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加强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龙玉其,郭烨凌[1](2021)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三医联动”改革分析——以“S市医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民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的看病负担也大幅减轻;但是,长期以来,医疗、医药和医保各领域改革单兵突进,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需要医药、医疗和医保"三医联动",打破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碎片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呈现的"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资源、治理信息的碎片化。整体性治理能够有效破解碎片化困境,是解决医药卫生领域诸多问题的重要思路。医药卫生整体性治理要求改革实行目标整合、结构整合、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以改善民众健康为目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改革协调机制,整合政府治理体制,加强医疗机构间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双向整合,构建大数据平台,发展"互联网+健康"。S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积极推进整体性治理。在治理目标方面,着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扭转医院内部不良激励约束机制;在治理结构方面,实现多主体多部门间的协调与整合;在治理资源方面,完善医共体内部资源共享机制;在治理信息方面,实行政府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改革后,患者就医倾向有所转变,资源配置的倒三角分布出现改变,由于信息技术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加持,公共卫生服务与互联网技术实现融合,医师的责任感更为牢固。然而,患者就医秩序倒三角分布现象依旧明显;控费难题犹在,基金赤字问题"死灰复燃";"以药养医"乱象虽得到遏制,但存在转变为"过度手术""过度检查"的可能;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运用不足;医药卫生整体性治理程度仍需提高。该市医改为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了诸如提高政府内部治理整体性、重视治理手段和信息技术的革新等宝贵经验,同样也启示改革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积极推进医疗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未来,还需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增速、公立医院院长管理、信息化联动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
周长安[2](2020)在《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勘察质量关乎整个工程质量,加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过程不可逆”的工程勘察工作决定了其质量受岩土变化多、波动大、过程短、检验困难等影响,同时,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工勘察质量管理相融合,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充分应用到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如何有效地推进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进而探索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运行与实证分析已迫在眉睫。首先,研究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从企业管理、政府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现状,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机制、效能等方面剖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与运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思路。其次,构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论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提出了由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平台、工程勘察地质数据中心来共同构建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梳理分析了工程勘察相关企业、相关人员、项目内容以及管理环节、主体工作职责、各环节等信息化管理的重点,研究制定了工程勘察项目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等6类相关勘察企业及10类勘察人员信息采集标准、4个阶段工程勘察项目质量信息采集标准、5个方面工程勘察质量管理信息采集标准、4个环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以及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明确了工程勘察地质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和采集标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探讨了工程勘察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总体设计、需求分析、流程分析、功能分析等,分析了系统结构、技术方法、开发工具、数据库环境、运行环境、信息传递、系统构建等技术路线;结合工程勘察地质数据的多样性、特殊性,分析了基于多元数据和多方法集成的模型构建策略,探讨了采用C/S模式、B/S模式、Sky Line 6.5平台软件以研发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从信息化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地质数据中心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有效性。第三,探索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论文分析了在工程勘察项目如何执行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标准、如何有效运行工程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如何发挥工程勘察地质信息数据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分析了系统运行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提出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保障措施;从三个层级研究了系统运行的监管主体、责任主体、运行对象,分析了系统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模型框架;研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外业勘探、试验测试、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审核审查等阶段,研究分析了“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等运行机制,解决数据和信息采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梳理了工程勘察各阶段各环节的主要工作以及工作成果,设立了“外业申报采集”、“试验报告扉页打印采集”、“见证登记采集”、“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等数据采集环节,从组织结构、运行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确认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选取重庆为例,构建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通过地质数据采集、工程地质选址、工程地质走廊线路等3个方面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重庆市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采集了重庆市勘察行业全部的勘察企业、勘察人员和勘察项目的基础数据,实时采集了勘察外业申报、勘察外业见证登记、勘察试验报告打印、勘察报告在线审查等四个环节的项目基础数据,采集了全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监项目数量、抽查项目数量、抽查比例以及违规项目、违规企业、违规人员数量与查处、通报情况等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分析了全市6类589家勘察企业构成、勘察资质与类别、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分析了全市10类15062名勘察人员构成、年龄结构、男女占比、注册多少、职称关系、专业比例、专业搭配、工龄长短以及市内外对比等,基本改变了工程勘察质量“无法监管”状态,通过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达到了动态抽查管控的预期目的,并分析了全市勘察质量发展、勘察行业发展的态势;从住建部质安司组织上海等省市调研考察、中勘协勘察分会专题评价、主要专家学者点评分析等社会综合评价中确认了实证效果,从而验证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王红[3](2019)在《乡村教育在地化研究》文中认为在履责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如何提高质量是乡村教育进入“下一个一百年”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相较于以“资源倾斜论”“仿城发展论”“撤并进城论”等为改善乡村教育质量的主流议题,当前实践中兴起的将地方资源引入乡村学校的在地化质量提升路径尚待研究者关注。立足于提升乡村教育在地化作为一项实践方法论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空间,为何以及以何乡村教育在地化能够发挥作用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命题。相较于既有研究将“在地化”理解为一种“由外而内的转化机制”,本研究对在地化的理解是围绕“基于互动的联结机制”展开的,研究视域下的“乡村”被定义为“地方”,以学校作为分析单位和研究逻辑起点考察乡村教育在地化的理论合理性、实践智慧以及运转机理的研究架构弥补了既有研究中对学校维度上在地化实践的合理性、实践做法的碎片化表达以及变革效用机理的忽视。基于“理论的实践化”与“实践的理论化”相结合的研究进路,“纵向历史分析与横向理论融合下的乡村教育在地化合理性阐释”与“跨案例对比分析下的乡村教育在地化运转机理模型构建”两大部分研究内容构成了研究作为“理论研究与跨案例研究综合体”的类型规定。理论层面对乡村教育在地化实践空间的阐释融合了历史和理论两个维度。一方面从历史进路的角度回溯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知识构成的泛科学理性、教育管理中的威权关系、基于效率主义的教育生产逻辑所构成的“城市偏向的普遍叙事”形成了乡村由“在场”到“退场”的历史进路,以阐释乡村沦为“空间物理场”在乡村学校教育中空间价值被遮蔽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转向一个融合视域,从人文地理学等理论视角论证了乡村作为“地方”的教育正当性,回归“地方”意义的维度,学校教育中“乡村的在场”带来了一个融入地方文化特质和个体亲切经验、抽象与具体兼容的辩证的学校文化空间,一个打破知识既定结论、丰富知识解释框架的知识创新的生长空间,一个弥补学校教育中个体纵向经验断裂和具身实践情境缺位的经验补充及知识转介空间,一个联结家、校、社互动交往、拓展学校社会资本的关系空间。转向“地方”的认识思路将乡村变成了一方具有多维意义的教育空间,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场”。实践层面对乡村教育在地化实践智慧及运转机理的论述是基于多案例与扎根理论译码法相结合的跨案例对比分析的研究设计展开的,在详细阐述“生活化课程素材驱动下的在地化变革”“地方文化性资源驱动下的在地化变革”“地方产业性资源驱动下的在地化变革”三个本土典型案例的实践智慧后,通过对案例资料的三级编码,抽象出以“前置变项”“过程变项”“结果变项”为过程维度,以“背景性认识”“行动中的主体角色”“过程性策略”“关联性约束条件”“效应反馈”为类属轴,以“对农村学校的正向认知”等19个关键要素为基本框架的乡村教育在地化运转过程模型,概括出内置于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过程中以构建学校、乡村、儿童三者间联结的“空间资源化—资源知识化—知识资本化”的作用路径,提炼出在地化变革过程中“地方资源知识化”以“知识齐性的聚合效应”和“舞台化学校的审美效应”赋予乡村学校“乡村社会半公共空间”“附着乡村特质的教育审美空间”二重身份的效应机理。并从实践范式的视域总结提炼出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的本质即为一次以承认乡村作为地方的教育正当性为前提挖掘乡村资源教育能产性的过程,遵循的是以学校比较优势形成学校发展优势的实践逻辑,因而,实践范式视域下的乡村教育在地化表现为一种“基于地方赋权挖潜的优势治理”的教育变革实践方法论。综上,通过对乡村教育基层实践小趋势的理论抽象为处于迷茫期的乡村教育提供方法论指导是研究初衷所在。
屈楠[4](2019)在《基于AHP-风险矩阵法的校园设备设施风险评估》文中提出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高精尖科研人才及设备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校园作为国家科技产出基地,在科技发展中起到战略性引导作用。然而近年来,由校园设备设施引发的事故给校园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国内外针对校园设备设施风险的研究相对匮乏,使得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难以精确辨识,中、高危风险不能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最终导致严重的校园设备设施事故。因此,如何保障校园设备设施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收集了2017年、2018年国内发生的部分有关设备设施的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特征,整理出校园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表。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选取适合本次风险评估的方法,构建指标模型7步法,根据风险矩阵法对风险的影响及其发生概率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其风险等级;然后,根据Borda序值法对风险的严重度进行进一步排序;接着,基于排序结果,构建风险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根据AHP求得风险权重值;最后,将风险等级量化值与其相应风险权重相结合,得到校园设备设施风险评估等级。构建设备设施风险评估模型,将此模型运用于北京某大学设备设施风险评估中,评估结果得出:该校园设备设施评估量化值为1.58,属于低风险;二级指标中实验室风险源单元属于中等风险,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校园设备设施安全运营。该校的验证实例证明本文中所涉及的模型具有适用性。
刘振宇[5](2018)在《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深化公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立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和“公益性”一直是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群众在享受公立医疗资源上的“公平性”是有效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看病难、吃药贵”的就医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县级公立医院而言,其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确保医疗公益性的有效体现。从而实现我国基层公立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和“公益性”,解决群众“看病难、吃药贵”的困境,推动我国和地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本文围绕县级公立医院如何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其“公平性”和“公益性”改革的目的进行研究,选择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中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三个方面展开,运用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现状及改革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依照AHP分析法和TOPSIS分析法对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医疗服务效果和公益性进行评价分析,对其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公益性”效果做出评价,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从而对于深化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在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体系改革方面,本文选择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绩效薪酬考核制度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将于都县人民医院的绩效薪酬考核制度与RBRVS绩效薪酬评价体系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对于江西省以现行的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体系优劣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所采用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中主要考核模式为以收支定奖金模式、以工作量定绩效模式和每月额定基数考核模式。以上三类模式虽然操作相对简便,考核指标也较易获得,但却缺乏完整性和发展性。在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逐渐深入的现阶段,现有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已经不足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院运营效率。如何改进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体系,本文给出以下政策建议:优化绩效薪酬管理体系设计,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总支出中薪酬支出占比,优化总支出结构配置;引入新型绩效薪酬管理模式,改进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体系;避免以财务指标为导向,重视县级公立医院长远发展;完善绩效薪酬考核模式中的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医院可控成本的消耗。在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补偿机制方面,为有效了解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情况,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所得数据,选取了数据较为完善的吉安县、赣县、井冈山市和资溪县,共计4个县市8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所获得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分类、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法将8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主要特征和改革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运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诊疗负担情况、总收入结构、结余结构、财政补偿情况六个方面对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行分析。从整体上看,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仍旧存在以下问题:政府财政补偿幅度仍旧有所不足;县级公立医院债务情况不可忽视;医疗服务价格与补偿机制并未完全配套。针对上述问题,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如下: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增强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监管的重视度;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动态调整服务价格,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科学控制费用,加强医院费用考核指标管理;深化人事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在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监管机制分析方面,本文对于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的研究选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特点鲜明,成果较为突出的试点地区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利益相关者深度访谈的形式,了解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监管的推进情况、条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改革深入推进的建议等,定性地分析制约改革深化的各种因素。通过研究结果发现,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对于监管机制的改革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医保力量仍需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权责仍需提高;卫生局对于下属医院之间的权责工作机制仍需改进。针对上述结论,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如下:构建县域卫生监督机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监管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违纪处罚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政府补偿力度,提升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重视度。在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医疗服务效果评价方面,基于科学性、导向性、代表性和完整性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本文尝试对江西省于都县和井冈山市的县级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通过对于于都县和井冈山市的县级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井冈山市和于都县评价结果大致保持一致性。各方面评价指标数值都有所上升,说明了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在整体上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但是从相对接近程度的具体数值可以发现,于都县在改革的进展方面整体上要优于井冈山市。说明了于都县改革过程中对于公益性的提升程度更大。由于于都县在江西省内县级层面处于医疗改革的领先水平,亦说明了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的整体进展程度和速度仍需增强。要保证县级公立医疗改革健康发展,关键是要确保县级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且高效的运行。县域内公立医疗体系需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提高技术,使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针对上述结论,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效果改革的政策建议如下: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体系运行效率;构建科学有效的医疗服务评价体系。在对于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公益性评价方面,本文结合江西省于都县、吉安县、井冈山市、上饶县、资溪县、赣县和浮梁县,共计7个县市14家公立医疗机构的实地调研,获得相应的数据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医院公益性“回归”的阶段性成果。基于AHP分析法和TOPSIS法的评价模型,对于江西省2014—2016年间部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的公益性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从整体上看,在改革试点期间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和外部公益性程度、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效率均有所提高,同时医疗服务费用也有所降低。在针对于都县人民医院外部公益性评价分析时发现,虽然于都县人民医院的社会医疗服务情况逐年改善,但是在医院患者满意度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医院各科室满意度变化不一,而住院患者对临床科室满意度和住院、门急诊患者对医院整体满意度2016年较之2015年均有所下降。于都县人民医院作为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之一,其改革成果以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顽症,特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强化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公益性;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公益性评价体系。
周杰[6](2018)在《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媒介。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有别其他高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属新建高校,这类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积淀、办学定位、办学基础条件、教育管理过程等因素的限制,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本文以HF学院为调查个案,查阅大量文献,深入实地问卷调查,从学校的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描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试图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就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本文所提建议为物质上要完善校园建筑设施,凸显自身办学特色、更新文化设施,创造优质环境育人功能;制度上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全员参与制度修订,展现人文精神、校企联动合作,创设人才实践平台、均衡学术与应用人才培养的特色校园文化;精神上需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高校文化建设特色,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对学生的浸润作用,实现地方应用型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品牌,并达到为地方和社会经济服务的目的。
张心悦[7](2018)在《基于协同理论的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是保障科技计划资金安全、发挥科技计划资金效益、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科技计划资金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计划资金投入的逐年增长,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如“政出多门、宽严不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究其原因,是政策缺乏协同所致,而政策究竟在哪些方面缺乏协同却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政策协同及演化的视角对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进行研究。本文在界定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的相关概念以及协同理论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主体、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三个维度对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加以分析研究,揭示政策不协同的成分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资金政策的理论构架,并为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建议。本文基于我国1982年到2017年间颁布的90条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从政策制定主体、目标和工具三个维度开发了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量表,以量表为依据,通过构建的政策协同度量模型,对所收集的90项政策样本进行了量化,基于量化的数据对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的协同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核心部门并不是我国主管科技的部门——科技部,而是财政部,虽然政策的制定也逐渐由单一部门为主向部门联合为主转变,但政策制定主体的协同也仅限于个别部门间的协同,政策制定主体协同有限;其次,政策的平均力度并没有在逐渐增强,而是呈现出波动性变化,政策稳定性不强,制定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在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目标协同的演化过程中,四项政策目标间的协同并没有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尤其是科技资金监督与“规范资金使用,保障科技资金安全”、“建立科学的、符合科研规律的资金管理体制”两个政策目标间协同性较弱,而且协同度呈现波动性变化,说明当前对科技计划资金的监督更多停留在事后监督,而对事前、事中的监督重视仍然不够;在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工具协同的演化过程中,七项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演化也并没有全部呈现出逐渐增强的态势,部分工具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协同,如“预算决算管理”与“资金开支范围的规定”之间、“资金开支范围规定”与“监督检查”、“科研诚信管理”之间等,而大部分工具间的协同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本文对这些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通过以上得出的结论,本文对科技发达国家相应的政策经验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提出了如下建议:一、强化科技计划资金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及联合控制,在科技部设立部门联席会议秘书处,并建立联席会议的运行制度;二、在科技计划资金政策设计中引入负面清单理念,完善负面清单的配套体系,并坚持负面清单的强制使用,负面清单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并设定一定的过渡缓冲期;三、尽早出台专业机构的监督管理办法,设定专业机构选拔标准,加强对专业机构的评估,动态调整专业机构;四、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五、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框架下,建立科技监督信息化管理系统;六、完善预算管理;七、建立科研信用评价技术体系以及规范明确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
赵静[8](2017)在《基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军队医院费用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军队医院作为特殊的公立医院,要顺应医疗改革的政策,但却没有针对军队医院补偿机制的政策,迫使军队医院必须寻求自己的出路。本研究在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的背景下,采用对两所军队医院医务人员面对面访谈、四所军队医院患者问卷调查和其中一所访谈军队医院医疗服务信息三个途径获取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军队医院的费用补偿机制及执行措施,为新医改下军队医院的正常运转、持续发展和改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将本研究结果和主课题相结合,探索有效的补偿途径,降低试错成本,更合理和高效地完善补偿机制。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分别来源于网站检索和电子期刊数据库,访谈资料来源于对两所军队医院20名医务人员的访谈,问卷调查资料来源于四所军队医院283名就诊患者的现场作答,2010年07月01日-2013年06月30日X军队医院医疗服务信息,提取于其中一所访谈军队医院军卫1号系统。2、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检索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述评,撰写访谈提纲和设计调查问卷;其次,开展面对面的访谈和现场实地调查,搜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并利用Epidata3.1、spss18.0进行整理、录入和分析;第三,利用Excel2007、SAS9.2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军队医院军地患者的医疗服务信息进行整体数据和各项医疗服务参数分布的分析;最后,采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与军队医院相匹配的费用补偿机制。研究结果1、通过访谈发现,军队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一致赞成“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但认为取消药品加成将降低军队医院的收入和为军队官兵服务的水平,造成军队和地方的人才进一步流失,影响军队医院的整体发展。2、问卷调查表明,药品费用占门诊费用70%以上,患者担心取消药品加成后其它费用会增加。七成以上的被调查者接受新门诊收费标准,新门诊收费标准将增加主任医师和知名专家的门诊量,近四成的被调查者依然认为药品价格较高且因药品价格过高而感到不理解和无奈。3、医疗数据揭示,某军队医院的门诊占总诊疗人次的91.7%(2105182人次),住院占总诊疗人次的8.3%(189848人次),84.3%诊疗人次为地方人员。对外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占39.3%,医疗服务收入占60.7%,药品占比逐年下降,药品降幅大于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服务收入中,检查检验、治疗和材料收入占比较高。门诊对外医疗中,自费人员诊疗人次(60.8%)和费用(57.9%)占比最高;病人次均医药费低于问卷调查医院;收入逐年上升,药品收入占48.6%,医疗服务收入占51.4%。住院对外医疗中,三年间总住院人次先增后减,地方住院患者占89.3%,自费人次占50.5%,地方医保病人占比上升到38.8%;住院收入先涨后降,平均住院天数和次均住院费逐年下降,每床日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药品收入占37.5%,医疗服务收入占62.5%;医疗服务收入中,材料费占比最高,其次是检验检查和治疗收入。药品支出占全院支出最高(49.7%),其次是材料支出(28.7%);人力成本支出中,绩效补贴占62.4%,工资占17.9%。结论和建议目前军队医院的补偿主要存在缺乏地方政府补偿、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合理、医保补偿机制不完善、军队医院人才流失、患者对改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心存疑虑等问题。为推动我国军队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应当因地制宜的建立按量补偿机制,按照医院的级别和规模来进行补偿;通过增设医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改进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体系,完善医保制度,减轻患者负担;及时制定给予聘用制工作人员的补偿措施,加大补偿力度;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强力监督。
罗春明[9](2015)在《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缺少有效监控而引发的腐败问题时有发生。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呈现出腐败领域集中,领导干部涉案较多,窝案、串案较多,以贪污、受贿为主要形式,腐败影响恶劣等特点,影响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加强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监控,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腐败行为,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既是高校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全面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高校领导权力结构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与界定,厘清高校领导权力的构成要素、内涵、特点以及高校三种权力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特点。提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具有相对封闭性、相对集中性、相对随意性等特点。这是进行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的逻辑起点。随后,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变迁的角度入手,分析了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高校领导权力的架构以及对行政领导权力监控的影响,进而对《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大学章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监控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实施意见》和现阶段各高校相继出台的大学章程从三个方面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产生正面作用。接着,从权力监控和治理理论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主体和客体系统,以及当前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四大监控机制,并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五种形式,即:专权、越权、侵权、以权谋私和谋取特权;同时,结合高校发生的腐败案例,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腐败的六大主要领域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研判,深层次剖析了造成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美、英、德、法、日等国家高校管理体制及权力运行监控的经验,本文提出:需要通过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构建合理大学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决策集体化、透明化;增强行政管理制度刚性;强化行政领导权力监督主体的作用等工作来夯实对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基础。进而,通过整合上级机关的监督、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改进审计监督、改进民主监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等途径,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立体监控体系。在创新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方面,本文也提出了新建议,包括:改进对高校的巡视工作制度,建立高校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制度,建立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廉政清单制度,以及改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制度。
张锦英,姜华茂[10](2014)在《临床医学新趋势:语言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复兴》文中认为在履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医疗设备和仪器的高度发达使医生逐渐脱离了患者;技术主体化倾向使医生的语言功能逐渐地退化,语言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医患关系,也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履践语言的临床复兴,务必掌握语言的艺术、沟通的技巧,以建立和谐稳固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良好的语言是缓解患者痛苦的有效良方,在当今诸多医学及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语言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必将成为临床医疗的新趋势。
二、对加强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加强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三医联动”改革分析——以“S市医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依据 |
(一)文献回顾 |
(二)理论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 |
二、整体性治理:新时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一)医药卫生领域改革的碎片化呼唤整体性治理 |
(二)整体性治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运用途径 |
1. 整合目标:以改善民众健康为目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2. 整合结构:建立改革协调机制,整合政府治理体制 |
3. 整合资源:加强医疗机构间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双向整合 |
4. 整合信息: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网+健康” |
三、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医改实践及其效果 |
(一)“三医联动”:S市医改的重要举措 |
(二)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三医联动”改革 |
1. 治理目标:针对关键问题,扭转不良激励约束机制 |
2. 治理结构:实现多主体多部门间的协调与整合 |
3. 治理资源:完善医共体内部资源共享机制 |
4. 治理信息:实行政府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三)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三医联动”改革成效 |
1. 激励约束机制见效,信任与责任感更加稳固 |
2. 患者流向发生变化,资源倒置分布现象出现缓和趋势 |
3. 信息技术加持,初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 |
(四)基于整体性治理的“三医联动”改革现存问题 |
1.“看病难”难题犹存,倒三角分布依旧明显 |
2. 控费难题犹在,基金赤字问题“死灰复燃” |
3.“以药养医”转变为“过度检查”和“过度手术” |
4.信息技术运用不足,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待提高 |
5. 医药卫生整体性治理程度待进一步提高 |
四、“三医联动”改革的经验、启示与展望 |
(一)“三医联动”改革的主要经验 |
1. 政府内部治理的整体性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的关键 |
2. 治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是医药卫生领域实现整合治理的重要因素 |
(二)“三医联动”改革的启示 |
1. 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
2. 在“三医联动”中推进医疗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
(三)“三医联动”改革的未来展望 |
1. 进一步优化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
2. 寻找降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速的长期办法 |
3. 适当扩大公立医院院长管理权限 |
4. 建立“三医”信息化联动机制 |
(2)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 |
2.1.4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质量管理理论 |
2.2.2 信息技术理论 |
2.2.3 系统控制理论 |
2.3 概念界定与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
2.3.1 概念界定 |
2.3.2 管理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与理论分析 |
3.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
3.1.1 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
3.1.2 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
3.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
3.2.1 管理机制问题分析 |
3.2.2 管理应用问题分析 |
3.2.3 管理效能问题分析 |
3.2.4 管理理论问题分析 |
3.3 基于系统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
3.3.1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3.3.2 基于前景理论的利益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
4.1 总体设计 |
4.1.1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原理 |
4.1.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目标 |
4.1.3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功能分析 |
4.1.4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模型框架 |
4.1.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关键模块的数学模型 |
4.2 信息化数据标准构建 |
4.2.1 工程勘察信息数据采集标准 |
4.2.2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成果格式标准 |
4.2.3 工程勘察地质数据成果入库标准 |
4.3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 |
4.3.1 总体分析 |
4.3.2 需求分析 |
4.3.3 技术路线 |
4.3.4 功能分析 |
4.4 地质信息数据中心构建 |
4.4.1 需求分析 |
4.4.2 技术路线 |
4.4.3 功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
5.1 运行组织结构分析 |
5.1.1 组织构架分析 |
5.1.2 模型框架分析 |
5.2 运行流程分析 |
5.2.1 工程勘察外业申报采集流程 |
5.2.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登记采集流程 |
5.2.3 试验报告打印采集流程 |
5.2.4 勘察报告在线审查采集流程 |
5.3 运行机制分析 |
5.3.1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机制 |
5.3.2 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抽查机制 |
5.3.3 外业抽查工作通报督促机制 |
5.3.4 工程勘察岩土试验测试管理机制 |
5.3.5 工程勘察文件签章管理机制 |
5.3.6 工程勘察文件审查机制 |
5.3.7 工程勘察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 |
6.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
6.1.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实现 |
6.1.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
6.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 |
6.2.1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分析 |
6.2.2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
6.2.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功能分析 |
6.3 重庆市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践与效果分析 |
6.3.1 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2 勘察企业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3 勘察人员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
6.3.4 勘察项目质量信息管理效果分析 |
6.3.5 勘察质量发展效果分析 |
6.3.6 勘察行业发展效果分析 |
6.3.7 社会综合评价效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成果 |
7.2 主要结论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3)乡村教育在地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一)学术价值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回顾与评论 |
(一)国内外研究概述 |
(二)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
四、核心概念辨析 |
(一)地方、社区与乡村 |
(二)在地化与乡村教育在地化释义 |
(三)乡村教育在地化的实践指涉辨析 |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 |
六、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的类型:理论研究与跨案例研究的综合体 |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
(三)资料分析的方法 |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乡村的退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之觞 |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准化崇拜 |
二、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的历史进路 |
三、城市偏向的普遍叙事:乡村教育标准化之路的实践特质 |
四、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迈向对学校教育中“地方”价值的综合性理解:重构“地方”在场的乡村教育 |
一、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地方”:个体成长的原初价值空间 |
二、知识创新视域下的“地方”:拓展知识叙事结构的知识生长空间 |
三、经验哲学视域下的“地方”:适宜有机体思维逻辑的经验补充空间 |
四、大教育视域下的“地方”:作为培植学校社会资本的关系空间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深山里的网红村小——范家小学在地化变革的单案例分析 |
一、走进范家小学 |
(一)山村里的“小”小学:范家小学整体面貌素描 |
(二)范家小学的孩子们 |
(三)“教育的桃花源”:一人一校一世界 |
二、范家小学在地化教育的实践图谱 |
(一)范家小学在地化教育变革的推进路线 |
(二)范家小学在地化教育变革的嵌入环境 |
(三)范家小学在地化教育实践的行动框架 |
三、范家小学在地化变革的理论译码 |
(一)范家小学案例资料的开放性译码 |
(二)范家小学案例资料的主轴译码 |
(三)范家小学案例资料的选择性译码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一朵不凋零的山花——长坑小学在地化变革的单案例分析 |
一、走进长坑小学 |
(一)教育山花格外香:长坑小学整体面貌素描 |
(二)长坑小学的孩子们 |
(三)“毛竹筒”精神的深耕:三任校长,一群教师,同一使命 |
二、长坑小学在地化变革的实践图谱 |
(一)长坑小学在地化艺术教育的推进路线 |
(二)长坑小学在地化艺术教育的嵌入环境 |
(三)长坑小学在地化艺术教育的行动框架 |
三、长坑小学在地化变革的理论译码 |
(一)长坑小学案例资料的开放性译码 |
(二)长坑小学案例资料的主轴译码 |
(三)长坑小学案例资料的选择性译码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代田园教育的佳范——成佳学校在地化变革的单案例分析 |
一、走进成佳学校 |
(一)嵌入茶乡的学校:成佳学校整体面貌概览 |
(二)成佳学校的孩子们 |
(三)身体力行的校长与勤勉的教师 |
二、成佳学校在地化变革的实践图谱 |
(一)成佳学校在地化变革的推进路线 |
(二)成佳学校在地化变革的嵌入环境 |
(三)成佳学校在地化变革的行动框架 |
三、成佳学校在地化变革的理论译码 |
(一)成佳学校案例资料的开放性译码 |
(二)成佳学校案例资料的主轴译码 |
(三)成佳学校案例资料的选择性译码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理论译码的跨案例比较及在地化运转机理分析 |
一、基于理论译码的跨案例比较分析 |
(一)关键要素提炼:基于基本范畴的跨案例比较分析 |
(二)基于范畴关系的跨案例比较分析 |
(三)基于跨案例比较的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的故事线梳理 |
二、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的运转机理 |
(一)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的过程模型 |
(二)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的作用路径 |
(三)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的效应机理 |
三、作为一种实践范式的乡村教育在地化再审视 |
(一)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作为方法论的实践优势 |
(二)行动表征下乡村教育在地化的实践空间分析 |
(三)乡村教育在地化变革型本质下的实践要求 |
四、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基于AHP-风险矩阵法的校园设备设施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本文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校园设备设施事故分析及风险辨识汇总 |
2.1 校园设备设施事故特征与分析 |
2.1.1 主要概念定义 |
2.1.2 校园设备设施事故分析 |
2.1.3 校园设备设施事故的特征 |
2.2 校园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汇总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校园设备设施风险评价方法 |
3.1 定性的评估方法 |
3.2 定量评估方法 |
3.2.1 风险矩阵法 |
3.2.2 Borda序值法 |
3.2.3 层次分析法 |
3.3 评价方法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校园设备设施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 风险指标评估的选取原则 |
4.2 风险指标体系及风险分析 |
4.3 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4.3.1 模型设计 |
4.3.2 确定风险因素 |
4.3.3 影响值和概率计算 |
4.3.4 风险等级 |
4.3.5 风险因素重要度排序 |
4.3.6 指标权重计算 |
4.3.7 风险总值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校园设备设施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
5.1 评估内容分析 |
5.2 措施与建议 |
5.2.1 教学设备设施管控措施 |
5.2.2 生活设备设施管控措施 |
5.2.3 交通设备设施管控措施 |
5.2.4 其他附属设备设施管控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本文结论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模式文献综述 |
1.3.2 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文献综述 |
1.3.3 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文献综述 |
1.3.4 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和难点 |
2 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2.1 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县级公立医院 |
2.1.2 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
2.1.3 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 |
2.1.4 县级公立医疗服务体系 |
2.2 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3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及现状分析 |
3.1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
3.2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内容分析 |
3.2.1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
3.2.2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
3.2.3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改革 |
3.3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共性及特点 |
3.3.1 我国县级医疗机构运行总体情况 |
3.3.2 改革的共性及特点 |
4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
4.1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
4.1.1 RBRVS绩效评估模型构建方法 |
4.1.2 RBRVS模式与科室绩效薪酬总额核算模式对比分析 |
4.1.3 RBRVS模式与医院工作量绩效薪酬考核模式对比分析 |
4.2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
4.2.1 总收入结构分析 |
4.2.2 总结余结构分析 |
4.2.3 财政补偿情况分析 |
4.2.4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运营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
4.3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
4.3.1 监管权责机制评价 |
4.3.2 监管内容评价 |
4.3.3 政府机构监管效果评价 |
4.3.4 经办机构监管效果评价 |
4.3.5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
4.4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效果评价 |
4.4.1 评价体系考核指标设定 |
4.4.2 县级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效果评价——以于都县为例 |
4.4.3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效果对比分析 |
4.5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公益性评价 |
4.5.1 公益性评价体系设计原理 |
4.5.2 公益性评价体系考核指标设定 |
4.5.3 公益性评价体系模型设计 |
4.5.4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以于都县人民医院为例 |
4.5.5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公益性评价对比分析 |
4.6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6.1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6.2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5 国内外典型模式的经验及借鉴 |
5.1 国内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典型模式分析 |
5.1.1 尤溪县“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改革 |
5.1.2 启东市医药改革 |
5.1.3 青海省互助县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 |
5.1.4 国内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
5.2 国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典型模式分析 |
5.2.1 美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
5.2.2 英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
5.2.3 以德国为代表的公立医院补偿模式 |
5.2.4 国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
5.3 国内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5.3.1 国内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5.3.2 国外典型国家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6 深化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
6.1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 |
6.2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调整与提升 |
6.3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
6.4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推广与深入 |
6.5 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管制与改革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高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 |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
(三)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研究 |
(四)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 |
一、概念界定 |
(一)高校校园文化 |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 |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
(一)一般功能 |
(二)独特功能 |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 |
(一)潜课程理论 |
(二)高校组织文化理论 |
(三)教育文化学理论 |
第三章 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背景介绍 |
(二)问卷调查说明 |
(三)调查问卷发放与统计 |
二、以HF学院为例 |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解程度分析 |
(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分析 |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成因 |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较为滞后 |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不协调 |
(三)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 |
(四)督查问责不到位 |
第四章 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
一、加强校园建设,丰富物质文化 |
(一)完善校园建筑设施,突出自身特色 |
(二)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育人作用 |
(三)及时更新文化设施,创造优质校园环境 |
二、完善制度体系,浸润制度文化 |
(一)构建“实践+应用学术研究体系”,均衡科研与实践关系 |
(二)全员参与制度建设,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
(三)完善教学管理和校企合作机制,壮大师资队伍。 |
(四)完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
三、突出价值引领,彰显精神文化 |
(一)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突出本校特色 |
(二)营造民主氛围,形成优良校风 |
(三)学术与应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
(四)借助“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7)基于协同理论的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国家科技计划与科技计划资金 |
1.2.2 科技资金监管与监管政策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协同理论 |
2.1.2 外部性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外科技资金管理政策的相关研究 |
2.2.3 政策协同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的发展历程 |
3.1 科技计划资金管理政策的探索期(1982-2000) |
3.1.1 政策背景及面对的问题 |
3.1.2 相关政策及主要内容 |
3.2 科技计划资金分类管理制度建立期(2001-2005) |
3.2.1 政策背景及面对的问题 |
3.2.2 相关政策及主要内容 |
3.3 科技资金管理监督制度完善期(2006-2010) |
3.3.1 政策背景及面对的问题 |
3.3.2 相关政策及主要内容 |
3.4 科技计划监管制度改革与深化期(2011-至今) |
3.4.1 政策背景及面对的问题 |
3.4.2 相关政策及主要内容 |
第4章 政策制定主体的协同 |
4.1 政策制定的核心部门 |
4.2 主体联合制定政策的情况 |
4.3 政策制定主体协同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政策量化标准及假设的提出 |
5.1 研究的维度 |
5.2 政策量表设计 |
5.3 基本计量模型及假设 |
第6章 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目标及政策工具的协同 |
6.1 政策目标的协同 |
6.1.1 规范资金管理 |
6.1.2 保障科技资金的安全 |
6.1.3 科学的资金管理体制 |
6.1.4 完善科技资金的监督 |
6.2 政策工具的协同 |
6.2.1 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原则 |
6.2.2 监管主体权责关系 |
6.2.3 资金管理类工具 |
6.2.4 资金监督类工具 |
6.3 政策目标协同及政策工具协同中存在的问题 |
6.3.1 政策目标协同存在的问题 |
6.3.2 政策工具协同存在的问题 |
第7章 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的国际借鉴 |
7.1 政策制定主体间协同 |
7.2 政策目标的协同 |
7.3 政策工具的协同 |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优化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的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科研资金监管政策列表(1982-2017)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8)基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军队医院费用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
三、数据来源 |
四、质量控制 |
五、研究方法 |
六、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
一、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的成效 |
二、公立医院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三、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趋势 |
第三部分 军队医院调研访谈和门诊患者问卷调查 |
一、调研访谈 |
二、问卷调查 |
第四部分 军队医院医疗数据分析 |
一、医疗数据基本情况 |
二、门诊医疗数据分析 |
三、住院医疗数据分析 |
四、全院收支情况分析 |
五、医事服务费补偿测算 |
六、补偿分析 |
第五部分 讨论和建议 |
一、获取地方政府财政补偿,构筑合理补偿机制 |
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
三、完善医保制度,减轻患者负担 |
四、拓宽补偿渠道,增强人才补给 |
五、消除患者疑虑,切实执行补偿措施 |
第六部分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问题的背景 |
0.2 研究的动机与目标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大学权力运行的研究 |
0.3.2 国际关于教育腐败的界定及其治理经验 |
0.3.3 国内关于高校腐败问题及权力运行监控的研究情况 |
0.4 基本理论阐释 |
0.4.1 腐败与权力监控 |
0.4.2 治理与治理结构 |
0.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0.5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
0.6 研究方法 |
1 中国高校领导权力的理论阐释 |
1.1 高校领导权力构成要素 |
1.1.1 二元权力结构论 |
1.1.2 三元权力结构论 |
1.1.3 多元权力结构论 |
1.2 高校领导权力的内涵 |
1.2.1 政治权力的内涵 |
1.2.2 行政权力的内涵 |
1.2.3 学术权力的内涵 |
1.3 高校领导权力的内在逻辑 |
1.3.1 政治权力的主导与制约 |
1.3.2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对立统一 |
1.3.3 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失衡与平衡 |
1.4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困境 |
1.4.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封闭性 |
1.4.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集中性 |
1.4.3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的相对随意性 |
2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与领导权力的流变 |
2.1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演变 |
2.1.1 校长负责制 |
2.1.2 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
2.1.3 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
2.1.4 党的“一元化”领导 |
2.1.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
2.1.6 试行校长负责制 |
2.1.7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2.2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 |
2.2.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
2.2.2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 |
2.2.3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 |
2.2.4 《关于普通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的影响 |
2.3 大学章程对高校领导权力的架构影响 |
2.3.1 大学章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
2.3.2 对高校领导权力架构的影响 |
3 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分析 |
3.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主体分析 |
3.1.1 上级机关 |
3.1.2 高校党的委员会 |
3.1.3 高校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
3.1.4 高校学术机构 |
3.1.5 高校行政监察部门 |
3.1.6 高校审计部门 |
3.1.7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 |
3.1.8 社会组织和公众 |
3.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客体分析 |
3.2.1 采购权 |
3.2.2 招生权 |
3.2.3 科研经费管理权 |
3.2.4 财务管理权 |
3.2.5 基建、维修工程管理权 |
3.2.6 校办产业管理权 |
3.3 现行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分析 |
3.3.1 党内监督机制 |
3.3.2 行政监督机制 |
3.3.3 民主监督机制 |
3.3.4 舆论监督机制 |
4 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问题透视 |
4.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主要形式 |
4.1.1 专权 |
4.1.2 越权 |
4.1.3 侵权 |
4.1.4 以权谋私 |
4.1.5 谋取特权 |
4.2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非正确运行的重点领域 |
4.2.1 基建工程领域的腐败 |
4.2.2 采购领域的腐败 |
4.2.3 招生领域的腐败 |
4.2.4 财务管理领域的腐败 |
4.2.5 校办产业领域的腐败 |
4.2.6 后勤保障领域的腐败 |
4.3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领域中腐败行为的特点 |
4.3.1 发案部位相对集中,领导干部涉案较多 |
4.3.2 窝案、串案多发 |
4.3.3 贪污、受贿案件居多 |
4.3.4 社会影响极坏 |
4.4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滋生腐败问题的动因 |
4.4.1 客观原因 |
4.4.2 主观原因 |
5 国外大学领导权力监控的经验及启示 |
5.1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
5.1.1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
5.1.2 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
5.2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
5.2.1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
5.2.2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
5.3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
5.3.1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
5.3.2 德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的启示 |
5.4 法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
5.4.1 法国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
5.4.2 法国高等教育体制制衡的启示 |
5.5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
5.5.1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分析 |
5.5.2 日本高校管理体制制衡对我国的启示 |
5.6 国外高校行政领导权力监控的做法和经验 |
5.6.1 建立独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
5.6.2 实行高等教育绩效拨款制和高校问责制 |
5.6.3 实行教育听证制度 |
5.6.4 对高校的监督工作“有法可依” |
5.6.5 行政监督主体权责明确 |
6 完善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对策 |
6.1 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的目标与重点 |
6.1.1 监控的基本目标 |
6.1.2 监控的重点 |
6.2 合理有效的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前提 |
6.2.1 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 |
6.2.2 推进高校行政决策民主化透明化 |
6.2.3 增强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刚性 |
6.2.4 强化高校行政权力监督主体的作用 |
6.3 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立体监控体系 |
6.3.1 整合上级机关的监督 |
6.3.2 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 |
6.3.3 落实高校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 |
6.3.4 改进审计监督 |
6.3.5 改进民主监督 |
6.3.6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
6.4 推进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制度创新 |
6.4.1 改进高校巡视工作制度 |
6.4.2 建立高校重点领域工作专项检查制度 |
6.4.3 构建高校行政领导权力廉政清单制度 |
6.4.4 健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 |
结语 |
后记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部分 |
二、英文部分 |
(10)临床医学新趋势:语言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复兴(论文提纲范文)
1 语言作为治疗工具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
1.1 技术主体化倾向使医生语言功能退化 |
1.2 医生“不会说话”是一种医源性致病因素 |
1.3 语言作为治疗工具是医学整合的必然趋势 |
2 语言作为治疗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2.1 语言是缓解患者疾病痛苦的特效药 |
2.2 语言是修复患者精神损伤的粘合剂 |
2.3 语言必将成为现代医学的主导工具 |
3 结语 |
四、对加强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三医联动”改革分析——以“S市医改”为例[J]. 龙玉其,郭烨凌.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 ——以重庆为例[D]. 周长安. 重庆大学, 2020
- [3]乡村教育在地化研究[D]. 王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4]基于AHP-风险矩阵法的校园设备设施风险评估[D]. 屈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5]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刘振宇. 武汉大学, 2018(06)
- [6]地方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周杰. 淮北师范大学, 2018(12)
- [7]基于协同理论的我国科技计划资金监管政策研究[D]. 张心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11)
- [8]基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军队医院费用补偿机制研究[D]. 赵静.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9]中国高校行政领导权力运行监控研究[D]. 罗春明. 武汉大学, 2015(07)
- [10]临床医学新趋势:语言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的复兴[J]. 张锦英,姜华茂. 医学与哲学(B),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