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附4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维[1](2019)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对比研究,为前列腺剜除术术式的选择和推广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BPH患者病例25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三组,以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患者96例为对照组(PKRP组),以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患者74例(PKEP组)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患者85例(Ho LEP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三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排尿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例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PKRP组>PKEP组>Ho LEP组,且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三组病例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Qmax、PVR、IPSS、QOL均较术前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的Qmax、PVR、IPSS、QOL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Qmax、PVR、IPSS、QOL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除短暂性尿失禁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术式术后短暂性尿失禁发生率为Ho LEP组>PKEP组>PKRP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Ho LEP组<PKEP组<PKRP组,短暂性尿失禁发生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为Ho LEP组与PKRP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安全性方面,Ho LEP和PKEP总体上优于PKRP,而Ho LEP又比PKEP更安全。在手术短期有效性方面,Ho LEP和PKEP总体上优于PKRP,而Ho LEP又比PKEP更有效。在手术主要效果方面,三者相当,孰优孰劣仍有争议。在并发症方面,PKRP、Ho LEP、PKEP三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其中术后并发症三者短暂性尿失禁发生率2周内有差异,但是程度相同,恢复速度也相同,2周后短暂性尿失禁发生率相同,术后出血率Ho LEP更低,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不大。总的来说,由于兼具了剜除术和钬激光的优势,Ho LEP比PKEP和PKRP更安全更有效,更有希望成为新的“金标准”。
朱志义[2](2019)在《女性膀胱颈组织与男性前列腺组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女性膀胱颈组织与男性前列腺组织的同源性,为探索女性膀胱颈梗阻的发病机制提供病理依据。2.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31名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和10名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年龄在40~86岁之间,平均(60±12)岁,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26.65±2.37)分,生活质量(QOL)评分(5.19±0.654)分;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膀胱尿道镜检查等结果明确诊断,排除能引起与女性膀胱颈梗阻症状相似的既往疾病史,如神经系统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或其它医源性损伤史等。31名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等离子电切术”,选择5点~7点之间切开膀胱颈部;10名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术后收集的31例女性膀胱颈组织以及10例男性前列腺组织进行脱水、包埋、切片等处理,常规HE染色处理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形态及结构,再利用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进一步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SAP)在女性膀胱颈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术后第3个月对31名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等指标。结果:1.HE染色可见31例女性膀胱颈组织中可观察到大量平滑肌细胞、纤维细胞,其中在12例女性膀胱颈组织里可观察到少量散在分布的腺体组织。2.免疫组化结果示:31例女性膀胱颈组织中PSAP(+)、PSA(+)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为6例、3例,且呈阳性表达的组织均来源于HE染色后可观察到腺体的12例女性膀胱颈组织中;10例男性前列腺组织中PSA(+++)、PSAP(+++)全部强阳性表达。3.平均手术时间26min(20~36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d(4~10d),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4d(2~7d),术后无一例患者失访;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IPSS评分由平均(26.65±2.37)分降低至平均(6.94±2.38)分,P<0.05;QOL评分由平均(5.19±0.654)分降低至(2.06±0.77)分,P<0.05,31名患者术后均无膀胱阴道瘘及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从病理研究结果可知,女性膀胱颈组织与男性前列腺组织具有共同的组织来源,且组织结构具有相似性。2.从临床研究结果可知,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结合病理研究结果分析,其理论依据可能与男性前列腺电切术的理论依据相似,即女性膀胱颈部腺体增生导致膀胱颈部梗阻,这与本文的病理结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两者的相关性。
朱旋,高文喜,张忠民,胡少伟,曾令启,周洁,郭凡,江伟[3](2015)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中青年男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分析(附16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中青年男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中青年男性膀胱颈梗阻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曾口服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治疗6个月,7例患者曾行多次尿道扩张治疗。结果:16例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分别为(26.7±7.6)分和(7.5±4.6)分(t=6.86,P<0.001),最大尿流率(MRF)分别为(7.9±5.2)ml/s和(20.1±5.3)ml/s(t=7.25,P<0.001),剩余尿(RUV)分别为(58.2±26.6)ml和(21.6±16.9)ml(t=7.14,P<0.001)。1例术后有逆行射精。结论:对于有膀胱颈梗阻的患者,明确诊断后若药物治疗或尿道扩张无效,可采取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手术治疗效果好。但手术与否必须权衡患者对生育能力的要求。
刘卫华,姜书传[4](2015)在《α受体阻滞剂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继发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继发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抽签的原则将前列腺增生继发间质性膀胱炎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组同时在术后每天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18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与8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与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上述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IPSS与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α受体阻滞剂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继发间质性膀胱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与尿动力学状况,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张桢[5](2012)在《慢性前列腺炎与直肠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及熊珍膏对二者的干预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与直肠炎是否具有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观察熊珍膏直肠给药对CP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直肠病理干预结果及对其行为改善情况,以拓宽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治疗思路。方法:以3种不同浓度的造模药物复制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并设假手术对照组。造模1周后,分别将各造模浓度药物大鼠随机分为用药组及非用药组;用药组以熊珍膏每日灌肠治疗,非用药组常规喂养。用药3周后,以下列方法观察每只大鼠前列腺及直肠中的炎性相关改变: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其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其IL-17、COX-2的表达,ELISA法测定直肠IFN-r、TNF-a的表达;以及采用RT-PCR方法研究其共同神经支配系统——腰骶部脊髓细胞中NGF、TRPVlmRNA的表达情况。不同造模药物浓度的非用药组大鼠可观察其前列腺与直肠是否表现出具有相关性的炎症表现及其可能的产生机制,同一造模药物浓度的非用药组与用药组间可比较熊珍膏的治疗作用。在术后大鼠喂养过程中同时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有无差异。结果:1、不同浓度的慢性前列腺炎造模动物均可引发直肠炎,且以高浓度的模型动物效应最为明显。2、在高、中、低各浓度造模药物的大鼠模型中,用药组大鼠前列腺与直肠组织的病理结构改变、炎性介质IL-17、COX-2、IFN-r、TNF-α等炎性介质表达水平与非用药组大鼠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高浓度造模药物模型最为明显。3、高、中、低各浓度造模药物的大鼠模型,无论用药组或非用药组,彼此间腰骶部脊髓神经细胞中NGF、TRPVlmRNA的表达差异不明显。4、各浓度造模药物的大鼠模型中,用药组大鼠的不良行为较未用药组得到改善;且以高浓度造模药物的大鼠模型组改善最为显着。结论:CP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炎与直肠炎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熊珍膏干预后,CP模型大鼠的前列腺与直肠炎症情况可减轻,同时不良行为学表现亦可得到改善。这种相关性可能与跨器官痛觉致敏(cross-organ sensitization)有关,在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同时治疗直肠炎是价值的。
吕生辉[6](2006)在《李湛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李湛民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特点为热毒蕴结、瘀血内停、痰浊阻滞、脾肾亏虚和君相火旺,并在临床实践中提出分期论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及综合治疗的临证思路,初中期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以助祛实;后期治以化瘀排浊为主,辅以健脾益肾之品,以助补虚。以症候、舌脉、前列腺形质以及前列腺液的量、色、质等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分型为湿热(毒)瘀滞、痰湿阻滞、败精瘀阻和脾肾亏虚。用药时注意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脾肾及补锌之品的应用。此外,强调多途径、个性化、多样化的综合治疗方法。
杨明,张海彬,高新,邱剑光[7](2004)在《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附43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从1997年5月至 2002年8月,收治43例慢性前列腺炎并膀胱颈梗阻患者。年龄28-44岁,平均年龄33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1.4-2.6年, 平均1.78年。前列腺液常规(EPS)检查WBC(21±6.0)/HP。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11.4±1.3)mL/s。B超示膀胱 残余尿(25±16)mL。膀胱镜检见膀胱后唇抬高,膀胱颈活检见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染色阳性。经尿 道插入24 F Olympus前列腺电切镜,于膀胱颈5、7点切开抬高的膀胱颈后唇,保留6点处的膀胱颈组织。[结果]术后随访43 例患者,时间0.5-5年,平均2.8年。最大尿流率上升至(17.20±2.3)mL/s(P<0.05)。39例患者术后B超测定膀胱无 残余尿,4例膀胱残余尿<5 mL。EPS检查WBC(6.0±3.0)/HP。1例患者术后出现逆行射精,经治疗1个月内恢复正常。 [结论]经5年临床随访证实,本术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效果好,并发症少。
高新,邱剑光,蔡育彬,洪良庆[8](2004)在《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腔内手术治疗(附43例报告)》文中指出 目的:评诂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2年8月,受治43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颈梗阻患者。年龄28~44岁,平均年龄33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1.4~2.6年,平均1.8年。EPS检查WBC(21±6.0)个/HP。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11.4±1.4)ml。B超示膀胱残余尿(25±16)ml。膀胱镜检见
周仕轶,邵继春,谢淑武,罗德康,张蜀武[9](2004)在《前列腺炎的手术治疗》文中提出
侯旭,曲月波,沈艳丽,王钢,姜兴金,叶林,吴永安[10](2003)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附43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评价手术效果并探寻理论依据。方法 4 3例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 ,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NIH)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 (CPSI)方法评估患者预后 ,通过尿流率测定及尿动力学最大尿道压力测定进一步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4 3例患者术后 4周CPSI症状评分判定 ,治愈 10例 (2 3 3% ) ,显效 2 3例 (5 3 5 % ) ,有效 5例 (11 6 % ) ,无效 5例(11 6 % ) ;术前术后尿流率测定 ,合并前列腺增生组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 ,不合并前列腺增生组无显着性差异(P >0 .0 5 ) ;术前平均最大尿道压力 14 3.5 9cmH2 O ,术后平均最大尿道压力 81.2 5cmH2 O ,差异显着 (P <0 .0 1)。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可有效缓解前列腺炎症状 ,改善性功能 ,其治疗效果可能与降低这部分患者的后尿道压力有关。
二、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附4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附4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分组情况 |
1.5 围术期处理 |
1.5.1 术前准备 |
1.5.2 术后处理 |
1.6 手术设备及方法 |
1.6.1 主要手术设备 |
1.6.2 手术操作者特点 |
1.6.3 手术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7.1 术前观察指标及意义 |
1.7.2 术中术后观察指标及意义 |
1.7.3 随访观察指标及意义 |
1.8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三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资料比较 |
2.3 三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2.4 三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
2.4.1 三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情况比较 |
2.4.2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概述 |
3.1.1 老龄化趋势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趋势及面临问题 |
3.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进展 |
3.1.2.1 观察等待 |
3.1.2.2 药物治疗 |
3.1.2.3 外科治疗 |
3.2 本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安全性的比较和分析讨论 |
3.3 本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有效性的比较和分析讨论 |
3.3.1 短期手术效果指标的比较和分析讨论 |
3.3.2 手术效果主要指标的比较和分析讨论 |
3.4 本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并发症的比较和分析讨论 |
3.4.1 术中并发症的比较和分析讨论 |
3.4.2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和分析讨论 |
4 研究的不足之处 |
5 研究未来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
综述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女性膀胱颈组织与男性前列腺组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概述 |
1.1.2 女性膀胱颈梗阻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
1.1.3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 |
1.1.4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治疗 |
1.1.5 下泌尿道的胚胎发育 |
1.1.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的概述 |
1.1.7 总结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主要试剂 |
2.2.2 实验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HE染色原理及操作步骤 |
2.3.2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步骤 |
2.3.3 临床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 |
3.2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效果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词汇表 |
附录 Ⅰ 基金证明材料 |
附录 Ⅱ 引用表格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中青年男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分析(附1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治疗及随访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α受体阻滞剂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继发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5)慢性前列腺炎与直肠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及熊珍膏对二者的干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1.1 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现状 |
1.1.1 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与分类方法 |
1.1.2 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向 |
1.2 选题依据 |
1.2.1 现阶段研究中的难点 |
1.2.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1.2.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研究一 |
2.2 实验研究二 |
2.3 实验研究三 |
实验研究一 慢性前列腺炎与直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 |
1.2.2 动物模型制作 |
1.2.3 前列腺与直畅HE组织学检测 |
1.2.4 前列腺与直肠组织IL-17、COX-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1.2.5 直肠组织IFN-γ、TNF-α的ELISA法检测 |
1.2.6 脊髓腰骶段神经元NGF、TRPVlmRNA的检测(RT-PCR)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HE组织学检测结果 |
2.1.1 总体得分情况 |
2.1.2 各浓度造模组动物与假手术组得分比较情况 |
2.1.3 各浓度造模组动物组间比较情况 |
2.1.4 相关性研究 |
2.1.5 部分病理照片 |
2.2 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与直肠lL-17、COX-2表达结果 |
2.2.1 总体光密度得分情况 |
2.2.2 各浓度造模组动物与假手术组得分比较情况 |
2.2.3 各浓度造模组动物组间比较情况 |
2.2.4 相关性研究 |
2.2.5 兔疫组化图片 |
2.3 ELISA法检测直肠组织IFN-T、TNF-A结果 |
2.3.1 各浓度造模组动物与假手术组比较情况 |
2.3.2 各浓度造模组动物组间比较情况 |
2.3.4 标准曲线分析图 |
2.4 RT-PCR结果 |
2.4.1 总体情况 |
2.4.2 各组动物NGFmRNA监测 |
2.4.3 各组动物TRPVl mRNA检测 |
3. 研究小结 |
实验研究二 熊珍膏纳肛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炎与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仪器及主要试剂 |
1.1.3 治疗药物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 |
1.2.2 动物模型制作 |
1.2.3 观察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HE组织学检测结果 |
2.1.1 病理切片评分比较 |
2.1.2 部分病理照片 |
2.2 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与直肠lL-17、COX-2表达结果 |
2.2.1 光密度得分情况 |
2.2.2 免疫组化图片 |
2.3 ELISA法检测直肠组织IFN-r、TNF-A结果 |
2.4 RT-PCR结果 |
3. 研究小结 |
实验研究三 熊珍膏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仪器 |
1.2 方法 |
1.2.1 动物模型制作与分组 |
1.2.3 观察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模型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 |
2.2 十字迷宫测评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及直肠炎的相关认识 |
1.1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1.1.1 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名认识 |
1.1.2 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与病机认识 |
1.1.3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 |
1.2 中医学对直肠炎的认识 |
1.2.1 对直肠炎的病名认识 |
1.2.2 对直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
1.2.3 中医药治疗直肠炎的进展 |
1.3 中医学中对二者认识的异同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及直肠炎的认识 |
2.1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进展与现状 |
2.1.1 治疗观念进展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2.1.2 治疗方法进辰 |
2.1.3 治疗进展评价 |
2.2 直肠炎的诊治进展与现状 |
2.2.1 发病机制进展 |
2.2.2 治疗进展 |
2.3 跨学科治疗综合体及盆底外科 |
3 实验药物的选择依据 |
3.1 熊珍膏方解 |
3.2 本实验选方依据 |
4. 实验指标的选择依据 |
4.1 选择直肠与前列腺组织中各项观测指标的意义 |
4.1.1 白细胞介素 |
4.1.2 干扰素 |
4.1.3 肿瘤坏死因子-α |
4.1.4 环氧合酶-2 |
4.2 选择腰骶段脊髓神经元中各项观测指标的意义 |
4.2.1 神经生长因子 |
4.2.2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
4.3 选择各项检测方法的原理与意义 |
4.3.1 苏木素-伊红染色病理切片 |
4.3.2 免疫组织化学法 |
4.3.3 免疫酶联吸附法 |
4.3.4 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4.4 选择各项行为学观测指标的意义 |
4.4.1 行为学直接观察 |
4.4.2 高架十字迷宫 |
4.5 本课题中的造模方法合理性评价 |
4.5.1 选择本造模方法的依据 |
4.5.2 造模药物分析 |
结语 |
本课题模型评价 |
本课题研究结论 |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李湛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论文正文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前列腺炎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经皮前列腺脓肿“猪尾”式抽吸术 |
2 经膀胱前列腺脓肿抽吸术 |
3 经尿道前列腺脓肿切除术 (TURPA) |
4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
5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 |
6 经尿道电针前列腺消融术 (TUNA) |
7 前列腺被膜十字切开术、前列腺被膜十字切开加膀胱颈成形术 |
8 Madigan前列腺手术 |
9 远端尿道蹼 (Distal urethral web) 切除术 |
10 腹腔镜精囊腺切除术 |
11 经尿道切开射精道——切除精阜术 (TUIED) [17] |
12 经尿道切开精囊术 (TUISV) [17] |
13 经尿道切除精囊术 (TURSV) [17] |
14 前列腺、精囊腺全切术[17] |
15 化学性交感神经“切断”术 |
四、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附4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临床对比研究[D]. 张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2]女性膀胱颈组织与男性前列腺组织的相关性分析[D]. 朱志义. 河南科技大学, 2019(12)
- [3]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中青年男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分析(附16例报告)[J]. 朱旋,高文喜,张忠民,胡少伟,曾令启,周洁,郭凡,江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09)
- [4]α受体阻滞剂联合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继发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J]. 刘卫华,姜书传. 职业与健康, 2015(04)
- [5]慢性前列腺炎与直肠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及熊珍膏对二者的干预评价[D]. 张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6]李湛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D]. 吕生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12)
- [7]经尿道膀胱颈驼峰式切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附43例报告)[J]. 杨明,张海彬,高新,邱剑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S2)
- [8]慢性前列腺炎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腔内手术治疗(附43例报告)[A]. 高新,邱剑光,蔡育彬,洪良庆. 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
- [9]前列腺炎的手术治疗[J]. 周仕轶,邵继春,谢淑武,罗德康,张蜀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0)
- [10]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附43例报告)[J]. 侯旭,曲月波,沈艳丽,王钢,姜兴金,叶林,吴永安. 医师进修杂志, 2003(24)
标签: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尿道炎症论文; 前列腺炎论文; 女性前列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