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抗原暴露仔猪对维生素A、E、C的需求量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徐龙杰[1](2020)在《低聚木糖对繁殖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母猪和仔猪日粮添加低聚木糖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母仔猪一体化使用低聚木糖的解决方案。本研究采用2×2析因设计。分母猪繁殖期(妊娠后期-泌乳期)和仔猪(哺乳期-断奶转群过渡期)2个阶段;添加和不添加低聚木糖2个处理。繁殖母猪试验:选用妊娠85 d二元杂交母猪(长白×大白)24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处理1,对照组,不添加低聚木糖;处理2,试验组,对照组日粮+500 mg/kg低聚木糖。仔猪试验分哺乳期和断奶过渡期,哺乳期:2个处理的试验母猪产仔后各自的仔猪随机分成两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1窝仔猪/重复),分别饲喂哺乳仔猪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200 mg/kg低聚木糖;仔猪断奶后,每个处理的仔猪转群混群,随机分配在6个栏舍,继续饲喂各自的试验日粮10 d。整个试验期测定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取母猪临产前1周和断奶前1周粪便,以及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1周粪样,测定微生物;仔猪36-38 d,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研究:母猪妊娠后期添加低聚木糖未显着影响生产性能(P>0.05)。母猪泌乳期添加500 mg/kg低聚木糖不影响受胎率和发情间隔(P>0.05),能提高母猪日采食量(P=0.035)。母猪和仔猪日粮交叉使用低聚木糖没有呈现交互作用(P>0.05)。仔猪日粮添加200 mg/kg低聚木糖显着降低了断奶过渡期仔猪的腹泻率(P=0.001)。与不添加低聚木糖相比,母仔猪全程使用低聚木糖仔猪断奶过渡期的体重和日增重分别增加了4.9%和4.6%,料重比、死淘率和腹泻率分别降低了4.0%、54.2%和31.6%。母仔猪粪便微生物分析:母猪日粮添加低聚木糖显着改变了母猪粪便微生物菌群(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后期和泌乳期使用500 mg/kg低聚木糖,使乳酸菌菌落数提高了51.6%,大肠杆菌菌落数减少了30.6%。仔猪使用200 mg/kg低聚木糖,提高了粪便乳酸菌数量,降低了大肠杆菌数量(P<0.01)。母猪和仔猪日粮交叉使用低聚木糖,对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了显着地交互作用(P<0.05)。母仔猪连续使用低聚木糖,仔猪乳酸菌总数增加了14.1%,大肠杆菌总数减少了16.6%。仔猪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研究:母猪日粮添加低聚木糖显着提高了仔猪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蛋氨酸、色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P<0.05);仔猪日粮添加低聚木糖没有改变常规养分(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表观消化能的表观利用率(P>0.05)。但是,显着提高了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酪氨酸、TEAA和TNEAA的表观消化率(P<0.05);母猪和仔猪日粮交叉使用低聚木糖各种养分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没有出现交互作用(P>0.05)。上述结果表明,繁殖母猪日粮500 mg/kg和仔猪200 mg/kg低聚木糖的添加,能够改善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和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母猪和仔猪连续使用低聚木糖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夏溪[2](2015)在《猪抗菌肽PR39抗细菌感染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畜牧养殖业,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传统抗生素存在诸多弊端,研制新型安全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当务之急。猪源抗菌肽PR39是最早从猪体内分离得到的抗菌肽,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并具有趋化、促进损伤修复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前期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时猪体内抗菌肽PR39的表达显着升高,提示PR39在猪的抗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发挥何种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还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从抗菌肽PR39调节动物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三个试验:首先利用人工模拟猪胃肠液和血清研究了抗菌肽PR39在猪体内的抗菌活性和稳定性,并通过小鼠活体成像技术探究PR39经腹腔注射后的分布与代谢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感染机制不同的两种常见致病菌感染的小鼠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抗菌肽PR39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破坏的保护作用;最后利用Transwell培养的猪肠道上皮细胞模型,初步探究了抗菌肽PR39调节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抗菌肽PR39在体内的抗菌活性、稳定性及分布研究为了探明抗菌肽PR39在体内是否具有抗菌活性,首先利用人工胃液、小肠液和血清模拟体内环境,研究了其在体内的抗菌活性和稳定性。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MH肉汤培养基中抗菌活性较强的PR39,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环境下其抗菌活性完全丧失,而在血清中保留了一部分抗菌活性。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PR39与人工小肠液共同孵育5min即被快速降解为小肽,与人工胃液共同孵育1h内也逐渐被降解完全,提示PR39在胃肠道环境下稳定性极差,不宜直接口服。而PR39与血清共同孵育1h后,依然可检测到约70%完整的PR39,其半衰期约为2 h,提示PR39在血清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宜通过注射给药。进一步通过小鼠活体成像技术,观察抗菌肽PR39经腹腔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情况,结果表明,PR39经腹腔注射后可迅速被腹膜吸收而进入机体循环系统,30 min内遍布全身,并在24h内完全代谢出体外,提示抗菌肽PR39经腹腔注射途径可以进入机体循环系统而发挥作用。试验二抗菌肽PR39对小鼠抗细菌感染的作用研究(1)抗菌肽PR39对小鼠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研究通过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模型,从表观症状、炎症反应及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三个方面研究了PR39对小鼠抗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抗菌肽PR39对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表观症状影响的结果表明,小鼠在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出现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及软便等症状,而腹腔注射PR39可以明显缓解上述症状,且小鼠肾脏和肝脏中细菌移位数量也显着降低,说明腹腔注射PR39显着缓解了小鼠的沙门氏菌感染症状;抗菌肽PR39对沙门氏曹感染小鼠炎症反应影响的结果表明,腹腔注射PR39的沙门氏菌感染小鼠其结肠组织的MPO浓度显着低于沙门氏菌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表明PR39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小鼠结肠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但血清里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及结肠中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沙门氏菌组小鼠和腹腔注射PR39的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促炎因子TNF-a、IL-8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并无显着差异,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PR39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分泌并无显着影响;抗菌肽PR39对沙门氏菌感染小鼠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影响的结果表明,PR39显着缓解了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小鼠回肠绒毛高度变短、隐窝加深及绒毛/隐窝比下降,同时也显着改善了结肠形态。利用尤斯灌流室测定结肠跨上皮电阻值(TER)和测定灌胃后血清中FITC-dextran含量两种方法来评价各组小鼠的肠道通透性,结果表明,腹腔注射PR39可以显着缓解沙门氏菌引起的小鼠肠道通透性升高,且单独添加PR39可能增强了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2)抗菌肽PR39对小鼠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作用研究本试验进一步通过建立与鼠伤寒沙门氏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模型,从表观症状、肾脏及肠道组织形态和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三个方面研究了抗菌肽PR39对小鼠抗大肠杆菌感染的作用:抗菌肽PR39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表观症状影响的结果表明,小鼠在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后,体重显着下降,结肠组织MPO含量急剧升高,而腹腔注射PR39显着缓解了上述症状,肾脏和肝脏中移位的细菌数量及概率也明显降低;抗曹肽PR39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肾脏及肠道组织形态影响的结果表明,PR39显着缓解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小鼠肾脏肾间质血管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等肾脏损伤,并且对小鼠回肠绒毛受损、黏膜下层充血,及结肠固有层水肿等形态破坏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遭到大肠杆菌的粘附与破坏,其微绒毛明显扭曲、变短和断裂,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打开,而腹腔注射PR39的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整齐,形态正常,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清晰。上述结果显示PR39对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肾脏及肠道组织形态受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菌肽PR39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影响的结果表明,相比于大肠杆菌组,腹腔注射PR39后小鼠结肠TER值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FITC-dextran含量显着降低(P<0.05),表明腹腔注射PR39可以显着缓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通透性升高。此外,PR39显着缓解了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小鼠结肠ZO-1和Occludin的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且PR39单独处理组小鼠结肠Occludin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之间ZO-2和Claudin-1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试验三抗菌肽PR39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1)抗菌肽PR39对细菌感染猪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体外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1)细菌感染模型研究PR39对细菌感染后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与分布、粘附与入侵细胞的细菌数量及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首先,不同浓度PR39作用于IPEC-1细胞后细胞的增值率和LDH释放率的结果表明,PR39对IPEC-1细胞的毒性较小。免疫荧光试验观察各组上皮细胞的Occludin和F-actin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分别刺激IPEC-1细胞4h后,细胞Occludin荧光值减弱并从细胞膜往细胞质分布,F-actin排列紊乱,出现应力纤维,而2 μg/mL PR39预处理明显改善了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猪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下降和分布异常以及细胞骨架的重排。利用Transwell培养IPEC-1细胞细曹感染模型研究PR39对细菌粘附与入侵,以及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发现,两种试验设计(2μg/mL PR39预处理IPEC-1细胞后不洗去直接进行细菌感染,或洗去后再进行细菌感染)均能显着减少沙门氏菌的入侵数和大肠杆菌的粘附数(P<0.05),且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PR39浓度为2 μg/mL时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都没有抗菌活性。测定各组细胞TER值发现,PR39能显着缓解细菌感染导致的IPEC-1细胞通透性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抗菌肽PR39可能通过增强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发挥了抗细菌粘附与入侵的作用,而不是通过其抗菌作用实现的。(2)单独添加抗菌肽PR39对猪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利用研究紧密连接蛋白组装的经典方法Calcium Switch,进一步研究单独添加PR39对上皮细胞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胞培养基中缺钙再恢复钙离子后,2μg/mL及以上浓度PR39处理组的TER值恢复速度显着快于对照组,而且0.5μg/mL以上浓度处理组均能提高IPEC-1细胞Occludin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抗菌肽PR39可促进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调节肠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3)基因芯片分析抗菌肽PR39对猪肠道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PR39处理后猪肠道上皮细胞IPCE-1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基因表达差异达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138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34个,下调的基因为3个。通过MAS 3.0分析得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包括Tight junction. 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和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EHEC等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多涉及Rho小G蛋白家族(Rho GTPase)、WASL、PRKAA1及MAP3K5等基因,其中与Rho GTPase家族成员相关的通路最多。(4)抗菌肽PR39调控猪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子机制研究由于基因芯片结果的启发,从FRho GTPase家族入手,进一步研究PR39调节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G-LISA法测定细胞中RhoA,Racl和Cdc42的活化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PR39处理细胞5 min和24 h后,IPEC-1细胞Rac1的活化量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而RhoA与Cdc42均无显着变化。利用Rac1的专一抑制剂NSC 23766研究抑制Racl的活化后对PR39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Rac1的活化后,PR39对猪肠道上皮细胞通透性的改善作用及对Occludin表达量的提升作用均受到抑制。而且,PR39对沙门氏菌入侵和大肠杆菌粘附的减少作用也被部分抑制。上述结果表明抗菌肽PR39通过促进Rho GTPase家族成员Racl的活化调控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上述研究一方面为通过营养手段调控猪内源抗菌肽的表达而提高仔猪的抗病力,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将抗菌肽开发为治疗人类及畜禽细菌感染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候选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冯江[3](2009)在《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物利用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1日龄罗斯肉鸡为对象,研究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甘氨酸锌的生物学利用率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取1日龄罗斯肉鸡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30、60、90、120 mg/kg甘氨酸锌及120 mg/kg硫酸锌(以锌计)。饲养试验期间每周记录耗料量,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禁食(自由饮水)12 h后称重,计算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在3周末和6周末,每个重复选取体重接近该组平均体重的2只试验鸡,空腹12小时后进行屠宰,取血清、胸腺、脾脏、法氏囊、胸肌、肝脏、胰脏和胫骨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并对肉鸡粪便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如下: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1)饲料中添加甘氨酸锌能提高肉鸡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120mg/kg甘氨酸锌使0-3周龄肉鸡日增重提高了16.41%(P<0.05);90 mg/kg甘氨酸锌使4-6周龄肉鸡日增重提高了16.79%(P<0.05),并显着提高了肉鸡的日采食量。2)甘氨酸锌和硫酸锌都能增加肉仔鸡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其中以添加90mg/kg甘氨酸锌的效果最为明显。添加外源锌能提高6周龄肉鸡血清中钙和磷含量,以60-120mg/kg甘氨酸锌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器官免疫添加甘氨酸锌和硫酸锌都能促进3周龄肉鸡胸腺的发育,90mg/kg甘氨酸锌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组提高了33.62%(P<0.01),120 mg/kg硫酸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32.75%(P<0.01)。外源锌对肉鸡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无显着影响。2)体液免疫甘氨酸锌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与对照组相比,120 mg/kg甘氨酸锌提高了3周龄肉鸡IgM和C3含量(P<0.05);120 mg/kg硫酸锌显着增加了3周龄肉鸡血清IgG和IgM含量;60 mg/kg和90 mg/kg甘氨酸锌显着增加了6周龄肉鸡血清IgA含量。3)肠道形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氨酸锌或硫酸锌能够增加肉仔鸡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但在试验前段(0~3周)各试验组之间的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组相比,添加90 mg/kg甘氨酸锌能显着提高6周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长度(P<0.05),降低空肠的隐窝深度(P<0.05)。添加90 mg/kg甘氨酸锌与120 mg/kg硫酸锌相比,空肠绒毛高度提高4.79%(P<0.05)。4)粘膜免疫与对照组相比,添加90 mg/kg甘氨酸锌能明显提高3、4、5周龄肉仔鸡肠道粘膜中浆细胞IgA+的含量,但对6周龄肉仔鸡肠道粘膜中浆细胞IgA+的含量没有影响;120 mg/kg硫酸锌对粘膜IgA+含量无显着影响。3、甘氨酸生物利用率研究1)组织残留添加外源锌以后,肉鸡各组织锌含量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肝脏锌含量变化最为明显。添加90、120 mg/kg甘氨酸锌分别使3周龄肉鸡肝脏中锌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88.20%(P<0.01)和109.85%(P<0.01),使6周龄肝脏中锌含量增加了104.36%(P<0.01)和100.98%(P<0.01);同剂量甘氨酸锌和硫酸锌对肉鸡组织锌含量的影响作用无显着差异,但添加硫酸锌组肉鸡粪便中锌含量比甘氨酸锌组增加了15.45%(P<0.05)。2)MT含量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甘氨酸锌或硫酸锌都能显着增加胰脏中MT含量(P<0.01)。且以90 mg/kg甘氨酸锌组胰脏中金属硫蛋白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4.76(3周)和8.87(6周)倍,较120 mg/kg硫酸锌组也增加了21.73%(3周)(P<0.05)和55.70%(6周)(P<0.01)。3)MT mRNA表达在日粮中添加甘氨酸锌或者硫酸锌都能提高肉仔鸡胰脏MT mRNA的表达水平。3周龄时,90 mg/kg甘氨酸锌组和120 mg/kg硫酸锌组MT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4.92和2.77倍(P<0.01);6周龄时,90 mg/kg甘氨酸锌组和120 mg/kg硫酸锌组MT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6.63和3.55倍(P<0.01)。4)其它微量元素残留添加外源锌对肉鸡各组织和粪便中铜和锰的含量无显着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甘氨酸锌组肝脏、肌肉和血清中铁的含量都有所提高,硫酸锌组肝脏中的铁含量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着。4、对抗氧化功能的影响1)血清抗氧化饲料中添加外源锌后,肉鸡血清中的CuZn-SOD、CAT、GSH-Px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甘氨酸锌能显着提高3周龄肉鸡血清中CuZn-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90mg/kg甘氨酸锌能显着提高6周龄肉鸡血清中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2)肝脏抗氧化饲料中添加外源锌后,肉鸡肝脏中CuZn-SOD、CAT、GSH-PX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添加90 mg/kg甘氨酸锌显着提高了肉鸡肝脏CuZn-SOD和6周龄肉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着影响。
潘灵辉[4](2005)在《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免疫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72头28±2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四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每一重复6头猪((♂3、♀3)),自由采食和饮水。A组即对照组饲喂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基础日粮,B、C、D组即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的日粮。其中试验组日粮中低聚木糖的添加量依次递增,即125g/t、250g/t、375g/t;同时,对照组添加2‰的金霉素预混剂,以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免疫水平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腹泻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C组增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性状上与其他各组差异显着(P<0.05),特别是在平均日增重性状上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其比A、B、D组ADG分别提高17.27%,10.44%,8.96%。在腹泻指数性状上,B、C组都能显着降低猪腹泻发病率(P<0.05),B组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60.7%(绝对值),降低腹泻频率77.88%。C组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80.3%(绝对值),降低腹泻频率90.3%。D组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5%(绝对值),降低腹泻频率13.3%;可以看出,35%低聚木糖375g/t的添加量可能过量,从而导致腹泻。综合以上考虑,35%低聚木糖250g/t的添加量相对综合效果最好。(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低聚木糖能极显着的降低仔猪肠道大肠杆菌的浓度(P<0.01),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长。所有的试验组都能显着(P<0.05)促进结肠、盲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的增殖,B组添加量能显着(P<0.05)促进结肠和直肠中双歧杆菌的增殖,但对盲肠中的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不明显(P>0.05)。不同低聚木糖添加量对结肠中乳酸杆菌的增殖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对盲肠、直肠乳酸杆菌的增殖效果不一致。(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低聚木糖没有显着提高血清猪瘟抗体效价、免疫球蛋白A以及免疫球蛋白M(P>0.05),但是能显着提高血清免疫疫球白G的含量(P<0.05)。
程伶[5](2002)在《高抗原暴露仔猪对维生素A、E、C的需求量提高》文中研究指明 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在其发行的《1997年度养猪研究报告》中指出,仔猪如果暴露于高水平慢性抗原中,其对维生素A、E、C的一种或全部的需求量将增加。 另据该大学的T、S、Stahly等研究显示,高抗原暴露仔猪的维生素A、E、C需求量要比NRC标准
二、高抗原暴露仔猪对维生素A、E、C的需求量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抗原暴露仔猪对维生素A、E、C的需求量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低聚木糖对繁殖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act |
1 前言 |
1.1 低聚木糖概述 |
1.1.1 低聚木糖的种类 |
1.1.2 低聚木糖的理化性质 |
1.1.3 低聚木糖的来源 |
1.2 低聚木糖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及作用机理 |
1.2.1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
1.2.2 结合外源性病原菌微生物 |
1.2.3 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
1.2.4 维护肠道正常的生理结构 |
1.2.5 改善便秘问题 |
1.2.6 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
1.3 母猪应用低聚木糖的生物学依据 |
1.3.1 母猪容易便秘 |
1.3.2 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 |
1.3.3 母猪哺乳期产奶量不足 |
1.4 仔猪应用低聚木糖的生物学依据 |
1.4.1 肠道功能不健全 |
1.4.2 肠道易受致病菌侵害 |
1.4.3 机体免疫机能弱 |
1.5 低聚木糖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1.5.1 低聚木糖在家禽中的应用 |
1.5.2 低聚木糖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2.4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4.1 妊娠母猪 |
2.4.2 泌乳母猪 |
2.4.3 哺乳仔猪 |
2.4.4 断奶仔猪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妊娠母猪生产性能分析 |
3.2 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分析 |
3.3 哺乳仔猪(1-28 d)生产性能分析 |
3.4 仔猪断奶过渡期(29-38 d)生产性能分析 |
3.5 低聚木糖改善母仔猪粪便微生物分析 |
3.6 仔猪断奶过渡期(29-38 d)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日粮经济效益评估 |
3.6.1 常规养分表观消化率 |
3.6.2 必需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
3.6.3 非必需氨基酸表观消化率 |
3.6.4 仔猪日粮经济效益评估 |
4 讨论 |
4.1 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 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母仔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4.4 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和经济效益评估 |
5 结论与创新点 |
5.1 总体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猪抗菌肽PR39抗细菌感染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猪源抗菌肽的研究概述 |
1.1 猪源抗菌肽的种类与特点 |
1.2 猪源抗菌肽PR39的结构特点 |
1.3 猪源抗菌肽PR39的生物学活性 |
1.4 猪源抗菌肽PR39的表达调控 |
2 肠道致病菌对动物的危害 |
2.1 常见肠道致病菌对动物的影响概述 |
2.2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研究进展 |
2.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
2.4 肠道致病菌对抗菌肽的耐药性 |
3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
3.1 肠道黏膜屏障的组成 |
3.2 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调控 |
3.3 肠道黏膜上皮屏障与疾病的关系 |
3.4 抗菌肽与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功能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4.1 目的意义 |
4.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抗菌肽PR39在体内的抗菌活性、稳定性及分布研究 |
1 PR39在人工胃肠液及血清中的抗菌活性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2 PR39在人工胃肠液及血清中的稳定性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3 PR39经腹腔注射入小鼠体内后的吸收与分布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三章 抗菌肽PR39对小鼠抗细菌感染的作用研究 |
1 抗菌肽PR39对小鼠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研究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2 抗菌肽PR39对小鼠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作用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四章 抗菌肽PR39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抗菌肽PR39对细菌感染猪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2 单独添加抗菌肽PR39对猪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3 基因芯片分析抗菌肽PR39对猪肠道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4 抗菌肽PR39调控猪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3)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物利用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锌的生物学功能 |
1.2 锌的吸收代谢 |
1.3 氨基酸络合锌的特点 |
1.4 氨基酸络合锌的吸收假说 |
1.5 氨基酸络合锌的作用机制 |
1.6 影响氨基酸络合锌作用效果的因素 |
1.7 氨基酸络合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1.8 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饲养试验 |
2.2.2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2.3 指标的测定 |
2.3.1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
2.3.2 免疫指标的测定 |
2.3.3 甘氨酸锌生物利用率研究 |
2.3.4 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3 试验结果 |
3.1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1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1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3.2.2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 |
3.2.3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肠道形态及粘膜中浆细胞IgA’水平的影响 |
3.3 甘氨酸锌生物利用率研究 |
3.3.1 肉仔鸡组织及粪便中锌含量 |
3.3.2 肉仔鸡胰脏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 |
3.3.3 肉仔鸡胰脏中金属硫蛋白(MT)mRNA水平 |
3.3.4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组织和粪便中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
3.4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5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4.3 甘氨酸锌生物利用率研究 |
4.4 甘氨酸锌对肉仔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5 小结与创新点 |
5.1 小结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4)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免疫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低聚木糖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 低聚木糖的作用机制研究 |
1.3 低聚木糖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药品 |
2.2 试验动物及分组 |
2.3 基础日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聚木糖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
3.3 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 |
3.4 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3.5 经济效益分析 |
4 讨论 |
4.1 低聚木糖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低聚木糖的添加量对其使用效果的影响 |
4.3 抗生素与低聚木糖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 低聚木糖对仔猪肠道菌群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名词索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论文发表情况 |
四、高抗原暴露仔猪对维生素A、E、C的需求量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聚木糖对繁殖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D]. 徐龙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2]猪抗菌肽PR39抗细菌感染和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夏溪. 浙江大学, 2015(02)
- [3]甘氨酸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物利用率研究[D]. 冯江. 浙江大学, 2009(S1)
- [4]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免疫水平影响的研究[D]. 潘灵辉.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5)
- [5]高抗原暴露仔猪对维生素A、E、C的需求量提高[J]. 程伶.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