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渊,程杰,田鲁,陈晓文[1](2019)在《玉米须总皂苷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玉米须总皂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G0/G1期开关基因(G0S2)和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和玉米须总皂苷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高脂高糖饮食12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玉米须总皂苷100 mg/(kg·d)和200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m L/(kg·d)灌胃,均1次/d,连续12周。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ATGL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大鼠体脂比,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细胞中G0S2和ATG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湿质量、体脂比及FPG、TG、TC、LDL-C、FIN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 05),而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组和玉米须总皂苷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模型组大鼠HDL-C、ATGL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 05),而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组和玉米须总皂苷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 05)。HE染色显示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组和玉米须总皂苷高剂量组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减小,数量明显增多。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中G0S2mRNA和G0S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 05),ATGL mRNA和ATGL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 05);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组和玉米须总皂苷高剂量组G0S2 mRNA和G0S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而ATGL mRNA和ATGL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 05),玉米须总皂苷低剂量组和玉米须总皂苷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玉米须总皂苷能够明显下调脂肪组织中G0S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ATGL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促进肥胖大鼠脂肪分解,降低大鼠体质量。
何静[2](2013)在《复合盐对荷叶香肠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荷叶是草本植物莲的叶片,药食兼用,风味独特,并具有一定的保健与脂质抗氧化功能;乳酸钾(KL)和乳酸钙(CaL)作为钠盐替代物,可降低Na+含量,并改善肉制品品质。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荷叶粉、脂肪、KL与CaL对钠盐的摩尔替代比(KL替代比与CaL替代比)对荷叶香肠(porksausage with lotus leaf powder,PSL)品质特性(持水性、色泽、质构、感官)的影响,优化产品配方;并考察较优配方条件下PSL的贮藏特性(品质特性、新鲜度、脂质氧化)以及复合盐对其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荷叶粉可显着改善PSL的CL值与WHC值,改善其持水性,但两种乳酸盐会导致CL值的显着上升;CaL替代钠盐可显着提高PSL的L*值、a*值、硬度和咀嚼性,并可弥补添加脂肪而导致其a*值、硬度和咀嚼性的显着降低(P<0.05)。综合分析,适宜的荷叶粉添加水平约为1%,脂肪的适宜添加水平范围为515%, KL替代水平应控制在20%以内,适宜的CaL替代水平约为20%。(2)荷叶粉与脂肪添加量对PSL持水性、色泽(L*值与a*值)、质构(硬度、弹性与咀嚼性)与感官品质的影响均显着;KL与CaL替代比对PSL的综合品质影响显着。(3)四因素对PSL持水性、色泽、质构(凝聚性除外)与感官品质的影响均可用数学模型描述,其模型决定系数均在81%以上。(4)加工PSL的适宜条件为:荷叶粉添加量0.5%、脂肪添加量6.2%、KL替代比9.8%、CaL替代比16.2%。(5)荷叶粉与复合盐有助于提高和稳定PSL贮藏过程中的WHC值,增强弹性的稳定性,提高PSL的硬度与咀嚼性,并减缓a*值的下降;但荷叶粉也会加速PSL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劣变,而复合盐可减缓其劣变速率。(6)添加荷叶粉有助于改善PSL的贮藏保鲜性能(提高pH值,减小TVB-N值,抑制脂质过氧化),而复合盐可进一步增强这种保鲜作用。
赵小亮[3](2011)在《荷叶化学成分和黄山药皂苷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荷叶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睡莲科莲属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地。该药材味苦涩,性平。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该植物,我们选取荷叶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另外对莲属植物的分布、生存环境、药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归纳总结如下。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荷叶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工作,共分得32个化合物,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包括IR,1H NMR,13C NMR, HMQC,HMBC, EI-MS和ESI-MS)鉴定了其中27个化合物的结构(HY-1~HY-27),包括14个黄酮,2个生物碱,2个甾体,2个甾体苷,3个脂肪醇,1个苯酚和2个megastigmane glucosides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别为10-二十八烷醇(HY-1)、β-谷甾醇(HY-2)、1-十一烷醇(HY-3)、1-二十烷醇(HY-4)、胡萝卜苷(HY-5)、6’-hydroxy-4,4’-dimethoxychalcone (HY-6)、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HY-7)、rhamnetin-3-O-glucopyranoside (HY-8)、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 (HY-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HY-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HY-11)、金丝桃苷(HY-12)、槲皮素-3-O-芸香糖苷(HY-13)、紫云英苷(HY-14)、isorhamn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α-D-lyx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HY-15)、isorhamnetin-3-O-α-D-lyx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HY-16)、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HY-17)、isorhamn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HY-18)、槲皮素(HY-19)、山奈酚(HY-20)、去氢荷叶碱(HY-21)、莲碱(HY-22)stigmast-7-en-3-O-β-D-glucopyranoside (HY-23)、stigmast-7-en-3β-ol (HY-24)、邻二羟基苯(HY-25)、alangionoside L (HY-26)、icariside B2 (HY-27)。其中,6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个为首次从荷叶中分离得到。另外,对荷叶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脂肪酶抑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淀粉样蛋白抑制活性和人胰岛淀粉样多肽抑制活性的筛选,实验发现,6’-hydroxy-4,4’-dimethoxychalcone (HY-6),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HY-8),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 (HY-11),quercitrin,quercetin-3-O-rutinoside (HY-13), isorhamnetin-3-O-a-L-rhamnopyranosyl-(1→6)-[a-D-lyx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HY-15)具有体外淀粉样蛋白的抑制活性。综上,本文主要系统地对荷叶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该药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黄山药的药用部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 Burk的干燥根茎。黄山药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等地。该植物具理气止痛、解毒消肿、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以治疗胃病、吐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且是生产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地奥心血康的主要药源。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该植物,我们选取黄山药的干燥茎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另外对黄山药的药用功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与临床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归纳总结如下。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黄山药根茎皂苷类成分富集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工作,在分得16个化合物的基础上,根据其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包括UV,IR, 1HNMR, 13C NMR, HMQC, HMBC, NOESY和ESI-MS)鉴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的结构(HSY-1~HSY-14),包括13个甾体皂苷,其中化合物HSY-11、HSY-12、HSY-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HSY-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探索本种植物不同部位之间化学成分差异,寻找活性成分,有效开发中草药资源,选取黄山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分离方法从中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和经典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的14个(见表2.1)。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HSY-1),延龄草次苷(HSY-2),薯蓣皂苷(HSY-3),纤细皂苷(HSY-4), 3-O-[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25(R )-furosta-5,20(22)-dien-3β,26-diol (HSY-5), dioscoreside I (HSY-6), pregnadienolone 3-O-β-chacotriside (HSY-7),伪原薯蓣皂苷(HSY-8),伪原纤细皂苷(HSY-9), dioscoreside E (HSY-10),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a-5,22(23)-dien-3β,20a,26-triol(HSY-11),3-O-[β-D-glucopyranosyl-(1→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20(R)-methoxyl-25(R)-furosta-5,22(23)-dien-3p,26-diol(HSY-12),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20,22-se co-25(R)-furosta-5-ene-20,22-dione-3β,26-diol (HSY-13),黄山药皂苷D (HSY-14)。另外,对黄山药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筛选,实验发现,纤细皂苷(HSY-4),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a-5,20(22)-dien-3β,26-diol(HSY-5)和pregnadienolone 3-O-β-chacotriside(HSY-7)具有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综上,本文主要对黄山药药材皂苷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该药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赵海雯[4](2009)在《荷叶的药用价值及产品开发》文中指出荷叶在我国分布广泛,既可作为食品也可作为药品,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前景。介绍了荷叶的生产及分布状况,并阐述了荷叶的药用价值,提出了荷叶产品的现状及产品开发的方向。
闻伯芹[5](2009)在《荷叶功能茶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荷叶的主要功能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抑菌消炎等功效。我国的荷叶资源丰富,大部分都废弃在田地中自然凋零没有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目前市场上荷叶茶品种单一,档次低下,严重影响了荷叶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了革新荷叶茶的制备工艺,丰富荷叶茶的品种,本文优化了荷叶茶的加工工艺,评价了其保健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对采自江苏苏州、南京、扬州、南通、盐城5地区的荷叶原料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包括如砷、汞、铅及镉的含量,结果表明四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有关的茶叶标准,南京地区的荷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因此,选择南京地区的荷叶原料用以制作荷叶茶。2.在荷叶茶加工工艺中采用微波技术进行杀青和干燥,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这两个工艺进行优化,微波杀青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投叶量100 g,传送速度550 r/min,微波功率5×2.55 kw,此时过氧化物酶活力为2.21 min-1·g-1,水分含量为35.68%;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投叶量50 g,传送速度450 r/min,微波功率5×2.55 kw,水分含量为5.86%,达到茶叶水分要求;在揉捻工艺中针对茶汤汤色和浸出物确定重压时间,为8分钟。3.以茶汤中黄酮含量为指标,将荷叶、绞股蓝、西洋参、决明子复配成两种荷叶复合茶,复配配方分别为:荷叶1.8 g,绞股蓝0.2g,西洋参0.2g,茶汤中黄酮含量为2.59 mg/g;荷叶1.8g,绞股蓝0.3g,决明子0.2 g,茶汤中黄酮含量为2.71 mg/g。4.通过响应曲面Box-Behnken设计得到荷叶茶的最佳浸泡条件为:浸泡时间12min,浸泡温度95℃,料液比1:59。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溶出量为3.64 mg/g。5.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亚油酸体系、还原力的测定、羟基自由基体系及超氧自由基体系对三种荷叶茶茶汤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荷叶茶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油脂氧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但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较差;纯荷叶茶的抗氧化活性显着强于两种复合荷叶茶,抑制油脂氧化的能力与VC相当。
高强,廖慧敏[6](2008)在《荷叶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文中指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荷叶中萃取精油,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力20MPa、CO245kg/h、时间80min;对最佳条件萃取到的精油成分进行高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共检测到30个色谱峰,通过NIST2006标准谱库检索、Wiley数据库和文献比较,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占色谱总峰面积的90.0%,其中含有醇7种、烷6种、烯2种、酸3种、酮2种、酯2种及生物碱1种。化学成分中碱类含量最高,为荷叶碱,达50.37%;其次是醇类,为5.57%。
党之俊[7](2008)在《祛脂毒胶囊对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于观察具有化痰瘀、祛脂毒的“祛脂毒胶囊”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体重、Lee’s指数、体内脂肪重量、血脂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开拓新思路。方法:1)动物造模时考虑到:摄入热量过多造成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从病因、发病机理和症状上均与人类的单纯性肥胖相似,因此本实验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又称饮食诱导性肥胖动物模型。2)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只,用普通饲料喂养,称普食组;另一组70只,用营养饲料喂养,称模型组。经营养饲料喂养6周后,大鼠体重超过普食组鼠体重20%的即达到肥胖的标准,确定造模成功。3)从20只普食组大鼠中随机选10只作为正常组;将70只模型组大鼠中造模成功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1只。即模型对照组、模低组、模高组。4)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按5.2ml/kg/d灌服蒸馏水;模低组、模高组分别以5.2ml/kg/d、10.4ml/kg/d祛脂毒胶囊浓缩液灌胃,相当于成人剂量的10、20倍。连续给药4周,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造模6周后,大鼠体重超过普食组鼠体重20%,即达到肥胖的标准,确定造模成功。给药4周后,模低组、模高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ee’s指数、体内脂肪重量、血脂有显着性差异,提示其有一定减肥作用。结论:祛脂毒胶囊可以使营养性肥胖模型大鼠体重明显减轻,lee’s指数明显缩小,体内脂肪重量明显减轻,血脂明显下降。说明化痰瘀、祛脂毒的“祛脂毒胶囊”对肥胖大鼠具有减肥消脂的治疗作用。对单纯性肥胖病可能具有多途径的、整体的疗效。
蒋益虹[8](2007)在《荷叶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荷叶(lotus leaf)是睡莲科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叶,在我国的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因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有机酸以及皂类、植物固醇等多种功能性成分而具有显着的药食疗功效。本文从荷叶抑菌作用的角度,研究了荷叶中主要抑菌有效成分黄酮、生物碱和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组分分离分析、结构鉴定以及抑菌活性等,研究并探讨了荷叶天然食品抑菌剂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荷叶粗提物以及荷叶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黄酮、生物碱和挥发油都具有较高的提取得率,对所有供试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分离得到的荷叶各提取物中,乙醇、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验证了黄酮及其苷元、生物碱及其盐类是荷叶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试验同时还得出,乙醇部位提取得率最高,抑菌活性最强,且乙醇在低温下可以得到快速浓缩,因此乙醇是荷叶开发天然食品抑菌剂的理想提取溶剂。2、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充分挖掘正交试验数据信息,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仿真、评估和优化,获得了荷叶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3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h,乙醇浓度50%;荷叶生物碱的优化提取工艺为:pH值2.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75h,固液比1:35。并经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提取所得的荷叶黄酮和生物碱得率较一般工艺高,抑菌活性更强;荷叶黄酮的性质比较稳定,抑菌活性受溶液pH值和温度影响较小;荷叶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小,但受溶液pH值影响相对较大,中性偏碱性环境的抑菌活性比中性及中性偏酸性环境有较明显增强。3、采用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三种不同方法提取荷叶中挥发油,从提取得率、工艺特点、感官性状和抑菌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荷叶挥发油的较理想方法。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组分进行了分离分析,共检出76种成分,其中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分别检出23种成分,超临界萃取所得荷叶挥发油检出52种成分,主要为萜烯、醇、酯和酮、烷类化合物等。三种提取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共同检出的相同组分仅5种。4、研究了荷叶生物碱的薄层层析(TLC)分离鉴别和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薄层层析溶剂系统为氯仿:甲醇:二乙胺=90:9:1,使荷叶中的生物碱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并用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喷雾显色,共分离鉴别出了5种荷叶生物碱;分析型HPLC分析检测的较优溶剂系统为甲醇:水:二乙胺=75:25:0.0125,使荷叶生物碱的各个组分达到了基线分离,并获得了较好的峰形。5、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HSCCC)和制备型HPLC技术分离纯化荷叶生物碱的具体方法。HSCCC法在溶剂系统为氯仿:甲醇:pH4.00的水=4:3:2,色谱仪转速为700rpm,流动相流速为2mL/min的条件下,分离纯化得到了4个纯度较高的化合物。溶剂系统为乙腈:水:二乙胺=55:45:0.0125和乙腈:水:二乙胺=60:40:0.0125时,制备型HPLC也分离纯化得到了4个纯度较高的化合物。两者得到的化合物分别经TLC鉴别,得到3个生物碱成分,其中1个为荷叶碱,其余两个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鉴定为N-去甲荷叶碱和0-去甲荷叶碱。6、从荷叶天然食品抑菌剂开发的角度,研究了荷叶抑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优化工艺及抑菌特性。应用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通过建立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了荷叶抑菌有效成分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67%,溶剂倍数40倍,提取时间60min。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荷叶抑菌有效成分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性能稳定,受环境条件,如pH值、温度、金属离子浓度等变化影响较小,且较短的作用时间就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因此,荷叶天然食品抑菌剂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李晓宇,涂长春,刘明初[9](2003)在《宁红瘦身含片致畸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使用宁红瘦身含片(NHSTs)对大鼠进行传统致畸实验。方法:设立NHSTs大剂量30g/kg、NHSTs小剂量1g/kg2个剂量组、VitA为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实验各组大鼠等容积灌胃给药。结果:NHSTs大、小剂量组对胎鼠无致畸作用,胎鼠内脏及骨骼未发现异常,身长、体重、尾长和胎盘重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差别,但大剂量组对母鼠体重增长有抑制作用,提示大剂量组对孕鼠有一定毒性;而VitA给予大鼠则出现明显的致畸效应,畸胎发生率33.33%,异常妊娠比率为55.77%。结论:宁红瘦身含片对大鼠无致畸作用。
涂长春,李晓宇,涂翌利,刘学文,傅国平[10](2003)在《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宁红瘦身含片 (NHSTs)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减肥降脂作用。方法 采用肥胖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观察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大鼠体质量、体脂及血脂的影响。结果 宁红瘦身含片可明显抑制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长 ,影响其肥胖程度 ,且可使肥胖高脂血症大鼠TC ,TG及AI下降。结论 宁红瘦身含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肥胖大鼠体质量增长及降脂作用。
二、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须总皂苷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资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剂和药品 |
1.3 主要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4.1 分组、造模及干预 |
1.4.2 标本采集及处理 |
1.4.3 糖脂代谢指标检测 |
1.4.4 脂肪组织病理学观察 |
1.4.5 脂肪组织中G0S2和ATGL mRNA检测 |
1.4.6脂肪组织中G0S2和ATGL蛋白检测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湿质量及体脂比比较 |
2.2 各组大鼠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
2.3 各组大鼠血清ATGL、FINS水平比较 |
2.4 各组大鼠脂肪组织病理学表现 |
2.5 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G0S2和ATGL mRNA表达水平比较 |
2.6 各组大鼠脂肪组织G0S2、ATGL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复合盐对荷叶香肠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前言 |
1.1 荷叶的功能及其应用 |
1.1.1 荷叶及其功能 |
1.1.2 荷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1.2 脂肪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
1.2.1 脂肪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 |
1.2.2 脂肪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
1.2.3 低脂肉制品 |
1.3 乳酸钾(KL)与乳酸钙(CaL)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
1.3.1 KL 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
1.3.2 CaL 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荷叶香肠(PSL)的制备 |
2.2.1 荷叶粉的制备 |
2.2.2 PSL 制备工艺流程 |
2.2.3 PSL 制备工艺要点 |
2.3 试验设计 |
2.3.1 单因素试验设计 |
2.3.2 多因素响应面试验设计 |
2.3.3 贮藏试验设计 |
2.4 检测与评定方法 |
2.4.1 原料肉基本成分检测方法 |
2.4.2 品质特性检测方法 |
2.4.3 新鲜度检测方法 |
2.4.4 脂质氧化检测方法 |
2.4.5 感官品质评定方法 |
2.4.6 综合评分法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单因素影响 PSL 品质特性的结果与分析 |
3.1 荷叶粉添加量影响 PSL 品质特性的结果与分析 |
3.1.1 持水性 |
3.1.2 色泽 |
3.1.3 质构 |
3.1.4 感官品质 |
3.1.5 综合品质 |
3.2 脂肪添加量影响 PSL 品质特性的结果与分析 |
3.2.1 持水性 |
3.2.2 色泽 |
3.2.3 质构 |
3.2.4 感官品质 |
3.2.5 综合品质 |
3.3 KL 替代比影响 PSL 品质特性的结果与分析 |
3.3.1 持水性 |
3.3.2 色泽 |
3.3.3 质构 |
3.3.4 感官品质 |
3.3.5 综合品质 |
3.4 CaL 替代比影响 PSL 品质特性的结果与分析 |
3.4.1 持水性 |
3.4.2 色泽 |
3.4.3 质构 |
3.4.4 感官品质 |
3.4.5 综合品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因素复合影响 PSL 品质特性的结果与分析 |
4.1 PSL 持水性的复合影响结果与分析 |
4.1.1 CL |
4.1.2 WHC |
4.2 PSL 色泽的复合影响结果与分析 |
4.2.1 L* |
4.2.2 a* |
4.2.3 b* |
4.3 PSL 质构的复合影响结果与分析 |
4.3.1 硬度 |
4.3.2 弹性 |
4.3.3 凝聚性 |
4.3.4 咀嚼性 |
4.4 PSL 感官品质的复合影响结果与分析 |
4.5 PSL 综合品质的复合影响结果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SL 的贮藏特性及复合盐的影响 |
5.1 贮藏过程中 PSL 品质特性及复合盐的影响 |
5.1.1 保水性 |
5.1.2 色泽 |
5.1.3 质构 |
5.1.4 感官品质 |
5.2 贮藏过程中 PSL 新鲜度及复合盐的影响 |
5.2.1 pH |
5.2.2 TVB-N |
5.3 贮藏过程中 PSL 脂质氧化及复合盐的影响 |
5.3.1 POV |
5.3.2 TBARS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 |
(3)荷叶化学成分和黄山药皂苷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荷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莲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综述 |
1 莲属植物的概况 |
2 莲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3 莲不同药用部位药理活性研究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荷叶化学成分研究 |
1 研究结果 |
2 实验部分 |
3 实验数据及化合物结构鉴定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荷叶部分单体化合物活性研究 |
第一节 体外脂肪酶抑制活性筛选 |
1 脂肪酶抑制活性研究背景 |
2 试样、试剂及仪器 |
3 方法 |
4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 |
1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背景 |
2 试样、试剂及仪器 |
3 方法 |
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节 体外淀粉样蛋白抑制活性筛选 |
1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抑制活性研究背景 |
2 试样、试剂及仪器 |
3 方法 |
4 结果与讨论 |
第四节 体外人胰岛淀粉样多肽抑制活性筛选 |
1 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uman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hIAPP)抑制活性研究背景 |
2 试样、试剂及仪器 |
3 方法 |
4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1 总结 |
2 讨论 |
第二部分 黄山药的皂苷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黄山药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综述 |
1 黄山药的研究概况 |
2 黄山药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
3 黄山药总皂苷的药理活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黄山药皂苷类化学成分结构解析研究 |
1 研究结果 |
2 实验部分 |
3 化合物结构解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黄山药部分单体化合物A-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
1 A-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背景 |
2 试样、试剂及仪器 |
3 方法 |
4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1 总结 |
2 讨论 |
致谢 |
附录 |
附图 |
(4)荷叶的药用价值及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荷叶的的分布及生产 |
2 荷叶的药用价值 |
2.1 降血脂作用 |
2.2 减肥作用 |
2.3 抑菌作用 |
2.4 抗氧化作用 |
3 荷叶的产品开发 |
3.1 临床应用 |
3.2 减肥茶 |
3.3 包装材料 |
3.4 饲料 |
3.5 食品 |
4 小结 |
(5)荷叶功能茶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荷叶的研究概况 |
1.1.1 荷叶的形态特征 |
1.1.2 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3 荷叶的功能特性的研究 |
1.1.4 荷叶的开发利用 |
1.2 荷叶黄酮类化合的研究 |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通性 |
1.2.2 荷叶黄酮的提取分离 |
1.2.3 荷叶黄酮的测定方法 |
1.3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荷叶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1.4 有毒有害元素的测定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江苏5地区荷叶水分含量分析 |
2.2.2 江苏5地区荷叶有毒有害成分及总黄酮含量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荷叶茶的制备工艺及配方设计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1.3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3.1.4 茶汤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3.1.5 荷叶茶的加工工艺 |
3.1.6 荷叶茶配方的设计 |
3.1.7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微波杀青技术参数的优化结果 |
3.2.2 揉捻参数的确定 |
3.2.3 微波干燥参数的确定 |
3.2.4 荷叶、绞股蓝、西洋参茶复配结果 |
3.2.5 荷叶、绞股蓝、决明子茶复配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荷叶袋泡茶浸泡条件的优化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茶汤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4.1.3 荷叶茶浸泡条件的优化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荷叶茶浸泡条件的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荷叶茶茶汤的体外抗氧化功能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荷叶茶茶汤待测物的制备 |
5.1.3 抑制DPPH自由基氧化的测定 |
5.1.4 AAPH法抑制油脂氧化的测定 |
5.1.5 还原力的测定 |
5.1.6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5.1.7 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三种荷叶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
5.2.2 AAPH法抑制油脂氧化的能力 |
5.2.3 还原力的测定 |
5.2.4 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
5.2.5 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 |
5.3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7)祛脂毒胶囊对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8)荷叶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荷叶资源的研究开发现状 |
1.1.1 荷叶的生物学作用 |
1.1.2 荷叶资源的开发现状 |
1.1.3 荷叶提取物的安全性 |
1.2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
1.2.1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来源 |
1.2.2 植物抑菌活性成分 |
1.2.3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抑菌机理 |
1.2.4 植物天然防腐剂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
1.3 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
1.3.1 超临界流体萃取 |
1.3.2 薄层层析 |
1.3.3 高速逆流色谱 |
1.3.4 高效液相色谱 |
1.3.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1.3.6 核磁共振 |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荷叶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荷叶不同提取物的提取得率 |
2.3.2 荷叶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比较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荷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
3.1 前言 |
3.1.1 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
3.1.2 BP算法及设计分析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2 荷叶黄酮提取优化工艺的确定 |
3.3.3 荷叶黄酮的抑菌试验结果 |
3.4 结论与讨论 |
3.4.1 荷叶黄酮的提取优化工艺 |
3.4.2 荷叶黄酮的抑菌活性 |
3.4.3 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机理探讨 |
第四章 荷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4.2.2 试验条件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方法提取荷叶挥发油的得率和理化性状比较 |
4.3.2 GC-MS测定结果 |
4.3.3 荷叶挥发油抑菌试验结果 |
4.4 结论与讨论 |
4.4.1 荷叶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 |
4.4.2 荷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 |
4.4.3 挥发油的抑菌机理探讨 |
第五章 荷叶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5.2.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2 荷叶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 |
5.3.3 荷叶生物碱的抑菌试验结果 |
5.4 结论 |
5.4.1 荷叶生物碱的提取优化工艺 |
5.4.2 荷叶生物碱的抑菌活性 |
第六章 荷叶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6.2.2 试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薄层层析试验结果 |
6.3.2 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试验结果 |
6.3.3 高速逆流色谱试验结果 |
6.3.4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试验结果 |
6.3.5 生物碱单体结构鉴定结果 |
6.4 结论与讨论 |
6.4.1 荷叶生物碱的分离鉴别和分析检测 |
6.4.2 荷叶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
第七章 荷叶天然抑菌剂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7.2.2 试验方法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荷叶抑菌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
7.3.2 荷叶抑菌有效成分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 |
7.3.3 荷叶抑菌有效成分提取液的抑菌特性 |
7.4 结论与讨论 |
7.4.1 荷叶抑菌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
7.4.2 荷叶抑菌有效成分提取液的抑菌活性 |
7.4.3 荷叶天然食品抑菌剂的应用前景探讨 |
第八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着 |
致谢 |
(9)宁红瘦身含片致畸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试验结果 |
2.1 对孕鼠体重的影响 |
2.2 对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 |
2.3 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
2.4 对胎鼠内脏及骨骼发育的影响 |
3 讨论 |
(10)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动物 |
1.4 造型鼠料: |
2 方 法 |
3 结 果 |
3.1 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
3.2 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大鼠肥胖程度的影响 |
3.3 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大鼠血脂的影响 |
4 讨 论 |
四、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须总皂苷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的调节作用研究[J]. 余渊,程杰,田鲁,陈晓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2)
- [2]复合盐对荷叶香肠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D]. 何静.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4)
- [3]荷叶化学成分和黄山药皂苷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 赵小亮.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1)
- [4]荷叶的药用价值及产品开发[J]. 赵海雯.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8)
- [5]荷叶功能茶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闻伯芹.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6]荷叶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J]. 高强,廖慧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03)
- [7]祛脂毒胶囊对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D]. 党之俊.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
- [8]荷叶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D]. 蒋益虹. 浙江大学, 2007(01)
- [9]宁红瘦身含片致畸作用研究[J]. 李晓宇,涂长春,刘明初.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3(05)
- [10]宁红瘦身含片对肥胖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作用研究[J]. 涂长春,李晓宇,涂翌利,刘学文,傅国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