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 DSL 的未来

2000 年 DSL 的未来

一、2000年DSL的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思[1](2019)在《抗缪勒氏管激素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学建立及在性早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作为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最有效标志物之一,不仅在女性生殖领域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在新生儿和儿童内分泌疾病方面也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人体血清AMH浓度的检测逐渐成为医学实验室必须普及的项目,但AMH的检测方法和参考区间并无统一标准。迄今为止,国外已有多种AMH检测技术,而国内目前对AMH诊断试剂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本研究建立的抗缪勒氏管激素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可快速、高敏感、高特异地对AMH进行检测。第一部分抗缪勒氏管激素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学建立为了对AMH体外诊断检测方法予以创新并在临床应用上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试剂的筛选、反应体系及检测流程的优化、分析性能评价、参考值确立和稳定性研究等方面,来进行AMH磁微粒化学发光方法学的建立。结果显示:1试剂的选择方面,我们最终确定北京泽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AMH抗原2和AMH偶联物 Anti-AMH-AP(1.Oμg/mL)、Anti-AMH-FITC(0.5μg/mL)作为本方法建立的主要试剂。2反应体系及检测流程的优化方面,我们选择在AMH抗试剂的Tris缓冲液中添加0.5%BSA,并使用蛋白缓冲液 BUF3(Tris-HCl 缓冲液,150mmol/L,PH7.5,含 0.5%BSA、0.05%proclin300)配制校准品,以保证试剂及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将加样模式定为30μL样本+30μL抗试剂A+30μL抗试剂B 15min+30μL磁微粒试剂5min+300μL清洗液清洗3次+200μL底物后在发光检测仪上进行测试。3分析性能评估方面,通过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空白检出限、线性范围、方法学比对及钩状效应等对本方法予以评价。质控品1和质控品2的批内CV分别为2.31%和1.89%,批间CV分别为3.79%和6.64%;准确度在±4%之内,添加回收率96%;空白检出限达0.05ng/mL;在零含量AMH样本中分别加入100ng/mL抑制素A、100ng/mL激活素A、500mIU/mL 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测得结果均不高于 0.07ng/mL,特异性较好,符合特异性检测要求;线性范围在0.07ng/mL-20ng/mL内,相关系数r=0.999;待测标本的AMH水平高达800ng/mL时仍未观察到钩状效应;本法和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直线回归方程Y=0.996X+0.029,r=0.997,相关性良好。4通过对560份正常人样本的AMH检测值进行分析,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AMH的参考值范围。健康男性:1.43ng/mL-1 1.6ng/mL:健康女性:20-24 岁(1.66ng/mL-9.49ng/mL):25-29 岁(1.18ng/mL-9.16ng/mL);30-34 岁(0.672ng/mL-7.55ng/mL);35-39 岁(0.777ng/mL-5.24ng/mL);40-44 岁(0.097ng/mL-2.96ng/mL);45-50 岁(0.046ng/mL-2.06ng/mL)。5通过对试剂加速稳定性和开瓶稳定性分析,发现抗试剂在37℃条件下加速破坏9天后效价下降30%左右,校准品开瓶8h后稳定性良好,未见明显降解。本研究结果表明,抗缪勒氏管激素磁微粒化学发光定量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均满足了临床检测要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于临床推广使用。第二部分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的水平变化及意义为评价青春期前后女童的卵巢储备功能以及AMH对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precocious puberty,CPP)的辅助诊断价值,我们应用新建立的方法对5-8岁CPP女童及正常发育女童进行血清AMH水平测定,比较了两组女童的卵巢功能是否具有显着性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判断AMH对女童CPP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AMH水平在CPP女童中较正常女童有所上升(2.80ng/mL vs.2.10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身高及体重均明显增加。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681,当约登指数达到最大时,截取的AMH最佳诊断水平为2.0ing/mL。其中,灵敏度达到了 75%,特异度为63.33%。上述结果表明血清AMH水平对CPP女童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临床上评价CPP女童的卵巢储备及诊疗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王帅[2](2017)在《基于TR-069协议的TD-Femto网管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3G网络已得到广泛部署和商用,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室内建筑物信号覆盖能力较差等缺陷,TD-Femto技术应运而生。TD-Femto有效改善了3G网络的室内信号覆盖质量,但在大规模部署过程中遇到了难以管理维护的问题。传统的SNMP协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此DSL论坛制定了TR-069协议。本文以TD-Femto技术为背景,在研究分析TR-069协议的基础上,在TD-Femto设备上实现了TR-069客户端功能。首先,本文对TD-Femto技术的出现背景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网架结构和硬件平台加以研究。同时对TR-069协议的管理模型、主要功能、会话安全机制和协议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并较为深入的对RPC报文的封装过程和交互流程进行研究,为远程管理终端设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以TR-069及相关协议为基础,结合TD-Femto的技术特点与项目的实际要求,对TD-Femto端网管系统软件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根据TD-Femto的技术特点,对TD-Femto的网关发现、注册流程与配置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实现自动配置功能;其次,TD-Femto设备需要完成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等基础功能;同时,TD-Femto还需要支持RPC方法、数据模型与安全机制。再次,基于需求分析,依托实际工程背景,在TD-Femto设备上设计并实现了TR-069客户端网管软件。通过网管功能模块架构、状态机等方面的设计,完成了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在主控模块中设置一套状态机,实现对事件任务的高效管理;设计了重发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使数据处理的过程更加高效;采用多线程设计模式,设计了主线程等四个线程,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最后,对HTTP封包/解析等模块的功能和原理进行了分析,实现了相应的功能,并给出了设计过程的具体流程图。在研究TR-196等协议的基础上,设计树形结构存储参数模型,方便对参数进行查找和添加等操作。最后借助Wireshark抓包软件对ACS和CPE间的通信过程进行抓包,并对抓包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联机实验和实际测试表明,本文所完成的TD-Femto网管软件运行稳定,具有很好的鲁棒性,现已成功应用于家庭及边远地区TD-Femto等场所。

张俊杰[3](2015)在《基于ROF-PON融合的混合接入网若干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接入网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和有线接入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光纤接入为主的有线接入技术和以长期演进(LTE)、无线保真(WiFi)、全球微波互联(WiMax)为主的无线接入技术将是未来宽带接入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今聚集在低频GHz量级的无线频谱资源已经相当的拥挤。毫米波波段拥有巨大的免费带宽资源,但大气传输损耗严重,光载射频技术(ROF)利用光纤低损耗的特性和其丰富的带宽资源能够有效解决宽带毫米波信号的传输问题,进而降低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实现难度。无源光网络技术(PON)作为实现未来“最后一公里”的有线接入技术,因其成本低廉、易于运营维护管理等优点也在高速的发展。PON网络和基于ROF技术的无线接入回传网络的兼容性为有线和无线接入网络走向融合创造了条件,并且有线和无线融合接入网表现出许多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概述了接入网的概念、ROF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以及PON技术的发展进程,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对两者融合接入技术的研究。然后详细分析了ROF系统原理及利用外调制技术产生不同频谱结构光毫米波信号的方法,并研究了光纤传输对毫米波信号的影响。详细介绍了PON的原理和各类PON的结构及其关键技术。最后基于两者的兼容性提出了融合的可选择性接入网络的思想。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SSB毫米波承载四进制脉冲振幅调制(4-PAM)信号的新型全双工ROF-PON链路。该系统通过在混合光网络单元(HONU)中设置两个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可以实现为用户提供的可选择有线/无线接入。通过中心站对多电平PAM信号平方根预畸变的处理,用户终端可以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等电平地接收发送的信号。由于上行链路光载波从下行链路中滤波得到,这样在HONU侧不需要额外的光源,实现了无光源基站。通过对上行无线信号的适当处理,有线和无线的上行链路设施可以实现共享。基于该方案,我们搭建了仿真链路,并通过误矢量幅度(EVM)、眼图等仿真结果,验证了即使传输链路长度达到40km,上下行有线无线接入链路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复用的ROF和PON融合链路系统,通过在接收端设置偏振控制器(PC)调节下行光毫米波信号的偏振态来实现有线/无线的可选择性接入。在该方案中,中心站产生的OCS光毫米波信号的两边带成分偏振态正交,并使其上边带承载下行信号。HONU中,偏振态正交OCS光毫米波信号通过偏振控制器和偏振分束器(PBS)可转换成有线接入的基带光信号或无线接入的光载毫米波信号,并通过共用的光电探测器(PD)转化为电信号,实现下行有线和无线接入。上行链路中由于无线信号先在HONU中下变频为了基带信号,有线和无线接入可以共享上行链路的发射和接收设备,从而大大简化系统结构。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我们搭建了双工仿真链路,对误码率(BER)曲线及眼图等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双工链路能够实现有线和无线可选择接入,且信号传输性能良好。最后总结了论文的工作并对未来接入网融合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鎏[4](2011)在《德州联通城域网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多种网络层面的业务应用层出不穷,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量成爆炸式增长,网络传送的业务颗粒越来越大,对通信网带宽要求十分迫切。而国内运营商现有的城域网建设时间较早,网络普遍存在结构简单,业务实现功能单一,网络保护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对城域网进行网络优化工作迫在眉睫。论文简要分析了德州联通公司城域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电信级运营商的业务特点,针对于德州联通城域网现存的问题,应用新的网络技术,结合具体的设备选型,提出了一个城域网优化的解决方案。德州城域波分网络建设能够缓解前期城域网因技术限制、资源枯竭而引起的运营压力,同时为其他网络的城域网中继业务提供完善的保护,降低网络运行风险,为德州本地各类业务的安全运行提供切实保障。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和适当的冗余配置,为本地宽带IP城域网、IP软交换承载网等业务网络提供充足的传输容量。考虑后期扩容的可能性,现有网络完全能够做到随用随扩,不中断其他运行业务,实现平滑扩容。通过对经过优化改造后的德州城域网进行性能评估,表明经过改造后的德州新联通城域网将成为一个可提供高速率、高带宽、高稳定性、可管理、可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的多业务承载网络,可满足城域内多种业务发展的需要。

方华梁[5](2010)在《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文中认为研究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重点对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型大学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研究型大学是科技成果产出的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扩充了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来源;科技成果转化同研究型大学三大职能联系紧密。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六个特点:转化任务的繁重性、转化方式的多样性、转化过程的互动性、转化工作的系统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性、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不可替代性。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有:宏观层面的文化因素、区域经济活力因素、体制因素、法律和政策因素,微观层面的科技成果本身的因素、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人才队伍不能满足需要、科技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市场需求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所需资金投入不够。无论是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还是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其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选择都是历史和现实环境作用的产物,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以专利授权和转让为主要转化路径的背后是美国研究型大学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放在企业的科研资源分布格局,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则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校企合作、专利授权和转让、衍生企业转化这三种主要途径并以其中一种为主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不同的研究型大学对三种转化路径各有侧重。其中在校企合作上,应该以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减少合作双方之间的不协调、以经常性的人员、技术和信息交流机制增强合作双方的默契、以多种形式的合作搭建校企双方的舞台;在专利技术的授权和转让方面,应该以专利技术供需双方全方位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完善的专利技术授权、转让服务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以优良的专利技术授权、转让政策环境支撑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衍生企业来实施转化,应该以先进的技术成果为衍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能、以专业化的人才为衍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以充裕的资本为衍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以规范化的管理为衍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应该从政府、研究型大学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和对策建议。对政府的政策建议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减少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建立一套互相协调的政策系统;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对高校的对策建议为:领导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同时要制订详细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落实;科技项目立项时要考虑其未来的应用和市场因素,从源头上保证科技成果的可转化性;要充分认识大学科技园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要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企业的对策建议为: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领导对高新技术要有敏锐的嗅觉;要重视自身科技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高科技的吸收和创造能力;要增加科技开发经费投入并保障专款专用;要建立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

陈萌[6](2009)在《波分复用技术在泰安城域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多种网络层面的业务应用层出不穷,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量成爆炸式增长,网络传送的业务颗粒越来越大,对通信网带宽要求十分迫切。而NGN软交换网络、IP承载网、宽带IP城域网、3G网络等一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运营,对运营商现有城域传送网络的承载能力及安全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国内运营商现有的城域网建设时间较早,建设工期跨度较长,网络普遍存在结构简单,业务实现功能单一,网络保护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对城域网进行网络优化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泰安新联通综合业务传送网为例,分析了当前网络存在的问题,对网络下一步的调整给出了建议,提出了未来发展与业务支撑的解决方案。首先,本文简要分析了泰安联通公司城域网的现状,并对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进行了简要说明,通过对波分复用技术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的阐述,以及对新技术OTN的介绍,引出波分复用技术在城域网网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后通过对波分复用技术组网特点的深入分析,为泰安联通城域网改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其次,文章对泰安联通现有城域网进行了详细分析,从网络结构、业务分布、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如:网络结构不清晰,设备容量较低;网络管理及业务控制相对分散,各种业务混杂,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局间光缆消耗迅速,资源可用率逐年降低等等。再次,本文根据当前电信级运营商的业务特点,针对于泰安城域网现存的问题,应用DWDM、GE OVER DWDM等新的网络技术,提出了一个城域网优化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具体的设备选型,打造了新城域网的结构模型。接下来,文章对经过优化改造后的泰安城域网进行了性能评估,结果表明,经过改造后的泰安新联通城域网将成为一个可提供高速率、高带宽、高稳定性、可管理、可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的多业务承载网络,可满足城域内多种业务发展的需要,网络层次清晰,网络结构扁平,实现了城域网差异化服务的目标。同时,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在进行网络评估及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解决该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本文的总结部分,作者对本次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的泰安城域网改造工程做出了整体评价,在肯定工程具有的良好效益的同时,也客观的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技术不够先进、规模略显不足等等。并结合未来业务发展方向,对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前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OTN技术必将取代普通波分复用技术成为未来城域网建设的主力军。

区绮霞[7](2007)在《我国交换机市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网络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三网合一、IP化、宽带化、多媒体业务”已成为网络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交换机产品随着交换、路由技术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本文以交换机市场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交换机市场的产品结构,竞争势态等现状,并寻找影响市场的因素,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为我国交换机市场各企业销售策略提供建议。本文以收集各供应商的销售额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将运用趋势曲线预测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对交换机的未来的销售额进行预测,拟合出适合交换机市场发展的趋势模型,并根据模型和历史数据对未来销售额作出预测。在预测数据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市场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策略建议。

包东智[8](2007)在《国内外市话铜缆开发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调查,信息化社会发展到今天,全世界的双绞线用户线仍然占据了用户接入总线数的90% 以上。到2007年3月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71亿户,大部分都是用铜线接入网络。业界,特别是拥有巨大双绞线资源的电信运营商,对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宝贵资源,进一步开发宽带业务应用,延长其使用年限,已经成为关注的问题。

高登宝[9](2005)在《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宽带接入市场状况、技术定位、竞争格局、需求特点、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宽带接入市场进行了展开分析,涉及方面包括市场规模,市场总量、市场份额及发展预测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宽带接入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 我国宽带接入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ADSL速率限制、增值业务发展相对滞后、骨干网瓶颈、支撑系统建设缓慢、行业垄断、不对称管制等政策因素、低信息化水平等问题将制约宽带市场的发展。通过整合产业链,创新宽带商业模式;改造核心网络,采用新技术提高ADSL速率;实行灵活的资费策略,实现宽带内容按需配制;走差异化经营战略之路;内容提供从宽带驻地网开始等对策可以加快我国宽带接入市场的发展。

韩伟[10](2004)在《美国面向住宅的宽带市场动向》文中指出1 前言 据日刊海外电气通信报道,美国国会预算局(CBO)根据美国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的要求,为对现有政策中有关住宅、小企业的宽带市场(即面向住宅的宽带市场)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而起草了这份报告。 美国的大、中企业为了本企业的商业需求,正在全面采用高速因特网接入业务(即宽带)。而美国面向

二、2000年DSL的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DSL的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抗缪勒氏管激素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学建立及在性早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内容一:抗缪勒氏管激素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学建立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二: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1 基本资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抗缪勒氏管激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2)基于TR-069协议的TD-Femto网管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TD-Femto技术与TR-069 协议
    2.1 TD-SCDMA技术
    2.2 TD-Fmeto技术
        2.2.1 TD-Femto技术理论概述
        2.2.2 TD-Femto网架结构
        2.2.3 TD-Femto硬件平台
    2.3 TR-069 协议
        2.3.1 TR-069 协议简介
        2.3.2 TR-069 协议栈简介
        2.3.3 会话安全机制
        2.3.4 TR-069 网络管理报文格式
        2.3.5 TR-069 工作流程
        2.3.6 TR-069 协议技术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R-069 客户端网管软件需求分析
    3.1 自动配置功能
        3.1.1 Femto网关发现流程
        3.1.2 TD-Femto注册流程
        3.1.3 TD-Femto配置流程
    3.2 基础功能模块
        3.2.1 连接管理
        3.2.2 配置管理
        3.2.3 TD-Femto重启
        3.2.4 文件升级
        3.2.5 性能管理
        3.2.6 告警主动上传
    3.3 TD-Femto RPC方法需求
    3.4 TD-Femto数据模型需求
    3.5 传输安全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R-069 客户端网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TR-069 客户端总体设计与规约
        4.1.1 网管功能模块架构
        4.1.2 TR-069 客户端状态机
        4.1.3 TR-069 客户端拥塞控制
        4.1.4 TR-069 客户端多线程设计
        4.1.5 配置文件
    4.2 TR-069 客户端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HTTP封装/解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2 SOAP封装/解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3 RPC方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4 上传/下载模块处理流程
        4.2.5 数据模型模块
        4.2.6 HTTP监听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R-069 客户端网管软件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介绍
    5.2 功能测试与分析
        5.2.0 TD-Femto初始上电连接测试与分析
        5.2.1 基站扫频功能测试与分析
        5.2.2 SetParameterValues方法测试与分析
        5.2.3 GetParameterValues方法测试与分析
        5.2.4 告警主动上报及会话流程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ROF-PON融合的混合接入网若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接入网概述
    1.2 ROF和PON概述
        1.2.1 ROF概述
        1.2.2 ROF的特点及应用
        1.2.3 PON概述
    1.3 ROF和PON融合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ROF和PON技术原理
    2.1 光载毫米波(ROF)技术
        2.1.1 ROF技术原理
        2.1.2 毫米波产生的关键技术
        2.1.3 DSB、OCS和SSB毫米波的产生
        2.1.4 光纤色散对毫米波信号的影响
    2.2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
        2.2.1 PON技术原理
        2.2.2 A/BPON
        2.2.3 EPON
        2.2.4 GPON
        2.2.5 WDM-PON
    2.3 ROF和PON融合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SSB-4PAM的有线无线混合接入系统研究
    3.1 OSSB-4PAM有线无线混合接入链路理论模型
    3.2 仿真链路搭建和仿真结果分析
        3.2.1 无线接入链路结构及结果分析
        3.2.2 有线接入链路结构及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偏振复用的ROF-PON可选择性接入系统研究
    4.1 偏振复用理论
    4.2 基于偏振复用的ROF-PON可选择性接入系统理论模型
    4.3 仿真链路结构及结果分析
        4.3.1 无线接入链路结构及结果分析
        4.3.2 有线接入链路结构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4)德州联通城域网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意义与主要工作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波分复用原理和关键技术
    2.1 波分复用光传输技术
        2.1.1 多路复用技术概述
        2.1.2 波分复用的基本概念
        2.1.3 DWDM原理概述
    2.2 WDM技术
        2.2.1 WDM传输方式
        2.2.2 WDM系统组成
        2.2.3 光电检测器
        2.2.4 光复用器和光解复用器
        2.2.5 光传输系统的技术规范
        2.2.6 WDM的优势
    2.3 CWDM技术
    2.4 DWDM技术
        2.4.1 开放式与集成式系统
        2.4.2 光源
        2.4.3 激光器的调制方式
        2.4.4 光监控信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德州城域网分析及需求预测
    3.1 当前城域网技术发展形势
    3.2 德州城域网目前存在的不足
        3.2.1 德州联通综合业务城域网现状
        3.2.2 光缆资源方面
        3.2.3 设备资源方面
        3.2.4 网络容量方面
    3.3 城域网相关业务量分析及预测
        3.3.1 相关业务发展瓶颈
        3.3.2 实际电路需求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德州联通波分城域网建设方案
    4.1 工程概况
    4.2 波分技术选择
        4.2.1 波分类型选择
        4.2.2 波分速率的选择
    4.3 传输系统
        4.3.1 传输节点及系统配置
        4.3.2 通路组织
        4.3.3 网络管理系统
    4.4 设备配置
        4.4.1 传输设备配置
        4.4.2 配套设备配置
        4.4.3 设备安装方式
    4.5 电源系统
        4.5.1 直流供电系统
        4.5.2 交流电源系统
        4.5.3 保护地线
    4.6 DWDM设备参数
        4.6.1 光信噪比OSNR
        4.6.2 色散
        4.6.3 参数和指标的取定
    4.7. 密集波分复用设备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要求
        4.7.1 DWDM设备单机测试技术指标要求
        4.7.2 DWDM系统性能指标
        4.7.3 SDH设备单机测试验收主要项目及指标
        4.7.4 SDH传输系统验收指标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研究型大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1.2 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要求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1.1.3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对其路径和政策进行研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对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对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理论依据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探讨
    2.1 对几个基本术语的认识
        2.1.1 研究型大学
        2.1.2 科技成果
        2.1.3 科技成果转化
        2.1.4 技术转移
        2.1.5 "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联系和区别
    2.2 研究型大学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联系
        2.2.1 研究型大学是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中心
        2.2.2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扩充了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来源
        2.2.3 科技成果转化与研究型大学三大职能联系紧密
    2.3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2.3.1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任务的繁重性
        2.3.2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多样性
        2.3.3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互动性
        2.3.4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系统性
        2.3.5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经济社会效益的显着性
        2.3.6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不可替代性
3 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3.1 国外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3.1.1 美国
        3.1.2 日本
        3.1.3 英国
        3.1.4 小结
    3.2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3.2.1 科技成果产出量大、转化率低
        3.2.2 建立了研究型大学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
        3.2.3 正在完善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3.2.4 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还有待加强
        3.2.5 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制约因素很难控制
    3.3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影响因素
        3.3.1 文化因素
        3.3.2 体制因素
        3.3.3 经济活力因素
        3.3.4 法律、政策因素
    3.4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影响因素
        3.4.1 科技成果自身因素
        3.4.2 人才队伍因素
        3.4.3 科技中介因素
        3.4.4 技术市场因素
        3.4.5 资金投入因素
4 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案例研究
    4.1 斯坦福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
        4.1.1 斯坦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4.1.2 斯坦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因素
    4.2 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
        4.2.1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概况
        4.2.2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4.3 比较与启示
        4.3.1 斯坦福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比较
        4.3.2 斯坦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4.3.3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5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
    5.1 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
        5.1.1 校企合作转化
        5.1.2 专利技术授权、转让
        5.1.3 衍生企业实施转化
    5.2 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剖析
        5.2.1 财政政策
        5.2.2 税收政策
        5.2.3 金融政策
    5.3 完善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5.3.1 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5.3.2 对研究型大学的对策建议
        5.3.3 对企业的对策建议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清华大学访谈提纲
附录2 武汉大学访谈提纲
附录3 华中科技大学访谈提纲
附录4 华中农业大学访谈提纲
附录5 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成果

(6)波分复用技术在泰安城域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泰安联通综合业务城域网现状
        1.1.2 DWDM技术概述
        1.1.3 本文研究背景
        1.1.4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DWDM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2.1 DWDM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
        2.1.1 DWDM系统组成结构
        2.1.2 波分复用器件
        2.1.3 光监控技术
        2.1.4 DWDM保护实现
    2.2 光因特网的实现策略
        2.2.1 城域网 GE传输方式
        2.2.2 GE over WDM
    2.3 OTN简介及发展趋势
        2.3.1 OTN技术简介
        2.3.2 OTN技术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安综合城域网缺陷分析及需求顶测
    3.1 泰安城域网的不足
        3.1.1 光缆资源方面
        3.1.2 设备资源方面
        3.1.3 网络容量方面
    3.2 城域网相关业务量分析及预测
        3.2.1 相关业务发展瓶颈
        3.2.2 实际电路需求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DWDM的城域网解决方案
    4.1 波分技术选择
        4.1.1 波分类型选择
        4.1.2 波分速率的选择
        4.1.3 保护方式选择
    4.2 泰安城域网DWDM组网解决方案
        4.2.1 工程设计规模及概况
        4.2.2 组网结构及设备选型
        4.2.3 系统参数设计
        4.2.4 系统通路组织
    4.3 综合网管功能介绍
        4.3.1 DWDM网络管理需求
        4.3.2 中兴 E300网管简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WDM城域网性能测试及结果
    5.1 光接口转换(OTU)的测试
    5.2 光复用/解复用器件的测试
    5.3 典型光谱分析
    5.4 测试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我国交换机市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结构
    1.5. 研究工具
第2章 网络设备市场现状分析
    2.1 网络设备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2.2 网络设备产品结构分析
    2.3 网络设备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2.4 网络设备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2.5 网络设备市场销售地域分布分析
    2.6 网络设备市场需求因素分析
第3章 交换机市场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3.1 交换机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3.2 交换机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3.3 交换机市场产品结构分析
    3.4 交换机市场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3.5 交换机市场销售地域分布分析
第4章 交换机总体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4.1. 交换机总体市场趋势模型预测分析
        4.1.1. 直线回归趋势曲线预测
        4.1.2. 移动平均趋势分析
        4.1.3. 指数趋势曲线预测分析
        4.1.4. 二项曲线趋势预测分析
    4.2. 交换机市场季节变动趋势模型预测分析
        4.2.1. 建立温特斯模型
        4.2.2. 根据温特斯模型预测未来数据
    4.3. 组合预测分析
第5章 交换机产品细分市场趋势预测分析
    5.1. 产品市场细分特点
    5.2. 二层交换机市场状况及其趋势
        5.2.1 二层交换机趋势预测
        5.2.2 二层交换机竞争态势
    5.3. 三层交换机市场状况及其趋势
        5.3.1 三层交换机趋势预测
        5.3.2 三层交换机竞争态势
    5.4. 四层以上交换机市场状况及其趋势
        5.4.1 四层以上交换机趋势预测
        5.4.2 四层以上交换机竞争态势
    5.5 交换机市场趋势总结
第6章 交换机市场的影响因素
    6.1 市场需求因素分析
        6.1.1 不同类型交换机的需求增长点
        6.1.2 行业需求的增长点
        (1) 电信行业需求情况
        (2) 教育行业需求情况
        (3) 医疗行业需求情况
        (4) 能源行业需求情况
        (5) 金融行业需求情况
        (6) 运输行业需求情况
        (7) 政府行业需求情况
        (8) 制造行业需求情况
        6.1.3 中小型企业成新的需求增长点
    6.2 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6.3 业内竞争因素分析
第7章 交换机市场的策略建议
    7.1. 不同类型交换机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建议
        7.1.1 低端交换机的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建议
        7.1.2 具有路由功能的三层交换机的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建议
        7.1.3 高端交换机的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建议
    7.2. 行业需求的策略建议
    7.3. 面向中小型企业需求的策略建议
    7.4. 价格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国际宽带接入市场发展概述
    1.1 宽带接入市场主流技术
    1.2 宽带接入市场技术发展分析
    1.3 宽带接入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章 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2.1 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及分析
    2.2 我国宽带接入业务发展状况及分析
    2.3 我国宽带接入方式的当前状况及分析
第三章 我国宽带接入用户需求与竞争分析
    3.1 宽带接入用户需求分析
    3.2 宽带接入市场的竞争分析
    3.3 我国主要宽带接入提供商业务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第四章 我国宽带接入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4.1 我国宽带接入未来发展趋势
    4.2 我国宽带接入市场面临的挑战
    4.3 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四、2000年DSL的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缪勒氏管激素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学建立及在性早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 李思思. 扬州大学, 2019(02)
  • [2]基于TR-069协议的TD-Femto网管软件设计与实现[D]. 王帅.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03)
  • [3]基于ROF-PON融合的混合接入网若干技术研究[D]. 张俊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4]德州联通城域网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刘鎏.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7)
  • [5]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 方华梁.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6]波分复用技术在泰安城域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D]. 陈萌. 山东大学, 2009(06)
  • [7]我国交换机市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预测研究[D]. 区绮霞. 暨南大学, 2007(03)
  • [8]国内外市话铜缆开发应用现状[A]. 包东智. 中国通信学会2007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
  • [9]我国宽带接入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D]. 高登宝. 吉林大学, 2005(03)
  • [10]美国面向住宅的宽带市场动向[J]. 韩伟. 有线电视技术, 2004(22)

标签:;  ;  ;  ;  ;  

2000 年 DSL 的未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