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寄存档案及其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圆[1](2021)在《档案服务业企业业务经营范围划分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许耀宗[2](2020)在《近代徽商义冢管理研究 ——以上海徽宁会馆为例》文中认为作为明清地域性代表商帮之一的徽商,商业上的成就自不必多言,在慈善方面也建树颇多,全国各地都有徽商建立的会馆、善堂、义庄等慈善组织。近代以来,旅外徽商不断增多,客死他乡者亦不在少数,会馆、公所、善堂等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或施棺就地安葬,或赠送馆钱送回原籍安葬,各地会馆、善堂等组织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管理模式。上海徽宁会馆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同乡组织。本文主要考察近代以来徽商义冢的管理,鉴于上海徽宁会馆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因此以上海徽宁会馆为例,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介绍徽商义冢的大致情况。一是介绍徽商义冢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徽商义冢的起源、发展、完善等,二是近代上海徽宁思恭堂的起源、发展、管理及消逝的等情况,同时说明了为何选择上海的徽宁会馆。第二章则以徽宁会馆为例,具体介绍了会馆基本组织机构。一是从领导层的管理,包括司年制、轮值制及后面的董事制;二是义冢基本人事的管理,包括会馆针对义冢所设置的人事、奖惩和监督等制度。第三章探讨了义冢的经费管理。一是经费的来源,有捐赠、租息及其他产业的收入,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撑是义冢持续发展的根本;二是经费的使用,主要涉及义冢的各方面;三主要论述了实际运转过程中,经费管理的一些特殊情况及其作用和影响。第四章论述义冢实际运作的完整过程。一是寄存棺木、就地掩埋的管理;二是运送回籍的管理;三是义冢实际运作管理特点。第五章针对会馆义冢管理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近代化、城市化、国家与社会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会馆的义冢管理如何灵活应对。第六章便是将上海徽宁会馆与上海其他代表性徽商会馆、上海其他商人会馆以及其他地区徽商义冢之间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以加深对徽宁会馆以及整个徽商对义冢的管理认识,并从总体上概括徽商义冢管理的特点,包括优点及不足之处。本文力图通过个案与整体的结合,分析比较近代徽商对义冢管理,对徽商这个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首先是徽商与慈善事业相互影响,徽商的投入壮大了慈善力量,对义冢等慈善活动的投入也促进了徽商发展,其次是徽商横向上已初步建立慈善网络,纵向上不断完善自身,最后是徽商对义冢的管理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会遇到城市化、近代化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徽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范式。当然徽商对义冢的管理,不论对慈善、对徽商,还是对社会都意义非凡,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余晶晶[3](2019)在《名人档案建设研究 ——以安徽省综合档案馆为例》文中认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各代杰出人物层出不穷。而由这些名人在一生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意义的各种历史记录,就是名人档案。名人档案不仅是可供挖掘的文化资源,拥有潜在的增值效应,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可以反映出着名人物的思想历程。此外,名人档案承载着时代发展的记忆,是其构成要素和载体的一部分,也是文献遗产的珍贵资源,对于塑造和丰富社会记忆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和文化的作用,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加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的主体,应抓住机遇,推进名人档案建设工作,宣传名人事迹,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名人档案相关理论,以安徽省综合档案馆为调研对象,对地方综合档案馆名人档案工作现状展开调研,剖析名人档案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名人档案建设研究提供借鉴。
危娅婷[4](2019)在《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社会中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与使用,用户对档案馆的信任受到了挑战。纸质档案管理中,即使是复印件,只要加盖了档案馆公章,同样能发挥凭证作用,这是档案馆作为一个被信任的组织为盖章复印件“背书”。但对电子档案管理而言,少了档案馆的信任“背书”,在现有公众心理、社会习惯、文化背景下,要实现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显得十分困难。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看,用户对档案馆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工作者的不信任;二是对电子档案的不信任,“不信任”折射的是用户对档案馆管理电子档案能力的怀疑。显然,电子档案管理能力是影响档案馆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如何去探明影响档案馆信任的代表性因素有哪些,并建立“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是本文所做主要工作。信任是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对象,但在档案学领域所涉研究有限。本文在梳理信任、组织信任相关理论后,对档案馆信任进行了界定,此为研究的基础与难点之一。进一步,对“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展开了学理分析,认为其信任前因包含用户、档案馆、环境和互动四方面因素;信任维度涉及制度、情感、认知与技术四种信任;产生的信任结果有用户满意与用户忠诚两种类型。同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研究方法确定影响信任的各变量以及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分析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最终构建了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这是研究的重难点与可能创新所在。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描述了研究展开的情况。第二章阐释了档案馆信任、“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的内涵。第三章以组织信任等理论为指导,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对用户——档案馆信任的信任前因、信任维度和信任结果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假设,并建立了信任关系的模型。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AMOS分析工具对构建的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第五章以信任关系模型为指导,提出了面向电子档案管理的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的建立策略。第六章结语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张光润[5](2018)在《袁同礼研究(1895-1949)》文中研究指明袁同礼,字守和,祖籍直隶安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于北京南横街本宅,1965年病逝于美国华盛顿。在他出生之年,造就“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已在甲午海战中幻为泡影,一系列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变迁的大事件已是山雨欲来。中国近代图书馆运动“发轫”于三年后的戊戌维新。他在这场巨变中养成了新知和旧学,并以发展图书馆事业回应了那个时代,成就了自己在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的先驱地位。1949年初旅美定居之前,他不仅领导全国最大的国立图书馆,并将它带向了世界,深度参与了近代社会的变迁。有关袁同礼的研究,近三十年来逐渐受图书馆界关注,相关专题论述层出不穷,至今仍是方兴未艾,但由于资料和视野所限,历史学界有关他在近代社会变迁上的讨论,尚不多觏。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镜图书馆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他学问和事业中的若干大事件作深入研究,着重强调其在近代变迁中的独特意义,并力图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拓展、丰富和深化袁同礼研究应有的内涵。全文除绪论、结语和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外,主体部分由四个专题研究组成,分别从家世、成学、学问和事业方面作系统论述。第一章论述袁同礼家世及成长的时代,分析袁家由农村迁居城市的近代意义,及袁同礼童年成学时的新旧知识比重。第二章研究袁同礼近代知识结构的形成,既详论北大预科的成学背景及成绩,也重视在清华学校的第一份图书馆职业,及游学欧美对近代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清华学校部分,也简单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史的发展特征;游学美欧部分,则着重讨论他在近代群学意义上广泛参与各种学术组织,及以近代目录学为中心的图书馆学新知的养成。第三章学问篇以《永乐大典》的访求和研究为例,结合他在中华图书馆协会和北平图书馆的任职经历,系统研究他的15篇研究成果,详述其中的编目方法的近代转变,典籍观念的新旧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永乐大典》由流散史到阅读史的转变。第四章事业篇则以他去国之前精力所萃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他宣示中外的三条立馆宗旨出发,分节论述他带领北平图书馆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进程,以及这一进程所具有的近代意义。文末所附《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是撰写本文的资料长编,也是对正文的有益补充,为研究袁同礼在近代巨变中的独特地位提供了相对翔实的背景。
杨娜[6](2018)在《论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问题 ——以昆明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档案数量激增,尤其是企业的档案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其中以金融企业最为明显,加之档案服务成本优势明显,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前途相当乐观。同时,我国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了一系列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治理方式,论文针对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所构建的治理机制,通过实地调研昆明市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实际运营状况,提出对其进行依法治理的实施对策。论文认为,《办法》提出的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治理方式切实可行,这些治理方式的实施,对规范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运营,促进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有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方法与思路,文章写作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对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概述的介绍,包括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定义及内涵、类型、特征、业务等内容。第三部分:对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理念和意义的介绍,依法治理理念包括依法治档和档案安全与保密理念,依法治理意义包括保证档案安全与保密、促进档案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等内容。第四部分:通过走访昆明市典型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了解其运营的实际情况,对访谈资料进行详细整理,从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依据、治理方式和治理内容五个方面对昆明市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在对昆明市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实际运营状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昆明市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以及各省市相关条例,针对性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主要包括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法规体系的整体构建和依法开展治理工作两部分内容。
华林,赵局建,成灵慧[7](2018)在《基于档案安全体系构建的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档案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依法治理是规范其管理,维护国家档案质量、载体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本文阐述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的必要性,分析依法治理要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依法治理对策。论文认为,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已经成为我国档案管理的重要平台,将其纳入档案安全体系,对其进行依法治理,可维护国家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
冯佳[8](2018)在《企业档案寄存方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面临着行业间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竞争力,开始将自身的档案管理委托给专业的档案机构,企业档案寄存式管理便应运而生了。一、寄存式管理的概念及机构1.寄存式管理的概念所谓寄存式管理,是指企业
沈一春[9](2017)在《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寻求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企业也产生了大量的文件信息服务相关的业务需求。不仅仅是企业,我国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于文件信息管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有商业性文件中心来对相应的文件、档案业务进行处理。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市场上的商业性文件中心,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一些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我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初步建设,而且制约着其长远发展。因此,解决我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相比之下,美国的商业性文件中心已经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一种技术优先、效益突出、规模庞大、法规健全的专业商业性文件中心。因此,比较中美两国的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建设情况,针对我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的经验,从而完善我国的商业性文件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该问题的思考,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首先对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概念进行界定,辨析其与其他相关机构概念之间存在的差别;然后简要介绍了本文所选取的商业性文件中心样本,说明选取依据;再从中美两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发展脉络、政策环境和地区分布、人员及基础设施、业务构成、经营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总结了我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提出了改进建议。论文共分为7个章节。主要内容有:第1章绪论。首先分析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以文献调研的形式考察了国内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研究现状;其次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的选取依据及创新点。第2章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概念界定。在进行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对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概念作出了界定,并辨析了其与文件中心、档案中介机构和档案外包服务企业的区别。第3章和第4章分别探究了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政策环境和地区分布、人员配备及基础设施这几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第5章列举了中美两国商业性文件中心所提供的业务种类与概况,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商业性文件中心在档案寄存、档案数字化、档案软件及网络管理、档案咨询、增值服务,这五个方面提供业务的具体情况。第6章介绍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经营现状。从网点分布、经营业绩、资质和荣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第7章探究了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存在差异原因及启示。强调通过比较,找出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吸取美国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特有国情,提出建设性意见。第8章结语。对全文做一总结,概括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并提出新的研究展望。
徐妙妙[10](2017)在《无锡市家庭档案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纵观2013年以来我国国际档案日的主题:“档案在你身边”、“走进档案”、“档案与你相伴”、“档案与民生”,发现每一个主题都在试图拉近和缩小档案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家庭档案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它使档案这一事物呈现其本来面貌,即档案不单单是精英阶层的专属,也可以为草根阶层所有,并为草根阶层所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句古诗贴切地表述了家庭档案建设使得档案从官府阁上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拉拢了档案和普通百姓的距离,提高了社会的档案意识。此外,家庭档案在帮助处理家庭事务,丰富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等方面也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我国的家庭档案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开展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无锡市家庭档案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在探究家庭档案发展历程、含义、特点和功能等理论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无锡市民家庭档案的认知情况进行了摸底,同时结合电话、现场采访相关档案工作人员和查阅有关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无锡市家庭档案的建设现状,发现无锡市家庭档案建设工作从开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建档家庭从无到有的突破;在档案部门的宣传和号召下市民的建档意识逐步提高;家庭建档成果吸引了主流媒体的聚焦和关注;家庭建档信息化工作开始起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档案部门对家庭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家庭档案工作缺乏连续性;家庭档案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陈旧单一;家庭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率低;家庭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不到位。最后,笔者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地区家庭档案工作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推动无锡市家庭档案工作的发展策略:拓宽建档宣传渠道,加快家庭建档意识形成;关注家庭隐私,减少家庭建档后顾之忧;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推进家庭档案工作的发展;创新家庭档案管理模式,建立家庭档案文件中心;注重家庭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家庭档案的功能价值。
二、寄存档案及其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寄存档案及其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近代徽商义冢管理研究 ——以上海徽宁会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学术前史 |
三、材料说明及研究路径 |
第一章 徽商义冢概况 |
第一节 徽商义冢发展概况 |
一、义冢缘起 |
二、徽商广建义冢 |
第二节 上海徽宁思恭堂基本概况 |
一、上海徽宁会馆的发展历程 |
二、上海徽宁会馆的特点 |
第二章 义冢基本组织机构的管理 |
第一节 领导层的管理 |
一、司年制及轮值制 |
二、董事制 |
第二节 义冢机构内基本人员的管理 |
一、基本人事管理 |
二、奖惩管理 |
三、监督管理 |
第三章 义冢财产管理 |
第一节 会馆财产来源 |
一、捐赠获得 |
二、房租地息 |
三、其他收入 |
第二节 会馆经费使用 |
一、义冢运作支出 |
二、人员管理的支出 |
三、会馆其他支出 |
第三节 经费管理的特点 |
一、经费管理的优点 |
二、经费管理的不足 |
第四章 会馆义冢实际运转管理 |
第一节 寄存棺柩及就地掩埋 |
一、会馆对寄存棺木的管理 |
二、会馆对就地掩埋棺木的管理 |
第二节 运柩回乡 |
一、会馆资助帮忙运送回籍之棺 |
二、起棺回乡重葬之棺 |
第三节 义冢实际运转管理的特点 |
第五章 徽商义冢实际运作所遇问题及应对管理 |
第一节 近代化城市化下的义冢管理 |
一、徽商义冢管理的近代化转型 |
二、城市化下徽宁会馆义冢的管理 |
第二节 突发情况的应对管理 |
一、会馆本身的突发情况 |
二、会馆应对管理的反思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与其他义冢管理的比较 |
一、与歙县旅沪同乡会的对比 |
二、与杭州新安惟善堂的对比 |
第二节 影响及启示 |
一、认识及影响 |
二、对当今商业及慈善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名人档案建设研究 ——以安徽省综合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名人档案建设相关概述 |
第一节 名人档案的内涵及特点 |
一、名人档案的内涵 |
二、名人档案的特点 |
第二节 名人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名人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
二、名人档案建设的可行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名人档案的建设现状调研 |
第一节 安徽省名人档案建设现状调查 |
一、安徽省名人资源概况 |
二、安徽省综合档案馆名人档案建设情况 |
第二节 安徽省名人档案建设现状分析 |
一、名人档案建设取得的成就 |
二、名人档案建设需提升的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完善名人档案建设的建议 |
第一节 宏观方面 |
一、增强名人档案建设意识 |
二、完善名人档案建设的法规制度 |
三、制定区域性名人档案建设的全盘规划 |
第二节 微观方面 |
一、强化名人档案的收集工作 |
二、改善名人档案的保管环境 |
三、加强名人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对档案馆的信任研究 |
2.对档案工作者的信任研究 |
3.对电子档案的信任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四)研究内容与可能创新 |
1.研究内容 |
2.可能创新 |
(五)基本概念 |
二、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概述 |
(一)档案馆信任 |
(二)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 |
1.概念 |
2.内涵 |
3.特点 |
(三)档案馆可信性、公信力与信任度 |
三、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构建 |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
1.组织信任理论 |
2.理性行为理论 |
3.社会行为理论 |
4.期望确认理论 |
5.结构方程模型 |
(二)UART模型要素分析 |
1.前因要素——信任的影响因子 |
2.维度要素——信任的运行机制 |
3.结果要素——信任的作用表现 |
(三)UART模型架构与假设 |
1.UART模型架构 |
2.UART模型假设 |
3.UART模型路径图 |
四、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模型检验 |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1.问卷设计 |
2.数据收集 |
(二)UART量表检验和修正 |
1.信度分析 |
2.效度分析 |
3.UART量表修正 |
(三)UART模型验证 |
1.UART模型拟合 |
2.UART模型修正 |
五、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建立策略 |
(一)搭建信任环境生态圈,强化制度型信任 |
1.从社会层面加固法律与技术外圈 |
2.从行业层面加固档案法律法规中圈 |
3.从组织层面加固规章制度内圈 |
(二)平衡能力的“实”与“应”,建立认知型信任 |
1.达到档案馆能力的“应然”标线 |
2.发布档案馆能力的“实然”信号 |
(三)奉行善意的“管”与“服”,培养情感型信任 |
1.档案馆内建立善意管理机制 |
2.档案馆外传递善意服务理念 |
(四)加强档案馆与用户互动,塑造技术型信任 |
1.增强用户对传统载体档案可信正向感知 |
2.引导用户对电子档案可信正向感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UART关系假设汇总 |
附录2 :UART测量量表 |
附录3 :UART测量修正量表 |
附录4 :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袁同礼研究(1895-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综述 |
三 主要史料和章节安排 |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895-1913) |
第一节 家世考 |
一 曾祖移居京师 |
二 祖父定居京师 |
第二节 童年 |
第二章 成学之路(1913-1924) |
第一节 北大预科 |
一 入学前的北大预科 |
二 入学后的预科调整 |
三 预科成学 |
第二节 以图书馆为志业(1916-1924) |
一 水木清华四寒暑 |
二 游学美欧 |
第一节 缘起 |
一 《永乐大典》的编纂和流传 |
二 全祖望和缪荃孙的研究 |
第二节 袁同礼的调查与研究 |
二 系列调查研究及影响 |
第四章 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1948) |
第一节 作中国文化之宝库 |
一 访购中西书籍 |
二 使受学之士观摩有所 |
第二节 通中外图书之邮 |
一 出版品交换 |
二 善本寄美保存 |
第三节 树长治久安之基 |
结语 |
附录一 :袁同礼先生年谱初编(1895-1965)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论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问题 ——以昆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三、研宄方法与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四、文章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理论阐述 |
一、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产生 |
(一)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产生背景 |
(二)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
二、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定义及内涵 |
(一)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定义 |
(二)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内涵 |
三、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类型 |
四、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特征 |
(一) 市场性 |
(二) 服务性 |
(三) 专业性 |
五、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业务 |
(一) 档案管理服务 |
(二) 档案技术服务 |
(三) 档案咨询服务 |
第二章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理论阐述 |
一、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理念 |
(一) 依法治档理念 |
(二) 档案安全与保密理念 |
二、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意义 |
(一) 有利于促进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 |
(二) 有利于保证和维护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
(三) 有利于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
第三章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要素与问题分析 |
一、治理主体与问题分析 |
(一) 治理主体 |
(二) 治理主体问题分析 |
二、治理对象与问题分析 |
(一) 治理对象 |
(二) 治理对象问题分析 |
三、治理依据与问题分析 |
(一) 治理依据 |
(二) 治理依据问题分析 |
四、治理方式与问题分析 |
(一) 治理方式 |
(二) 治理方式问题分析 |
五、治理内容与问题分析 |
(一) 治理内容 |
(二) 治理内容问题分析 |
第四章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对策分析 |
一、构建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法规体系 |
(一) 制定国家层面的档案中介法规 |
(二) 完善各省市档案中介法规内容 |
(三) 出台相关档案管理规范与标准 |
二、依法开展治理工作 |
(一) 完善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方式 |
(二) 开展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治理 |
(三) 强化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力度 |
(四) 实行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网站监督 |
结论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档案安全体系构建的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必要性 |
1.1有利于档案安全体系的全面构建 |
1.2有利于保障与维护国家档案安全 |
2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及其要素分析 |
2.1 治理主体 |
2.2 治理依据 |
2.3 治理对象 |
2.4 治理方式 |
3 档案安全视角下的依法治理思考 |
3.1 治理法规体系构建 |
3.1.1 监管性法规。 |
3.1.2 自律性法规。 |
3.1.3 规范性法规。 |
3.2 依法开展治理工作 |
3.2.1 强化依法监督。 |
3.2.2 拓展依法指导。 |
3.2.3 推进市场化治理。 |
(8)企业档案寄存方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寄存式管理的概念及机构 |
1. 寄存式管理的概念 |
2. 寄存式管理的机构 |
二、寄存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1. 市场经济的深化, 为企业档案寄存式管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2. 法律环境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为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企业档案寄存式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
4. 业务外包形式的出现, 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与业务模式 |
三、寄存式管理的适用范围 |
1. 企业角度 |
2. 档案角度 |
四、寄存式管理的优势 |
1. 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
2. 创新企业管理机制, 提高企业运行和管理效率 |
3. 激活档案工作机制, 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效益的提升 |
(9)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样本 |
1.5.1 研究样本选取依据 |
1.5.2 研究样本概况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2 商业性文件中心概念界定 |
2.1 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含义 |
2.2 商业性文件中心及相关机构的概念辨析 |
2.2.1 商业性文件中心与文件中心的区别 |
2.2.2 商业性文件中心与档案中介机构的区别 |
2.2.3 商业性文件中心与档案外包服务企业的区别 |
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政策环境和地区分布 |
3.1 政策环境 |
3.1.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政策环境 |
3.1.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政策环境 |
3.1.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政策环境的比较分析 |
3.2 地区分布 |
3.2.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地区分布 |
3.2.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地区分布 |
3.2.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地区分布的比较分析 |
4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人员配备及基础设施 |
4.1 人员配备 |
4.1.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人员配备 |
4.1.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人员配备 |
4.1.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人员配备的比较分析 |
4.2 基础设施 |
4.2.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基础设施 |
4.2.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基础设施 |
4.2.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基础设施的比较研究 |
5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业务构成 |
5.1 档案寄存 |
5.1.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寄存业务 |
5.1.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寄存业务 |
5.1.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档案寄存业务的比较分析 |
5.2 档案数字化 |
5.2.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数字化业务 |
5.2.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数字化业务 |
5.2.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档案数字化业务的比较分析 |
5.3 档案软件及网络管理 |
5.3.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软件及网络管理业务 |
5.3.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软件及网络管理业务 |
5.3.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档案软件及网络管理业务的比较分析 |
5.4 档案咨询 |
5.4.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咨询业务 |
5.4.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档案软件及网络管理业务 |
5.4.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档案软件及网络管理业务的比较分析 |
5.5 增值服务 |
5.5.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增值服务 |
5.5.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增值服务 |
5.5.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增值服务的比较分析 |
6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经营状况 |
6.1 网点分布 |
6.1.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网点分布 |
6.1.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网点分布 |
6.1.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网点分布的比较分析 |
6.2 经营业绩 |
6.2.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经营业绩 |
6.2.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经营业绩 |
6.2.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经营业绩的比较分析 |
6.3 资质和荣誉 |
6.3.1 中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资质和荣誉 |
6.3.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资质和荣誉 |
6.3.3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资质和荣誉的比较分析 |
7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存在的差异原因及启示 |
7.1 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7.1.1 经济层面 |
7.1.2 政策层面 |
7.1.3 技术层面 |
7.1.4 管理层面 |
7.2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建设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
7.2.1 成立行业协会,开展信息交流 |
7.2.2 提供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
7.2.3 转变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 |
7.2.4 健全法律规范,加强行业监管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无锡市家庭档案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2 家庭档案概述 |
2.1 家庭档案的发展历程 |
2.1.1 家庭档案的起源 |
2.1.2 家庭档案的演变 |
2.1.3 家庭档案的发展 |
2.2 家庭档案的定义和特点 |
2.2.1 家庭档案的定义 |
2.2.2 家庭档案的特点 |
2.4 家庭档案的分类和功能 |
2.4.1 家庭档案的分类 |
2.4.2 家庭档案的功能 |
3 无锡市家庭档案建设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2 调查内容 |
3.2.1 市民家庭档案意识 |
3.2.2 家庭档案建设实践 |
3.3 调查结论 |
3.3.1 取得的成就 |
3.3.2 存在的问题 |
4 无锡市家庭档案建设的发展策略 |
4.1 拓宽建档宣传渠道,加快家庭建档意识形成 |
4.2 关注家庭隐私问题,减少家庭建档后顾之忧 |
4.3 凝聚社会各方之力,推进家庭档案工作发展 |
4.4 创新家庭档案管理模式,建立家庭档案文件中心 |
4.5 注重家庭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其功能价值 |
4.6 加快家庭档案信息化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四、寄存档案及其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档案服务业企业业务经营范围划分与应用研究[D]. 陈圆. 辽宁大学, 2021
- [2]近代徽商义冢管理研究 ——以上海徽宁会馆为例[D]. 许耀宗.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20(08)
- [3]名人档案建设研究 ——以安徽省综合档案馆为例[D]. 余晶晶.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4]用户-档案馆信任关系研究[D]. 危娅婷. 湖北大学, 2019(05)
- [5]袁同礼研究(1895-1949)[D]. 张光润.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7)
- [6]论我国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问题 ——以昆明市为例[D]. 杨娜. 云南大学, 2018(01)
- [7]基于档案安全体系构建的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依法治理研究[J]. 华林,赵局建,成灵慧. 档案学通讯, 2018(02)
- [8]企业档案寄存方式管理研究[J]. 冯佳. 档案天地, 2018(03)
- [9]中美商业性文件中心比较研究[D]. 沈一春. 南京大学, 2017(01)
- [10]无锡市家庭档案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D]. 徐妙妙.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商业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