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英女子竞走运动员重心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

我国精英女子竞走运动员重心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

一、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子博[1](2021)在《我国优秀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下肢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2019年太仓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暨世锦赛20km竞走选拔赛中,我国男子运动员王凯华取得冠军、蔡泽林取得亚军、尹加星取得第四名、高文魁取得第五名、许皓取得第七名、张俊取得第九名的成绩。我国运动员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整场比赛中出现了7次判罚,为了在今后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断完善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竞走技术,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测量法对以上运动员在本场比赛中不同速度下所展现出来的下肢技术并结合相关技术要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运动员整体上呈现出“前慢后快”的节奏,尹加星和张俊在低速下存在“小步快频”的技术风格,蔡泽林和许皓加速时步长减小,王凯华随速度的提升步长增大、步频降低。2.我国运动员在高速走状态除王凯华以外两大腿夹角偏小、髋关节开阔程度不足,左右腿着地角随速度的提升均衡性变差;许皓高速下着地角过小增大了着地时刻的阻力,高文魁和张俊两大腿重叠时膝关节角度变小,摆动腿较为紧张小腿有后撩现象;高文魁和许皓高速下后蹬不够充分,踝关节蹬伸幅度较小;张俊随速度的提升前摆距离增加、后蹬充分,但后摆距离减小限制了其步长的发挥。3.在加速过程中我国运动员身体前倾幅度较大,髋关节屈曲、上肢大臂后摆左右不均衡,其中王凯华大小臂夹角均衡性相对较差,影响技术的规范性和行走的稳定性;蔡泽林、尹加星和张俊在加速时头顶起伏距离相差过大,造成身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明显。

陈土育[2](2021)在《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现阶段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竞走技术,笔者跟随竞走科研团队对2019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太仓)暨多哈田径世锦赛男子20km选拔赛进行全程高速录像拍摄,选取我国前五名具有国际健将水平的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前五名竞走运动员的相关技术参数进行运动学研究分析,精确找出我国竞走运动员技术动作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寻找技术的突破点及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为完善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的竞走技术提供技术保障。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王凯华和蔡泽林前、后半程的步长和步频相对稳定;尹加星、高文魁和许皓的步长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增大,三名运动员步长的增大是水平移动速度加快的重要因素。尹加星和许皓前半程的步长相对较小,步频较快,存在“小步快频”的技术风格;高文魁的步长最大,但相对步长小于蔡泽林,王凯华、尹加星和许皓的相对步长相对较小。2.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王凯华的腾空时间和头顶起伏距离变化幅度相对稳定。蔡泽林、尹加星、高文魁和许皓后半程的腾空时间较长,头顶起伏距离较大,腾空技术的规范性较差,容易被判罚腾空犯规。3.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两大腿重叠摆动腿膝关节角度随着比赛速度的提高而减小。王凯华和高文魁着地角相对较大,速度损失率较少;蔡泽林、尹加星和许皓的着地角较小,增大了着地阻力。高文魁前半程前支撑距离较大,全脚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在支撑腿后面,出现了“反弓”现象。4.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王凯华在离地时刻两大腿夹角较大,蔡泽林、尹加星、高文魁和许皓两大腿夹角较小,髋关节的灵活性较差。五名运动员的大臂后摆角度随着速度的提升而增加,大小臂前摆夹角随着速度的提升而减小。许皓在前、后半程大臂后摆不足;王凯华、蔡泽林和尹加星在后半程上肢大小臂前摆夹角较小,放松程度不充分。尹加星和许皓后蹬距离短,踝关节蹬伸幅度小。王凯华和蔡泽林离地时刻躯干前倾角较大,高文魁躯干的规范性较好,尹加星和许皓前半程躯干前倾角处于合理的范围,后半程躯干有“前趴”现象。

王喆[3](2021)在《我国优秀男子20km走运动员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改善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的竞走技术,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测量法、影像解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以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20km竞走前八名运动员竞走技术及相关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20km竞走前八名运动员比赛技术为测试对象,通过对前八名运动员在高速圈与低速的步长与步频、上肢技术特征、躯干技术特征以及下肢技术特征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在全程的速度整体呈现前快后慢,除陈X在整场比赛中为逐渐加速,其余七名运动员的速度分配在比赛的后半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整体呈现出通过增加步长来提升运动员的速度,整体左右步频相差不大呈现出高步频的技术风格。3.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在此次比赛中大臂后摆角的幅度整体较小,大臂后摆不充分,大小臂夹角差异较大。4.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头顶起伏距离整体保持较好、腾空时间处于模糊的腾空时限范围之内,蔡XX、崔XX的头顶起伏距离、腾空距离以及腾空时间相比较其他运动员的较大。许X的躯干倾角较大造成下肢摆动受限。5.我国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两大腿夹角整体相对均衡但是髋关节的开阔程度不够,两大腿重叠时膝关节夹角整体处于合理范围,李XX、许X在比赛中出现了小腿摆动紧张导致两大腿重叠时膝关节夹角较小,前八名运动员着地角整体较小,后蹬距离左右较为均衡,但后蹬不充分导致后蹬距离整体不足。

吴童[4](2021)在《我国16-17岁女子竞走运动员高速区间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动技术是具有科研价值的序列动作,技术并非肤浅的表面名词而是达成目的的正确方式,没有技术上的压力运动员可以从容参加比赛,这也失去了竞技体育的意义。竞走运动技术对于竞走项目来说是核心也是灵魂,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完成比赛,对每一个竞走运动员都是技术性的考验。目的:为改善我国竞走项目青黄不接导致的竞技水平下滑,国家田径管理中心投入大量精力加强竞走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设,近期各大比赛中青少年判罚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成绩不容乐观,提示我国青少年竞走技术动作的不完善成为限制竞走成绩提升的重要因素。高速区间的技术对于竞走比赛来说是最关键的一环,即使没给予过警告裁判也有权在冲刺阶段因技术犯规对运动员直接罚下,因此本文通过对2019年全国田径单项奥林比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锦标赛女子16-17岁高速区间运动技术为研究对象。方法: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竞走16-17岁女子青少年高速区间运动学特征进行探究。结果:整体技术组内差异明显,相对步长与速度呈正相关关系,拟合率高,贡献率高达53.85%,整体技术与速度关系符合回归方程v=-0.17+5.23相对步长+0.04离地躯干倾角+0.29着地躯干倾角;腾空技术组内差异明显,腾空距离与速度呈正相关关系,拟合率高,贡献率高达80.05%,腾空技术与速度关系符合回归方程v=2.6+8.04腾空距离-7.71腾空时间+2.81头部垂直起伏距离;上肢摆动技术组内差异明显;下肢摆动技术组内差异明显,后蹬距离贡献率高达38.05%。为了将青少年的个体优势发挥到极致,本文建立了三个级别的训练规划,为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以下研究成果:(1)经过阅读文献资料、数据处理后,除以往14项指标外新提出有价值贡献的3项指标(前摆距离、后蹬距离、大腿垂直时膝关节夹角),更加完善青少年竞走高速区间关键技术评估与训练体系,用于为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向国家输送优秀竞走运动员提供支撑。(2)通过对比赛实测的数据归一化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指标的贡献率,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干预的优先级顺序,训练计划需依据整体技术(相对步长>离地躯干倾角>着地躯干倾角)-腾空技术(腾空距离>腾空时间>头部垂直起伏距离)-下肢摆动技术(后蹬角度>着地角度>两大腿夹角)-上肢摆动技术(大臂后摆夹角>大小臂夹角)的顺序进行干预训练。(3)建立女子青少年高速区间分组练习的标准:一组3.45-3.75m/s、二组3.10-3.45m/s、三组2.47-3.10m/s,覆盖全体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将竞走技术17项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和因子分析后发现,青少年相对步长、腾空距离、腾空时间需进行分组训练,其余13项可进行整体训练。(4)通过青少年与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术动作对比后发现,需要教练员具备基本的数值概念:整体技术中的躯干倾角(0°-3°)、腾空技术中的腾空时间(0.055s)、上肢摆动技术中的大臂后摆角(70°-90°)和大小臂夹角(67°)、下肢摆动技术中的着地角(30°)和后蹬角(65°)。(5)依据在不同速度下的高速区间竞走技术模式,形成一套属于青少年全体训练的科学指标体系,以运动动作和专项技术优化为目标,研究逐级训练计划,顾及到优秀和普通运动员,提供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教练员与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依据,加强训练的时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董思羽[5](2021)在《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20公里前三名运动员技术分析》文中提出在世界各大体育强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根据竞走比赛专项特殊规则的要求,不断寻找合理的途径提高竞走项目的训练效果,是新时代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为进一步厘清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20公里竞走前三名运动员技术优势与不足之处,不断加强训练,优化技术。本文以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20公里前3名运动员比赛技术为测试对象,以前3名运动员的竞走技术及其相关要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量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全程比赛过程中,杨家玉和切阳什姐前后半程速度分配节奏起伏大。运动员杨家玉的速度高峰出现在前半程,整体呈现出“前半程快,后半程慢”的特点;刘虹和切阳什姐在比赛中整体呈现出“前半程慢,后半程快”的特点;刘虹体力分配合理,在最后冲刺阶段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速度,有着较强的冲刺能力,呈现出逐渐加速的特点,整体表现较为稳定。2.前三名竞走运动员在不同速度随着体力的消耗,身体机能产生变化,左右单步步长不均衡。杨家玉从低速到高速主要是通过增加步长提高移动速度;刘虹和切阳什姐步长小,步频较快的特点。3.前三名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腾空时间均处在模糊界限内,刘虹左右腾空距离不均衡,左右后蹬腿蹬地力量不一致;切阳什姐头顶上下起伏距离整体过高,竞走时支撑腿没有充分后蹬,向前的水平分力小,垂直分力大,比赛中容易导致腾空犯规;杨家玉左右单步腾空距离稳定、腾空时间较为均衡,但腾空时间较长。4.刘虹不同速度左右稳定但着地角度小,反映出刘虹踝关节力量差,竞走时易形成二次发力,影响加速;杨家玉左单步的躯干倾角小于右单步的躯干倾角,导致左腿摆动不足,左右步长不均匀;切阳什姐前摆不充分,小腿发力时肌群紧张,后撩明显。5.前三名运动员随着速度的加快,后蹬距离整体变化不大,后蹬作用效果较差。杨家玉前后摆臂过程中后摆不足,前摆较小,左肩的转动较大,双臂摆动时离躯干略远,双臂摆动离躯干越远越容易带动躯干转动;切阳什姐摆动腿向前送髋效果不明显,摆动幅度小,导致步长随速度提高而降低;刘虹整体后蹬角较小,蹬伸不充分。

覃金晶[6](2021)在《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离地技术分析》文中指出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项目中的传统优势项目,尤其是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在奥运会、世锦赛等世界重大比赛多次取得金牌和优异的成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生物力学测量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19年国际田联世界竞走挑战赛太仓站暨多哈世锦赛选拔赛中我国女子20公里竞走前三名运动员竞走技术中的离地技术进行分析,对关键技术和存在不足的地方进一步把握和加强,找出技术不足和突破点,充分提升竞走的关键技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以此提升我国的竞走成绩和技术水平。研究表明:1.我国三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比赛节奏呈现出“前慢后快”的节奏特点,三名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均出现在17km之后。2.我国三名运动员总体呈现出步长相当,步频快,左右步长相对均衡的技术特点。高低速下变化起伏大。三名运动员中,切阳什姐和刘虹在低速下步长小,高速下步长大;杨家玉在低速下步长小、高速下步长大。3.我国三名运动员在离地时刻躯干姿势直立水平好,基本处于合理范围以内。切阳什姐低速下躯干前倾角大,杨家玉和刘虹低速向高速下躯干前倾角变大。4.我国三名运动员离地时刻的大臂后摆角和大小臂夹角摆动幅度小。三名运动员都表现出前摆横摆和后摆肘朝外的技术外形。切阳什姐和杨家玉在低速下大臂控制能力基本达到优秀水平;杨家玉从低速到高速下大小臂夹角变小。刘虹低速下后摆技术较好,杨家玉从低速到高速下大臂后摆夹角变小,主要是由于杨家玉肩部转动较大。5.我国三名运动员离地时刻下肢技术与世界优秀水平相当。切阳什姐和刘虹两大腿夹角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后蹬角度处于世界优秀水平,但是刘虹在低速下后蹬角度相对较小;重叠膝关节角度相对优秀水平较小,踝关节角度处于合理范围值以内接近优秀水平;前摆技术接近世界优秀水平,切阳什姐和刘虹在低速下小于合理范围值;后蹬距离偏短。6.我国三名运动员总体着地角小,尤其体现在低速向高速走的时候,着地角减小;着地时刻膝关节角度在不同速度下均处合理范围以内,表现出的技术稳定、左右相当,且有效避免了屈膝的犯规判罚。7.我国三名运动员腾空技术稳定。高速状态下,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和头顶起伏距离在高速状态下均有接近临界值的时候,存在被判罚的危险。

闫娜[7](2020)在《我国优秀女子20KM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总结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竞走技术特征,使运动员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问题,笔者跟随课题组对2019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太仓)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进行现场拍摄,并将前六名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进行解析,作为数据支撑来完成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写作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提炼出运动员的技术特征,总结运动员的技术优势,找出运动员在比赛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运动员的竞走技术改进做铺垫,为提高日后比赛成绩做一理论参考,对其竞走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步长步频的角度来看,六名运动员的步长基本都在增加,但基本都表现出步长增加,步频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刘虹表现出步频一致、步长步频同时提高的“双高”现象,其她几名运动员出现左右单步步频不一致;刘虹、王应柳、李毛措三人左单步步长优于右单步步长。(2)从我国六名运动员的上肢摆动角度来看,除了切阳什姐,其她五名运动员前摆不均衡导致身体稳定性不足,肩关节紧张,不利于下肢的摆动,影响到整体竞走技术的发挥。切阳什姐摆动技术较为稳定,随着速度的加快,后摆幅度增大,前摆比较放松。(3)根据六名运动员下肢摆动距离得出,从低速走到高速走,运动员的后蹬距离略有增加,但前支撑距离有相应的缩短,这与运动员的髋关节灵活性有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从下肢摆动角度分析得出,后蹬角度大是我国这六名女子运动员的优势,但是六名运动员的左右着地脚角度出现较大差异而且随着速度的加快,两大腿重叠膝关节角度逐渐减小。李毛措、马振霞两名运动员的两大腿重叠膝关节角度较小,说明小腿放松不足,容易后撩进而造成腾空犯规。切阳什姐、杨家玉、刘虹三名运动员的两大腿夹角随着速度的提升均增大,但左右脚后蹬时的两腿夹角存在差异。(4)六名运动员离地、着地时刻的躯干前倾角差异较一致。刘虹在最后冲刺阶段,着地、离地时刻的左脚躯干前倾角大于右脚的躯干前倾角;李毛措、马振霞出现“前趴窝髋”的现象,导致髋关节活动受到限制。通过研究腾空距离得出,除马振霞以外,其他五名运动员左右单步腾空距离较为一致;马振霞左右单步的腾空距离存在差值较大。切阳什姐、刘虹两人技术较好,左右脚后蹬时的腾空时间一致;李毛措随着比赛的进行,腾空时间逐渐增大;王应柳、李毛措、马振霞三人的腾空时间较长。

孙婧纳[8](2020)在《中外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竞走是我国夺得奥运会和世界大赛金牌最多的田径项目,为了改进和优化我国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8年国际田联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八名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外国4名、中国4名)的竞走技术进行研究。1.中外八名运动员在本场比赛中的速度表现为“前半程慢,后半程快”。前半程速度起伏较平缓,后半程速度起伏较大,12公里至18公里一直持续加速。2.我国四名运动员从低速走、中速走再到高速走的平均步频比外国四名运动员的平均步频快,步频的增加也比外国运动员快,但我国四名运动员的平均步长比外国四名运动员的平均步长短,随着走速的加快外国运动员的平均步长不断增加,而中国运动员的步长平均值始终一致,中速、高速下外国运动员主要通过增大步长来完成后半程的比赛,我国运动员是通过保持稳定的步长提高步频来完成比赛。3.我国运动员相比外国运动员的离地躯干前倾角度小。从低速走到中、高速走我国运动员的离地时刻上肢前后摆动不充分,肩关节不放松,尤其是大臂后摆幅度相对外国运动员的摆动不充分。低速走到中、高速走我国运动员的后蹬由充分变得不充分,后腿蹬伸力量小。外国运动员低速走到中速走后蹬角度增加,高速走外国运动员与我国运动员的后蹬角度相近,蹬伸并不充分。我国运动员比外国运动员的离地膝关节角度大,都大于离地膝关节角度的合理值。低、高速走我国运动员比外国运动员的两大腿夹角小,后支撑时间也较短。4.我国运动员比外国运动员着地躯干姿态控制的好,但着地时刻大臂后摆幅度小且不充分,前摆大小臂夹角不均衡现象明显。我国运动员比外国运动员的着地角度小,踝关节力量较弱导致着地时刻脚尖勾不住。中外八名运动员的着地膝关节角度都大于合理值,但外国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的着地时刻膝关节角度大,尤其是中、高速下,髋关节摆动不充分使我国运动员的摆动腿前摆受限,前摆幅度不够大,步长受影响。我国运动员王娜在中速下、杨家玉在高速下小腿紧张,后撩明显,两大腿重叠膝关节角度小于外国运动员,前支撑所用时间比外国运动员所用时间短。5.我国运动员比外国运动员低速走所用的腾空时间短,中速、高速走所用的腾空时间逐渐增长并超过外国运动员的腾空时间,但小于外国运动员的腾空距离。王娜在中速下腾空时间和头顶上下起伏距离增大。中速到高速走我国运动员比外国运动员的头顶上下起伏距离大,切阳什姐和杨家玉在高速下腾空时间增长、头顶上下起伏距离增大。

王玉晗[9](2020)在《2018年亚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速度—技术”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竞走运动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竞走技术在比赛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分析其形势了解日本作为东京奥运会主场优势且目前成绩逐步提高,同时也是本次比赛我国运动员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为进一步探索和分析我国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总结国外运动员的优势,找出我国运动员的不足并及时弥补缺失,为接下来的训练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备战,力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再创佳绩提供参考指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测量法对2018年亚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进行分析,分别对运动员上肢、下肢、身体躯干以及步长、步频指标进行速度变化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研究结论:1.上肢技术方面:我国运动员王凯华左臂后摆角度均好于右臂,左右臂差值随速度的提升,摆臂幅度趋于平衡;金向前大臂后摆角度左右差值较小,摆臂幅度合理。高速走中除高桥英辉左右臂后摆幅度相差较大,其余五名运动员均好于低、中速后摆角度,左右臂差距缩小。训练中提高运动员肩关节灵活度,平时注意沉肩放松摆臂练习,加大摆臂幅度。2.下肢技术方面:低速到中速,六名运动员左腿离地后蹬角度的平均值均好于右腿。我国运动员王凯华右腿的离地后蹬角度均好于左腿,右腿蹬地更为充分;金向前右腿后蹬较差,后蹬腿发力结束过早;六名运动员普遍着地角过小,可进行上坡走练习和足跟走训练;六名运动员均存在两大腿夹角过小的现象,可进行髋部柔韧性和协调性练习,增加髋关节转动幅度提高步长;王凯华、金向前左腿重叠膝关节好于右腿膝关节,左腿放松水平好于右腿。3.身体躯干方面:低、中、高速走中金向前和Georgiy Sheiko躯干前倾角度较大;王凯华随着速度的提高躯干角在合理值内,身体躯干控制性较好;随着速度不断提高,金向前躯干前倾角度较大,身体姿势“前趴”,躯干姿势不稳定,应注重加强腰腹肌练习,可采用站墙腹部呼吸等方式进行身体形态练习。4.步长、步频方面:低速下,除了金向前和Georgiy Sheiko两名运动员外,其余四名运动员均为左右腿步长差值较大,左右腿不协调。低速到中速,六名运动员随着速度的提高步频增加。低速到中速阶段,王凯华左右腿步长差值较大左右腿不协调;高速阶段,王凯华速度的提升是由步长、步频同时增大。金向前随着速度的提升,步长增大;中速时,左右腿不协调现象出现,中速到高速阶段主要通过步长提高速度。

何永强[10](2019)在《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比赛期间的技术动作特征及训练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国际田径赛场上,竞走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也是国际赛事中我国夺金重点项目之一,在我国的田径界中起到标杆性作用。在竞走比赛中,拥有稳准的战术是确保比赛顺利完成的前提,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夺金以后,中国竞走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一直不景气,尤其是中国运动员的技术很难得到国际裁判的认可。本文在跟进竞走选手比赛和日常训练后,基于概率学与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大量原始数据,从而总结出女子20km竞走国内顶尖选手的技术特点,并分析了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同时研究相应的应对战术,从而为我国竞走在国际田径赛事上的焕发活力,再创佳绩打下基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赛场地三维定点摄像法、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对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比赛期间的技术动作特征及训练对策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探索女子20km竞走项目比赛期间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女子竞走项目运动员的技术优势和不足,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女子20km竞走项目,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优势在于步幅与身高之间比值相对合理,但依然存在步长较小且左右腿步长不一致的问题。(2)女子20km竞走的双腿共同支撑时,也有部分竞走运动员双支撑阶段两腿夹角相对较小,从而导致步幅下降,髋关节的动作和送往流利程度相应都会降低,从而影响成绩。国内选手左右腿夹角多数都有偏差,而且有些选手的偏差较大,这种不规范技术情况较为普遍。(3)女子20km竞走国内的优秀运动员曲腿犯规的概率较高。曲腿犯规在高水平运动员身上是很难发生的,但是由于我国选手的落地脚在着地时脚跟触地面积偏小,影响到着地蹬地力量相应增大,着地点离重心更近,以及支撑时间短,会给裁判拍地的不良印象,很容易给出曲腿判罚,后果严重。加上这种技术特点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更大压迫,因此伤病率大大增加。(4)女子20km竞走国内的优秀运动员存在手臂后摆夹角不到位的问题。手臂在前摆和后摆动作上有明显差别,前摆较为规范,后摆夹角不到位。也就是说,选手们往往能够注意到自己能够观察到的前摆动作,但是摆到身后的后摆动作往往变形较为严重,甚至低于80°夹角。运动员的前后摆如果肘关节夹角过小,在竞走时上肢有横向摆动的现象。(5)女子20km竞走国内的优秀运动员的躯干倾角大于最佳前倾角临界值3°。国内大部分运动员倾角都大于3°,这就会产生塌腰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髋关节活动范围,前摆和步幅的动作都会因此无法完全舒展开,而且不仅是对技术和速度的影响,还容易被裁判判断为曲腿犯规。(6)女子20km竞走国内的优秀运动员的送髋环节技术掌握不到位,髋关节移动幅度较小。我国选手在髋关节的前后摆位移上有明显差别,腾空时垂直方向位移明显,并且腾空状态下向前位移较多,也就是滞空距离大。国内运动员主动送髋动作技术表达不够清晰,加上重心在纵向的起伏程度较大,导致技术外观很差,影响到裁判的判断,导致被判定腾空犯规。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结合训练和比赛技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获取相应的技术应对策略,对我国竞走技术的锐意开拓进取和向更好成绩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发挥一点微薄作用。

二、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优秀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下肢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有关竞走技术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有关竞走技术的研究现状
        1.4.3 对上肢技术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技术阶段的选取与界定
        3.1.1 竞走技术阶段的选取
        3.1.2 竞走技术阶段的界定
    3.2 不同速度步长、步频分析
        3.2.1 不同速度步长分析
        3.2.2 不同速度步频分析
    3.3 不同速度肢技术分析
        3.3.1 不同速度着地角分析
        3.3.2 不同速度后蹬角分析
        3.3.3 不同速度两大腿夹角分析
        3.3.4 不同速度两大腿重叠膝关节角度分析
        3.3.5 不同速度后蹬距离分析
        3.3.6 不同速度前摆距离分析
        3.3.7 不同速度后摆距离分析
        3.3.8 不同速度前支撑距离分析
        3.3.9 不同速度腾空距离分析
    3.4 不同速度上肢技术变化分析
        3.4.1 不同速度大小臂夹角分析
        3.4.2 不同速度大臂后摆角度分析
    3.5 不同速度躯干技术分析
        3.5.1 不同速度头顶起伏距离分析
        3.5.2 不同速度腾空时间分析
        3.5.3 不同速度离地躯干前倾角分析
        3.5.4 不同速度着地躯干前倾角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有关竞走技术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有关竞走技术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3 相关指标的定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技术阶段的划分与选取
        3.1.1 竞走技术阶段的划分
        3.1.2 竞走技术阶段的选取
    3.2 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竞走运动员速度指标技术分析
        3.2.1 步长的技术分析
        3.2.2 步频的技术分析
        3.2.3 速度指标与关键技术动作的相关分析
    3.3 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竞走运动员腾空技术分析
        3.3.1 腾空时间的技术分析
        3.3.2 头顶起伏距离的技术分析
        3.3.3 腾空技术与关键技术动作的相关分析
    3.4 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着地技术分析
        3.4.1 着地角度的技术分析
        3.4.2 前支撑距离的技术分析
        3.4.3 两大腿重叠摆动腿膝关节角度的技术分析
        3.4.4 着地技术与关键技术动作的相关分析
    3.5 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离地技术分析
        3.5.1 两大腿夹角的技术分析
        3.5.2 上肢摆动的技术分析
        3.5.3 后蹬距离的技术分析
        3.5.4 踝关节蹬伸角度的技术分析
        3.5.5 躯干前倾角度的技术分析
        3.5.6 离地技术与关键技术动作的相关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我国优秀男子20km走运动员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测量法
        2.2.4 影像解析法
        2.2.5 对比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技术阶段的选取与界定
        3.1.1 竞走技术阶段的选取
        3.1.2 竞走技术阶段的界定
    3.2 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高速与低速步长与步频技术特征分析
        3.2.1 高速与低速步长特征分析
        3.2.2 高速与低速步频特征分析
    3.3 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高速与低速上肢技术特征分析
        3.3.1 高速与低速大小臂夹角特征分析
        3.3.2 高速与低速大臂后摆角特征分析
    3.4 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高速与低速躯干技术特征分析
        3.4.1 高速与低速头顶起伏距离特征分析
        3.4.2 高速与低速腾空距离特征分析
        3.4.3 高速与低速腾空时间特征分析
        3.4.4 高速与低速离地躯干倾角特征分析
        3.4.5 高速与低速着地躯干倾角特征分析
    3.5 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高速与低速下肢技术特征分析
        3.5.1 高速与低速两大腿夹角特征分析
        3.5.2 高速与低速两大腿重叠时膝关节角度特征分析
        3.5.3 高速与低速着地角特征分析
        3.5.4 高速与低速后蹬角特征分析
        3.5.5 高速与低速后蹬距离特征分析
        3.5.6 高速与低速前摆距离特征分析
        3.5.7 高速与低速前支撑距离特征分析
        3.5.8 高速与低速后摆距离特征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16-17岁女子竞走运动员高速区间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运动员基本情况
        3.1.1 各运动等级运动员基本指标
        3.1.2 各运动等级运动员基本指标差异性
        3.1.3 组内级别划分依据
        3.1.4 总结
    3.2 高速区间竞走指标体系的建立标准
        3.2.1 竞走运动技术的定义
        3.2.2 竞走运动技术的特征
    3.3 整体技术指标对比
        3.3.1 组内对比
        3.3.2 青少年女子整体技术指标分析
        3.3.3 小结
    3.4 腾空技术指标对比
        3.4.1 组内对比
        3.4.2 青少年女子腾空技术指标分析
        3.4.3 小结
    3.5 上肢摆动指标对比
        3.5.1 组内对比
        3.5.2 青少年女子上肢摆动技术指标分析
        3.5.3 小结
    3.6 下肢摆动指标对比
        3.6.1 组内对比
        3.6.2 青少年女子下肢摆动技术指标分析
        3.6.3 小结
    3.7 青少年高速区间指标总结
        3.7.1 竞走技术指标成分分析
        3.7.2 竞走技术指标优先级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结论一
        4.1.2 结论二
        4.1.3 结论三
        4.1.4 结论四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20公里前三名运动员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国外竞走技术的研究
        1.4.2 关于国内竞走技术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测量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技术概念的界定
    3.2 前三名竞走运动员速度区间的选取与技术关键时相的划分
        3.2.1 前三名竞走运动员速度区间的选取
        3.2.2 前三名竞走运动员技术关键时相的划分
    3.3 前三名竞走运动员步长与步频分析
        3.3.1 低速步长与步频分析
        3.3.2 中速步长与步频分析
        3.3.3 高速步长与步频分析
        3.3.4 不同速度步长分析
        3.3.5 不同速度步频分析
    3.4 前三名竞走运动员腾空技术分析
        3.4.1 腾空距离分析
        3.4.2 腾空时间分析
        3.4.3 头顶起伏距离分析
    3.5 前三名竞走运动员着地技术分析
        3.5.1 下肢技术的技术分析
        3.5.2 着地躯干姿势的技术分析
    3.6 前三名竞走运动员离地技术分析
        3.6.1 上肢技术的技术分析
        3.6.2 下肢技术的技术分析
        3.6.3 离地躯干姿势的技术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研究生期间部分记录图片
附件2 访谈提纲
致谢

(6)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离地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测量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技术的阶段选取与划分
        3.1.1 竞走技术阶段的选取与划分
        3.1.2 竞走技术的不同速度选取
        3.1.3 竞走比赛速度的分配
    3.2 我国女子前三名运动员步长、步频分析
        3.2.1 步长、步频的分析
    3.3 我国女子前三名运动员离地时刻身体姿势分析
        3.3.1 离地时刻躯干前倾角度的分析
    3.4 我国女子前三名运动员离地时刻上肢摆动技术分析
        3.4.1 离地时刻大小臂夹角的分析
        3.4.2 离地时刻大臂后摆角的分析
    3.5 我国女子前三名运动员离地时刻下肢摆动技术分析
        3.5.1 离地时刻两大腿夹角的分析
        3.5.2 离地时刻重叠膝关节角度的分析
        3.5.3 离地时刻后蹬角度的分析
        3.5.4 离地时刻后踝关节角度的分析
        3.5.5 离地时刻前摆距离的分析
        3.5.6 离地时刻后蹬距离的分析
    3.6 竞走离地技术对着地技术的影响
        3.6.1 竞走离地技术对着地角的影响
        3.6.2 竞走离地技术对着膝关节角的影响
    3.7 竞走离地技术对腾空技术的影响
        3.7.1 竞走离地技术对腾空距离的影响
        3.7.2 竞走离地技术对腾空时间的影响
        3.7.3 竞走离地技术对头顶起伏距离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我国优秀女子20KM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任务
        1.3.1 寻找运动员技术的优缺点
        1.3.2 对问题提出建议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技术阶段的选取与界定
        3.1.1 竞走技术的定义及其关键时相的界定
        3.1.2 分析阶段的划分与选取
    3.2 我国优秀运动员步长、步频的技术分析
        3.2.1 步长、步频的技术分析
        3.2.2 各阶段步长、步频提高百分比分析
    3.3 我国优秀运动员上肢摆动的技术分析
        3.3.1 后摆角度的技术分析
        3.3.2 大小臂夹角角度的技术分析
    3.4 我国优秀运动员下肢摆动的技术分析
        3.4.1 下肢摆动距离的技术分析
        3.4.2 下肢摆动角度的技术分析
    3.5 我国优秀运动员身体躯干的技术分析
        3.5.1 头部起伏距离的技术分析
        3.5.2 躯干倾角的技术分析
        3.5.3 腾空时间的技术分析
        3.5.4 腾空距离的技术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外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比较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速度区间的选取与竞走技术关键时相的划分
        3.1.1 中外八名女子20 公里竞走运动员速度区间的选取
        3.1.2 中外八名女子20 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关键时相的划分
    3.2 中外八名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步长、步频的对比
        3.2.1 低速下步长、步频的对比
        3.2.2 中速下步长、步频的对比
        3.2.3 高速下步长、步频的对比
        3.2.4 中外八名运动员步长、步频的对比
    3.3 中外八名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离地技术的对比
        3.3.1 离地躯干技术的对比
        3.3.2 上肢摆臂技术的对比
        3.3.3 下肢技术的对比
    3.4 中外八名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着地技术的对比
        3.4.1 着地躯干技术的对比
        3.4.2 上肢摆臂技术的对比
        3.4.3 下肢技术的对比
    3.5 中外八名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腾空技术的对比
        3.5.1 腾空时间的对比
        3.5.2 腾空距离的对比
        3.5.3 头顶上下起伏距离的对比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材料

(9)2018年亚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速度—技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比较分析法
        2.2.4 测量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8年亚运会男子20 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分段速度的划分与关键时相的选取
        3.1.1 前六名运动员分段速度区间的划分
        3.1.2 前六名运动员关键时相的选取
    3.2 2018年亚运会男子20 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上肢技术变化特征
        3.2.1 大臂后摆角度的变化特征
        3.2.2 大小臂夹角的变化特征
    3.3 2018年亚运会男子20 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下肢技术变化特征
        3.3.1 后蹬角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3.3.2 着地角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3.3.3 两大腿夹角的变化特征分析
        3.3.4 两大腿重叠膝关节角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3.4 2018年亚运会男子20 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身体躯干技术变化特征
        3.4.1 躯干前倾角变化特征分析
        3.4.2 腾空距离变化特征分析
        3.4.3 腾空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3.4.4 身体起伏的变化特征分析
    3.5 2018年亚运会男子20 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步长、步频技术变化特征
        3.5.1 前六名运动员低速下步长、步频分析
        3.5.2 前六名运动员中速下步长、步频分析
        3.5.3 前六名运动员高速下步长、步频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比赛期间的技术动作特征及训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关于竞走技术的研究
        2.1.2 关于竞走理念和训练对策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竞走技术的研究
        2.2.2 关于竞走理念和训练对策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比赛场地三维定点摄像法
        3.2.4 影片解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对比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训练对策研究
    4.1 步长、步频
        4.1.1 分析结果
        4.1.2 训练对策
        4.1.2.1 对策依据
        4.1.2.2 对策内容
        4.1.2.3 对策目的
    4.2 双支撑阶段两腿之间夹角
        4.2.1 分析结果
        4.2.2 训练对策
        4.2.2.1 对策依据
        4.2.2.2 对策内容
        4.2.2.3 对策目的
    4.3 脚掌仰角
        4.3.1 着地瞬间脚掌与地面夹角分析
        4.3.2 蹬地瞬间脚掌与地面夹角分析
        4.3.3 训练对策
        4.3.3.1 对策依据
        4.3.3.2 对策内容
        4.3.3.3 对策目的
    4.4 上肢摆动夹角
        4.4.1 分析结果
        4.4.2 训练对策
        4.4.2.1 对策依据
        4.4.2.2 对策内容
        4.4.2.3 对策目的
    4.5 身体前倾角
        4.5.1 分析结果
        4.5.2 训练对策
        4.5.2.1 对策依据
        4.5.2.2 对策内容
        4.5.2.3 对策目的
    4.6 髋关节运动幅度
        4.6.1 分析结果
        4.6.2 训练对策
        4.6.2.1 训练依据
        4.6.2.2 训练内容
        4.6.2.3 训练目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优秀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下肢技术分析[D]. 陈子博.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2]我国男子20km高水平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分析[D]. 陈土育.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3]我国优秀男子20km走运动员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D]. 王喆.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4]我国16-17岁女子竞走运动员高速区间运动学特征研究[D]. 吴童.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5]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女子20公里前三名运动员技术分析[D]. 董思羽.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6]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离地技术分析[D]. 覃金晶.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我国优秀女子20KM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D]. 闫娜.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8]中外优秀女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技术对比研究[D]. 孙婧纳.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9]2018年亚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前六名运动员“速度—技术”特征研究[D]. 王玉晗.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10]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比赛期间的技术动作特征及训练对策研究[D]. 何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  

我国精英女子竞走运动员重心轨迹的生物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