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服装如何面对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卢晓菲[1](2020)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以英国硬脱欧、美国频频加税等为代表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国际贸易的突出特点,由此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这种环境下,贸易壁垒、贸易保护、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摩擦、贸易萎缩、经济损失等关键词频频出现,由此,学术界展开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丰富研究。本文基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这一背景,深入研究了2002年中国入世期间、入世之后的过渡期和2018年前后中美贸易摩擦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理论分析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效应。然后,利用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UNcomtrade数据、Feenstra等(2002)提供的关税数据和WTO的Tariff Download Facility数据等,使用引力模型估计、双重差分估计(DID)、高维面板固定效应估计、泊松模型和分位数估计等方法,针对三个阶段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以往经验表明,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地位,占中国总出口的18%左右。中国入世以来,输美出口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商品结构日益高级化,出口商品的价值链嵌入日益高端化,出口产品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第二,中国入世背景下,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着促进了出口规模扩张,TPU下降0.1单位,导致行业出口规模提高4.59%。这一结论十分稳健,且消费品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规模扩张效应显着大于其他行业。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沉没成本效应以及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效应。第三,在中国入世的过渡期,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之间显着正相关,在控制一系列因素的条件下,TPU提高的企业相较于TPU没有提高的企业,其出口规模要高15.6%、出口产品质量要高1.2%、新增出口产品数量要低5.6%、退出出口产品数量要高28.4%。这一倒逼升级效应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且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规模扩张和出口质量升级效应显着强于其他企业,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效应显着强于其他企业。就行业异质性而言,消费品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规模扩张效应和产品转换效应显着强于其他行业,而资本品和中间品行业或高技术行业的出口质量升级效应显着更强。就出口市场异质性而言,美国市场或高收入市场的出口产品规模效应显着强于其他市场。最后,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略有差异,出口规模扩张和出口质量升级效应主要是通过企业自选择行为和市场再分割机制,而出口产品转换则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率的的中介效应。第四,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中国输美产品水平出口规模负相关,即TPU每提高1个单位,中国输美产品出口额降低7.6%。这一影响效应非常显着且稳健,具有异质性:加工贸易产品受到的抑制作用显着强于一般贸易;中间品显着强于资本品和消费品;高技术显着强于中低技术行业,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此次掀起贸易摩擦重点针对的是中国小规模的高技术出口。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产品出口规模的作用机制体现出明显的市场替代效应和产品调整效应。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内涵。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日益升级的国际大背景下,各国均致力于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以突破当前的低迷时期。无论是对政策制定者,还是对微观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结论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尽管中美贸易摩擦抑制了宏观行业出口,但中国目前正在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出口贸易仍是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国也仍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所以在目前的经济转型关键期,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更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扩大贸易自由化。对微观企业而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外贸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竞争持续升级,原本靠出口低附加值、低质量产品而生存的企业纷纷退出,对出口企业构成了挑战。但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恶化也形成新一轮的“洗牌”:出口企业各自凭借产品竞争力重新分割出口市场份额,倒逼企业不得不放弃“薄利多销”、只为短期获利的低质量出口,转而加强研发、提高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出口结构的转型。因此,企业更应该借此迎难而上、破茧成蝶。
吴庆君[2](2020)在《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农产品贸易被纳入WTO谈判议程以来,农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就成为谈判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5月起,我国对进口棉花实行双关税政策,即89.4万吨税率为1%的关税配额加一定数量的滑准税配额,对配额外棉花征收40%的固定关税。由于我国棉花长期供不应求,且进口数量往往超出配额量,仅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有学者指出关税配额和滑准税并非有效率的政策工具,应该彻底取消。近年来我国棉花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国家加大了对棉花生产者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补贴保障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二是棉花产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确立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在国内补贴背景下,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使棉花及相关产业在开放经济环境中受益,从而增加国家整体经济福利,这对完善我国棉花贸易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分别利用质性访谈法和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对我国棉花进口关税政策的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并对我囯棉花关税政策优化方向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双关税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我国棉花生产成本的上涨,因此不能很好的实现稳定国内棉花生产、保障棉农收益的既定目标;滑准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低质低效的棉花生产。第二,双关税政策的效果受国内支持政策的影响显着。双关税政策执行之初有效抑制了棉花的大量进口,平抑了棉花市场价格波动,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棉花进口结构和国内棉花资源配置。但是随着国内棉花支持政策的调整,双关税政策产生了一系列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国内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期最为严重。第三,在目标价格补贴时期,双关税政策发挥了较好的政策效果。目标价格补贴保障了棉农收益,同时国内棉花价格形成回归市场,这一时期的双关税政策有效平衡了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既让纺织企业获得较低税率的进口棉花以保障生产,又限制了棉花大量进口。第四,双关税政策的调整要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而定。首先确定引导棉花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合理目标价格,并以此锚定关税税率的上限,然后以追求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双关税政策。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短期内可以继续保留双关税政策,适当降低滑准税税率。按照WTO规则要求制定合理的目标价格,并以此作为确定滑准税率上限的前提;长期内逐步取消双关税政策,实行单一、透明的关税政策。第二,完善棉花调控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组合配置,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对价格风险预防和监控。第三,推进国内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产棉花竞争力;同时努力改善贸易环境,拓宽进口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关天旭[3](2020)在《波司登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入世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体现为货物贸易的规模逐年增长。其中,服装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成长,通过代工、贴牌生产等方式,服装的出口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成为中国制造业领域中的优势产业。2019年,服装成衣及衣着附件出口达1513.7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优势有所下降。在此种局面下,传统的代工制造模式需要尽快寻求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中国服装企业亦逐渐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转移。由此,一些服装企业逐渐展开以自主品牌为主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在国际化经营的渠道选择上,一方面,大部分服装企业选择通过传统出口方式展开销路;另一方面,一些服装企业转向以跨境并购、与国际服装企业合资经营等方式,迅速获取相当程度的市场。然而,中国服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不足,国际化之路并非顺畅,鲜有服装企业真正达到国际知名品牌的程度。波司登集团作为服装企业的龙头,起步时间早,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在国际化经营领域颇有经验,并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其在国际化经营策略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服装企业借鉴。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以波司登为案例,具体阐述其国际化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并通过对波司登的国际化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力求得出中国服装企业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国际化经营的启示。首先,本文以中国服装企业的出口规模、主要出口市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以及国际竞争力作为分析角度,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并对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其次,以波司登集团为案例,并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得出波司登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分析波司登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态势。随后,分析其国际化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并依据国际营销组合策略对其国际化营销策略进行分析,阐述其国际化经营的营收规模、产品结构,并根据其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波司登国际化经营的案例,为波司登和中国服装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可参考的启示,以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服装企业在国际化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而波司登作为走在行业前沿的本土品牌,成功塑造了中国服装的品牌形象,由此对其他服装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的结论是:中国服装企业仍在很多层面存在不足之处,这要求服装企业更加注重借鉴国际化企业的成功经验,亟需通过创新技术,升级其运营管理系统,并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维护;此外,服装企业的供应链仍需更为全面和系统化发展;重视自主品牌的建设与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最后,还需提高服装领域技术的应用,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桂晶晶[4](2020)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异质性企业的内外销行为: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文中指出近几年,随着特朗普当任美国总统、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逆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全球经济政治环境愈发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这使得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扩大开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贸易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对贸易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变化不仅会对企业出口行为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企业国内市场的进入行为和贸易福利效应。问题是,现有相关文献在分析企业贸易行为和贸易福利效应时,一般假定在现有市场结构下经济资源将自然地被最优配置,简化了本国市场事先存在的制度或政策,这将可能忽略在此干预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变化给贸易带来的重要影响。一国企业不仅仅有出口活动,还有国内市场的销售活动,且事先存在的国内市场结构与贸易制度特征会使得企业的出口与内销关系往往更为复杂,这必然与国外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发生交互影响,进而引发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内外销行为的影响。本文建立一个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证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改变企业出口行为的同时,还会显着改变企业的内销行为,揭示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异质性企业国内外市场选择行为具有影响。由于本国事先存在的贸易政策,模型中企业在权衡“现在出口”和“等待出口”的同时,还面临着是选择“偏离出口”还是“非偏离出口”的问题。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一方面会提高行业内部分低效率企业“等待偏离”内外销关系的机会成本,促使这类企业以牺牲内销为代价增加出口,进而直接强化企业内外销替代关系;另一方面会提高行业内部分高效率企业“等待非偏离出口”的机会成本,促使这类企业通过一般均衡效应间接强化这类企业内外销替代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和量化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分别从遗漏变量、度量误差和反向因果关系等方面缓解回归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检验结果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异质性企业内外销行为的影响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均十分显着,这为模型的主要预测提供了稳健的经验支持。本文为深入理解不确定性冲击下企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行为提供了参考,并认为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同步进行,对保证最优贸易福利效应至关重要。
王晓辉[5](2019)在《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纺织业所谓“寒冬”其实并不成立,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依然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的纺织产业也将迎来新的贸易机会,与此同时,国内纺织业的创新探索也在不断推进,从曾经的“拿来主义”迈入真正的“中国制造”。然而,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前十大市场中,美国占第一位。SZ纺织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以纺织服装面料贸易及印染加工为主,为了开拓美国市场,在美国设立了办事处,因此SZ纺织需要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纺织市场形势,制定正确的美国市场营销策略,提高自身在美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SZ纺织为背景,结合中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分析了SZ纺织美国市场的营销现状、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SZ纺织的宏观营销环境,同时运用SWOT法对SZ纺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通过4P营销理论分析目前SZ纺织的美国市场营销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SZ纺织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方案。为了保证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些保障性措施。
黄博[6](2019)在《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的40多年来,中国服装企业依靠OEM及传统贸易模式打开了海外市场。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劳动者工资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逐年提升以及汇率波动等不稳定因素逐渐出现,以往粗放的OEM代工模式已失去了红利期优势,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的紧迫性日益突显。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明确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即通过案例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对策建议进行研究,并提炼全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相关的查阅汇总,对跨境电商平台、服装OEM企业及其出口转型的核心概念、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通过“价值链”及“微笑曲线”等经典文献梳理,论证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之必然性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对于外贸出口的积极影响。第三章是对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现状的研究,通过对出口转型的现状及阻碍的分析总结论证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必然性;同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现状以及成功实践对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第四章通过SWOT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对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由此探讨影响因素控制策略。第五章为中国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实施策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转型总体目标分析、实施路径的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选择以及转型不同阶段的策略。第六章是对该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实施出口转型的三个对策建议。第一,制定转型总体目标,选择“OEM-ODM-OBM”的具体路径。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经过ODM的过渡阶段,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营销等能力,选择自主品牌创建的具体方式、是否通过ODM模式过渡,以及是在转型OBM后是否要保留原有OEM业务等具体路径。第二,选择合适企业自身条件的跨境电商平台,加强跨境电商运营的团队建设。在选择跨境电商平台时,企业要特别注意平台对于产品品牌的政策以及平台的运营规则。第三,把握出口转型不同阶段,实施差异化转型策略。企业的转型过程具有独特性,即不同企业的自身资源、能力水平、所处发展阶段、所在市场竞争环境等存在差异,其制定的转型目标与实施策略则大相径庭。服装OEM企业应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降低威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现状及发展目标的转型策略。
袁凯华[7](2018)在《区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人口与资源红利的双重优势,中国实现了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快速对接,成为了“世界工厂”,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出口奇迹”。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是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李坤望等,2014)。中国出口虽然拥有大量的贸易顺差,但是由于中国制造多是通过组装加工完成产品生产的最后一环,中国出口的商品并非全部甚至多数都不是中国创造(Lamy,2010)。这不仅导致了中国出口的真实受益微弱,更是引致了大量的排放转入,致使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了发达国家转移能耗与碳排放的“重灾区”(Peterseta1.,2008;彭水军等,2015)。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外需低迷、资源环境约束的强化与要素成本的上涨,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凸显,改变“大而不强”的困境日益紧迫。对此,尽管已有学者尝试从生产率悖论(李春顶,2010)、增加值贸易(Koopmaneta1.,2012)、加成率陷阱(刘启仁与黄建忠,2015)与服务化转型(程大中与程卓,2015)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拓展,但却鲜有学者结合区际分工,进行“制造大国”转型升级问题的探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市场规模庞大、国土面积辽阔,区域之间同样拥有鲜明的禀赋结构与发展水平差异。充分利用区域间的禀赋优势进行分工协作,不仅可以延伸中国制造的国内价值链条、推动价值攀升(刘志彪,2009),亦能提升国内资源使用效率、推进中国制造的低碳转型。但不容忽视的是,受制于行政集权与财政分权,国内各区域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张少军,2013)。那么,在大国优势与市场分割并存的情形下,如何才能借助区际分工延伸全球价值链的国内生产环节,有效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为回答该问题,首先需要客观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市场整合程度。通过事后反推的测算方法,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有效克服了贸易往来中的“虚假统计”,较为客观地揭示了“所见非所得”背景下不同区域、部门的区际分工整合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区际分工扩展于出口链条,基于制造业出口的价值攀升、服务化转型、低碳转型视角,利用克服技术同质性假定的MRIO模型,首次构建了开放情景下区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影响的量化框架,重点分析了区际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渠道,补充和丰富了人们对区际分工和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的认识。在组织结构上,本文一共有7章。第1章是绪论,第2章是文献综述,紧接着本文分4章(第3章~第6章)展开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一章(第7章)是研究结果的总结、讨论和政策建议。第3章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采用Novy(2013)的模型测度了区际价值链延伸需要面对的贸易成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不同于已有研究,本文发现随着入世之后的外需倒逼,无论是在总体、区域还是行业层面,中国区际贸易成本都在下降。由于传统产值难以追寻价值来源,已有研究的贸易成本上升结论存在高估之嫌。其次,相较于快速下降的对外贸易成本,国内贸易成本下降较为缓慢。这就导致了国内地区在分工过程中更多的涌入了全球市场。再次,与对外贸易成本中制造业最低不同,区际贸易成本中初级产品最低的特征表明,区际市场整合存在低端化发展迹象。最后,进一步地利用双边分解,本文发现由于地理位置、产业同构与政策缺失的多重劣势,东部沿海更多地走向了国际分工。因此,未来的区际市场整合不仅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职能转变,更应重视东部沿海与其他地区的分工往来,才能进一步推动区际贸易成本的降低。第4章,测算了区际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于“出口俘获”理论的预期,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率未随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而大幅下降;得益于入世之后区际价值链的延伸,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率下降趋势明显放缓;即使进一步考虑区域、部门的差异,这一特点仍然成立;因此,无路是从总体、区域还是部门的视角来看,区际价值链都已成为抑制出口利得快速下降、推动价值攀升的重要工具。进一步的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本文发现相比出口需求,区际关联对区际增加值率变动的影响更为突出;通过与下游地区的关联互动,西北地区与京津地区已经成为推动区际增加值率提升的重要力量,东部沿海则逐渐成为阻碍区际价值链整合的“断点”。因此,过度地指责出口俘获难以改变中国出口的低值事实,进一步地强化内部整合,尤其是东部沿海与其他下游地区的区际关联,才能更好地利用区际价值链推动价值攀升。第5章分析了区际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首先,1997~2007年,区际价值链中的初级产品、制成品与服务投入分别呈现10.43%、-1.07%与-23.76%的变动。由于服务投入不断下滑,区际价值链未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服务化转型。其次,区际价值链中的服务投入的下降,主要在于东部沿海的分工职能缺位。作为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东部沿海长期供给偏低、需求偏高。因此,背离禀赋优势的区际分工难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最后,进一步地基于双边嵌入路径分解,本文发现东部沿海的服务投入供给不足仅是分工错位的表象,区域间的市场分割才是导致东部沿海脱离国内市场、过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层原因。因此,降低区际分工壁垒,强化东部沿海对国内服务的供给,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制造的服务化转型升级。第6章分析了区际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低碳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区际增加值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波动,区际环境成本呈现先下降后轻微上升的“L”型波动,因此区际价值链的延伸未能推动环境成本的快速下降。进一步利用指数分解分析,本文发现技术关联与价值关联的阶段性波动构成了制造业低碳发展与区际分工背离的主要原因。在入世之前,尽管区际贸易成本较高、价值关联的减排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但受益于沿海地区与下游区域间的技术关联,区际环境成本仍可实现较快的降幅。在入世之后,随着内陆地区的区际分工参与程度提升,价值关联的减排作用得到凸显。不过受制于市场分割下沿海地区的区际分工脱离与内陆地区的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关联的增排效应逐步放大、区际环境成本的降幅趋势逐步逆转。因此,进一步的强化国内市场整合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与下游地区的技术关联,才能充分利用区际分工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低碳发展。第7章总结了本文主要的经验研究结果,并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一些优化区际分工、加快国内市场整合的政策建议。最后,本章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
杨亚雄[8](2017)在《新疆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 ——以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布料商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古丝绸之路上的阿图什市维吾尔人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他们有“新疆犹太人”之美誉,到月球上做生意的故事1代代相传。经商已经成为众多阿图什人最主要的生计活动。在阿图什市巨大的商业群体中,跨国经商群体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从事布料生意的跨国商人则是近3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行业群体。大肖鲁克村是阿图什跨国布料商人数量最集中、影响最大的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肖鲁克跨国布料商人群体产生并迅速崛起,商人们的布料生意经历了产生、发展、辉煌和萎缩四个阶段。近几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受商人自身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大肖鲁克村的跨国布料商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意困境,以至于在过去的五年里,近一半商人结束了其在国外的布料生意而回国。继续坚守在国外市场的布料商人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利润空间缩小、布料市场疲软、竞争激烈、流动资金不足、货源不稳、国外安全和外贸环境变化频繁、家庭支出逐年增大、转行困难等方面。致使维吾尔人跨国布料生意陷于困境,既有商人自身方面的因素,也同商人所处的环境和所跨居国家实施的制度有关。商人们的生意困境将直接导致众多家庭日常生计之困境,还有可能给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治理带来压力。本文以生意困境为论题研究的切入点,以跨国布料商人的生意过程为研究维度,采用实证分析和人文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文化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生态经济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的视角,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对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贸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专题研究,尤其是对目前布料商人所面临的生意困境作了调查研究。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相应的对策。本文通过对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的研究,旨在为边境地区跨国商贸现状研究提供“抛砖引玉”之效,进而对边疆治理和跨国民族之和平跨居提供某些思考和启示。本文认为,跨国民族的跨国商贸实践是促进边疆通达和发展的积极力量,作为边疆人群安身立命的生计活动,跨国商贸的持续和发展是“边疆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推力。作为跨国主义在经济活动中的实践,以跨国族群的生计可持续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计,新疆维吾尔族商人所面临的跨国布料生意困境应该得到有关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各方合力,改善商人们目前的生意现状,以促进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安居乐业和边疆的通达、发展与繁荣。
许玲[9](2010)在《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 ——以康威、兰狮、闪电、曼奴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学等学科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比较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珠三角运动服装业市场宏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到康威、兰狮、闪电、曼奴等具有代表性的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与预测,综合分析珠三角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把握市场信息,揭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提出营销创新战略与策略,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促进珠三角运动服装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全文为四个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第1、2章)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研究。导论和研究理论基础: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研究路线等进行全面叙述。并对市场营销理论、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理论、4C理论(消费者、成本、便利性、沟通)理论、PEST营销环境理论、SWOT分析理论、整合营销理论、“钻石模型”理论、体育营销理论等进行综述,对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市场营销策略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第3、4、5、6章)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珠三角运动服装业所处营销环境进行系统分析。(一)在宏观上,运用PEST模型(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环境要素)对该产业的环境,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危”与“机”,珠三角区域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等进行分析,阐述了该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宏观环境。(二)在中观上,基于钻石模型理论对该产业进行系统分析表明,珠三角区域运动服装业正处于从传统服装加工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升级阶段,重视生产过程的市场研究、产品概念设计、物流配送服务、市场渠道开发、促销能力培养,具有自主知名品牌和先进营销管理能力的优势。(三)在微观上,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表明,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营销文化落后、营销战略定位不清等问题;加盟、代理商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沟通与分享、和总公司的合作不充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广告促销关注度下降。整体上,珠三角知名品牌运动服装业的营销管理手段和策略与现代营销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四)对比国内外市场竞争对手(耐克、李宁),从市场营销组成要素方面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指出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尚处于名牌企业营销管理的初期阶段,品牌弱势、营销战略保守和营销方法传统是其营销的主要不足,必须借鉴耐克、李宁的先进营销管理,注重营销差异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第三部分(第7章)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营销战略与策略。(一)从战略的高度,对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营销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整合发展的新营销战略。(二)采用宏观经济学的回归方法,构建我国参与体育锻炼居民运动服装年消费预测模型,定量预测未来城乡参与体育锻炼居民运动服装消费市场规模;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定性预测未来运动服装消费行为总体发展趋势。(三)制定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市场营销新策略和新模式。针对消费者个性化消费趋势不断增长、网络购物作为新时代的购物方式日渐被消费者接受等,确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营销观念;实施“4P+4C”的整合营销策略组合;创新“以人为本”的人文营销新理念,采用虚拟营销、绿色营销、社会营销等新模式,实现新型营销理念模式与管理方式的新融合。第四部分(第8章)结论,对本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吴强[10](2008)在《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变动之影响分析》文中提出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农产品贸易处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地位。农业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使其关联着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国内政治等诸多问题,因此在GATT(关贸总协定)时代,尽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却一直游离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体系之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业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欧美之间的农产品出口补贴战。直到1986年,在GATT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农产品贸易才被正式纳入到谈判范围。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取得了突破。自此,农产品贸易不再是贸易自由化的例外领域,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在此后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必须履行入世时所承诺的对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各项削减义务:诸多农业边境保护措施将被取消,农产品市场准入将逐步扩大。同时,现行的与WTO规则不一致的国内农业支持措施也需做出调整,特别是目前政府对农业支持的最重要手段——价格支持政策的使用将受到严格限制。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在入世后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将会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对农民的利益影响又是如何?中国当前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外,入世后,中国作为正式成员之一,全面参与了WTO新一轮农业谈判,此轮谈判中,谈判集团按照各自利益提出了不同的削减方案,中国应当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对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回顾与分析,本研究运用GTAP模型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采用了最新的GTAP6数据库,并采用Holt-Winters外推预测方法对GDP、人口等外生宏观变动做出预测,进而采用动态递归的方法来改善一般均衡在比较静态下的局限性。此外,本研究还根据Elbehri和Pearson于2002年提出的方法,对模型的结构和数据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模拟关税配额变动产生的影响。入世后,棉花成为贸易逆差最大的农产品之一,国内棉花贸易政策不仅事关棉花产业本身和棉农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下游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和贸易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先运用改进后的GTAP模型,着重分析了入世后棉花的市场准入制度变化对其产业本身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该贸易政策变动对棉农收入和就业带来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积极按照入世承诺履行削减义务将能够更好地确保各方利益。当前棉花产业以及棉农利益受到冲击在于配额外关税没有按照入世承诺实行高关税,而是采用了与配额内等同的低关税。模拟结果还表明,在未来棉花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只要严格履行配额外的高关税,政府就能够通过关税配额数量的限制有效调控棉花进出口市场。这一结论对中国今后农产品关税配额政策方面的制定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本研究还模拟了入世后的“三补两减免”政策给中国粮食生产、贸易以及农民收入和就业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入世后的“三补两减免”政策促进了中国粮食生产,减少了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并保障了粮食安全。同时该政策的实施在促进农民收入及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加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能够显着提高农民收入,但对粮食产量以及农民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相反,未来加强粮食投入品补贴政策能够显着地促进粮食产量以及农民就业,但对农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很小,这使得政策实行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粮食投入品补贴政策还不能完全代替粮食直接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最后,本研究对新一轮农业谈判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市场准入、国内支持以及出口补贴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根据谈判所形成的不同力度的削减方案,模拟了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对中国农业生产、贸易、农民收入和就业产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在三种模拟方案下,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和进口从整体上都得到了提高,且贸易壁垒削减力度越大,出口和进口增长的幅度就越大,但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幅度要远远低于出口的增长幅度,这表明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成功将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然而由于绝大部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加幅度以及绝对数量都不明显,因此仅靠其它国家贸易壁垒的削减并不能实现中国农产品贸易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二,在三种模拟方案下,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有限。同时,农产品产量也会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相应调整,但所有农产品产量增减的幅度都非常小,因此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不会对中国的农业生产造成过大的影响。第三,在三种模拟方案下,农民收入总量呈上升趋势,但主要集中在粮食、果蔬和肉类产业。同时,农民收入的变动也给农民就业带来了相应变化。可见,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会提高中国农民收入,并促进农民就业。总体看来,更有力度的削减方案将给中国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带来利益,但是该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多哈回合农业谈判成功给中国带来的最积极影响是,比较优势将在农业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资源更为有效的配置。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力图为中国未来农产品贸易政策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更好地促进农业与农民利益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中国服装如何面对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服装如何面对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2.2 研究主要内容 |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点 |
1.3.2 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研究起源 |
2.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投资 |
2.1.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贸易 |
2.1.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其他经济要素 |
2.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方法 |
2.2.1 关税测算法 |
2.2.2 非关税壁垒识别法 |
2.2.3 文本提取法 |
2.2.4 测算方法比较 |
2.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
2.3.1 贸易协定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
2.3.2 贸易协定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
2.3.3 无贸易协定背景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美贸易和贸易摩擦演变特征事实 |
3.1 中美贸易演变历程和特征事实 |
3.1.1 总贸易规模及地位趋势演变 |
3.1.2 贸易顺差趋势演变 |
3.1.3 行业分布特征演变 |
3.2 中美贸易摩擦演变历程和典型特征 |
3.2.1 摩擦初发时期 |
3.2.2 摩擦爆发时期 |
3.2.3 摩擦频发时期 |
3.2.4 摩擦高发时期 |
3.2.5 摩擦全面升级时期 |
3.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演变和典型特征 |
3.3.1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
3.3.2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
3.3.3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趋势特征 |
3.4 日美贸易摩擦演化及经验启示 |
3.4.1 摩擦初发时期 |
3.4.2 摩擦爆发时期 |
3.4.3 摩擦高发时期 |
3.4.4 摩擦全面升级时期 |
3.4.5 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出口升级的理论分析 |
4.1 相关概念辨析 |
4.1.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
4.1.2 出口升级 |
4.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进入决策的理论建模 |
4.2.1 基本假设 |
4.2.2 考虑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企业进入 |
4.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升级的理论机制 |
4.3.1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
4.3.2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
4.3.3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出口升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升级 |
5.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
5.1.1 数据来源 |
5.1.2 计量模型设定 |
5.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
5.2 双重差分模型(DID)基础回归结果 |
5.3 稳健性检验 |
5.3.1 平行趋势检验 |
5.3.2 非关税壁垒 |
5.3.3 替代弹性变化 |
5.3.4 不可观测的供给侧冲击 |
5.3.5 不可观测的需求侧冲击 |
5.4 行业异质性影响 |
5.4.1 行业价值链嵌入异质性 |
5.4.2 行业技术异质性 |
5.5 机制分析 |
5.5.1 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 |
5.5.2 沉没成本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非关税壁垒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升级 |
6.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
6.1.1 数据说明 |
6.1.2 计量模型设定 |
6.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
6.2 基础回归结果 |
6.2.1 企业出口产品规模效应 |
6.2.2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 |
6.2.3 企业出口产品转换效应 |
6.3 稳健性检验 |
6.3.1 序列相关 |
6.3.2 逆向因果 |
6.3.3 入世效应 |
6.3.4 多纤维协议废除 |
6.3.5 金融危机冲击 |
6.4 企业异质性 |
6.4.1 企业贸易模式 |
6.4.2 企业所有权性质 |
6.5 行业异质性 |
6.5.1 价值链嵌入 |
6.5.2 技术水平 |
6.6 出口市场异质性 |
6.6.1 国家差异性 |
6.6.2 收入水平 |
6.7 机制检验 |
6.7.1 出口产品规模效应 |
6.7.2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 |
6.7.3 出口产品转换效应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广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升级 |
7.1 数据、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 |
7.1.1 数据来源 |
7.1.2 计量模型设定 |
7.1.3 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
7.2 引力模型基础回归结果 |
7.3 稳健性检验 |
7.3.1 季节性因素调整 |
7.3.2 时间趋势因素 |
7.3.3 产品编码差异 |
7.4 异质性影响 |
7.4.1 出口规模异质性 |
7.4.2 产品贸易方式异质性 |
7.4.3 价值链嵌入异质性 |
7.4.4 行业技术异质性 |
7.5 机制检验 |
7.5.1 市场替代效应 |
7.5.2 产品结构调整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创新点、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
(2)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标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中国棉花市场开放对世界棉花市场的影响 |
1.3.2 关税配额政策影响相关研究 |
1.3.3 滑准税政策及其影响的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双关税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
2.2.2 农产品保护相关理论 |
2.2.3 理论评述 |
第三章 棉花进口关税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关税配额的经济影响 |
3.1.1 关税配额的经济效应分析 |
3.1.2 扩大配额的经济效应 |
3.2 滑准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
3.3 国内支持与双关税政策的综合效应分析 |
3.3.1 国内补贴与关税配额的组合效应 |
3.3.2 国内补贴与滑准税政策的相互作用 |
3.3.3 目标价格补贴背景下的关税政策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关税政策对棉花及相关产业的影响 |
4.1 中国棉花进口关税政策演变 |
4.1.1 入世前的棉花市场进口政策 |
4.1.2 入世承诺的棉花关税政策 |
4.1.3 入世后关税政策的履行及调整 |
4.2 国内棉花生产 |
4.3 棉花贸易 |
4.3.1 棉花进出口现状 |
4.3.2 棉花进口来源与进口安全性 |
4.4 纺织、服装业发展 |
4.4.1 双关税政策实施后纺织服装业概况 |
4.4.2 双关税政策对纺织行业发展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与调整模拟 |
5.1 模型简介及研究方案设计 |
5.1.1 模型简介及数据处理 |
5.1.2 数据处理 |
5.2 双关税政策实施效果模拟 |
5.2.1 模拟方案设计 |
5.2.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5.3 双关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模拟 |
5.3.1 模拟方案设计 |
5.3.2 模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附件 |
(3)波司登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
1.2.2 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 |
1.2.3 中国服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
1.2.4 波司登的国际化经营策略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 |
2.1 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
2.1.1 中国服装企业的出口规模 |
2.1.2 中国服装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 |
2.1.3 中国服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
2.1.4 中国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2.2 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
2.2.1 出口规模平缓下降 |
2.2.2 “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兴起 |
2.2.3 跨国并购手段多样化 |
2.3 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
2.3.1 供应链的升级环节被忽视 |
2.3.2 产品设计依赖国际企业,缺乏自主设计 |
2.3.3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数量低 |
2.3.4 跨国并购后未能实现协同效应 |
第3章 波司登的国际化经营概况 |
3.1 案例选取的依据 |
3.2 国际化历程与阶段特征 |
3.2.1 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
3.2.2 国际化的阶段特征 |
3.3 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态势 |
3.3.1 内部具备的优势 |
3.3.2 内部存在的问题 |
3.3.3 外部竞争的压力 |
3.3.4 国际化经营的机会 |
第4章 波司登的国际化经营策略选择 |
4.1 国际化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
4.1.1 亚太市场 |
4.1.2 欧洲市场 |
4.1.3 美洲市场 |
4.2 国际化的营销策略组合 |
4.2.1 产品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4.3 国际化经营的绩效 |
4.3.1 营收规模 |
4.3.2 产品结构 |
4.3.3 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对波司登和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
5.2.1 升级服装企业的运营管理系统 |
5.2.2 对供应链进行升级 |
5.2.3 重视自主服装品牌的建设和设计人才的培养 |
5.2.4 提高服装领域的技术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异质性企业的内外销行为: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3.2 研究局限与不足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4.4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相关文献研究 |
2.1.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起源 |
2.1.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贸易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贸易的相关实证研究 |
2.2 企业出口与内销的关系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出口与内销互为替代关系 |
2.2.2 出口与内销互为互补关系 |
2.3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三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内外销行为的理论分析 |
3.1 基本模型设定 |
3.2 本国事先存在贸易政策与企业贸易行为 |
3.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贸易行为 |
3.4 比较静态分析 |
3.5 讨论 |
第四章 数据、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数据处理 |
4.2 计量模型与估计策略 |
4.2.1 计量模型的构建 |
4.2.2 估计策略 |
4.3 变量选取 |
4.3.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度量 |
4.3.2 其他变量的度量 |
4.3.3 描述性统计 |
第五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内外销行为的实证分析 |
5.1 基准回归结果 |
5.1.1 出口与内销的关系 |
5.1.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内外销关系 |
5.1.3 双重差分法的有效性检验 |
5.2 机制检验 |
5.2.1 异质性效应 |
5.2.2 转换效应 |
5.2.3 固定成本效应 |
5.3 稳健性检验 |
5.3.1 工具变量法 |
5.3.2 替换出口与内销度量指标 |
5.3.3 两期双重差分法模型 |
5.3.4 控制企业规模和生产率的影响 |
5.4 其他问题处理 |
5.4.1 样本选择问题 |
5.4.2 动态效应 |
5.4.3 剔除纺织品和服装品贸易配额政策的干扰 |
5.4.4 一般性检验 |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基于政府的视角 |
6.2.2 基于企业的视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贸易政策引致的出口密集度偏离 |
附录 Ⅱ 引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企业预期利润函数 |
附录 Ⅲ 含出口密集度偏离参数的比较 |
附录 Ⅳ 模型假定 |
附录 Ⅴ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 |
附录 Ⅵ 其他问题处理的回归结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5)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1.3 研究方法 |
1.1.4 技术路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SZ纺织美国市场销售现状分析 |
2.1 SZ纺织公司简介 |
2.1.1 SZ纺织的组织结构 |
2.1.2 SZ纺织的人员结构 |
2.1.3 SZ纺织的经营范围 |
2.2 SZ纺织美国市场销售现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SZ纺织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SZ纺织微观环境分析 |
3.2.1 企业自身分析 |
3.2.2 供应商分析 |
3.2.3 营销中介分析 |
3.2.4 顾客分析 |
3.2.5 竞争者分析 |
3.3 SZ纺织SWOT分析 |
3.3.1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优势分析 |
3.3.2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劣势分析 |
3.3.3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机遇分析 |
3.3.4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威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现状 |
4.1.1 产品策略现状 |
4.1.2 价格策略现状 |
4.1.3 渠道策略现状 |
4.1.4 促销策略现状 |
4.2 SZ纺织美国市场客户满意度问卷调查 |
4.3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
4.3.1 产品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2 价格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3 渠道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4 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5.1 产品策略改进建议 |
5.1.1 建议SZ纺织(中国)公司增加趋势分析与预测职能 |
5.1.2 加强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
5.2 价格策略改进建议 |
5.2.1 建议增加产品分类定价策略 |
5.2.2 建议对非新产品(老产品)增加阶梯式定价策略 |
5.2.3 建议增加新产品满意式定价策略 |
5.2.4 建议增加产品衰退期低价格策略 |
5.3 渠道策略改进建议 |
5.4 促销策略改进建议 |
5.4.1 高性能产品促销策略 |
5.4.2 低价格产品促销策略 |
5.4.3 快交期产品促销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
6.1 明确管理权限 |
6.2 引进和培养人才 |
6.3 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
6.4 加强营销调研 |
6.5 启用ERP系统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2.3 研究方法创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全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 |
2.1.1 OEM、ODM、OBM及 IBM的概念界定 |
2.1.2 服装行业全球价值链的经典文献 |
2.1.3 服装行业的微笑曲线的相关研究 |
2.2 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的相关文献 |
2.2.1 企业出口的相关文献 |
2.2.2 企业转型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3 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的相关文献 |
2.3 跨境电商平台的相关文献 |
2.3.1 跨境电商平台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 |
2.3.2 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实践及评价指标研究 |
2.3.3 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对贸易出口影响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现状分析 |
3.1 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现状 |
3.1.1 中国服装OEM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出口现状 |
3.1.2 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的阻碍分析 |
3.1.3 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的动因分析 |
3.2 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现状及其对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影响 |
3.2.1 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现状 |
3.2.2 国内外主要跨境电商平台的对比 |
3.2.3 跨境电商平台对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的积极影响 |
3.3 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实践 |
3.4 小结 |
第四章 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的SWOT策略分析及典型案例 |
4.1 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
4.1.1 企业内部因素 |
4.1.2 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成熟度 |
4.1.3 跨境电商平台约束条件 |
4.1.4 市场宏观环境影响 |
4.2 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SW分析 |
4.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
4.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4.3 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OT分析 |
4.3.1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4.3.2 威胁(Threats)分析 |
4.4 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转型的SWOT策略分析 |
4.5 典型案例分析 |
4.5.1 B企业基本概况 |
4.5.2 B企业的转型过程 |
4.5.3 出口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 |
4.6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服装OEM企业基于跨境平台出口转型的实施策略 |
5.1 转型策略的总体目标 |
5.2 转型路径的选择 |
5.3 跨境电商平台的选择 |
5.4 不同转型阶段的实施策略分析 |
5.4.1 启动期的策略及实施方法 |
5.4.2 推广期的策略及实施方法 |
5.4.3 品牌建设期的策略及实施方法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出口转型对策建议 |
6.2.1 制定转型总体目标,选择“OEM-ODM-OBM”的具体路径 |
6.2.2 选择合适的跨境电商平台,加强跨境电商运营的团队建设 |
6.2.3 把握出口转型不同阶段,实施差异化转型策略 |
6.3 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区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主要概念说明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
1.4 可能的边际创新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制造业出口的发展困境 |
2.1.1 国内增加值率 |
2.1.2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
2.1.3 低碳发展 |
2.2 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与挑战 |
2.2.1 国内价值链的提出 |
2.2.2 国内价值链的挑战 |
2.3 简要评述 |
第3章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区际贸易成本的测算与分解 |
3.1 引言 |
3.2 模型方法 |
3.2.1 虚假统计问题 |
3.2.2 中间品贸易效应 |
3.3 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区际贸易成本的测算与比较 |
3.3.1 不同口径下的贸易成本比较 |
3.3.2 中国国内外贸易成本差异 |
3.3.3 扩展分析——基于双边区域的分解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区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价值攀升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出口中的增加值核算 |
4.2.2 制造业出口中区际增加值率变化的结构分解 |
4.3 经验分析 |
4.3.1 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价值构成 |
4.3.2 不同区域制造业出口的价值构成 |
4.3.3 “区域—行业”的扩展分析 |
4.4 区际增加值率提升的驱动因素 |
4.4.1 主要影响因素的识别 |
4.4.2 扩展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区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服务化转型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2.1 主要指标 |
5.2.2 测算模型 |
5.3 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区际价值链构成与特征分析 |
5.3.1 价值构成 |
5.3.2 嵌入程度 |
5.3.3 匹配程度 |
5.4 双边扩展分析 |
5.4.1 初级产品 |
5.4.2 制成品 |
5.4.3 服务 |
5.4.4 嵌入特征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区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低碳转型 |
6.1 引言 |
6.2 研究方法 |
6.2.1 测算模型 |
6.2.2 影响因素分析 |
6.3 结果分析 |
6.3.1 中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区际环境成本 |
6.3.2 不同地区、行业的区际环境成本变动特点 |
6.4 区际环境成本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6.4.1 基于国家层面的变动分解 |
6.4.2 基于区域层面的变动分解 |
6.4.3 基于双边区域的变动分解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新疆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 ——以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布料商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田野概况 |
第一节 南疆商都 |
一、历史沿革 |
二、自然气候 |
三、人口与民族构成 |
四、阿图什市维吾尔族生计概况 |
五、经济、教育、宗教、语言文字 |
第二节 田野点介绍 |
一、无花果之乡 |
二、具体田野点 |
三、具体田野经历 |
第二章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历史 |
一、穆萨巴依家族及其跨国商贸史 |
二、阿图什市维吾尔族跨国商贸史 |
三、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史 |
第二节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现状 |
一、数量及分布 |
二、现状 |
第三章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贸群体产生的动因 |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及其变化 |
一、阿图什市自然生态环境现况 |
二、自然生态环境与传统生计类型 |
第二节 社会环境的变迁 |
一、市场经济 |
二、现代化 |
第三节 其他原因 |
一、个人价值的追求 |
二、他者的影响 |
第四节 个案调查 |
第四章 跨国经商:过程和困境 |
第一节 跨国生计过程 |
一、分工 |
二、学徒 |
三、“Dukan”(店面) |
四、进货 |
五、接货 |
六、销货 |
七、回归 |
第二节 布料生意困境 |
一、“Payda”(利润) |
二、市场 |
三、商人与家庭 |
第五章 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致因分析 |
第一节 跨国商人 |
一、商人的竞争力 |
二、历史与未来 |
三、父权 |
四、债务贸易 |
五、胡大与商人 |
六、经验与教条 |
七、生意与生计 |
第二节 环境因素 |
一、全球经贸 |
二、吉尔吉斯斯坦 |
三、俄罗斯经济 |
四、商业竞争 |
五、巴扎的所有者 |
六、客户的变化 |
七、进货之恼 |
第三节 制度因素 |
一、吉尔吉斯斯坦经济政策 |
二、签证 |
三、劳动卡 |
四、结汇之困 |
五、交易货币 |
第四节 个案调查 |
第六章 改善大肖鲁克村跨国布料商人生意的路径 |
第一节 国家与跨国布料商贸 |
一、关税问题 |
二、安全问题 |
三、结汇问题 |
第二节 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 |
一、对跨国布料商贸群体的认识 |
二、对跨国布料商贸群体的服务 |
三、阿图什市政府的努力 |
第三节 生计资本的积累 |
一、语言与技术 |
二、交流与交往 |
三、青春与机遇 |
四、财务习惯 |
五、尝试转行 |
六、学会“tetqiqat”(调研) |
七、回归家庭 |
结论与思考 |
一、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的结论 |
二、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的思考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 ——以康威、兰狮、闪电、曼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体育用品业及运动服装业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体育用品业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体育用品研究综述 |
1.2.3 运动服装市场营销相关研究 |
1.2.4 过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任务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 |
1.5.1 研究的重点 |
1.5.2 研究的难点 |
1.6 研究假设 |
1.7 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 |
1.7.1 研究对象 |
1.7.2 研究方法 |
1.7.3 研究的基本框架 |
1.8 研究的创新点 |
1.9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相关概念界定 |
1.9.1 运动服装的界定 |
1.9.2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概念界定 |
1.9.3 市场营销战略、策略概念界定 |
1.9.4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策略界定 |
1.10 本章小结 |
第2章 市场营销及体育营销理论 |
2.1 市场营销理论 |
2.1.1 市场及市场营销概念 |
2.1.2 市场营销组合(4P、4C、4R)理论 |
2.1.3 市场营销管理理论 |
2.1.3.1 市场营销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
2.1.3.2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模型 |
2.1.3.3 竞争理论---波特"钻石模型" |
2.1.4 战略理论---SWOT分析模型 |
2.1.5 整合营销理论 |
2.1.6 市场营销理论创新的发展及营销模式的创新 |
2.1.7 市场营销理论的应用 |
2.2 体育营销相关理论研究 |
2.2.1 体育营销的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2 体育营销的特征 |
2.2.3 体育营销的过程 |
2.2.4 体育营销功能 |
2.3 体育用品市场营销理论研究 |
2.3.1 体育用品概念及分类 |
2.3.2 体育用品市场营销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珠三角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宏观、中观环境分析 |
3.1 珠三角运动服装业外部营销环境构成要素及产业属性 |
3.2 基于PEST模型的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3.2.1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的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2.2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分析 |
3.2.4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的技术环境分析 |
3.3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的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产业环境分析 |
3.3.1 珠三角运动服装业发展历史概况 |
3.3.2 产业环境分析理论基础--钻石模型理论 |
3.3.3 基于"钻石模型"要素的珠三角运动服装产业环境分析 |
3.4 宏观、中观营销环境对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未来发展影响 |
3.4.1 国家政治、政策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3.4.2 金融危机对该产业发展带来的"危机"与"机遇" |
3.4.3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为该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内需市场 |
3.4.4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营销策略面临的挑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内部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
4.1 内部营销理论对企业内部营销的指导意义 |
4.2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内部营销管理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
4.2.1 营销管理人员基本特征 |
4.2.2 营销管理人员管辖区域分布 |
4.2.3 营销管理人员参加本企业专业培训状况 |
4.2.4 营销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
4.2.5 营销管理人员平时最难完成的工作任务 |
4.2.6 营销管理人员和加盟代理商的沟通方式 |
4.2.7 营销管理人员对任职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4.2.8 营销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态度调查分析 |
4.2.9 营销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相关因子分析 |
4.3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分销渠道调查分析 |
4.3.1 加盟、代理商的基本情况 |
4.3.2 加盟、代理商对网络信息的使用率和信任度 |
4.3.3 加盟、代理商品牌代理的主要途径及信息获取渠道 |
4.3.4 加盟、代理商对运动服装品牌代理的倾向 |
4.3.5 阻碍加盟、代理商运动服装品牌代理原因 |
4.3.6 加盟、代理商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分析 |
4.3.7 加盟、代理商与总公司的信息沟通状况 |
4.3.8 加盟、代理商对总公司物流配送服务满意度 |
4.3.9 加盟、代理商对市场营销环境的认同度 |
4.3.10 加盟、代理商对运动服装发展前景认同度 |
4.3.11 加盟、代理商希望总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 |
4.3.12 加盟、代理商认同总公司缺乏的促销手段 |
4.3.13 加盟、代理商从事运动服装代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4.3.14 加盟、代理商对总公司的要求及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4C理论的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外部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
5.1 4C理论简述 |
5.2 基于4C理论的消费者外部营销调查分析 |
5.2.1 消费者人口基本特征分布表 |
5.2.2 消费者社会特征分布表 |
5.2.3 消费者运动服装消费行为 |
5.2.4 消费者对运动服装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与满意度 |
5.2.5 消费者购买运动服装决策因素 |
5.2.6 消费者购买运动服装的信息源 |
5.2.7 消费者网络购物态度 |
5.2.8 消费者购买运动服装品牌的消费心理 |
5.2.9 消费者对体育运动精神理念的理解 |
5.3 消费者运动服装消费行为因素相关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与竞争者营销比较、分析、借鉴 |
6.1 比较对象 |
6.2 市场营销组成要素比较 |
6.2.1 营销文化上的差异 |
6.2.2 营销战略定位各异 |
6.2.3 营销组合策略(4P)比较 |
6.3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6.3.1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简介 |
6.3.2 珠三角四大知名运动服装企业营销相同之处 |
6.3.3 珠三角四大知名运动服装企业市场营销差异 |
6.4 名牌运动服装业对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借鉴 |
6.4.1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
6.4.2 名牌运动服装业对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营销策略的借鉴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营销战略与策略 |
7.1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SWOT分析及战略的制定 |
7.1.1 构建SWOT矩阵 |
7.1.2 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整合发展战略 |
7.2 我国城乡参与体育锻炼居民运动服装未来消费需求预测 |
7.2.1 城镇人口总量和农村人口总量的预测 |
7.2.2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最终消费支出的预测 |
7.2.3 我国参与体育锻炼居民运动服装消费总额预测 |
7.3 运动服装消费行为趋势分析 |
7.3.1 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已逐步形成 |
7.3.2 运动服装消费需求多元化 |
7.3.3 体育消费人群扩大化 |
7.3.4 体育消费水平显着提升 |
7.3.5 购买渠道多样化,电子商务潜力巨大 |
7.4 珠三角未来运动服装消费市场预测 |
7.4.1 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快 |
7.4.2 消费需求的差异化明显 |
7.4.3 消费层次不断提高 |
7.5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
7.5.1 确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营销观念 |
7.5.2 新战略和新营销观念下的"4P+4C"整合营销策略 |
7.5.3 珠三角知名运动服装业营销新理念与新模式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1.1 珠三角运动服装市场营销环境优势大于劣势,后经融危机时期市场前景广阔 |
8.1.2 科学预测表明,运动服装未来消费将呈多元化、递增化、个性化趋势 |
8.1.3 珠三角运动服装业需要有新战略、新策略,去引领这个产业的发展 |
8.1.4 树立新理念、选择新模式,占领市场营销的制高点 |
8.2 本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设想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管理人员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运动服装业加盟、代理商调查问卷 |
附录3 运动服装市场消费者调查问卷表 |
附录4 专家问卷效度检验调查表,专家职称及职务 |
附录5 珠三角某知名品牌运动服装企业加盟协议书 |
附录6 统计模型分析过程 |
个人学习经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 |
(10)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变动之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论文结构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世界与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 |
2.1 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艰难历程 |
2.1.1 肯尼迪回合 |
2.1.2 东京回合 |
2.1.3 乌拉圭回合 |
2.1.4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回顾 |
2.2 中国与WTO农业谈判 |
3 农产品贸易理论分析 |
3.1 自由贸易理论 |
3.1.1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
3.1.2 新自由贸易理论 |
3.2 农产品贸易保护理论 |
3.2.1 农产品贸易保护的传统理论 |
3.2.2 开放条件下的农产品贸易保护理论 |
3.3 农产品贸易理论评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
4 研究方法及数据 |
4.1 一般均衡(CGE)模型 |
4.1.1 GTAP模型 |
4.1.2 TRQs在GTAP模型中的处理 |
4.2 数据及其改进 |
4.2.1 GTAP_6数据库 |
4.2.2 数据的动态递推 |
4.2.3 TRQs数据的处理 |
5 入世后的中国农产品市场准入及其影响分析 |
5.1 中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入世承诺 |
5.1.1 农产品关税的入世承诺 |
5.1.2 农产品关税配额的入世承诺 |
5.2 中国农产品市场准入承诺的履行 |
5.2.1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关税承诺的履行 |
5.2.2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关税配额的履行 |
5.3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
5.4 农产品市场准入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
5.4.1 关税的经济学分析 |
5.4.2 关税配额的经济学分析 |
5.5 入世后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影响分析—以棉花为例 |
5.5.1 模拟方案设计 |
5.5.2 模拟结果和分析 |
5.6 本章结论 |
6 入世后的国内支持及其影响分析 |
6.1 WTO框架下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基本目标 |
6.2 中国国内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
6.2.1 入世前中国国内支持的发展 |
6.2.2 入世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的调整 |
6.3 国内支持政策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
6.3.1 价格支持与直接收入支持的经济影响比较 |
6.3.2 投入品补贴与直接收入支持的经济影响比较 |
6.4 入世后国内支持政策的影响分析—以“三补两减免”政策为例 |
6.4.1 模拟方案设计 |
6.4.2 模拟结果和分析 |
6.5 本章结论 |
7 新一轮WTO农业谈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
7.1 多哈回合的阶段性成果 |
7.1.1 国内支持 |
7.1.2 市场准入 |
7.1.3 出口补贴 |
7.2 模拟方案设计 |
7.3 模拟结果和分析 |
7.4 本章结论 |
8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8.1 全文总结 |
8.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中国服装如何面对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D]. 卢晓菲.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2]中国棉花进口双关税政策效果评价与模拟研究[D]. 吴庆君.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波司登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D]. 关天旭. 吉林大学, 2020(08)
- [4]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异质性企业的内外销行为: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D]. 桂晶晶.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晓辉.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6]基于跨境电商平台的中国服装OEM企业出口转型策略研究[D]. 黄博. 东南大学, 2019(01)
- [7]区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D]. 袁凯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8]新疆维吾尔族跨国布料商人生意困境研究 ——以阿图什市大肖鲁克村布料商人为例[D]. 杨亚雄. 兰州大学, 2017(03)
- [9]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 ——以康威、兰狮、闪电、曼奴为例[D]. 许玲. 上海体育学院, 2010(05)
- [10]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变动之影响分析[D]. 吴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