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快速发展 检验检疫功不可没(论文文献综述)
周维良,王志华,汤霞,邓文华,崔岱龙,易志伟[1](2020)在《关于粤港澳物流园开发建设的研究报告》文中指出珠海横琴是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粤港澳物流园是深度合作示范区内的合作发展平台。利用珠海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港珠澳大桥口岸城市的交通优势,建设好粤港澳物流园,利用其扩散与回波效应,为珠海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粤港澳物流园以服务于港澳经济、带动珠西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珠海经济增长为宗旨,其业务兼有跨境合作、保税监管、"飞地经济"的性质,国内各地物流园区和"飞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可供借鉴。优越的地理条件为粤港澳物流园提供了战略定位支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障碍因素。粤港澳物流园区兼具货运服务型和口岸服务型两种性质,应为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它应包括保税物流园区、国际分销配送和转运分拨中心、行政管理机制创新试验三个功能,是推动三地物流合作规范化、示范化的创新平台,应建设成为围绕港澳空运、香港海运,发挥江海驳运、陆空联运、海空转运、冷链物流、物流金融、供应链技术创新等辅助业务功能的现代物流业服务基地。主要建议:瞄准转运分拨的国际物流业务,发挥物流园区集聚辐射功能和物流产业带动提升作用;发挥陆港和空港辅助作业功能;创新口岸通关制度;等等。建议还包括了关于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实施步骤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可行、有效的举措。
邵帅[2](2019)在《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研究》文中认为船员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是当前国家正实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等战略中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船员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受到理论界关注,但由于船员权益涉及跨多个法律部门,环节多,情况特殊复杂,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劳动法项下或涉及《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所列之权益,并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理论和认知体系,碎片化的研究对改善船员权益现状作用有限。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社会治理正处于转型期,与硬法具有的“国家强制力保障”特征不同,软法着眼于社会实效,与法社会学对法的认识一脉相承。由于与当前社会发展理念内涵高度契合,其兴起在当今中国倡导法律多元主义背景下有一定必然性。软法理论具有较大拓展性,将软法与船员权益保障相结合,推动船员行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在船员权益保障领域,结合公权力的运行,通过层层推导辩证地将国内软法和国际软法在多维度展开论述和剖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索建立完善船员权益保障综合制度框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方案。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包括6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首先对于涉及到的船员、权益等概念根据本文研究需要界定了范围。之后通过综合各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当前实际仍从事船员职业的人数已经处在下降拐点,群体质量也不容乐观,船员群体已经开始衰落,对其权益保障具有紧迫性。实践中硬法在保障船员权益方面存在不足,对船员权益保障不力也导致了船员社会评价不断降低,同时也加剧了船员衰落趋势。而软法理论为解决船员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第2章主要对文章涉及的理论进行全面系统论述,包括软法、弱势群体和公权力等法理。软法与法社会学一脉相承,是船员社会治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对船员权益的保障离不开公权力,克服公权力异化缺陷需要对权力进行制衡,国家公权力由于具有先天优势而成为制衡的主要对象,解决途径除了对国家公权力分权形成内部制约,以及培养其他公权力形成一定程度外部制衡外,通过软法模式改善公权力的运行也是一种有效途径。合法性分析方面,本章从人权理论延伸到其下位的弱势群体理论,通过比对和价值梳理,最终得出中国船员的弱势群体属性定位,对其权益予以特殊保障具备法律正当性和必要性。第3章进一步对软法在保障船员权益方面的优势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软法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硬法保障不足,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法概念的重构使当前尚运行于法律之外的部分公权力纳入法范畴并受其规制成为可能,对船员领域的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随后,通过对船员权益保障较好的典型国家的作法和制度进行分析归纳,这些国家在保障船员权益方面不但采取积极的硬法保障手段,而且更重视政策、行政协议、指导手册等软法手段的保障,取得显着成效。第4章将视野投放于国际法,国际法语境下软法构成也颇为丰富,包括不具有强制性义务内容的国际条约,非政府组织参与制定的跨国协议,以及国际公约中的软法条款。在海事领域,国际海事公约中的软法部分对缔约国履行条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强制审核制度及港口国监督制度的实施,国际海事公约约束力呈加强趋势,而且由于这些公约普遍规定了不给予非成员国更优惠待遇条款,海事公约中的公权力效力已不限于成员国范围,其中软法作用也愈加突显。履行国际海事公约对船员权益保障具有重要影响,本章系统论述了国际软法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三大主要涉船员海事公约中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脉络。最后对港口国备忘录这种特殊的国际软法形式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期通过借鉴国际法中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履行国际海事公约、保障船员权益的水平。第5章从国家和社会的国内软法角度对涉及船员权益保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涉及的具体领域问题包括:由于部门职责划分缺位交叉造成的公权力本身对船员权益损害;船员社会组织的孱弱导致船员自治程度低下并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中缺少话语权;船员市场的有序和自律需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通过对相关领域问题中所涉及的软法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突显了软法在解决船员权益问题中的价值。在所涉及的问题中,一些是源于公权力自身缺陷导致的对船员权益的损害,另外则涉及公权力对由其他原因造成船员权益损害时的保障不力。同时分析了我国在履行公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第6章一方面主张应加强软法的应用和理论研究,提出以软法和硬法为表、公权力为里的社会治理理论架构。强调通过与硬法的协调配合,逐步建构起符合我国船员权益保障需要的国际、国家及社会软法体系;另一方面从实现路径方面,结合前文提及的船员权益保障相关问题,提出各公权力主体通过分工协作不断推进船员权益保障,开创船员领域软法与硬法共治的新局面。同时在一些具体领域如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与国际船员工会组织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董海霞[3](2019)在《金鑫:在业务攻关中实现人生价值》文中研究指明"我庆幸当初选择了海淀园同方威视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选择了这一能够让每个有志青年提升自我、奉献青春、实现人生高度的公共安全事业。"2019年2月27日,北京市第五届发明专利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的专利"CT系统和用于CT系统的探测装置"凭借突出的创新优势和显着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本届发明专利奖一等奖。该奖
段新颍[4](2019)在《新时代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形势及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文中提出本文从植物检疫工作的目的、重要性,以及新时代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的形势、工作的思路、植物检疫工作要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新时代植物检疫工作要思量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供探讨。
杨志俊,吴海磊,陈琳,王静[5](2018)在《2008—2017年输入性公共卫生风险检疫警示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2008—2017年输入性公共卫生风险检疫警示流行病学规律,更好地指导口岸防控实践。方法对152篇检疫警示按类型、年份、季节、病种、传播途径、有效期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质检公告、警示通报是检疫警示主体,占40. 79%、50. 32%;数量最多的前4位是2012年(17. 78%)、2008年(12. 5%)、2011年(11. 84%)、2017年(11. 18%),9月(13. 8%)、8月(12. 5%)、10月(11. 8%)、6月(9. 87%);最多的是三季度(33. 55%),9—11月秋季最多(32. 24%);以非洲地区(36. 84%)、东南亚(30. 92%)为主,两区域共同警示(5. 26%);检疫传染病、监测传染病分别占22. 37%、34. 87%;排在前4位的病种分别为登革热(11. 84%)、霍乱(11. 18%)、疟疾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 56%);虫媒传染病最多(29. 61%); 3个月有效期为主(94. 08%)。结论注重检疫警示分析对输入性公共卫生风险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婧庭[6](2017)在《政府监管视野的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费品质量关系着国计民生,出口消费品质量不仅影响到消费者利益,也与国家形象相关联。广东为外贸大省,外贸总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2013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切实转变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职能和管理的基本思路,包括:检验检疫工作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监管重点从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转移,同时要求加强对质量风险的监管。此种背景下,基于政府监管的视角,开展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必然性。商品质量风险评价是一个新的领域,本文运用规范分析及实证分析方法,在明确消费品、质量风险、风险评价和政府监管等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风险控制和安全监管理论,探讨政府监管与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调查构建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继而,通过对广东3000多家出口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及检验检疫内部信息,计算2014-2016年广东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年度指数分别为0.576、0.555和0.544。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水平逐年递减,检验检疫部门在加强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监管上已见成效。从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依据评价结果,本文研究认为,改进政府监管方式是降低质量风险的重要保障,为此,应提升质量标准,为消费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立法和执法等方面,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有关标准化法、消费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全面提升执法效率和执法人员素质。本文研究自界定概念出发,构建评价体系并运用于实证研究,以实证结果支持公共政策及执行绩效的改善,论文在理念思路、体系设计、实证路径、分析方法、结果诠释等方面力图创新。但在数据挖掘及政府监管、市场甄别与风险关系上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孙飞镝[7](2017)在《从法检目录遵从到监管过程重塑 ——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的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快速发展急需要更多的中国商品能够"走出去",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又刺激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走进来"。随着进出口商品贸易量的增加,商品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作为在国门口岸对进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把关的行政机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下称检验检疫部门)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的主要工作是依据法检目录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充当的是进出口商品"质检员"的角色,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检验检疫部门"监管者"的角色长期缺位。当前,检验检疫部门一方面面临政府转变职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要求,另一方面面对着日益繁重的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压力。现实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必须思考如何转变职能,由质量检验转向质量监管,以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能力和效率。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经验来看,采取的措施都是进行宏观监管,而非专注于微观检验。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制度改革建议,但是总体来看各类建议不成体系,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改革方案。本文将围绕如何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和重构进行思考,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改革方案。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对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主要涉及市场失灵理论、有限政府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多元治理理论等;另一方面,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探求可以吸取的经验;此外,收集了相关的文献、数据和案例。根据本文的研究,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彻底摒弃原有的法检目录框架,放弃微观检验的做法。一方面不再局限于法检目录,将监管范围扩展至所有进出口商品,另一方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更加科学的查验制度,将微观检验工作交由独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完成,全面定位于执法监管的角色。构建起从申报、查验,到检测、通关、后续监管等整个崭新的监管链条,并通过完善法律依据、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强检验认证市场监管,以及加强质量监管的社会参与等方面加以推进。本文与以往对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改革方案。本文是对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专门研究,其成果应用主要是在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领域,具体来说是检验检疫部门的执法工作中。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层面确立检验检疫部门进行进出口商品质量宏观监管的基础,指出进出口商检制度的改革方向;二是为检验检疫部门今后可能开展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檀云坤[8](2012)在《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 ——基于闽台农业合作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在两岸经贸乃至两岸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岸经贸合作,农业为先、农业为重。30多年来,两岸农业合作取得显着成效。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两岸经贸合作的密切发展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全面实施,两岸农业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作为区域农业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未来的路要怎么走?目前,理论界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闽台农业合作的研究不少,而对ECFA背景下两岸农业合作问题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对海峡两岸农业领域的一体化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对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尚无明确定义;对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也不少,但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和经验来分析。笔者认为,海峡两岸农业区域合作是“一个中国之内的两个不同经济主体或两个单独关税区”之间的合作,鉴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复杂性、特殊性,不能简单运用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欧盟模式、东欧模式等国外经验或理论的推演,来寻找两岸农业区域合作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此,在论文前期研究中首创提出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观点,并对其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是在大陆和台湾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农业合作不断推进的基础上,以获取海峡两岸农业经济集聚效应、协调效应和互补效应、增进两岸农民福祉为宗旨,以降低两岸交易成本、促进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在两岸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目标,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强政策协调,消除制度障碍,实现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农业生产要素一体化、农业经营管理一体化的过程或状态。30多年来,两岸农业合作沿着“分离→交流合作→携手→联手→整合→融合”的轨迹步步推进,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两岸农业在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两岸农产品贸易虽然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仍然存在着双向流动不畅、贸易总额偏小等问题;两岸农产品贸易仍存在障碍,贸易成本仍然偏高。两岸农业产业合作虽然表现为不断升级态势,但仍存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受限、农业技术溢出效益低、“双赢”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两岸农业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仍存在障碍,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两岸在农业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了两岸农业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如何消除贸易障碍,降低两岸农产品贸易成本;消除要素流动障碍,提高两岸农业生产要素流动的有利效应;缩小经营管理水平差距,提升两岸农业一体化水平,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本研究从海峡两岸的实际出发,结合闽台农业合作的实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构建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基础与发展,实证分析两岸农业一体化,研究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生产要素一体化的关键性问题,分析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推进两岸农业合作,乃至两岸经贸交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一,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得出若干研究启示。第二,对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运用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产业分工和竞争优势、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非博弈合作和博弈合作理论,结合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实践,对两岸农业合作的机理进行探讨,并建立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分析两岸农业合作基础与发展,通过对两岸农业合作的基础、发展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探讨两岸农业一体化的一般规律。第四,实证分析两岸农业一体化,通过对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天福集团、台湾农民创业园三种促进一体化类型的分析,验证两岸农业一体化的规律。第五,研究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关键性问题,重点分析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贸易政策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通过引力模型,以水果贸易为例,实证分析关税税率下降对两岸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第六,研究两岸农业生产要素一体化的关键性问题,运用双对数回归模型,从台商对大陆农业直接投资对台湾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台商对福建农业直接投资对福建农业发展的影响两个维度,实证分析要素流动对两岸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两岸农业合作的有关数据,分析两岸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流动情况和流动障碍。第七,分析两岸农业一体化发展趋势;提出合作模式选择的4条原则,选择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基本合作模式。第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两岸农业协调机制、培育两岸农业物流产业、促进两岸要素双向流动、提升两岸农业合作实效、突出闽台区域先行先试等五方面推进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是必然趋势。从实践角度来看,两岸农业合作是“分离→交流合作→携手→联手→整合→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当前,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ECFA的签署和实施,以及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为进一步深化两岸农业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两岸农业的比较优势,即两岸在农业发展阶段、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产品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基础和动力;合理两岸农业分工、合作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潜力所在。虽然,两岸农业合作还存在政治、经济、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增加了合作的成本,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这些制约因素将逐步得到消除,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必将迎来一个全新阶段,实现其终极目标——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即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农业生产要素一体化和农业经营管理一体化。(二)在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目标推进过程中,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农业产业的分工往往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并依托一定的载体,或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两岸农产品物流推动、台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集群发展等合作类型,对加快两岸农业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两岸农产品贸易问题主要是政治层面的问题,两岸的政策因素增加了农产品的贸易成本。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比较低,两岸贸易成本仍比较高。关税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显着,农产品贸易政策对两岸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的影响;两岸直航有效地促进了两岸的农产品贸易,但目前仍要绕经第三地转口进入大陆或台湾,导致运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农产品流通不应有关税,应该是个物流的范畴。大陆方面可以在前期对台湾开放部分农产品的基础上,对台湾农产品全面开放,对台湾所有输入农产品在原产地的条件下实行“零关税”,促进两岸农产品的贸易,提高人民的福利指数。(四)台商对大陆农业直接投资对台湾农业发展有利无害。台商对大陆农业直接投资不但对台湾地区农业GDP、农产品出口、农产品进口、劳均农业产值均没有显着影响,台湾当局所担心的“替代出口效应”、“逆进口效应”等引起的“贸易抑制效应”、岛内农业“空心化”问题与台商对大陆农业直接投资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拓展了台湾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台湾当局对台商赴大陆农业直接投资设限,是基于“选举政治”等政治因素的考量。(五)两岸农业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台资农业企业的示范性、带动性还不够,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台商对福建农业直接投资对福建省的农业GDP、农产品出口、劳均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均没有显着影响,可能是由于投资规模小、引进层次低、技术溢出效益低、产品内销化趋势明显和辐射范围窄等因素而致。今后工作中,要对两岸农业合作的重点和方向重新定位,促进对台引进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更加注重推广、更加注重实效、更加注重“双赢”,让广大农民能够分享对台合作的成果。(六)两岸农业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仍不畅通,两岸农业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最主要的障碍来自台湾当局对大陆农业投资和技术输出的限制和陆资赴台投资农业的限制;同时,台商对大陆农业直接投资中遇到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支持不够、产品市场销售不畅、土地获取困难等各种要素流动障碍。(七)两岸农业合作在不同的阶段其合作模式和特点不同,政府在政策选择上要有利于资源优配、互利双赢、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服务,促进合作模式的多元化。
刘旭,郭萍[9](2011)在《发挥职能作用 帮助受灾企业加快重建》文中研究说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四川外贸企业受到严重损害。帮助受灾外贸企业灾后恢复重建,促进四川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四川检验检疫局面临的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在国家质检总局、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四川检验检疫局把支持受灾外贸企业恢复重建作为全局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举四川检验检疫系统
张婉仪[10](2010)在《在快速高效中严防死守》文中研究表明2009年早春的一天,随着大洋彼岸的美国联邦快递的首架MD-11型货机平稳地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一个全球三大快件转运中心——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以下简称转运中心)终于落户广州并进入了正式的投产运营。此后的每一周有一百三十余架货机进出这个新转运中心,往返于联邦快递所提供服务的二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经济快速发展 检验检疫功不可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快速发展 检验检疫功不可没(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粤港澳物流园开发建设的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粤港澳物流园的依据、意义与内涵界定 |
二国内各地物流园区和“飞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
(一)“飞地”工业园区的经验 |
(二)国内物流园区的经验 |
三保税区和洪湾片区建设粤港澳物流产业园区的条件 |
(一)基础条件 |
(二)三地政策契合 |
(三)经济合作深化 |
(四)制度与行政管理措施障碍 |
四粤港澳物流园的建设方案 |
(一)粤港澳物流园建设目标 |
(二)粤港澳物流园功能定位 |
1. 瞄准转运分拨的国际物流业务,发挥物流园区集聚辐射功能和物流产业带动提升作用 |
2. 发挥陆港和空港辅助作业功能 |
3. 口岸通关的制度创新 |
4. 跨境电商保税物流 |
5. 农产品与食品冷链物流功能 |
6. 综合服务管理 |
(三)粤港澳物流园开发管理模式 |
1. 开发模式 |
2. 管理模式 |
(四)粤港澳物流园建设路径与步骤 |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
(2)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船员群体困境及船员权益硬法保障之不足 |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及检视 |
一、船员与海员概念界定 |
二、船员权益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我国船员群体特点及发展现状 |
一、我国船员群体特点分析 |
二、我国船员发展面临瓶颈 |
三、我国船员队伍发展困境成因 |
第三节 船员权益硬法保障的不足 |
一、船员领域硬法建设现状 |
二、船员权益硬法保障方面不足的具体表现 |
第二章 船员权益软法保障相关概念及法理分析 |
第一节 软法的本体理论 |
一、软法概念、特征和基本构成 |
二、软法的分类 |
三、软法是改善公权力服务社会个体的有效模式 |
第二节 软法与硬法的界分及相互关系 |
一、软法与硬法的界分标准 |
二、硬法与软法相互关系 |
第三节 实施船员权益特别保障的法理与实证分析 |
一、社会弱势群体理论 |
二、对船员权益特别保障具备法理正当性 |
三、加强船员权益保障的实证分析 |
第三章 软法保障船员权益的优势分析及国外经验启示 |
第一节 船员权益软法保障的优势 |
一、符合船员治理的时代需要 |
二、弥补硬法保障船员权益不足 |
三、有利于船员领域实现法治化 |
第二节 国外船员权益软法保障的启示 |
一、部分国家船员发展与保障情况 |
二、国外船员权益保障经验归纳和启示 |
第四章 国际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第一节 船员领域国际软法价值和发展趋势 |
一、海事公约中软法作用和价值 |
二、海事公约中软法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与船员有关的主要海事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
一、海事劳工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
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
三、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
四、与船员有关主要海事公约中软法的发展脉络 |
第三节 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特殊的国际软法存在 |
第五章 国内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第一节 国家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一、组织类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二、公共政策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三、规制行政裁量权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第二节 社会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一、信用制度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二、标准化体系制度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
第三节 我国在履行船员海事公约方面存在不足 |
一、宏观层面的不足 |
二、实践层面的不足 |
第六章 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模式建构及相关建议 |
第一节 构建船员权益保障的软法模式架构 |
一、规制与船员相关的国家软法 |
二、培育与船员相关的社会软法 |
三、吸收国际软法经验 |
四、重构与软法相协调的船员硬法 |
第二节 船员权益双轨保障模式下软法与硬法的协调与衔接 |
一、双轨保障模式下软法与硬法的协调 |
二、实现双轨保障模式下软法与硬法的有效衔接 |
第三节 实现船员权益保障软法与硬法共治路径 |
一、国家应建立便捷高效的权责体系 |
二、国家和社会需共同推进船员信用和标准等领域建设 |
三、推动各主体在船员领域国际合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金鑫:在业务攻关中实现人生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加入威视经世致用 |
精诚协作很重要 |
为威视发展建功立业 |
行包/快邮做CT |
护国门筑利器 |
链接: |
(4)新时代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形势及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的形势 |
1.1 重大植物疫情发生形势严峻 |
1.2 国内疫情对农业生产安全威胁越来越大 |
1.3 境外疫情传入风险越来越大 |
1.4 新时代植物检疫工作定位 |
1.4.1 检疫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
1.4.2 对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至关重要 |
1.4.3 对构建农业开放格局至关重要 |
1.4.4 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至关重要 |
2 新时代植物检疫工作思路 |
2.1 新时代植物检疫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 |
2.2“三个转变” |
3 新时代植物检疫工作措施 |
3.1 推进依法管疫 |
3.2 推进跨境避疫 |
3.3 推进源头控疫 |
3.4 推进科学制疫 |
4 结论 |
(5)2008—2017年输入性公共卫生风险检疫警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检疫警示类型 |
2.2 按年份检疫警示 |
2.3 按月份检疫警示情况 |
2.4 检疫警示地区分布 |
2.5 按病种检疫分类警示情况 |
2.6 按传播途径警示情况 |
2.7 按检疫时限 |
3 讨论 |
3.1 注重检疫警示归纳演绎 |
3.2 确保检疫警示基层适用 |
3.3 开展检疫警示技术研究 |
(6)政府监管视野的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消费品与消费品质量 |
(二)消费品质量风险 |
(三)风险与风险评价 |
(四)政府监管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质量风险评价 |
(二)关于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 |
(三)主要发达国家消费品质量风险监管现状 |
(四)文献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政府监管商品质量:理论依据与风险评价 |
一、政府监管动机与理论 |
(一)政府监管的动机分析 |
(二)政府监管的基本理论 |
二、质量风险评价理论 |
(一)事故致因理论 |
(二)风险社会理论 |
三、政府监管与质量风险评价关系 |
(一)政府监管是质量风险评价的研究目的 |
(二)质量风险评价是政府监管的技术保障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一、基本思路与原则 |
(一)基本思路 |
(二)基本原则 |
二、指标论证与专家咨询 |
(一)咨询问卷 |
(二)咨询对象 |
(三)咨询结果 |
三、指标体系建议方案 |
(一)指标及权重 |
(二)评分标准 |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四章 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实证分析——以广东为例 |
一、评价说明及数据来源 |
(一)评价说明 |
(二)数据来源 |
二、出口企业抽样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企业样本结构 |
三、评价结果 |
(一)总体评价结果 |
(二)按指标分类评价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完善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的思路对策 |
一、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的必要性 |
(二)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的可行性 |
二、政府监管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的思路 |
(一)生产者与质量风险监管 |
(二)监管者与质量风险监管 |
(三)消费者与质量风险监管 |
三、基于评价结果的监管对策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广东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调查问卷(部分) |
针对广东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7)从法检目录遵从到监管过程重塑 ——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文献述评 |
第三节 主要观点、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我国现行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制度 |
第一节 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界定 |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机构及其沿革 |
第三节 现行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 |
第二章 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市场失灵理论 |
第二节 有限政府理论 |
第三节 风险管理理论 |
第四节 多元治理理论 |
第三章 进出口商品监管制度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既有制度取得的成效 |
第二节 既有制度面临的问题 |
第三节 问题成因分析 |
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比较 |
第一节 美国质量监管制度 |
第二节 欧盟质量监管制度 |
第三节 日本质量监管制度 |
第四节 主要发达国家质量监管的启示 |
第五章 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改革的目标方案 |
第一节 申报—建立检验检疫全申报制度 |
第二节 查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第三节 检测—建立市场参与制度 |
第四节 通关—坚持先报检后通关制度 |
第五节 后续监管—建立执法稽查制度 |
第六章 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改革的推进措施 |
第一节 完善法律依据 |
第二节 加强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支撑 |
第三节 加强对社会检验认证机构监管 |
第四节 加强质量监管的社会参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 ——基于闽台农业合作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主要内容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数据来源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2 文献综述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 |
2.2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 |
2.3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
2.4 研究启示 3 基本构想、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3.1 基本构想 |
3.1.1 基本概念 |
3.1.2 基本内涵 |
3.2 理论基础 |
3.2.1 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 |
3.2.2 贸易效应与投资效应 |
3.2.3 产业分工与竞争优势 |
3.2.4 交易成本与机会成本 |
3.2.5 两岸合作的政策博弈 |
3.3 分析框架 |
3.4 本章小结 4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基础与发展 |
4.1 农业合作基础 |
4.1.1 农业发展阶段 |
4.1.2 农业产业结构 |
4.1.3 农产品市场 |
4.1.4 农业生产要素 |
4.1.5 农业经营管理 |
4.1.6 农产品生产成本 |
4.2 农业合作现状 |
4.2.1 农业合作发展历程 |
4.2.2 农产品贸易 |
4.2.3 农业直接投资 |
4.3 存在主要问题 |
4.3.1 农产品贸易 |
4.3.2 农业直接投资 |
4.4 本章小结 5 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实证分析 |
5.1 农产品物流推动实证:两岸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
5.1.1 基本运作情况 |
5.1.2 对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影响 |
5.2 台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实证:天福集团 |
5.2.1 基本运作情况 |
5.2.2 对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影响 |
5.3 产业集群发展实证:台湾农民创业园 |
5.3.1 基本运作情况 |
5.3.2 对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6 海峡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
6.1 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 |
6.1.1 研究方法选择 |
6.1.2 产品选择与数据来源 |
6.1.3 两岸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相关性 |
6.2 贸易政策对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影响 |
6.2.1 大陆农产品贸易政策 |
6.2.2 台湾农产品贸易政策 |
6.2.3 两岸农产品贸易政策比较 |
6.2.4 贸易政策对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影响 |
6.2.5 影响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其他因素 |
6.3 关税税率降低对两岸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影响 |
6.3.1 研究方法选择 |
6.3.2 研究对象概述 |
6.3.3 引力模型构建 |
6.3.4 研究数据来源 |
6.3.5 回归分析结果 |
6.3.6 研究结论 |
6.4 本章小结 7 海峡两岸农业生产要素一体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7.1 生产要素流动对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的效应 |
7.1.1 台商对大陆直接农业投资对台湾农业发展的影响 |
7.1.2 台商对福建农业直接投资对福建农业发展的影响 |
7.2 两岸农业生产要素一体化的影响因素 |
7.2.1 土地要素流动 |
7.2.2 劳动力要素流动 |
7.2.3 资本要素流动 |
7.2.4 技术要素流动 |
7.2.5 经营管理要素流动 |
7.3 本章小结 8 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模式选择 |
8.1 两岸农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8.1.1 发展机遇 |
8.1.2 发展趋势 |
8.2 两岸农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
8.2.1 基本原则 |
8.2.2 总体导向 |
8.2.3 模式选择 |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
(9)发挥职能作用 帮助受灾企业加快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迅速行动,调查灾情 |
专业论证,制定措施 |
全体动员,周密部署 |
锲而不舍,务求实效 |
1. 开辟快捷通道,便利物资进口。 |
2. 加大帮扶力度,稳定外贸出口。 |
3. 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
评估效果,再添举措 |
1. 进一步为受灾外贸企业“提速”。 |
2. 进一步为受灾外贸企业“减负”。 |
3. 进一步为受灾外贸企业“增效”。 |
总结经验,科学发展 |
3. 整合资源,聚力重建是根本保证。 |
4. 抢抓机遇,高效重建是客观需要。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有“时不我待、 |
5. 增添后劲,跨越重建是努力方向。 |
(10)在快速高效中严防死守(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审核验放系统 |
2 风险评估分类查验 |
3 快速反应检疫联动 |
5 月2日夜晚, 转运中心的疫情防控情况以极 |
四、经济快速发展 检验检疫功不可没(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粤港澳物流园开发建设的研究报告[J]. 周维良,王志华,汤霞,邓文华,崔岱龙,易志伟. 珠江论丛, 2020(02)
- [2]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研究[D]. 邵帅.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金鑫:在业务攻关中实现人生价值[J]. 董海霞. 中关村, 2019(05)
- [4]新时代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形势及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J]. 段新颍. 农业与技术, 2019(07)
- [5]2008—2017年输入性公共卫生风险检疫警示分析[J]. 杨志俊,吴海磊,陈琳,王静.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6)
- [6]政府监管视野的出口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价实证研究[D]. 林婧庭.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7]从法检目录遵从到监管过程重塑 ——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改革研究[D]. 孙飞镝. 南京大学, 2017(09)
- [8]海峡两岸农业一体化 ——基于闽台农业合作的实证分析[D]. 檀云坤.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1)
- [9]发挥职能作用 帮助受灾企业加快重建[J]. 刘旭,郭萍. 中国检验检疫, 2011(06)
- [10]在快速高效中严防死守[J]. 张婉仪. 口岸卫生控制,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