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管理系统设计

实验管理系统设计

一、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玲,富立,王秋生[1](2021)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时间场地受限、管理繁琐、过程监控难等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智能开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推广应用于机械与控制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实践"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群中。实施效果表明新系统融合传统实验教学思维,实现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创新,保证疫情期间的不间断实验教学,为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条件。

申明[2](2021)在《电动汽车热管理直冷系统研究及其控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应对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热安全应用,处理复杂多变环境与工况的车辆热需求,热管理系统正逐步向高效轻质的热流传输结构,集成多变的系统循环架构,智能可靠的联动控制体系推进,形成整车功能性热管理系统,以推动电动汽车高安全性、强动力性、长续航性、低能耗性、优舒适性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具有高换热能力的直冷系统在电动汽车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制冷剂直冷的新型热管理传输模式,依托实验测控与模拟计算的手段,对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热力流动特性、流程布局设计、动态管控制定、老化衰变作用、协同优化管理进行探究。设计搭建了电动汽车直冷热管理系统实验台,测试探究直冷电池热管理回路的热流特性和调控规律。结果表明,制冷剂蒸发温度与电池趋稳温度间存在有能力界限特征的关联特性,制冷剂质量流量与热管理换热量存在传热饱和现象。进一步,提出优先电池温降,并结合工质热流特性进而保障电池温均的梯级参变调控策略,具体在不同电池放电速率下优选对应的最佳制冷剂流量和目标蒸发温度限定值,为控制电池温降和温均水平提供新思路。基于上述章节的直冷系统实验操控平台,对所构建的三维电池模组热流传输模型以及一维集成热管理系统模型予以验证,以深入探究电动汽车直冷集成热管理系统内部热力交互关系以及性能管控机制。通过识别系统及部件的性能参数变化,表征传热工质的热力流动状态,为集成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验证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置信度,可用于后续的计算分析。首先,耦合电池直冷系统与乘员舱空调系统模型,并组合电池直冷多流程构形,提出并设计了典型的串联、并联、混联流程布局,形成多热力过程制冷集成系统。在选择的典型工况下系统探索集成过程的性能特征,研究包括制冷剂充注量的影响,热管理系统的热力学能量能质特性分析,从系统流程构形的结构特性和增加调控策略的管控过程两方面对比分析电池和乘员舱热行为,以及系统能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工况背景下,系统流程以及负荷的改变对制冷剂最佳充注量不产生作用影响。相同工况和运行条件下,串联系统的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以及(火用)效率ηex高于并联系统,冷却效果也优于并联结构。综合提出的系统调控机制,得出目前主流连接模式的并联系统在乘员舱温度响应速率方面的性能较优,而串联系统对电池温控能力以及系统能效方面皆有较优的性能表现,可作为集成热管理耦合方式的选择和参考。在研究直冷集成系统的耦合关联关系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衰变特性,探索其与直冷热管理的作用关系和规律。考虑常规老化构建电池衰变模型,首先对电池热衰变参数均一性分布进行探索,并分析改变换热结构、增加均衡策略等措施对电池参数一致性的优化改善情况。同时,基于规定的基本工况,以环境温度周期性变化、SOC运行区间水平不同为背景,分析热管理系统与电池衰变间的影响关系。在印证合理有效的热管理措施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的基础上,协同热管理系统寄生能耗的不利影响,提出并解决了电池热管理目标温度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在电池良好的工作温度区域10~40℃时,电池保持在该温度±1℃可使系统能耗与电池衰减综合效果较优。进一步提出电池全生命周期下的预控制估值前馈,通过识别判定从内阻角度表征的电池健康状态SOHR更新控制参量,达到最佳的热管理控制实施。研究结果为制定电池寿命优先热管理方案,延长使用年限提供指导帮助。最后,在完成直冷热管理系统关键部件的结构和热特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集成、老化衰变要素的完善与丰富后,构建热管理系统整体运行模式架构,探索车用背景下的控制与优化。通过基于方差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衡量目标量与受控量间作用影响的敏感度,利用NSGA-Ⅱ算法,对热管理系统驱动参数进行多目标输出优化。以直冷串联、并联系统,以及典型负荷工况为例,在系统多目标优化函数(被控部件温变速率、动力电池瞬时功率、热管理系统能耗、电池容量衰减速率)作用下,保证被控部件温度水平,结合制定的基本控制模式,对热管理系统开展优化对比分析。算例表明,相同工况下经优化管控,串联系统可实现电池老化速率、温降速率以及系统能耗水平较并联系统依次提升15.29%、45.23%、23.10%,并联系统则在乘员舱温降速率以及电池峰值功率方面较串联系统分别有4.51%、50.09%的提升。这意味着串联系统利于实现电池性能与系统长时能耗水平的最优,并联系统利于实现乘员舱舒适度与系统瞬时功率水平的最优。本文研究工作基于电动汽车直冷热管理系统的实验测试与仿真模拟,内容覆盖从电池热管理回路热力调控性能分析到集成耦合系统构架设计探究,从全新的电池状态到老化衰变状态的全生命周期考量,从单一的温度控制到多目标优化管控,较为系统地对新型直冷热管理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相关工作不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并且为后续研究和技术应用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导。

孙亚飞,潘学伟,吴屏[3](2021)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在线教学设计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基础类实验课程,该课程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针对模拟电子技术线上实验课程的开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工与电子教学中心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深圳易星标技术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利用他们提供的在线真实验管理系统,对现有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对于单管交流放大电路、射极跟随器、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波形发生电路等验证性和设计性电路,学生利用在线远程实验系统进行实验的预习、电路的搭建,数据调试以及实验报告的处理,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疫情期间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胡永军[4](2021)在《电动汽车一体式热泵热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稳定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普及,电动汽车得到逐步推广,但受制于目前电池技术的发展,续航、充放电速率、安全性及电池寿命等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容量电池及快充技术成为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这也带来了更多的电池产热问题,同时除了电池侧热管理,乘客舱侧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温湿度控制以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因此针对目前电动汽车上存在的乘客舱侧与电池侧热管理需求,本文完成了整车一体式热泵热管理系统架构及控制方案设计并进行相应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依据电动汽车整车全天候热管理响应需求,完成了一体式热泵热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利用各类阀件的配合,使得系统可以在九种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满足整车在各类复杂环境及工况下的热管理需求,实现整车全年全工况模式覆盖。其次依托现有的直膨式空调实验平台,结合整车热管理系统架构,对制冷剂管路等进行设计改造,同时依据电池包热管理需求,设计相应直冷电池包结构并完成组装,对系统相应零部件进行选型,设计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并编写Lab VIEW控制程序,最终完成系统实验台搭建。之后针对电池包单冷模式,编写权重模糊逻辑控制算法对电子膨胀阀开度及压缩机转速进行控制,探究直冷系统在电池包产热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控制能力,同时也对电池直冷模式中利用微通道直冷板控制电池包温度的均匀性进行研究。然后针对同时对电池包与乘客舱侧进行制冷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研究,设计了利用压缩机控制吸气压力、电池侧与乘客舱侧温度分别控制对应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控制策略,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实现了对电池侧与乘客舱侧制冷剂流量的合理分配及温度的稳定控制,避免两侧温度产生相互干扰。最后,利用系统探究了热泵模式下采用冷板直接对电池进行加热的性能,实验表明热泵系统可以对电池进行快速升温。

王康[5](2021)在《基于温度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新冠病毒导致的疫情在全球爆发,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新冠肺炎或将成为全球或局部长期流行的传染性疾病。为了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国务院部署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求落实重点场所测体温等措施,学校正式开学后,对实验室进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将是重要的防疫举措。智能化门禁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应用广泛,但普通的门禁系统不能满足测温的需求,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在普通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温度监测方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门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完成了具有非接触式测温及人脸识别功能的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人脸识别算法研究。针对门禁终端实际应用情景及防疫需求,在深入研究MTCNN人脸检测算法后,对算法中图像缩放比例进行优化,并提出了直接定位图像区域与加入人脸判别公式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准确率且检测速度提高10%以上。针对Face Net中Inception-Res Net-V1网络特征提取比较耗时以及模型较大等问题,本文采用了轻量化的Mobile Net网络结构作为主干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在识别率略低于原算法的情况下,极大的提高了算法的识别速度,满足实际应用。第二,温度活体检测研究。针对疫情期间实验室门禁系统防疫及安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信息的活体检测方法。方法将彩色摄像头获取的RGB图像与红外热像仪获取的温度信息转化的红外图像进行坐标标定映射,通过MTCNN算法得到RGB图像中额头位置坐标,代入实验标定参数映射得到额头温度。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90%以上的活体检测准确率,且在人体相对静止时,测量温差在±0.5℃之间,安全且具有防疫功能。第三,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研究。首先,进行门禁终端设计,通过移植系统并对相关程序、系统通信进行设计并实验验证,实现门禁系统所需功能且保证门禁终端与云平台之间通信可靠。然后,对实验室门禁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采用B/S架构对web管理系统的功能逻辑进行设计,并完成数据库设计,实现web管理系统功能。将数据库与web管理系统部署到云平台,用户可通过不同终端用浏览器在线预约与查询实验室实时信息。最后,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数据图形化显示,直观反映实验室使用情况及人员预约信息等,借助数据分析结果,相关人员可以优化实验室管理,保证管理方式高效。

高原[6](2021)在《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校中,除了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之外,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也是学校所有专业学生修读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对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需求量和使用率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手段,以提升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发展服务。本文分析了广西某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给出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系统应具备的身份核验、学生管理、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课程排课、课程推荐、软件自动安装、设备管理和数据交换等功能,对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功能结构设计;通过UML工具对系统进行了功能用例设计、数据流图设计;设计了系统的实验室管理员信息数据表、学生信息数据表、教师信息数据表、课程数据表、课件信息数据表、设备信息数据表、实验室信息数据表;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与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结合节次优度、周次组合优度、可行度和满足优化度策略,运用遗传算法设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课程排课算法;依据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资源的需求,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P-Growth设计了课程推荐算法;基于K-means算法设计对学生课堂行为挖掘分析算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采用Python3.83和Html5作为系统的编程语言,基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和My 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既具有传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自动安装、信息管理等功能,又具有实验室课程排课、课程推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功能,同时实现了与校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该系统的使用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实践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向前发展。

林佳博[7](2021)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全球能源的短缺以及地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近年来,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方向飞速转型发展。而燃料电池在工作的时候仅氢气与空气反应,产物仅为水,具有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特点,且其相较其余新能源车型具有续驶里程长、燃料加注时间短等优点,必将成为今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本文中,燃料电池汽车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与锂电池组合的方式,PEMFC提供主要电能,锂电池组辅助提供电能,单独或协同工作,为驱动电机的运转供电,同时也为汽车其余耗电部件提供电能,整车协同,平稳运行。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包括PEMFC、锂电池组以及驱动电机。运行过程中,温度对燃料电池的工作特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锂电池的电能输出以及电机的工作特性,因此,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需要一个合理的热管理系统将其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得各部件能高效工作,发挥出最佳性能,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以省校共建项目“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开发”作为依托,从工作原理及理论上进行分析,同时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建模以及仿真的方式进行热管理系统的研究,验证所设计热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首先,从燃料电池电堆的工作机理入手,分析了电堆因极化而产生的电压损失,并对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充放电特性进行研究。基于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条件,进行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针对所设计的热管理回路,分别对燃料电池以及锂电池进行热特性分析,了解其产热以及散热特性,探究温度对动力总成造成的影响。而后设计并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温度对燃料电池电堆以及锂电池工作特性所产生的的影响,为仿真平台的搭建以及热管理系统控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而后,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燃料电池、锂电池以及驱动电机进行仿真计算模型的搭建并制定燃料电池-锂电池在工作时的功率分配模式,同时还在GT-Suite软件中搭建了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模型,两个软件中模型运行时数据互通,完成热管理系统仿真平台的搭建。最后,基于所设计的热管理系统结构以及各部件热特性分析,进行热管理策略的开发,对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进行合理控制,使其满足所制定的控制目标以及功能。将所研究的热管理控制策略与热管理系统仿真平台相耦合,进行MATLAB/Simulink软件与GT-Suite软件的联合仿真,通过仿真结果来分析所设计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温度控制效果的合理性。

梁启森[8](2021)在《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压铸模具大型化是我国压铸行业发展新态势,受限于高昂的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高效完善的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系统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推进,压铸企业纷纷着力于数字化转型。压铸模具作为压铸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大部分企业仍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结合压铸生产工艺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压铸模具运动副自动维护、状态数据远程监测和模具信息远程管理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副集中润滑系统。根据压铸模具运动特点,以PLC为核心,接入各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件的受力检测装置及自动润滑系统。设计了HMI触摸屏,提供现场即时数据展示和控制调试的终端界面,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维护模具运动副。(2)提出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DTU模块实现上下位机通信,搭建了压铸模具运维管理系统的云端数据库,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实现了Web端运维管理平台,为模具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远程、异地监测模具状态,管理模具信息的云端平台。(3)开展系统功能现场实验测试。将本系统安装在相关模具上,在压铸车间连续压铸生产,测试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本系统可实现有效的自动润滑效果,远程运维平台可实现状态参数的远程展示及其他模具信息管理功能,达到系统开发要求。

姜宁[9](2021)在《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身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云计算的发展、BYOD的流行以及信息孤岛的消除,企业信息系统呈现出开放动态互联的趋势。传统封闭静态的身份管理方法无法满足现有的安全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不同企业之间存在开放合作的业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需要通过单点登录来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身份认证。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往往存在多设备、多场景、多方式的身份认证场景。因此,在开放动态的身份管理场景中,需要针对例如员工设备遗失,异地登录,账户泄露等复杂多样的场景,进行灵活的动态信任管理以保障安全。基于此,我们研究并设计了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身份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动态信任管理中,用户单点登录账号被窃取的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Auth的单点注销协议。我们对OAuth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针对IdP账号被窃取后缺乏对RP的账户管理以及会话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单点注销协议,用于解绑RP账号以及注销会话状态。我们设计了协议的使用场景,以及具体的协议流程,并对协议进行了实现与分析。(2)针对动态信任管理中,用户设备遗失,异地登录,账户泄露等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信任评估方法。我们提出了一种仅靠离散型用户行为特征的动态信任评估方法,并且通过真实场景的数据集,使用机器学习领域的新模型进行了实验。我们结合身份认证场景下的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且设计了四种典型的应用场景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身份管理系统。我们的身份管理系统可以支持多种单点登录协议以及第三方社交账户登录,支持基于OAuth的单点注销功能,支持基于用户行为的动态信任评估,支持多因子身份认证等。通过功能的整合,用户友好的操作与交互,实现了针对复杂动态信任管理场景的身份管理系统。

曲捷[10](2021)在《三维脉动热管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功率设备向集成化、紧凑化、小型化发展,热量积聚、热量分布不均、局部热点等问题频发,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对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普遍使用的主动式热管理系统,主要依赖系统设计和额外能耗输入实现均温,而能够自发响应热量不均的被动式热管理器件,主要适用于平面热源工况。本文针对体热源热量分布不均问题,研究了三维结构脉动热管传热和内部复杂多相流动特性,探究了三维结构对其传热、均温性能的影响机理,并设计了基于三维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和三维脉动热管/相变材料耦合热管理系统,并研究了系统传热性能。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设计了具有多层(2层、3层、4层和5层)三维结构的脉动热管,研究了不同层数、工作角度、充液率、工质和管径等工况下三维脉动热管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多层三维脉动热管在稳定振荡阶段具有较好的层间热阻均匀性,与单层、2层、3层和5层三维脉动热管相比,4层三维脉动热管在垂直和水平工况下具有最小的启动功率、启动温度和热阻;随着充液率的增加,4层三维脉动热管的启动温度、启动功率和热阻先减小后增大,其最佳充液率为50%;内径为1mm时,毛细阻力起主要作用,内径较大时,工质粘度起主要作用,而工质的比热和潜热直接影响脉动热管的启动性能和烧干极限。以去离子水和自湿润流体为工质的4层三维脉动热管的启动温度随热管内径的增加而降低,而以乙醇为工质的4层三维脉动热管在管径为1mm时具有最小的启动温度和启动功率。由于Marangoni效应,冷凝后的自湿润流体在较大加热功率下仍可回流蒸发端,从而避免烧干,这一作用在热管内径较小时最为明显。(2)针对4层三维结构脉动热管,研究了非均匀热源(M1、M2、M3、M4加热模式分别对应第1、2、3、4层加热功率高于基础加热功率)和不同工作角度工况条件下三维脉动热管的均温性能和流动特性,并揭示了其均温机理。结果表明:在较低基础加热功率下,三维脉动热管内部处于局部振荡阶段,均温极限较低,而在较高基础加热功率工况,三维脉动热管进入完全振荡阶段,均温极限较高;相较于M2加热模式,三维脉动热管在M1加热模式下具有更高的均温极限;工作角度对不同加热模式下三维脉动热管均温极限的影响不同,随着倾斜角度减小,M1加热模式下三维脉动热管均温极限增大,M4加热模式下均温性能减小;随着单层加热功率的增大,该层内汽液塞流速加快,当加热功率进一步增大,该层内流型由段塞流转变为环状流,三维脉动热管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实现均温,而当加热功率过高时,该层发生局部烧干;改变倾角可以通过重力作用改变各层汽液塞分布,从而改变不同加热模式下热管均温性能。(3)建立了脉动热管“二液塞-二汽塞”一维数值模型,分别研究了管径、蒸发端和冷凝端长度、两蒸发端长度比等参数对脉动热管内部振荡流动特性的影响和三维脉动热管单层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振荡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相同加热功率下,内径1mm的脉动热管内部汽液塞振幅最小,内径2mm的脉动热管振幅最大,当管径进一步增大时,振幅减小,同时流速达到动态稳定所需的时长也随之增加;当蒸发端与冷凝端长度相同时,汽液塞可达到稳定振荡且振幅较大,延长冷凝端长度则振幅减小,而延长蒸发端长度可使内部汽塞压力增大,流速加快,振幅增大;当两蒸发端长度相同时,内部汽液塞可达稳定振荡且振幅较大,适当增加两蒸发端长度差,可在保证振幅情况下增大振荡频率,而继续增加长度差则会降低振幅和频率;三维脉动热管单层内汽塞压力和汽液塞振荡流速均随加热功率增大而增大,说明在较高加热功率下,热管内部汽液塞自发加速运动,有助于实现均温。(4)设计了基于三维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和三维脉动热管/相变材料耦合热管理系统,并研究了热管理系统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基于三维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可明显降低不同工作角度下的电池组最大温升(小于25℃),并保持电池组最大温差在合理范围内(小于4℃);在某一电池异常发热时,当发热功率低于20W,仍能保持电池组温差(小于6℃),说明该热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散热和均温性能;在耦合热管理系统中,由于脉动热管良好的传热性能,近热管管壁范围的石蜡在80W-120W加热功率下无法熔化;在相同热量输入下,石蜡/三维脉动热管耦合系统比石蜡/多个脉动热管耦合系统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完全熔化,前者壁面温度和石蜡温度较低;而在凝固过程中,两系统都具有比纯石蜡更好的性能,后者完全凝固时间约为纯石蜡完全凝固时间的48%,而前者仅为其29%,说明石蜡/三维脉动热管耦合系统具有更优异的传热性能。本论文有图100幅,表12个,参考文献180篇。

二、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2 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2.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架构
    2.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子系统
    2.3 设计重点
        2.3.1 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法
        2.3.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下的教学资源
3 实施应用效果
4 结语

(2)电动汽车热管理直冷系统研究及其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
        1.2.2 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热管理实验系统电池直冷回路热流调控分析
    2.1 直冷热管理系统方案
    2.2 热管理系统实验设计
        2.2.1 直冷系统及其主要部件
        2.2.2 测控系统及不确定分析
    2.3 电池直冷热管理基本特性实验研究
        2.3.1 流动与传热特征分析
        2.3.2 过程调控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冷热管理系统模型及验证
    3.1 动力组件及热流传输
        3.1.1 电池组件模型
        3.1.2 流体动力学模型
    3.2 热管理直冷系统构件
        3.2.1 压缩机模型
        3.2.2 换热器模型
        3.2.3 阀体模型
    3.3 补充元件及系统框架
        3.3.1 乘员舱模型
        3.3.2 电机驱动模型
        3.3.3 直冷系统模型
    3.4 验证实验与方法
        3.4.1 电池组件验证
        3.4.2 循环回路部件验证
        3.4.3 直冷系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冷条件下电池热管理与空调耦合特性研究
    4.1 耦合系统串并关联与分析
    4.2 直冷热管理系统典型特征
        4.2.1 最佳制冷剂充注量
        4.2.2 热力过程(火用)熵能变性
        4.2.3 直冷耦合系统典型性能特征
    4.3 直冷热管理系统调控分析
        4.3.1 电动汽车结构及车载控制
        4.3.2 耦合系统控制策略
        4.3.3 车载温控与能量变动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池全生命周期热衰变行为及直冷热控处理
    5.1 电池衰变预置分析与方法确定
    5.2 电池热衰变耦合效应与均一性分析
        5.2.1 数值分析设置
        5.2.2 典型老化衰变特征
        5.2.3 电池热场与老化衰变耦合作用影响
        5.2.4 电池性能参数均一性优化分析
    5.3 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热控影响与处理
        5.3.1 计算分析条件
        5.3.2 环境温度周期性影响
        5.3.3 电池荷电状态影响
        5.3.4 直冷系统电池全生命周期温控追踪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动汽车直冷热管理系统多目标管控优化研究
    6.1 常态控制方法与应对
    6.2 基于控变参数敏感性的热管理系统控制关联
        6.2.1 敏感性分析方法
        6.2.2 典型系统参数敏感分析算例
    6.3 多热力过程耦合直冷系统控制优化
        6.3.1 多目标优化确定与算法
        6.3.2 典型模式下优化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本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与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在线教学设计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在线真实验管理系统
    1.1 在线真实验管理系统的优点
    1.2 系统的核心功能
    1.3 最全实验数据采集、分析
    1.4 个性化学习建议
2 基于在线真实验管理系统进行的模电实验教学方式探索
    2.1 在线真实验系统在模电验证性实验中的应用
    2.2 在线真实验系统在模电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
3 结语

(4)电动汽车一体式热泵热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稳定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介绍
        1.2.2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一体式热泵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验台搭建
    2.1 系统方案
        2.1.1 一体式热管理系统架构
        2.1.2 系统工作模式
    2.2 系统台架搭建
        2.2.1 实验台架结构设计
        2.2.2 电池包直冷系统改造
        2.2.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2.4 控制系统设计
    2.3 关键设备介绍
        2.3.1 电池充放电仪
        2.3.2 电动压力调节阀
        2.3.3 电子膨胀阀
        2.3.4 质量流量计
        2.3.5 可控制编程继电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池侧温度定工况稳定控制研究
    3.1 动力电池产热特性
    3.2 控制方案设计
        3.2.1 权重模糊逻辑控制算法
    3.3 实验内容
        3.3.1 实验概述
        3.3.2 电池保温性能测试
        3.3.3 电池包不同充放电速率温升实验
        3.3.4 电池包直冷系统定工况稳定控制性能实验
        3.3.5 电池包直冷系统温度均匀性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池侧与乘客舱侧制冷模式下冷量分配控制研究
    4.1 双联变频空调系统控制方案
        4.1.1 控制方案
        4.1.2 建立权重模糊逻辑控制算法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概述
        4.2.2 系统定工况稳定控制实验
        4.2.3 系统变工况稳定控制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池热泵加热性能研究
    5.1 电池加热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
    5.2 实验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5)基于温度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系统硬件设计
        2.3.1 控制模块
        2.3.2 检测模块
        2.3.3 通信模块
    2.4 系统软件设计
        2.4.1 门禁终端
        2.4.2 云平台管理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优化设计
    3.1 基于MTCNN的人脸检测算法介绍
    3.2 MTCNN人脸检测算法改进
        3.2.1 基于区域定位的MTCNN算法改进
        3.2.2 基于判别公式的MTCNN算法改进
    3.3 基于Mobile Net网络结构的Face Net算法
    3.4 基于温度信息的活体检测
        3.4.1 图像特征坐标定位
        3.4.2 温度活体检测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门禁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4.1 门禁终端系统移植
        4.1.1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4.1.2 内核剪裁与移植
        4.1.3 设备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4.1.4 基于QT GUI框架的文件系统移植
    4.2 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视频读取设计
        4.2.3 人脸检测程序设计
        4.2.4 活体检测程序设计
        4.2.5 人脸识别程序设计
        4.2.6 辅助程序设计
    4.3 系统通信设计
        4.3.1 Rabbit MQ通信
        4.3.2 通信接口设计
        4.3.3 数据加密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5.1.1 系统开发环境
        5.1.2 系统业务逻辑设计
        5.1.3 管理员模块功能设计
        5.1.4 用户模块功能设计
    5.2 数据库设计
    5.3 管理系统实现
        5.3.1 系统登录系统实现
        5.3.2 基础信息管理
        5.3.3 用户注册
        5.3.4 预约申请
        5.3.5 权限审批
        5.3.6 记录查询
    5.4 数据分析
    5.5 云平台的部署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6)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用例图设计
    2.3 系统架构设计
    2.4 数据流图设计
    2.5 数据库结构设计
    2.6 数据与交换功能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课程排课与推荐及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算法设计
    3.1 基于遗传算法的课程排课算法设计
    3.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课程推荐算法设计
    3.3 基于K-means算法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算法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4.2 排课功能的实现
    4.3 实验室预约功能的实现
    4.4 学生行为分析功能的实现
    4.5 学生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4.6 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
    4.7 课程推荐功能的实现
    4.8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4.9 设备管理功能的实现
    4.10 软件自动维护功能的实现
    4.11 数据交换接口功能的实现
    4.12 系统测试
    4.1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研究工作成果与创新
    5.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研究现状
        1.2.2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动力总成工作原理及热管理系统设计
    2.1 动力总成构型选定
    2.2 PEMFC工作原理与性能
        2.2.1 PEMFC结构
        2.2.2 PEMFC工作原理
        2.2.3 PEMFC输出特性
    2.3 锂电池工作原理与性能
        2.3.1 锂电池工作原理
        2.3.2 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2.4 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设计
        2.4.1 动力总成热管理功能
        2.4.2 动力总成热管理目标
        2.4.3 动力总成热管理方案
        2.4.4 动力总成热管理回路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力系统热特性分析及性能测试
    3.1 燃料电池热特性分析
        3.1.1 燃料电池生热机理
        3.1.2 燃料电池散热机理
    3.2 锂电池热特性分析
        3.2.1 锂电池生热机理
        3.2.2 锂电池散热机理
    3.3 温度对动力总成性能的影响
    3.4 PEMFC性能实验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平台
        3.4.3 实验内容与实验结果
    3.5 锂电池性能实验
        3.5.1 实验目的
        3.5.2 实验平台
        3.5.3 实验内容与实验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
    4.1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模型
        4.1.1 燃料电池模型
        4.1.2 锂电池模型
        4.1.3 驱动电机模型
    4.2 燃料电池-锂电池功率分配模型
        4.2.1 恒温器策略
        4.2.2 功率跟随策略
        4.2.3 功率分配策略工作模式
    4.3 基于GT-Suite的热管理系统模型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策略研究与仿真分析
    5.1 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策略研究
        5.1.1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策略
        5.1.2 锂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策略
        5.1.3 电机热管理系统策略
    5.2 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5.2.1 基于模糊算法的水泵转速控制
        5.2.2 基于PID算法的风扇转速控制
    5.3 动力总成热管理控制模型搭建
    5.4 典型工况下仿真研究
        5.4.1 常温环境仿真分析
        5.4.2 高温环境仿真分析
        5.4.3 高温环境且高需求功率工况仿真分析
        5.4.4 低温环境仿真分析
        5.4.5 冷启动仿真分析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压铸车间内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1.2.2 设备远程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系统总体方案
    2.1 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分析
        2.1.1 压铸模具结构组成
        2.1.2 压铸模具生产工况
        2.1.3 模具维护需求
    2.2 系统总体方案
        2.2.1 现场控制端总体方案
        2.2.2 服务器端总体方案
        2.2.3 远程终端总体方案
    2.3 本章小结
3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设计
    3.1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整体功能介绍
    3.2 集中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3.2.1 模具润滑部件
        3.2.2 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3.2.3 传感器选型
    3.3 PLC控制系统设计
        3.3.1 PLC数据分配
        3.3.2 PLC程序设计
    3.4 HMI触摸屏设计
    3.5 DTU通信模块设置
    3.6 本章小结
4 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技术选型及数据库设计
    4.1 通信协议
        4.1.1 TCP/IP协议
        4.1.2 HTTP协议
        4.1.3 Socket通信
        4.1.4 BIO和 NIO
        4.1.5 Modbus协议
    4.2 Java相关技术
        4.2.1 SpringBoot框架
        4.2.2 Netty框架
        4.2.3 MyBatis框架
        4.2.4 SpringSecurity框架
    4.3 Web前端相关技术
        4.3.1 Vue.js框架
        4.3.2 Node.js运行平台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CDM概念结构设计
        4.4.2 数据库PDM物理数据模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
    5.1 总体架构及相关技术选型分析
        5.1.1 程序设计架构
        5.1.2 开发工具及环境
    5.2 服务端程序设计
        5.2.1 .数据处理中心开发
        5.2.2 数据层功能设计
        5.2.3 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5.3 Web远程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5.3.1 基于Restful的前端API设计
        5.3.2 前后端服务API设计
    5.4 前端系统设计
        5.4.1 前端程序设计方法
        5.4.2 用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5.4.3 模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5.4.4 状态监测模块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实验测试
    6.1 现场实验装置搭建
    6.2 Web端运维平台部署
    6.3 远程系统模具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6.4 系统运行维护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身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身份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
    2.1 单点登录技术
        2.1.1 单点登录模型
        2.1.2 单点登录协议
        2.1.3 OAuth协议安全性概述
    2.2 身份认证技术
        2.2.1 基于静态口令的身份认证
        2.2.2 基于秘密拥有的身份认证
        2.2.3 基于用户特征的身份认证
    2.3 机器学习模型
        2.3.1 SVM模型
        2.3.2 LightGBM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Auth的单点注销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3.1 引言
    3.2 基于OAuth的单点注销协议
        3.2.1 威胁模型
        3.2.2 协议总体流程
        3.2.3 单点注销协议的设计
    3.3 协议的实现
    3.4 协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信任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4.1 引言
    4.2 动态信任评估方案设计
    4.3 数据集与特征工程
        4.3.1 实验数据集与特征描述
        4.3.2 离散型行为特征处理方法
        4.3.3 特征选取
    4.4 模型与训练
        4.4.1 模型选取
        4.4.2 评价指标
        4.4.3 训练参数与实验环境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特征选取实验
        4.5.2 模型性能实验
    4.6 应用场景分析与模型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身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1.1 功能需求
        5.1.2 安全需求
        5.1.3 界面需求
    5.2 系统与功能设计
        5.2.1 系统架构
        5.2.2功能流程设计
        5.2.3 数据库设计
    5.3 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身份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3.1 系统部署
        5.3.2 功能场景实现与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三维脉动热管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脉动热管工作原理及特点
    1.3 脉动热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2 三维脉动热管启动与传热特性及其结构优化
    2.1 引言
    2.2 三维脉动热管启动与传热特性
    2.3 层数对三维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三维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及其流动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介绍
    3.3 不同因素对三维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3.4 不同工况下三维脉动热管流动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非均匀加热工况三维脉动热管均温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介绍
    4.3 非均匀加热时三维脉动热管均温性能
    4.4 三维脉动热管均温过程流动特性
    4.5 本章小结
5 三维脉动热管传热及振荡流动特性模拟
    5.1 引言
    5.2 模型介绍
    5.3 结构参数对脉动热管性能的影响
    5.4 三维脉动热管均温特性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三维脉动热管的热管理系统传热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三维脉动热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6.3 三维脉动热管/相变材料耦合热管理系统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实验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 王玲玲,富立,王秋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09)
  • [2]电动汽车热管理直冷系统研究及其控制分析[D]. 申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在线教学设计与探索[J]. 孙亚飞,潘学伟,吴屏. 无线互联科技, 2021(15)
  • [4]电动汽车一体式热泵热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稳定控制研究[D]. 胡永军. 浙江大学, 2021(02)
  • [5]基于温度活体检测的人脸识别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D]. 王康. 山东交通学院, 2021
  • [6]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原. 广西大学, 2021(12)
  • [7]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 林佳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8]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D]. 梁启森. 浙江大学, 2021(09)
  • [9]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身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姜宁.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10]三维脉动热管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D]. 曲捷.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实验管理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