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以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临床资料 |
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
4.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
5.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型 |
6.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 |
7. 预后判断标准 |
第三章 结果 |
1. LN患儿的性别、年龄特点 |
2. LN患儿的首发临床表现及肾外表现 |
3. LN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
4. LN患儿的临床分型 |
5. LN患儿的病理类型 |
6. LN患儿治疗方案及预后 |
第四章 讨论 |
1. 狼疮性肾炎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 |
2. LN患儿的首发临床表现、肾外表现及并发症状 |
3. LN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
4. LN患儿的临床分型 |
5. LN患儿的病理类型 |
6. LN患儿治疗方案及预后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生物标记物在小儿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9)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37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新月体肾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常用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本学位论文所取得的创造性研究成果 |
第一章 绪论 新月体肾炎研究现状 |
发病机制 |
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病理表现 |
预后 |
治疗 |
小结 |
第二章 新月体肾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新月体比例在新月体狼疮性肾炎中的的临床意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新月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环磷酰胺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21(12)
- [2]强的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 刘芸芳,唐盛,韦俏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0)
- [3]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 魏骐骄.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4]他克莫司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有效率分析[J]. 李刚,袁继承,张业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14)
- [5]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邱忆. 南昌大学, 2019(01)
- [6]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 黄玉琼,张亚敏,陶娟. 皮肤科学通报, 2018(03)
- [7]小儿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以及文献回顾[D]. 裴晓琳.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8]个体化治疗狼疮性肾炎23例临床分析[J]. 胡义阳. 中外医疗, 2016(28)
- [9]强的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37例疗效分析[J]. 朱铁锤. 海南医学, 2015(17)
- [10]新月体肾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D]. 陈莎莎. 南京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