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单片机的语音系统通用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葛志鹏[1](2021)在《便携式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动功能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或者肌肉组织的损伤使得人体无法按照自身意愿控制肢体去实现期望的动作。造成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有脑卒中等疾病引发的后遗症、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的功能损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人数正在逐年增长,开展针对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领域的研究具有切实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生物反馈电刺激设备是用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重要医疗器械。通过比较现有设备工作模式的利弊,控制系统采用“肌电反馈+人工选择+机器自动选择”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开展探索性研究。最新标准YY0505-2012规定有源医疗器械都需要通过电磁兼容检测,市面现有产品大多未通过电磁兼容检测,控制系统的开发需考虑电磁兼容,满足新版标准的技术要求。控制系统硬件以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F103RCT6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基于迪文科技公司的7寸串口触摸屏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使用表面电极采集人体表面肌电信号。前级放大电路使用运放OPA2604和仪表用放大器AD8221实现,滤波电路使用内部有四个运放的AD8625实现,模数转换电路使用14位专用芯片LTC1417,信号采集电路引入浮地电源、屏蔽驱动与右腿驱动技术来降低共模干扰。低频电流刺激脉冲的驱动信号由片内DAC和PWM调制产生,根据用户设定的刺激参数和采集到的肌电信号强度,经算法处理控制刺激脉冲的输出强度。系统使用传感器检测患者的体温和脉搏,增加康复训练的安全保障。控制系统软件基于C语言编写,使用Keil IDE完成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在STM32处理器上的移植。人机交互界面基于DGUS开发体系,使用DGUS Tool 7.383进行设计。控制系统经过硬件、软件和设备整机测试,基本完成设计目标;可以实现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反馈和输出设定参数低频电流脉冲的功能;通过电磁兼容测试,验证系统安全可靠;交互界面设计易用美观:本设计方案为同类产品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闫琛[2](2021)在《声音感知安全机理与攻击和防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知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物联网与真实物理世界更广泛地交互连接,使无人驾驶、智能家居、语音助手等智能应用成为可能。然而,感知的安全风险在过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传感器是感知技术的核心组件,由于其复杂度和智能化程度普遍较低,它们非常容易遭受来自物理世界的“换能攻击”,导致感知结果发生错误。上层系统通常仅考虑传感器的有限噪声和误差,默认测量结果是可信的,这种对硬件的盲目信任将导致传感器一旦被攻击,后续的决策和执行环节都可能发生错误,从而使其所在的物联网设备系统的安全遭受威胁。因此,传感器是亟须关注的物联网新型脆弱点,需要系统地了解感知安全的风险和机理,进行系统防护,使传感器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可靠地测量,保障物联网与物理世界的交互安全。本文针对物联网的感知安全问题,研究感知安全的内在机理,并以声音感知为切入点,研究语音采集和声波测量两类代表性场景中的攻击和防护关键技术,为声音感知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感知安全机理建模与分析:传感器种类繁多,具有多元异构的硬件设计方案和复杂多变的换能原理,同时,针对传感器的攻击方式具有信号多模态、传播多路径、作用多机理等特点,难以进行统一的描述和作用机理分析,限制了对感知安全问题的深入理解。本文首先对感知安全问题进行剖析,定义感知过程可能遭受的换能攻击的方式、方法和威胁模型。为准确理解感知安全机理,本文从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传递和处理通路出发,将感知信号在传感器中从输入到输出所经历的通路抽象为由换能器、信号处理电路、模数转换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信号链,进而构建传感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换能攻击模型,实现对换能攻击作用机理的统一描述与分析。·基于器件非线性的无声语音指令攻击:语音采集常用于智能语音助手等物联网的各类语音系统,系统通过麦克风实现对用户语音信号的采集。本文发现语音采集可能遭受攻击,存在语音采集结果不可信的问题。通过对麦克风传感器进行感知安全机理分析,本文首次发现由于麦克风硬件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导致的安全问题,该硬件缺陷广泛存在于现有的语音采集设备中。攻击者通过利用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可以在被攻击的麦克风信号通路中产生交调失真,导致麦克风的输出信号包含输入信号中不存在的信号频率。本文深入研究麦克风的此类安全脆弱性,首次设计了“海豚音攻击”,该攻击可以通过超声波无声地向语音采集系统中注入有声的语音信号,使语音助手接收到无声语音指令,从而以隐蔽的方式控制智能设备。·基于声场的语音欺骗攻击检测:除了以上攻击,语音采集系统同时面临语音欺骗攻击等多种攻击方式,攻击者可以通过录音重放、语音合成、语音转换等技术模仿用户的语音指令,绕过说话人验证系统对语音助手进行控制,造成严重的安全隐私风险。海豚音攻击与此类攻击的共性特征是均利用扬声器或换能器设备产生攻击信号,与人体发声方式有巨大差异。为应对此类威胁,本文提出基于声场的语音欺骗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手机内置的双麦克风对语音进行采集,并基于双通道音频计算语音反映的声场特征“场纹”。本文通过深入的仿真和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的发声体由于物理发声结构的差异,其产生的声音存在独特的声场空间能量分布特征,系统可以通过场纹对不同的发声体(例如人与音箱、超声波发生器以及其他人)进行区分,有效检测语音欺骗攻击,实现可信的语音采集。·面向无人驾驶超声波避障的攻击与防护:声波测量常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等场景,系统通过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实现对障碍物的检测和测距,为自动驾驶的决策和控制提供重要感知信息。本文发现超声波避障存在测距结果不可信的问题,攻击者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攻击信号,使传感器无输出或精确控制其测量结果。本文通过对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进行模糊测试和逆向分析,发现现有超声波传感器的安全缺陷,首次提出并实现了针对超声波避障的阻塞攻击和两类欺骗攻击方法,并在11款超声波传感器和7款真实汽车上进行了攻击验证,发现攻击可严重影响自动驾驶安全,例如使自动驾驶状态下的特斯拉汽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为防御此类攻击,本文设计了基于单传感器和多传感器的安全防护机制,同时实现了攻击检测、可靠测距和攻击者定位,有效地提高了超声波避障的安全性。
李素素[3](2020)在《基于STM32的CAN总线煤矿数字语音通信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煤矿语音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论文针对某煤矿井下传统的模拟通信系统存在的实时性不高、抗干扰能力差和音量小等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CAN总线数字语音通信系统设计方案。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体方案设计。根据系统具体设计要求,井下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系统总线采用CAN总线,语音编码采用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算法(Code Exited Linear Prediction,CELP),给出了基于STM32的CAN总线数字语音通信系统设计方案。(2)硬件设计。硬件系统分为电源模块、CAN通信模块、语音模块和信息存储模块。系统选择CAN总线作为通讯信道,以STM32F405RGT6为主控芯片实现数据传输、并行处理和CAN控制器功能;选用WM8510为单声道编解码器,实现语音传输。(3)软件设计与实现。语音编解码算法采用CELP算法,软件系统分为主模块、音频模块、编解码模块和通信模块。系统以STM32F405RGT6为主控芯片,WM8510为单声道编解码器,基于MDK5开发平台,采用CELP语音编解码算法,设计完成了某煤矿井下由模拟语音传输系统到数字语音传输系统的升级改造。该语音通信系统实现了井下沿线语音一对一、一对多、扩音广播和扩音报警等功能,具有传输距离长,传输信号不易受干扰的特点,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为传统煤矿的模拟语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案。
康爱梅[4](2020)在《基于微控制器的舞蹈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器人现在被大量普及,迎来前所未有的革命,将引领科技信息时代的主潮流,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当今世界的科技和信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时代将成为电脑之后再次崛起的新一代科技产品,在此背景下本论文提出“基于微控制器的舞蹈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这一课题。本论文设计的这款舞蹈机器人,具有的鲜明特点是仿照人类外形、模拟人类特征,具有和类似人类卡通的外形,同时从技术角度方面来分析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采用多种技术融合而成。机器人成为人类二十世纪以来伟大的发明之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从几年来的调研来看,高科技产品领域中一个标志性的战略性目标被机器人占有则当之无愧。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非常复杂,它融合了多个学科为一体,把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工程力学、自动化控制、工业控制等多门学科综合使用。论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论述,结合学院参加各类机器人大赛设计的舞蹈机器人,提出了本论文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制作过程,进而确定了舞蹈机器人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多种方案设计,确定最优化设计方案。本论文设计的这款舞蹈机器人,其机械设计部分主要采用双足设计,论述了设计依据和机构设计,并逐一对其弯腰机构、转身机构、手臂和头部机构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对其硬件材料和型材的选择方面也做了具体论述。论文中还对舞蹈机器人的电气电路部分做了重点设计,其中硬件电路设计中的开关设计和电机驱动电路设计是重点设计部分,另外对其单片机控制系统、语音设计以及电机的选择也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论文中的重点部分是舞蹈机器人的软件设计部分,文章中提出了舞蹈机器人的整机结构,分别编写了实现舞蹈机器人的舞蹈动作的程序,同时通过Proteus仿真软件对舞蹈机器人系统功能调试,通过多次仿真实验调试,对其硬件进行检测,对其软件进行不断调试,最终将整机调试成功,实现其完整的动作功能,使其完成预期的表演效果。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峰[6](2019)在《基于ARM平台的语音编解码算法分析及其在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人类生活开始变得多姿多彩,从黑白世界到彩色世界,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讯等等所有科技带来的一切,都在一步一步地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也从习惯通信的不畅通,变为了对信息快速传递要求的不断提高。无线通信从不可能变为可能,其设备也从体积巨大到袖珍无比,从固定不动到随身携带。飞跃式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无时无刻在改变我们的世界、改变我们的认知甚至改变我们的身边的一切。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不论在哪里,都可以随时在一起互相交流。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无线通讯方式,比如在工业、医疗、科研等使用的433MHz频段的通讯系统和身边经常用到的2.4GHz、5GHz频段WIFI路由器等都是无线通讯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的结果。这些都说明了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一个重大领域,各国争先恐后的发展无线通信。近日美国甚至动用国家力量打压我国5G先锋企业华为公司,这些充分说明了无线通讯领域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石;还是带领各国尤其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强大依靠。作者工作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相关,本论文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了人们在方便工作以及家庭的智能化的等方面进行设计。本论文首先介绍分析这些年来语音编解码的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的一些不同阶段不同的编码标准的优缺点,通过对比选用性价比最高的算法来进行设计,最后实现一个基于ARM搭建起来的一个硬件平台,可以让语音信号经过语音编/解码算法后在433MHz频率下进行无线传输的系统。本系统作者从方案设计、原理图设计、印制板设计到底层驱动设计调试等都是作者独立完成设计。经过多次优化和修改调试,已经形成产品应用在工业当中。尤其后来为了适应现代人们对智能家居功能的需求,系统又经过优化应用在智能家居的远程语音控制等方面。本系统硬件设计先是从系统的电源管理开始,设备由市场上常见并且成熟的锂电池来供电,通过一个完善的系统电源管理芯片TP5602,保证设备的轻便与耐久;其次通过设计使用强大的微控制器STM32F103xx当主控器,来用于采集音频、集成算法、控制按键、输出音频等工作。最后,射频模块通过UART接口连接到微控制器上,把收发到的数据通过UART接口传输到微控制器进行处理。在软件算法方面,我们最终选择使用Speex编解码算法,是因为该算法是基于码激励线性预测算法一种开放源码的软件,没有任何专利费用。它最重要特色就是增加了高质量与低比特率的语音编码,并且也正增加了比特率可以随时变化的特点,所以与无线语音传输系统的契合度就很高了[1]。并且支持范围很广泛,比如说:ARM、FPGA、DSP、x86甚至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也支持该算法。论文中深入说明了Speex编/解码算法相对于其他编解码算法的巨大优势和特色,以及阐述了CELP编解码技术的根本设计思路。最后实现了在ARM硬件的平台下加入Speex算法后在433MHz频段下的无线语音传输。
郭慧敏,孟游,迟少华,丁培甫[7](2019)在《基于Android手机手势和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普通遥控器控制智能小车的局限性,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案——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方向(重力)传感器和语音控制的蓝牙小车控制系统.以Android手机作为上位机,包括语音系统、方向(重力)传感器系统,利用蓝牙通信技术与单片机总控制中心、蓝牙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蜂鸣器和LED模块、避障模块等组成的下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蓝牙智能小车的实时控制.通过实物制作和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智能轮椅、仓库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闫石[8](2014)在《基于嵌入式B/S架构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人们对生活幸福感的追求更加迫切,而优质的家居生活正是幸福感产生的源泉,智能家居系统也因此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嵌入式系统在工业、家居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详细深入的描述了基于B/S架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通过对现有智能家居系统开发模式以及功能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智能家居系统的总体架构,并且设计出了系统的通信方案,同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各个功能模块。智能家居系统以ARM9微处理器作为硬件主控制器,并且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在此基础上,该系统主要实现了两个基本服务:基于室外的远程智能家居监控服务和基于室内的智能管理服务。这两个基本服务主要由家庭智能网关系统、家庭内网系统以及家庭语音系统组成。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论文主要完成了家庭智能网关系统中的嵌入式服务器搭建和CGI智能交互程序的设计、家庭内网中的无线wifi的组网以及系统各功能模块中的Linux程序和CGI交互程序的设计。最后针对本论文所实现的两种基本智能家居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web远程网页控制测试与语音控制测试。实验表明,各个功能模块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系统总体能够满足家居用户的实际需求,验证了本文设计的B/S架构智能家居系统的可行性。
张从力,苏宏锋[9](2013)在《基于最优路径的无线语音泊车诱导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一种用于大型停车场内的全程无线语音泊车诱导系统,诱导车辆用最少时间找到停车位,提高停车场泊车效率。通过激光对射装置检测车位状态,采用C8051F020单片机将检测到的车位信号进行处理,结合E-link网络数据传输器将单片机接入网络,实现车位信息的网络传输。开发了停车场泊车管理系统,实时显示车位使用状态。设计了由凌阳SPCE061A单片机和NRF24L01无线收发芯片构成的语音系统,对可用于最短泊车路径搜索的A*算法进行改进和仿真研究,并提出了无线语音泊车诱导方法。
龚伟家,王京梅,贺东,石红彬[10](2012)在《基于无线语音系统的USB-HID控制单元的设计》文中指出为了在无线语音系统中实现对多媒体终端的更为丰富的、方便的控制功能,设计了基于USB-HID(universalserial BUS-human interface device)的新型光学导航模块OFN(optical finger navigation)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主要由OFN模块,MCU(micro control unit),2.4G收发模块及其相应的软件实现。在深入分析了USB-HID类协议中USB鼠标与PC机数据交互的类型及其方式的基础上,说明了OFN模块与USB鼠标之间的数据衔接方法。并通过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和设置软件判断标志位,达到了将该控制功能嵌入到语音系统中的目的。
二、基于单片机的语音系统通用开发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单片机的语音系统通用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便携式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目标与主要工作 |
1.3.1 课题目标 |
1.3.2 论文主要工作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
2.1.1 系统主要功能 |
2.1.2 系统技术指标 |
2.2 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 |
2.2.1 系统总体框图 |
2.2.2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2.2.3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肌电采集反馈与刺激输出电路研究 |
3.1 功能需求研究 |
3.1.1 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 |
3.1.2 基于SEMG采集反馈的电刺激系统 |
3.2 信号采集调理电路 |
3.2.1 表面电极 |
3.2.2 前级放大电路 |
3.2.3 带通滤波电路 |
3.2.4 后级放大电路 |
3.2.5 工频陷波电路 |
3.2.6 模数转换电路 |
3.3 刺激脉冲输出电路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1 主控电路设计 |
4.1.1 微控制器选型 |
4.1.2 最小系统电路 |
4.2 辅助功能电路设计 |
4.2.1 屏幕接口电路 |
4.2.2 传感器接口电路 |
4.2.3 语音提示电路 |
4.3 系统电源设计 |
4.3.1 电源结构设计 |
4.3.2 电源电路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5.1.1 μC/OS-Ⅱ简介 |
5.1.2 操作系统任务设计 |
5.2 任务程序设计 |
5.2.1 肌电采集任务 |
5.2.2 刺激输出任务 |
5.2.3 传感器测量任务 |
5.2.4 计时任务 |
5.2.5 报警任务 |
5.3 显示界面设计 |
5.3.1 DGUS开发体系简介 |
5.3.2 屏幕显示任务 |
5.3.3 屏幕操作界面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及验证 |
6.1 系统硬件测试 |
6.2 系统功能验证 |
6.2.1 信号采集功能验证 |
6.2.2 刺激输出功能验证 |
6.3 电磁兼容测试 |
6.3.1 快速瞬态脉冲群(EFT)测试 |
6.3.2 浪涌抗干扰(SURGE)测试 |
6.3.3 静电放电(ESD)测试 |
6.3.4 辐射发射(RE)测试 |
6.4 整机综合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肌电信号采集调理电路图(单通道) |
附录 B 系统主控电路和刺激脉冲输出电路图 |
附录 C 系统电源电路图 |
附录 D 系统印制电路板实物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声音感知安全机理与攻击和防护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物联网与感知 |
1.1.2 感知安全 |
1.1.3 声音感知安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感知安全研究 |
1.2.2 语音攻击 |
1.2.3 语音安全防护 |
1.3 研究目标、挑战与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1.4.1 感知安全机理建模与分析 |
1.4.2 语音采集安全 |
1.4.3 声波测量安全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2 感知安全机理建模与分析 |
2.1 感知安全与换能攻击 |
2.1.1 换能攻击 |
2.1.2 换能攻击信号 |
2.1.3 换能攻击分类 |
2.1.4 攻击者假设 |
2.1.5 感知安全的核心问题 |
2.2 感知安全机理模型 |
2.2.1 传感器模型 |
2.2.2 换能攻击模型 |
2.2.3 案例分析 |
2.2.4 模型应用 |
2.3 换能攻击方法 |
2.3.1 信号注入步骤 |
2.3.2 测量构造步骤 |
2.3.3 构造换能攻击 |
2.4 换能攻击防护方法 |
2.4.1 攻击检测方法 |
2.4.2 攻击抵御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语音采集攻击:基于器件非线性的无声语音指令攻击 |
3.1 引言 |
3.2 背景介绍和威胁模型 |
3.2.1 语音助手 |
3.2.2 麦克风 |
3.2.3 威胁模型 |
3.3 攻击可行性分析 |
3.3.1 非线性效应建模 |
3.3.2 非线性效应评估 |
3.4 攻击设计 |
3.4.1 语音指令生成 |
3.4.2 语音指令调制 |
3.4.3 攻击信号发射 |
3.5 攻击可行性验证 |
3.5.1 目标系统选择 |
3.5.2 实验设置 |
3.5.3 可行性实验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4 语音采集防护:基于声场的语音欺骗攻击检测 |
4.1 引言 |
4.2 背景介绍 |
4.2.1 人类发声体 |
4.2.2 扬声器 |
4.2.3 声场 |
4.3 威胁模型 |
4.4 场纹的可行性 |
4.4.1 发声体与声场 |
4.4.2 场纹的提取 |
4.4.3 场纹的一致性 |
4.4.4 场纹的独特性 |
4.4.5 场纹特性总结 |
4.5 系统设计 |
4.5.1 概述 |
4.5.2 信号处理 |
4.5.3 场纹提取 |
4.5.4 场纹匹配 |
4.6 系统评估 |
4.6.1 评估方法 |
4.6.2 系统整体性能 |
4.6.3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 |
4.6.4 鲁棒性和可用性 |
4.7 讨论 |
4.7.1 安全性 |
4.7.2 局限性和未来工作 |
4.8 本章小结 |
5 声波测量安全:面向无人驾驶超声波避障的攻击与防护 |
5.1 引言 |
5.2 背景介绍 |
5.2.1 自动驾驶系统 |
5.2.2 超声波传感器 |
5.3 安全问题描述 |
5.3.1 威胁模型 |
5.3.2 物理信号攻击 |
5.3.3 攻击分类 |
5.4 声波测量攻击 |
5.4.1 传感器分析 |
5.4.2 随机欺骗攻击 |
5.4.3 自适应欺骗攻击 |
5.4.4 阻塞攻击 |
5.4.5 攻击总结 |
5.5 声波测量防护 |
5.5.1 物理变换认证 |
5.5.2 基于多传感器的一致性检查 |
5.5.3 系统级防护策略 |
5.5.4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3)基于STM32的CAN总线煤矿数字语音通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总体设计方案 |
2.1 设计要求 |
2.2 整体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3 硬件设计 |
3.1 硬件模块设计 |
3.2 PCB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语音编解码算法 |
4.2 软件设计 |
4.3 系统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集 |
(4)基于微控制器的舞蹈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国内外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1.1.2 国内外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现状 |
1.1.3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前景 |
1.2 舞蹈机器人设计来源和研究意义 |
1.2.1 设计来源 |
1.2.2 舞蹈机器人设计背景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舞蹈机器人的设计要求和方案 |
2.1 引言 |
2.2 舞蹈机器人的设计要求 |
2.3 舞蹈机器人的设计制作 |
2.4 舞蹈机器人方案的确定 |
2.4.1 舞蹈机器人设计方案一 |
2.4.2 舞蹈机器人设计方案二 |
2.4.3 两种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舞蹈机器人的机械设计 |
3.1 引言 |
3.2 舞蹈机器人的双足设计 |
3.2.1 舞蹈机器人双足设计依据 |
3.2.2 舞蹈机器人双足机构设计 |
3.3 舞蹈机器人的弯腰机构设计 |
3.4 舞蹈机器人转身机构的设计 |
3.4.1 转身机构设计 |
3.4.2 腰身机构设计 |
3.5 舞蹈机器人手臂和头部机构的设计 |
3.6 舞蹈机器人材料与型材选择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舞蹈机器人的电气电路设计 |
4.1 引言 |
4.2 舞蹈机器人硬件电路设计 |
4.2.1 开关设计 |
4.2.2 电机驱动电路 |
4.3 舞蹈机器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
4.4 舞蹈机器人的语音设计 |
4.5 舞蹈机器人电机的选择 |
4.5.1 直流电机的结构特点 |
4.5.2 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舞蹈机器人的软件设计 |
5.1 引言 |
5.2 舞蹈机器人的整机结构图 |
5.3 舞蹈机器人的软件设计 |
5.3.1 舞蹈机器人的动作编辑 |
5.3.2 舞蹈机器人的主程序设计 |
5.3.3 舞蹈机器人子程序设计 |
5.3.4 语音系统程序设计 |
5.4 软件编程准备工作 |
5.5 舞蹈机器人语音识别程序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舞蹈机器人系统功能测试 |
6.1 引言 |
6.2 舞蹈机器人仿真实验调试 |
6.3 舞蹈机器人硬件检测 |
6.4 舞蹈机器人软件调试 |
6.5 舞蹈机器人整机调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Ⅰ 51 单片机管脚定义子程序 |
附录Ⅱ |
附录Ⅲ 舞蹈机器人主程序 |
附录Ⅳ 串口通信子程序 |
附录Ⅴ 输入输出引脚子程序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基于ARM平台的语音编解码算法分析及其在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
1.2 语音编码的技术发展介绍和现状 |
1.2.1 波形编码 |
1.2.2 参数编码 |
1.2.3 混合编码 |
1.3 系统平台简介 |
1.3.1 硬件平台简介 |
1.3.2 软件平台介绍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常用语音编解码分析 |
2.1 脉冲编码调制 |
2.2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
2.3 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
2.3.1 自然语音模型 |
2.3.2 CELP编码器的组成 |
2.3.3 线性预测滤波器 |
2.3.4 码本搜索 |
2.4 Speex编/解码算法原理 |
2.4.1 Speex窄带编码 |
2.4.2 Speex宽带编码 |
2.5 常见编解码的优缺点 |
2.6 常见编码标准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平台设计 |
3.1 系统功能简介 |
3.2 系统主要器件介绍 |
3.2.1 主控芯片STM32F103xx |
3.2.2 电源管理芯片TP5602 |
3.2.3 射频SX1278模块 |
3.3 原理图设计 |
3.3.1 原理图设计工具简介 |
3.3.2 电源部分原理图设计 |
3.3.3 主控芯片STM32F103xx部分 |
3.3.4 音频输入电路 |
3.3.5 音频输出电路 |
3.3.6 射频部分SX1278模块 |
3.3.7 印制板布线注意事项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TM32F103xx的底层驱动设计 |
4.1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 |
4.2 STM32F103xx的UART接口配置 |
4.2.1 打开时钟 |
4.2.2 GPIO初始化 |
4.2.3 中断优先级的配置 |
4.2.4 配置UART相关属性 |
4.2.5 中断的服务程序的设计 |
4.3 语音编解码驱动设计 |
4.3.1 语音输入(录音)和语音输出框图 |
4.3.2 语音输入(录音)主应用的流程图 |
4.3.3 语音输出主应用的流程图 |
4.3.4 中断流程图 |
4.3.5 主要部分的驱动代码设计 |
4.4 射频模块SX1278的驱动程序设计 |
4.4.1 射频模块的传输方式 |
4.4.2 射频模块收发流程 |
4.4.3 主要部分的驱动代码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线通信的实现 |
5.1 433MHz无线技术 |
5.2 LoRa无线通信技术 |
5.2.1 LoRa调制解调器原理 |
5.2.2 LoRa调制解调器配置 |
5.2.3 扩频因子 |
5.2.4 编码率 |
5.2.5 信号带宽 |
5.2.6 LoRa信号带宽BW、符号速率Rs和数据速率DR的关系 |
5.2.7 LoRa进行跳频扩频通信(FHSS)的原理 |
5.2.8 LoRa数据包结构分析及数据传输时间的计算 |
5.2.9 LoRa数据接收和发送流程 |
5.3 射频模块SX1278功能测试 |
5.3.1 定点模式验证 |
5.3.2 广播模式验证 |
5.3.3 模块待机功耗验证 |
5.4 整机的使用与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Android手机手势和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结构 |
2 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 |
2.1 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
2.2 蜂鸣器模块设计 |
2.3 HC-05蓝牙模块 |
2.4 红外避障模块 |
3 下位机硬件程序设计 |
3.1 蓝牙接收系统程序 |
3.2 电机、蜂鸣器及LED控制系统程序 |
4 上位机APP设计 |
4.1 软件界面设计 |
4.2 蓝牙连接系统 |
4.3 按键控制系统 |
4.4 方向传感器控制系统 |
4.5 语音控制系统 |
5 实验测试与分析 |
6 结束语 |
(8)基于嵌入式B/S架构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智能家居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平台搭建 |
2.1 智能家居系统方案设计 |
2.1.1 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2 智能家居系统的软件架构方案 |
2.1.3 智能家居系统的通信方案 |
2.1.4 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模块方案 |
2.2 智能家居系统核心硬件平台搭建 |
2.3 智能家居系统核心软件平台搭建 |
2.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取 |
2.3.2 构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
2.4 本章小结 |
3 B/S架构智能家居系统的技术实现 |
3.1 家居智能网关技术实现 |
3.1.1 B/S架构通信核心技术 |
3.1.2 网关服务器介绍 |
3.2 CGI交互程序设计 |
3.2.1 CGI与FORM表单的关系 |
3.2.2 CGI获取数据信息 |
3.2.3 CGI与Linux进程间通信 |
3.3 家居系统内部无线组网技术实现 |
3.3.1 wifi组网方式选取 |
3.3.2 wifi组网传输协议 |
3.4 家居智能语音系统 |
3.4.1 家庭智能语音系统工作原理 |
3.4.2 家庭智能语音系统软件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B/S架构智能家居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
4.1 智能照明系统模块设计 |
4.1.1 照明系统CGI交互程序设计 |
4.1.2 照明控制进程程序设计 |
4.1.3 照明内核驱动程序设计 |
4.2 智能门禁系统模块设计 |
4.2.1 RMU900射频协议 |
4.2.2 RMU900串口通信 |
4.3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模块设计 |
4.3.1 USB摄像头图像采集 |
4.3.2 基于V4L2图像采集分析 |
4.3.3 motion运动图像动态检测分析 |
4.4 智能温控系统模块设计 |
4.4.1 基于STH10温湿度采集硬件设计 |
4.4.2 基于STH10温湿度采集软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用户登录测试与分析 |
5.2 智能照明系统测试与分析 |
5.3 智能门禁系统测试与分析 |
5.4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测试与分析 |
5.5 智能温控系统测试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最优路径的无线语音泊车诱导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无线语音泊车诱导系统 |
3 停车场车位信息系统设计 |
3.1 车位探测器的选择和安装 |
3.2 车位信息检测和采集模块设计 |
3.3 车位信息传输模块 |
4 无线语音泊车诱导的实现 |
4.1 停车场泊车诱导监控系统 |
4.2 无线语音播报系统设计 |
4.3 无线语音传输测试结果 |
4.4 最优行车路线确定和无线语音诱导方法 |
4.4.1 基于改进A*算法的最短泊车路径搜索研究 |
4.4.2 无线语音泊车诱导方法 |
5 结束语 |
(10)基于无线语音系统的USB-HID控制单元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系统硬件 |
2 USB-HID设备类协议中关于USB鼠标的分析 |
3 微型光学导航模块接口及内部寄存器 |
4 软件设计 |
4.1 系统的软件流程 |
4.2 软件设计的方案 |
4.3 软件设计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5 性能测试及其分析 |
6 结束语 |
四、基于单片机的语音系统通用开发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便携式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控制系统的研究[D]. 葛志鹏.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声音感知安全机理与攻击和防护关键技术研究[D]. 闫琛. 浙江大学, 2021(01)
- [3]基于STM32的CAN总线煤矿数字语音通信系统设计[D]. 李素素.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基于微控制器的舞蹈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D]. 康爱梅.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基于ARM平台的语音编解码算法分析及其在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7]基于Android手机手势和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J]. 郭慧敏,孟游,迟少华,丁培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8]基于嵌入式B/S架构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开发[D]. 闫石.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9]基于最优路径的无线语音泊车诱导系统研究[J]. 张从力,苏宏锋.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3(02)
- [10]基于无线语音系统的USB-HID控制单元的设计[J]. 龚伟家,王京梅,贺东,石红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11)
标签:智能家居论文; 机器人论文;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论文; 机器人传感器论文; 传感器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