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新枝——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简评(论文文献综述)
刘子楗[1](2016)在《文化与语义的完美结合——马清华《文化语义学》评介》文中研究表明马清华《文化语义学》从文化角度对汉语语义问题进行了全新探索,建立了一套文化语义学理论,填补了语言学理论的空白。在研读马清华《文化语义学》的基础上,选取其对隐喻的论述以及别具匠心的委婉说法论证,探析其研究特色,同时结合书中实例,归纳总结其研究的严谨性:将有联系且易混淆的概念、术语进行区分与辨析;全书的论证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鞭辟入里;涉及科目广博;对不清楚的问题不妄下断言。
李荣荣[2](2009)在《中西方关于“信仰”的跨文化语义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语言中的词汇是某种文化的最表层最直接表达,因为词语是传达语义的基本单位,对词汇的语义分析是了解一种文化最便捷最准确的方法。而每种文化中都有一些精神世界的概念关键词,比如忠诚、爱情、友谊。它们准确独特地表达出特定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特性。这些词汇的起源、语义变迁、内涵及其表达的文化特性都是对其所属文化,所属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文化传递。本文正是围绕“信仰”这一文化观念关键词展开分析的。从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义学的角度,对中西方不同民族的信仰观念进行比较研究。透过语言中的信仰观念,我们可以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性,了解它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通过分析“信仰”观念在汉语和英语语境中的不同语言单位(词汇、谚语、成语)中的表现,把“信仰”及其语义场所包含的词汇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对比语言学、语言符号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基本理论,依据语义成分分析法及语义场分析等方法,对中西方“信仰”这一词汇及其语义场,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表达形式、起源、内涵和传递的文化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民族精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发展。
纪云霞[3](2001)在《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新枝——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简评》文中提出 作为读者,我感到曾经读过的语义学着作一方面有些内容过浅,如同义、反义之类,另一方面又有些内容太抽象、枯燥,如哲学语义研究之类,而且我国在语义方面的研究很少,跟外国语义研究很发达大异其趣。有时候就想,能不能有一本既论述语义问题,又引人入胜、趣味盎然的语义学着作呢?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满足了我们这一要求。通读全书后,觉得应作些简评,向读者推荐此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二、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新枝——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简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新枝——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简评(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与语义的完美结合——马清华《文化语义学》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特色举隅 |
(一)特色章节举隅 |
(二)别具匠心的委婉说法论证 |
二、研究的严谨性 |
(一)将有联系且易混淆的概念、术语进行区分与辨析 |
(二)全书的论证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鞭辟入里 |
(三)涉及科目广博 |
1. 翻译学 |
2. 对外汉语教学 |
3. 人类学 |
4. 心理学 |
5. 训诂学 |
6. 历史语义学 |
7. 比较词源学 |
8. 广告学 |
9. 哲学 |
10. 认知语言学 |
11. 名称学 |
(四)对于没有十足证据说明清楚的问题不妄下断言 |
三、局限和不足 |
(2)中西方关于“信仰”的跨文化语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一、语义成分分析 |
二、语义场 |
第一章 本文研究的学术理论依据及方法论 |
第一节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
第二节 文化语义学 |
第三节 对比语言学 |
第二章 西方语境中“信仰”的语义分析及文化异同 |
第一节 信仰的类型及文化语义阐释 |
一、自然崇拜 |
(一) 巫师 |
(二) 图像 |
(三) 原始社会“信仰”所反映的文化特性 |
二、神话传说 |
三、宗教影响 |
第二节 西方语境中“信仰”的词汇语义阐释 |
第三章 汉语语境中“信仰”的语义分析及文化异同 |
第一节 汉语语境中“信仰”的类型及文化语义阐释 |
一、儒家思想渊源 |
(一) 仁——古典人道主义的信仰 |
(二) 孝——传统道德情感的信仰 |
(三) 礼——传统宗教情怀的信仰 |
二、佛教思想渊源 |
(一) 来自对“佛”的信仰的成语 |
(二) 来自对佛教教义理论信仰的成语 |
第二节 汉语语境中“信仰”的词汇语义分析 |
一、汉语中的“信”和“仰” |
二、“信仰”与 “belief” 的词汇语义对比分析 |
第四章 中西方“信仰”体现的文化内涵 |
第一节 古希腊文化影响下的西方“信仰”文化 |
第二节 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信仰”文化 |
第三节 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信仰”文化 |
第四节 佛教影响下的“信仰”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新枝——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简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独辟蹊径 |
二、概括恰当 |
三、理论性强 |
四、材料丰富 |
四、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新枝——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简评(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与语义的完美结合——马清华《文化语义学》评介[J]. 刘子楗.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 [2]中西方关于“信仰”的跨文化语义分析[D]. 李荣荣. 黑龙江大学, 2009(12)
- [3]语义学研究的一个新枝——马清华着《文化语义学》简评[J]. 纪云霞. 满语研究,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