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邮政电子汇兑的风险控制与稽核检查(论文文献综述)
姚滢[1](2018)在《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 ——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为例》文中提出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遇到的众多风险中,操作风险只是其中的一类。但是,近几年来,属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这类的风险事故频频发生,不仅使商业银行自身遭受损失,而且使得商业银行本身的商誉以及金融体系的整体社会形象受损。此外,操作风险的防控问题也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在其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操作风险的管理逐渐引起关注。如何及时防控风险,有效弥补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是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建设银行的柜面工作经验,将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作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具体的研究对象。首先,依托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其次,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其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再次,介绍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及操作环节;之后,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发生的操作风险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案例进行风险研究,最终就案例中暴露出的风险问题,对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宋宜华[2](2015)在《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以SD省邮政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对经营管理模式、核算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D邮政近几年注重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引领邮政创新,确立信息化引领科技兴邮战略,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改造邮政企业传统业务,引领业务创新发展。把信息化和互联网思维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优化作业组织,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基于这种前提,同时外部审计、财税等监管部门对邮政企业要求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越来越高要求,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规范效应和协同效应,2012年下半年SD邮政提出实施省级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思路,在已经实施的市县财务一体化、现金集团账户管理等管控措施的基础上,以构建ERP财务运营管理平台为目标,将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开发邮政企业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准确、高效运作的全省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推行省级会计集中核算。本文以国内外集团企业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理论为基础,结合SD省邮政开展会计集中核算的实际及自身参与经历,采取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分析阐述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内涵,以此为基础设计SD省邮政企业组织机构、人员、会计核算、资金收支、会计档案保管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根据SD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推进情况,分析研究当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在全省邮政企业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准确、高效运作的全省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推动企业效益不断提升。
余颖[3](2014)在《邮政储金业务制度规章考略(下)》文中研究表明北平解放前,由于战乱时局动荡,经济凋敝,影响了邮政储金业务的开展。1949年2月6日,北平邮政管理局接管了北平邮政储金汇业分局及4个办事处。解放后,新中国于1949年6月逐渐恢复邮政储金业务,建国初期的邮政储金业务主要有:存薄储蓄、支票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保本保值定期储蓄存款、生活存款和有奖定期储蓄存款。同年11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决定,邮政系统接管中华邮政时期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
刘姝珉[4](2013)在《基于现金池模式的S省邮政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血液”,资金存量充足、结构合理、运用顺畅是企业成长壮大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国内一些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资金管理体制分散、管控松散、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历程,要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的控制、协同及共享能力,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实现企业集团资金的统筹、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论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S省邮政公司资金管理现状,通过对可供选择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建议采用基于技术先进的商业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服务的现金池模式,以帮助S省邮政有效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该模式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内容:在省公司与合作银行签署协议的基础上,所属市、县级单位只允许开立收入、支出两个银行账户,通过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系统,实现公司所属各级单位每日的营收资金全部逐级上划和支出账户日间透支、日终逐级填平的企业账户零余额管理,从而实现全省范围资金集中,进而构建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强、适应S省邮政发展需要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地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企业整体优势。论文基于现有的资金集中管理理论体系,根据国内外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发展情况,结合省级邮政公司业务特点及内部管理的需要等,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适合本公司发展需要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为在目前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制下,省级邮政企业如何实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可行思路,以期对省级邮政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论文作者在S省邮政公司从事多年资金管理工作,对邮政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和历程有较深的体会。论文是基于现有的资金集中管理理论体系,根据国内外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及发展情况,结合省级邮政公司业务特点及内部管理的需要等,将理论知识与应用于实践环节,通过深入地分析思考,为省级邮政企业如何实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可行思路,以期对省级邮政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曹杰[5](2010)在《邮政金融稽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中国邮政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邮政金融利用计算机系统作案,特别是内部人员串通外部人员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其突发性、隐蔽性和破坏性都非常强,并且不易发现和侦破。传统的手工邮政金融稽查检查手段和方法已明显不适应风险防范的需要,尤其在地域广,偏远的地区;现场稽查的及时性、准确性差,前后台大量稽查数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往往造成稽查的滞后。面对海量的信息处理,以手工为主的稽查检查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邮政金融稽查检查的需求了。中国邮政为了适应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加强对邮政储蓄、汇兑业务、中间业务的监测检查,确保邮政金融资金安全,维护国家、用户、企业利益,达到应有的稽查频次和稽查覆盖面,建立一套覆盖全国,能对邮政储蓄、电子汇兑、及各种中间业务处理系统等运行系统进行检查的邮政金融稽查系统邮政金融稽查系统上线后。实现储蓄、汇兑业务稽查的电子化,有助于提高邮政金融技术防范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有助于提高稽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发案率;有助于确保储汇资金的安全和完整,防范和化解邮政金融风险;有助于提升稽查手段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稽查工作的威慑力;有助于加强邮政金融业务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助于改善人员结构,提高稽查队伍人员素质;有助于促进邮政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邮政稽查设计具有以下特点:有效运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实现与邮政储蓄统一版本系统、电子汇兑系统、代理保险系统、代理开放式基金系统及其它中间业务系统实时或非实时的业务监测;通过对上述业务系统中各类数据进行适时采集、筛选、核对和进一步的分析,实现有效和适时地定位金融风险;软件体系结构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多种主流的软硬件产品。本系统的架构设计采取了全国中心、省中心二级架构,数据分别存放在全国中心和省中心。全国稽查中心系统负责完成全国中心金融系统稽查管理,并对各省的稽查报表进行汇总;各省稽查中心系统负责本省中心范围各金融系统的稽查管理。系统采用当前成熟的ORACLE,TUXEDO产品,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软硬件技术规范。软件设计思想成熟稳定,充分考虑系统承担的集中处理的压力,在软件功能设计上独立分开。在功能部署上可以统一部署在一台主机设备上,也可以在主机压力大时,将部分功能灵活部署到其他主机设备中。要从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等方面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使金融稽查系统安全的运行。目前邮政金融稽查系统已与在31个省中心全部上线,该系统实现邮政金融风险的实时预警、日终预警以及非现场稽核检查的功能。同时,加强了邮政金融稽查工作的威慑力,形成高效、快速、准确的稽查导航,及时捕捉邮政金融风险的突发点,对提高邮政金融内控和风险防范水平、保障邮政金融资金安全、促进邮政金融业务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文丽[6](2009)在《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内部控制历来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它是一个单位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而制订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内部控制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该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管理实践还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农村信用社作为高风险高负债的特殊金融企业,内部控制是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行为,是保证其经营安全、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形式。本文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以规范的理论探讨为基础,借鉴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的基础知识,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背景、影响因素、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定性与定量地分析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包括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框架、基本思路及主要方法等:第二章从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入手,以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为视角,阐述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借助统计分析工具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对影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归纳出影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七大公共因子;第四章,通过前面的分析,提出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特征、设计原则及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内容;第五章从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七个因素入手,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各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第六章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环境基础差,预算控制确失、会计控制不力,人员素质低,经营风险高;第七章研究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环境子系统、风险控制了系统、内部预算控制子系统、会计控制子系统、信息交流与反馈子系统、内部审计子系统与综合评价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的措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要实现的目标: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真实和完整;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由控制环境子系统、风险控制子系统、内部预算控制子系统、会计控制子系统、信息交流与反馈子系统、内部审计子系统、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子系统七个子系统构成。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中各子系统功能如下:控制环境系统是指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效果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总称。包括:①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②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③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④农村信用社经营制度;⑤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风险控制子系统是风险控制方法、手段和技术的简称。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是靠吸收风险来获得报酬的,风险控制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第一步,也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它是七个子系统中首发挥职能的一个子系统;内部预算控制系统是农村信用社管理控制的核心部分,是农村信用社构建财务控制系统的主线。预算的编制与实施是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并随着农村信用社内外情况的变化适时地作动态调整。农村信用社各责任中心还需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以便对管理者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也为下期的预算打下基础;会计控制子系统是农村信用社以会计信息控制为主的控制方法、程序、手段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总称。它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和关键点,是具体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会计控制活动必须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重视才能有效实施,只有当农村信用社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将会计控制活动视为银行日常工作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属物时,会计控制活动才是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子系统是保证农村信用社实施内部控制的媒体或中介,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信息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运作信息和符合性信息,以及有关影响决策的事件和依据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的收集、处理、存贮之后必须迅速准确地传递出去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如果失去了有效信息传递和交流,信息便无价值;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子系统是一个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改进的子系统。制度是基础,执行是关键,监督是保障。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一般是由农村信用社内部专门成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的,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代表董事会对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业务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是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向最高管理层汇报和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农村信用社的各级机构纠正错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保证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系统,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人员及内部控制运作诸要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审查分析、测试、判断认定的一种活动。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完整性、严密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测评,可以获取内部控制各个系统运转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反馈,以有效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各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控制环境子系统是基础、风险控制子系统是核心、内部会计控制与预算控制子系统是手段、管理信息子系统是媒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子系统是保障,七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
魏锋[7](2008)在《商洛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国内和国际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均日益加剧。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而备受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的重视,都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邮政储蓄改革的不断深入,2008年1月1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商洛市分行正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努力发展中间业务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本文以商洛邮政储蓄银行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般理论,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了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业务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创新不足等方面。继而运用对比、SWOT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经验和趋势,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的策略。通过研究后认为,商洛邮政储蓄银行应该明确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克服不足,重点在市场定位、营销、产品、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五个方面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的商洛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市级邮政储蓄分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其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对邮政储蓄同行也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意义。
冯晓辉[8](2008)在《邮政金融改革中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邮政金融业务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依靠其特殊的经营政策,各项业务快速增长,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业务品种也从相对单一的以储蓄主的负债业务、汇兑结算扩展到代发工资、代收话费、代理保险、开放式基金销售、邮政储蓄绿卡等中间业务。近年来,小额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银团贷款等资产业务也日益成为邮政金融的重点发展方向。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邮政金融如何寻找新的出路,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邮政金融改革大势所趋。在改革进程中,邮政金融只有在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迎难而上,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中国邮政金融发展历程的研究,特别是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邮政金融改革的剖析,指出了邮政金融在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两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结合江苏邮政金融的相关实际,对邮政金融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陈朴[9](2007)在《邮政储蓄资金的商业化经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加入WTO组织后,经济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到2006年,中国就要向外资银行开放全部人民币业务,因此,从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到2004年,金融改革已经聚焦银行业,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先后获得国家注资,走上股改的道路,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也在紧锣密鼓筹划股份制改造。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明确了我国邮政储蓄的改革方向。邮储资金的商业化经营问题也就成了邮储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邮政储蓄机构现状的分析入手,指出其原有资金经营模式的局限性,认为必须借鉴国际经验,从资金运营模式、运营方案、管理系统、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实施全面的调整。目前,我国邮政储蓄资金商业化经营趋势不断加强,本文通过对邮政储蓄资金运营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资金运营中存在的局限性,即资金经营手段单一、资金经营经验缺乏、资金经营机构缺陷。因此,面临当前政策与经济环境,为适应商业化经营的大潮,本文提出邮政储蓄应充分借鉴日本、德国等邮政储蓄资金经营经验,将资金经营模式定位于以批发业务为主,适当拓展个人零售业务。同时,为确保资金商业化运营的成功实施,本文认为邮政储蓄应加强资金经营的风险控制,重点从批量业务和零售业务两个方面加强风险防范,并注重加强内控稽查建设。
吴跃[10](2007)在《改革开放后党的金融政策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三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四大党章更是进一步指出:“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掌,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风险往往是金融危机。本论文从党的金融政策与金融实践结合的角度,以保障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为出发点,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党的金融政策和实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历史,说明了我们党具备领导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针对经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设想。本论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即第一章《改革开放后党的金融政策与实践综述》,主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七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即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是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保持金融体系的独立运行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坚持改革开放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根本途径,加强金融监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手段,保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是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就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等三个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专题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党的金融政策和实践。一是回顾了国有银行的设立、发展过程,论述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紧迫性,分析了改革的目标和步骤,评价了改革的成效,提出了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的设想,从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中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系统地回顾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历程,分析了党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论述和政策,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作了评价和展望,从中可以看出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农业的发展,在实施改革的具体措施上体现了审慎科学的态度。三是系统地回顾和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总结了20多年金融监管的基本经验,阐述了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中国金融监管的设想。得出了党中央站在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前沿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提出金融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论断是非常的正确。
二、邮政电子汇兑的风险控制与稽核检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邮政电子汇兑的风险控制与稽核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 ——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 |
1.4 .预计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
1.4.1 .预计的困难 |
1.4.2 .解决的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章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其操作风险分析 |
3.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操作流程 |
3.1.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简介 |
3.1.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流程介绍 |
3.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
3.2.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定义 |
3.2.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表现形式 |
3.3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特征及其现行控制方法 |
3.3.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征 |
3.3.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现行控制方法 |
3.4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理论分析 |
3.4.1 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3.4.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体系 |
第四章 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及操作环节 |
4.1 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 |
4.1.1 建设银行简介 |
4.1.2 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类型 |
4.2 建行银行南京分行部分柜面业务操作环节 |
4.2.1 开户业务 |
4.2.2 支付结算业务 |
4.2.3 银行卡 |
第五章 建行南京分行传统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
5.1 开户的操作风险 |
5.2 .现金存取的操作风险 |
5.3 单位账户的操作风险 |
5.4 自助设备的操作风险 |
5.5 个人信息泄露的操作风险 |
5.6 主管岗位超期的操作风险 |
第六章 建行南京分行新型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
6.1 智慧柜员机 |
6.2 智慧柜员机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
6.3 智慧柜员机操作风险分析 |
第七章 建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建议 |
7.1 加强身份审核风险防控意识 |
7.2 加强柜面现金风险防控意识 |
7.3 加强客户信息泄露风险防控意识 |
7.4 加强管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 |
7.5 加强对智慧柜员机风险防控意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以SD省邮政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总体评价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1.5 创新点 |
第2章 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理论 |
2.1 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 |
2.2 会计集中核算的形成与发展 |
2.2.1 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背景 |
2.2.2 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状况 |
2.3 会计集中核算的范围和形式 |
2.3.1 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范围 |
2.3.2 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形式 |
2.4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和运行模式 |
2.4.1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 |
2.4.2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 |
第3章 SD省邮政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介绍 |
3.1 SD省邮政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方案介绍 |
3.1.1 组织机构设置 |
3.1.2 会计帐套设置 |
3.1.3 会计核算的集中处理 |
3.1.4 资金收支的集中操作 |
3.1.5 会计档案的集中保管 |
3.1.6 会计集中核算报账流程 |
3.1.7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市公司计划财务部的衔接 |
3.2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推进 |
3.2.1 完善修订会计集中核算方案及配套制度 |
3.2.2 沟通协调软件开发公司 |
3.2.3 选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核算人员 |
3.2.4 开展会计集中核算现场调研工作 |
3.3 会计集中核算成效 |
3.3.1 提升核算信息质量 |
3.3.2 提高了管理效率 |
3.3.3 提高资金付款安全性和付款效率 |
3.3.4 提高报账的时效性 |
3.3.5 节约会计核算人员 |
3.3.6 支撑了专业经营机制创新 |
第4章 SD省邮政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现行的帐套模式影响会计核算质量 |
4.1.1 现行的帐套模式未实现实质上的集中核算 |
4.1.2 核算标准难以统一执行 |
4.2 影响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问题 |
4.2.1 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 |
4.2.2 手工录入报账影响核算真实性 |
4.2.3 会计管理职能一定程度上受到弱化 |
4.2.4 基层邮政企业对会计集中核算存在消极认识 |
4.2.5 过度依赖信息系统 |
4.3 人员素质问题 |
4.3.1 会计人员集中核算的积极性较低 |
4.3.2 集中核算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亟待解决 |
4.3.3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
第5章 SD省邮政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改进思路 |
5.1 改变帐套核算模式 |
5.1.1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 |
5.1.2 分批试点分类会计核算 |
5.1.3 全面推行会计分类核算 |
5.2 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措施 |
5.2.1 健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 |
5.2.2 处理好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关系 |
5.2.3 完善省市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 |
5.3 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
5.3.1 加强市县公司会计人员培训 |
5.3.2 提高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素质 |
5.3.3 加强实践督促掌握前端业务 |
5.4 基层会计人员的转岗盘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基于现金池模式的S省邮政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 |
1.2.2 资金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 |
1.2.3 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1.2.4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框架和创新点 |
2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概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2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2.1.3 财务控制理论 |
2.1.4 交易成本理论 |
2.1.5 价值链理论 |
2.2 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 |
2.3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
3 S省邮政公司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
3.1 S省邮政公司概况 |
3.2 S省邮政公司营运资金的主要特点 |
3.3 S省邮政资金管理发展的主要历程 |
3.4 S省邮政公司资金管理的具体情况 |
3.5 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S省邮政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具体模式 |
4.1 S省邮政公司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
4.2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4.3 S省邮政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
4.4 S省邮政公司基于现金池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设计 |
5 S省邮政公司基于现金池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具体实施 |
5.1 银行账户管理体系 |
5.1.1 现金池账户的设置及管理 |
5.1.2 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功能的管理 |
5.2 现金池内资金收缴与支出划拨的集中管理 |
5.2.1 营业网点收入及业务资金的收缴 |
5.2.2 收入账户资金的上划管理 |
5.2.3 支出账户资金的拨付管理 |
5.2.4 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处理要求 |
5.3 现金预算管理 |
5.3.1 现金预算的编制 |
5.3.2 现金预算的运用与分析 |
5.4 内部资金融通管理 |
5.4.1 内部存款的管理 |
5.4.2 内部借款的管理 |
5.4.3 内部资金融通的利息结算管理 |
5.5 资金内部控制 |
5.5.1 资金内部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 |
5.5.2 资金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 |
5.6 会计核算 |
5.6.1 资金上划和下拨的账务处理 |
5.6.2 内部资金往来的账务处理 |
6 实施现金池资金集中管理的各项保证措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邮政金融稽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3 本人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邮政金融稽查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邮政金融稽查系统概述 |
2.1.1 邮政金融稽查系统的开发目标 |
2.2 邮政金融稽查系统需求概述 |
2.2.1 两级数据中心 |
2.2.2 四级管理终端 |
2.3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3.1 风险监测和预警 |
2.3.2 风险评估 |
2.3.3 日常稽查工作管理 |
2.3.4 系统管理 |
2.4 系统总体数据流分析 |
2.5 数据采集和数据来源 |
2.5.1 数据采集 |
2.5.2 数据来源 |
2.6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
2.6.1 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 |
2.6.2 整合各省通用功能 |
2.6.3 适应各省的个性差异 |
2.6.4 支持扩展稽查对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邮政金融稽查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1.1 省局电子稽查系统 |
3.1.2 国家局电子稽查系统 |
3.1.3 省局系统和国家局系统之间的关系 |
3.1.4 电子稽查系统和其他金融系统的关系 |
3.2 系统实现的技术平台设计 |
3.2.1 采用"四层结构"实现电子稽查系统 |
3.2.2 后台服务器系统 |
3.2.3 电子稽查平台 |
3.2.4 电子稽查应用 |
3.2.5 电子稽查前台系统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邮政金融稽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1 实时风险预警功能模块 |
4.2 日终风险预警功能模块 |
4.3 风险评估 |
4.4 稽查管理 |
4.5 综合查询 |
4.6 接口功能模块 |
4.6.1 数据采集模块 |
4.6.2 风险报警渠道模块 |
4.6.3 短信平台模块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 问题的提出 |
2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内涵及外延 |
3 研究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
4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 |
5 研究方法和结构 |
6 论文可能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农信社内部控制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
1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 |
2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影响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因素分析 |
1 研究思路 |
2 样本与问卷设计 |
3 因子分析模型 |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特征 |
1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
2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特征 |
3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4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设计 |
第五章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 |
1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 |
2 农村信用社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 |
3 我国农村信用社会计控制方面的问题 |
4 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5 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防范中的问题 |
6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7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缺陷 |
第六章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欠完善的原因 |
1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环境基础差 |
2 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预算控制薄弱的原因 |
3 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会计控制薄弱的原因 |
4 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原因 |
第七章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举措 |
1 优化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环境系统 |
2 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系统 |
3 强化农村信用社会计控制系统 |
4 健全完善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 |
5 加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系统 |
6 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系统 |
7 构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系统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构建的现状与会计信息质量调查问卷 |
附录3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
附录4 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主要内容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商洛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的框架结构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概述 |
2.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
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
2.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
2.4 相关理论 |
3 商洛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邮政储蓄业务发展概述 |
3.2 商洛邮政储蓄银行简介 |
3.3 商洛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
3.4 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
4.1 商洛市整体概况 |
4.2 商洛市经济运行情况 |
4.3 商洛市金融业概况 |
4.4 邮政储蓄体制改革情况 |
4.5 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SWOT分析 |
5 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
5.1 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思路 |
5.2 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原则 |
5.3 商洛邮政储蓄中间业务发展方向 |
5.4 商洛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
6 结论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邮政金融改革中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主要思路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相关理论 |
2.1 金融创新理论 |
2.1.1 关于创新 |
2.1.2 金融创新 |
2.2 金融风险防范理论 |
2.2.1 风险理论 |
2.2.2 金融风险 |
2.3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
3 邮政金融改革的背景分析 |
3.1 邮政金融发展历程 |
3.2 邮政金融发展特点和现状 |
3.2.1 邮政储蓄业务 |
3.2.2 邮政汇兑业务 |
3.2.3 邮政金融代理业务 |
3.2.4 小额信贷业务 |
3.3 邮政金融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
3.3.1 邮政金融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3.3.2 我国邮政金融的竞争力研究 |
3.4 国外邮政金融改革借鉴 |
3.5 邮政金融改革进展状况 |
3.5.1 邮政金融改革的趋向 |
3.5.2 邮政金融改革的最新状况 |
4 邮政金融存在的问题 |
4.1 邮政金融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
4.2 改革后的邮政储蓄银行能力亟待提高 |
5 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策略 |
5.1 邮政金融创新策略 |
5.2 邮政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
5.2.1 邮政金融风险的特点 |
5.2.2 防范邮政金融风险的对策 |
6 江苏省邮政储蓄银行案例分析 |
6.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省分行概况 |
6.2 江苏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创新及风险防范 |
6.2.1 江苏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创新案例 |
6.2.2 江苏邮政储蓄银行风险防范案例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邮政储蓄资金的商业化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章 我国邮政储蓄资金经营现状分析 |
2.1 邮政储蓄的发展历史 |
2.2 邮政储蓄资金经营形式的转变 |
2.2.1 邮政储蓄资金经营形式的转变 |
2.2.2 邮政储蓄资金经营形式转变原因分析 |
2.3 目前邮政储蓄资金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我国邮政储蓄资金经营定位 |
3.1 日本、德国邮政储蓄资金的经营经验及借鉴 |
3.1.1 日本邮政储蓄资金经营情况 |
2.1.2 德国邮政储蓄资金经营情况 |
3.2 邮政储蓄资金经营所面临的政策与经济环境分析 |
3.3 我国邮政储蓄资金经营的定位 |
第4章 我国邮政储蓄资金经营具体方案设计 |
4.1 批发类业务资金经营方案 |
4.1.1 债券市场资金运用分析 |
4.1.2 协议存款业务分析 |
4.1.3 其他批量业务资金经营 |
4.1.4 邮政储蓄资月度新增金预测 |
4.2 零售类业务资金经营方案 |
4.2.1 小额信贷的理论含义 |
4.2.2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 |
4.2.3 邮政储蓄开展小额贷款可行性分析 |
4.2.4 邮政储蓄开展小额贷款策略 |
4.2.5 其他零售类业务资金经营 |
4.3 邮政储蓄资金经营管理系统设计 |
4.3.1 邮政储蓄资金调度管理 |
4.3.2 专业化组织架构管理 |
第5章 我国邮政储蓄资金经营的风险控制 |
5.1 资金经营的风险控制 |
5.1.1 邮政储蓄债券市场资金经营的风险控制 |
5.1.2 邮政储蓄协议存款经营风险控制 |
5.1.3 邮政储蓄开展小额贷款风险控制 |
5.2 邮政储蓄经营的内控稽查设计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10)改革开放后党的金融政策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改革开放后党的金融政策与实践综述 |
第一节 金融组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一、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
二、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一、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二、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三、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四、黄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一、货币政策的简要回顾 |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
三、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 |
四、再贴现业务的开展 |
五、中央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 |
六、利率政策的使用和调整 |
第四节 党的金融实践的基本经验 |
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是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
二、保持金融体系的独立运行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
三、坚持改革开放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根本途径 |
四、加强金融监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手段 |
五、保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是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有机协调是宏观经济政策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
七、推动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二章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回顾 |
一、改革开放前的银行体制 |
二、国家专业银行的恢复与设立 |
三、国家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1983-1993) |
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1994-2002)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紧迫性 |
一、股份制改革有利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
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和步骤 |
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 |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步骤 |
第四节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及初步成果 |
一、财务状况明显好转 |
二、股份公司已挂靠成立 |
三、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
四、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
五、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 |
第五节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展望 |
一、有利条件 |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
三、继续推进与深化改革 |
第六节 评析 |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体现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宗旨 |
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体现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 |
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 |
第三章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发展和改革历程 |
一、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和大发展时期(1949-1958) |
二、农村信用社受到严重挫折时期(1958-1977) |
三、农村信用社业务恢复时期(1977-1984) |
四、农村信用社第一次改革(1984-1996) |
五、农村信用社第二次改革(1996-2002) |
第二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必要性 |
一、产权制度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
二、管理体制不顺畅 |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力 |
四、历史包袱沉重,潜在风险较大 |
第三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内容 |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指导思想和原则 |
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四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展情况与阶段性成果 |
一、新的管理体制框架初步确立 |
二、产权改革稳步推进 |
三、内控建设不断加强 |
四、经营能力有效提升 |
五、扶持政策逐步落实 |
六、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改革前景展望 |
一、有利条件 |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
三、实现目标的步骤 |
四、继续深化改革,推进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
第六节 评析 |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工作的开拓创新 |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改革操作把握的审慎科学 |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体现了政策性扶持与商业性运作的有机统一 |
第四章 加强金融监管 防范金融风险 |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及加强金融监管的意义 |
一、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
二、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现实意义 |
第二节 我国金融监管的历史回顾 |
一、党的金融监管政策的简要回顾 |
二、金融监管实践的简要回顾 |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基本经验 |
一、依法监管是金融监管的必要前提 |
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是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 |
三、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原则 |
四、金融监管模式必须符合我国国情 |
五、金融监管理念、方式必须与国际最佳做法接轨 |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发展趋势 |
一、注重风险监管 |
二、强调对银行创新业务的监管 |
三、重视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
四、关注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
五、强调审慎性监管的重要性 |
六、加强资本监管 |
七、强调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合作 |
八、强调应根据本国国情及金融业的发展情况对监管模式进行选择和调整 |
九、倾向制度化与自律化有机结合的监管模式 |
十、注重对现代监管技术的运用 |
第五节 中国未来金融监管展望 |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为金融监管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
二、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方式,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 |
三、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和创新业务的监管,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 |
四、充分发挥外部审计、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
五、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六、高度关注国际金融监管的最新进展,探索中国金融监管的发展路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邮政电子汇兑的风险控制与稽核检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 ——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为例[D]. 姚滢. 东南大学, 2018(05)
- [2]邮政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以SD省邮政公司为例[D]. 宋宜华. 山东财经大学, 2015(07)
- [3]邮政储金业务制度规章考略(下)[J]. 余颖. 集邮博览, 2014(12)
- [4]基于现金池模式的S省邮政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D]. 刘姝珉. 山东大学, 2013(11)
- [5]邮政金融稽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曹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6]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D]. 刘文丽. 湖南农业大学, 2009(08)
- [7]商洛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魏锋. 西北大学, 2008(07)
- [8]邮政金融改革中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D]. 冯晓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9]邮政储蓄资金的商业化经营研究[D]. 陈朴. 中南大学, 2007(05)
- [10]改革开放后党的金融政策与实践研究[D]. 吴跃. 湖南师范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