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博物馆隆重开幕(论文文献综述)
高寒[1](2021)在《民协动态》文中提出"大美民间苏作百年——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开幕5月15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民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民协、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承办的"大美民间苏作百年——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武文龙[2](2021)在《天下》文中认为阿富汗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呼吁国际关注与援助8月15日,塔利班进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并占领了总统府。8月19日,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塔利班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反对所有人类和动物的形象,并对伊斯兰教之前的历史持怀疑态度,因此,众多与之相关的文物都有遭到严重毁坏的风险。
张莉,艾露露,管晓锐[3](2021)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建馆70周年大事记》文中指出(1951年3月-2021年1月)1951 年3月7-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召开西南博物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标志西南博物院筹备工作正式启动。10月4日西南博物院筹办的第一个展览"西南区文物展览"正式开幕。1973年10月12日重庆市博物馆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共同举办"长江上游水文考古展览"。1955年6月1日,西南博物院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新址位于枇杷山。1974年重庆市博物馆在自贡伍家坝发掘一处包含多具恐龙在内的动物化石群。
高寒[4](2021)在《民协动态》文中研究说明潘鲁生调研天津民间工艺2020年12月23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副处长孔宏图一行赴天津指导《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两大工程"编纂工作,并就天津民间工艺进行调研。潘鲁生一行赴杨柳青走访霍氏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就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传统工艺的抢救性传承和继承性创新进行了交流与研讨。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泥人张"美术馆,与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深入交流。此外,调研组还就天津民艺传承发展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调研交流。
赵子夜[5](202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历来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积淀出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在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浸染下,传统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在其内容上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暴力、愚昧、迷信、色情等诸多封建落后因素。这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异质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中国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完全疏离的,必然要受到整饬与改造,使其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随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的文艺机构团体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传统文艺改造运动逐渐拉开帷幕。期间,中国共产党相继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分别对传统文艺的体制、艺人、内容进行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造。虽然在改造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通过传统文艺的改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了传统文艺的发展繁荣,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也进一步明晰了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清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坚定了“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文艺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党史学、艺术学、文学等知识,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研究法等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背景、步骤、措施、作用、问题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历史规律,为当下文艺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具体来看,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学者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及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同时对论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特定名词进行具体阐释。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该部分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列宁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分析,剖析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理论基础;随后对苏区时期和延安时期文艺改造的历史实践进行总结回溯,总结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实践经验;最后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改造的现实缘由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推进文艺现代转型、整饬伦理道德观念、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等等。第三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该部分主要对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为破旧立新,全面改造传统文艺所进行的铺垫工作进行系统地梳理与解构,包括对旧文艺机构的接管与改造、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与利用、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第四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该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这一时期决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五五指示”及文艺整风运动这三个重要节点进行梳理分析,从宏观上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路线。随后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的具体措施进行系统阐释解构,如从改革文艺管理体制、改革团体组织体制、改革团体管理体制三个层面对传统文艺体制进行彻底的变革;从思想改造、技能改造、形象改造三个层面实现传统艺人到文艺工作者的蜕变;最后从查禁反动有害的旧文艺、整理改造传统文艺和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三个方面实现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与利用。第五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该部分承接第四章,主要对“双百”方针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嬗变进行解构研究。其中,首先介绍“双百”方针的形成、出台,客观评价“双百”方针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影响。之后从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音乐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第六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成果及经验。该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借此进一步明确今后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七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反思。该部分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文艺改造中的教训进行深度反思,为当下及今后中国共产党文艺发展的路线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谷松章[6](2021)在《椿农堂藏品捐赠西泠印社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孙辉,1973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固始县,1993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原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现任河南恒辉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印社副社长、河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在美丽的杭州西湖中,孤山被誉为"湖山最盛处"!而坐落在孤山之上的西泠印社,则是印人心中仰之弥高的圣地,是印人的精神家园!西泠印社自建社伊始,
吴昌稳[7](2021)在《抗日战争期间苏联“中国艺术展览会”述论》文中研究指明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政府急需国际社会的援助。苏联政府出于道义和自身需要对中国抗战给予了积极的帮助,两国关系迅速改善。"中国艺术展览会"即是在此背景下开展的文化合作。中国政府在组织展品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并征得苏联同意加入抗战艺术品,增加展览的政治意涵。该展览是中国艺术品在苏联境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有助于苏联政府和人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抗战决心,有助于强化两国的外交关系,以及鼓舞中国军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士气。
秦博[8](2021)在《见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赤峰博物馆开幕》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1月12日,赤峰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联合策展,共同举办的展览"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赤峰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共展出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石器、陶器140件(组),并分为"礼天法地""乐趣天成""珠环玉绕""社会生活""琢石成玉"五个部分,展现了红山先民和良渚先民高超的手工业制作水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玉礼器系统、审美情趣、动物崇拜等方面的文化内容。
盛元[9](2021)在《百年老凤祥走进博物馆》文中认为在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在即将迎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之时,2020年12月28日,"大观无相——百年老凤祥经典艺术展"在美丽的金海湖畔——上海奉贤博物馆隆重开幕。上海奉贤区委副书记、区长郭芳,上海黄浦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卓夫等出席开幕式。奉贤区副区长袁园、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力华分别致词,并与到会领导和嘉宾为艺术展剪彩。
蒋欣欣[10](2018)在《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1949-2018)》文中研究指明已有研究认为,新闻媒体上的“第一夫人”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一夫人”的公共活动及其所展现的国家形象,也可以反映新闻媒体的建构方式和意图。本文采集《人民日报》1949-2018年关于中国“第一夫人”的新闻报道,以框架理论为研究方法论,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及其变迁做了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官媒重视“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建构,其媒介形象变迁呈现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报道数量方面,呈现出“n”形、“N”形和“M”形特征,“M”形特征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二是报道方式方面,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实现从“脸谱式”刻画到“生动式”呈现转变,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和中国政治发展新时代,彭丽媛的“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更为丰富、立体和生动。(2)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主要通过报道议题与报道框架表现。中国“第一夫人”独立参加公共活动时,其报道议程主要集中在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等相关事务;此外,陪同性框架是建构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主要框架,政策性框架、礼仪性框架和义务性框架居于次要位置。(3)彭丽媛时期媒介形象的框架在不变中有变,此阶段形成中国“第一夫人”热,媒介形象全面体现在“量”、“质”、“议题”、“框架”等角度。彭丽媛时期的“第一夫人”报道总量、年均报道量都达到历史最高值,将“第一夫人”作为报道主要对象的新闻报道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第一夫人”,此时期政治外交议题有所下降,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议题大幅度提升,陪同性框架占比减少,义务性和礼仪性框架占比明显提升。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遵循了世界通行框架,但也突出了自己的政治风格和文化色彩。研究发现媒介形象所反映的“第一夫人”活跃程度与国家发展和政治运行有关,文化差异是导致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与他国同中有异的重要因素,个人魅力和时代背景促成了彭丽媛引发中国“第一夫人”热。研究认为要重视“第一夫人”在与最高领导人角色互补、提升国家软实力、对女性的示范等方面的作用,建议在塑造“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时将要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也要做好跨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要积极推进“‘第一夫人’外交”的制度化,给予“第一夫人”更多自主空间。
二、院博物馆隆重开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院博物馆隆重开幕(论文提纲范文)
(2)天下(论文提纲范文)
阿富汗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呼吁国际关注与援助 |
台风“卢碧”急袭日本,草间弥生直岛南瓜作品吹翻坠海 |
加拿大医生捐赠258件私人藏品 |
39岁泽维尔·雷伊被任命为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 |
古根海姆博物馆员工筹备成立工会 |
纽约艺术界调整计划应对新冠疫情 |
纽约佳士得将于9月举办“亚洲艺术周”系列拍卖 |
苏富比将携手美高梅举办毕加索专题拍卖会 |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计划销售达·芬奇、莫奈等艺术家的NFT作品 |
伦敦当代艺术中心宣布总监离职 |
劫后余生:探寻纳粹掠夺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
社会的艺术:馆藏1900—1945年德国艺术展 |
(4)民协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潘鲁生调研天津民间工艺 |
潘鲁生向国家博物馆捐献民艺藏品 |
潘鲁生调研澳门民间工艺 |
潘鲁生在高密调研木版年画 |
第五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举办 |
“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启幕 |
“美美与共·丝路同行——福建陕西传统民间工艺交流展(西安站)”开幕 |
“大美阜新——民间艺术线上展览”开幕 |
“在幸福的路上——新疆农民画创作作品展”在线上展出 |
“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民间文艺作品网络展”启幕 |
“小康福建·建党100周年——福建优秀传统剪纸作品巡回展”在漳州展出 |
“艺耀东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籍)艺术作品传承展”开幕 |
“金牛纳祥——民间剪纸艺术线上作品展”举办 |
“同舟共济,以艺战疫——绥化市民间艺术作品网络展”开幕 |
“‘爱成都迎大运’暨‘手艺成都’民间艺术展”开幕 |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1.5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 |
2.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 |
2.1.2 列宁的文艺理论 |
2.1.3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 |
2.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实践经验 |
2.2.1 苏区时期的文艺改造 |
2.2.2 延安时期的文艺改造 |
2.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现实缘由 |
2.3.1 协调继承发展,推进文艺现代转型 |
2.3.2 培育文化认同,整饬伦理道德观念 |
2.3.3 建立人民主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 |
2.3.4 强化宣传机制,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 |
3.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及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
3.1.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的改造 |
3.1.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
3.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影响 |
3.2.1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 |
3.2.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影响 |
3.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3.3.1 中央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3.3.2 地方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 |
4.1 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 |
4.1.1 改造的基本方向: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
4.1.2 改造的根本方针:“五五”指示 |
4.1.3 改造的思想纠偏:文艺整风 |
4.2 中国共产党对文艺体制的改造 |
4.2.1 改革文艺管理体制 |
4.2.2 改革团体组织体制 |
4.2.3 改革团体管理体制 |
4.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艺人的改造 |
4.3.1 思想改造 |
4.3.2 技能改造 |
4.3.3 形象改造 |
4.4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 |
4.4.1 查禁反动有害旧文艺 |
4.4.2 整理改造传统文艺 |
4.4.3 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 |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
5.1 “双百方针”的提出 |
5.1.1 “双百”方针的提出 |
5.1.2 “双百”方针的影响 |
5.2 “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
5.2.1 改造传统文学的推进 |
5.2.2 改造传统戏剧的推进 |
5.2.3 改造传统美术的推进 |
5.2.4 改造传统音乐的推进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及经验 |
6.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 |
6.1.1 确立社会主义的文艺体制 |
6.1.2 推动传统文艺的繁荣发展 |
6.1.3 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
6.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经验 |
6.2.1 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6.2.2 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6.2.3 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
6.2.4 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启示 |
7.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 |
7.1.1 文艺改造教条化 |
7.1.2 文艺论争政治化 |
7.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启示 |
7.2.1 尊重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
7.2.2 正确处理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
7.2.3 坚持“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抗日战争期间苏联“中国艺术展览会”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抗战困境与中苏亲善 |
二、展览的筹备 |
三、文化盛事与展览影响 |
余 论 |
(8)见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赤峰博物馆开幕(论文提纲范文)
多元的起点 |
一体的格局 |
(9)百年老凤祥走进博物馆(论文提纲范文)
流金岁月美学沉淀 |
经典工艺现代视界 |
溢彩华章绚丽绽放 |
品鉴未来共圆梦想 |
(10)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1949-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理论述评与研究命题 |
2.1 “第一夫人”与国家形象 |
2.2 媒体与政治人物形象构建 |
2.3 “第一夫人”的报道框架与议程 |
2.4 中国政治文化环境与“第一夫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论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对象与样本获取 |
3.4 编码规则 |
3.4.1 高层次编码规则 |
3.4.2 中层次编码规则 |
3.4.3 低层次编码规则 |
3.5 研究过程与分析工具 |
4 高层次研究结果 |
4.1 “第一夫人”报道数量呈现“N”“N”和“M”特征 |
4.2 “第一夫人”报道主要对象 |
4.2.1 横向:报道主要对象“是‘第一夫人’”占比较低 |
4.2.2 纵向:“第一夫人”单独报道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 |
5 中层次研究结果 |
5.1 “第一夫人”报道议题 |
5.1.1 横向:报道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外交领域 |
5.1.2 纵向:彭丽媛时期所有报道议题比例均高于其他时期 |
5.2 “第一夫人”报道框架 |
5.2.1 横向:陪同性框架在报道框架中占主导地位 |
5.2.2 纵向:彭丽媛时期义务性和礼仪性框架占比明显提升 |
5.3 报道主要对象、报道议题、报道框架的交叉分析 |
6 低层次研究结果 |
6.1 报道高频词分析 |
6.1.1 主要运用陪同性框架建构“第一夫人”媒介形象 |
6.1.2 陪同性框架在政治外交议题中具有差异化表现 |
6.1.3 陪同性框架在王光美时期有四种特殊表现形式 |
6.2 中心词社会网络分析 |
6.2.1 中国“第一夫人”单独参与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活动 |
6.2.2 “第一夫人”依附于最高领导人开展独立活动 |
6.2.3 “第一夫人”独立参与的活动带有女性符号特性 |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中国官媒历来重视“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建构 |
7.1.2 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呈现逐步“生动化” |
7.1.3 中国“第一夫人”独立承担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事务 |
7.1.4 陪同性框架是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主框架 |
7.1.5 彭丽媛时期形成中国“‘第一夫人’热” |
7.2 研究讨论 |
7.2.1 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建构的政治因素 |
7.2.2 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建构的文化因素 |
7.2.3 新时代“‘第一夫人’热”的个人和时代因素 |
7.3 研究启示与建议 |
7.3.1 研究启示 |
7.3.2 研究建议 |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新中国历任国家主席和夫人* |
C.《人民日报》中国“第一夫人”报道样本及编码 |
四、院博物馆隆重开幕(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协动态[J]. 高寒. 民艺, 2021(05)
- [2]天下[J]. 武文龙. 艺术市场, 2021(09)
- [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建馆70周年大事记[J]. 张莉,艾露露,管晓锐.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1(Z2)
- [4]民协动态[J]. 高寒. 民艺, 2021(03)
-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D]. 赵子夜. 吉林大学, 2021(01)
- [6]椿农堂藏品捐赠西泠印社纪实[J]. 谷松章. 青少年书法, 2021(08)
- [7]抗日战争期间苏联“中国艺术展览会”述论[J]. 吴昌稳. 文博学刊, 2021(01)
- [8]见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赤峰博物馆开幕[J]. 秦博. 文化月刊, 2021(03)
- [9]百年老凤祥走进博物馆[J]. 盛元. 上海工艺美术, 2021(01)
- [10]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1949-2018)[D]. 蒋欣欣. 重庆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