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生猪速长饲料添加剂(论文文献综述)
《新饲料》[1](2017)在《数据解读,饲料企业“养猪大跃进”风暴》文中认为前段时间,"深圳市金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金新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中国12家以饲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再称自己为"饲料公司"。金新农改名虽是件小事,却恰好折射出过去一年众多饲料企业转型的身影。向下游进军对于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而言,需求放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去产能的背景下,饲料企业数量从2012年、2013年分别为10,858、10,113家,下降至2014年7,000余家,到2015年又降至6,000家左右。猪饲料产量在2014年达到历史
高连仁[2](2017)在《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畜产品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的广泛应用,在促进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以政府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辽宁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结合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运用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对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市畜产品监督管理存在盲区;畜产品监测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对滥用、不合理使用兽药等问题的有效监督管理;饲料中违禁药物、非法添加物、有毒有害物质等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外埠肉的监督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隐患仍然存在,是由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畜产品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亟待发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存在漏洞;畜产品违法手段隐蔽,监督管理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有些畜产品从业者诚信缺失、道德水平降低等原因造成的。针对F市面临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F市应严格把守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逐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吸收和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监督管理经验以确保其畜产品质量安全。
孙盛[3](2016)在《松辽黑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总DNA提取方法对比研究及其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息息相关。肠道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直接影响着宿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断奶后仔猪的肠道菌群结构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应激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腹泻和死亡。低剂量抗生素的长期使用能够降低断奶后仔猪的应激反应和腹泻率,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抗生素长期使用也具有潜在的危害,如抗生素残留、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及宿主健康的负面影响等,因此开发抗生素替代物意义重大。而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抗生素替代物,肠道微生物都是其重要的作用靶点。抗生素替代物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是评价其对抗生素替代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肠道内容物组成复杂。总DNA的提取对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等相关研究至关重要。因此,在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肠道微生物时首先需要一种较为合适的总DNA提取方法。六神曲是由青蒿、辣蓼、苍耳、苦杏仁、赤小豆、麦麸和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自然发酵而成的曲剂,富含多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和中止泻等功能。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提高免疫力、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功能。六神曲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具有益生菌、中草药和酶制剂三者共同的特性,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开发潜力巨大。本研究首次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DGGE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比较了5种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六神曲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对松辽黑猪仔猪生长性能及其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5种方法提取松辽黑猪仔猪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总DNA的有效性明显不同采用5中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松辽黑猪仔猪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总DNA,研究结果显示:QIAamp?DNA Stool Mini Kit提取得到的DNA纯度、得率和所反映的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更适合用于松辽黑猪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总DNA提取及其微生物多样性分析。TIANamp Stool DNA Kit和SDS高盐提取法提取得到的DNA纯度、得率和所反映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低;索莱宝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TZ裂解液提取法提取得到的DNA纯度和得率最差,微生物多样性最低,不适合用于肠道微生物总DNA提取。2、松辽黑猪仔猪盲肠内容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粪便中的差异明显采用同种方法提取同一仔猪的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的总DNA,利用PCR-DGGE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组成,结果表明:盲肠内容物和粪便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粪便中微生物丰富度高于盲肠内容物。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微生物主要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微生物群体数量存在差异。因此,在研究肠道微生物时,充分了解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对动物的防病和促生长具有指导意义。3、六神曲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可部分替代饲用抗生素本研究采用对比饲喂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饲料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仔猪起始体重一致,但经过不同饲料添加剂饲喂49天后,不同处理组体重差异显着(p<0.05),抗生素组较对照组提高40.63%,六神曲组较对照组提高21.73%;不同处理组平均日增重差异显着(p<0.05),抗生素组是对照组的2.09倍,六神曲组是对照组的1.59倍;饲料转化率六神曲组和抗生素组高于对照组;六神曲组和抗生素组仔猪严重腹泻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六神曲组没有仔猪死亡。六神曲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仔猪生长,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仔猪严重腹泻和死亡率,具有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潜能。4、六神曲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可改善仔猪盲肠微生物组成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盲肠内容物和粘液层微生物组成和相对含量有差异。六神曲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仔猪盲肠中乳酸杆菌(Lactobacilli spp.),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spp.)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群体数量及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降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相对含量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群体数量,改善仔猪盲肠微生物组成、提高仔猪免疫力。
段瑜[4](2014)在《陕西省生猪产业现状调研及效益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陕西省养猪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调研对象主要是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场,主要从规模大小、饲养品种、饲料营养、生产性能、饲养管理、疾病防疫等方面着手调研及分析。调研涉及陕北、陕南、关中的各个规模、层次的猪场。分析不同规模猪场的成本构成,探究规模大小、生产性能指标与效益的相关性,阐述品种、营养等的指标对猪场效益的影响。为掌握生猪养殖的真实生产能力提供依据,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建言进策。本试验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陕西省不同饲养规模的养殖户调查,其中关中地区有40户,陕南地区有30户,陕北地区有30户。调查对象的按饲养规模划分有:小规模为母猪存栏量小于100头的养殖户,共35户;中规模为100头-800头之间,共50户;大规模母猪存栏量为800头以上的养殖企业,共15家。调查发现,饲养成本中,饲料成本和仔猪成本所占比例最大,二者合计超过总成本的80%。人工成本方面,小规模平均到每头猪下来是最高的,随着规模增大而降低,但其他成本随着规模增大而大幅上涨。在调研的100个养殖户中,母猪的窝平均产仔数12-14头所占最大比例,分别是24%、30%与18%。母猪的窝平均活仔数集中在9-12头,分别是25%、28%、19%、16%。断奶仔猪数集中分布在8-10头,分别是25%、35%、20%。母猪繁殖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后备母猪不发情的状况较为严重,规模猪场存在后备母猪初配日龄过早(210日龄以下初配的猪场占30.5%)和初配体重过轻(初配体重110kg以下的猪场占32.8%)的现象。头胎母猪哺乳期的日采食量较低,5kg以下的猪场占67.1%;头胎母猪哺乳期掉膘比较严重,掉膘10kg以上的猪场占69.5%;经产母猪哺乳期的日采食量较高,超过5kg的猪场占76.3%;但经产母猪哺乳期的体重损失也比较大,10kg以上的猪场占61.7%。母猪年出栏猪数16头以下的猪场占调研总数的25%,17-19头占36%,总体来看,我省母猪生产水平并不是相关官方数据那么高。母猪年出栏数与猪场效益有很强的相关性,年出栏猪数低于20,猪场利润率低于12%;而年出栏数在25以上,猪场的利润率就有了显着提高。第二部分:针对哺乳期母猪失重过多的现状,通过对哺乳期母猪设置不同补料水平,研究不同补料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测定母猪上产床前、后背膘厚度、体重,母猪断奶到发情的天数、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以及母猪体况疾病等指标,综合反映不同补料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仔猪日增重这一指标,试验组A和试验组B的处理均显着差异于对照组的处理(P=0.022<0.05),但试验组A和试验组B的处理之间无差异显着性。针对母猪失重指标,对照组和实验组有显着差异(P=0.047<0.05)。但对于母猪发情间隔这项指标,经方差分析各个水平差异不显着。说明提高补料水平对母猪失重、仔猪增重是存在显着影响的。
高明,李亚龙[5](2013)在《肝脏保健在养猪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文中指出肝脏是猪体内重要的消化腺体,对生猪的健康有重要影响。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研究发现,多数猪场的生猪肝脏受损,肝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这严重阻碍了生猪的生产性能和猪场的生产效益。1肝脏的主要功能肝脏是猪体内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是维持猪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猪的生长、增重、繁殖、防病和抗病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若想养好猪,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1.1代谢功能肝脏是所有营养物质转化的平台(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维生素代谢、激素代谢),其决定着营养物质转化的效
余辉[6](2013)在《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忠诚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较快,饲料企业集中度也在随之上升。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的饲料产量已达到18100万吨,饲料工业整体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饲料企业集中度也呈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我国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数量达到360家,是2002年的6倍,平均每年增加33家;其中,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发展到33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但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饲料工业的集中度仍不高。美国前十名饲料生产企业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的64%。我国饲料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向更集中化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饲料企业如和保持好生猪养殖户的品牌忠诚度就至关重要,只有保持好养殖户的饲料品牌忠诚度,饲料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很好的向集中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对影响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忠诚度因素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品牌内涵、品牌忠诚、品牌忠诚测量和影响品牌忠诚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假设了若干影响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忠诚度的因素,最后通过实地调研获得数据进行验证。实证结果发现,社会关系对于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选择影响最大。社会关系包括养猪户和企业间的关系,也包括养猪户彼此间的关系。生猪养殖户与饲料企业联系的加强会增强他们对于公司的感情和依赖,增强他们的饲料品牌忠诚度;养殖户彼此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于一种饲料品牌的忠诚度。其次是生猪养殖户的感知质量,饲料质量的稳定性直接正向影响到了他们对于一种饲料品牌的使用时间。随后影响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忠诚度的是感知价值,我们发现,生猪养殖户更喜欢价格便宜和能赊销的饲料品牌,能满足他们这两方面需求的饲料他们更愿意持久使用。最后是生猪养殖户的感知风险和社会关系。生猪养殖户的感知风险对于饲料品牌忠诚会产生负向影响,对于一种饲料品牌养殖感知风险较强的话,处于社会风险的考虑,他们是不愿意长久使用的,饲料品牌忠诚度会较低。本研究发现品牌声誉对于生猪养殖户的饲料品牌忠诚度并没有影响,生猪养殖户并不是很关心饲料品牌的声誉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首先饲料企业在保障饲料质量的同时,应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其次饲料企业应该在品牌宣传时突出自己饲料品牌绿色、安全、环保等特点,并且努力和生猪养殖户建立良好的联系,增强生猪养殖户对于品牌的感情和依赖。
尹春阳[7](2011)在《吉林省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牛肉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食品之一,牛肉蛋白质含量高,适合现代社会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肉类食品的需求,在人民生活中占有主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的牛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吉林省是我国肉牛主产省之一,牛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吉林省肉牛的饲养方式仍然以散养为主,这种养殖方式使带有传染病的肉牛不断散播着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有的肉牛养殖户受利益的驱使,使用过量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物添加剂,使兽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着牛肉产品质量安全。因此本文研究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问题,对解决牛肉质量安全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肉牛养殖户实地问卷调查,反馈样本102个,分析吉林省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影响因素。其中运用SPSS1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肉牛养殖户安全兽药使用意愿主要因素。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部分。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界定论文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并对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阐述。第二章阐述了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发展情况。从分析肉牛产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统计资料,分析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从总体上对肉牛产业发展进行评述和分析,探寻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肉牛产业是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交叉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使肉牛产业无论在生产、加工、还是消费环节,都与畜牧业中的其他产业有很大的差异。分散、小规模的生产体系和现代屠宰加工体系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肉牛产业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保证牛肉产品的质量。第三章通过调查问卷对影响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调查问卷反馈的样本可以得知,饲料和兽药是控制牛肉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被调查的肉牛养殖户对肉牛品种选择、购买肉牛渠道来源、饲料和药物添加剂选择及来源、兽药了解情况、牛舍的日常管理、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认知和相关态度情况等方面来分析肉牛生产源头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第四章构建影响肉牛养殖户安全兽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肉牛养殖户安全兽药使用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测度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及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肉牛养殖户对安全兽药使用意愿受肉牛养殖户年龄、从事养殖时间、收入结构、养殖规模、信息获得难易程度、产业化组织对肉牛质量影响、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社会牛肉质量问题严重程度认知、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安全兽药认知、兽药了解程度等影响因素。其中养殖户年龄和从事养殖年数与肉牛养殖户安全兽药使用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其他的影响因素与肉牛养殖户安全兽药使用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在对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肉牛安全生产的建议,为吉林省肉牛饲养主体和政府相关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汪萍[8](2010)在《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应用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生产安全优质猪肉的技术方法,减少猪肉中抗生素和药物的残留,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阐明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课题进行了35-155日龄猪只从断奶至出栏的阶段试验,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采食量、消化率、饲料报酬、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良好的35日龄本地内三元仔猪120头,随机分4个组进行,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在35-75日龄分别添加2‰、4‰、6‰的富酶利生素,75-155日龄分别添加1‰、3‰、5‰的富酶利生素,各阶段日粮中均不添加抗生素;试验Ⅳ组为对照组,日粮中添加抗生素,35-75日龄添加硫酸粘杆菌素及相关配伍药物,75-155日龄添加黄霉素及相关配伍药物用于进行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35-75日龄仔猪全期Ⅱ组的采食量最高,其次为Ⅲ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着(P<0.05),采食量最低,与其它三组差异显着(P<0.05);平均日增重Ⅱ组最高,对照组次之,四组之间相互差异均显着(P<0.05),各组均无死亡;Ⅱ组的料肉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Ⅰ组、Ⅲ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Ⅱ组的料肉比比Ⅰ组、Ⅲ组分别降低13.7%、18%,比对照组高3.8%。[2]四组在均不考虑相同的其它管理及防疫成本情况下,仔猪全期Ⅱ组每头可获毛利183.91元,对照组次之,Ⅲ组最低。[3]肥育猪全期Ⅱ组的各项指标均比较理想,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而Ⅰ组和Ⅲ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差。[4]四组在不考虑相同的其它管理成本情况下,肥猪全期Ⅱ组每头可获毛利206.53元,略低于对照组,Ⅲ组毛利最低。[5]全程试验中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以Ⅱ组最高,对照组次之,Ⅰ组最低;料肉比指标Ⅱ组比对照组高1.63%,分别比Ⅰ组、Ⅳ组低12.28%、11.97%;各组均出现病弱仔及腹泻、死亡现象。[6]四组均暂不考虑相同的其它管理及防疫成本,在猪的养殖全期中试验Ⅱ组每头可获毛利390.44元,略低于对照组的424.69元,试验Ⅰ组和Ⅲ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7]生长肥育猪前期的干物质、粗纤维、有机物、粗蛋白各项指标均以Ⅲ组(35-75日龄添加6‰富酶利生素、75-155日龄添加5‰富酶利生素)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Ⅱ组(35-75日龄添加4‰富酶利生素、75-155日龄添加3‰富酶利生素)的各项指标略低于Ⅲ组,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在肥猪饲料中添加富酶利生素能够非常明显地改善饲料消化率,且在6‰添加范围内对消化率的提高作用与添加量成正相关。结论: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能够明显改善猪的生长性能,保持猪群的正常健康状态,且无污染、无残留,可以代替抗生素在猪肉安全生产中应用。本试验结果表明,在35-75日龄和75-155日龄分别添加4‰和3‰的富酶利生素,不添加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肉猪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养分消化率可达到或超过添加抗生素的对照组肉猪,但鉴于目微生态制剂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猪肉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应用微生态制剂生产的安全优质猪肉的成本较高。因此,建议给予政策的支持加快开展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
王瑜[9](2008)在《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生猪行业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畜产品供给已从短缺状态转变为相对过剩状态,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开始转向对品质的需求,动物性食品安全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仅靠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努力显然是无法做到的,因此突出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为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现实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这些学术成果可以看出:一方面,目前学术研究多集中在畜产品生产者质量控制意愿方面,而对生产者的具体质量控制行为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有些学术研究还多集中在政府管理体制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而对建立以农户为主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研究涉及较少;最后,有些研究多汇集于以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研究,而揭示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研究较少。通过上述“三多三少”的分析,本文基于生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从一般理论上讲,垂直协作与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揭示出垂直协作对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差异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这种影响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在不失一般性的原则下,考察并验证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选择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程度。本文以垂直协作的作用机理特性作为逻辑起点,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接着以江苏省6个县(市、区)、14个镇、28个村542户以养猪业为主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数据为依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不同特征和禀赋的养猪户垂直协作和质量控制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模型检验。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全文分为8个部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契约选择和交易成本两个视角对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阐释。探讨垂直协作对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成因。然后对加工屠宰(收购)企业与养猪户之间契约选择机理的分析建立非对称信息下多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养猪户的特征和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农户垂直协作选择和质量控制行为产生影响;第二,养猪户的养殖规模和所采用的不同契约激励模式也是影响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因素;第三,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也有较强的影响。研究内容二: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和质量控制情况通过对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参加垂直协作情况和质量控制情况的描述,进一步明确了江苏省生猪行业垂直协作所处阶段和质量控制情况。从对江苏省养猪户的调查数据看,目前养猪户仍主要采用市场交易的垂直协作方式(69%),采用合作社和生产合同的比例较低,分别占25.1%和5.9%,农户参与合作社和生产合同的时间普遍不长。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研究内容三: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据实地调查,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垂直协作的紧密程度对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确存在显着影响。除此外,其他诸多影响因素中,还包括农户养殖经验、有无生猪治疗和防疫记录、是否干部、参与合作组织与否、养殖培训和质量安全政策法规认知程度等均随着农户养殖规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影响较为明显。研究内容四: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分析据实地调查,分别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双栏”选择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并比较了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垂直协作的紧密程度对养猪户的药物添加剂使用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影响因素亦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养猪户的质量控制行为主要受到养猪户所处区位、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是否村干部、非农就业人数、养猪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养殖规模(折算)、有无防疫治疗记录、养猪户的风险偏好以及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参与紧密合同关系方式下的养殖户而言,其药物添加剂的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明显多于松散的市场交易方式,且对于药物添加剂的需求倾向也明显弱于后者。研究内容五: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研究据实地调查,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生猪流通中交易成本对不同规模养猪户垂直协作和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信息成本对三类经营规模农户都有较强的约束;谈判成本对不同经营规模养猪户的垂直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差异比较明显;监督(执行)成本对经营规模较大农户垂直协作形式选择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对中小经营规模农户的负面影响;当养猪户认为自己养殖的生猪质量不确定性较强时,就越倾向于选择质量检查相对不严的市场交易方式,而养殖规模对于质量检查问题的反应很强烈。总之,本研究围绕上述五部分内容,借助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一般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畜产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发展关系,以及养猪户自身的发展,展开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和探索,期望能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政策选择上有新的突破。
张琳[10](2004)在《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饲料业的发展不仅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还带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轻工、地矿和商业等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饲料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饲料企业是饲料业的基本单位,只有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才能促进饲料业的持续增长,从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做贡献。本文就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旨在阐明其发展现状、形成产业链的外在环境、内在要素,进而科学的评价其竞争力和选择发展模式。全文由导言和六个章节的内容构成。第一章 导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国内外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中的经济学原理论述了饲料企业竞争力中的经济学原理,包括饲料产品的需求函数、需求弹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饲料企业成本,饲料市场的结构与竞争环境以及博弈论与饲料企业的竞争合作。第三章 饲料企业的国际比较在分析国际饲料业的发展的基础上,把我国饲料企业与美国、荷兰的饲料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美国饲料企业特点是:(1)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一体化为主流;(2)企业的主要利润来自规模;(3)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和严格的质量管理;(4)企业加强饲料的研究和开发。荷兰饲料企业的特点是:(1)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2)积极开发饲料资源;(3)实施产业一体化,延伸产业链。我国饲料企业则是欠发达的,企业竞争力弱,表现为生产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饲料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不佳和饲料企业的单个规模小等等。 <WP=6>第四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的外在环境对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的外在环境进行分析。一是饲料企业的产业链,包括农业及种植业、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四个产业。饲料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饲料企业系统内部之间,还是在系统外与其他产业的联系,都必须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建立起共同协调关系;二是饲料企业与畜产品、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关系。畜产品、水产品消费是拉动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饲料生产的主动轮,因此说,饲料业与畜产品、水产品的消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是我国饲料资源的的供给与需求。要满足随人口的增加对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对于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如何合理、科学的利用资源,是饲料企业发展面临的紧迫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四是宏观环境。饲料企业竞争力往往还受到它所处的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就加入WTO对饲料企业的影响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探讨。第五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素根据我国饲料企业的状况,本文认为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重要的内在要素有三,分别是产品、文化和组织。首先,我国饲料企业产品竞争力表现在饲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饲料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营销方式以及饲料产品的科技创新等三个方面。其次,饲料企业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的机械性总特征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下成为饲料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在饲料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革中,出现了扁平化组织、柔性化组织、虚拟型组织等模式。最后,我国饲料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偏弱,或者没有系统的企业文化,包括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饲料公司;二是企业文化、营销文化和顾客文化三者严重割裂。为此,提升饲料企业文化竞争力的途径有;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培育融合能力和建立快速应变能力等。第六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饲料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具有层次的综合概念。其市场表现是由众多潜在的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它的评估,主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依据前章饲料企业竞争力的外在特征和内在要素,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将要素转换为可以进行评估操作的指标体系,具体有:企业战略管理能力(A)、企业核心技术能力(B)、企业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C)、组织能力(D)、市场竞争能力(E)、技术创新能力(F)、环境保护能力(G)、人力资源发展能力(H)及信息技术能力(K)等八大类。另一方面,通过比较,选择了模糊综合评判法,运用设计的饲料企业<WP=7>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评分法对三家饲料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 提升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模式饲料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单一产品或业务优势的饲料企业,可采取集中发展模式,在地域外延上扩大规模;具有某种生产经营优势的饲料企业,可采取一体化发展模式,沿着产业链条纵向拓展;当饲料企业在某一行业的业务进入成熟期后,可采取多元化饲料企业集团发展模式来拓展新兴产业;此外,还可实施战略联盟。
二、一种生猪速长饲料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生猪速长饲料添加剂(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解读,饲料企业“养猪大跃进”风暴(论文提纲范文)
向下游进军 |
饲料企业沦为养猪场生产车间 |
2016,赚翻了的养殖企业 |
生猪养殖将迎来新一轮产能过剩 |
“养猪大跃进”之后下一轮比什么 |
(2)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一) 提出加快F市畜产品全环节可追溯体系建设 |
(二) 提出将畜产品确证检测能力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
第二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核心的理论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 畜产品 |
(二) 畜产品质量安全 |
(三)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
二、理论基础 |
(一) 政府失灵理论 |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相关法律、法规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作用 |
(一) 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 |
(二) 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 |
第三章 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 |
一、F市畜牧业及有关畜产品监督管理机构概况 |
(一) F市畜牧业概况 |
(二) F市相关畜产品监督管理机构概况 |
二、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
(一) 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
(二) 动物防疫与动物检疫 |
(三) 畜禽养殖、屠宰环节的监督管理 |
(四)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情况 |
第四章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畜产品监督管理存在盲区 |
(二) 畜产品监测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 |
(三) 缺乏对滥用、不合理使用兽药等问题的有效监督管理 |
(四) 饲料中违禁药物、非法添加物、有毒有害物质等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
(五) 外埠肉的监督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
(六) 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隐患仍然存在 |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二) 畜产品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
(三)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亟待发展 |
(四) 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存在漏洞 |
(五) 畜产品违法手段隐蔽,监督管理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
(六) 有些畜产品从业者诚信缺失、道德水平降低 |
第五章 加强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
一、严格把守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 |
(一) 把好畜禽动物饲养管理关 |
(二) 把好畜禽动物防疫关 |
(三) 把好畜禽动物疫病控制关 |
(四) 把好畜禽动物屠宰关 |
(五) 把好外埠肉准入关 |
二、逐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
(一) 优化配置政府监督管理机构 |
(二) 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
(三)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需要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 |
三、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
(一) 硬件投入 |
(二) 软件投入 |
四、加快畜产品全环节的可追溯体系建设 |
(一) 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
(二) 强化畜禽活体动物的可追溯性 |
(三) 强化畜禽产品的可追溯性 |
五、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
(一) 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控制 |
(二) 建立符合F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
六、吸收和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监督管理经验 |
(一) 基于HACCP体系的借鉴和启示 |
(二) 基于GSP认证的借鉴和启示 |
第六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3)松辽黑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总DNA提取方法对比研究及其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松辽黑猪的研究概况 |
1.2 肠道微生物 |
1.2.1 肠道微生物与动物健康 |
1.2.2 猪肠道微生物 |
1.3 饲料添加剂 |
1.3.1 抗生素 |
1.3.2 中草药 |
1.3.3 益生菌 |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1.4.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
1.4.2 实时定量PCR技术 |
1.5 肠道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 |
1.5.1 传统DNA提取方法 |
1.5.2 商品试剂盒提取方法 |
1.5.3 肠道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1.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总DNA的提取 |
2.3.2 总DNA的纯度和得率 |
2.3.3 巢式PCR-DGGE分析 |
2.3.4 实时定量PCR分析 |
2.4 数据分析 |
2.5 核酸登录号 |
2.6 结果与分析 |
2.6.1 五种DNA提取方法技术特征比较 |
2.6.2 五种DNA提取方法在盲肠内容物微生物总DNA提取上的应用 |
2.6.3 五种DNA提取方法在粪便微生物总DNA提取上的应用 |
2.6.4 盲肠内容物和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 |
2.7 讨论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松辽黑猪仔猪生长性能及其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六神曲的制备 |
3.3.2 益生菌菌粉的制备 |
3.3.3 六神曲和益生菌混合制剂的制备 |
3.3.4 仔猪饲养管理 |
3.3.5 仔猪生长性能指标 |
3.3.6 盲肠内容物和粘液层中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
3.3.7 盲肠内容物和粘液层中微生物的巢式PCR-DGGE分析 |
3.3.8 盲肠内容物和粘液层中微生物的实时定量PCR分析 |
3.4 数据分析 |
3.5 核酸登录号 |
3.6 结果与分析 |
3.6.1 仔猪生长性能 |
3.6.2 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3.7 讨论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陕西省生猪产业现状调研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
1.1.1 养猪业发展方向 |
1.1.2 我国养猪产业面临的挑战 |
1.1.3 我国养猪业未来发展趋势 |
1.2 陕西省生猪产业现状 |
1.2.1 陕西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 |
1.2.2 陕西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1.2.3 陕西省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
1.3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研究 |
1.4 生猪政策体系研究 |
1.4.1 能繁母猪补贴 |
1.4.2 生猪良种补贴 |
1.4.3 生猪良种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项目 |
1.4.4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项目 |
1.4.5 强化生猪疫病防疫的财政支持 |
1.4.6 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 |
1.5 生猪养殖成本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
1.5.1 仔猪购买(自繁自育)成本 |
1.5.2 饲料购买成本 |
1.5.3 人工成本 |
1.5.4 其他成本 |
1.6 影响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因素 |
1.6.1 环境温度 |
1.6.2 妊娠期的采食量与哺乳期采食量呈负相关 |
1.6.3 饲粮营养水平 |
1.6.4 哺乳期母猪营养代谢的改变 |
1.7 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技术措施 |
1.7.1 保证营养需求 |
1.7.2 加强饲养管理 |
1.7.3 饲喂方式 |
1.7.4 做好母猪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保护 |
1.8 选题的背景 |
1.9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陕西省生猪养殖现状的调研 |
2.1 调查区域与方法 |
2.1.1 采样点的选择 |
2.1.2 调查形式 |
2.1.3 调查内容 |
2.2 调查结果 |
2.2.1 猪场成本构成 |
2.2.2 规模-效益分析 |
2.2.3 生产性能 |
2.2.4 生产性能与效益分析 |
2.3 影响猪场利润的因素调查 |
2.3.1 政策因素 |
2.3.2 疾病因素 |
2.3.3 饲养管理因素 |
2.3.4 其他因素 |
2.4 解决措施 |
2.4.1 适度的饲养规模 |
2.4.2 提高猪场年生产能力 |
2.4.3 提高饲料转化率 |
2.4.4 加强监管,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饲养管理 |
3.1.4 测定项目及内容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喂料水平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不同喂料水平对母猪哺乳期失重、背膘厚的影响 |
3.2.3 不同喂料水平对母猪断奶到发情间隔及后期配种的影响 |
3.3 论论与总结 |
3.3.1 不同喂料水平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影响分析 |
3.3.2 不同喂料水平对母猪哺乳期失重的影响分析 |
3.3.3 不同喂料水平对母猪断奶到发情间隔的影响分析 |
3.3.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介绍 |
(5)肝脏保健在养猪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肝脏的主要功能 |
1.1代谢功能 |
1.2胆汁生成和排泄 |
1.3解毒作用 |
1.4免疫功能 |
1.5凝血功能 |
1.6其他 |
2 肝脏受损的主要因素 |
2.1 药物性 |
2.2 营养性 |
2.3 病原性 |
2.4 环境性 |
3 肝脏非健康的外观表现 |
4 肝脏保健策略 |
4.1 减少肝脏损伤策略 |
4.1.1 杜绝滥用抗生素: |
4.1.2 合理饮食: |
4.1.3 环境调控: |
4.2 肝脏保健策略 |
4.2.1 蜂胶对肝脏的保健作用: |
4.2.2 水飞蓟素对肝脏的保健作用: |
5 思考与建议 |
5.1 思考 |
5.2 建议 |
(6)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忠诚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品牌的涵义 |
2.2 品牌忠诚 |
2.3 品牌忠诚的测量 |
2.4 影响品牌忠诚的因素 |
2.5 生猪养殖户饲料选择的研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假设 |
3.1.1 感知质量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
3.1.2 感知价值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
3.1.3 社会关系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
3.1.4 品牌声誉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
3.1.5 感知风险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
3.2 理论模型 |
3.3 变量测量指标 |
3.4 样本与数据分析方法 |
3.4.1 样本的选取及调查 |
3.4.2 数据分析方法 |
4 数据分析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4.2.1 效度检验 |
4.2.2 信度检验 |
4.3 生猪养殖户养殖不同阶段饲料品牌的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 |
4.3.1 初期养殖时饲料品牌的选择偏好及选择方式 |
4.3.2 生猪养殖户长期养殖时饲料品牌的选择的偏好及影响因素 |
4.3.3 生猪养殖户放弃饲料品牌时的偏好及影响因素 |
4.3.4 本节小结 |
4.4 各因子对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分析 |
4.4.1 感知质量对饲料品牌忠诚度影响 |
4.4.2 感知价值对饲料品牌忠诚度影响 |
4.4.3 社会关系对饲料品牌忠诚度影响 |
4.4.4 品牌声誉对饲料品牌忠诚度影响分析 |
4.4.5 感知风险知对饲料品牌忠诚度影响分析 |
4.5 饲料品牌忠诚度各因子综合作用分析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和建议 |
5.1.1 结论 |
5.1.2 建议 |
5.2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
5.2.1 研究的局限 |
5.2.2 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7)吉林省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评述 |
1.3 理论基础 |
1.4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
2.1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历程及地位 |
2.2 吉林省肉牛生产规模 |
2.3 吉林省肉牛养殖区域与布局 |
2.4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描述统计分析 |
3.1 样本数据选取及说明 |
3.2 肉牛养殖户的基本特征 |
3.3 肉牛养殖户日常养殖管理及防疫 |
3.4 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认知和相关态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肉牛养殖户对安全兽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理论框架 |
4.2 变量选择 |
4.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问卷 |
(8)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微生态制剂的起源与发展 |
1.2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及种类 |
1.2.1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 |
1.2.2 微生态制剂的类型 |
1.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
1.4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现状 |
1.4.1 国外应用现状 |
1.4.2 国内应用现状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3 试验方法 |
2.4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微生态制剂在仔猪生长期日粮中的应用 |
3.1.1 微生态制剂在仔猪前期日粮中的应用 |
3.1.2 微生态制剂在仔猪后期日粮中的应用 |
3.1.3 微生态制剂在仔猪日粮全期中的应用分析 |
3.1.4 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期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
3.2 微生态制剂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应用 |
3.2.1 微生态制剂在肥育猪前期日粮中的应用 |
3.2.2 微生态制剂在肥育猪后期日粮中的应用 |
3.2.3 微生态制剂在肥育猪全期中的应用分析 |
3.2.4 微生态制剂对肥育期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 微生态制剂在猪全程日粮中的应用 |
3.4 微生态制剂对生长肥育猪前期的消化率的影响 |
3.5 微生态制剂与猪肉安全生产 |
第四章 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
4.1 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
4.2 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的存在的问题 |
4.3 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对微生物制剂发展前景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生猪行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对象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假说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1.4.1 数据来源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 |
2.1 垂直协作的涵义 |
2.2 垂直协作的相关理论 |
2.2.1 交易成本决定论(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
2.2.2 激励决定论(AgencyTheory) |
2.2.3 企业能力决定论(Competency/Capabilities Approach) |
2.2.4 企业战略管理决定论(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
2.2.5 质量惯例决定论(Convention Theory) |
2.2.6 简评 |
2.3 研究综述 |
2.3.1 国内对生产者质量控制行为的研究 |
2.3.2 国外对生产者质量控制行为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分析框架 |
3.1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契约选择的视角 |
3.1.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3.1.2 行为经济学理论 |
3.1.3 契约理论 |
3.2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模型构建 |
3.3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交易成本的视角 |
3.4 本章小结 |
4 江苏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及质量控制情况 |
4.1 江苏省生猪行业发展现状 |
4.1.1 生猪生产规模、市场结构与组织化程度 |
4.1.2 生猪生产地域特征 |
4.1.3 良繁与养殖技术改进 |
4.1.4 消费 |
4.2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现状分析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特征描述 |
4.2.3 养猪户参与垂直协作情况 |
4.3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质量控制情况 |
4.3.1 养猪户的日常养殖管理及防疫 |
4.3.2 养猪户的质量安全认知和相关态度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5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 |
5.1 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 |
5.1.1 养猪户养殖管理特征与质量控制行为 |
5.1.2 养猪户垂直协作方式的选择与质量控制行为 |
5.2 研究方法 |
5.2.1 变量选择与说明 |
5.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
5.3 检验结果与分析 |
5.3.1 样本选择性偏误检验 |
5.3.2 多元回归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分析 |
6.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分析 |
6.1.1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
6.1.2 问卷设计和描述统计 |
6.1.3 估计结果与分析 |
6.1.4 结果与讨论 |
6.2 基于"双栏"选择模型的比较分析 |
6.2.1 变量选择 |
6.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
6.2.3 结果与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7 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分析 |
7.1 理论框架 |
7.2 基于二值Probit模型的因素分析 |
7.2.1 变量选择与说明 |
7.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
7.2.3 估计结果与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8.1 全文总结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出版物 |
致谢 |
(10)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 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
1.2.1 研究对象的内涵 |
1.2.2 研究对象的外延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中的经济学原理 |
2.1 需求与企业竞争力 |
2.1.1 需求函数与需求法则 |
2.1.2 需求的价格弹性 |
2.1.3 消费者剩余 |
2.2 总收益和边际收益 |
2.2.1 总收益 |
2.2.2 边际收益 |
2.3 企业成本 |
2.3.1 总成本函数 |
2.3.2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
2.3.3 沉没成本与市场退出 |
2.3.4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
2.4 市场结构与竞争环境 |
2.4.1 完全竞争市场 |
2.4.2 垄断竞争市场 |
2.4.3 行业竞争程度 |
2.4.4 产品差异 |
2.5 博弈论与合作竞争 |
2.5.1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
2.5.2 博弈论与合作竞争 |
第三章 我国饲料企业的国际比较 |
3.1 国际饲料业发展趋势 |
3.1.1 国际饲料业生产情况 |
3.1.2 国际饲料业发展预测 |
3.2 以规模化为主导的美国饲料企业 |
3.2.1 美国饲料企业的环境分析 |
3.2.2 美国饲料企业的特点 |
3.3 以科技为主导的荷兰饲料企业 |
3.3.1 荷兰饲料企业的环境分析 |
3.3.2 荷兰饲料企业的特点 |
3.4 欠发达的我国饲料企业 |
3.4.1 饲料业发展历程 |
3.4.2 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状况 |
3.5 美国、荷兰饲料企业的发展的启示 |
3.5.1 延长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 |
3.5.2 加强饲料企业的科研工作 |
3.5.3 积极推行先进的管理技术 |
第四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的外在环境 |
4.1 饲料企业的产业链 |
4.1.1 农业及种植业 |
4.1.2 畜牧业 |
4.1.3 畜产品加工业 |
4.1.4 水产品加工业 |
4.2 饲料企业与畜产品、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关系 |
4.2.1 畜产品、水产品的消费状况 |
4.2.2 我国人口增长对畜产品需求的预测 |
4.3 我国的饲料资源供给与需求 |
4.3.1 与饲料相关的资源状况 |
4.3.2 饲料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
4.4 宏观环境 |
4.4.1 加入WTO对饲料企业的影响 |
4.4.2 各项政策法规对饲料企业的影响 |
第五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素 |
5.1 饲料产品竞争力 |
5.1.1 饲料产品在竞争力中的重要性 |
5.1.2 饲料企业产品竞争力 |
5.2 饲料企业组织竞争力 |
5.2.1 饲料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革的原因及原则 |
5.2.2 饲料企业组织管理模式 |
5.2.3 饲料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案例 |
5.3 饲料企业文化竞争力 |
5.3.1 饲料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经济学涵义 |
5.3.2 饲料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显现 |
5.3.3 饲料企业文化状况 |
5.3.4 提升饲料企业文化竞争力的途径 |
第六章 饲料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6.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6.1.1 科学性原则 |
6.1.2 系统性原则 |
6.1.3 可操作性原则 |
6.1.4 多目的性原则 |
6.2 指标体系内容 |
6.2.1 以财务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 |
6.2.2 侧重点不同的指标体系 |
6.2.3 饲料企业指标体系的确定 |
6.3 饲料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
6.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6.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选定 |
第七章 提升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模式 |
7.1 集中发展战略 |
7.1.1 集中发展战略 |
7.1.2 集中发展模式的特点 |
7.1.3 我国饲料企业集中发展战略模式案例 |
7.2 多元化战略模式 |
7.2.1 多元化战略模式的含义及分类 |
7.2.2 多元化战略的经济意义 |
7.2.3 多元化战略的风险 |
7.2.4 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原则 |
7.2.5 我国饲料企业多元化模式的案例 |
7.3 一体化战略模式 |
7.3.1 一体化战略的含义和分类 |
7.3.2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经济意义 |
7.3.3 我国饲料企业一体化战略模式的案例 |
7.4 战略联盟 |
7.4.1 战略联盟的内涵 |
7.4.2 实施战略联盟的原因 |
7.4.3 战略联盟的分类 |
7.4.4 饲料企业发展联盟的经济意义 |
7.4.5 战略联盟的风险 |
7.4.6 饲料企业的战略联盟案例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一种生猪速长饲料添加剂(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解读,饲料企业“养猪大跃进”风暴[J]. 《新饲料》. 饲料与畜牧, 2017(02)
- [2]F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研究[D]. 高连仁. 东北大学, 2017(06)
- [3]松辽黑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总DNA提取方法对比研究及其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 孙盛. 吉林大学, 2016(09)
- [4]陕西省生猪产业现状调研及效益分析[D]. 段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5]肝脏保健在养猪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 高明,李亚龙. 北方牧业, 2013(16)
- [6]生猪养殖户饲料品牌忠诚及影响因素研究[D]. 余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7]吉林省肉牛养殖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研究[D]. 尹春阳.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2)
- [8]微生态制剂在猪肉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汪萍.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2)
- [9]垂直协作与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研究 ——基于江苏省生猪行业的实证分析[D]. 王瑜.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10]我国饲料企业竞争力研究[D]. 张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