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一、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超群[1](2021)在《基于博弈论的大庆油田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产资源开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随着遥感技术日渐成熟,借助遥感开展矿山环境调查与评价已然成为一种有效的常规手段,尤其在固体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方面,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非常成熟。相对而言,由于油气矿山遥感监测起步较晚,而且其开发特点与开采方式明显区别于固体矿山,因此针对其开发现状、矿山环境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为探求油气矿山开采特点,分析石油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建立油区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本文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矿山开发状况遥感地质调查与监测”的子项目“东北油气矿区地物信息提取与外业查证”的支持下,以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油田开采特点入手深入分析石油开采流程、开采要素组成,并进一步梳理了石油开发对环境影响途径;随后,针对油气区生态环境特点构建了油田开采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阐明了相应的遥感监测要素与因子获取技术;采用基于博弈论的AHP-PCA搭建了油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在大庆油田开展了油田矿山生态环境评价实践,并查明了研究区不同县区的采油突出环境类型,全方位验证了本文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其主要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1)经过GF-2号影像解译,发现大庆油田在大庆市的开采主要集中在萨尔图区、红岗区,采油建筑物占比均超过4%,而杜蒙县和林甸县油区开采较少。(2)通过石油开采流程分析了采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途径。针对油区开发引发的不同环境问题,可以从自然胁迫、资源损毁、地质灾害和采油隐患方面建立油气矿山环境指标体系,并采用FVC、水网密度指数、In-SAR、开采密度指数等算法进行因子指标提取。(3)对比矿山评价常用主客观方法,选取基于博弈论综合赋权的AHP-PCA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对大庆油田生态环境进行了科学评价,同时以该模型为基础提出指标得分算法获取各区显着生态环境问题。表明该评价模型可以合理整合环境因素、专家观点,适用于油气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的评价。(4)大庆油田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分为四个等级,严重影响,较严重影响、一般影响和无影响。其中无影响区域约占84.36%,严重影响区域集中在萨尔图区、红岗区、龙凤区和让胡路区;萨尔图区、红岗区和龙凤区的突出环境问题有7个,针对采油严重影响区提供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应对措施。

施梦慧[2](2020)在《基于熵权法-B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评价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现代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迫切需要客观全面的评估地区物流的发展,为企业决策和政府管理指明方向。但是,我国区域物流评价仍处于初级阶段,指标体系构建不全面,评价方法较主观。为了能够精准量化评价,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一套区域物流指数模型,从而利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区域物流评价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物流指标构建和方法评价方面的优缺点。然后以江苏省2002-2018年相关数据为例,遵循指标选择的可获取性、代表性和独立性等原则,构建初始指标体系,通过R型聚类法的类平均法和变异系数定量筛选区域物流指标。筛选后的区域物流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物流指数、发展潜力指数、物流效益指数、环境影响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构成。接着提出基于熵权法-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即利用熵权法求得初始指标权重,加权得到初始区域物流综合指数。以标准化后的初始指标数值和初始区域物流综合指数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最终指标权重为输出,将熵权法初始评价结果分为16个训练样本和1个测试样本,通过Matlab2016a仿真,加权得到江苏省物流综合指数和各分项物流指数值。最后通过折线图、饼图分析江苏省总区域物流指数和各分项物流指数的趋势及成因,指出政府应注重铁路、管道运输等管理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对物流企业给予一定扶持,注重生态保护,控制污染排放量,从而提高江苏省的物流经济水平。

陈宝生,吴同,韩汶昕,陈蕴泽,胡香凝[3](2020)在《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调研了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现状,对输油管道现有常用的泄漏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特点,将其分成管内、管壁、管外三大类。分别介绍了每类技术的细分种类、实施原理、优缺点以及最新发展现状等内容。

刘胜利[4](2020)在《输油管道事故时间特征及溢油扩散范围研究》文中指出准确预测事故概率以及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后果对于输油管道事故定量环境风险评价而言至关重要。但是严重管道事故数量较少,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准确计算其发生概率。此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参数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直接影响了泄漏油品扩散范围的预测精度。鉴于此,本文探究了输油管道事故的时间特征以及土壤参数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对泄漏油品扩散范围预测结果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为了完善输油管道事故概率的计算,本文基于概率论建立了随机点过程模型来描述以严重程度为标度的管道事故数据,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识别了管道事故序列的时间特征。结果显示所研究的管道事故具有时间聚集特性,且与前期管道事故存在一定的时间关联。最后,从失效因素入手,分析了管道事故序列的时间聚集特性及不同严重程度管道事故发生规律之间差异的形成原因。(2)针对严重输油管道事故频率的计算,本文采用可视图算法将管道事故序列转化为复杂网络,并从节点的度分布、聚集系数和最短路径长度等描述复杂网络特征的关键参数入手,分析了管道事故序列的时间特征。然后,依据贝叶斯理论构建了层次贝叶斯模型,通过与三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说明了层次贝叶斯模型计算事故频率的优势。结合后验预测检验和真实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层次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讨论了层次贝叶斯模型的实用性。(3)预测灾难性事故概率的关键是如何采用有限的数据对尾部的真实分布情况进行拟合。本文在依据极值理论中的超门限峰值法分析1986-2019年美国输油管道事故数据分布尾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幂律模型对灾难性管道事故数据进行拟合。然后通过Vuong检验验证了幂律模型计算灾难性管道事故概率的可行性,最后,讨论了幂律模型的潜在应用价值。(4)预测泄漏油品的扩散范围对于评估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而言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陆上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特点,建立了描述泄漏油品在地表及地下流动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际事故进行了验证。(5)为了准确预测泄漏油品扩散范围,本文依据多项式混沌展开方法建立了代理模型计算油品在土壤中扩散范围,解决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所面临的计算量问题。然后,研究了土壤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使用基于PAWN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泄漏油品扩散范围不确定性的关键参数。最后,以管道泄漏事故为例,讨论了将土壤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考虑在内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宋正民[5](2020)在《中俄原油管道周围冻土热状况演化规律及块石管堤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地区的冻土退化给各类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与其它工程不同,埋地油气管道因其自身特性,对多年冻土的扰动更为剧烈。且受管道埋设深度、管道运行温度差异的影响,埋地式油气管道下部多年冻土的融化固结沉降以及差异性冻胀现象十分显着。为解决管道沿线受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高温原油管道所造成的管道不均匀冻胀、融沉病害,已开展了大量的现场监测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由于管道常年正温运营,导致管道周围冻土融沉、管沟积水、管道差异性沉降等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掌握油气管道运营过程中周边冻土热状况对于研究管-土相互作用以及管道病害防治十分关键。本文以中俄原油管道(CRCOP)为研究背景,依据中俄原油管道已有现场监测数据及管道实际尺寸,通过一定比例的缩尺,开展了常规埋地式以及块石管堤架设式输油管道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通过监测管周冻土的温度、水分变化,系统地研究了管道与周边冻土的热交换过程和水分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传热模型与流-固耦合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埋地式管道与块石管堤架设式管道对其下部冻土的长期热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埋地式输油管道模型试验:管周冻土受管道热影响存在显着的升温、融化现象,六个周期后最大融深可达0.84m;最大融化深度随管壁温度波动呈周期性波动,靠近管道处形成融化夹层,且这一融化夹层厚度随管道运行时间的增加不断加大;管底未冻水含量受管道热影响存在显着的水分迁移现象,但随着管道运行周期的增加,水分逐渐消散;管道运行过程中地表存在显着的冻胀、融沉变形,但整体呈沉降趋势,沉降变形量越靠近管道处越高。(2)块石管堤架设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管堤底部冻土存在显着的冷却降温过程,这是由于块石层阻断了管道与底部冻土的直接热交换;管堤底部未冻水含量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埋地式断面,无明显水分迁移现象,这是由于管堤底部冻土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冷却降温过程;块石层顶部填土受两侧环境温度影响地表变形量高于埋地式,且从中部往两侧逐渐减小。(3)常规埋地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包裹保温层可显着降低管道与周围冻土间的热交换强度,不同保温层厚度下管道运行50年内管底最大融化深度可分别达7m(4 cm)、6m(8 cm)、5.5m(12 cm),下降幅度分别为0.1 m/a、0.08 m/a、0.07m/a;通过分析不同保温层厚度下管周融化圈的变化过程可知,当保温层厚度达到8cm后,融化圈的增加速度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加差异较小。(4)块石管堤架设管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放边界条件下管堤的冷却降温效果优于封闭边界,包裹保温层后降温效果进一步提升;管道运行初期,管堤底部冻土存在显着的降温过程,之后随管道运行时间的增加,管堤底部冻土温度逐渐升高;开放边界底部冻土地温场呈显着不对称分布,但随着管道运行时间的增加这一不对称性逐渐减弱。

刘胜利,梁永图,王逍[6](2020)在《陆上输油管道溢油扩散规律及泄漏后果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输油管道一旦泄漏不但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将对周围环境、沿线居民带来不利影响,掌握泄漏油品在周围环境中的渗流、地表扩散以及蒸发情况,对于开展管道应急处理和泄漏后果评价至关重要。结合陆上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特点,从事故条件下的泄漏量、泄漏油品的流动扩散规律以及泄漏后果等方面入手,对成品油管道泄漏油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泄漏油品在周围环境的扩散过程,预估泄漏后果并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提出了建议。

班杨[7](2019)在《长庆油田某采油厂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道输送成为油气输送的重要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原油输送成本,减少损耗,节约能源,同时减少车辆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管道运输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管道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十分必要。1、本文以长庆油田某采油厂管道为调查对象,对输油管道工程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的和源项分析,研究了原油泄漏对土壤、地表水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范围为直接泄漏区域的0-20cm 土层;地表水影响范围为泄漏区域下游12.2km。2、针对环境敏感区,实地调查了已有的输油管道风险防范设施,依据风险防范规章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后续调查,水源地范围内的管线已经改线迁出,避让了水源地保护区。3、对管道运行区间典型污染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对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苹果,提出了改进方案。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为项目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同类型项目决策提供信息反馈。本文的研究成果能有效的降低管道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完善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对于油气管道运行的环境风险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环境示范效应。

李新宏[8](2019)在《海底油气管道泄漏风险演化机理及防控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临海油气管道及陆上终端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为依托,针对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及衍生重大事故风险,以及存在泄漏演化机理不清、分析和评估方法欠缺等问题,开展海底油气管道泄漏风险演化机理及防控方法研究,在海底管道综合风险评价方法、不确定条件下泄漏动态风险评估方法、海底油气管道时变泄漏特性、管道泄漏水下气体羽流行为、海面气体运移过程及安全评估、管道维修规划及泄漏应急管理框架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创新,揭示海底油气管道泄漏风险演化机理,形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风险评估和防控方法,为保障我国海底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海底管道综合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保证海底油气管道运行安全需要识别失效致因因素,开展详细的安全分析。提出基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海底油气管道综合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失效致因因素相互关系分析、危害事件耦合分析和风险等级评价三个方面。采用决策试验与实验室评价法(DEMATEL)方法识别和分析管道失效致因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风险致因因素因果类型。应用模糊推理方法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风险因素的风险值。基于耦合度模型分析危害事件耦合对于管道失效风险的影响。通过案例应用分析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我国海底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提供支持。2不确定条件下海底管道泄漏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不确定性是定量风险评估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结合层次贝叶斯分析(HBA)和贝叶斯网络(BN),提出不确定条件下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动态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克服数据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基于小样本先兆数据,采用HBA方法评估基本事件发生概率,解决不同源数据之间的不确定性。考虑基本事件以及安全屏障之间的条件依赖关系,应用BN建立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场景演化模型,推理不同泄漏场景发生概率,并由模糊损失比率方法得到不同泄漏场景的后果损失。综合后果发生概率和损失,得到海底油气管道泄漏风险值。应用新的先兆数据对管道泄漏风险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动态风险剖面,可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海底管道泄漏风险预警和决策提供支持。3海底油气管道时变泄漏特性研究考虑海底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运行特点以及工艺控制措施对泄漏过程的影响,基于工艺模拟软件OLGA建立海底油气管道全过程动态泄漏模型,形成管道泄漏计算流程,预测海底输气管道和海底原油管道泄漏过程。研究泄漏点压力和介质释放速率响应过程,分析泄漏孔径、泄漏位置和泄漏点数量对管道泄漏过程的影响,探讨保压运行和紧急关断对不同孔径工况泄漏过程的影响,揭示海底油气管道泄漏机理,提出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工艺控制策略。4海底管道泄漏水下气体运移行为与安全评估研究针对海底输气管道泄漏水下气体运移扩散问题,设计和构建小尺度水下气体泄漏扩散实验系统,开展多工况条件下的水下气体泄漏扩散实验。提出海底输气管道泄漏水下气体扩散行为安全评估流程,建立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的水下气体羽流行为数值预测模型,采用小尺度实验结果验证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应用已验证的数值模型开展水下气体泄漏羽流行为和水面涌流效应研究,分析海流条件下水下气体运移过程,确定关键风险参数,分析气体泄漏速率、海流速率、水深和泄漏位置对气体扩散行为的影响。5海底管道泄漏海面气体扩散行为与环境影响研究考虑海底输气管道泄漏海面气体扩散场景演化及危险性评估问题,提出海面气体扩散仿真与安全评估流程,基于CFD方法建立海面气体运移扩散数值模型,预测海面可燃气云形成过程,以某自升式平台为例,探讨海面气体扩散对海面结构物的影响,评估危险区域分布。考虑可能的点火场景,模拟和分析海面可燃气云爆燃特性。依据爆燃伤害准则,评估爆燃超压、火焰温度和热辐射对海面结构物和作业人员的影响,能够为水下气体泄漏衍生重大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6海底管道维修规划方法及泄漏应急管理框架研究针对海底管道腐蚀泄漏问题,提出基于风险的预防性维修规划方法,采用BN评估管道失效及后果场景发生概率,根据可接受准则,结合管道失效概率分布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采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建立管道腐蚀状态演化模型,权衡维修费用和可用性确定管道维修方案。提出海底管道维修作业安全分析方法,识别作业失效致因因素,评估维修作业可靠性,确定管道维修作业关键风险因素,为我国海底油气管道维修作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从系统层面构建“风险-应急”一体化的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应急防控框架,提出应急响应程序和实施原则,设计海底管道泄漏应急信息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内容。

李芹[9](2019)在《冻融作用下输油管道邻域土体水热力耦合研究》文中指出自2011年来,中俄原油管道及二线相继投产,管道起始于斯科沃罗季诺,止于大庆,国内段途经冻土区,此长距离大口径原油管输在国内尚属首例。尽管设计时已考虑了温度的影响,但冻土区土体随季节的冻胀融沉依然不可避免地对管道产生了较大的挤压、牵拉等作用,导致管道变形、漂浮甚至断裂,严重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行。因此,探明冻土区原油管道在土体冻融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和变化趋势,并以此指导管道设计、运营决策,就成为管道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针对中俄原油管道塔河地区的沼泽冻土和斜坡冻土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管道运营对邻域土体的水热力影响和管道在冻融作用下的稳定性及安全条件。本文基于Harlan水热耦合理论,建立了以孔隙率和温度为变量的饱和冻土水热耦合模型,并根据孔隙率与应变的关系,建立了水热场与应力场的联系,对模型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将其写入COMSOLMultiphysics中的系数型偏微分方程模块。借鉴以往的单向冻结实验,从温度场、水分场及冻胀量三方面验证了模型及相关参数的适用性。以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塔河段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沼泽多年冻土区二维管土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管道运行下,随着季节、冻融循环次数、管道埋深、保温层厚度的变化,管道周围土体的温度场分布、水分场分布、应力场分布、土体融化深度、土体冻融量、管道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并根据上述分析,得出保证无保温层管道安全运行的埋深须大于2.1m~2.3m,小于2.1m大于1.8m须敷设50mm~60mm以上保温层。基于强度折减法及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斜坡-管道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含水量、角度不同的多年冻土斜坡及季节冻土斜坡在管道运行影响下,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在管道运行后,多年冻土斜坡距离管道中心0.4065m(管道半径)的截面,安全系数较自然状态减小的最大比例为61%,季节冻土斜坡为16%;多年冻土斜坡距离管道中心5m的截面,安全系数减小的最大比例为46%,季节冻土斜坡为12%;管道运行对多年冻土斜坡的影响较季节冻土大;多年冻土斜坡角度大于30°,季节冻土斜坡角度大于25°,距离管道中心0.4065m截面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管道穿越多年冻土区及季节冻土区斜坡且无防护措施时,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斜坡角度须低于30°及25°,大于30°及25°需采取防护措施;含水量对季节斜坡的影响大于多年冻土斜坡,含水从15%增加至25%,多年冻土斜坡安全系数减小12%~36%,季节冻土斜坡减小20.7%~40.39%。论文研究成果对掌握管道运行影响下管道及邻域土体水热力场变化规律、斜坡稳定性变化趋势,以更好地指导冻土区特殊地段管道的设计、施工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薛驹[10](2019)在《南阳混输原油管道安全运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油源掺混输送可显着提高原油管道的输量和运行效率。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当新混入原油为重质、劣质原油时,可能会影响原油的流动性,同时还可能引起原油的浊点升高、固相沉积增加,带来管道堵塞的风险。南阳输油管道在混入脱蜡油后就出现固相沉积物堵塞过滤器、储罐等设备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阳混合原油固相沉积规律,提出了防堵与安全运行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脱蜡油、双江油及二者掺混原油为对象,测试了各原油样品及掺混原油的黏度,建立了各油样的黏温曲线模型;应用气相质谱色谱仪开展了全组分测试,应用棒状薄层色谱仪开展了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含量测试,分析了各油品的组成分布,并基于组分实验结果,应用Whitson方法对脱蜡油、双江油进行了重馏分拆分;采用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脱蜡油、双江油及三种不同掺混比下的混合原油开展了热分析实验,基于实验结果计算了各油品的浊点和沉积量。(2)基于简化的微扰硬链统计流体缔合(sPC-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包含气相,液相,富蜡相和富沥青质相的原油固相沉积热力学预测模型,描述了混合原油的液固相平衡条件,预测了原油中蜡和沥青质沉积规律。在该模型中,提出了应用sPC-SAFT状态方程进行含沥青质和蜡的原油的特征化方法,结合二元系统固体的溶解度的实验数据建立了预测二元交互系数的关联式,同时采用通用似化学活度系数法(UNIQUAC)描述富蜡相的非理想性。计算了南阳混合原油在不同掺混比下的浊点和固相沉积量,浊点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12%,沉积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04%。(3)考虑了原油流动过程中分子扩散、剪切剥离和沉积层老化等因素,建立了原油固相沉积动力学预测模型,采用OLGA多相流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实际管道的运行参数对管道的热、泵站工艺参数、土壤物性参数进行调整,使水力、热力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相符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冬季和夏季在不同掺混比下的固相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脱蜡油和双江油掺混比为1:1.5的混合原油在冬季的最大沉积速率为0.15mm/月,夏季为0.09mm/月,掺混比为1:1.75和掺混比为1:2的混合原油比掺混比为1:1.5的混合原油的最大沉积速率分别低19.64%和29.98%。(4)针对南阳输油管道设备固相堵塞的问题,提出了添加石脑油、添加沥青质分散剂和工艺改造三种措施,对添加石脑油和分散剂的混合原油开展了 DSC实验,添加10%石脑油和0.1%分散剂后,浊点从58.82℃分别降为58.11℃和52.45℃。考虑了投资成本、运行成本、防堵效果、工艺复杂度、环境影响这五个方面对上述工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经济比选,结果表明,对南阳输油管道而言,添加分散剂及工艺改造均是可行的。

二、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博弈论的大庆油田生态环境遥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1.2.2 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区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2.1 主观评价方法
    2.2 客观评价方法
    2.3 博弈论综合评价方法
第3章 大庆油田开采与潜在生态环境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数据来源
    3.2 采油流程概述
    3.3 油田开采要素
    3.4 大庆油田开采状况
    3.5 石油开采对环境影响
        3.5.1 开采类生态环境影响
        3.5.2 运输类生态环境影响
        3.5.3 背景环境类生态环境影响
第4章 油田生态环境指标构建
    4.1 指标选取依据
    4.2 评价指标选取
        4.2.1 自然胁迫指标选取
        4.2.2 资源损毁指标选取
        4.2.3 地质灾害指标选取
        4.2.4 采油隐患指标选取
第5章 油区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
    5.1 AHP赋权
    5.2 PCA赋权
    5.3 综合评价
        5.3.1 综合权重计算
        5.3.2 油区生态环境评价
    5.4 油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熵权法-B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评价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区域物流指数概述
        2.1.1 区域物流指数的概念
        2.1.2 区域物流指数的影响因素
    2.2 熵权法的概述
        2.2.1 熵权法的概念
        2.2.2 熵权法的优缺点
    2.3 BP神经网络的概述
        2.3.1 BP神经网络的概念
        2.3.2 BP神经网络结构
    2.4 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流程
        2.4.1 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4.2 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熵权法-B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评价分析
    3.1 区域物流指标体系定量筛选
        3.1.1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3.1.2 R型聚类分析筛选指标
    3.2 区域物流权重分析模型的建立
        3.2.1 熵权法确定初始权重
        3.2.2 BP神经网络基本步骤
        3.2.3 基于熵权法-BP神经网络的权重模型
    3.3 区域物流指数的综合评价
        3.3.1 区域物流评价的量化模型
        3.3.2 区域物流评价等级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苏省区域物流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 江苏省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的框架搭建
        4.2.2 初步筛选指标
        4.2.3 聚类分析定量筛选指标
        4.2.4 主要指标的解释
    4.3 江苏省区域物流指数的计算
        4.3.1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4.3.2 BP神经网络优化指标权重
        4.3.3 最终区域物流指数评价值计算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江苏省区域物流综合指数分析
        4.4.2 江苏省区域物流分项物流指数分析
    4.5 发展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管内参数检测技术
    1.1 基于压力的泄漏检测技术
        1.1.1 压力点分析法
        1.1.2 负压波法
        1.1.3 压力梯度法
        1.1.4 分段试压法
    1.2 基于流量的泄漏检测技术
        1.2.1 流量平衡法
        1.2.2 互相关分析法
    1.3 基于管内声学参数的泄漏检测技术
        1.3.1 智能球泄漏检测技术
        1.3.2 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器检漏技术
2 管壁参数检测方法
    2.1 超声波法
    2.2 电磁超声检测法
    2.3 声波法
    2.4 声发射法
3 管外参数检测方法
    3.1 基于温度的泄漏检测技术
        3.1.1 光纤温度传感器检漏技术
        3.1.2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检漏技术
        3.1.3 热红外线成像泄漏检测技术
    3.2 基于浓度的泄漏检测技术
        3.2.1 浓度传感器检漏技术
        3.2.2 放射性泄漏检测技术
4 对比与分析
5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5.1 注重微渗漏检测与定位
    5.2 输油管道自动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

(4)输油管道事故时间特征及溢油扩散范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输油管道事故发生规律分析
        1.2.2 输油管道事故泄漏油品扩散模型
        1.2.3 输油管道泄漏油品扩散范围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输油管道事故时间特征识别
    2.1 随机点过程
    2.2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2.2.1 事件时间间隔直方图
        2.2.2 变异系数
        2.2.3 法诺因子法
    2.3 结果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严重输油管道事故频率分析
    3.1 复杂网络理论
        3.1.1 复杂网络的建立
        3.1.2 复杂网络分析
    3.2 层次贝叶斯模型
    3.3 输油管道事故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3.3.1 所有输油管道事故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3.3.2 不同输油管道公司事故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3.4 输油管道事故时间序列层次结构分析
    3.5 层次贝叶斯模型分析
        3.5.1 层次贝叶斯模型的验证
        3.5.2 后验预测结果检验
    3.6 实际应用
        3.6.1 完善管道安全管理
        3.6.2 严重管道事故的发生频率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灾难性输油管道事故概率分析
    4.1 管道事故数据处理
    4.2 极值理论
        4.2.1 超门限峰值法
        4.2.2 幂律模型
    4.3 结果分析
        4.3.1 幂律分布的验证
        4.3.2 幂律模型的拟合
        4.3.3 无标度特性分析
    4.4 实际应用
        4.4.1 灾难性管道事故概率预测
        4.4.2 管道安全管理评价的新角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油管道事故泄漏油品扩散模型
    5.1 地表油品流动扩散模型
    5.2 地下油品流动扩散模型
        5.2.1 地下油品流动扩散过程分析
        5.2.2 模型建立及求解
    5.3 模型验证
        5.3.1 室内试验验证
        5.3.2 实际事故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下油品流动扩散模型参数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基于PCE的代理模型
        6.1.2 基于MC的不确定性分析
        6.1.3 基于PAWN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6.2 案例分析
    6.3 结果讨论
        6.3.1 不确定性分析
        6.3.2 参数敏感性分析
        6.3.3 实际应用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A 1986-2009年管道事故序列的事件时间间隔直方图
附录B 基于圣维南方程的地表油品流动模型离散过程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中俄原油管道周围冻土热状况演化规律及块石管堤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概况
        1.1.2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工程病害
        1.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
        1.2.2 管-土热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2.3 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路线
第二章 室内模型试验
    2.1 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2.2 模型试验方案
        2.2.1 常规埋地式管道监测断面布设方案
        2.2.2 块石管堤架设式管道监测断面布设方案
    2.3 试验土基本物理性质与土体装填过程
    2.4 数据采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道周边冻土热状况试验结果分析
    3.1 埋地式输油管道试验结果分析
        3.1.1 埋地式管道周边冻土温度变化分析
        3.1.2 埋地式管道周边冻土未冻水含量变化分析
        3.1.3 埋地式管道地表沉降量变化分析
    3.2 块石管堤架设式输油管道试验结果分析
        3.2.1 管堤底部冻土温度变化分析
        3.2.2 管堤底部冻土未冻水含量变化分析
        3.2.3 块石管堤架设式管道地表沉降量变化分析
    3.3 常规埋地式-块石管堤架设式管道差异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埋地式管道长期热状况演化规律分析
    4.1 数值模型和边界条件
        4.1.1 物理模型
        4.1.2 数学模型
        4.1.3 边界条件
        4.1.4 初始温度场
        4.1.5 有限元分析系统验证
    4.2 埋地式管道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2.1 管道周边融化圈发展过程
        4.2.2 管底土体升温过程分析
        4.2.3 人为冻土上限变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块石管堤架设管道长期热状况演化规律分析
    5.1 数值模型和边界条件
        5.1.1 物理模型
        5.1.2 数学模型
        5.1.3 边界条件
        5.1.4 初始温度场
    5.2 块石管堤架设输油管道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1 暖季融化圈发展过程
        5.2.2 管堤底部不同深度处土体升温规律分析
        5.2.3 管堤底部人为冻土上限变化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陆上输油管道溢油扩散规律及泄漏后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油品泄漏扩散模型
    1.1 泄漏量计算模型
    1.2 地下渗流模型
        1.2.1 实验研究
        1.2.1. 1 扩散运移规律研究
        1.2.1. 2 相关参数测定
        1.2.2 数值模拟
        1.2.3 商业软件
    1.3 地表扩散模型
    1.4 蒸发模型
    1.5 综合模型
2 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3 结论

(7)长庆油田某采油厂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进展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气候
        2.1.3 水文
        2.1.4 地质、水文地质
    2.2 工程概况
    2.3 输油管线工程
        2.3.1 管线基本情况
        2.3.2 管线施工情况
        2.3.3 管线运行情况
        2.3.4 退役管线处置情况
    2.4 输油管道工艺流程分析
        2.4.1 工艺流程
        2.4.2 产污环节及污染防治措施
    2.5 地面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6 开发方案
3 环境风险评估
    3.1 风险物质识别
    3.2 源项分析
        3.2.1 最大可信事故
        3.2.2 事故概率
    3.3 管道原油泄露事故环境影响分析
        3.3.1 原油泄漏量估算
        3.3.2 原油泄漏对土壤的影响
        3.3.3 原油泄漏对水环境的影响
    3.4 环境风险结论
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4.1 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4.1.1 管线泄漏防范措施
        4.1.2 管线跨越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
    4.2 环境敏感区管道风险防范措施
    4.3 应急物资配备情况
    4.4 风险防范规章制度
        4.4.1 厂级管道管理办法
        4.4.2 作业区级管道运行管理办法
        4.4.3 井区级管道管理运行管理办法
        4.4.4 管线维护管理规定
        4.4.5 巡线管理规定
        4.4.6 扫线解堵作业管理规定
    4.5 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
        4.5.1 应急预案
        4.5.2 应急演练
5 典型事故及风险应急处理措施
    5.1 污染事故调查
    5.2 典型事故分析
        5.2.1 典型事故一
        5.2.2 典型事故二
        5.2.3 典型事故三
        5.2.4 典型事故四
    5.3 环境风险措施有效性评估
    5.4 环境风险防范改进措施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海底油气管道泄漏风险演化机理及防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海底管道综合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
    2.1 基于指标体系的管道综合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
    2.2 海底管道综合风险分析与评价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确定条件下海底管道泄漏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3.1 风险建模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3.2 风险建模方法
    3.3 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动态风险评估方法
    3.4 实例应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底油气管道时变泄漏特性研究
    4.1 基于OLGA的海底油气管道动态泄漏模型
    4.2 海底输气管道泄漏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海底原油管道泄漏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底管道泄漏水下气体运移行为与安全评估研究
    5.1 水下气体羽流模型
    5.2 小尺度水下气体泄漏扩散实验
    5.3 水下气体羽流数值建模方法及验证分析
    5.4 水下泄漏气体羽流与自由表面行为研究
    5.5 海底管道泄漏水下气体运移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底管道泄漏海面气体扩散行为与环境影响研究
    6.1 海上气体扩散爆燃仿真及评估流程
    6.2 海上气体扩散与爆燃数学模型
    6.3 海上气体扩散与爆燃仿真模型构建
    6.4 海上气体扩散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
    6.5 海上气体爆燃后果评估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海底管道维修规划方法及泄漏应急管理框架研究
    7.1 海底管道预防性维修规划
    7.2 海底管道维修作业安全分析
    7.3 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应急管理框架构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建议今后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情况
    申请专利情况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获奖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9)冻融作用下输油管道邻域土体水热力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水热力耦合研究现状
        1.2.2 冻土区管道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水热力耦合理论及斜坡稳定性分析理论
    2.1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冻土特征
        2.1.1 冻土土体组成
        2.1.2 中俄原油管道及沿线冻土环境
    2.2 水-热-力耦合模型建立基础
        2.2.1 温度场
        2.2.2 水分场
        2.2.3 应力场
        2.2.4 管道-土体水热力耦合关系分析
    2.3 斜坡稳定性分析
        2.3.1 斜坡失稳类型
        2.3.2 土体本构模型
        2.3.3 强度折减法
    2.4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2.5 小结
第3章 水热力耦合数学模型验证
    3.1 水热力耦合数学模型
    3.2 土单向冻结模拟验证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模拟结果及对比
    3.3 小结
第4章 沼泽冻土区管-土水热力耦合作用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
        4.1.1 基础参数
        4.1.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1.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4.2 网格无关验证
    4.3 求解及结果分析
        4.3.1 季节变化对水-热-力场的影响
        4.3.2 冻融循环对水-热-力场的影响
        4.3.3 管道顶部埋深对水-热-力场的影响
        4.3.4 保温层对水热力状态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冻土区管道-斜坡稳定性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
        5.1.1 斜坡模型建立
        5.1.2 计算过程及边界条件
    5.2 自然状态斜坡稳定性分析
        5.2.1 多年冻土区
        5.2.2 季节冻土区
    5.3 纵向敷设管道-斜坡稳定性分析
        5.3.1 多年冻土区
        5.3.2 季节冻土区
    5.4 斜坡长度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5.4.1 多年冻土区
        5.4.2 季节冻土区
    5.5 含水量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南阳混输原油管道安全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合原油物性研究
        1.2.2 原油固相析出热力学模型
        1.2.3 原油固相沉积动力学预测模型
        1.2.4 原油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南阳混合原油固相沉积状况与实验研究
    2.1 南阳混合原油固相沉积状况
        2.1.1 管道设计参数
        2.1.2 沉积物堵塞情况
    2.2 南阳混合原油黏度实验
        2.2.1 原油黏温曲线测试
        2.2.2 混合原油黏温曲线拟合模型
    2.3 南阳混合原油组分分析
        2.3.1 原油气相质谱-色谱实验
        2.3.2 原油棒状薄层色谱实验
        2.3.3 重馏分拆分
    2.4 南阳混合原油固相沉积实验
        2.4.1 差示扫描量热法原理
        2.4.2 原油固相沉积量计算方法
        2.4.3 混合原油固相沉积实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阳原油固相沉积热力学预测模型研究
    3.1 原油四相平衡模型
        3.1.1 四相平衡模型的建立
        3.1.2 富蜡相的非理想性
        3.1.3 相平衡模型计算方法
    3.2 sPC-SAFT状态方程
        3.2.1 sPC-SAFT状态方程理论基础
        3.2.2 sPC-SAFT状态方程计算方法
    3.3 原油特征化方法
        3.3.1 sPC-SAFT状态方程参数预测
        3.3.2 二元交互系数预测
    3.4 混合原油固相沉积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阳原油管输固相沉积动力学预测模型
    4.1 管道固相沉积过程作用机理
    4.2 输油管道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拓展的双流体模型
        4.2.2 固相沉积模型
        4.2.3 节点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
    4.3 南阳输油管道仿真模型的验证
    4.4 南阳输油管道固相沉积规律
        4.4.1 管道水力热力仿真结果
        4.4.2 管道冬、夏季固相沉积情况
        4.4.3 不同掺混比管道固相沉积情况
    4.5 冬、夏季的最低输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油管道防堵与安全运行措施
    5.1 添加石脑油
    5.2 添加沥青质分散剂
        5.2.1 分散剂对沥青质的溶解机理
        5.2.2 分散剂溶解能力研究
    5.3 工艺改造
    5.4 防堵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原油样品气相质谱-色谱仪组分分析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博弈论的大庆油田生态环境遥感评价[D]. 陈超群.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熵权法-B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评价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施梦慧.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发展现状[J]. 陈宝生,吴同,韩汶昕,陈蕴泽,胡香凝. 新型工业化, 2020(05)
  • [4]输油管道事故时间特征及溢油扩散范围研究[D]. 刘胜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02)
  • [5]中俄原油管道周围冻土热状况演化规律及块石管堤应用研究[D]. 宋正民.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6]陆上输油管道溢油扩散规律及泄漏后果研究进展[J]. 刘胜利,梁永图,王逍. 油气储运, 2020(02)
  • [7]长庆油田某采油厂输油管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D]. 班杨.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8]海底油气管道泄漏风险演化机理及防控方法研究[D]. 李新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 [9]冻融作用下输油管道邻域土体水热力耦合研究[D]. 李芹.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10]南阳混输原油管道安全运行研究[D]. 薛驹.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