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安航,王曙霞,孙瑾,宿永康,其力格尔,蔡爽,程柏凯,朱平[1](2021)在《高脂血症患者快速降脂的血浆置换治疗》文中提出高脂血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严重高酯血症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等一系列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血浆置换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快速降脂方法,更早更及时的降脂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血浆置换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的方法、优势、不足及影响因素等作一综述。
宏欣,王立明,张正良,白郑海[2](2021)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文中认为脂蛋白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着升高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原因,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隐匿,易被误诊,同时由于其病因有别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等,因此其针对性诊断、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急性胰腺炎有所不同。《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针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严重程度分级与评估、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常规治疗等)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该病的诊治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共识专家组[3](2021)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急症,可累及全身器官、系统并进展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近年国内统计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已超过酒精成为AP的第二大病因[1,2,3],而因高脂血症所致AP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显着升高密切相关[4,5],因此其又被称为高甘
闫俐维[4](2021)在《基于和胃化痰法观察针药结合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刺丰隆等穴位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对高脂血症小鼠模型TC、TG、LDL-C、HDL-C及MDA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在治疗高脂血症上所起到的协同增效作用机制,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KM雄性小鼠70只按照电脑随机数字对照表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实验组(55只)。空白组每日常规喂养普通饲料,实验组通过每日喂养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随机抽取空白组、实验组小鼠5只,摘除眼球采血并检测相应指标。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小鼠再按照电脑随机数字对照表随机分成模型组10只、辛伐他汀组10只、异功降脂散组10只、针刺组10只和针药组10只,分组治疗并继续上述喂养。其中空白组、模型组灌胃10 ml/(kg·d)0.9%氯化钠溶液;辛伐他汀组灌胃10 ml/(kg·d)辛伐他汀溶剂;异功降脂散组灌胃10 ml/(kg·d)异功降脂散中药汤剂;针刺组针刺双侧丰隆、足三里、内庭并灌胃10 ml/(kg·d)0.9%氯化钠溶液;针药组针刺双侧丰隆、足三里、内庭并灌胃10 ml/(kg·d)异功降脂散中药汤剂。每日一次,治疗4周后摘取各组小鼠眼球采静脉血,分离出小鼠血清,通过酶标仪比色法测定各组小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1.治疗后,各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显着降低(P<0.01),其中针药组变化显着优于针刺组和异功降脂散组(P<0.05,P<0.05)。2.治疗后,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以针药组改善最为明显。3.治疗后,各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相比,血脂四项水平均有改善(P<0.05)),其中针药组与针刺组和异功降脂散组相比,TC,LDL-C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P<0.05,P<0.05)。4.治疗后,各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相比,MDA值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较针刺组和异功降脂散组相比,针药组MDA值显着降低(P<0.05,P<0.05)。结论:1.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能控制小鼠体质量增长。2.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TC、LDL-C水平。3.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灌胃异功降脂散降低高脂血症小鼠MDA水平。4.针刺结合异功降脂散能改善脂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李晓小[5](2021)在《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成年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上升,高脂血症的防控形势严峻。高脂血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目的:观察楂曲降脂方对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血脂(TC、TG、LDL-C、HDL-C)、血栓风险(D-D、FIB)、炎症因子(hs-CRP、IL-6)、中医症候积分及改善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等指标的影响,探讨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推动本方在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方法:将70例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予楂曲降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血脂(TC、TG、LDL-C、HDL-C)、血栓风险(D-D、FIB)、炎症因子(hs-CRP、IL-6)、中医症候积分及其改善率、IMT及斑块积分变化,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及血脂水平、血栓风险、炎症因子、中医症候积分、IMT及斑块积分等基线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脂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栓风险评估,治疗后两组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D-D、FIB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P<0.05)。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其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MT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具有显着性(P<0.05),斑块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不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IMT、斑块积分略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通过改善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的血脂、血栓风险、炎症因子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其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2)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能更显着的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3)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具有更显着改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作用,对斑块积分的进展具有延缓的趋势;(4)楂曲降脂方联合基础治疗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胡回回[6](2021)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甘油三酯的影响及住院天数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标准,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共112例,其中,依据是否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将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常规治疗组,血必净组入选患者67例,常规治疗组入选患者45例对照组使用了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了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了至少7天。运用SPSS软件23.0版对两组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胰淀粉酶(PAMY),血清甘油三酯(TG)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血必净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平均年龄42.6+9.5(岁),男女比例为3.5:1。治疗3天后,两组C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WBC、AMY、LIP、TG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且血必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CRP、WBC、AMY、LIP、TG均较前明显下降,血必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可以降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RP、WBC、AMY、LIP、TG,减少住院时间,可应用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
陈小芳[7](2021)在《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协同治疗HTGP提供有效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复康方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天、第7天的中医证候、理化指标(血清TG、TC、Amy、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MCTSI评分、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对比,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项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对比: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大便黏结或不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第3天两组纳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对比:两组治疗第3天、第7天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理化指标:(1)组间比较: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血清TG、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第3天,两组TC、Amy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内比较,两组第3天、第7天的血清TG、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第3天Amy、T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1)组间比较,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BISAP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天MCT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MCT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两组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TSI评分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善程度相当;治疗1周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1)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患者,能有效地改善临床各项证候,缓解肠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患者,SIRS早期有效降低血清TG、TC、Amy、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于子婷[8](2020)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HTG-AP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HTG-A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慢性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果、严重程度、住院天数等。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依据是否有AP复发及住院资料是否为首次发病资料将患者分为非复发组、复发组1和复发组2。运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HTG-AP复发的危险因素,对筛选出连续变量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截断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TG-A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名HTG-AP患者,最短随访时间12个月,复发者46人,包括首次因HTG-AP入院随访期间发生复发的(复发组1)30人和既往有HTG-AP病史本次因复发入院的患者(复发组2)17人。复发组总体上多为男性(78.7%),青中年(中位年龄35岁)。该人群中超重及肥胖(93.7%)、脂肪肝(89.4%)、高脂血症(97.9%)、糖尿病(44.7%)的患病率很高,而脑梗死、冠心病的患病率低。多数患者病情为轻度(74.5%),中位住院时间为10天。非复发组与复发组总体对比,在高脂血症病史(P<0.001)、痛风病史(P=0.024)、复查间隔天数(P=0.012)、入院 TBIL 水平(P=0.031)及 TG1/HDL-c1(出院前复查的 TG/HDL-c)值(P=0.005)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间进行对比发现在高脂血症病史(P<0.001)、痛风患病率(P=0.008)、复查间隔天数(P=0.033)、TG1/HDL-c1值(P=0.020)及入院ALB水平(P=0.011)上有差别。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对于非复发组与复发组1,仅在高脂血症病史(P<0.001)及TG1/HDL-c1值(P=0.017)上存在差异。对于非复发组与复发组2,在高脂血症病史(P<0.001)、痛风病史(P=0.011)、入院ALB水平(P=0.010)及TG1/HDL-c1值(P=0.035)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OC曲线获得出院前复查的TG/HDL-c截断值为5.39。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G1/HDL-cl≥5.39、高脂血症病史对HTG-AP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病史(P<0.001,OR=126.87 95%CI:14.09-1142.25)和TG1/HDL-c1≥5.39(P=0.028,OR=5.23 95%CI:1.20-22.83)是 HTG-AP 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TG-AP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病情多为轻度,超重及肥胖、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但复发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及住院天数无关;高脂血症病史和出院前复查的TG/HDL-c≥5.39是HTG-AP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慢性合并症中,痛风可能是HTG-AP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HTG-AP反复发作可能也是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HTG-AP发生后,尽早使TG水平达标以及维持TG水平的长期稳定有助于预防复发。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前瞻性研究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刘静[9](2020)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模型预测及效能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研究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TGP)的临床特征,建立重症HTGP的预测模型MODEL1、MODEL2,比较传统评分模型与自建模型对重症严重程度、器官衰竭、需重症监护预测的效能。并且回顾性分析H TGP患者中医症候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开医院2014.1-2018.12住院的诊断明确且病例资料完整的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9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入院48小时内化验、并发症等数据资料。研究HTG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建立重症HTGP的预测模型,前瞻性纳入HTGP住院患者55例,收集入院患者24h内生化化验、HTGP的严重程度、器官衰竭、重症监护等信息,计算入院SOFA、BIS AP、RANSON和APACHE II并与MODEL1、MODEL2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第一部分599例HTGP患者,记录患者中医症候,研究HTGP的中医症候与疾病的关系。结果1.HTGP重症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TGP患者年龄>45岁、血钙≥1.5mmol/L、尿素氮≥9mmol/L重症危险因素约为年龄≤45岁、血钙<1.5m mol/L、尿素氮≤9mmol/L的0.05倍、0.43倍和5.47倍;连续纳入分析发现年龄>45岁的重症危险性是≤45岁的0.072倍,肌酐每增加100mmol/L、血钙、尿素氮、血糖每增加1mmol/L,其重症风险为原来的1.006、0.009、1.078、1.076倍。AP轻重与TG、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039,p=0.826;r2=-0.086,p<0.05)。2.年龄≤45与>45HTGP患者临床特征:≤45岁的患者出现MODS(32,7.1%)、SIRS(201,44.57%)、死亡(12,2.67%)、休克(19,4.22%)、呼吸衰竭(38,8.84%)、肾功能不全(39,8.67%)较>45岁的患者(0.0%)、(40,27.03%)、(0)、(0)、(1,0.68%)、(1,0.68%)多,血肌酐、尿淀粉酶和C蛋白较>45岁的患者也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测高脂血症胰腺炎严重程度特异性较好的是SOFA和BISAP,分别为92.86%、95.24%,MODEL1、MODEL2的特异性为80.95%、83.33%。对于HTGP器官衰竭预测特异性较好的是SOFA、BISAP和APACHEII,分别为94.87%、97.44%、94.87%,MODEL1、MODEL2的特异性为82.05%、87.18%。对于HTGP需重症监护预测特异性较好的是SOFA、BISAP、APACHE II,分别为97.22%、100%、97.22%。4.HTGP患者中医辨证为以湿热证272例(45.41%)>热结证126例(21.03%),>气滞证62例(10.35%)>热毒证53例(8.85%);HTGP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仅血淀粉酶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其他化验中无差异;HTGP患者中热结证并发MODS20例,热毒证并发呼吸衰竭28例、肾功能不全2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感染、腹膜炎、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1.青中年(年龄≤45岁)、尿素氮≥9mmol/L、血钙<1.5mmol/L是HTGP重症危险因素。HTGP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TG水平无关。2.RANSON评分、APACHEII评分在预测器官衰竭和需重症监护方面准确性较高,SOFA评分仅在预测严重程度方面效能良好。BISAP评分综合表现最好。MODEL1、MODE2比经典模型的预测效能低。3.HTGP患者中医辨证以湿热证最多,其他依次是热结证、气滞证、热毒证。热结证更容易出现血淀粉酶升高、MODS,热毒证更容易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
陈永真[10](2020)在《玫瑰花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玫瑰花中的有效成分—玫瑰花多酚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明确玫瑰花多酚降血脂的功效,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正常组每天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同时按要求给药,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40mg/kg、70mg/kg、35mg/kg,辛伐他汀组为0.9mg/kg,非诺贝特组为27mg/kg,高脂血症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大鼠灌胃容积为10ml/kg,每日1次,持续给药6周,最后1天给药结束后,禁食12h称重、取材。主要检测指标:1.称量大鼠实验前后体质量。2.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的含量;3.运用HE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4.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腹主动脉血清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脂蛋白脂酶(Lipoprteinlipase,LPL)的含量;5.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的FAS、ACC、LPL、SREBP-1c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是无显着性差异。2.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TG、TC、LDL-C的含量明显升高,HDL-C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玫瑰花多酚高、中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的TG含量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的TG含量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TC和LDL-C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的肝细胞形状较为规则,细胞核圆且位置居中,细胞索结构清晰。模型组中肝细胞浆内出现了大小不等、数量不等的圆形空泡,其中一部分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变窄。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细胞排列欠规则,结构欠清晰,肝血窦逐渐清晰,未见脂滴。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的细胞核位置居中,形状规则,少见脂肪变性。4.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FAS、ACC、HSL、LPL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玫瑰花多酚高、中、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中的FAS的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中的ACC的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LPL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HSL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组间比较显示,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较玫瑰花多酚中、低剂量组的FAS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中剂量组的FAS酶含量较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FAS酶含量较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ACC、FAS酶含量较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LPL、HSL酶的含量较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中的FAS、ACC、LPL、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大鼠肝脏中的FAS、ACC、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中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的LP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玫瑰花多酚高剂量组FAS、ACC、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较中、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较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明显升高(P<0.05)。玫瑰花多酚中剂量组的FAS、ACC、LPL的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较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明显升高(P<0.05)。玫瑰花多酚低剂量组的FAS、ACC、LPL、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较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玫瑰花多酚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G和ACC、FAS的含量,从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2.玫瑰花多酚可以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细胞结构,修复脂肪变性。3.玫瑰花多酚可以通过抑制SREBP-1c的激活来减少脂肪酸合成关键酶ACC、FAS的蛋白表达,延缓了脂肪合成速度,进而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二、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高脂血症患者快速降脂的血浆置换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PE |
1.1 PE简介 |
1.2 PE的方法 |
1.3 血浆置换液 |
1.4 PE的作用 |
1.4.1 快速降脂 |
1.4.2 延缓并发症进展,改善预后 |
1.4.3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1.5 影响PE效力的因素 |
1.5.1 患者年龄越小PE效力越高 |
1.5.2 PE越早效力越高 |
1.6 PE的不良反应 |
2 DFPP |
2.1 DFPP简介 |
2.2 DFPP的作用 |
2.3 影响DFPP的因素 |
2.4 DFPP的不良反应 |
3 小结 |
(2)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本共识制定方法 |
2 HTG-AP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
2.1 病因 |
2.1.1 原发性脂蛋白代谢异常 |
2.1.2 继发性脂蛋白代谢异常 |
2.2 发病机制 |
2.2.1 Havel理论 |
2.2.2 胰腺微循环障碍 |
2.2.3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化 |
2.2.4 炎性反应 |
2.2.5 遗传学因素 |
2.3 临床特征 |
3 如何诊断HTG-AP? |
4 如何进行HTG-AP的严重程度分级? |
5 如何进行HTG-AP的严重程度评估? |
6 HTG-AP的治疗策略 |
7 HTG-AP的临床治疗方案包括哪些? |
8 HTG-AP病因治疗的关键是什么? |
9 HTG-AP的常规降脂药物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 |
10 HTG-AP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 |
11 如何应用胰岛素治疗HTG-AP? |
12 HTG-AP的血液净化治疗时机及模式 |
13 HTG-AP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及脂肪乳应用方案 |
14 HTG-AP的抗感染治疗策略 |
15 如何进行HTG-AP患者的疼痛管理? |
16 如何进行HTG-AP患者的血糖管理? |
17 HTG-AP治疗中还需注意哪些事项? |
18 结语 |
(4)基于和胃化痰法观察针药结合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型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诊断标准 |
1.2.1 高脂血症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症候积分标准 |
1.2.4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
1.3 纳入、排除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脱落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设计 |
1.4.2 观察指标 |
1.4.3 异常情况的处理 |
1.4.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2 疗效比较 |
2.2.1 血脂比较 |
2.2.2 血栓风险评估比较 |
2.2.3 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
2.2.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中医症候改善率比较 |
2.2.5 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 |
2.3 安全性比较及不良事件分析 |
3 讨论与分析 |
3.1 立论依据 |
3.2 组方分析 |
3.3 现代药理研究 |
3.4 疗效分析 |
3.4.1 楂曲降脂方组改善血脂水平疗效分析 |
3.4.2 楂曲降脂方对血栓风险的影响 |
3.4.3 楂曲降脂方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3.4.4 楂曲降脂方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
3.4.5 楂曲降脂方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的影响 |
3.4.6 楂曲降脂方安全性及不良事件分析 |
4 结论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入选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剔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2 血必净组组内炎症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
3.3 常规治疗组组内炎症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
3.5 血必净组组内淀粉酶、脂肪酶、胰淀粉酶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
3.6 常规治疗组组内淀粉酶、脂肪酶、胰淀粉酶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
3.7 两组治疗后淀粉酶、脂肪酶、胰淀粉酶对比 |
3.8 血必净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
3.9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照 |
3.10 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对比 |
3.1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对比 |
第4章 讨论 |
4.1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
4.2 血必净注射液对HLAP炎症指标的影响 |
4.3 血必净注射液对HLAP胰腺蛋白水解酶类的影响 |
4.4 血脂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
4.5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1.发病机制 |
2.诊断标准 |
3.临床特点 |
4.临床治疗 |
4.1 禁食与营养支持治疗 |
4.2 液体复苏 |
4.3 降脂治疗 |
4.4 抑酸抑酶治疗 |
4.5 血液净化治疗 |
4.6 改善微循环治疗 |
4.7 中医治疗 |
5.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7)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HTGP的认识 |
1.1 HTGP的定义 |
1.2 HTGP的流行病学 |
1.3 HTGP的病因与相关发病机制 |
1.4 西医对HTGP的治疗 |
2 中医对HTGP的认识 |
2.1 HTGP的中医病名认识 |
2.2 HTGP的病因病机 |
2.3 HTGP的辨证分型 |
2.4 中医对HTGP的治疗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4 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3.5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对比 |
3.6 血清Amy水平对比 |
3.7 血清TG、TC水平对比 |
3.8 血清CRP、WBC水平对比 |
3.9 血清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比 |
3.10 APACHE-Ⅱ、BISAP评分对比 |
3.11 MCTSI评分对比 |
3.12 住院时间比较 |
3.1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导师对湿热浊瘀型HTGP的认识 |
1.1 高脂血症与体质的关系 |
1.2 高脂血症与饮食代谢的关系 |
1.3 高脂血症与脾的关系 |
1.4 高脂血症与肝的关系 |
1.5 高脂血症与肾的关系 |
1.6 高脂血症与湿浊、痰凝、瘀血的关系 |
1.7 HTG与 HTGP的关系 |
1.8 湿热浊瘀型与HTGP的关系 |
1.9 湿热浊瘀型HTGP与胃复康方的关系 |
2 胃复康方的组方分析 |
3 胃复康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3.1 改善微循环和血脂代谢作用 |
3.2 抗炎、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作用 |
3.3 促进胃肠动力和修复胃肠道粘膜作用 |
3.4 抑制胰酶作用 |
3.5 调节机体免疫作用 |
4 胃复康方对HTGP的可能作用机制 |
5 胃复康方对湿热浊瘀型HTGP的影响和疗效分析 |
6 本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资料的收集及随访 |
3.分组方法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1.1.1 一般资料 |
1.1.2 实验室指标 |
1.2 采用ROC曲线方法获得截断值 |
1.3 二元logisic回归分析结果 |
讨论 |
1.高脂血症与HTG-AP |
2.出院前复查的TG/HDL-c值与HTG-AP |
3.入院TBIL、ALB水平与HTG-AP |
4.合并症与HTG-AP |
5.创新性及局限性 |
结论 |
文献综述: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附表及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模型预测及效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队列分组 |
1.1.6 数据采集 |
1.1.7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比较 |
1.2.2 不同TG水平组实验室化验等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
1.2.3 HTGP重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1.2.4 HTGP重症患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段分析 |
1.2.5 HTGP重症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6 HTGP患者AP轻重与TG、年龄的相关性 |
45 岁 HTGP 患者临床特征(见图 4、表 6)'>1.2.7 年龄≤45 岁与>45 岁 HTGP 患者临床特征(见图 4、表 6) |
1.3 讨论 |
1.3.1 HTGP的发病率 |
1.3.2 HTGP容易重症化 |
1.3.3 HTGP 严重程度与 TG 的水平关系 |
1.3.4 HTGP 复发率和死亡率之间关系 |
1.3.5 HTGP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
1.3.6 HTGP与年龄的关系 |
1.3.7 血钙、肌酐、尿素氮能预测HTGP严重程度 |
1.4 小结 |
二、重症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
2.1.6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
2.1.7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六种评分系统预测HTGP严重程度、器官衰竭和需重症监护的人数 |
2.2.2 五种评分系统对 HTGP 严重程度的预测 |
2.2.3 六种评分系统对HTGP器官衰竭的预测 |
2.2.4 六种评分系统对HTGP需重症监护的预测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疾病之间关系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数据采集 |
3.1.6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2.1 HTG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 |
3.2.2 HTG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HTGP之间关系 |
3.2.3 HTG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HTGP并发症之间关系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玫瑰花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脂血症患者快速降脂的血浆置换治疗[J]. 张安航,王曙霞,孙瑾,宿永康,其力格尔,蔡爽,程柏凯,朱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06)
- [2]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J]. 宏欣,王立明,张正良,白郑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21(30)
- [3]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J].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共识专家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08)
- [4]基于和胃化痰法观察针药结合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影响的研究[D]. 闫俐维.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楂曲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D]. 李晓小. 三峡大学, 2021(01)
- [6]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胡回回. 南昌大学, 2021(01)
- [7]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D]. 陈小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的危险因素[D]. 于子婷. 山东大学, 2020(02)
- [9]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模型预测及效能评估[D]. 刘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玫瑰花有效成分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D]. 陈永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