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个性化日历

设计个性化日历

一、设计个性化的年历(论文文献综述)

赵彦,杜娟,吴莉,周玉珍,陆蔚[1](2021)在《职业院校“四维多元”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培养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实践类课程。改革前,该课程面临"缺资源、不会用、教不会、考不过"的四大困境。改革后,课程以"中国情怀"为主线,重组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将思政元素与教学项目衔接,建设具有"全、精、细"特色的线上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线上线下"四维多元"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效果卓着,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李青[2](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王春丽[3](2021)在《任务驱动:助力数学思维健康发展——小学数学思维发展途径探析》文中指出任务驱动是数学教学着力于学的重要抓手,也是凸显学为中心的动力所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提炼,进而促进学习的不断深入,也促进数学思考的不断深入,最终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有发展,数学思维水平有提升。

张晓丽[4](2021)在《日历是什么样子的——“日历课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为了提升学科融合水平,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进一步落实,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些主题性课程,"日历课程"就是其中的一个主题单元。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引入大概念的设计理念。"日历课程"的大概念是:人类对天体运行规律的发现往往经历由粗略到精确的过程,日历是对太阳、地球和月亮等天体运行规律的记录与运用。基于此,我们将"日历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共5课时。下面呈现的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与思考。

孙珂[5](2020)在《基于用户体验的小程序产品微创新设计研究 ——以360小程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张,线上人口红利消失,轻量化的小程序产品成为了新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小程序产品大规模增长所构建的小程序生态将实现连接“人与服务”,且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小程序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对小程序的用户体验、使用场景的个性化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大多数小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流程依旧是照搬移动端APP设计开发的实践方法,如何根据小程序的用户特性进行小程序的创新设计是目前相关研究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本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程序产品的微创新设计研究为契机,运用桌面调研等方法分析小程序产品的服务类型、平台类别,运用Kano模型及QFD方法研究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要素,从场景、交互、价值、情感等多个角度探寻小程序产品设计流程的微创新策略,并展开相应的设计实践,以此来优化小程序产品的用户体验,同时为小程序开发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赵彤彤[6](2020)在《《时光博物》日历及衍生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每个年代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以及概括性的关键词,那些触动人心的生活画面,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日历作为传统的纪年工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是岁月的见证者,记录了每个时代的真实发展。往事如烟,岁月将它们汇聚,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用日历记载日期与时间,但在电子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出现令传统纸质日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只需动动手指,所有的时间计划安排就能一目了然。但是这样的日历太过无趣,展现形式较为冰冷,缺乏文化内涵。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有“文化+创意”、满足不同消费人群、更具功能性的日历,近两年在网上走红,开启了日历设计的新潮流,使纸质日历焕发出新的生命,使其有了情感和温度,成功转型。优化日历品质吸引受众,以其独特的方式,让我们了解日历是承载着传统文化、时代记忆的纪念品。这既是对品牌自身口碑的经营,也让日历文化得以传播、延续。本文主要论述了日历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阐述了日历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了日历的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日历的购买需求、销售情况及使用反馈,结合国内外市场上优秀日历设计案例,对日历从创意与理念、形式与材质、主题与功能上进行系统分析,用丰富的调研分析,指导设计实践。本次设计以“时光博物”为日历的主题,采用怀旧元素与的文创结合的形式。用日历让时光留于手边,随时回味,希望能与目标人群产生共鸣,使怀旧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在新时代有新的转变。

郝智琪[7](2020)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购买研究 ——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和群众文化活动逐渐不适配群众文化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需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国家从顶层设计发力,研究当下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整体局面,着力解决服务效能低下、供需不平衡和供给形式内容单一的问题。由此全国各地在领会国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纷纷结合自身情况与群众需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将有质量有体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进省市县各级,需要政府在政策标准和财政规划上做出倾斜,同时也需要政府以及文化事业单位将文化服务细分,将服务精准下沉,这也是供给侧改革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新尝试。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包含区域文化与历史传承的融合,整合优化文化服务项目,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技术创新与形式创新融进新时代民族精神中,以政府领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文化服务效能,在推动基层治理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供给多元化发展。济南市历下区政府积极学习新的服务理念,通过繁荣积淀深厚的老城区文化生活带动全区文化服务的提升,以“文旅融合”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方式,丰富全民健身活动,购买一系列讲座培训演出服务以及体育活动服务,精准对接基层群众对文体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历下区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不管在内容还是方式上,与其他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服务购买成熟的地区还有着一定差距,因此在创建“首善之区大美历下”的进程中,还要继续学习探索先进地区经验,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的提升带动区域文化治理水平的改进。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梳理济南市历下区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现状,以及政府购买过程中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做法与不足,并作出归纳总结。其主要问题包括政府购买的服务未能惠及广泛群众、政府购买方式单一、承接主体提供的文体活动形式落后以及群众对服务满意度不高;分析其原因包括购买主体对繁荣文化事业认识不足,使得政府购买未能完全落实;承接主体发展缓慢、能力不足;政府购买过程监管与考核还存在缺陷。通过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比其他有相关实践经验地区做法,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购买改进意见,包括:加强文化服务政府购买的落地性办法制定、合理规划使用政府购买财政资金、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承接服务以及创新购买内容购买数字文化。

薛雨静[8](2020)在《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量数字、图表、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如何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有效决策,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以及推断的全过程,项目化学习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高度契合。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章进行阐释:第一章基本理论概述。本章主要是对数据分析能力以及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进行界定。在数据分析能力的相关理论上,数据分析究竟是观念还是能力存在着争议,本研究根据词源的解释,认为数据分析是一种能力,并对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与构成进行概念界定。在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上,主要阐述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特点、设计步骤等基本理论。上述基本概念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依据。任何学习活动在设计前,都必须考虑其影响因素,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也不例外。本章认为教师在设计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发展水平;二是课标与教材中“统计与概率”板块的相关要求与内容;三是项目化学习在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第三章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分析。前两章已阐释了项目化学习是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那么该如何进行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呢?为此,本章选取了面向五年级的《环保送水》以及面向三年级的《制作日历》两个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分别从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五个步骤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的闪光点,为下文提建议做铺垫。第四章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建议。结合上述两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的闪光点,辅以笔者设计的案例,从以下五点对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提建议:一是多维思考项目选题,体会数据分析意义;二是聚焦数据分析能力维度,设计开放性、挑战性的驱动问题;三是长作业辅助项目活动设计,体验数据分析全过程;四是注重公开项目成果,反思数据分析过程;五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判断数据分析能力。

邹文孜[9](2020)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表现性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以评价促发展。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指的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过程,包括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结果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21世纪,核心素养被提出,各学科也相继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被概括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如何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表现性评价,如何实施,表现性评价能否继续发挥优势,最终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首先对表现性评价做了概念界定、介绍了表现性评价的历史源流、探寻了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理论层面,本研究建构了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框架,优化了表现性评价设计流程。基于所设计的框架,本研究设计了三个表现性评价方案并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进行实践,开展了实证研究以验证表现性评价测量结果的信度,以探索表现性评价在评价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的实证研究表明,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表现性评价是可行的。通过完成表现任务,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得到显着提高。表现性评价能正确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提升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值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以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表现性评价耗时耗力等缺点,避免增加师生额外负担。

汪剡佳[10](2020)在《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运营及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臻完善的互联网环境下,中国服装产业正在步入一个设计创造的新时代。从服装产业整体环境来看:一方面,线上线下的信息逐渐对称,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消费者对时装设计提出了更丰富、更个性、多元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革新,让新锐设计师以及初创品牌成为服装产业中的新兴力量,对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助推作用。另外,现阶段有众多的原创设计师品牌因资金周转不灵、规模小、管理不完善、推广创新度不够、产品抄袭泛滥等不同问题的出现,形成生存能力较差的现象,亦导致原创服装产业受到强烈的冲击。首先,本文通过分析原创设计师品牌和互联网思维的特征,对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历程与生存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剖析,为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发展与机遇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将原创设计师品牌发展现状与机遇进行分析,建立品牌创新运营的路径,提供以互联网思维作为核心的品牌发展策略;再者,以“江南布衣”、“密扇”为例,对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运营进行分析,并对线上设计师品牌做比较研究,提出运营创新与实践的思路;最后,以自营品牌“溶济”为切入点分析其品牌周边市场环境,进行产品开发的实践,对创新运营的推广模式进行尝试,提出可行性的方法,为原创设计师品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运营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以下两点:第一,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将原创设计师品牌的产品特征和体验服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互联网+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存活率,主动融入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二,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从品牌企划、产品开发、生产企划、营销企划各方面减少试错率并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运营与实践提供思路和做法,为我国原创设计产业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参考与支持。

二、设计个性化的年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计个性化的年历(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院校“四维多元”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三、课程思政与教学项目的衔接
四、线上线下“四维多元”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
    (一)建立优质线上教学资源,解决“缺资源”的问题
        1. 理论教学知识齐“全”
        2. 实践教学呈现“精”品
        3. 项目实施突显“细”致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工具,解决“不会用”的问题
        1. 教学平台:爱课程
        2. 教学工具:慕课堂
        3. 实验环境:Online Judge
        4. 游戏化教学软件:Blockly
    (三)实施教学“过程化”管理,解决“教不会”的问题
    (四)构建线上考证课程群,解决“考不过”的问题
五、改革创新与成效特色
    (一)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的全面衔接
    (二)线上线下“四维多元”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六、结语

(2)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任务驱动:助力数学思维健康发展——小学数学思维发展途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任务单一:收集年历,观察思考
任务单二:交流分享,初探规律
任务单三:观摩学习,拓宽视野

(4)日历是什么样子的——“日历课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字源追溯:体会日历的产生背景
二、问题生成:聚焦日历的研究目标
三、整体观察:了解日历的不同种类
四、深入比较:把握日历的基本内容
五、多维探究:体验日历的丰富内涵
    1. 合理开启活动内容,让学习更有逻辑性。
    2. 精心选取学习材料,让学习更有生成性。
    3. 适时引入项目学习,让学习更有实效性。

(5)基于用户体验的小程序产品微创新设计研究 ——以360小程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的
        1.2.3 理论意义
        1.2.4 实际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小程序产品研究现状
        1.3.2 微创新及用户体验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5.3 研究方法
        1.5.4 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1.6 本章小节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微创新概述
        2.1.1 微创新的定义
        2.1.2 微创新的特质
        2.1.3 微创新的应用
    2.2 用户体验概述
        2.2.1 用户体验的定义及发展
        2.2.2 用户体验的要素模型
    2.3 用户体验与微创新
        2.3.1 用户体验是产品微创新的理论基础
        2.3.2 微创新是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
        2.3.3 用户体验是检验产品微创新的标准
        2.3.4 微创新与用户体验在互联网产品的应用
    2.4 其他相关理论
        2.4.1 UCD设计理论
        2.4.2 双重态度模型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小程序产品的设计发展及案例研究
    3.1 小程序产品发展概述
        3.1.1 小程序产品的定义及发展
        3.1.2 小程序产品的分类
    3.2 小程序产品的特点
    3.3 小程序产品用户概述
    3.4 小程序产品案例研究
        3.4.1 微信小程序“小年糕”
        3.4.2 360小程序“吃鸡神枪”
        3.4.3 支付宝小程序“哈喽出行”
    3.5 小程序产品设计局限性
    3.6 小程序产品微创新设计原则
    3.7 本章小节
第4章 用户体验视角下360小程序产品的微创新设计研究
    4.1 360小程序产品用户研究
        4.1.1 用户定位及调研
        4.1.2 用户行为特征
        4.1.3 用户模型搭建
    4.2 360小程序产品用户体验流程分析
        4.2.1 用户使用流程分析
        4.2.2 用户体验旅程图
    4.3 360小程序用户需求归纳
    4.4 基于KANO模型的360小程序用户需求分析
        4.4.1 KANO模型问卷设计与收集
        4.4.2 KANO模型问卷数据分析
    4.5 基于QFD模型的360小程序设计要素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用户体验视角下360小程序产品微创新设计策略
    5.1 用户体验视角下360小程序微创新设计路径
    5.2 用户体验视角下360小程序微创新设计策略
        5.2.1 丰富用户使用场景进行需求微创新
        5.2.2 增加商业触点进行价值微创新
        5.2.3 完善用户互动体系进行互动设计微创新
        5.2.4 增加产品趣味性进行情感设计微创新
        5.2.5 搭建多样化营销渠道进行运营微创新
    5.3 本章小节
第6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360小程序产品微创新设计实践
    6.1 360小程序工具类产品设计项目简介
        6.1.1 设计任务分析
        6.1.2 产品设计目标
        6.1.3 产品信息架构
    6.2 360小程序工具类产品微创新设计实现
        6.2.1 产品需求迭代
        6.2.2 产品互动性设计
        6.2.3 产品情感化设计
        6.2.4 产品运营推广
    6.3 基于用户体验的360小程序工具类产品微创新设计评估
        6.3.1 大数据分析
        6.3.2 设计实践总结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6)《时光博物》日历及衍生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日历设计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怀旧产品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传统日历发展现状分析
    2.1 日历的概念
    2.2 传统日历的演变
        2.2.1 日历的起源
        2.2.2 日历的发展
        2.2.3 日历的主要形式
    2.3 传统日历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3.1 传统日历现存问题
        2.3.2 传统日历未来发展趋势探索
    2.4 本章小结
3 文化日历设计的崛起
    3.1 何为文化日历
    3.2 兴起原因
    3.3 发展近况调研及分析
        3.3.1 文化日历的形式
        3.3.2 文化日历的优点
        3.3.3 文化日历现存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怀旧设计
    4.1 人为什么会怀旧
        4.1.1 概念界定
        4.1.2 怀旧情绪产生的原因
    4.2 怀旧设计与怀旧产品
        4.2.1 国内怀旧设计现状
    4.3 怀旧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4.4 怀旧设计与文化日历
    4.5 本章小结
5 时光博物日历及衍生品设计实践
    5.1 时光博物设计定位
        5.1.1 产品定位
        5.1.2 目标人群
    5.2 时光博物标志设计
    5.3 日历设计元素筛选
    5.4 “时光博物”日历设计
    5.5 “时光博物”衍生品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时光博物”日历及衍生品设计研究调查
附录 B 2020 年文化日历发售信息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购买研究 ——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公共文化
        2.1.2 公共文化服务
        2.1.3 政府购买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PPP模式
        2.2.2 公共产品理论
第3章 历下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购买现状
    3.1 历下区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情况介绍
        3.1.1 购买内容
        3.1.2 购买方式
        3.1.3 承接主体
    3.2 历下区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评价
        3.2.1 发挥了政府购买的一定优势
        3.2.2 政府购买效益不明显
第4章 历下区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历下区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存在的问题
        4.1.1 文化服务购买惠及人群不足
        4.1.2 购买方式单一
        4.1.3 承接主体提供活动形式单调
        4.1.4 群众文化需求未能充分满足
    4.2 历下区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购买执行不到位
        4.2.2 政府引导承接主体竞争不够
        4.2.3 承接主体缺乏创新动力
        4.2.4 政府监管存在缺陷
第5章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对策建议
    5.1 完善文化服务购买规章制度
        5.1.1 细化购买目录
        5.1.2 明确文化服务购买办法
    5.2 强化政府购买财政管理
        5.2.1 制定文化服务购买财政使用细则
        5.2.2 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基金
    5.3 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承接服务
        5.3.1 降低文化组织准入门槛
        5.3.2 实施专业文化人才培养
    5.4 加强政府协调监督
        5.4.1 拓宽群众参与服务评价渠道
        5.4.2 成立公共文化政府购买协调机构
    5.5 加大数字文化服务政府购买力度
        5.5.1 购买公共文化云平台服务
        5.5.2 增加数字图书服务购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理论概述
    一、数据分析能力的概念界定
        (一)数据
        (二)数据分析观念
        (三)数据分析能力
    二、数据分析能力的基本构成
    三、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界定
        (一)项目
        (二)项目化学习
    四、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一)指向核心素养
        (二)真实性
        (三)探究性
        (四)挑战性
        (五)评价多样性
        (六)延展性
    五、项目化学习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项目选题
        (二)驱动问题
        (三)项目活动过程
        (四)项目成果
        (五)项目评价
第二章 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依据
    一、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发展水平
    二、课标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一)课标中数据分析观念的相关内容
        (二)教材中统计与概率板块的相关内容----以人教版为例
    三、项目化学习在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一)项目化学习有利于数据分析能力各个维度的培养
        (二)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性有助于数据分析能力的迁移
第三章 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环保送水”
        (一)项目选题
        (二)驱动问题
        (三)项目活动过程
        (四)项目成果
        (五)项目评价
    二、案例二“制作日历”
        (一)项目选题
        (二)驱动问题
        (三)项目活动过程
        (四)项目成果
        (五)项目评价
    三、案例中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各个维度培养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能力
        (二)数据的整理能力
        (三)数据的描述能力
        (四)数据的推断能力
第四章 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建议
    一、多维思考项目选题,体会数据分析意义
    二、聚焦数据分析能力维度,设计开放性、挑战性的驱动问题
    三、长作业辅助项目活动设计,体验数据分析全过程
    四、注重公开项目成果,反思数据分析过程
    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判断数据分析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案例一 环保送水
    案例二 制作日历
    案例三 统计:大蒜能顺利长大吗?
致谢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表现性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提出问题
        1. 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
        2. 表现性评价的兴起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教育调查法
        3. 教育实验法
        4. 访谈法
二、理论研究
    (一) 概念界定
        1. 评价
        2. 教育评价
        3. 表现性评价
    (二) 表现性评价历史源流
    (三)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表现性评价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多元智能理论对表现性评价的启示
        2. 建构主义理论对表现性评价的启示
        3. 观代教育评价理论对表观性评价的启示
三、研究动态
    (一) 国外研究动态
    (二) 国内研究动态
四、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一)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意义
        1. 促进多元评价的发展
        2. 评价复杂学习成果
        3. 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
    (二)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框架设计
        1. 框架设计
        2. 框架内涵
    (三)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流程
    (三) 表现性评价方案设计
        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 “遗传因子的发现”
五、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实践
    (一) 表现性评价方案的验证
        1. “植物生长素的发观”
        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和“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 访谈追踪实践效果
        1. 教师访谈
        2 学生访谈
六、研究总结
    (一) 研究结论
        1. 表现性评价契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 表现性评价契合高中生物学教学
        3. 表现性评价在实践中的优点
        4. 表现性评价在实践中的缺点
    (二) 研究建议
        1. 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建议
        2.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建议
    (三) 研究反思
        1. 本研究的可取之处
        2. 本研究的不足
    (四) 研究展望
七、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运营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发展现状
        1.1.2 原创设计师品牌现状及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重点和关键问题
        1.4.3 研究难点
    1.5 基本框架
    1.6 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文献综述与术语界定
        2.1.1 互联网思维界定及特征
        2.1.2 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定义与特征
    2.2 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历程
        2.2.1 国外原创设计师品牌崛起
        2.2.2 国内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崛起
    2.3 原创设计师品牌的生存现状
        2.3.1 原创设计师品牌地域特征
        2.3.2 原创设计师品牌风格分类分析
        2.3.3 国内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市场瓶颈
3 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的发展与机遇
    3.1 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的发展策略
        3.1.1 创新思维
        3.1.2 痛点思维
        3.1.3 用户思维
        3.1.4 粉丝思维
        3.1.5 极致思维
    3.2 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的机遇
        3.2.1 互联网平台的崛起
        3.2.2 主力消费者的改变
        3.2.3 买手制设计师品牌集合店的兴起
        3.2.4 时尚媒体业与政府的支持
    3.3 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的发展路径
        3.3.1 建立品牌DNA成为核心竞争力
        3.3.2 跨界合作延伸品牌价值
        3.3.3 体验营销贯穿品牌传播
        3.3.4 注重新生消费群体,赢得新消费市场
    3.4 本章小结
4 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案例分析
    4.1 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
        4.1.1 江南布衣品牌剖析
        4.1.2 产品特征
        4.1.3 运营推广
    4.2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品牌——密扇
        4.2.1 品牌分析
        4.2.2 传统设计产品特征
        4.2.3 运营推广模式
    4.3 线上设计师品牌案例对比分析
        4.3.1 产品个性化
        4.3.2 网站建设
        4.3.3 推广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实践一以“溶济”自营品牌为例
    5.1 原创设计师品牌环境分析
        5.1.1 品牌资产建设
        5.1.2 市场营销管理
        5.1.3 项目SWOT分析
    5.2 产品开发
        5.2.1 2021年秋冬主题名称——《重塑-影痕》
        5.2.2 产品开发效果图
        5.2.3 产品结构表
    5.3 运营推广创新
        5.3.1 社交电商推广
        5.3.2 文化传播事件营销
        5.3.3 搜索引擎推广
        5.3.4 项目风险分析与对策
        5.3.5 附表:投资与财务分析报告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设计个性化的年历(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院校“四维多元”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 赵彦,杜娟,吴莉,周玉珍,陆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3]任务驱动:助力数学思维健康发展——小学数学思维发展途径探析[J]. 王春丽. 数学教学通讯, 2021(10)
  • [4]日历是什么样子的——“日历课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思考[J]. 张晓丽. 小学数学教育, 2021(Z2)
  • [5]基于用户体验的小程序产品微创新设计研究 ——以360小程序为例[D]. 孙珂.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6]《时光博物》日历及衍生品设计研究[D]. 赵彤彤.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4)
  • [7]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购买研究 ——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D]. 郝智琪. 山东大学, 2020(11)
  • [8]指向小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研究[D]. 薛雨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表现性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邹文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互联网思维下原创设计师品牌创新运营及实践[D]. 汪剡佳.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设计个性化日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