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代尔纤维织物织造部生产工艺设计

莫代尔纤维织物织造部生产工艺设计

一、Modal纤维织物织部生产工艺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鞠斐[1](2020)在《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工业化与现代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西方先进的纺织生产方式尚未进入上海地区之前,上海正处于农业社会手工业生产的大环境中。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设立租界,机制纺织商品和动力机器纺织工厂始进入上海。此后随着上海地区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机制纺织品与新式服装逐渐成为新的生产、生活文化的标志,随后引起社会个体价值观的变化,进而连带的引发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变革。在中国租界时期史上的百年之间,上海纺织服装设计在经历了西方科技本土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向现代化设计的前进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客观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成为设计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围绕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设计现状与产业背景等上海纺织、服装现代设计发展成因中最关键的基础条件,通过对这一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工业化发展和现代设计行为的研究,还原了工业生产条件下纺织、服装的产销业态和设计价值,进一步揭示了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设计的演变规律、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探索其对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纺织、服装生产的工业化和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影响、促进和提升的具体作用,以及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设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对上海地区消费文化变迁的影响。作为中国租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上海汇聚了20世纪初中国最活跃、最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因素,涌现出各个行业的标志性成果,聚集了大量的艺术与设计人才,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具有现代意味的设计机构。中国早期的现代纺织、服装设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之下,伴随着初期民族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地涌现与成长,形成了与早期纺织轻工产品相辅相成的现代设计产业萌芽,本土的现代纺织、服装设计正是在这样的关系中悄然地、坎坷地成长起来,既从西方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提取经验,也从本土传统资源中汲取了能量,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于磊[2](2019)在《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也是工业遗产重要的核心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绕不开对不同行业工业遗产的分类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历史发展、工业科技与工业流程、与之对应的有价值的物证实物都不同。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对其的分析和探讨不足,缺乏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关的技术史,尤其是系统的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匮乏,丧失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重要基础,导致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主次与依据不明晰,保护往往本末倒置,拆除了最具有价值的物证载体,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也同样不明晰。本文基于科技价值的视角,以近代十个行业为例,研究与探讨工业遗产的分行业评价与保护。文章首先系统深入研究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体系,尤其是英国,其制定了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最详细的文件,研究发现英国对工业遗产价值评定导则会细分深入到不同行业工业遗址与建筑物的探讨中,并十分重视各行业工业技术史与工业流程的研究。本文以国外为对比参照,重点研究国内自身的问题,以科技价值为切入点,基于科技价值与完整性的视角,以近代的采煤业、钢铁冶炼业、船舶修造业、棉纺织业、棉印染业、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水泥业与硫酸工业十个行业为例,分门别类的研究了各工业行业的近代发展历程、有价值的遗存现状、近代工业技术与设备、近代工业流程与对应的物证实物、各门类工业遗产关键技术物证、各门类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等,基于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分行业具体阐释不同行业科技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注点,分行业分析不同行业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关键物证实物,包括了各行业在评价与保护中的核心实物物证、辅助生产的相关配套物证、以及与完整性相关的工业产业链等。这些结论与成果可为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保护规划的制定,以及遗存的再利用等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朱祎俊,邓秀萍[3](2013)在《Modal纤维夏季服装面料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分析Modal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及其面料的特点,设计了Modal纤维府绸面料的开发方案,主要介绍了原料的选择、产品规格的设计、织部各主要工艺参数的设计。

王虹云,王涛[4](2013)在《在喷气织机上生产莫代尔纤维缎纹织物的实践》文中提出探讨莫代尔纤维缎纹在喷气织机上的生产工艺。介绍了莫代尔9.7 tex纱的质量指标,整机中采用500 m/min的较低速度,浆纱中优选浆料配方和浆纱工艺,织造中采用"小张力、大开口、低后梁"的工艺原则,最终可以使织机效率由60%提高至90%以上,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5%。

戴俊,周家宏[5](2007)在《织造竹纤维/Modal/棉纤维混纺织物的生产工艺探讨》文中认为对在 ZA205i-190喷气织机上织造新型竹纤维、Modal 和棉纤维混纺面料的工艺、设备及操作实践进行探讨。实践表明该生产工艺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董敬贵[6](2007)在《Modal与细旦涤纶仿色织方格交织织物的研究》文中认为Modal纤维具有棉的柔软、丝的光泽、涤的强力、麻的滑爽,吸水透气性都优于棉。Modal纤维可与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发挥各自纤维的特点,达到更佳的服用效果。Modal作为一种新型纤维,目前还有许多需要开发的新产品没开发出来,Modal与许多纤维混纺、交织物需要进一步研究。本项目主要是利用Modal与细旦涤纶的混纺纱与细旦涤纶纱的交织织物的研究与开发,以T48 S和M/T(80/20)45 S纱线交织成斜纹条仿色织织物为代表,制定了该织物的生产工艺。并对其纱线和交织物做了认真分析。由于细旦涤纶和Modal混纺生产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经验,本项目在对细旦涤纶和Modal纤维的纺纱性能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套有效的纺纱生产工艺。开清棉工序采用“精细抓取、少打击、低速度”的工艺原则;为了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和棉结的产生,梳棉采用“轻定量、小张力牵伸、低速度、中隔距、小加压"的工艺原则;并条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多并合、重加压、中定量、大隔距”的工艺原则,以保证条子的条干均匀和纤维的平行伸直;Modal纤维光滑、抱合力差、弹性好,要求粗纱成形良好,条干均匀,严防烂粗纱、起毛粗纱流入细纱工序,采用“低速度、重加压、大捻系数”的工艺原则;在细纱生产中采用“大捻度、小后区牵伸倍数、大后区隔距、小钳口隔距、中加压”的工艺原则,有利于牵伸和成纱质量。由于该品种两种经纱T48S:M/T45S纱为8:4,两种经纱的纱线根数相差较大,已达到2:1,M/T45S纱的吸湿性和吸浆性能好,湿伸长很大;T48S纱吸浆性和吸湿性能差,湿伸长小。在两种经纱性能差异如此大条件下,要使得两经同浆均得到合理的上浆效果并有机地平行卷绕于同一个织轴上,浆纱工序承担着严峻的挑战。考虑到该品种的经纱排列循环与两种经纱各自不同的特点,确定上浆工艺路线为:两经分浆、梳齿处分根排花、高浓高压低粘度的“两高一低”上浆工艺。为了便于穿筘,将易着色的M80/T2045S纱用食品色(胭脂红)着色,并研究出了两种纱线的浆料配方,确定出最优工艺。为了提高喷气织机的效率、产量和质量,将6页综配置,改增为8页综配置。把平纹组织2页综增为4页综,使每页综上的纱线根数相应地减少了一半,从而降低了纱线与综丝间的相互摩擦,降低了毛羽纠缠和断头的机率;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喷气织机的开口时间、上机张力、车速三因素对织机的生产效率、产量和下机一等品率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组合,实现了优质、高产。对织成的坯布进行染前整理和染色整理,形成一套成熟的整理生产工艺,并对成品织物进行性能检测,检测表明,莫涤仿色织格子布的强力大、耐磨性好、保暖性差、透气性好、光滑、柔软、光泽好、尺寸稳定性好、染色性能好,无刺痒感,是较理想的夏季服装面料;在抗皱性方面也比棉织物和粘胶织物要好,易洗涤、易存放,织物耐穿耐用。

郭爱莲[7](2005)在《无捻毛巾的生产及产品性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自入世以来,纺织行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首要产业,一直深受国民的关注。人们期盼入世能为纺织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中国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创造条件。但机遇和风险共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要保住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制新品种,新工艺,使产品结构多元化,系列化,具有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占领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毛巾类产品作为家用纺织品的主类别之一,是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之一,直接面对国际市场,也要求有新的突破。目前毛巾织物在家庭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消费量也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毛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毛巾不仅具有卫生洗浴的实用性能,有高柔软性和吸水性,使用时有温暖感,舒适感,同时还要求其表面丰满有装饰环境及用于社交礼仪的功能。无捻毛巾温暖、舒适,有优越的吸水性和柔软性能,且表面蓬松、丰满。它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在国内外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该课题详细描述了无捻毛巾的原料选择、组织结构、上机生产、织制和后道的处理过程,并亲自测试了其纱线的各项指标和产品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通过数字详细表述了无捻纱优越的可织性和无捻毛巾优异的柔软性、悬垂性和超高的吸水性能。同时对无捻毛巾的性能评价和性能优势测定,为无捻毛巾的具体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尺度和标准,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滴液法动态吸水性原理制造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可以定性定量地测出毛巾的吸水性能,为无捻毛巾的评定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方法,同时也提供了一套可靠的检测毛圈织物吸水性能的仪器和方法。

陈宏武,王崇慧[8](2005)在《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探讨》文中提出介绍了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设计过程,阐明了工艺参数设计原理,并对包芯纱特有纱疵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陈宏武[9](2005)在《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实践》文中认为介绍了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设计过程,阐明了工艺参数设计原理,并对包芯纱特有纱疵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陈宏武[10](2005)在《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实践》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设计过程,阐明了工艺参数设计原理,并对包芯纱特有纱疵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Modal纤维织物织部生产工艺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odal纤维织物织部生产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工业化与现代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的背景
        三、选题的依据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工业化与现代设计问题的提出与尺度
        一、工业化与现代设计——问题的出发点
        (一)什么是工业化
        (二)现代化社会中的现代设计
        (三)现代设计行为的主体
        (四)工业化范围的界定与运用尺度
        (五)社会的现代化与设计的现代化
        二、租界时期上海的工业化商品范式
    第三节 研究现状评述
        一、租界时期上海社会背景研究
        (一)综合性研究
        (二)租界与历史、政治、社会思想、文化
        (三)科学思想与科学技术
        (四)经济、人口、生活与风俗
        (五)租界时期社会发展论文举要
        二、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工业生产研究
        (一)历史、综合性研究
        (二)纺织科技、行业及专门史研究
        (三)纺织技术及工程研究论文举要
        三、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设计的产生与发展研究
        (一)租界时期设计历史、思想、文化类
        (二)纺织、服装设计编着与着作
        (三)纺织、服装设计论文举要
        (四)相关设计类着作及论文举要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
        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设计的工业化与现代化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租界时期历史中的上海
        (一)时间的界定
        (二)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社会性质的界定与经济形态特征
        (三)租界与现代性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关联
        二、纺织服装工业生产及现代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动力机器与纺织服装工业化生产范围界定
        (二)纺织、服装机制商品、民生设计属性及现代性概念界定
        (三)现代纺织服装设计发展阶段界定
        三、纺织、服装的“产业链”与“多元化”的销售模式
        (一)上海开埠前传统的手工产销业态
        (二)上海开埠后上海地区市场的变化
        (三)租界早期上海纺织商品流通渠道的多重性
        四、纺织、服装生产经历的工业化变革
        (一)两次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民族纺织工业的产生与艰难发展
        (三)租界时期上海纺织产业链的更迭
    第二节 动力机器纺织、服装的生产要素
        一、上海地区纺织原料的发展变革
        (一)近代上海地区纺织原料的改进
        (二)纺织原料加工方式的变革
        (三)近代上海地区纺织品印染原料的演变
        二、劳动者的类型与转变
        (一)手工劳动者与现代工人
        (二)外地人、本地人与外国人
        (三)裁缝学徒与纺织女工
        三、生产组织形式和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动力机器纺织、服装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二)纺织、服装生产机器
        (三)纺织、服装机器生产工艺
        四、动力机器纺织、服装的工业化范式
        (一)机制纺织商品种类与范式
        (二)机制服装商品种类与范式
        (三)上海家用纺织品的现代性体验
        (四)上海人着衣的现代性体验
    第三节 纺织、服装工业化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关联
        一、欧风美雨之吹沫——西方文明传播的效力
        (一)上海的市政建设与现代化城市的影响
        (二)租界时期西方文化在上海的传播
        (三)西方审美影响下的城市新面貌
        二、工业化与现代纺织、服装设计行为的发生
        (一)上海纺织工业的发展变迁
        (二)租界时期上海纺织工厂创办简况
        (三)工业化条件下的纺织、服装生产
        三、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缫丝、丝织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棉纺织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三)针织及棉复制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四)毛纺织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五)动力纺织机器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化与现代纺织、服装设计行为的发生
        (一)东方服饰之都演绎的海上繁华梦
        (二)文化转型与纺织服装设计的“现代性”
        (三)纺织服装设计文化功能的嬗变
第二章 传输与移植:纺织、服装工业的初发萌芽
    第一节 西方纺织、服装工业初入上海
        一、租界的设立与上海的崛起
        (一)租界初立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二)租界与华界的巨大差异
        二、“十里洋场”与“奇技奇器”
        (一)接触西方工业文明的起点
        (二)从棉布商业看上海早期的洋布市场
        (三)早期洋货市场的局限性
        三、内外贸易与纺织商品流通的初步发展
        (一)上海地区棉布商业的“现代性”萌发
        (二)交通的发展与商品行销范围的扩大
        (三)从生产到消费的间接流通
        四、手工纺织的停滞与动力机器纺织的孕育
        (一)欧洲动力机器纺织的迅猛发展与落后的中国近代科技
        (二)上海手工纺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三)外资纺织工业进入上海
        (四)洋务运动与上海本土纺织工业的萌芽
    第二节 “古法趋新”与本土纺织服装设计的工业化萌芽
        一、上海地区纺织、服装的传统产销业态
        (一)手工纺织生产规模的演变
        (二)纺织、服装商品的直接流通
        (三)上海地区手工纺织生产设计特征的转变
        二、传统手工纺织业中孕育的工业化种子
        (一)古代纺织科技的发展脉络及其影响
        (二)高度完善的手工机器和纺织工艺
        (三)动力纺织机器的雏形
        (四)“中间技术”的过渡
        三、西方技术、商品转移中工业化观念的渗透
        (一)晚清上海传统纺织与西式纺织设计生产之差异
        (二)传统纺织产品与西方机器纺织产品之差异
        (三)伴随西方科技带来的新思想
        (四)技术转移与工业化观念转变
        四、西方纺织生产技术变革带来的上海纺织工业革命
        (一)纺织生产原材料的开拓
        (二)纺织生产机器的更新
        (三)纺织生产动力的改进
        (四)化学染料对传统染料的超越
    第三节 技术之“变”
        一、纺织技术体系的开放性转变
        (一)异质文化交流与物质层面交锋
        (二)中国古代纺织技术体系的非开放性特征
        (三)近代上海纺织科技的开放性转变
        二、早期上海纺织工业中先进的纺织技术举要
        (一)洋商创办的缫丝工厂
        (二)从缫丝技术看生产方式的差异
        (三)上海机器织布局与新式棉纺织机器
        三、“格致”与纺织生产技术的变革
        (一)《格致汇编》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与传播
        (二)《格致汇编》中的西方纺织技术
        (三)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与“格致”的传播
        四、轻盈棉布的“现代”意味
        (一)以土布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
        (二)以机制棉布为代表的现代机制商品
        (三)机制棉布的物质性与文化性
        (四)机制布与仿机制布:现代性的认同与模仿
    第四节 渐进的科技发展与设计工业化观念的形成
        一、“有识之士”对“格致”的推动作用
        (一)新式学堂与西学学校
        (二)派遣留学生
        (三)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建立
        (四)办学是传播和振兴科技的重要途径
        二、“格致”与上海纺织工业萌发
        (一)科学技术是本土纺织工业化产生的重要基础
        (二)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加深是工业化萌芽的动力因
        (三)上海地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趋势
        三、“格致”的传播与上海现代纺织、服装设计思想的萌芽
        (一)新旧兼容的思维模式与科学思想
        (二)“排斥”、“不安”与“崇尚”:上海地区社会主流群体的态度变化
        (三)移风易俗与文明进步
第三章 传授与效法:纺织、服装设计的因地制宜
    第一节 百万人口大都市与“外资兴业时代”
        一、移民入迁与现代化都市的形成
        (一)人口变迁与社会变革
        (二)人口结构与社会分层
        (三)地缘关系与地域性社会关系构成
        (四)人口、文化与设计目的转变
        二、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纺织工业的发展关联
        (一)文人墨客眼中的现代化生活
        (二)西式休闲娱乐活动的传播
        (三)现代化都市的逐步形成
        三、“外资兴业”与上海地区现代设计行为的诞生
        (一)工业生产与现代设计行为发生
        (二)工业化精神的影响与设计观念的转变
        (三)新材料的引进与设计条件的变革
    第二节 “仿行西法”与本土纺织、服装设计的工业化雏形
        一、上海纺织行业产销业态的突破和变革
        (一)外资纺织企业的示范作用
        (二)“条约”对本土棉纺织工业的积极影响
        (三)国家政策的推行对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民族纺织、服装工业的起步
        (一)内外因共同作用下的民族纺织工业起步
        (二)“易服运动”与本土机制服装业的起步
        (三)本土纺织、服装机器制造产业的起步
        (四)动力机器的重要作用
        三、新旧交替之间呈现的早期纺织、服装设计工业化特征
        (一)民族纺织、服装工业诞生的根源
        (二)“平等”、“享乐”与“现代性”的本土设计师
        (三)纺织、服装工业起步阶段的设计特征
    第三节 技术之“践”
        一、新型纺织技术的实践
        (一)动力缫、纺技术的实践
        (二)动力织造技术的实践
        (三)动力机器印花、染整技术的实践
        二、西方纺织技术的本土化适应过程
        (一)民族缫丝、轧花机器制造专业的先行发展
        (二)纺织工业发展影响下的民族棉纺织、针织机器制造业
        (三)丝绸工业的兴起和丝织机器的仿制与改良
        (四)仿制、改造的能力与本土化的适应过程
        三、轻薄夏衣:产品设计的拓宽与生活方式的改良
        (一)纺织产品的拓宽
        (二)面料出新及剪裁进步推动下的服装及纺织产品拓宽
        (三)轻薄夏衣与衣着方式的改良
    第四节 工业化冲击下的上海纺织设计的继替与突破
        一、西方科学技术对近代上海纺织技术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对外传播
        (二)中国古代手工纺织机器与西方动力纺织机器的比较
        (三)科技流通对上海纺织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西方纺织机器的传入与传统纺织、服装生产的巨大变革
        (一)纺织原料与机器材质选择的突破
        (二)操作方式的变化
        (三)缝纫机和现代服装手工业改良
        (四)机制织物令手工织物逐渐成为文化遗存
        三、设计的“焦点”效应与现代设计思想的初践
        (一)机制织物和西式服装的“焦点”效应
        (二)租界内外服装工业化的区别与设计的联系
        (三)工业化生产与纺织、服装设计的现代化动因
        (四)现代性纺织、服装设计思想的初期实践
第四章 变革与惟新:纺织、服装设计的推陈出新
    第一节 上海纺织、服装工业化进程中的进退消长
        一、民国时期民族纺织工业的大规模兴起
        (一)华商纺织企业繁荣发展
        (二)纺织品销售的变革
        (三)“大上海”计划与民族纺织、服装工业的黄金时代
        二、民族品牌与博览会
        (一)世界博览会与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传播
        (二)民族主义推动下展开的全国展览会
        (三)对民族固有样式的突破与国家形象的呈现
        三、战争是近代上海纺织、服装设计发展的分水岭
        (一)“孤岛时代”纺织、服装工业的式微
        (二)“孤岛”时期纺织、服装产业的畸形发展
        (三)绝望的抗争:民族纺织、服装企业在压迫中前进
    第二节 民族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差异性、趋向性与地域性比较
        一、上海地区参差不齐的纺织行业衍变过程
        (一)非同步性的纺织行业发展
        (二)以棉纺织业为首的行业结构
        (三)纺织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向
        二、不同地区纺织工业化的先后及纺织工业基地的形成
        (一)上海开众多纺织行业之先河
        (二)江浙地区纺织设计生产的继承与发展
        (三)租界时期纺织工业分布区域的迁移
        三、近代上海地区服装与纺织行业衍变的比较
        (一)纺织、服装行业内产销模式的差异性
        (二)对动力机器的依赖性造成的行业衍变差异
        (三)“量身定制”、“特异独行”与阶级象征性造成的服装行业衍变
    第三节 技术之“革”
        一、传统织物基础上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一)纺织机器的技术创新与民族机器纺织商品的新特征
        (二)对舶来织物质感的仿效
        (三)基于传统丝织物基础上的技术与产品创新
        二、廉价材料转化为美:人造丝的混织与印染应用
        (一)人造丝的诞生和混织应用
        (二)人造丝与近代上海丝织品种的拓宽
        (三)进口动力织机与混纺机织物
        (四)“化学反应”中的技术革新
        三、技术的变革与纺织、服装设计的“现代性”
        (一)现代化纺织产品设计的变革
        (二)泳装与上海新运动时尚
        (三)构建现代生活的新面貌与对地区形象的重新塑造
    第四节 本土纺织、服装设计的民族意识觉醒
        一、外资纺织、服装企业的垄断和压迫
        (一)上海地区外资棉纺织工厂的发展与垄断
        (二)日商纺织集团掀起的在华纺织事业高潮
        (三)进口毛纺织商品和外资毛纺织工厂的垄断和压迫
        (四)压迫之下掀起的国货运动与民族认同
        二、国货运动对本土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推动力
        (一)国货运动与“民族认同”
        (二)《国货样本》与民族纺织、服装工业的现代化
        (三)《国货样本》与国货认识
        (四)纺织、服装构建的设计身份认同
        三、现代性纺织、服装设计构建的物质文化与价值导向
        (一)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上海物质文化构建
        (二)社会阶层文化差异下纺织、服装的物质文化表现
        (三)民国中期的时装展演:现代性物质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第五章 融合与变迁:双轮驱动下的上海纺织、服装设计
    第一节 上海是中国近代纺织、服装设计的大本营
        一、纺织、服装行业是现代设计行为发生的河床
        (一)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的现代设计定义与定位
        (二)现代设计区别于传统设计的重要特征
        (三)现代美术思想与现代设计观念的产生
        二、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设计、教育产业
        (一)租界时期上海的设计机构、教育机构和学术科研团体
        (二)纺织教育与现代性纺织、服装设计
        (三)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设计着作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租界时期上海纺织设计的“革旧鼎新”
        一、实践的智慧:纺织机器的本土化改良与设计创新
        (一)租界时期上海纺织生产工具设计的发展历程
        (二)纺织机器的仿造、改良与创新
        (三)上海纺织机器设计的工业化特征
        二、多元化的纺织图案设计创新
        (一)纺织图案设计的引进和图案设计专业的建立
        (二)中西绘画差异与纺织图案设计风格转变
        (三)纺织图案设计是构建艺术与制造之间的桥梁
        三、纺织产品设计及品牌意识的觉醒
        (一)纺织产品的开拓创新与民族纺织品的商标设计
        (二)纺织品广告设计与传播、消费关联
        (三)地缘文化影响下的现代纺织设计
    第三节 “服色时易”与近代上海服装设计的发展变迁
        一、服装设计与上海“文化地图”中的服饰文化识别
        (一)一个时代的“影像”
        (二)“变化多端”的设计形式
        (三)现代服装设计是文化结构变化的先锋
        二、本土服装设计的变化与突破
        (一)西方文化影响下服装形制的变化
        (二)侨民着装影响下的搭配方式变革
        (三)真正的童装:本土儿童服装设计的诞生
        三、时尚意识与社会追求:“迥异”的男、女服装设计趋向
        (一)保暖、礼仪和身份识别:服装功能的演进
        (二)差别化与多样化:租界时期上海地区服装设计的工业特征
        (三)改良旗袍与中山装:两种设计经典的物化呈现
    第四节 、文明转型与纺织、服装设计的互动趋向
        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蜕变与现代设计的体现
        (一)文明的教化与民俗的改变
        (二)西式婚礼服:民俗改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三)纺织、服装广告对现代化生活方式构建的影响
        二、租界时期上海消费文化与设计的现代性
        (一)西方侨民消费方式的影响与百货公司对新式消费的建立
        (二)阶层的分化与品味的培养:上海消费文化的改变
        (三)设计的现代性与审美的现代性
        三、“人”的现代性与设计的现代性
        (一)源自设计、生产与消费环节的“人”
        (二)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文化关联
        (三)上海都市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结论
    第一节 上海现代纺织、服装设计的特点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工业变革与现代设计行为的诞生与发展的关系以及深层原因
    第三节 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纺织、服装工业化对现代设计的启迪
        一、租界时期上海地区现代纺织、服装设计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二、在异质文化交流中再获新生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视角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1 时间范畴的界定
        1.2.1.1.1 时间的界定
        1.2.1.1.2 范畴的界定
        1.2.1.2 十个行业的选取
        1.2.1.2.1 工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2.1.2.2 现存遗留所占比例的较高性
        1.2.2 研究视角
        1.2.2.1 科技价值的视角
        1.2.2.2 完整性的视角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1.1 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的保护
        1.5.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起源及发展
        1.5.1.3 国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1 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2 美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3 加拿大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4 日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2.1 近代中国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
        1.5.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起源及发展
        1.5.2.3 国内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3.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与构成研究
        1.5.2.3.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1.5.2.4《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建立
        1.5.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关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与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
        1.6.1 对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
        1.6.2 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历程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8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说明
    1.9 未尽事宜
第2章 近代重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 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1 近代采煤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1.1.1 近代采煤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
        2.1.1.3 小结
        2.1.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1.2.1 近代采煤的完整工艺流程
        2.1.2.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1.2.2.1 开拓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2 采煤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3 矿井提升与运输及其关键物证
        2.1.2.2.4 矿井通风与排水及其关键物证
        2.1.2.2.5 煤的洗选与炼焦及其关键物证
        2.1.2.2.6 煤矿的动力系统及其关键物证
        2.1.2.2.7 露天采矿与矿井照明
        2.1.2.3 小结
        2.1.3 采煤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1.3.2 采煤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1.3.2.1 萍乡安源煤矿工业建筑群
        2.1.3.2.2 本溪湖煤矿工业建筑群
    2.2 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2.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2.1.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
        2.2.1.3 小结
        2.2.2 近代钢铁冶炼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2.2.1 近代钢铁冶炼的完整工艺流程
        2.2.2.2 近代炼铁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3 近代炼钢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4 近代钢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5 小结
        2.2.3 钢铁冶炼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2.3.2 钢铁冶炼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2.3.2.1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业建筑群
        2.2.3.2.2 本溪湖钢铁工业建筑群
    2.3 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3.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3.1.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3.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
        2.3.1.3 小结
        2.3.2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3.2.1 近代船舶修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2.3.2.2 近代船舶修造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3.2.2.1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
        2.3.2.2.2 船舶修造关键技术物证
        2.3.2.3 小结
        2.3.3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3.3.2 船舶修造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3.3.2.1 福建马尾船政工业建筑群
        2.3.3.2.2 天津市船厂(原大沽造船厂)工业建筑群
第3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一)
    3.1 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1.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3.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
        3.1.1.3 小结
        3.1.2 近代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1.2.1 近代棉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3.1.2.1.1 棉纺工艺
        3.1.2.1.2 棉织工艺
        3.1.2.2 近代棉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1.2.2.1 近代棉纺机具
        3.1.2.2.2 近代棉织机具
        3.1.2.2.3 近代纺织动力设备
        3.1.2.2.4 近代棉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3.1.2.3 小结
        3.1.3 棉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1.3.2 棉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1.3.2.1 中纺公司天津第一纺织分厂
        3.1.3.2.2 石家庄大兴纺织染厂工业建筑群
        3.1.3.2.3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建筑群
    3.2 近代棉印染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2.1 近代棉印染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2.2 近代棉印染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2.2.1 近代棉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3.2.2.2 近代棉印染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2.2.3 小结
        3.2.3 棉印染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2.3.2 棉印染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印染厂
        3.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四印染厂
第4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二)
    4.1 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1.1 近代丝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1.1.1 近代动力机器缫丝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2 近代动力机器丝织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3 近代动力机器丝绸印染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4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
        4.1.1.5 小结
        4.1.2 近代丝绸业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1.2.1 近代缫丝、丝织与丝绸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4.1.2.1.1 近代缫丝工艺
        4.1.2.1.2 近代丝织工艺
        4.1.2.1.3 丝绸印染工艺
        4.1.2.2 近代丝绸业的关键技术物证
        4.1.2.2.1 近代缫丝机具
        4.1.2.2.2 近代丝织机具
        4.1.2.2.3 近代丝织物染整机具与动力设备
        4.1.2.2.4 近代丝绸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1.2.3 小结
        4.1.3 丝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1.3.2 丝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1.3.2.1 上海第一丝厂
    4.2 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2.1 近代毛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2.1.1 近代毛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
        4.2.1.3 小结
        4.2.2 近代毛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2.2.1 近代毛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2.2.1.1 毛纺工艺
        4.2.2.1.2 毛织工艺
        4.2.2.1.3 毛织物整理工艺
        4.2.2.2 近代毛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2.2.2.1 近代毛纺、毛织机具
        4.2.2.2.2 近代毛整理机具与动力设备
        4.2.2.2.3 近代毛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2.2.3 小结
        4.2.3 毛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2.3.2 毛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4.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毛纺织厂
    4.3 近代麻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3.1 近代麻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3.2 近代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3.2.1 近代麻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3.2.2 近代麻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3.2.3 小结
        4.3.3 麻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3.3.2 麻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3.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制麻厂
第5章 近代化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 近代水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1 近代水泥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1.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1.2.1 近代水泥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1.2.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1.2.3 小结
        5.1.3 水泥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1.3.2 水泥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1.3.2.1 川沙水泥厂
    5.2 近代硫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2.1 近代硫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2.2.1 近代硫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2.2.1.1 二氧化硫的制取
        5.2.2.1.2 近代铅室法制酸工艺
        5.2.2.1.3 近代接触法制酸工艺
        5.2.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2.2.3 小结
        5.2.3 硫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2.3.2 硫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2.3.2.1 梧州硫酸厂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Modal纤维夏季服装面料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织物设计
    1.1 设计要点
    1.2 纤维种类的选择
    1.3 纱线要求
    1.4 织物规格
    1.5 织物紧度的选择
2 织物织部生产工艺设计
    2.1 主要工艺流程
    2.2 织造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
        2.2.1 络筒工序
        2.2.2 整经工序
        2.2.3 浆纱工序
        (1) 桨料的选择
        (2) 上浆工艺参数
        2.2.4 穿经工序
        2.2.5 织造工序
3 M/T 60/40 13.5tex纱线面料的特点
4 结语

(4)在喷气织机上生产莫代尔纤维缎纹织物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纱线质量及织物规格设计
2 织部工艺流程
3 织部工艺中采取的技术措施
    3.1 整经工艺
    3.2 浆料选择及浆料配方
    3.3 上浆工艺
    3.4 穿筘工序
    3.5 织造工序
4 结束语

(6)Modal与细旦涤纶仿色织方格交织织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莫代尔纤维的性能
        1.2.1 Modal纤维的结构
        1.2.2 Modal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
        1.2.3 Modal纤维的化学性质
        1.2.4 Modal纤维的特性总结
    1.3 涤纶纤维的性能
        1.3.1 涤纶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
        1.3.2 涤纶产品的用途
    1.4 莫代尔产品的开发情况
        1.4.1 莫代尔与羊毛混纺生产精纺面料
        1.4.2 Modal弹力府绸
        1.4.3 其他Modal织物
    1.5 交织物设计与织制的研究现状
        1.5.1 交织物的概念
        1.5.2 交织物的现状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纺纱工艺与纱线性能测试
    2.1 原料的性能指标
        2.1.1 涤纶纤维的性能参数
        2.1.2 莫代尔纤维的性参数
    2.2 纺纱工艺流程的确定
        2.2.1 M_(80)/T_(20)工艺流程
        2.2.2 涤纶纱工艺流程
    2.3 M/T纺纱各工序的工艺配置与技术措施
        2.3.1 开清棉工序
        2.3.2 梳棉工序
        2.3.3 并条工序
        2.3.4 粗纱工序
        2.3.5 细纱工序
    2.4 细旦涤纶纱各工序的工艺配置与技术措施
    2.5 纱线的质量指标
        2.5.1 纱线线度测试仪器及测试原理
        2.5.2 条干测试仪器与测试原理
        2.5.3 纱线捻度测试仪器与测试原理
        2.5.4 单纱强伸性能测试仪器与测试原理
        2.5.5 纱线的质量指标
    2.6 小结
第三章 莫/涤混纺纱与涤纶纱交织物的织造工艺
    3.1 织物规格
        3.1.1 纱支
        3.1.2 密度
        3.1.3 幅宽
        3.1.4 组织
        3.1.5 总经根数
        3.1.6 工艺流程
    3.2 络筒生产工艺
    3.3 整经生产工艺
    3.4 浆纱生产工艺
    3.5 织造生产工艺
    3.6 小结
第四章 莫/涤交织物的整理与织物性能
    4.1 织物的前整理
    4.2 染色工艺及要点
        4.2.1 染色流程
        4.2.2 染色配方
        4.2.3 染色工艺要点
    4.3 莫/涤交织物主要指标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7)无捻毛巾的生产及产品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我国毛巾业的发展及现状
    02 目前的市场需求及竞争
    03 国际发展趋势及几种新型毛巾
    04 国内毛巾业的研究,开发趋势
第一章 纤维和纱线
    1.1 纤维及其分类
        1.1.1 棉纤维的特性
        1.1.2 化学纤维的特性
    1.2 纱线及其分类
    1.3 纱线的捻度、紧度
    1.4 纱线的结构、性能对织物的影响
    1.5 PVA纤维
第二章 水溶性PVA纤维
    2.1 水溶性纤维的发展历史与特点
    2.2 水溶性纤维PVA的制作方法
        2.2.1 湿法纺丝
        2.2.2 干法纺丝
        2.2.3 熔融、半熔融纺丝
        2.2.4 硼酸凝胶纺丝
        2.2.5 冷冻胶纺丝
    2.3 水溶性纤维PVA的应用
第三章 无捻纱
    3.1 无捻纱的概念
    3.2 无捻纱的特点
    3.3 无捻纱的生产概述
    3.4 无捻纱织物的优点及实用性
第四章 毛巾织物
    4.1 毛巾类产品简介
    4.2 毛巾类产品的分类
    4.3 毛巾类产品的配套规格
    4.4 毛巾织物风格
    4.5 毛巾组织
        4.5.1 毛圈形成原理
        4.5.2 毛组织与地组织的配合
        4.5.3 地经与毛经的排列比及毛圈高度
    4.6 毛巾织物的上机要点
第五章 无捻毛巾
    5.1 无捻毛巾的概念
    5.2 无捻毛巾的分类
    5.3 无捻毛巾的组织结构、生产和后加工的理论分析
        5.3.1 无捻毛巾可行性的原理分析
        5.3.2 退维原理
        5.3.3 工艺流程
第六章 无捻毛巾和普通毛巾的规格设计及织制
    6.1 规格设计
        6.1.1 同样的规格的无捻毛巾的生产工艺流程
        6.1.2 具体的生产设计、流程如下
    6.2 纱线选择
    6.3 规格设计
        6.3.1 整经工艺
        6.3.2 上机工艺
    6.4 退浆、退维
        6.4.1 漂白工艺及流程图
        6.4.2 脱水、烘干
        6.4.3 处理后织物及纱线形态图像
第七章 无捻毛巾和普通毛巾的性能测试实验
    7.1 纱线性能测试
        7.1.1 断裂强力及其相关性能
        7.1.2 纱线的耐磨试验
        7.1.3 纱线毛羽测试性能
        7.1.4 纱线捻度测试
    7.2 织物性能测试
        7.2.1 平方米克重测试
        7.2.2 织物厚度测试
        7.2.3 悬垂性能测试
        7.2.4 刚柔性能测试
    7.3 吸水性能测试
        7.3.1 毛细管效应
        7.3.2 测定含水率(静态水浸法)
        7.3.3 测定吸水量(滴液法)
    7.4 两种新型的吸水性能测试方法简介
        7.4.1 两种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
    7.5 技术、经济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8.2 本课题的研究有待发展的发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译文
附录
    一、毛巾新旧标准对照
    二、具体实验数据
    三、相关照片、图像
    四、仪器照片
谢辞

(8)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性能及选用
    1.1 竹纤维的性能及选用
    1.2 Modal纤维的性能及选用
    1.3 氨纶丝的性能及选用
2 纺纱工艺流程
3 主要工艺参数与技术措施
    3.1 开清棉工序
    3.2 梳棉工序
    3.3 并条工序
    3.4 粗纱
    3.5 细纱工序
    3.6 络筒工序
4 成纱质量指标
5 氨纶包芯纱特有纱疵成因及预防措施

(9)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性能及选用
    1.1 竹纤维的性能及选用
    1.2 Modal纤维的性能及选用
    1.3 氨纶丝的性能及选用
2 纺纱工艺流程
3 主要工艺参数与技术措施
    3.1 开清棉工序
    3.2 梳棉工序
    3.3 并条工序
    3.4 粗纱
    3.5 细纱工序
    3.6 络筒工序
4 成纱质量指标
5 氨纶包芯纱特有纱疵成因及预防措施
6 结束语

四、Modal纤维织物织部生产工艺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租界时期上海纺织、服装工业化与现代性设计研究[D]. 鞠斐.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2]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D]. 于磊. 天津大学, 2019(06)
  • [3]Modal纤维夏季服装面料的开发[J]. 朱祎俊,邓秀萍. 山东纺织科技, 2013(05)
  • [4]在喷气织机上生产莫代尔纤维缎纹织物的实践[J]. 王虹云,王涛. 棉纺织技术, 2013(08)
  • [5]织造竹纤维/Modal/棉纤维混纺织物的生产工艺探讨[A]. 戴俊,周家宏. “云竹杯”首届中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峰会论文集, 2007
  • [6]Modal与细旦涤纶仿色织方格交织织物的研究[D]. 董敬贵. 天津工业大学, 2007(10)
  • [7]无捻毛巾的生产及产品性能评价[D]. 郭爱莲. 天津工业大学, 2005(09)
  • [8]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探讨[J]. 陈宏武,王崇慧. 现代纺织技术, 2005(03)
  • [9]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实践[J]. 陈宏武. 北京纺织, 2005(03)
  • [10]竹/Modal氨纶弹力包芯纱的纺纱工艺实践[J]. 陈宏武. 广西纺织科技, 2005(01)

标签:;  ;  

莫代尔纤维织物织造部生产工艺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